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过错防范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汇报材料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汇报材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探讨。
(一)、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了244个事业单位的初始登记工作,占符合登记条件事业单位的83.3%,占事业单位总数的66.8%;但是,各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认识与接受程度仍显不足。
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部分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部分事业单位的潜意识中总感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有些事业单位从人、财、物到业务工作都与举办单位分不开,基本上不以本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
还有些举办单位主要是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意让所属事业单位参加登记。
因此,我们登记管理机关要把对事业单位登记的宣传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的来抓。
从宣传方面来讲要在宣传意识、宣传内容及宣传方法上有明显改进。
在宣传意识上,应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宣传工作长时间地开展下去;在宣传内容上,充分宣传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大背景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要求,宣传事业单位登记后享有的民事权利及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优势,宣传事业单位登记是明晰举办主体与所属事业单位民事权益,使举办主体脱离承担无限连带民事责任的重要举措等;在宣传方法上,首先抓好了本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习,其次要着力抓好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以会代培、宣传标语、广播电视、发放资料等方式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从2xx年开展登记工作至今,我办分系统举办法人培训8次,参加培训人员380多人次,发放登记知识资料近400份,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宣传累计达到160多小时,为登记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坚持做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内容,健全监督检查手段,合法有效地履行《条例》所赋予的各项法定职权。
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过错防范
风 险 。例 如 . 因工 作 人 员 与 事业 法 人 办 事 人 员 关 系 不错 . 对 不
符 合 规 定 的事 业 单 位 予 以核 准 登 记 。在 证 书 办 理 过 程 中 . 利 用职权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 故 意 刁难 或设 置 不 必 要 的条 件 , 给 予好 处 后 。 才 予 以 办 理 另 外 . 在 证 书办 好 后 . 违 法 收取 费 用 或 谋 取 利益
一
记管理信息查询办法》 , 对登记管理信息查询作了踢确规定 ,
我们在工 作中一定要遵 循依法 、 便 民 的原 则 , 严 格 按 照 规 定 的 程 序 做 好 查 询 服 务 。对 符 合 规 定 的 查 询 申请 . 要 在 规 定 的 时限 内予以答复 : 对 不 能 提 供 的 查 询 申请 . 要 耐 心 做 好 解 释 工作 , 做 到服 务 热 情 , 细心周到 , 并 妥 善 保 管好 查 询 凭 证 和 相 关材料 . 不 能 违 规 收 取 费用 或 变 相 提 供 有偿 服务 第 四, 登 记 管 理 工 作 中 的廉 政 风 险 。登 记 管 理 工 作 属 于 行政审批 工作 . 有 明确 的 审 批 程 序 和 条 件 . 有 规 范 的档 案 管 理规定 . 审批 工作 的每 一 个 环 节 都 应 有 档 案痕 迹 特 别 是 在 当前 全 国事 业 单 位 法 人 网上 登 记 管 理 全 面 实 施 后 . 事业 单 位 登 记 管 理 存 有 两 套 登 记 痕 迹 .一 套 为 国家 局 管 理 的 电子 档 案. 一 套 为 各 登 记 管 理 机 关 保 存 的纸 质 档 案 . 二 者 应 当 是 严 格 吻 合 的 所 以 每 一违 规 操 作 都 会 对 工作 人 员 构 成 潜 在 廉 政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设立,依法独立运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组织。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1. 岗位职责不明确在事业单位中,岗位职责的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门之间职责重叠,或者存在职责模糊的情况,导致工作流程不畅,责任不清。
这对于有效的组织管理和高效的工作执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体系。
通过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职权,能够使工作流程更顺畅,责任更明确。
同时,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避免职责重叠的问题。
2. 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确保正常运转的基础。
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例如,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这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效率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措施,可以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履行管理职责,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3. 薪酬机制不合理事业单位的薪酬机制普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岗位的薪资过高,有些岗位的薪资过低,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另一方面,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为了解决薪酬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体系。
合理确定各个岗位的薪资水平,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和工作贡献。
同时,建立薪酬与绩效挂钩的机制,使员工的收入与工作表现紧密相关,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4. 缺乏创新和开放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往往缺乏创新和开放性,对新理念、新技术的接纳和应用不够积极。
这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事业单位需要倡导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方法、新观念。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服务职能的发挥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管理混乱。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权力滥用、腐败现象滋生,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
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违规使用等问题,给单位管理带来风险。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不高,存在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影响了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权责关系,实现科学化管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和学习,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规范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防范财务风险。
提高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是解决事业单位管理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服务机构,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本一:正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导言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来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流程复杂、缺乏标准化、缺乏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流程复杂当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流程繁琐,需要涉及多个部门的批准和审核,导致申请单位办理手续时间长,效率低下。
2. 缺乏标准化各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标准不一致,导致操作流程的不统一,难以进行规范化管理。
3. 缺乏监管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单位存在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等问题。
三.对策提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 优化流程简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建立统一的流程标准,让申请单位能够依据标准进行操作。
2.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责任,确保各地的管理操作一致,提高管理的规范性。
3.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管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对存在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的单位进行惩处,并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四.附件本文所涉及的附件请参见附件部分。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事业单位:指由国家、社会团体、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设立,为社会公益目的而开展活动的组织。
2. 登记管理:指事业单位的设立、更名、注销等手续办理和管理工作。
范本二:正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前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当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流程繁琐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流程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和审核,导致申请单位办理手续时间长,效率低下。
2. 标准不一致各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导致管理操作难以规范化。
3. 监管不到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单位存在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事业单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等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因此,深入剖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仍然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决策过程往往过于集中,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
同时,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二)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一些事业单位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开放性,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支持不足,导致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绩效考核制度不合理,考核指标不够科学,考核结果未能与薪酬待遇、晋升晋级等挂钩,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财务管理存在漏洞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
例如,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格,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浪费现象。
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此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一些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共享困难,业务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化协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同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风险管理与防范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领域的重要组织形式,承担着社会服务和公共利益保障的重要责任。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良好发展,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措施,对潜在的和实际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控制和防范的过程。
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在管理制度中加以规范和防范,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能、降低风险损失、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风险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避免事故或危机的发生,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行。
其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服务效果和公众满意度。
再次,风险管理能够增强事业单位的组织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有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确保其有效实施。
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 风险鉴别与分析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鉴别和分析。
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全面了解,明确潜在风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风险分类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2. 风险控制与监测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机制,明确风险责任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实时掌握风险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预防措施,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 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风险防范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规定,提高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减少损失的发生和影响。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自19990年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以来,通过近十年的管理实践,依法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我们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登记管理工作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体会。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对登记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不了解,对登记管理工作主观上不重视,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导致一些人对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认识不清,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事业单位解散或撤销后无人注销等问题;部分法定代表人认为年检、变更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年检、变更、注销工作目的、作用、意义,不愿接受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认为登记不登记没关系,不登记不年检也不能撤销,也不影响业务活动的开展;有的认为变更登记麻烦、又要交变更登记费公告费,只好隐瞒不报,只有在发生法律纠纷、银行开户、办理车牌照等,才对证书的内容、有效期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主管部门怕失权,长期习惯将下属事业单位按其内设机构进行管理,担心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后,削弱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控制权,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依付于主管部门,人、财、物不独立,不具备成为法人的资格,不成很好的开展工作,制约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制约力度不足,监管手段疲软。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虽有一些明文规定,如:对没有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可以停办其一切机构编制事项,吊销其法人资格证书,收缴其法人证书及其印章,冻结其银行帐户,甚至罚款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服务等公益性职能,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无法也不可能停止其业务活动;二是缺少规范的法律文本对违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合法处理;三是相当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根本就不具备法人条件,无独立的帐户,经费开支与主管部门在一起,有的事业单位无人员、无办公地点,早已名存实亡,根本就没有开展业务活动等,因此,目前对事业单位的制约力度,监管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按法定程序产生的,代表事业单位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在代表事业单位法人组织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和事业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抓好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是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管理、监督检查、服务指导,还存在着一些难点、盲点和误区,不及时解决,将影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近几年来,我们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发现,各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兼职范围广,兼职时间长,兼职人数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有继续漫延扩大之势。
一些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员兼任;有的由举办单位领导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舟山市本级登记的300余家事业单位中,有60余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兼职。
其中,有近30名左右的行政人员,或行政部门的领导兼任下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有近40个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兼任了多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最多的,一人兼了五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论处级、科级都由一人兼任。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每一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了解也是有限的,此外,每一个事业单位的服务宗旨、业务范围,也各不相同,有的还具有排它性,在事业单位法人追求社会服务最大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兼职过多,其角色定位与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性”问题,必然会引起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是变更登记不及时。
按照《条例》、细则等相关规定,已登记的事业单位,其法定代表人因工作需要发生变更的,应在30个工作日内,到所在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手续。
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与预防
事业单位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与预防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工作环境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等。
为了保障员工和组织的安全与稳定发展,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进行风险管理与预防。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以及有效的管理与预防措施。
一、工作环境安全风险事业单位工作环境安全是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保障,而工作环境安全风险则包括了各种可能导致员工受伤或遭遇意外的因素。
为此,事业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预防: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2.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使用情况;4. 设立警示标识和应急通道,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5. 加强对消防设施和消防演练的管理,确保员工及时疏散。
二、信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越来越突出。
信息安全风险可能来自恶意攻击、系统故障、数据泄露等方面。
为了规避信息安全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管理;2. 对重要数据和系统进行备份和加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4.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警惕社会工程学攻击和网络钓鱼等;5. 定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及时更新补丁。
三、人员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员工素质不高、规范操作不到位、人员纠纷等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人员管理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确保选拔合适的人才,建立健全的招聘和考核机制;2. 开展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3.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纠纷;5.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护员工权益,防止腐败和人为纠纷的发生。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风险防范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风险防范在事业单位的运营中,人事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人事管理可以提升单位的整体运作效率,但不合理的管理也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隐患,影响单位的正常运转。
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人事管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
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并完善人事管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招聘和选拔程序、薪酬激励机制、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等。
此外,制度建设还应包括合理的员工奖惩制度、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以确保人事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二、严格的招聘选拔程序招聘选拔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避免人事管理风险,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招聘岗位应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通过公开招聘、面试、考核等方式进行选拔,避免以身份、关系等非专业因素作为评判标准。
三、完善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员工绩效管理是激励和约束员工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并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考核,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奖励,保证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员工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单位整体素质和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使员工增强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五、建立健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员工的信息安全和机密性。
系统应包括员工档案、考勤记录、薪酬录入等多个模块,保证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应加强对系统的安全防护和权限控制,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减少潜在风险。
六、加强对内部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理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理。
对于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单位机密、利用职权侵犯员工利益等不良行为,单位应迅速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确保风险隐患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僵化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仍较为僵化,行政化色彩浓厚。
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现象,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财务管理方面,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浪费和违规使用的情况。
在决策机制方面,往往是领导“一言堂”,缺乏民主决策和科学论证,导致决策失误时有发生。
(二)职能定位不清晰一些事业单位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导致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能未能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出现职能弱化或缺失的情况,无法有效履行其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关系户”、“走后门”等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人员进入单位。
同时,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到位,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时代工作的要求。
(四)绩效考核不科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定性指标,缺乏定量指标,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
考核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使得绩效考核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量薄弱,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不够有力。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二、对策建议(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减少行政干预,赋予事业单位更多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灵活开展工作。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浅析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咱们的社会大家庭中,事业单位就像是一个个重要的小齿轮,为社会的正常运转贡献着力量。
但就像人会生病一样,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们单位的考勤制度就挺让人头疼的。
每天早上大家都得在固定的时间打卡签到,可是有好几次因为系统故障,好多人明明按时到岗了,却被记成了迟到。
这让大家心里都很憋屈,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
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管理上的一些小漏洞,可能会引发大问题。
首先来说说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职责划分不清。
就像我朋友他们单位,有时候一项工作,几个部门都觉得该自己管,又都觉得不该自己管,结果事情就在那拖着,效率极低。
还有就是人员配置不合理,有的部门忙得要死,有的人却闲得发慌。
这不仅不公平,也影响整体工作效果。
再就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别不大,大家哪还有动力去创新、去努力工作呢?接下来咱们聊聊对策建议。
要解决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就得把工作内容和职责划分得明明白白,写清楚、讲明白,别含糊。
人员配置方面,得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合理安排人手,别搞“一刀切”。
激励机制更是关键,得让努力工作、做出成绩的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奖金、晋升机会等等。
另外,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好新技术。
比如说,可以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工作流程,让大家都能清楚看到工作进展到哪一步了,谁在负责,避免推诿扯皮。
还可以搞一些内部培训,提升大家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再说说我朋友那个单位,后来领导重视了这些问题,重新梳理了工作职责,优化了人员配置,还制定了新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总之,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多管齐下。
只有这样,咱们的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希望以后类似我朋友单位之前那样的管理问题越来越少,大家都能在一个高效、和谐的环境里工作,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探析11
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近年来,我县扎实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对于强化事业单位法制化管理,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这项工作正逐步迈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事业单位登记率逐年提高,截至现在,我县共有144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登记。
全县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已由强制被动性登记向积极主动性登记转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积极应对下功夫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部分事业单位年检不够主动。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我们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依据,但在我县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足,对登记年检工作缺乏主动性。
主要表现在:1、初始登记不主动。
这主要是些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总感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不会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所以有的单位尽管过了规定的一个月的登记期限,仍然没能来办理登记手续。
2、法定年检不积极。
尽管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每年都印发年检通知,规定年检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且年检不收费用,但是到了该年检的时间,仍然有些事业单位不按时年检,一拖再拖。
对这些单位我们是催了又催,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才拖拖拉拉办手续。
3、法人变更不及时。
主要是少数事业单位对变化了的单位名称、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经费形式、办公场所等事项,不及时进行变更登记。
比如有的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数目变化较大,已不能真实反映该单位的现有资金情况,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法律效应,可就是不能及时进行完善开办资金的重审及变更手续。
4、不到使用证书时不登记。
从这两年事业单位年检情况看,有少数事业单位平时对登记工作不重视,总是拖着不办理,而当按照规定事业单位在进行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申办有关社会保险事宜、开立银行账户等12种业务活动时,必须出具《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时,才急急忙忙到登记管理部门来办理初始登记或变更登记,这种情况每年都时有发生。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组织,承担着诸多责任和任务。
然而,在运转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甚至对公众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避免方法。
一、人事管理方面的错误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 任命不当:有时候在机构调整或人事调动中,领导层可能会对一些人进行任命,但这些人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或经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选拔合适的候选人,并进行全面的能力评估。
2. 领导干部干预选拔过程:有时候领导层会干预选拔过程,这可能导致人员选拔不够公正,引发内部不满和不稳定。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来选拔人员。
二、财务管理方面的错误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一些错误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1. 预算编制不科学: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导致预算安排不合理,浪费了公共财务资源。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需要开展详细的预算调研工作,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
2. 资金管理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导致资金流失或者被挪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和审计工作。
三、工作流程与沟通方面的错误事业单位中,工作流程和沟通环节的问题也较为常见。
1. 流程繁琐、冗杂: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可能过于复杂,程序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程序来提高工作效率。
2. 沟通不畅: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工作协调困难。
为了加强内部沟通,可以建立定期会议、使用沟通工具等方式,促进信息流通和工作协作。
四、廉政风险与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事业单位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损害单位声誉,甚至导致法律问题。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错误与应对方法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错误与应对方法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形式,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就这些错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事业单位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权责不清、决策效率低下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应对方法: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2.加强沟通与协作。
组织定期的跨部门会议,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推进信息化建设。
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和决策支持。
二、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事业单位中的另一个常见错误。
腐败问题的存在会严重损害事业单位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也会浪费公共财政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应对方法: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腐败问题。
2.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
3.加强公开透明。
推进事业单位的公开透明,加强对财务和预算的公开,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三、选拔任用不公选拔任用不公是事业单位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不公正的选拔任用不仅会损害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会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应对方法:1.建立公正的选拔任用机制。
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任用机制,依据公正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拔,实现人尽其才、公平竞争。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组织内部的人才储备,推动事业单位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3.加强绩效考核。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实现人岗相适、优胜劣汰。
四、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不规范是事业单位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事业单位管理风险预防
事业单位管理风险预防近年来,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管理风险的威胁。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成为必要之举。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管理风险预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一、风险预防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必须要面对各种内外部的风险。
若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决策者应认识到风险预防的重要性。
首先,风险预防可以帮助事业单位避免潜在的问题。
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事业单位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问题的发生,保障正常的运营和服务。
其次,风险预防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可以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
这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
最后,风险预防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通过实施预防措施,事业单位可以降低遭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保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持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风险预防的措施为了有效地管理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职责分工,风险监测与评估机制以及风险防控措施等。
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提升员工风险意识: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员工应具备辨识潜在风险的能力,知道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应对风险,从而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3. 加强内部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业务流程和内部审计制度。
这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纠正风险因素,确保各项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4. 加强外部合作与沟通:事业单位应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防范风险。
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有助于事业单位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风险与防范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风险与防范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经批准成立的组织所设立的机关、团体以及事业单位等,其管理制度对其运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也存在着风险,如权力滥用、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问题,这对于事业单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为了防范这些风险,确保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有效减少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
内部控制流程应该明确划分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信息的畅通与及时沟通,并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内控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贪污腐败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范贪污腐败的关键。
事业单位应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业务进行规范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经费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与审计,严禁贪污挪用。
此外,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监督,确保其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能力,以减少财务管理中的风险。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的核心资源,对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及福利待遇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管理。
建立健全的人事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失职渎职的人员进行问责。
此外,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与执行力,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
四、加强法律风险防控事业单位管理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应用,因此,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法律事务部门,明确法律事务的职责安排,以及应对各类法律纠纷的处理流程。
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确保管理人员及员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避免因无知而违法。
管理制度的失误与风险防控
管理制度的失误与风险防控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制度的失误往往会导致风险的出现。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管理制度的失误与风险防控,以及如何避免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组织结构的合理性一个组织的结构对于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的可行性有着重要影响。
管理制度的失误往往源于组织结构不合理。
例如,一个单一的权威决策者往往容易忽略下属的反馈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决策流程是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二、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信息沟通是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共享,管理者将难以准确了解问题的本质和风险的出现。
此外,信息沟通也包括从上级到下级的明确指导和从下级到上级的及时报告。
只有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管理者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控。
三、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
如果员工没有接受过必要的培训,就很难理解和遵守管理制度的要求,从而增加了风险的发生概率。
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和提升整体素质水平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
四、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某些管理者过于注重内部指标而忽视了客户需求,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客户流失。
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管理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自我监督机制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失误可能来自于管理者的个人行为或决策。
建立自我监督机制能够规范管理者的行为,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建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或制度审计部门,对管理决策进行监督和评估。
六、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评估是管理制度中风险防控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控制。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是管理制度的必备要素。
七、完善的预警机制管理制度的失误常常是因为对风险的预测和预警不准确或不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的过错防范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是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法制的不断健全,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整个社会对事业法人登记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的工作也受到了考验。
防范工作中出现过错是作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终极目标,笔者将多年来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遇到或想到的一些问题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中的潜在过错风险
首先,受理、审核、核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第一,违法违规操作致错。
例如,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没有严格执行前置许可的要求,为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办理登记手续,导致出现严重安全隐患;随意抬高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予以受理,或者对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不予受理;在形式审查过程中,违反工作流程,登记程序不合法规,或随意简化审批手续,导致不应注册的给予注册;违反法定或承诺时限实施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引起当事人不满,诱发投
诉现象的发生。
第二,错误登记过错。
例如,对政策、法律、法规和前置审批条件的调整没有准确掌握,作出错误注册登记,不应当登记的予以登记,应当登记的不予登记,造成乱作为或不作为的过错;第三,不胜任工作风险。
在形式审查过程中,有些登记管理人员,特别是刚进入登记管理队伍的新人,因业务不熟,未按照登记标准对登记材料进行审查,导致提供材料不齐全即通过审查或核准,或不按承诺期限予以核准,对需要实质审查的未发现未审查。
其次,政策咨询服务工作中的过错风险。
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依据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外,还包括《行政许可法》、《民法通则》、《保密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等许多政策法规。
在各级政府大力贯彻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大潮下,我们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窗口更有理由把这点做得更好。
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我们通过法定程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对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不能够态度冷淡,拖延办照时间,不兑现服务承诺。
第三,档案管理不力和查询失职风险。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中央编办、最高院、最高检等十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
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事业法人证书应用越来越多,初始登记或者前来变更的事业法人也日益增多,档案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可是事业法人的档案保管不善,会造成档案资料缺失或损坏;在档案查询工作中,该查询的不予查询,不该查阅或复印的准予查阅、复印;另外,不经负责人签字,无手续、证明擅自对外查阅、复制或借阅书式档案也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风险。
最近中央编办下发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查询办法》,对登记管理信息查询作了明确规定,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遵循依法、便民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查询服务。
对符合规定的查询申请,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答复;对不能提供的查询申请,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做到服务热情,细心周到。
并妥善保管好查询凭证和相关材料,不能违规收取费用或变相提供有偿服务。
第四,登记管理工作中的廉政风险。
登记管理工作属于行政审批工作,有明确的审批程序和条件,有规范的档案管理规定,审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档案痕迹。
特别是在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法人网上登记管理全面实施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存有两套登记痕迹,一套为国家局管理的电子档案,一套为各登记管理机关保存的纸质档案,二者是应当严格吻合的。
所以每一违规操作都会对工作人员构成潜在廉政风险。
例如,因工
作人员与事业法人办事人员关系不错,对不符合规定的事业单位予以核准登记;在证书办理过程中,利用职权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故意刁难或设置不必要的条件,给予好处后,才予以办理;另外,在证书办好后,违法收取费用、或谋取利益。
二、应当注意的事业法人登记过错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上述众多的风险,如何防范登记风险,是当前乃至今后机构编制管理战线干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
首先,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业务技能和相关文件精神。
深入透彻的掌握业务知识是减少过错的基本原则,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法通则》等业务法规,定期组织学习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相关专业知识,对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进行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来提高业务能力。
深入了解反腐偿廉各项规定,提高干部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认识,规避相应的风险。
其次,防微杜渐,自查、互查风险点。
根据风险防范管理的基本内容,围绕工作岗位职责,对工作中的制度机制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开展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方式自查。
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结合自身工作岗位职责,围绕行
政审批权、行政管理权,联系实际,找出日常工作可能因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执行不到位所造成的风险。
同时,抽出一定时间召开座谈会,每名工作人员汇报自查结果,其余工作人员则对照岗位要求,检查风险点找得是否准确、是否切合实际,开展互查,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每位干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三,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每位工作人员应以“为人民办事,让人民满意”为目标,改进登记管理工作,增强廉政、效能、服务三种意识,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提高:其一,树立岗位责任意识,正确面对责任风险。
全体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能正视行政许可风险,直面矛盾。
对于疑难问题的处置,在时间上立足一个“早”字,做到早启动、早安排、早解决;在节奏上立足一个“快”字,组织协调快、方案形成快、措施落实快;在行动上立足一个“准”字,做到事态掌握准确、分析判断准确、操作规范准确,避免草率从事、敷衍塞责。
其二,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合理规避责任风险。
对于疑难登记事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法定条件,认真细致、耐心周到地做好疑难登记工作。
涉及核对原件的必须查验原件,涉及当事人签字的必须现场办理,涉及时效的文件必须严格把
关。
坚决杜绝不到位、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
通过严格依法办事,合理规避风险,实现既履职又免责。
其三,树立协调沟通意识,尽力化解责任风险。
在化解责任风险方面,积极向有关领导汇报,争取强有力的后盾依靠;积极向上级机关业务部门和地方人民法院行政庭请示请教,争取强有力的业务指导;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寻求最佳配合。
其四,树立廉洁公正意识,积极防范责任风险。
对于疑难登记事项的处置,全体登记管理工作人员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每个环节,要经得起群众的评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第四,完善服务,降低风险。
大力推行咨询服务、网络服务、沟通服务、即时服务、规范服务。
对符合法律法规条件的渠道畅通;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规条件但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三通”原则适当变通;对不够畅通、不能变通的加强沟通。
不让政策在登记管理部门截留,不让差错在登记管理部门发生,不让时间在机构编制部门耽误,不让事业法人在机构编制部门冷落。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赋予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正视风险存在才能有效防范过错,防范过错就是做好工作,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过程中,通过以
上几个措施,更加全面地对自身工作风险点进行查找,预防过错,防范风险,对鞭策自我有很大好处,也是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促进。
(平山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康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