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的角色。
然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经营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给银行和其客户带来财务损失甚至系统性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其稳健经营并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种类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当客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或债券利息时,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损失。
为了控制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和监控,确保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并建立适当的担保措施。
b.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通常会以较低的利率借贷,但以较高的利率存款,因此利率波动可能导致银行的利润受到影响。
为了管理利率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等工具。
c.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对大额提款、资金供给不足或市场异常情况下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或支付责任的风险。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金、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流动性紧急融资协议。
d.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利率和汇率等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投资组合价值下降的风险。
为了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需要进行风险测量和监测,并采取适当的对冲和风险分散策略。
操作风险是因为内部流程、系统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失误或不良行为所产生的风险。
为了管理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并采取适当的培训和监控措施,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为达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和利益相关方利益而建立的一系列程序、政策和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合规、有效和高效,并防止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a. 保护资产商业银行的资产是其经营和生存的基础。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作者:牛茂森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27期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风险的主要方面,而这种风险对于上银行而言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只能通过强化管理和监控来降低这种风险的威胁。
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市场占有率、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内控水平等都会对商业银行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影响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清晰各个主体所应有的内控责任。
包括:由银行高级管理层按照银行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政策,并对其实施过程加以监督,对实行效果进行评估;由董事会建立有效的、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而高级管理层以及董事会对于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及完善情况则由监事会进行监督。
商业银行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决策应该具有远瞻性,能够对未来事物进行有效预测,将银行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加以分析,通过模拟测试加强防范能力。
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于银行来说,业务操作的流程化是降低操作风险的重要途径。
也就是说只要是参与到信贷项目中的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文件性的行为准则,保证各个部门和成员依照行为准则来开展业务,从而保证操作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此,审批部门应该关注于审批人员的操作权限设定上,实现流程规范化操作;资产监控部门应该注重风险监控方式,风险评估准则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内容;而资产保全部门应该关心贷款催款程序、抵押物控制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严格来讲,信贷业务操作制度可以归结为信贷业务流程的监督控制和信贷项目风险评估两个基本方面。
综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信贷过程中应遵循信贷业务人员岗位相互独立,权责分明的原则,每笔信贷业务的办理都需要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的授意,在此基础上建立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机制,实现严格的贷款前期和后期的调查,保证对于借款人的经营情况、资金动向、固定资产情况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问题,而内部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进行深入探讨。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债务人的违约而造成的潜在损失。
商业银行在放贷、投资和交易等经营活动中都会面临信用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贷审查制度,以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交易中面临的价格波动和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包含股票、债券、外汇等多种资产,而这些资产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相关的金融工具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和避免。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失误和不当行为所带来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了人为失误、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因素,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巨额损失。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监控和管理。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层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体系,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文化。
控制环境包括了风险意识、道德行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支持和员工素质等方面。
健全的控制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并保护股东和客户的利益。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测量。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浅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银行机构为保障资金安全、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安排。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银行实现稳健经营、规范运作,同时也对保护客户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内控目标、内控要素以及内控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理解。
一、内控目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资金安全、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
首先,资金安全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内控目标之一。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其次,风险防控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
银行业务涉及的金融风险种类繁多,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银行可以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
最后,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合规经营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合规经营不仅有助于提高银行声誉,还有助于规范银行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二、内控要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信以及监督。
首先,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组织结构、内控文化和管理理念等。
良好的控制环境有助于为内部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次,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
银行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为后续的控制活动提供依据。
第三,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包括业务流程的规范、岗位职责的明确以及授权制度的建立等。
其次,信息与通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
银行内部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并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传递,以便支持决策和实施控制措施。
最后,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银行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监管等,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内控体系建设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包括内控制度的建立、内控流程的规范以及内控监督的实施。
首先,内控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银行需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发表时间:2010-10-21T11:03:30.32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巴春玉[导读] 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基本概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巴春玉(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河南郑州 450003)摘要: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性决定了加强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保证信贷管理职能的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在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风险之一,它对我国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概述控制是指控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活动掌握住被控制对象使其不能任意活动或者超出范围;控制强调的是修正、影响、操纵和调节,而不只是强制。
按照其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不同,其可以被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
外部控制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如监管部门、税务机关、审计部门等对企业的控制影响。
为了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认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银行内部控制作为银行的一种风险控制行为,是以在保证银行各部门和员工的行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程序化和效率性,切实防范银行各种风险的产生为目的,通过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控制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检查、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和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浅谈信贷风险控制
浅谈信贷风险控制摘要: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信贷管理的一种再监督行为,它是监管部门依据国家金融法律、规章,对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对信贷管理组织体系,贷款的审批、发放、管理、回收等内部控制机制进行检査、考核、评价方法的总称。
其目的是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平衡制约机制和责任制,并有效地执行,防止因制度的漏洞或执行不力及监督控制不严而出现高风险贷款、以及以贷谋私等不良现象,切实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关键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信贷管理;贷款发放1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围绕防范控制风险的各项操作程序、方法、管理制度、办法等机制展开。
具体包括以下四项要素:1.1信贷策略。
评价金融机构制定的信贷策略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中央银行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考虑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点,是否遵守审慎原则,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从严掌握贷款规模,选择贷款对象,有无盲目扩张行为;信贷策略是否形成规范性文件,并被每一个信贷人员知晓、准确理解执行。
1.2组织体系。
评价金融机构是否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要求建立了信贷操作和管理互相制约组织体系,贷款的发放和管理是否由两个以上部门或岗位分别承担;是否建立科学、民主的贷款审批机构;信贷人员的选拨是否建立了任职资格和优胜劣汰制度。
是否设立专门内审部门对信贷业务全过程进行再监控并向最高决策层报告。
1. 3操作程序。
贷款发放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制订明确的操作方法并以书面形式确立下来,是否严格执行。
1.4管理制度。
包括日常检査、清收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监测管理、岗位责任制、信贷资产保全等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信贷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控制信贷管理组织体系是指根据信贷业务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平衡制约机制要求而进行的机构或岗位的配置,包括信贷业务操作部门或岗位、信贷审查管理部门或岗位、贷款发放审批决策组织的确立及其职能和职责、内部稽核部门的设立及其职责履行情况等。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1. 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资金的存储、贷款和支付等职能。
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本文将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并探讨内部控制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的重要性。
2.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2.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它是指借贷方无法按时或无法按约归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利息,如果借款方出现违约,将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增加,甚至可能对其经营业绩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2.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涉及商业银行投资组合中的价值波动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可能面临资产贬值和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2.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失误、系统错误、业务流程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系统支持,如果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将导致资金损失和声誉受损。
2.4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合规管理,以减少法律风险对经营活动的影响。
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它涉及组织结构、授权制度、风险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3.1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以减少损失和提高经营稳定性。
3.2 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强调内部监督和自我监督。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机制,对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重要的信用中介和风险管理功能。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运营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详细探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面临众多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提高银行对储户和投资者的信任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保护银行自身的利益。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定价、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
首先,风险评估是对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利用风险模型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确定贷款的风险权重和利率。
风险定价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贷款的利率和手续费等收入。
风险监控是对贷款债务、市场价格和利率等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应对是在风险出现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追索债权、调整利率和提前偿还等。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保证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内部程序和控制、内部报告和监督等方面。
首先,内部审计是对银行内部各项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率进行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内部程序和控制是针对不同业务环节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确保各项活动按照规定进行,防范风险隐患的产生。
内部报告是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的定期汇报,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和监督,通过检查、核对和抽查等手段,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具有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风险识别阶段,通过分析和评估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其次,风险评估阶段,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和评估方法,对银行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
第三,风险控制阶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贷款审批制度、控制贷款风险的集中度和分散度等。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壮大,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信贷,通过向客户提供贷款来支持其经营和发展。
然而,信贷业务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不当的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确保其业务的安全和稳健。
一、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信贷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无法按照协议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导致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涉及巨额的资金,一旦借款人违约,将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信贷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信贷风险管理有助于保护商业银行的偿付能力。
商业银行通过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合理地确定贷款额度和利率,有助于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通过及时的风险识别和监控,商业银行可以提前采取行动,降低损失。
其次,信贷风险管理有助于维护银行的声誉和形象。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声誉和形象对其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能够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业务质量,增强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最后,信贷风险管理有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承担起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
通过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商业银行能够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商业银行可以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贷款政策和授信标准。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信号,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
商业银行 信贷 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它旨在保护银行利益,降低信贷风险,并确保信贷业务符合法律法规和银行的内部政策。
以下是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的几个重要方面:1.信贷政策与流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信贷政策和流程,明确信贷审批的标准、程序和权限。
这包括审查申请人的资格和信用状况、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等。
同时,需要确保信贷决策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2.风险评估与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等。
风险评估结果将有助于银行决策是否授予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和利率的确定。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贷款。
3.贷后管理与追踪: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和监控。
这包括定期检查借款人的还款情况、经营状况等,并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违约风险的发生。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建立适当的追偿机制,确保在贷款违约时能够及时收回债权。
4.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评估信贷业务的运行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商业银行也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信贷业务的合规性。
5.信息技术和数据安全: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系统,确保信贷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加强对信贷业务中涉及的个人信息的保护,遵守相关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是确保信贷业务运作正常、安全和合规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规范信贷流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贷后管理、内部审计和合规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帮助银行有效管理信贷风险,并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探究
C AIZHENGJIANDU 内部控制荫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常有新卜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探究——¥辦【摘要】随着银行业务逐步多样 化,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 加强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成为银 行管理者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本 文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 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 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着风险识别和评 估方法手段相对落后、信息系统建 设任务具有难度、授信管理不严、内部审计功能发挥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信贷系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兴的金融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
而随着这些理念的不断深入,银行的职能不仅在于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还向金融通信、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发展。
而随着银行业务逐步多样化,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加强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成为银行管理者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_)控制环境要素发展现状1. 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对于组织机构的合理性较为重视,银行内部的组织架构基本上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
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现状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其内控体系顺利运行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上市银行均建立了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的现代企业组织架构,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主体地位及各自权责。
2. 内控文化。
企业文化中越来越多出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身影。
例如,山东齐商银行合理地提出“五个零”的工作制度等。
但是,纵观全国银行状况,对信贷风险内控文化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企业文化长期以来忽视信贷风险内控,导致员工对信贷风险内控的认识不清楚,无法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影响及时恰当分析处理业务的能力。
(二)风险评价要素的发展现状。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相对丰富,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一直都放在了信贷风险的管理上,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也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稳步进行。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一、引言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成为了重要的金融工具和收益来源。
然而,随着业务的复杂性和规模的扩大,信贷业务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障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和风险控制。
本文旨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1. 保障信贷资产安全:内部控制是保障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信贷业务风险,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
2. 提升业务效率: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信贷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3. 符合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一环,必须符合国家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银行合规经营的基础。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部分银行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未能全面考虑业务特点和风险因素,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漏洞。
2. 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员工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导致违规操作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3. 信息化程度不足:虽然部分银行已经实现了信贷业务的信息化,但信息化程度仍不足,难以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求。
四、改进措施针对四、改进措施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出几点改进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银行应全面梳理信贷业务流程,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覆盖所有业务环节。
-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 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2.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相关风险也越来越难以控制。
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其业务特点制定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金融业务的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商业银行在发展信贷业务的同时,也需要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在制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时,商业银行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例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通过设立风险监管和评估机构、规范风险管理流程等方法,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有效性。
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时,商业银行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以确保措施的实际效果。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风险分析模型等多种方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等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掌握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辨别信贷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最后,商业银行还需要积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理念和运营模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地与监管部门进行合作,加强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总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完善其内部管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并与相关部门进行紧密合作,以确保其业务的安全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摘要】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来监控和管理各项风险。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于确保银行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并保护客户和股东的利益。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报告等环节。
内部控制的构建则涉及规章制度的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的完善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内部控制是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应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以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内部控制、来源、管理框架、关系、重要性1. 引言1.1 概述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旨在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只有充分认识到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来源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由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主要源于股票、债券、外汇等市场价格的波动。
信用风险是指因对手方无法履行合约而导致的损失,包括违约风险和信用变动风险。
利率风险是银行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导致的资产负债管理的不匹配所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银行由于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或融资所致的风险。
内部因素包括管理不当、职业道德风险、人为疏忽等。
管理不当包括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
为有效防范和控制这些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类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类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几种类型。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指的是客户或对手方因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而导致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往往面临客户信用状况不佳、担保不足等问题,因此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股票风险等交易时,由于市场波动等原因而导致的资产损失。
市场风险通常包括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人为、技术或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内部失控、操作错误、系统风险等多个方面,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另一个重要的风险。
4.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短缺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满足支付义务时所面临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通常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资产流动性不足等方面。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保障银行的经营稳健和资产安全。
1. 保障资产安全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对银行资产的损害。
2. 维护企业声誉商业银行的声誉和信誉对其业务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金融风险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维护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3. 提高经营效率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减少各种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提高经营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在金融领域,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发展状况和运营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金融风险,保障自身的稳健经营和客户利益的安全。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类型及特点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来源主要是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对手方违约风险。
商业银行在向客户发放贷款或提供信用担保时,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而在交易结算和外汇市场交易中也存在对手方违约风险。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等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
这些风险来自于市场价格的波动,造成资产负债敞口的不平衡,从而带来交易损失。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人员失误、技术故障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大、涉及范围广,因此操作风险也成为了影响其经营稳定性的关键风险之一。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遏制和管理各类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良性运营,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和利益。
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信誉度,从而获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1. 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的分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实施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可控。
2. 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银行的各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3. 内部审批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批流程和制度,对风险敏感的业务进行审批,保证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已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然而,信贷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也使得其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还可以保障银行稳健经营和风险防范。
因此,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概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各种贷款服务,包括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住房贷款等。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信贷业务的风险性较高,需要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避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范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信贷业务中的风险,避免或减少损失。
2. 提高效率:通过内部控制,银行可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保障合规:内部控制有助于银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保障业务的合规性。
4. 提升信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升银行的信誉和形象,增强客户信任。
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部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风险意识。
3. 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滞后现象,导致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4. 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难以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五、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措施: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应制定系统化、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研究》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然而,信贷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构成、特点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构成与特点1. 内部控制的构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与制度、组织架构、人员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
其中,政策与制度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是保障,业务流程是核心,信息系统则是支持。
2. 内部控制的特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
全面性指内部控制覆盖了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系统性指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动态性指内部控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变化进行持续改进。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 政策与制度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与制度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政策与制度滞后于市场发展。
此外,部分银行在执行政策与制度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政策与制度执行不力。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贷业务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然而,部分商业银行在人员选拔、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内部控制的实施。
3. 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部分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四、优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1. 完善政策与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贷政策与制度体系,并根据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
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
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
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与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经营管理面临着种种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保障客户利益和银行自身的安全稳健。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内部控制的作用出发,探讨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概念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其来源于借款人无法按时或完全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在放贷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及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
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行为,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威胁到其资本的安全性。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面对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风险。
这些风险源自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端形成潜在的威胁。
市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制定有效的避险策略和风险管理工具,以规避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3.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员工风险、管理风险等。
商业银行通过内部流程和控制措施来管理和规避操作风险,以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运作和风险的可控性。
4.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其无法及时偿还债务或者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包括合理配置流动性资产、建立流动性缓冲区、建立应急融资机制等。
以上所述的金融风险只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部分风险,实际上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种类繁多,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规避各类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防范风险和合规经营而建立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摘要:商业银行的风险特性决定了加强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保证信贷管理职能的有效运行,商业银行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在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风险之一,它对我国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概述控制是指控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活动掌握住被控制对象使其不能任意活动或者超出范围;控制强调的是修正、影响、操纵和调节,而不只是强制。
按照其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不同,其可以被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
外部控制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如监管部门、税务机关、审计部门等对企业的控制影响。
为了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认为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银行内部控制作为银行的一种风险控制行为,是以在保证银行各部门和员工的行为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程序化和效率性,切实防范银行各种风险的产生为目的,通过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控制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检查、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和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内控制度对策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信贷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为信贷风险进行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
其首要目标就是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保证贷款发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以及信贷经营和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一)加强信贷风险的人力资源控制以人为本是任何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常识,商业银行尤其不能例外,必须对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操守以及激励制度实行严格控制,具体来说:1.信贷人员的从业资格控制:信贷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当的信贷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财务分析、企业营运情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晓信贷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在进行正式的信贷业务操作前,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因为信贷业务具备很强的实务性,任何描述详尽的课本或者相关的操作说明都代替不了基于实践操作的岗前培训。
此外信贷人员的专业背景存在差异,也对信贷从业人员提出了弥补其专业缺陷的要求。
在对信贷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控制时,要避免专业的局限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从业人员长期以来都是以财会或者是金融专业作为其来源主体,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银行储备相当的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信贷人员,尤其是和一些高科技或者是特殊行业企业产生信贷联系的时候,就更加需要信贷人员掌握该行业的专业技能。
比如在办理从事生物遗传基因组产品开发企业的贷款时,一个专业背景是生物工程同时经过银行信贷专业培训的人员在把握该企业信贷风险时候可能就比对生物工程一窍不通但是精通财务专业的信贷人员有优势。
2.信贷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控制:信贷工作人员作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运作的具体操作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贷业务的质量。
因此,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管理是加强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信贷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规范,遵守职业操守。
3.信贷人员的责任控制: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前提下,要确定每个信贷人员的责任,要建立信贷人员第一责任人制度和终身追究制度。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一个长流程运作的过程,一笔贷款从接收申请到发放和最后收回要经过银行所有信贷职能部门,牵涉到各个方面的信贷人员,为了避免发生责任不清和互相推委的现象,就必须明确各个岗位的第一责任人。
比如贷前调查尽职制度的实施就确定了信贷客户经理作为信贷营销和企业调查的主要负责人承担调查失实的第一责任。
又如对于银行按照正常程序发放的正常类贷款,确实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产生不良贷款的,负责不良贷款的风险经理要承担催收和清收的第一责任。
4.信贷人员操作风险的制度控制:信贷人员在日常信贷业务中除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信贷业务活动外,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其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还必须实施以下制度:(1)信贷人员的轮岗制度:对信贷业务的各个重要岗位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轮换,避免信贷人员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周期太长产生的种种弊端,尤其有助于防范其道德风险。
同时轮岗制度促使其能够很好的全面掌握各个业务流程及各个不同岗位的风险控制,比如让一线的客户经理轮换到贷款审批的岗位,那么其审批的深入及其注重实际性的程度要比那些长年累月只呆在办公室进行形式审批的信贷审批人员要超过很多。
所以轮岗制度能使商业银行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使其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信贷人员的离任稽核制度:不管信贷人员因为何种原因调离原先的信贷岗位,商业银行都要由稽核部门对信贷人员在该岗位期间的所有业务发生情况进行离任稽核。
通过稽核发现其经营的信贷业务可能隐藏的深层次风险,考察其经营的绩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为该信贷人员以后的任用打下相应的考核基础。
(3)信贷人员的回避制度:在出现下列情况时,有关信贷人员应当回避,并且不得干预信贷业务的决策:信贷工作人员的亲属在客户单位任职或持有股份;信贷工作人员或其亲属在客户单位有重大利益;信贷业务发放后,信贷工作人员或其亲属可从客户获取利益;信贷工作人员或其亲属负责同一客户、业务的调查、审查或审批、发放和管理。
(二)加强信贷风险的过程控制信贷风险的过程控制是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存在于信贷业务运作的整个过程,不严格执行商业银行业已制定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忽视信贷风险的过程控制,违规操作是当前银行信贷资金运作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所以要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的过程控制,具体来说:1.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准选好目标客户,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
确定目标客户是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放高质量贷款,实现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优秀的外商投资企业、优秀的行业性集团及集团性公司、绩优上市公司,并注重发展经营机制新、规模适中、成长性好和综合回报率高的中小型客户。
2.认真负责地进行贷前调查,从真实性和目的性上控制信贷风险。
贷前调查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业务管理,分析和判断贷款客户风险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正确发放贷款,实现贷款本息按期收回的基础。
经办信贷业务的客户经理是贷款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要求客户经理按照规定认真履行贷前调查工作职责,严禁在贷前调查中的弄虚作假和营私舞弊行为。
3.把住贷款审批关严格控制贷款业务的审批权限。
贷款的审查和审批是商业银行信贷流程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资产的质量。
4.从合规性审查上控制信贷操作风险,审慎发放贷款。
贷款的发放是商业银行对客户贷款实现之前,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内容和信贷正本文件进行再审查的最后一道程序。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放款审查岗在信贷风险管理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将发放贷款审查岗位集中设置在银行本部;放款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地审查每一笔贷款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切实把住贷款投放的最后一道防线。
5.加强信贷检查管理信贷的持续检查与监控,是在贷款发放以后,银行对借款企业的经营风险实行跟踪和动态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将信贷资产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贷款使用中潜在的风险,尽早采取预警或者抢救措施,化解风险,减少信贷资产的损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重贷轻管、重贷轻收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因此,在继续搞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的同时,要有效地加强贷后检查管理。
三、小结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其面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技术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已经跟不上日益复杂的宏观经济和信贷运营环境的变化。
所以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必须大力加强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逐步强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