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郑明进
导
探
究
试
一
试
课件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位置。学生讨论: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单衣单裤、毛衣毛裤、皮衣皮裤)讨论后,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作出选择,计算机给予评叛。接着显示三地气候直方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印证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探究得出,纬度位置是形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小组讨论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竟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图形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交互,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3、密切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问题解决式”教学。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念。
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是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气象因素在较长时间标准上的平均值和统计规律。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
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气候珍爱认识。
三、设计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3.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4.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老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进修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钻研。
3. 制作展板:每个小组根据钻研结果,制作展板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4.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展板,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加深理解。
5. 撰写总结:学生撰写总结报告,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要求1. 撰写总结报告,包括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制作展板,清晰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六、评分标准1. 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
2. 展板制作精美,内容准确,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3. 小组讨论表现积极,能够理性交流,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4. 作业提交及时,符合要求,无抄袭行为。
七、作业反馈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详细的评判和反馈,鼓励学生在气候进修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对我国气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掌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制作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雪山、海南岛的沙滩等,引发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及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现象。
2.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1. 各种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资料、图片、地图等。
2. 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
学生:1. 预习相关气候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实例引入气候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生活重要?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Step 3:课堂讨论1. 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因素,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
Step 5: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提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Step 6:布置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调查身边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气候学科的热爱。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的成因。
2.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
3.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提问:“为什么在夏天我们开空调,而在冬天我们开窗户?这是因为气温的高低不同,那么气温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成因,看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三、气候现象的成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如热带雨林、沙漠、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气候现象的特点。
2. 教师提问:“这些气候现象的成因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四、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如亚洲季风气候、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气候特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不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而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
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
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5.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7.创设互动式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共同探讨问题。
8.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教师运用实例,解释我国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形成研究报告。
3.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介绍纬度对太阳辐射的接收程度,影响气温和气候类型。
-海陆分布:讲述陆地和海洋在吸收和释放热量上的差异,影响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分析山脉、高原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洋流:解释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示例:连续一周记录学校所在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要求:每组制作一份PPT,展示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阅读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科普文章,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新认识。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补充
【预习交流】
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
海陆分布与气候
1.引导学生思考:夏季,人们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爽?
2.设问: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不同呢?(分析:这是因为水体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纬度相同的地方,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也呈一定的差异。)
3、引导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2)将五带的名称填在适当的位置。
参考答案
预习:
1.太阳光热、垂直照射、极昼、极夜
2.
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23.5°N-23.5°S
有
无
温带
北温带
23.5°N-66.5°N
无
无
南温带
23.5°S-66.5°S
无
无
寒带
北寒带
23.5°N-66.5°N
无
有
南寒带
23.5°S-66.5°S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温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寒带
北寒带
南寒带
【预习诊断】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_________洲。
【预习质疑】
预习本节后存在的问题请写下来: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无
有
3.热、北温、大洋洲
课堂限时作业:
1.B 2.B3.D4.C5.C
6.略
4、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生1:图中太阳高度角∠A大于∠B大于∠C生2:得到的太阳光热由多到少依次是:ABC师:两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不理解的同学可以结合我们一天中,太阳的高度和气温来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海陆位置不同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海陆位置不同的情况。
1、看图分析五座城市的气候差异
五座城市纬度大致相同,从靠海洋近到离海洋远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看夏季、冬季气温的特点。
2、比较伦敦、乌兰巴托、北京,这三个城市的气候差异
三座城市都在温带,伦敦紧靠海洋,乌兰巴托在内陆地区,北京靠近海洋。
课堂检测
不同的海陆位置、不同的纬度位置会影响气候,那么同一个地理位置,同一时间,气候会有变化吗?
2、看图,比较南亚的孟买和北欧的摩尔曼斯克的气温变化和降水差异。
教师引导,从两座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看,印度孟买纬度低,接近赤道,属于热带;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在北冰洋沿岸,属于寒带。⑴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位置、气候特点)
结论:纬度位置不同,孟买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摩尔曼斯克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阳热量也就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二、导入新课:(新闻报道同学们注意收集信息)第十六届亚运会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了,广州这几天的温度白天在25度左右,非常适合运动员比赛,而在我国北方黑龙江11月11日差异大。)
自主学习
为什么各地的气候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教学流程
问题导学
一、复习:说出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北温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地球的纬度位置不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一一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防止提供给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那么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那么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拟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一一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引言1.1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
1.2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
1.3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地形、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2 能力目标:掌握分析气候形成的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3.1 影响气候的地理因素:地形、纬度、海洋。
3.2 影响气候的大气环流: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3 气候变化的案例分析:例如青藏高原、亚马逊雨林等。
3.4 气候变化的实验探究: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1 阶段一:导入4.1.1 利用图书、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介绍气候的概念。
4.1.2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气候为何各不相同?为何有的地区气候湿润,有的地区干燥?4.2 阶段二:学习地理因素4.2.1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高原、平原、山地等。
4.2.2 学习纬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中纬度、极地等。
4.2.3 探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大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4.3 阶段三:学习大气环流4.3.1 学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3.2 分析气候带的分布规律。
4.4 阶段四:案例分析4.4.1 分析青藏高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4.2 探讨亚马逊雨林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4.5 阶段五:实验探究4.5.1 设计模拟实验: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其差异。
4.5.2 进行实验,并观察气候条件对植物生长、蒸发等的影响。
5.1 多媒体讲授法:利用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5.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二、自学指导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1)由于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3、海陆分布与气候: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夏季冬季年温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偏____ 偏___ 近海地区降水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内陆地区降水三、合作探究1、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原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 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能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实例分析。
教学难点:1. 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相关气候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地球表面的气候现象。
2. 提问: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来学习哪些因素?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
2. 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
3. 地形: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平原海拔低,气温高。
4.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实例分析1. 让学生举例说明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教师点评,总结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影响气候因素的理解。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反映影响气候因素的思维导图。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不足。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掌握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地理公开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能够分析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概念及重要性2.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3.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4.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5.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6.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地区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候影响因素的图像和数据。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很重要?”2. 新课导入: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梳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强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8. 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案例分析: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1. 展示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图像,如赤道、温带、寒带等。
2. 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度、降水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纬度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1. 介绍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
2. 分析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差异,以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大气层的温度变化、气候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面认知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气候现象的能量来源以及大气层的温度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层的温度变化等。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重
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难
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前自主预习案:
、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
,陆地上气温较
,冬季相反。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3、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
、
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一般来说,
坡降水多,
坡降水少。
、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读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
、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
西侧: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2、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后练兵:
、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2、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
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3、“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