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一般指的是电磁波遥感.p12.电磁波: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的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p13.干涉:有两个(或以上)频率、震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的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
因此会出现交叉区域某些地方震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成为干涉。
P24.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成为光的衍射。
P25.电磁波谱:不同电磁波由不同波源产生,如果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就能得到电磁波谱图p26.绝对黑体(黑体):如果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P47. 基尔霍夫定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之比,等于同一温度绝对黑体的单色辐出度。
8. 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的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
P69. 太阳光谱辐照度:指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该值随波长不同而异。
10. 散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为散射。
P1011. 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质中不均匀颗粒与入射波长同数量级,发生米氏散射。
P1012. 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直径a远小于电磁波波长,发生瑞利散射。
P1013. 无选择性散射(均匀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P1014. 大气屏障:遥感所能使用的电磁波是有限的,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通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称为大气屏障。
遥感名词
1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
2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4.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5.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制成的图表。
6.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7.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8.辐照度(I):被辐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9.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0.辐射亮度(L):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11.朗波源:辐射亮度和观测角无关的辐射源。
12.绝对黑体:对任意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辐射物体。
13.玻耳兹曼定律:即黑体总辐射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化。
是红外装置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14.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5.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W和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W 黑。
16.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I=1.36×103W/M217.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18.瑞利散射:当电磁波波长比大气中的粒子的直径小得多时就会产生瑞利散射。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电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
辐射源: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
维恩位移定律:λ(max)T=b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大都全部吸收的物体微波遥感:指利用微波传感器获取从目标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的接受和反射其他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感光度:胶片的感光速度。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
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之为三原色。
(红绿蓝)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亮度系数: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明亮程度的数值辐射畸变: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像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
辐射校正 :对大气影响的纠正是通过纠正辐射亮度的办法实现的。
几何畸变: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畸变时,说明发生了几何畸变。
遥感名词解释30个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
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
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
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
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
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
11 MODIS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2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一3m (全色)和4-15m (多波段)。
13.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14.距离分辨力是在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5.方位分辨力是指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6.几何变形是指图像.上像元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其在地图坐标系等参考坐标系统中的对应坐标之间的差异。
17.粗纠正遥感图像的粗加工处理也称为粗纠正,它仅做系统误差改正。
18.精纠正在粗加工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地面控制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
19.间接法方案是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亦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反求原始图像坐标中的位置。
20.最邻近像元采样法该法实质是取距离被采样点最近的已知像素元素的(n)亮度N作为采样亮度采样法最简单,辐射保真度较好,但它将造成像点在一个像素范围内的位移,其几何精度较其他两种方法差。
(完整word版)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
遥感概论名词解释梳理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波的概念: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3。
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4。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构成电磁波谱。
5.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6.地物的反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7.地物的反射光谱: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发射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W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W黑的比值。
11.散射:我们把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物理现象。
12: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13.近极轨卫星:Φ约等于90°,对地球覆盖范围广(如陆地资源卫星。
)14.赤道卫星:Φ=0°或180°,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15.太阳同步卫星:卫星与太阳同步,光照角保持不变化;卫星轨道上每一点的平均太阳时保持不变。
(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16.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
17.垂直投影:物体影像是通过相互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
18.中心投影:物体通过物镜中心投射到承影面上。
位于物镜两侧19.像片的比例尺:像片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实际距离之比。
20.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由于地形起伏,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
2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遥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亮度系数亮度系数(P )是指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表面亮度(B )与绝对白体(全白的物体)理想表面亮度(B 0)之比,即:亮度系数是没有单位的。
绝对白体的亮度系数为1,但在自然界中很难找到, 通常用硫酸钡纸或氧化镁纸作标准反射面, 它的亮度系数是0.98, 而绝对黑体(全黑的物体)的亮度系数为0。
物体的亮度系数不同,在像片上反映为色调的差异。
一般亮度系数大,像片上的色调浅;亮度系数小,其色调就深。
2)反差和反差系数 反差即黑白差,即黑白像片(胶片)中明亮与阴暗部分亮度的差别。
反差系数是指影像上表现出的反差与原景物反差的比值,通常用r 表示。
r = 影像反差/景物反差从公式 r = 影像反差/景物反差可以看出:当r=1时,地物的不同亮度(感光密度)都能得到正确的表达。
当 r<1时,景物反差被缩小,色调差别不明显,整个图象变灰,产生黑白不清的模糊感。
当r>1时,景物反差被夸大,明显差别显著,但明暗层次减少。
3)像主点和像底点要解释像主点和像底点必须先理解主光轴和主垂线的概念。
主光轴是指航摄仪中透过镜头中心并垂直像平面(焦平面)的投影线。
主垂线是指通过镜头中心的地面铅垂线。
像主点是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而像底点是指主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当像片水平时,像主点与像底点是重合的,若像片倾斜时,像主点与像底点互不重合,像片倾斜愈大,像主点和像底点之间的距离也相隔愈远。
4)感光度 : 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作用的敏感程度或感光快慢程度。
它是确定曝光时间的主要参数。
感光度的单位是“定”(DIN )。
感光度每增加3度,感光灵敏度增加一倍。
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愈高,曝光时间愈短。
5) 航空像对为了使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像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航向重叠。
航向重叠一般应达到60%,具有这种重叠关系的两张像片又称为“像对”。
6)主光轴和主垂线主光轴是指航摄仪中透过镜头中心并垂直像平面(焦平面)的投影线。
中国农业大学_809地理信息系统_《遥感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名词解释 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 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 B(λ,T)=2hc2 /λ5 ·1/exp(hc/λRT)-1 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 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 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 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 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 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 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
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2.5um2.5~6um源自>6um辐射特性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为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和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主
自身的热辐射
为主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
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中红外窗口:3.5 m ~5.5 m ,反射和发射并存。
包括两个小窗口(反射和发射混合光谱):3.5 m ~4.2 m 4.6 m ~5 m
遥感名词解释
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纪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被动遥感:直接接收与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者目标物本身发射的热辐射和微波的遥感.(辐射计)主动遥感:使用人工辐射源从平台上先向目标发射电磁辐射,然后接收和记录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遥感.美国:ERDAS、ENVI、IDRISI(Taiga);加拿大:PCI;澳大利亚:ER-Mapper;中国:TITAN Image.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极化(偏振)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强度矢量振动方向的瞬时取向(极化的组合类型:HH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极化;VV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垂直极化.正交极化:VH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极化.HV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垂直极化.)平面极化(也称线极化):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上的极化.((1)垂直(V)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垂直的极化.(2)水平(H)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平行的极化.)多普勒效应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发射率(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度的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之比。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辐射源: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利散射:大气中不均匀的颗粒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大气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与入射电磁波波长同数量级时,发生的散射.均匀散射:大气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远大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发生的散射.折射:电磁波传过大气层时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大气密度越大,折射率越大.反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出现反射现象,反射现象出要出现在云顶(云造成的噪声).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射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反射波和入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漫反射: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其反射面又叫朗伯面.方向反射:实际物体表面由于起伏不同,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ρ=Eρ/E光谱反射率:物体在某波长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ρλ=Eρλ/Eλ反射波谱: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物体的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时间效应: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一般随时间季节的变化.空间效应: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有不同响应.互补色:若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成为互补色.三原色(又称为加法三原色):若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其中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颜色相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得到一定的颜色.颜色相减:从复色光中有选择性吸收某些色光,从而得到所需要的颜色.颜色对比: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相邻的颜色相互影响其结果,使每种颜色向其影响色的补色变化.伪彩图像(也称为密度分割:Density Slice):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照灰度范围分段,对每段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彩色图像.真彩图像:选择遥感影像的红、绿、蓝三个波段,对应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彩色图像.假彩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任意的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彩色图像由于三种颜色与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波段颜色不同,因此合成的颜色不是真实地物的颜色,这种合成称为假色调(H:Hue):色彩相互区分的特性,明度(L:Lightness):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饱和度(S:Saturation):彩色浓淡的程度. 亮度(V:Value或I:Intensity):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光密度(或亮度)函数遥感数字图像的存贮格式:BSQ(Band Sequential):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数据格式.BIP(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每个像素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BIL(Band interleaved by line):按照波段行顺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辐射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太阳同步卫星: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交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使资料获得时具有相似的照明条件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或低轨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GSO(Geosynchronous Orbit,地球同步轨道):轨道平面可与赤道平面成一不为零的夹角. GEO(Geostationary Orbit,地球静止轨道):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GTO(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近地点在1000公里以下、远地点为36000公里的椭圆轨道.是作为地球同步轨道或地球静止轨道的转移轨道.LEO(Low Earth Orbit,低地球轨道):对地静止卫星,飞行在高轨道(22000英里).陆地卫星:用于陆地资源和环境探测的卫星称为陆地卫星.Landsat:①轨道:太阳同步近圆形近极地轨道②平均高度:705km(Landsat4~5,7),915km (Landsat 1~3).③重访周期:周期16天(Landsat 4~5,7),18天(Landsat 1~3).④扫描宽度:185km.⑤分辨率:30m(TM、ETM+:1~5,7),120m(TM:6),60m(ETM+:6),15m (ETM+:Pan),80m(RBV:1,2,3;MSS:4,5,6,7),40m(RBV:Pan),240m(MSS:8). IKONOS:(1)轨道:太阳同步轨道.(2)平均高度:681km.(3)扫描宽度:11km. (4)重访周期:2.9 天(1m分辨率),1.5天(1.5m分辨率).(5)分辨率:4m(MSI),1m(Pan).0.82m (Pan,星下点).(6)制图精度(无控制点):水平精度 12m,垂直精度:10m多光谱(Multispectral):一般只有几个、十几个光谱通道;在波段之间存在间隔.光谱分辨率在λ/10数量级范围.如:Landsat:RBV,MSS,TM;SPOT.高光谱(Hyperspectral):成像光谱仪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Lillesand & Kiefer 2000). 光谱分辨率在λ/100数量级范围(1~10nm).超光谱(Ultraspectral):光谱分辨率在λ/1000数量级范围美国GOES卫星:业务阶段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采用双星运行体制.第1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1~3.自旋稳定,1975.10. 16~1978.06.16第2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4~5,G,7.自旋稳定,1980.09. 09~1987.02.26第3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8~12.三轴稳定,1994.04. 13~2001. 07.23第4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13~15.2006.05.24~2010. 03.04.第5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计划于2012年发射.镜面反射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大于物体表面的起伏程度(λ>h),则可把物体表面看成“镜面”.入射的能量与表面相互作用后形成两束平面波,一束为表面向上的反射波,即镜面反射.另一束为表面向下的折射波或透射波.漫反射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小于物体表面的起伏程度(λ<h)或小于构成表面的颗粒的线度时,即使肉眼看上去是光滑的,对入射电磁波来说,物体表面仍是一个粗糙面,它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是漫反射,亦即散射(这符合朗伯余弦定律),回波较强.另外一种称为“角隅反射”,其反射回波强度更大全景摄影畸变:相片两端的地表景物被压缩垂直摄影主光轴偏离垂线的角度<3°的摄影倾斜摄影主光轴偏离垂线的角度>3°的摄影几何校正:因为在不同时相的相同传感器以及不同的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其几何变形是不同的.地面控制点(GCP:Ground Control Point):图像的配准以地面坐标、地图或遥感图像上相对应的点为匹配标准,这些对应的点称为地面控制点.辐射畸变:太阳辐射相同时,图像上像元辐射亮度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不能直接反映地表地物的真实的辐射亮度值,这部分变化,称为辐射畸变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线性变换变换函数是线性的或分段线性的图像的卷积模板像元与图像窗口对应的亮度值相乘再相加.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零).混合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进行混合运算.“解译”(Interpretation):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最后提取出你所感兴趣的信息.也称为“判读”、“判译”或“判释”等.目视解译:是一种人工提取信息的方法,使用眼睛目视观察,借助一些光学仪器或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凭借丰富的解译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手头的相关资料,通过人脑的分析、推理和判断,提取有用的信息.计算机解译: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一定的数字方法(如统计学、图形学、模糊数学等),来提取有用信息,也称自动解译.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它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特征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直接判读标志: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解译者利用直接判读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水体在白天,由于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一般呈暗色调.午夜以后,因为水体热容量大,散热慢,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灰白色.道路在白天,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白色,这因为构成道路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热能,又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而在夜间散热快,呈现暗黑色调.树林与草地白天,树叶表面存在水汽蒸腾作用,降低了树叶表面温度,使树叶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要低.在热红外影像上,树林呈暗灰至灰黑色.在夜晚,树林覆盖下的地面热辐射使树冠增温,树木在热红外影像上多呈浅灰色调,有时呈灰白色.夜间草类很快地散发热量而冷却的缘故,草地在夜晚热红外像片呈黑色调或暗灰色调.土壤与岩石在午夜后拍摄的热红外影像中,土壤含水量高,呈现灰色或灰白色调,土壤含水量低呈现暗灰色或深灰色,这因为水体的热容量大.一般裸露的岩石白日受到太阳爆晒,在夜间的热红外像片上呈淡灰色.这是由于岩石的热容量较大,夜晚有较高的热红外辐射能力所致监督分类在事先知道样本区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最小距离分类法计算待分像元与已知类别的距离,将其归属为距离最小的一类.多级切割分类法通过设定在各轴上的一系列分割点,将多维特征空间划分成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类别的互不重叠的特征子空间的分类方法.特征曲线窗口法相同的地物在相同地域环境及成像条件下,其特征曲线相同或相似,而不同地物的特征曲线差别明显.最大似然比分类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通过求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归属概率,把该像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非监督分类在事先不知道样本区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K-均值算法的聚类准则是使每一聚类中,多模式点到该类别的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逐次移动各类的中心,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为止.动态聚类法以I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算法为代表,这种算法称为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图像相同像元位置上,地表真实分类和分类图像分类相比较形成的矩阵.制图精度或生产精度(Product Accuracy):分类图像上正确分到i类的像元数/地表真实类别i类的像元数.用户精度(Use Accuracy):分类图像上正确分到i类的像元数/分类图像上分到i类的像元数.错分误差(Commission):不属于某一类(i类)的像元,被分到该类.漏分误差(Omission):属于某一类(j类)的像元,没有被分到该类.。
遥感课程名词解释
Hao 名词解释广义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揭示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现代遥感:特指在航天平台上,利用多波段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探测及信息处理、应用的技术。
遥控:通过发射无线电波远距离来控制目标物体的姿态、运动轨迹、方位。
遥测:通过仪器远距离地测量物体所需的参数。
分为直接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主动遥感:先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目标物的回射。
(雷达遥感)被动遥感:不由探测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只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天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航空摄影遥感)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偏振:横波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的现象。
遥感信息获取:一般指收集、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特征,即地物的发射、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
由于电磁波传播的是能量,实际上也是记录辐射能量的过程。
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维恩位移定律: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最大辐射本领向短波方向位移。
绝对黑体: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太阳常数: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I⊙=135.3 mW/m2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千分之一微米到一百微米的固体、液体位子。
米氏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与入射波长λ同数量级时,发生米氏散射均匀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入射波长λ时,发生均匀散射瑞利散射:介质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a小于入射波长λ的十分之一时,发生瑞利散射大气屏障:有些大气中电磁波透过率很小,甚至完全无法透过电磁波。
遥感名词解释
1,GPS:GPS是新一代以卫星为基础的电子导航系统,利用多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导航定位的系统,它可以直接测定地球表面人一点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
2,遥感制图:是指以遥感所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现代地图的制图方法,按照地图的规定和用途需要,来完成遥感信息的制图表示和制作地图的过程。
3,系列制图:指是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取得的遥感资料所编制的不同专业内容的专题图件。
4,城市遥感:以城市环境、生态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遥感工程。
5,环境遥感: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或做出预报的统称。
由于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与社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利用遥感多时相、周期短的特点,可以迅速为环境监测。
评价和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6,资源遥感:以地球资源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的遥感的方法和实践,调查自然资源状况和监测再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利用遥感信息勘测地球资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于克服自然界恶劣环境的限制,减少勘测投资的盲目性。
7,遥感信息处理:(再处理)指对遥感探测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或磁带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使遥感资料更适于各个专题的分析应用。
8,监督分类:从分析研究的区域内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地作为样本,建历具有代表性判别函数或判读标志,然后对样区或样本进行分类。
9,非监督分类:不需要选择取样区和样本,直接依据像元间的相似度大小或仅依据不同的物的光谱信息和影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归类合并或分析判读的方法。
10,直接判读标志:指目标物体本身的属性在遥感图像上直接反映,它们包括形状、大小、颜色、阴影、组合图案等。
11,间接判读标志:指物体本身的属性不能在资源遥感图像上直接反应,它是通过与判别目标有联系的其它相关地物信息在图像上反映出来的特征,再来推断判别目标物体的属性及影像特征。
如地理位置、排列组合、水系格局、地貌形态、植被分布等。
12,灰阶:地面上各种地物的辐射强度不同表现在五行图像上的色调的深浅不同,色调深浅的分级为灰阶。
遥感名词解释汇总
1.遥感遥感即遥远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3.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5.绝对白体能反射所有的入射光的物体6.灰体大多数物体可以视为灰体7.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8.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9.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0.地物波谱特性指各种地物各自所具有的电磁波特性(发射辐射或反射辐射)11.轨道参数 1 升交点赤经2 近地点角距ω3 轨道倾角4 卫星轨道的长半轴a 5 卫星轨道的偏心率6 卫星过近地点时刻T12.姿态角滚动------绕x轴旋转的姿态角俯仰------绕y轴旋转的姿态角航偏------绕z轴旋转的姿态角13.重复周期指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该地空时所需要的天数。
14.偏移系数某天某一轨道相对于上一天同号轨道偏移的轨道数,若向西偏移为负值,向东偏移为正值,d=±1时为顺序排列,∣d∣>1时为交错偏移。
15.伪距法定位在某一瞬间利用GPS接收机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伪距,根据已知的GPS 卫星位置和伪距观测值,采用距离交会法即可求得接收机的二维坐标和时钟改正数。
16.SPOT SPOT卫星装载了2台相同探测器HRV或HRVLR成像仪属于CCD线阵列推扫式成像可以获取同轨或邻轨立体影像17.IRS共有4个系列IRS-1是陆地观测卫星系列IRS-P是专用卫星系列IRS-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IRS-3是雷达卫星系列18.MODIS 波段不连续波段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
19.小卫星小卫星指目前设计质量小于500kg的小型近地轨道卫星,其空间分辨为1—3m(全色)和4—15m(多波段)20.成像光谱仪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CCD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遥感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5 1构像方程:地物点在图像坐标(x,y)和其在地面对应点的大地坐标(x,y,z)之间的数学关系。2通用构像方程:在地面坐标系与传感器坐标系之间建立的转换关系 3几何变形:指原始图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4几何校正: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影像几何误差的过程。5粗加工处理:也叫粗纠正,仅做系统误差改正。6精加工处理:正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过程。7多项式纠正:回避成像的空间几何过程,直接对图像变形的本身进行数学模拟 8直接法纠正:从原始图形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像素点位求其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再把该像素的亮度值填到输出图像相应位置去9间接法纠正:从空白的输出图像阵列出发,按行列的顺序依次对每个输出点位反求其原始图像坐标,再进行亮度值重采样并填到空白图像相应点上去。10灰度重采样:但输出图像阵列中的任一像素在原始图像中投影点的坐标不为整数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该点周围邻近整数点位上亮度值对该点贡献累积起来,构成该点新亮度值的方法。11图像配准:实质是遥感图像纠正,根据图像的几何畸变的特点,采用一种几何变换将图像规划到同一的坐标系中。12图像镶嵌:将不同的图像文件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包含感兴趣的区域的图像。13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14正射影像是具有正射投影性质的遥感影像。
1 10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11SAR合成孔径雷达 ,用一个小天线做为单个辐射单元,沿直线不断移动,并不断发射信号,来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一种技术。12INSAR:利用SAR在平行轨道上对同一地区获取两幅(两幅以上)的单视复数影像来形成干涉,进而得到该地区的三维地表信息 13CCD:称电荷耦合器件,是一种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器件,受光或电激发产生的电荷靠电子或空穴运载,在固体内移动,达到一路时序输出信号 14真实孔径侧视雷达: 天线装在飞机侧面,发射机向侧向面内发射一束脉冲,被地物反射后,由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电子处理器处理后形成的图象线被记录15 全景畸变:全景摄影机的像距不变,物距随扫描角增大而增大,由此所产生影像 由中心到两边比例尺逐渐缩小的畸变16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在移动中选择若干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发生一个信号,接收相应发生位置的回波信号储存记录下来17 距离分辨率:脉冲发射的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18 方位分辨率:雷达飞行方向上,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19 斜距投影:侧试雷达图像在垂直方向的像点位置是靠飞机的目标的斜距来确定 20 多中心投影: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20地面接收站:设置在地球上,跟踪卫星运转,接收卫星下行传送的各种数据,以及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储存和分发的地面站。
遥感名词解释
狭义的遥感:应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纪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被动遥感:直接接收与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太阳辐射或者目标物本身发射的热辐射和微波的遥感. (辐射计)主动遥感:使用人工辐射源从平台上先向目标发射电磁辐射, 然后接收和记录目标物反射或散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遥感.美国:ERDASENVI、IDRISI (Taiga );加拿大:PCI;澳大利亚:ER-Mapper;中国:TITAN Image.电磁波:交互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极化(偏振)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 其电场强度矢量振动方向的瞬时取向(极化的组合类型:HH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极化;VV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垂直极化. 正交极化:VH极化:发射波为垂直极化,接收回波为水平极化.HV极化:发射波为水平极化,接收回波为垂直极化. )平面极化(也称线极化):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保持在固定的方向上的极化. ((1)垂直(V)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垂直的极化.(2)水平(H)极化:极化面与地面平行的极化.)多普勒效应电磁辐射因辐射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传播介质的运动, 而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发射率():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度的黑体辐射通量密度之比。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辐射源:凡是能够产生电磁辐射的物体利散射:大气中不均匀的颗粒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 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大气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与入射电磁波波长同数量级时,发生的散射. 均匀散射:大气中不均匀颗粒的直径远大于入射电磁波波长时,发生的散射. 折射:电磁波传过大气层时出现传播方向的改变, 大气密度越大, 折射率越大.反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 通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出现反射现象, 反射现象出要出现在云顶(云造成的噪声).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 吸收和散射的, 透射率较高, 对遥感十分有利, 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镜面反射: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 反射波和入射波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漫反射: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 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 . 其反射面又叫朗伯面. 方向反射:实际物体表面由于起伏不同, 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p =E p /E光谱反射率:物体在某波长入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p入=E p入/E入反射波谱: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 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 物体的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时间效应: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一般随时间季节的变化•空间效应:同一地物的光谱特征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有不同响应•互补色:若两种色光以适当地比例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这两种颜色成为互补色•三原色(又称为加法三原色):若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 其中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 这三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颜色相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 得到一定的颜色• 颜色相减:从复色光中有选择性吸收某些色光, 从而得到所需要的颜色•颜色对比: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相邻的颜色相互影响其结果, 使每种颜色向其影响色的补色变化.伪彩图像(也称为密度分割:Density Slice ):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照灰度范围分段, 对每段赋予不同的色彩, 使之成为彩色图像.真彩图像:选择遥感影像的红、绿、蓝三个波段, 对应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 合成的彩色图像.假彩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 选择遥感影像任意的三个波段, 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的彩色图像由于三种颜色与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波段颜色不同, 因此合成的颜色不是真实地物的颜色, 这种合成称为假色调(H: Hue):色彩相互区分的特性,明度(L: Light ness ):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饱和度(S: Saturation ):彩色浓淡的程度.亮度(V:Value或I : Intensity ):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的离散的光密度(或亮度)函数遥感数字图像的存贮格式 : BS (QBand Sequential ):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数据格式.BIP(Band Interleaved by Pixel ):每个像素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BIL(Band interleaved by line ):按照波段行顺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波谱分辨率: 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辐射分辨率: 传感器在接收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时间分辨率: 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太阳同步卫星 :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交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使资料获得时具有相似的照明条件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或低轨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 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GSO(Geosynchronous Orbit, 地球同步轨道) :轨道平面可与赤道平面成一不为零的夹角.GEO(Geostationary Orbit, 地球静止轨道) :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零的圆形地球同步轨道.GTO(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近地点在1000 公里以下、远地点为36000 公里的椭圆轨道. 是作为地球同步轨道或地球静止轨道的转移轨道.LEO(Low Earth Orbit, 低地球轨道) :对地静止卫星,飞行在高轨道(22000英里). 陆地卫星 :用于陆地资源和环境探测的卫星称为陆地卫星.Landsat :①轨道:太阳同步近圆形近极地轨道②平均高度:705k n(Landsat4〜5,7 ),915km (Landsat 1 〜3).③重访周期:周期16 天(Landsat 4 〜5,7 ),18 天(Landsat 1 〜3).④扫描宽度:185km.⑤分辨率:30m( TM ETM+ 1 〜5,7 ),120m (TM 6),60m (ETM+ 6),15m (ETM+:Pan),80m(RBV:1,2,3 ;MSS:4,5,6,7 ),40m(RBV:Pan),240m(MSS:8). IKONOS (1)轨道:太阳同步轨道.(2)平均高度:681km. (3)扫描宽度:11km. (4)重访周期:2.9 天(1m分辨率),1.5 天(1.5m分辨率).(5)分辨率:4(MSI),1m( Pan) .0.82m (Pan, 星下点). (6)制图精度(无控制点):水平精度12m, 垂直精度:10m多光谱(Multispectral ):一般只有几个、十几个光谱通道;在波段之间存在间隔. 光谱分辨率在入/10数量级范围.女口:Landsat : RBV,MSS,TM SPOT.高光谱(Hyperspectral ):成像光谱仪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Lillesand & Kiefer 2000 ). 光谱分辨率在入/100数量级范围(1〜10nm).超光谱(Ultraspectral ):光谱分辨率在入/1000数量级范围美国GOESS星:业务阶段GOE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 采用双星运行体制.第 1 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1〜3. 自旋稳定,1975.10. 16 〜1978.06.16第 2 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4〜5,G,7. 自旋稳定,1980.09. 09 〜1987.02.26第 3 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8〜12. 三轴稳定,1994.04. 13 〜2001. 07.23第 4 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GOES 13〜15.2006.05.24 〜2010. 03.04.第 5 代业务静止气象卫星计划于2012 年发射.镜面反射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大于物体表面的起伏程度(入>h),则可把物体表面看成“镜面”.入射的能量与表面相互作用后形成两束平面波, 一束为表面向上的反射波, 即镜面反射. 另一束为表面向下的折射波或透射波.漫反射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小于物体表面的起伏程度(入<h)或小于构成表面的颗粒的线度时, 即使肉眼看上去是光滑的, 对入射电磁波来说, 物体表面仍是一个粗糙面, 它对入射电磁波的反射是漫反射, 亦即散射(这符合朗伯余弦定律), 回波较强. 另外一种称为“角隅反射” , 其反射回波强度更大全景摄影畸变:相片两端的地表景物被压缩垂直摄影主光轴偏离垂线的角度<3°的摄影倾斜摄影主光轴偏离垂线的角度>3°的摄影几何校正:因为在不同时相的相同传感器以及不同的传感器获得的图像, 其几何变形是不同的.地面控制点(GCP:Ground Control Point ):图像的配准以地面坐标、地图或遥感图像上相对应的点为匹配标准, 这些对应的点称为地面控制点.辐射畸变:太阳辐射相同时, 图像上像元辐射亮度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不能直接反映地表地物的真实的辐射亮度值, 这部分变化, 称为辐射畸变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线性变换变换函数是线性的或分段线性的图像的卷积模板像元与图像窗口对应的亮度值相乘再相加.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 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 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零).混合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 对应像元的亮度值进行混合运算.“解译”(Interpretation ): 是对遥感图像上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 最后提取出你所感兴趣的信息. 也称为“判读” 、“判译”或“判释”等.目视解译:是一种人工提取信息的方法, 使用眼睛目视观察, 借助一些光学仪器或在计算机显示屏幕上, 凭借丰富的解译经验,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手头的相关资料, 通过人脑的分析、推理和判断, 提取有用的信息.计算机解译:是利用计算机, 通过一定的数字方法(如统计学、图形学、模糊数学等), 来提取有用信息, 也称自动解译.摄影像片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 它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特征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直接判读标志: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特征, 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色调、色彩、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型等, 解译者利用直接判读标志可以直接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航空像片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的特征, 借助间接解译标志可以推断与某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水体在白天, 由于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 一般呈暗色调. 午夜以后, 因为水体热容量大, 散热慢, 获取的热红外像片, 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灰白色.道路在白天, 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白色, 这因为构成道路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 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热能, 又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而在夜间散热快, 呈现暗黑色调. 树林与草地白天,树叶表面存在水汽蒸腾作用, 降低了树叶表面温度, 使树叶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要低. 在热红外影像上, 树林呈暗灰至灰黑色. 在夜晚, 树林覆盖下的地面热辐射使树冠增温, 树木在热红外影像上多呈浅灰色调, 有时呈灰白色. 夜间草类很快地散发热量而冷却的缘故, 草地在夜晚热红外像片呈黑色调或暗灰色调. 土壤与岩石在午夜后拍摄的热红外影像中, 土壤含水量高, 呈现灰色或灰白色调, 土壤含水量低呈现暗灰色或深灰色, 这因为水体的热容量大.一般裸露的岩石白日受到太阳爆晒, 在夜间的热红外像片上呈淡灰色. 这是由于岩石的热容量较大, 夜晚有较高的热红外辐射能力所致监督分类在事先知道样本区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最小距离分类法计算待分像元与已知类别的距离, 将其归属为距离最小的一类. 多级切割分类法通过设定在各轴上的一系列分割点, 将多维特征空间划分成分别对应不同分类类别的互不重叠的特征子空间的分类方法. 特征曲线窗口法相同的地物在相同地域环境及成像条件下, 其特征曲线相同或相似, 而不同地物的特征曲线差别明显.最大似然比分类法 (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 )通过求每个像素对于各类别归属概率, 把该像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非监督分类在事先不知道样本区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K- 均值算法的聚类准则是使每一聚类中, 多模式点到该类别的中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 逐次移动各类的中心, 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为止.动态聚类法以ISODATA(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 )算法为代表, 这种算法称为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混淆矩阵 ( Confusion Matrix ):图像相同像元位置上, 地表真实分类和分类图像分类相比较形成的矩阵.制图精度或生产精度 ( Product Accuracy ):分类图像上正确分到i 类的像元数/ 地表真实类别i 类的像元数.用户精度 (Use Accuracy ):分类图像上正确分到i 类的像元数/ 分类图像上分到i 类的像元数.错分误差(Commission):不属于某一类(i类)的像元,被分到该类• 漏分误差 ( Omission ):属于某一类( j 类)的像元, 没有被分到该类.。
遥感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反射光谱曲线: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发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
3.主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向目标地物发射微波并接受其后向辐射信号来实现对地观测的遥感方式。
主要传感器为雷达,此外还有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4.被动微波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接受来自目标地物发射的微波,而达到探测目的的遥感方式。
被动接受目标地物微波辐射的传感器为微波辐射计,被动探测目标地物微波散射特性的传感器为微波散射计。
5.图像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6.波谱分辨率(光谱):传感器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波谱分辨率越高。
7.亮度系数:在相同照度条件下,某物体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
8.彩红外像片:由地物反射的光线进入摄影机镜头,使彩色红外感光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由该底片印出的像片称为彩红外像片。
9.辐射畸变:指遥感传感器在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能时,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输和传感器测量中受到遥感传感器本身、地物光照条件(地形影响和太阳高度角影响)以及大气作用等影响,而导致的遥感传感器测量值与地物实际的光谱辐射率的不一致。
10.几何畸变:遥感图像的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变形,称为几何畸变。
11.辐射校正:对由于遥感检测系统、大气散射和吸收等原因引起的图像模糊失真、分辨率和对比度下降等辐射畸变进行校正。
12.几何校正:对由于搭载传感器的遥感平台飞行姿态变化、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等原因引起的图像几何畸变进行校正。
13.几何精校正: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何校正称为几何精校正。
14.大气校正:消除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
遥感
遥感一、名词解释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
严格的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所谓黑体是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当然黑体仍然要向外辐射)。
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逛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1.360*10(3)W/m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摄入地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
天顶距和天顶角:取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垂线的夹角。
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哥哥方向散开。
①瑞丽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分子等引起。
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其溶胶等引起。
原理:米氏散射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散射咋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占总入射能P0的百分比公式P37低轨:就是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简称极地轨道。
高轨:是指地球同步轨道,轨道高度36000KM左右,绕地球一周24H,卫星公转角度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相对于地球似乎固定于高空某一点,故称作地球同步卫星或静止气象卫星。
垂直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与地面或偏离垂线3°以内。
倾斜摄影: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取得的相片。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遥感名词解释
遥感名词解释遥感名词解释1.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又称光学图像。
2.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是像素。
3.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电磁波谱。
5.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电磁辐射的能力,随所反射的电磁波波长变化而变化。
如以横坐标表示波长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其反射率(或反射亮度系数)可构成反映反射光谱特性的曲线,称为反射光谱曲线。
6.高光谱图像: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中获取有关数据得到的遥感图像,波段多,波段范围一般<10nm。
7.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空间分辨率<10m遥感图像。
8.遥感影像地图: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数字线划图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限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可视化效果。
9.遥感图像模型:传感器探测地物电磁波辐射能量所得到的遥感图像从理论角度归纳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
10.多源信息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的技术,复合后将更有利于综合分析,一般包括匹配和复合两个步骤。
11.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 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辐射强度决定。
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且受大气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不同波段、时期、种类)的亮度值可能不同,因此灰度值是相对的,仅能在图像内部相互比较。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大气窗口:电磁波在大气中传输过程中吸收和散射很小,透射率很高的波段。
绿色植物反射波谱特征,并作出相应植物反射波谱曲线。
3、电磁波(横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中的传播叫电磁波,如: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或频率)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做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6、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7、瞬时视场角:扫描镜在一瞬时时间可以视为静止状态,此时,接受到的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角度之内,这个角度称为瞬时视场角。
即扫描仪的空间分辨率。
8、(遥感)数字图像: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影像。
9、辐射畸变:指从传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率与光谱反射亮度等物理量不一致。
10、几何精校正:利用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和地图坐标的对应关系,近似的确定所给的影像坐标系和应输出的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公式。
11、多源信息复合:将多种遥感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之间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之间的信息组合匹配。
12、程辐射度: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
1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
fd(x,y)=f1(x,y)- f2 (x,y)14、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就是比值运算。
15、信息复合:指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
16、正像素:把一个像素内只含有一种地物的称为正像素。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遥感的定义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器遥感器又称为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的仪器。
常见的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次序为: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4、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吸收的假想的辐射体。
5、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8、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 )×100%。
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9、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0、摄影成像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记录介质(胶片or CCD)来记录物体的影像的成像方式1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波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图像的成像方式。
12、微波遥感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在1mm—1m光谱范围内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以此为依据,通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13、像点位移中心投影的影像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相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统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的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地面范围就越大,容易发现地球上一些重要目标物空间分布的宏观规律。
2实效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物体的动态变化。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特性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同时考虑到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向下兼容。
4经济性: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局限性:电磁波谱段利用不充分,显示特征不确切,空间上离散化,时间上不连续,地面调查不完整。
总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利用的电磁波谱段越来越多,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也越来越高其感测的目标更广。
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1、遥感器的内部畸变:由遥感器结构引起的畸变
2、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像: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3、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4、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像点位置的移动;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离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5、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6、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
1)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
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所以也称之为辐射增强
对比度扩展的辐射增强:通过单个像元的运算从整体上改善图像的质量
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度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2)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属于几何增强处理,主要包括平滑和锐化。
3)彩色变换:不同的彩色变换可大大增强图像的可读性,常用的三种彩色变换方法:1、单波段彩色变换;2、多波段彩色变换;3、HIS变换
单波段彩色变换(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
即按图像的密度进行分层,每一层所包含的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
多波段彩色变换: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影像。
真彩色合成(3,2,1)假彩色合成(4,5,3)标准假彩色(4,3,2)多波段影像合成时,方案的选择决定彩色影像能否显示较丰富的地物信息,或突出某一方面的信息。
HIS变换:HIS代表色调、饱和度和明度。
色彩模式可以用近似的颜色立体来定量化。
颜色立体曲线锥形改成上下两个六面金字塔状。
4)图像运算: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必要信息。
1、差值运算:即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
两个波段相减,反射率差值大的被突出出来。
图像的差值运算有利于目标与背景反差较小的信息提取。
差值运算还常用于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
如监测森林火灾发生前后变化和计算过火面积;监测水灾发生前后的水域变化和计算受灾面积及损失;监测城市在不同年份的扩展情况及计算侵占农田的比例等。
2、比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除(除数不为0)
植被指数,常用算法:近红外波段/红波段或(近红外—红)/(近红外+红)即TM4—TM3/TM4+TM3
5)多光谱变换
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的目的。
其变换的本质:对遥感图像实行线性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一定规律进行旋转。
K——L变换特点:实现1、数据压缩。
2、图像增强
1比较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P196
监督分类:事先有类别的先验知识,根据先验知识选择训练样本,由训练样本得到分类准则。
非监督分类:事先有类别的先验知识,纯粹根据图像数据的统计特征和点群分布情况,根据相似性程度自动进行归类,最后确定每一类的地理属性。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监督分类: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
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
此为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
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
当两地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
名词解释
遥感的基本概念:广义:泛指一切无法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电磁波: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中的传播。
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成的图表称为电磁波谱。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辐射出射度: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散射:辐射再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遥感图像的特征:
空间分辨率——几何特征——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辐射分辨率——物理特征——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时间分辨率——时间特征——目标地物的动态变化特点
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再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几何畸变:当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遥感影像的总体变形是平移、缩放、旋转、偏扭、弯曲及其他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
空间滤波:以重点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的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
属于几何增强处理,主要包括平滑和锐化。
均值平滑:是将每个像元再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
中值滤波:是将每个像元再以其为中心的邻域内取中间亮度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取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
信息复合:指同一区域内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匹配复合。
图像运算:两幅或多幅单波段影像,完成空间配准后,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实现图像增强,提取某些信息或去掉某些不必要信息。
遥感图像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士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点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监督分类:在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亮度的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的分类特征来识别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遥感平台:指搭载传感器的工具,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黑体与灰体:如果一个物体,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入射辐射能量的吸收系数都等于1,那么这个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如果一个物体,对各种波长的吸收系数虽小于1,但近似的为一常数η,那么这个物体称为灰体。
η称为灰体的黑度。
一般金属材料大都可以近似地看成灰体。
植被指数:将遥感地物光谱资料经数学方法处理,以反映植被状况的特征量。
假色彩合成:根据加色法或减色法,将多波段单色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的一种彩色增强技术。
真彩色合成:根据彩色合成原理,可选择同一目标的单个多光谱数据合成一幅彩色图像,当合成图像的红绿蓝三色与三个多光谱段相吻合,这幅图像就再现了地物的彩色原理,就称为真彩色合成。
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近红外光波段与红光段的差值除以二者之和即NDVI
8、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