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
小学科学精彩活动方案
小学科学精彩活动方案1. 魔法化学实验:利用食材如小苏打、醋、食用色素等,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例如,将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泡泡;加入不同的食用色素,观察颜色如何变化等。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孩子对化学的基本原理有更直观的了解。
2. 动物标本展示:从学校或者家庭附近收集一些已经死亡的昆虫或小动物的标本。
通过将这些标本进行展示,带领孩子观察和学习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3. DIY太阳能风车:使用纸板、剪刀、涂料、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电动机等材料,引导孩子制作一个太阳能风车。
在阳光充足的户外场地进行实验,观察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带动电动机转动风车的过程。
这个实验将使孩子对太阳能和机械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4. 科学探索游戏: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谜题或谜语,让孩子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例如,“放大镜能变焦,为什么我们看不清眼睛里的血管?”、“为什么冰会融化?”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5. 植物生长实验: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小花盆和一颗植物种子。
让孩子亲手播种、浇水并照料这颗植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比如放在阳光下和放在阴暗处,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敏感性。
6. 厨房科学实验:利用家庭中常见的厨房食材和器具,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例如,利用苹果和蜂蜜制作自制苹果酒,观察发酵的过程;利用小麦粉、水和酵母制作面包,观察发酵的原理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让孩子在烹饪的同时,了解化学和生物的知识。
7. 天文观测活动:带领孩子在晴朗的夜晚观察星星和行星。
可以准备一些望远镜和星图,让孩子学习如何辨认星座和行星,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运动。
也可以安排一次户外露营,让孩子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观测星空的奇妙。
注意:在进行以上活动时,确保孩子的安全,遵循实验守则,并在合适的情况下请教科学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篇)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篇)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计划类文书。
活动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小学生的暑假生活,重在过程,贵在参与。
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展示小学生的创造才能,张扬个性,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活动主题探索与创新三、活动内容1、小学生创造活动2、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3、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4、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四、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各校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节活动,通过各种形成进行宣传发动。
努力营造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掀起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高潮,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围绕“探索、创新”的主题,发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做好活动部署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小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1、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要通过办黑板报、科技画廊、科普知识讲座和向学生推荐科普书籍等形式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要在广泛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各年级教科书中的知识。
中心校届时将组织“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
2、小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1)发明创造类:指小学生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实用科学活动(六篇)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实用科学活动教学目标:1、知道人是怎样进行呼吸的认识呼吸对生命的意义2、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并进行测量。
3、知道一些在运动期间检测自己运动效果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制作肺活量的简易装置的材料、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计时工具,跳绳或其它简易的运动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上一次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人在运动后呼吸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人究竟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呢?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人呼吸的特点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你们可以想到运用哪些方法来研究人是怎样呼吸的呢?(教师提示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方法)2、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3、教师将学生想到的方法归类,分组体验。
4、汇报交流体验结果。
谁能说说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5、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
6、出示呼吸器官挂图或模型,介绍各呼吸器官。
7、自制模型并用模型演示呼吸过程。
8、引导学生关注呼吸系统的保健问题。
9、指导学生认识运动后呼吸发生的变化。
怎样用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运动前后呼吸发生了变化?布置测量一分钟呼吸次数的任务测量自己运动前____分钟呼吸的次数测量自己运动后____分钟呼吸的次数作好记录学生相互交流猜一猜:“如果不停的运动,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一直增加吗?”(充分让学生大胆猜测)组织学生体验教师小结三、课外实践活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都知道:运动后呼吸发生了变化,并且上节课同学们在测量运动后呼吸次数时,发现即使做了同样的运动,我们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多少存在很大的差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学生认识呼吸次数与肺活量的关系教师直接指出:同样的运动,一分钟呼吸次数的多少,差别主要与各自的肺活量有关系。
介绍肺活量: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
指导学生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易装置(按教材说明制作)组织学生测量并记录各自的肺活量。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2篇)
小学科学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2篇)小学科学活动策划方案篇1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5篇
小学科学活动教案5篇小学科学活动教案1教学目标1、从找寻蔷薇花丛的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学会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教学难点:画、找食物链。
教学准备:蔷薇花丛的动植物卡片(背后粘有小磁钉)、学生用的活动手册、跟食物链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蔷薇花丛的食物链1、出示在蔷薇花丛中我们发现的动植物卡片(图或文字)。
上节课我们在蔷薇花丛中发现了许多动植物,有蚯蚓、蜜蜂、蚜虫、瓢虫、西瓜虫、鸟等,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动植物的卡片。
2、这些小动物它们吃什么?(蔷薇、土壤里的腐殖质、小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个出示这些卡片)3、你能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吗?一生上台用箭头直接在卡片之间画出它们的食物关系,其余学生在自己活动手册上用箭头画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4、分析这条食物链。
(1)仔细看看上面的箭头图示,你有什么发现?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2)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把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你认为上面这条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蔷薇花丛中的动植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5、写出蔷薇花丛中的其他的食物链。
二、水田里的食物网1、出示水田的图片。
水田里有许多动植物,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水田里的生物,他们在水田里观察到了哪些动植物?认识这些生物。
2、阅读调查报告,看看他们画出了哪些食物链。
点击出示箭头。
3、他们还有哪些食物链没有画出来。
你能补画上去吗?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试着画出食物链。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5篇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5篇我们写活动方案的时候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应保持一致,以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提前制定活动方案,可以让大家明确各自的职责,有助于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小学科技活动方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科技节,修建校园浓厚的科技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生活、普及科学知识、拓展科学视野,酷爱科学。
让师生通过科技节感受科学教育带来的快乐,践行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功的教育理念!二、活动主题本届科技节以科技炫亮校园,绿色放飞梦想为主题,培养学生科技爱好,展现学生创新才能。
三、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日——11月30日四、参加对象:1——6年级学生。
五、活动内容安排:1、11月10日举行一次以科技炫亮校园,绿色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升旗仪式。
2、级部主题科技活动。
一、二年级:科技手工小制作作品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及所学科学知识原理,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方便生活、美化生活的作品。
三、四年级:科技小报创作(手抄报)作品要求:搜集有关的科学小常识和科学小故事等相干内容。
以8开纸为板面,自行设计、参赛。
五、六年级:科技小发明作品要求:意在能利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动手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作品,重在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创新说明(可以小组合作的情势进行参赛)。
3、参赛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各班交5件以上作品参加学校评比并标明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和班级、作品先容。
4、评选标准a、新奇、实用、创新。
b、选题、设计原理、制作的科学性。
六、活动进程本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1月1日—1月8日)(二)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11月8日—11月24日)1、各班组织具体实施阶段。
2、班主任组织实施,科学、美术等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在某些内容上进行辅导。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11月25日—11月30日)1、举行各类作品展览。
2、评选科技小明星及科技班级(单项奖、集体奖)。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三篇)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未来科技乐园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科学和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走进科技的世界,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培养人才。
活动时间:____年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活动地点:学校科技实验室活动人员:小学生、科学老师、志愿者活动流程:1.第一届活动主题:机器人科技活动内容:a.讲座:请邀请一位机器人专家为小学生介绍机器人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b.亲自动手:利用学校的机器人教育套件,让小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机器人,并进行简单的编程。
c.机器人比赛:组织机器人比赛,让小学生运用自己组装的机器人进行竞技,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2.第二届活动主题:科技创意制作活动内容:a.创意思维培养:开展一场创意思维培训班,教授小学生创新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
b.科技秀:组织小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技作品,包括电子小制作、机械组装等。
c.创意大赛:组织创意大赛,让小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创意作品,并进行评选。
3.第三届活动主题:智能科技体验活动内容:a.智能设备体验:邀请科技公司的代表,为小学生带来各种智能设备的体验,如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
b.虚拟现实体验:搭建虚拟现实体验区,让小学生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感官冲击和乐趣。
c.科技讲座:安排一位科技专家给小学生做科技讲座,介绍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应用。
4.第四届活动主题:环保科技创意活动内容:a.环保科技知识普及:组织环保科技知识讲座,让小学生了解环保科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b.环保科技作品展:让小学生制作环保科技作品,如太阳能灯、废物回收器等,并进行展示。
c.环保科技实践:组织小学生参与环保科技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活动评价与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小学生们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同时,组织一次活动总结大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并确定下一届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精选13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精选13篇)小学科学经典实用科学活动篇1活动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1)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小学科学课程活动策划方案五篇(最新)
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方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学习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024年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2篇)
2024年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一、主题:探索生态环境活动一:观察植物生长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习惯,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活动步骤:1. 学生每人领取一盆植物,记录下植物的外貌特征。
2. 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变化、叶片的数量、颜色等。
3.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特征,例如叶脉、花瓣等。
4. 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
活动评估:观察日记的记录是否准确,是否有对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活动二:观察鸟类生态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鸟类生态的兴趣,了解鸟类的习性和食物链关系。
活动步骤:1. 在校园内安装鸟巢和鸟食盒,吸引鸟类飞来觅食。
2.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记录下它们的颜色、体型、飞行方式等特征。
3. 学生观察鸟类的食物来源,包括采食昆虫、果实等。
4. 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并制作鸟类饲料,观察鸟类对不同饲料的喜好。
5. 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
活动评估:观察日记的记录是否准确,是否有对观察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活动三:参观自然保护区活动目的: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
活动步骤:1. 学生从学校出发,前往离校近的自然保护区。
2. 在保护区内,学生跟随导游参观不同的生态区域,例如湖泊、森林、河流等。
3. 学生观察和记录保护区内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并了解其保护等级和面临的威胁。
4. 学生参与保护区的环保活动,例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
5. 学生回到学校,总结参观经验,并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和活动照片。
活动评估:学生对保护区的观察和记录是否详细准确,是否能够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有所了解。
二、主题:科学实验探索活动一:水果电池实验活动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活动步骤:1. 学生将柠檬、苹果等水果切成两半,取出果肉。
2. 学生将水果的一半铝箔包裹,另一半用钉子插入。
3. 学生将两个水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串联的电池。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三篇)
小学科技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加强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
三、活动内容:1. 美食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食物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例如,让学生尝试利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观察面包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酵母发酵的过程和面包的膨胀原理。
2. 做电池:通过自制电池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电池,并观察它们的发电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了解到电能的转化原理。
3. 制作太阳能灯: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并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灯。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设计,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能的使用原理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4. 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点和升华点的概念,并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变化。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需要升温才能变成水蒸气,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水蒸气的产生过程。
5. 风车实验:通过制作风车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产生和利用方式。
让学生设计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风车,观察其在风力作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风能的转化原理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四、活动流程:1. 预热阶段:- 介绍科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介绍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 实践阶段:- 分组进行实验和制作;- 辅导学生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实验和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总结阶段:- 学生分享实验和制作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总结活动的重点和要点,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精选3篇)
小学科技活动方案(精选3篇)小学科技篇1一、指导思想: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特成立小学科技社团,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二、活动目标:通过社团活动,大力宣传科技的辉煌成就,帮助小学生进一步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小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热爱科学。
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方法,激发科学创新精神,为参加市区科技创新大赛储备人才和奠定基础。
三、活动方式:科技社团主要以“专题讲座”、“观看科教书籍”、“科技制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
每次活动后填写“社团活动记录表”备案。
二、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为:每周星期三的下午3:00~4:30。
成员:以三、四、五年级为主,共12人。
三、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四、社团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第一阶段紧密结合教材的科普活动组织学生按照科学课教材的内容进行科普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即将进行的科技活动指明方向。
第二阶段科技制作(趣味制作)通过制作和展示各种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项目实践——小发明(创新设计制作)自己设计并附写创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可行性高的一些创造。
五、具体安排:第三周:组织成立小学科技社团,学习社团活动要求。
第四周:显微镜的使用。
第五周: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
第六周:自制洋葱表皮切片。
第七周:学习辨认校园的植物。
第八周:读一本科普知识书籍或文章。
第九周:寒假发明金点子的讨论分析。
第十周:科创金点子选题展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十一周:模型制作。
第十二周:小发明的基础训练。
第十三周:科学小发明讲座六捕捉小发明的目标。
小学科学活动主题方案(通用8篇)
小学科学活动主题方案(通用8篇)小学科学活动主题方案篇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科学探究目标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会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3.科学态度目标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
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
2.教学难点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的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太阳示意牌,分别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3分钟)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有位老公公,一副红面孔,天亮就出工,从东忙到西,傍晚才收工。
2.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阳”。
二、聚焦(预设10分钟)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日出日落钱塘江(1分03秒)2.聚焦提问: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3.小结: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出示课题: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三、探索(预设15分钟)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清早”、“中午”和“傍晚”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北”的位置。
2.提问:清早出来,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学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句式去说一说在中午和傍晚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3.介绍“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步骤和注意事项①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找一块阳光能照到的地方;②小组根据当时上课的时间以及太阳的位置先确定“东”“南”“西”“北”方向;③小组商量分工,7张卡片让7名小组成员分别拿着,小组剩余的一名学生负责指挥卡片的摆放位置,大概是一个圆圈上的四个点的形状;④站在圆圈中的同学尝试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所在的位置,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⑤小组成员轮流站在圆圈的中间辨别方向。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五篇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五篇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体验、创新、成长走近低碳生活【活动时间】10月份。
【具体要求】一、科技小发明:1、参赛对象。
全校各班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班上交3份科技小发明实物和作品介绍。
2、作品要求。
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创新、实用,贴近生活。
注意作品要区别于普通的小制作,要有首创性。
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4、上交地点:科学组老师处二、科技小论文:1、参赛对象。
3-6年级各班组织学生开展评选活动,每班上交3篇小论文。
2、作品要求。
观察类、考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
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等的方式写一份小报告。
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
1)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
2)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4、上交地点:科学组老师处三、科技实践活动:1、参赛对象。
3-6年级,各班整理一份带有科普性质的实践活动案例或报告。
2、作品要求:科技实践活动报告一份,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等)3、上交时间:10月28日放学前4、上交地点:科学组四、少儿七巧科技系列活动由科学组蔡潇桢老师组织学生训练,并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参加鹿城区智力七巧板现场竞赛和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评比。
比赛内容:1.智力七巧板多幅组合创新作品评比。
活动的主题为我的梦想;个人、团体多副组合图案创新作品可提前准备并将作品拍成照片衬在a4纸上,可以配上颜色、背景等;注明作品的名称、由多少副七巧板组成;同时附上200字左右的说明。
2.上交作品时间:10月28日3.上交地点:校区大队部最后汇总到科学组老师处五、少年儿童幻想画一、参赛对象:全校学生二、活动主题:创新、体验、成长三、活动内容:科学幻想画面向614周岁的中小学生,主题围绕本届大赛的中心内容,画种不限,参展作品规格为4开(38cm54cm)的纸或其他材料,横竖均可,除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外,其他作品无须装裱,限个人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通用10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通用10篇)小学科学精编案例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二、探究过程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
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编案例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3篇)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师:(出示一黑色塑料袋)这是什么?生:黑色塑料袋。
师:不打开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生:不知道。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袋里装的是什么?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闻也应该可以。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舌头尝。
师:真聪明,如果老师现在就让你来确定这个袋子是什么的话,你会怎么做?生:先用手摸。
师:你为什么先选用用手摸这种方法?生:我觉得比较简单。
师:可不可以先用鼻子闻或用舌头尝?(学生自主的发生辩论)师:对,不明的东西不能随便闻、随便尝,我们要注意安全。
师:我们每个组也有一个装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中取出来,组织小组同学闭上眼睛,用你们刚才想的方法试试。
(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闭眼摸物活动)师:刚才同学们活动进行得非常认真,值得表扬。
谁来说说你用手摸准了哪些物体?第___组:我们刚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为我们感觉到荔枝比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师:用手能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
那些我们用手摸不能确准的,又该怎么办?生:还可以用鼻子闻。
(小组闭眼闻物活动)师:闻到了什么?第___组:我们这个组的小华特别喜欢吃苹果,一下子就闻出了苹果的味道。
(其余各组各抒己见)师:你的鼻子真灵敏。
在用鼻子闻不清楚的物体时,鼻子离物应该远一点,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气。
师:还有一些通过手和鼻子不能准确感知的,怎么办呢?生:还有一种方法可选用,那就是用嘴尝味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尝的。
不过,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干净、安全的东西,你们可以放心尝。
(小组闭眼捏鼻尝物活动)师:尝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齿、嘴唇尝的吗?第___组:跟第___组和第___组一样,我们也是先确准了两种,我们刚才用舌头尝出了梨子的味道。
师:哦,你们真棒,把袋子里的物体全认出来了。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2)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4篇)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科学教案(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
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
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经典实用科学活动小学科学活动方案1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
(板书课题)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
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请看大屏幕。
教师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了解了地球内部的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地球的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生2:我知道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生3:我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是活动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科学家们从这些表象中推测出地球内部的许多信息,其实,他们还运用了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讲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里面装有不同的物品。
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准备如何做,得出方法:摇,钻等。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交流。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师:刚才的游戏我们进行得很成功。
我们都当了一次小科学家,因为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揭开地球内部的结构秘密的。
四、制作地球构造模型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有兴趣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吗?小组讨论制作的方法和顺序,师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1)先捏成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红色橡皮泥小球做内核。
(2)再捏一个直径约1.7厘米的黄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外核。
(3)然后捏一个直径约2.2厘米的白色橡皮泥小球,压成一个薄饼做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灰色橡皮泥做地壳。
(5)最后小组合作进行组装。
小组活动。
合作动手做地球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制作完成后,提醒学生把桌面整理干净)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引伸。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还有许多迷团,许多信息科学家也是一种预测。
老师希望你们课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好吗?下课!小学科学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_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课件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1)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2)科学技术的进步。
包括:些内容。
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
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
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_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
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
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
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
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此教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后可板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
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
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
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
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
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系统。
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带来厂环境问题。
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两步进行。
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
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
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2)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
查阅资料等。
(3)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
(4)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3一、引入师:我们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以我们人的意愿而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是否存在一些事物能够记录自己所经历的时间呢?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二、探究过程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师:刚才有同学讲到大树的年轮能够记录自己生活时间的长短。
观察书本上P40页的大树年轮,你能说出这棵大树生长几年了?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方案4教学目的: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情况。
3、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教学准备:活动手册、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当地野生生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哪些野生的动物或植物?”“动物园的老虎算野生动物吗?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人干扰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过程1、介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_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