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第7章

合集下载

第7章 IT治理概述-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第2版)-赵刚-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7章 IT治理概述-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第2版)-赵刚-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简单叙述“IT治理”的基本概念。 简单叙述你对“IT治理与IT管理”的理解。 查阅资料,归纳IT治理支持手段。 什么是“ITIL”?其包括哪些“管理流程”? 简单叙述“COBIT 5.0的5个原则和7个驱动
因素”。
7.2 IT治理支持手段
IT治理标准主要有:COBIT、PRINCE2、ITIL、ISO/IEC 27001以及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等。 COBIT提供控制和审计; PRINCE2提供结构化项目管理方法; ITIL提供整个过程的服务管理; ISO/IEC 27001提供安全管理。 CISR强调决策权的分配; IT-CMM可以判定企业信息化级别。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7.2 IT治理支持手段
4. COBIT模型:
COBIT5原则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7.2 IT治理支持手段
5.标准间的相互关系: COBIT、ITIL、ISO/IEC 27001和 PRINCE2在管理IT上各有优势, 如COBIT重点在于IT控制和IT度量评价; ITIL重点在于IT过程管理,强调IT支持和IT交付:ISO/IEC 27001重点在于IT安全控制; PRINCE2重点在于项目管理,强调项目的可控性,明确项 目管理中人员角色的具体职责,同时实现项目管理质量的 不断改进。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7.1 IT治理
IT治理是组织根据自身文化和信息化水平构建适 合组织发展的架构并实施的一种管理过程,是平衡IT资 源和组织利益相关者之间IT决策权力归属与责任分配的 一种管理模式,旨在规避IT风险和增加IT收益风险评估
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7.2 IT治理支持手段
4. COBIT 模 型 :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 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由ISACA(The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 协会)在1996年公布。 2012年4月,ISACA官方正式发布COBIT5.0。COBIT5.0提 出了能使组织在一套包含7个驱动因素整体方法下、建立 有效治理和管理框架的5个原则,以优化信息和技术的投 资及使用以满足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目录编辑1 基本信息2 简介3 目录基本信息编辑书名:企业信息化书号:ISBN 978-7-5611-7615-3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定价:39.9主编:符长青副主编:符晓兰主审:徐菁鸿出版日期:2013年12月第1 版简介编辑企业信息化是实施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普遍,传统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企业基本的生产要素;信息流在企业生产管理和经济流通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控制着物流、资金流和人才流。

如今,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市场信息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谁能抢先一步获得信息、抢先一步做出响应,谁就能捷足先登,独占商机。

信息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大加速了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适者存,逆者亡”的进程,以往“大魚吃小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逐步让位于“快魚吃慢魚”的市场竞争格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显著特征。

本书综合作者多年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教学经验,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培养信息时代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

在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本身,其中的信息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当对企业信息化的全貌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但是,以往有关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教材在处理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之间关系方面都有较大的缺陷,容易引起读者产生偏见。

本书在内容安排方面力求克服和消除这些缺陷和偏见,全书共分11章,第1章讲述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知识。

第2章至第11章讲述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化,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化,企业决策智能化,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介绍
车辆管理 车辆管理共分为“车辆使用申请”、“车辆使用查询”、“部门审批管理”、 “车辆使用管理”、“车辆维护管理”、“车辆信息管理”和“调度人员管理” 六个部分,支持系统或手机短信提醒。
办公用品管理 办公用品信息管理主要实现对办公用品的登记、分类、领用和报表统计功能。 在新建办公用品前需要建立不同的办公用品分类。办公用品的信息可以“CSV” 格式批量导入。 3、 文档管理与共享 文件共享和管理包括公共文件柜、网络硬盘和图片浏览等主要模块。
9、 劳资管理 劳资管理包括“工资流程管理”、“财务工资录入”和“部门工资上报”三个 主要功能。利用“工资流程管理”模块,财务人员可以定义工资项目,新建工 资上报流程,查看各部门工资上报的报表等。工资上报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企 业为实现员工效益工资数据的收集而设计的。利用该模块管理人员可以输入员 工的工资奖金信息,并直接发送给财务人员。
个人邮件 OA 的个人邮件分内部邮件和 Internet 邮件两部分。
通讯录 公共通讯簿支持分组、 按姓氏索引排序、按关键字查询等,支持批量导入,支 持导出 Foxmail 和 OutLook 格式。
内部短信 内部短信是基于 OA 内部的短信息,用于员工及时消息沟通和邮件、日程、公 告、流程等模块的提醒,支持定时发送。内部短信可以群发等批量操作,用于 OA 内部,不额外产生任何费用。
6. 建立高效、高速的大规模应用平台
可以满足并发 2000 人以上的在线要求,并能提供后续扩充的基础,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存储 处理机制。
(四)核心应用 1、 公文签批及审阅协同管理
主要以工作流模块实现公文的签批及审阅工作,主要通过工作流的设计、监控、 办理以及特殊状态处理来实现流程的运转,实现了实时跨部门、跨地域高效审 批文件。

信息经济学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经济学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 。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 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 富的物质产品。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则是提高社会 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从而提高社会各领域生产、服务、管理的效率 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 如果说工业化水平反映的是物质和能源的开发利 用水平,则信息化水平反映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水平。
– 从片面强调分析,转变为更加强调综合; – 从片面强调量变,转变为更加强调质变; – 从片面强调确定性,转变为认识到确定性何不确 定性的统一; – 从片面强调一致性,转变为更加重视多样性; – 从忽视层次间的质的差别,转变为重视层次之间 的质的差别。
7. 3. 3
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测算
• 自2002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根据大量实际 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 化的测评指标体系
– 指标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基本指标和效能指标 – 基本指标:战略地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 的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状况、与信息 化效益相关的指数、 – 效能指标:适宜度指标、灵敏度指标
• 7.4.3
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变
•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服务业的增长异常迅速, 并已经成为各发达经济体的最大部门。 • 服务经济和产品经济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 质量标准、赢利点等方面存在很多根本性的差 别。 • 需要认真研究服务经济的特点,切实从为企业 服务出发,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大量的中小 企业进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设计和建立新型 的服务机制。
第7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的关系和区别 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测算 信息化政策研究的若干重点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上层建筑的变革

企业信息化管理(非常实用)ppt课件

企业信息化管理(非常实用)ppt课件
(3)、实施项目:
①、与供应商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②、在供应商协助下完成系统初始化与数据转换; ③、接受供应商的技术培训。
(4)、系统使用。
精选ppt课件
32
第四章:财务管理系统
一、概述:
1、概念: 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 切经济管理活动。
2、内容:
(1)、筹集资金:
权益资金+债务资金;
(3)、营销管理: 网络营销——
①、网络互动、沟通无限; ②、快捷及时、成本低廉; ③、突破时空、机会多多。
(4)、人力资源管理:
①、数据;
②、数据关系;
③、统计报告。
精选ppt课件
7
(5)、财务管理: ①、易于定量; ②、领先控制; ③、软件特殊; ④、相对独立。
(6)、决策支持-三个阶段:
①、认知阶段: 进行:现状与过去; 现状与计划; 现状与组织; 现状与其它企业比较。
⑤、改进企业生产链(零库存)。
精选ppt课件
16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进行总体规划:
(1)、与城市发展战略吻合;
(2)、与城市产业结构适应。
2、典型带动全局;
3、建立信息化的培训体系;
4、必要的资金投入;
5、建设“资源库”;
6、软件建设是先导;
7、开展信息咨询与监理服务。
精选ppt课件
17
2、我国现状:
(1)、认识提高、实际操作反差大:
①、认识提高但企业之间不平衡;
②、基础普及但信息工精选程ppt课滞件 后;
11
③、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好而老企业落后; ④、外向型企业好而内向型企业差; ⑤、地区发展差异大; ⑥、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模式差异大; ⑦、信息化效果差异大; ⑧、信息化发展前景好。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实施方案设计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实施方案设计

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实施方案设计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3)2.1 业务需求 (3)2.2 功能需求 (4)2.3 用户需求 (4)2.4 系统功能需求 (4)第三章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1.1 表现层 (5)3.1.2 业务逻辑层 (5)3.1.3 数据访问层 (5)3.2 数据库设计 (5)3.2.1 数据库选型 (5)3.2.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6)3.2.3 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6)3.3 系统模块设计 (6)3.3.1 用户管理模块 (6)3.3.2 业务管理模块 (6)3.3.3 报表统计模块 (6)3.3.4 系统设置模块 (6)3.4 系统安全设计 (6)3.4.1 访问控制 (7)3.4.2 数据安全 (7)3.4.3 网络安全 (7)第四章技术选型与评估 (7)4.1 技术选型标准 (7)4.2 技术方案评估 (8)4.3 技术风险分析 (8)4.4 技术优势与不足 (8)第五章系统开发与实施 (9)5.1 开发流程与方法 (9)5.2 开发工具与平台 (9)5.3 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 (10)5.4 系统测试与验收 (10)第六章数据迁移与集成 (10)6.1 数据迁移策略 (10)6.2 数据清洗与转换 (11)6.3 系统集成方法 (11)6.4 数据安全与备份 (11)第七章培训与推广 (11)7.1 培训计划与内容 (11)7.2 培训对象与方式 (12)7.3 培训效果评估 (12)7.4 系统推广策略 (12)第八章系统运维与管理 (13)8.1 系统运维体系 (13)8.1.1 运维组织架构 (13)8.1.2 运维流程与规范 (13)8.1.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3)8.2 系统监控与维护 (13)8.2.1 系统监控 (13)8.2.2 故障处理 (14)8.2.3 系统维护 (14)8.3 系统升级与优化 (14)8.3.1 系统升级 (14)8.3.2 系统优化 (14)8.4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 (14)8.4.1 信息安全策略 (14)8.4.2 风险评估与防范 (14)8.4.3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4)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总结 (14)9.1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4)9.1.1 实施过程评估 (15)9.1.2 实施效果评估 (15)9.2 项目成本与效益分析 (15)9.2.1 项目成本分析 (15)9.2.2 项目效益分析 (16)9.3 项目经验总结 (16)9.4 项目改进与优化建议 (16)第十章未来展望与规划 (17)10.1 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17)10.2 企业战略与信息化融合 (17)10.3 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规划 (17)10.4 企业外部信息化合作与拓展 (17)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5篇)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5篇)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司“以需求为导向,提升运营监控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信息化目标,建立和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信息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化工作是指涉及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在内的所有相关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责第三条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责部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完成信息化建设,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2、____信息化采购。

3、开展信息化实施。

4、负责信息化运维。

5、____信息化培训。

第四条综合管理部根据公司战略需要,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周期为____年,根据信息化发展情况,可以对其进行修订。

第五条综合管理部依据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书,制定年度信息化目标任务书。

第六条年度信息化目标任务书内的专项信息化项目,可成立临时性信息化项目领导小组,由综合管理部主管领导或相关业务线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综合管理部人员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项目的____实施。

项目验收后,项目小组解散,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

第七条公司全体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使用好、管理好、维护好公司的各种信息设备设施,任何个人不得利用公司信息设备设施从事违____律法规、违背公司规章制度、危害公司利益以及与工作无关的各项活动。

第三章硬件设备与耗材的管理第八条硬件设备主要指以计算机设备为主的智能化设备,主要包含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智能化办公设备、数码设备等。

耗材主要包括硒鼓、墨盒、色带、光盘、墨粉、易消耗配件等低值易耗品。

第九条硬件设备及耗材的采购和发放1、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信息化硬件的采购、调整及发放工作。

各部门购买信息化硬件均应向综合管理部提交购置申请,由综合管理部统一采购。

如其他部门自行采购,须按公司《内控手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执行,采购后到综合管理部备案。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概述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

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实质是高速信息网络。

它是美国政府针对美国社会信息化发展而提出来的,具有21世纪的战略眼光,是重振美国经济、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之后,全球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高潮,日、英、法、德、加等国也纷纷提出各自的类似计划,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巴西、乌拉圭,也都加紧制订本国的信息化计划。

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兴起,给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的重组乃至整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并将导致产业结构及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加速信息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要求,已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四届正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逐步实现整个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现代电子信息取得很大进展,计算机应用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

”1993年国家启动了三金(金卡、金关、金桥)工程,1994年启动了金税工程,这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准备工程。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其内部各种资源的调度和协调更加合理、高效的过程。

在信息时代,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企业信息化的背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传统的繁琐的纸质操作逐渐被自动化的信息化系统所替代,企业的管理、生产、营销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的优势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企业信息化的最大作用在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

另外,信息化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挑战然而,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安全的保障、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普及等等。

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的信息化战略,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培养员工的信息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信息化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有优势的位置。

未来的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系统建设,更多是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升级。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化知识,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第二章:企业现状分析 (4)第三章: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 (5)1.1.1 战略目标 (5)1.1.2 战略布局 (5)1.1.3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6)1.1.4 应用推广阶段 (6)1.1.5 深化发展阶段 (6)1.1.6 优化提升阶段 (6)1.1.7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7)1.1.8 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7)1.1.9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7)1.1.10 建立健全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 (7)第四章: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7)1.1.11 概述 (7)1.1.12 企业管理需求内容 (7)1.1.13 概述 (8)1.1.14 业务流程优化需求内容 (8)1.1.15 概述 (8)1.1.16 数据资源共享需求内容 (8)第五章:信息化建设框架设计 (9)1.1.17 信息化建设目标 (9)1.1.18 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9)1.1.19 系统集成目标 (10)1.1.20 系统集成设计原则 (10)1.1.21 网络架构目标 (10)1.1.22 网络架构设计原则 (11)第六章:关键业务系统规划 (11)1.1.23 系统目标 (11)1.1.24 系统功能 (11)1.1.25 系统架构 (11)1.1.26 实施步骤 (11)1.1.27 系统目标 (12)1.1.28 系统功能 (12)1.1.29 系统架构 (12)1.1.30 实施步骤 (12)1.1.31 系统目标 (12)1.1.32 系统功能 (12)1.1.33 系统架构 (12)1.1.34 实施步骤 (13)第七章:数据治理与信息安全 (13)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4)1.1.35 系统规划的目标 (15)1.1.36 系统规划的内容 (15)1.1.37 员工培训 (15)1.1.38 员工发展 (15)1.1.39 绩效考核 (16)1.1.40 薪酬管理 (16)第九章:财务与成本管理信息化 (16)1.1.41 系统目标 (16)1.1.42 业务流程优化 (16)1.1.43 系统架构设计 (17)1.1.44 技术选型 (17)1.1.45 数据安全与备份 (17)1.1.46 成本核算方法 (17)1.1.47 成本核算流程 (17)1.1.48 成本分析 (17)1.1.49 成本预测与决策 (17)1.1.50 预算编制 (18)1.1.51 预算执行 (18)1.1.52 预算分析 (18)1.1.53 预算控制 (18)第十章: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18)1.1.54 需求分析 (18)1.1.55 系统架构设计 (18)1.1.56 系统功能规划 (19)1.1.57 采购订单管理 (19)1.1.58 供应商管理 (19)1.1.59 采购合同管理 (19)1.1.60 销售管理信息化 (20)1.1.61 物流管理信息化 (20)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决策支持 (20)1.1.62 项目管理系统概述 (20)1.1.63 项目管理系统规划流程 (20)1.1.64 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21)1.1.65 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流程 (21)1.1.66 项目评估 (22)1.1.67 项目监控 (22)第十二章:实施与运维管理 (22)1.1.68 项目实施概述 (22)1.1.69 项目实施步骤 (23)1.1.70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3)1.1.71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23)1.1.72 系统运维概述 (24)1.1.73 系统运维内容 (24)1.1.74 系统运维策略 (24)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项目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企业信息化制度1013(可编辑

企业信息化制度1013(可编辑

企业信息化制度1013(可编辑企业信息化制度(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EIS)是指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时,为了规范、统一和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标准。

这些规定和标准包括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运维、使用、安全等各个方面,以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共享和管理等内容。

首先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明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和步骤。

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采购与配置、系统开发与测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具备稳定、高效、安全的性能。

其次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规定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运维流程和规范。

包括系统巡检、故障排除、备份与恢复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

第三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规定企业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的行为规范。

包括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与注销、密码的保密与安全、数据的使用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规范化使用。

第四是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共享和管理。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规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流通、共享和管理的机制。

包括信息报送的流程、会议纪要的整理与归档、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传达和管理,降低信息沟通的成本。

第五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规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包括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安全保护、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能够抵御各类安全威胁,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最后是企业信息化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企业信息化制度应明确制定、修订和执行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以及效果评估和改进的机制。

通过监督和管理,不断跟踪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规范员工在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行为,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和公司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在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行为中必需遵守。

第二章公司信息化管理第三条信息化建设责任公司设立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和维护工作。

信息化建设部门应订立合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

第四条信息系统安全1.全体员工在使用公司信息系统时,须遵从有关安全规范和公司内部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禁止未经授权擅自进入公司信息系统,禁止有意传播病毒、恶意软件及其他有害信息。

3.员工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应妥当保护信息的安全性,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不相关人员,如有发现信息泄露,应及时报告信息化建设部门。

第五条信息化设备管理1.公司供应的信息化设备重要用于工作目的,员工不得私自擅用公司设备,禁止将公司设备外借或转让给他人使用。

2.使用公司供应的信息化设备时,员工应妥当保管,防止遗失、损坏或被盗,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信息化建设部门报告。

第六条信息安全教育公司将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员工参加培训后需要签订培训协议,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

第七条信息化建设评估公司将定期进行信息化建设评估,以评估公司的信息化程度和效益。

员工需乐观搭配评估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看法。

第三章技术创新管理第八条技术创新目标公司拥有技术创新部门,负责管理和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

技术创新部门应与公司经营目标相全都,提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的技术创新目标。

第九条技术创新项目管理1.技术创新部门负责技术创新项目的规划、组织和管理,确保项目定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2.技术创新项目的启动需经过严格论证,明确项目的可行性、目标和预期效果。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使企业在管理上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及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工厂的工作及管理效率,必须借助于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这就要求企业本身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而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来保障,籍以创造及巩固企业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因此,特制定《X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信息化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管理工程,必须做好系统测试、运行及维护工作,系统持续改善。

第二章:信息化工作管理第三条严格按工厂发展规划及年度信息化发展计划开展工作。

4、按工厂年度宣传计划,协助宣传部门搞好企业信息化宣传材料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层次做到由浅入深,趣味多变。

5、按工厂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协助教育部门搞好教材、教师、教学环境的准备工作。

6、搞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各级政府及组织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力争取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7、搞好企业各应用系统的选型、采购工作,其中软件的选型要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多比较,强调软件原厂商及实施商的技术实力与发展软件产品的适应性,追求软件的性价比。

实施时,与软件原厂商、实施商、技术依托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多交流思想认识,克服各种阻力。

另外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以业务部门为主,树立服务的思想。

硬件的采购到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实用性、安全性及扩充性等等。

我订有效合同,搞好验收等把关工作。

8、系统的软、硬件维护、管理及调配由信息中心组织实施,归口管理,维护工作做到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工作做到账物一致,调配工作做到按需分配,充分发挥系统软、硬件的效率。

9、办好企业网站,维护企业网页,同时对与internet的连接把好安全关(防火墙)。

10.搞好企业内部网的防毒作用,网络用机严禁私接光软驱,私自安装软件,尤其是游戏软件。

11.严禁拆换网络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零部件。

_企业信息化概述

_企业信息化概述

_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保证
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概念。

它融合了企业工作中的所有模块,如
计划、分析、控制、管理、财务、研究、销售、营销等,通过信息技术的
整合,实现企业内部的流程、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实现企业的决策支持和
自主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宗旨,一是提高企业多元化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经营
管理水平;二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三是充分发挥企
业的运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效率提升;四是通过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企业的灵活性,改善企业的决策质量及执行率。

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企业信息化规划。

此规划是指通过详细考察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利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估等方法,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计划,例如企业的IT战略,整体规划,功能规划,资源规划,等。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设是指按照规划,采购建立和安装有关的
硬件和软件,开发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硬件基础、软件系统
和网络系统的建设。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

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升级与改造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信息化现状分析 (4)2.1 现状概述 (4)2.2 存在问题 (4)2.3 优势与劣势分析 (5)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5)3.1 需求收集 (5)3.1.1 确定需求收集范围 (5)3.1.2 需求收集方法 (6)3.2 需求分析 (6)3.2.1 需求分类 (6)3.2.2 需求分析步骤 (6)3.3 总体规划 (7)3.3.1 项目目标 (7)3.3.2 项目阶段划分 (7)3.3.3 项目实施策略 (7)第四章:技术选型与评估 (7)4.1 技术选型 (7)4.2 技术评估 (8)4.3 技术应用 (8)第五章:系统设计与开发 (9)5.1 系统架构设计 (9)5.1.1 总体架构设计 (9)5.1.2 技术选型 (9)5.1.3 系统安全性设计 (9)5.2 功能模块设计 (10)5.2.1 用户管理模块 (10)5.2.2 数据管理模块 (10)5.2.3 业务管理模块 (10)5.2.4 报表管理模块 (10)5.3 系统开发流程 (10)5.3.1 需求分析 (10)5.3.2 系统设计 (10)5.3.3 系统开发 (10)5.3.4 系统部署与维护 (10)第六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1)6.1 实施计划 (11)6.2 风险管理 (11)6.3 项目监控与调整 (12)第七章:数据迁移与集成 (12)7.1 数据迁移策略 (12)7.1.1 数据评估 (13)7.1.2 数据清洗 (13)7.1.3 数据迁移方法 (13)7.1.4 数据迁移工具 (13)7.1.5 数据迁移测试 (13)7.2 数据集成方案 (13)7.2.1 数据集成策略 (13)7.2.2 数据集成技术 (13)7.2.3 数据集成平台 (13)7.2.4 数据集成测试与优化 (14)7.3 数据安全与备份 (14)7.3.1 数据加密 (14)7.3.2 权限控制 (14)7.3.3 数据备份 (14)7.3.4 数据恢复 (14)7.3.5 数据审计 (14)第八章:人员培训与支持 (14)8.1 培训计划 (14)8.2 培训方式 (15)8.3 培训效果评估 (15)第九章:系统运维与管理 (15)9.1 运维体系建立 (15)9.1.1 运维体系概述 (15)9.1.2 运维管理 (16)9.1.3 运维流程 (16)9.1.4 运维工具 (16)9.1.5 运维监控 (16)9.2 运维团队建设 (16)9.2.1 运维团队职责 (16)9.2.2 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17)9.2.3 运维团队培训与考核 (17)9.3 系统功能优化 (17)9.3.1 系统功能评估 (17)9.3.2 功能优化策略 (17)9.3.3 功能优化实施 (17)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总结 (17)10.1 项目评估标准 (17)10.2 项目成果分析 (18)10.2.1 系统功能完善 (18)10.2.2 数据整合与挖掘 (18)10.2.3 管理水平提升 (18)10.2.4 员工技能提升 (18)10.3 经验与启示 (18)10.3.1 项目管理经验 (18)10.3.2 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启示 (19)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第7章-建立EC系统

第7章-建立EC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三、 EC按开展电子交易的网络范围可分为: 1、本地电子商务 指本城区内的网络上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电 子商务的地域范围较小,商务系统是利用 Internet、Intranet或专用网将参加交易的各系 统连接在一起所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有:买方、 卖方及其他方的EC信息系统,银行金融机构、保 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商检、税务的管理信息系统 及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另外还包括本地区EDI中 心系统(用于开展远程国内及全球EDI的基本系 统)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3、各类数字现金、电子货币 与上述二种不同的是,它提供匿名方式 并且在网上传送的是“钱”和“价值”本 身,前两类系统中,他人可能通过改动你 的信息加以欺骗。而使用数字货币时,截 获报文就完全是“偷窃”你的财富,而非 信息。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网上售后服务
2、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 统平台(Internet)之中,与传统的封闭的 系统支付运作不同。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3、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 Internet、Extranet,与传统的通信媒介不 同。电子支付对软件和硬件及网络的要求 很高,而传统支付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B2G针对政府采购,税收、商检、海关报关、管 理条例的发布及政府招标等覆盖企业于政府组织间 的诸多事物处理等。B2G也可以称为电子政务。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5、个人对政府机构的EC (Consumer to Government)
C2G主要用于福利发放、自我估税、个人税收的征收、 信息咨询服务等,强调政府和个人的商务活动。
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系统)
四、企业内部EC(Intranet)的建立 企业内部的EC是通过内联网Intranet的方 式处理与交换商业信息,其建立分三个步骤: 1、建立内联网Intranet 包括Web服务器、EC服务器、数据库服 务器、协作服务器、帐户服务器、PC机、 Hub、Switch、等硬件,Internet浏览器等软 件。

EOM(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企业经营模型(5-7章)

EOM(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企业经营模型(5-7章)

EOM(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企业经营模型第五章 EOM的意义上一章讲述了企业7要素究竟是指的什么?它的界定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企业经营模型的定义,看看企业经营模型的意义。

企业经营是指企业员工利用企业资源设计出产品(服务),通过业务流程将产品(服务)生产出来,并销售给企业客户,收回销售款项,并向客户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以此来定义企业经营活动被称之为企业经营模型(Enterprise Operating Model)。

在企业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1) EOM中包含了企业的七大要素。

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绝大部分内容。

2) EOM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过程,并使得过程模块化,便于企业的信息化。

3)在这个模型中,突出了企业员工、企业客户和企业管理,为企业采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打下基础。

4)抽象出来的产品和业务,有利于企业新产品开发、有利于业务的专业化。

5)企业财务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充分显示了企业财务的作用,也表明企业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的。

6)通过EOM,我们看到企业间的差别在于企业产品和企业业务,其他诸如企业员工、企业资源、企业财务、企业管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售后服务等都具有共性的地方。

这些差异性和共性正是我们建立企业信息化最关注的地方。

我们建立EOM意义何在?1. EOM和经济学企业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如何看待企业,如何看待企业经营,如何分析企业以及企业经营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规律、如何评判各种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劣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的内容。

EOM提供了一个新的企业经营的概念,但它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而是建立一个分析企业经营模式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这个模型中去分析和研究现代中国企业的现状,去寻找出适合我国企业经营发展的模式。

例如我们可以在EOM的基础去分析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模式,我们也可以在EOM 的基础上来分析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4.CIMS的发展概况 CIMS是1973年首先由美国人哈林顿提出的。一直到80年代初,人们才开始 意识到CIMS对提高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并迎来了CIMS的发展高潮。世界 各国政府、各大型企业、各学术研究机构均投入巨资研究和开发CIMS技术 ,并取得不少成果。 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CIMS在80年代被认为是完全自动化的无人化 工厂,很多CIMS工程也是按这个思路开发的。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和不成 熟性,以及人的素质无法满足要求,再加上市场的动态多变性,大部分按 照无人化模式建造的CIMS工程都出现了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难于达到预 想的效果。 到90年代初,有一些学者在CIMS的基础上转去研究并行工程、精益生产、 敏捷制造、企业重组等新理论,从而使CIMS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前景。 我国从1986年的“863”计划掀起了大规模地研究和实施CIMS技术的热潮。 国家首先投入资金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ERC)”,后 来又相继在7所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7个单元技术工程实验室。
TIS分系统的核心是所谓的3C一体化(CAD/CAPP/CAM),也有人 用C3P来概括TIS系统,即CAD/CAE/CAM/PDM。

第七章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二、CIMS各应用分系统简介 3.质量信息分系统(QIS) QIS分系统对存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中的质量数据进行采集、 存储、加工及分析,为领导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信息,并提 出改进方向。 QIS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评价和 控制、质量信息综合管理等。 由于质量是体现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要素之一,所以QIS是 CIMS中很重要的一个分系统,在规划和实施CIMS时,均应给QIS 分系统以足够的重视。
3) CIMS没有一个固定的实现模式,只要能产生效益就行。
4) 不片面追求“集成”,在刚开始实施CIMS时,应特别注意避免 “有路无货”现象。 5) 将提高人的素质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放在第一位。

概括起来,CIMS是以人为中心,以计算机为手段,以系统工程理论为 指导,以集成为核心,以流程重组为主线,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 整体规划和运行,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第七章
第二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CALS)
一、CALS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1985年9月,美国国防部提出了一项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武器 装备后勤支援系统的战略性计划即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 (Computer Aided Logistic Support,简称CALS)。 随着CALS内涵和功能的不断扩展,它的应用领域也由军队向民用 渗透,并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自90年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日本、韩国和澳大利 亚等国都纷纷成立了CALS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机构。 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CALS高级指导组,将CALS纳 入国际标准。目前,CALS已成为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的 热门课题。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CALS范围的国际化,它的内涵和功能不断 扩展,除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和采办的信息外,它还包括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商务等事务数据。


第七章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二、CIMS各应用分系统简介 1.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MIS分系统实现对各种管理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数据管理、信 息查询、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 MIS分系统包括市场销售、生产计划、物资供应、库存管理、财务 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生产统计、人事管理、 办公自动化、情报管理、总经理查询等功能模块。 在MIS分系统中,其核心原来是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现在则应 为企业资源计划(ERP)。 在进行MIS分系统规划时,要时刻注意将各模块统统纳入CIMS环境 下,以实现与TIS、QIS和MAS的信息交换。
第七章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二、CIMS各应用分系统简介 2.技术信息分系统(TIS)

TIS分系统对各种技术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 (CATD)、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功 能模块。
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两种集成化的大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CIMS和计算机辅助后勤支援系统CALS。 前者的集成范围侧重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后者的着眼点则在企 业的供销链,即将集成的范围延伸到企业的外部。
第七章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一、CIMS概论 1.CIMS产生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各种以计算机 为基础的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 数控技术(NC)、自动编程语言(APT)、计算机数控(CNC)、分布 式数控(DNC)、物料需求计划(MRP)、资源需求计划(MRPⅡ)、计 算机辅助技术(CAX)、工业机器人(Robot)、加工中心(MC)、柔 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办公自动化(OA)、计 算机集成质量系统(CIQ)等。 这些单元技术都是相互独立发展起来的,在设计这些单元技术 的体系结构时,没有考虑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换。因此,这些 单元称为“自动化孤岛”。长期以来,这些“自动化孤岛”各 自为战,相互之间无法交换信息,没有也无法发挥出整体优势 ,造成1+1<2的现象。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CALS)
第七章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在前面章节中,介绍了信息化企业的技术系统、制造系统和管 理系统的各种技术,介绍了它们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应用。但上 述各种技术和系统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要使它们的作用得 到最大的发挥,就应使各种技术和系统都集成到一起,实现各 种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集成意味着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前述应用技术和子系 统有机地融合成一个大系统,使各个子系统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并最终体现出整体效益。

第七章
第二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CALS)
一、CALS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例如,8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一年要处理的采办业务为1500万项, 涉及的厂商达30万家之多,用于武器装备技术资料获取和维护的 费用高达50亿美元。 另外,每年技术文件的修改量也很大,如在海军收存的20万册技 术手册中,每年需要修改500万页文件。 M1型主战坦克的说明书有4万多页,F 16型战斗机的说明书多达 3500册,一艘驱逐舰的维护手册重达23.5吨。 这些资料的保存、查阅、维护、使用花费大,使用不便,还常常 出现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防部提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大 量的纸面信息数字化,以提高数据准备与处理的及时性,改善数 据的精度、一致性和质量,降低处理费用。
第七章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第一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二、CIMS各应用分系统简介
4.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MAS分系统根据TIS生成的NC代码,完成零件的加工制造,包括物 料的存储、搬运、装夹、加工、清洗、装配、包装等。 常用的设备有:立体仓库、堆垛机、装卸工作机器人、换刀机械 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自动 运输小车、清洗机、刀具库、三坐标测量仪等。 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化生产的需要,MAS分系统的实 现基础是成组技术,其核心是柔性制造系统FMS。 随着技术的发展,MAS分系统的概念并不只局限在机械加工领域, 它逐渐扩展到毛坯制备自动化、热处理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 验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等。
第七章
第一节
一、CIMS概论 2.CIMS的基本概念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哈林顿的这两个观点到今天仍被人们广为接受。经过20多年的发展, CIMS概念中又增加了一些新观点:
1) 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强调人机一体化。 2) CIMS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网络分系统NES


第七章
第二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辅助后勤保障(CALS)
一、CALS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及武器装备的 作战性能和技术复杂程度的迅速提高,美国军队的武器装备面临着研 制周期加长、寿命周期费用显著增加、新武器系统长期形不成战斗力 等主要问题。 特别是武器装备的维护和采办管理越来越困难,以纸张为载体的各种 合同、单据以及技术资料传递有关武器装备的采办和后勤保证信息, 带来开销大、信息传递实时性差、易产生冗余和重复等弊端。
第七章
第一节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一、CIMS概论 3.CIMS的基本组成:它由四大应用分系统M1S、TIS、MAS和QIS,以 及两大支撑分系统NES和DBS组成,四大应用分系统在两大支撑 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CIMS的基本组成 如下图所示。
第七章

第七章
第一节
一、CIMS概论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CIMS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种不同系统示意图:
第七章
第一节
一、CIMS概论 2.CIMS的基本概念
企业信息的总体集成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在人们寻求信息共享的技术和方法过程中,美国人约瑟夫.哈 林顿博士于1973年提出了CIMS的概念。他提出通过采用系统工 程技术进行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整体规划,以实现全企业各种信 息的有机集成。哈林顿提出CIMS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观点的: 1) 系统的观点:他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它 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 方法进行统一考虑。 2) 信息的观点:他认为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对信息的采集、 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物流是由信息流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