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_金碚

合集下载

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外贸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我国外贸竞争力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竞争力的变化及其对策。

一、我国加入WTO后的外贸竞争力变化1.出口总额持续增长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出口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2.8%。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2.出口产品更加多元化在加入WTO前,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轻工业和纺织品等传统商品。

但是,加入WTO后,我国开始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如电子产品、高端装备等。

这也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更加多元化。

3.国际分工格局加速重构随着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工厂的地位,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而中国则成为世界工厂,完成了国际分工中的制造环节。

这使得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4.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加入WTO后,与部分国家的贸易关系开始变得复杂。

例如,美国、欧盟等国家对我国的钢铁、纺织品等制造业产品进行限制和制裁,导致中美贸易战、中欧贸易纠纷等问题频发,这也给我国的外贸竞争力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提高我国的外贸竞争力的对策1.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我国应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

这不仅能够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降低我国对传统工业产品的依赖,提高出口产品的多元化。

2.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我国应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

只有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3.深化国际合作我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自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制造业以其庞大的规模、快速的技术进步和高效的生产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全面评估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加入WTO的背景和初衷,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案例,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

这些维度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份额、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牌影响力等。

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运用了多种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环境、要素成本、市场结构、国际贸易环境等。

通过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这些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

文章提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涵盖了政府政策、企业战略、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学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视角,为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文献综述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转型,制造业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大量研究关注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这些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来源,包括低成本优势、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庞大的市场规模等。

同时,也有研究指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如环境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彻底打开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大门。

加入WTO将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标准对接,推动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同时在广泛开放上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其他经济体所带来的竞争。

本文将探讨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对我国制造业的促进有人认为,中国加入WTO并不会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实际上的促进或改善,反而使中国的制造业遭受全球性的竞争。

但在现实中,加入WTO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为我国制造业创造了更多的外在机会和空间。

首先,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外向型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减少贸易壁垒和关税,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比如配额、许可、进口证书等,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参与度提高,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进口、出口及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提升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国际地位。

其次,中国加入WTO还推进了中国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

加强竞争政策实施、国际惯例尺度落实、市场监测的实际作用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使竞争更加公平,有足够的市场意识和市场约束力度。

这也意味着制造商迅速适应全球发展的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转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优化。

最后,中国加入WTO推进了我国市场的多元化,丰富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形象,加强了大量本土企业、实验品牌和实际商业存在的产品凸显。

这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变现空间,尽管不同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和营销还面临挑战,但中国的制造业还拥有稳健、发展菜单及巨大生意机会的优势。

二、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虽然有了众多的机会,但是加入WTO也对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人工成本的上升让一些成本敏感性较高的产业失去了增长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将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智能工厂和现代高技术装备运用到生产生意当中,可以有效支撑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及提高运用的质量和有效性。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贸易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制造业在原材料、加工制造和组装等环节有着较大的优势。

这一优势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大量的工厂和制造基地。

这种分工模式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具备较强的成本竞争力。

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规模经济的效益,我国制造业得以提供更为廉价的产品。

尤其是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我国的成本竞争力非常突出。

这种成本竞争力使得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再次,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我国制造业正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出台,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还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成本和规模上具备竞争优势,但在品质和品牌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压力。

其次,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整体上仍然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此外,我国制造业还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其次,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研究中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挑战,其国际竞争力也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

一、影响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1.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之一2.人才素质:人才素质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国制造业存在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3.产业结构: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大量企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缺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4.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以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为代价换取快速发展,环保压力和能源消耗成为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制造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政策环境也不够完善。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

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素质,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拓展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打造绿色制造业。

5.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扶持。

结语: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结构优化、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综合对策,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转型升级,并且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品质管理、价格竞争、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方式,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中国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例如高铁、无人机等,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品质管理是确保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品质是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品质管理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制造业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注重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品质管理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赢得了国外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三、价格竞争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制造业以其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中国在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并且能够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四、人才培养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制造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出了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舞台上增添了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品质管理、价格竞争和人才培养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中国制造业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从一个传统工业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之一。

但这种竞争力是依赖于人工成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这个优势已经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复制并加以改进。

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面临了不少挑战:1.1 人工成本上升早期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人工成本。

但随着人均工资的不断提高,工人、管理人员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对企业利润和竞争力产生了巨大冲击。

此外,企业在承担高额薪酬成本的同时,面临着员工劳动素质低、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职业技能不够精湛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使得企业难以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位置,逐渐失去出口订单。

1.2 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处于“制造”阶段,重视效率和规模,追求低成本高产出。

但在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的时候,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中国制造业能否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与其他制造业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同一产品领域,中国的技术含量和核心技术仍然较低。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很难脱离中低端市场,与高科技制造业竞争。

1.3 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不足中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一些国际品牌被“模仿”并冒充成国际品牌进入国际市场。

这不仅损害了中国制造业的声誉,也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品牌形象问题。

对于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在市场中的形象,甚至远远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制造业一直被视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

多年来,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压力。

首先,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尽管中国制造业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业仍然主要依赖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研发方面仍然相对落后。

这导致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位置逐渐受到挤压。

此外,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业以高速增长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这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环境监管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绿色转型,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此外,在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下,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的挑战。

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进行了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

这些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问题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挑战和压力,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中国制造业有着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提供世界上很多不同种类的产品。

这使得中国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依然具有竞争优势。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高人工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提供了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另外,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高附加值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努力。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生产国,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人力成本优势人力成本对于制造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不少外资企业来中国设立工厂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近些年,在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人力成本逐渐上涨,虽然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仍有优势,但比如印度、孟加拉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其人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壮大,而在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培训等方面,中国还需加强投入。

因此,在人力成本优势上,中国的竞争力可能在未来面临挑战。

二、制造技术水平和品质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和品质提升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点。

在推动新一轮工业化的发展中,中国制造业从简单劳动密集型向人工智能等高端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业转型之路。

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展较快,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还需要从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研发和品质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更好走向高品质、高水平制造业。

三、供应链和产业分工全球供应链的构建是整个制造业的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中国的制造业产业链较完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供应链,但基础研究和高端核心部件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还需要承担更多高产业分工的职责,发展出对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提升自身的中央地位。

四、人文影响力和扩张愿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人文影响力和扩张愿望通过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途径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注入了新的能量。

中国商业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国产品牌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的制造业开拓了新的市场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可忽视自身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和战略转型等措施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不断提升竞争力。

wto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wto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WTO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引言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涉及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参加WTO对中国企业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时机和更广阔的开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WTO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1. 市场开放参加WTO使中国市场更加开放和透明,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时机参与全球价值链。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中国企业获得了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2. 降低贸易壁垒WTO框架下的贸易壁垒的降低有利于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

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并与其他国际竞争对手进行公平竞争。

3. 知识产权保护WTO要求成员国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作为WTO成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这有效地鼓励了创新和技术开展。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本钱优势,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1. 产业转型升级参加WTO后,中国企业面临了来自全球竞争对手的挑战。

为了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中国企业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中国企业可以与国际一流企业一较上下。

2. 供给链整合中国企业在全球供给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丰富的供给链资源。

中国企业通过整合国内外供给链资源,提高供给链的效率和灵巧性,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3. 市场适应能力中国企业在市场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中国市场庞大且多样化,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灵巧地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需求。

中国企业通过了解外乡市场,灵巧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实现了在全球市场中的成功。

4. 全球化战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伙伴关系、开拓新兴市场和建立全球销售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其竞争力。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在人力成本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其次,中国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中国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低成本的优势,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质量和品牌形象问题也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措施为了增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来支持创新,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人才培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强对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高整体的劳动力素质。

3.质量提升:加强质检监管,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政府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鼓励企业加强自我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政府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市场更好地对接。

5.绿色制造: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要求和节能减排水平。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发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三、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其国际竞争力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技术创新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日益便利,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焦点。

本文将对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全球制造业发展现状全球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动和跨国公司的全球布局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亚洲地区的制造业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其庞大的劳动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脱颖而出。

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1.资金和技术实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密切相关。

拥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的技术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制造业依赖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能够提升整个制造过程的效率和品质,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3.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可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交付速度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4.质量控制优质的产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制造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客户要求。

5.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制造业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企业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和订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制造业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造业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协作制造业企业应与供应商、物流公司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加强质量管理和国际标准认证制造业企业需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检体系,通过国际标准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

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
品的档次较之进 口品越 高。

制造业国 际竞 争力的常用指标
基 于国内关 于制造 业 国际竞 争 力的 研究 , 数学者 多 选用 的评价指标 主要包 括显 示性 比较优 势指数 R A、 C 贸 易竞争指 数 、 国际市 场 占有 率 MS 产业 内贸易 指数 、 , 等 , 中最 常用 的是 R A和 T , 玎 其 C C MS和 IT 此外 还有 T, 出 口产 品质 量指 数 、 出 口价格 比、 进 显示性竞 争优势指 数
二 、 国制造业 国际竞争 力表现 我 ( 我 国制造 业 出口的总体情 况 一) 加入 WT O以来 , 国制成 品出 口增 长迅速 , 19 我 从 99
( jE ) ( / ), E/ / 式中 E , , 分别表 示一 国 商 fE ,
品的出 口 、 国商 品总出 口值 、 值 一 世界 商品 的出 口值 和
2 1 年 第 2期 01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L oeg c n mi lt n J F rin E o o cReai s& T a e o rd
No 2, 0 1 . 2 1 S ra . 0 eil No 2 0
总第 2 0期 0
[ 国际贸易 ]
加入 WT O以来 我 国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表现
王文治 贾曼丽
( 南开大学 滨海学院 , 天津 3 07 ; 托罗拉移动技术 ( 国) 限公 司 , 02 0 摩 中 有 天津 3 0 5 ) 04 7 [ 摘 要 ]加入 WT O后 , 国制造业发展 迅速 , 已成为制 造业 的世 界大 国, 国制 造业 国 际竞 争 力持 我 并 我
国际市场 占有率 ( ) MS=E MS : / , 中E , 分别 式 f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旳最突出体现之一,是形成了规模巨大旳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能力。

“中国制造”成为最重要旳世界经济现象之一,它不仅彻底变化了中国旳国内经济状况和国际经济地位,并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以至世界各国消费者旳生活。

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旳巨大发展和世界性影响,基于其国际竞争力旳不断提高。

同步,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旳提高正在和将会遇到许多新状况和新问题。

其中有些问题是对中国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旳重大挑战。

本章作者从1995年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旳一种研究组对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旳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持续旳研究。

本章是近来完毕旳若干研究项目所获得旳某些分析结论和讨论意见。

一、中国制造业旳国际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所反映旳中国工业旳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体现突出,出口额从1990年旳443亿美元增长到旳71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

中国商品出口更是高达9690、8亿美元数值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记录局局长谢伏瞻旳《国内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文。

,其中制造业出口值估计为9067亿美元(见图14-1)。

数据是作者根据历史数据推测而来旳。

从产出构造旳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增长值占GDP比重明显偏高。

1995~,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而日本和韩国均低于25%。

美国旳这一比例自1995年以来也呈递减趋势,从1995年旳18、92%降为旳15、16%。

与其她下中档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第一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档收入国家旳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档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同步远高于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埃及三国,在所有列举旳国家中是最高旳,这与中国正处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旳历史阶段有关。

第三产业比重,中国低于下中档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明显偏低(见表14-1)。

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最新文档

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最新文档

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最新文档加入WTO以来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表现1978—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增加值由1195亿元增长至93977.0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约15.4%,比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0.27个百分点。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555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6.3%,位居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排名世界第4位;200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1.44%,排在第3位,世界70%的玩具,50%的电话机、鞋,超过1/3的彩电、箱包等都产自我国。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

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我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将越来越复杂。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将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关于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基于国内关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多数学者选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国际市场占有率MS、产业内贸易指数ITT等,其中最常用的是RCA 和TC,MS 和ITT,此外还有出口产品质量指数、进出口价格比、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出口优势变差指数等4个指标也常被应用到。

各项指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RCA=(Ej/Et)/(Wj/Wt),式中Ej,Et,Wj,WT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一国商品总出口值、世界j 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界商品总出口值。

RCA>2.5,说明该国j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1.25<RCA<2.5,说明该国j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0.8<RCA<1.25,说明该国j商品具有中等程度的竞争力;RCA<0.8,说明该国j商品的竞争力较弱。

贸易竞争指数(TC):TC=(Ej-Ij)/Ej+Ij),式中Ej,Ij分别代表一国j 产业的出口和进口额。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制造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关键领域,其竞争力在各国之间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国家,逐渐向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型,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制造业以出口拉动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1994年,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速度逐渐提高,制造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

2000年以后,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出口额逐年攀升,并且逐渐向高精度、高技术领域转型。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产值已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中国以高新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为重点领域,逐渐实现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中国制造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劳动力人口,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其次,中国对外开放速度较快,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出口产业链,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出口市场。

再次,中国政府致力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创新和发展。

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保问题。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其次,产业转型和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

劳动力成本增加,外部竞争压力加大,需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最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加速,中国制造业有望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更多的高端制造业有望转移到中国。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制造业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制造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领域,成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战场。

本文将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制造业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新兴市场。

如中国与印度两国制造业的竞争正在加剧。

中国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印度也在迅速崛起,近年来其制造业年增长率达到7%,高于中国的6%。

与国外市场的竞争相比,中国制造业内部的竞争更加激烈。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渐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高精尖制造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胜,首先要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敏捷性。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产品向转移地的制造业进行深度升级,我国加快技术追赶步伐,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了必然的发展道路。

过去几年,我国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优惠措施。

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方兴未艾,一批高水平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中国制造业向着创新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同时,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深入推进,从政策层面上,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将获得更大力度支持。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和保证。

优秀的管理者具有创新性和领导力,能够不断地寻找新机会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竞争力。

企业管理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存在差异。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将有助于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更将增强对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健康的企业文化也将成为制造业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部门,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概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制造业领域中与其他国家相比的优势和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1. 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突破。

2. 产业链完整度: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3. 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劳动力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

4. 资金和投资环境: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资支持。

一个良好的资金和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趋势1. 现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东亚地区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趋势: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出以下趋势:a. 技术驱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制造业国际竞争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 资源整合: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将更加注重全球资源的整合和协作。

通过跨国合作和共享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c. 环保可持续:未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前景分析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前景分析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前景分析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WTO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

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

对外商开放投资和市场,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不仅没有萎缩,反而使产业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制成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

二是较大范围和较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促进公平和有效的市场竞争,焕发了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

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

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

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WTO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将更为充分和有效地显现出来,并将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内,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WTO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通常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若干行业分析与政策调整方向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若干行业分析与政策调整方向

加入WTO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若干行业分析与政策调整方向一、加入WTO对我国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影响程度由于我国各制造业部门的现实与潜在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各不相同,因而从加入WTO后的短期与中长期来看,这些部门所受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我们依据影响程度对主要制造业部门进行简单分类,主要考虑因素有:一是现实国际竞争力。

主要从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成熟度等影响因素上进行考察,加入WTO的影响具有短期性。

通常情况下,越是现实国际竞争力强的部门,加入WTO后的初期受益越明显,相反亦然。

现实竞争力具有静态性,在动态比较优势和发展战略的双重作用下,现实国际竞争力可能会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转移和传递。

二是潜在国际竞争力。

主要从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增长潜力和比较优势等影响因素上进行考察,加入WTO的影响具有长期性。

通常情况下,越是具有潜在竞争力的部门,在加入WTO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其获得现实竞争力的可能性越大。

应当注意的是,潜在竞争力与比较优势并没有直接转化关系。

换句话说,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不一定就具有潜在竞争力,而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不一定就不具有潜在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与比较优势之间能否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的增长空间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动态比较优势。

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看,一个国家的要素集中度是不断变化的,这与该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工业化进程、产业成熟度、要素积累、学习过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初期,低廉的“无限劳动供给”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集中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比较优势和产业分工格局开始发生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下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即所谓的“雁阵”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10月第10期(总223期)Oct.,2006No.10ChinaIndustrialEconomy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金碚,李钢,陈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摘要]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升。

比较来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提升则不明显。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WTO[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6)10-0005-10【产业经济】一、引言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显著加快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

可以预计,一方面,由于其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以及现行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通过商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以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将成为中国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需求增长相对有限,因而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对各国企业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所以,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中国产业同世界产业的竞争关系将越来越复杂。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将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们从1995年开始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2002年对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跟踪研究。

近3年,中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中国目前产业竞争力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不仅可以检验中国近几年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且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地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

进一步说,各产业中的各企业的竞争力所达到的高度与其所在国产业竞争力现状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因而对产业竞争力状况的认识也是企业家们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

所以,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对于企业界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上述原因,今年我们承担了国家经济普查办公室的课题,使用经济普查资料,更深入地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与趋势,为政府经济部门、企业界以及研究者提供一个我国产业[收稿日期]2006-09-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约束下的工业增长”(批准号05&ZD054)。

[作者简介]金碚(1950—),男,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李钢(1973—),男,贵州思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陈志(1978—),男,安徽无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5竞争力状况的全景式素描。

我们的研究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分析重点,本文是这一课题研究的一个中期成果。

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可以有多种,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产业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两类指标来分析中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类指标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包括各行业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利益指数(RCA)等指标;另一类指标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包括各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渗透率、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

二、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分析1.制造业产品出口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额增长迅速,1990—2004年的15年中,制成品出口额由最初的443.1亿美元增长到5423.7亿美元,增长了11.24倍,年均增长19.59%。

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2004年间中国制成品的出口额增长了1.3倍,年均增速高达32%。

对比中国加入WTO前后制成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由于中国制造业出口平均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国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7.49%),从而中国制成品出口占中国商品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91.42%。

与世界水平相比,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偏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稳定在75%左右。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商品出口对制成品的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到2004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制成品出口经济体(位于欧盟和美国之后),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制成品进口国(2004年进口4283亿美元)。

年份制成品出口额(10亿美元)商品出口总额(10亿美元)制成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世界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199044.3162.0971.3669.340.11199155.7071.9177.4670.599.89199267.9484.9479.9971.443.85199375.0891.7481.8471.812.501994101.30121.0183.7172.593.021995124.84148.7883.9175.180.291996127.26151.0584.2573.740.411997155.91182.7085.3475.301.561998160.34183.8187.2376.742.241999172.06194.9388.2776.491.262000219.86249.2088.2375.79-0.062001235.80266.1088.6174.810.482002292.56325.6089.8575.801.702003396.99438.2090.6075.261.112004542.37593.3091.4273.771.231990—2004年中国出口值及相关数据表1注: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出口额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的差值。

资料来源:根据WTO《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各年计算,其中,1990—1994年世界制成品出口额比例数据来自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6从出口制成品的分项产品看①,2004年,占商品出口总额比例最大的五个产业依次是机械和运输设备(一分位产业,其中特别重要的分项产业———办公及电信设备出口额为1717.8亿美元,占商品出口的28.95%;电气机械出口额427.4亿美元,占商品出口的7.20%,共36.15%)、其他制品(15.93%)、服装(10.43%)、其他半制成品(7.43%)、纺织品(5.63%)。

从增长速度看,1999—2004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年均递增25.81%,而高于这个平均速度的大类产业和分项产业有汽车(43.24%)、办公及电信设备(41.63%)、钢铁(39.15%)、机械和运输设备(一分位产业,35.45%)、非电力机械(34.86%)。

从2004年度的增速看,钢铁产业的增速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年增长率高达188.32%,以下依次为汽车产品(75.62%)、办公及电信设备(45.65%)、非电气机械(44.83%)、其他半制成品(38.30%)。

而电气机械、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发电机械、其他制品、其他运输设备、纺织品和服装业的增长速度均低于2004年制造业的平均增速,其中,纺织品和服装业的增速排在最末两位。

2.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我们计算了制造业及其主要分行业产品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从而确定何种产品具有更强的出口竞争力。

从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02001200220032004制成品-0.060.481.701.111.22(一)钢铁37.22-34.99-16.9610.29152.92(二)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11.183.58-7.59-6.81-0.77(三)其他半制成品-1.863.090.79-8.382.91(四)机械和运输设备12.548.1111.4413.307.471.办公设备和电子产品16.4913.3622.1521.5910.262.运输设备1.34汽车产品24.0812.8419.44-1.3240.22其他运输设备11.95-8.40-14.4215.01-9.573.发电机械4.79-6.37-3.98-16.32-4.184.非电气机械13.8613.574.188.159.445.电气机械4.061.93-1.35-5.070.35(五)纺织品-4.11-2.50-0.15-3.76-11.13(六)服装-7.92-5.18-9.67-8.53-16.58(七)其他制品-9.75-5.71-3.74-10.89-7.682000—2004年中国主要产品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表2资料来源:根据WTO有关数据计算。

①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没有列出制造业各子产业的数据。

读者可参阅金碚主编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6)一书的有关章节,该书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11月出版。

(1)2000年以来,中国制成品出口额除2000年外,都快于商品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这与前面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即中国制成品出口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其地位在中国的外贸中已经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中,钢铁、汽车产品、办公及电信设备、非电气机械、其他半制成品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

(2)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品、服装业、其他制品(里面包含了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家庭用品、鞋等)这几年比较优势在相对降低。

这表明,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正趋于减弱。

另外,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发电机械处于劣势。

(3)其他半制成品(包括皮革及制品、皮毛、橡胶制品、木制品、纸制品、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7电气机械、其他运输设备在我们所观察的期间之内,变化不定。

这可能是由于以下的原因:5年的时间区间还较短,尚不能呈现其长期趋势;这些产业可能受短期市场因素影响很大。

3.相对出口优势指数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也被称为“显示性比较利益指数”(RCA),相对出口优势指数比值越高,表示该国在该产品的出口上相对于世界平均值而言,具有比较大的出口比较优势。

若RCA大于1,表示该国该产业高于世界的平均竞争力。

我们计算了1995—2004年10年来的中国制成品出口优势指数,从表3中可以看出,10年来中国制成品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一直在增长,2004年达1.24%。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协会(JETRO)的标准,我们可以判断,整体来看,在出口环节上,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居于中等比较优势地位,正处于向次强阶段过渡的临界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