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蛋白酶产生菌活力测定及果酒酵母分离纯化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蛋白酶产生菌活力测定及果酒酵母分离纯化

实验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

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造纸、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这些酶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2。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2。

1 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并纯化.2。

2 实验原理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或其他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2.3 实验仪器与材料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蛋白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2。

4 实验方法与步骤2。

4.1 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 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2。

4。

2 筛选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再点接于含酪蛋白的平板,30-32 ℃培养24—48 h,测定平板上菌苔直径和水解圈直径.2)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那个菌株对应的斜面培养物,可作为进行诱变选育或酶发酵、酶活力测定菌株。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验前准备1.1 清洁车间环境车间环境的清洁程度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检验前,需要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定期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消毒。

1.2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在检验前,需要检查这些设备和试剂的完好性和有效期,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要做好试剂的储存和保管工作,避免受潮或受污染。

1.3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基础,其制备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同时,要根据检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确保能够有效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2.1 样品采集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

常见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刷拭法、冲洗法等。

要注意采样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

2.2 样品处理与制备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验。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微生物。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培养。

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和运输,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和可检测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以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添加保护剂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震动和挤压等对样品的不利影响。

三、微生物检验方法3.1 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条件,使细菌能够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教材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教材

微⽣物实验指导书-教材微⽣物学实验指导书⽬录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 (3)实验⼆培养基的配制 (8)实验三从⼟壤中分离微⽣物及纯化 (11)实验四微⽣物的接种技术 (14)试验五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观察 (17)实验六细菌的简单染⾊和⾰兰⽒染⾊ (20)实验七⼤肠杆菌⽣长曲线的测定 (23)实验⼋实验室环境和⼈体表⾯微⽣物的检查 (25)实验九乳酸菌的检测 (28)实验⼀玻璃器⽫清洗、包扎与常⽤灭菌技术【⽬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棉塞制作的⽬的、原理及⽅法;2. 学习并掌握玻璃器⽫清洗及包扎⽅法;3.掌握⾼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法。

4.了解其它常⽤消毒灭菌技术原理及技术【基本原理】棉塞的作⽤有⼆:⼀是防⽌杂菌污染,⼆是保证通⽓良好。

因此,棉塞质量的优劣对实验的结果有较⼤的影响。

微⽣物学实验所⽤的器⽫,⼤多数要进⾏清洗、消毒、灭菌,才能⽤来培养微⽣物。

玻璃器⽫的包扎⽅法正确合理,在使⽤过程中才能有效防⽌杂菌的污染。

玻璃器⽫包扎好后,⼀般⽤⾼压蒸⽓灭菌法进⾏灭菌。

⾼压蒸⽓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沸腾⽽产⽣蒸⽓。

待⽔蒸⽓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从排⽓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不能溢出,⽽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从⽽使沸点增⾼,得到100℃以上的⾼温,导致菌体蛋⽩质凝固变性⽽达到灭菌的⽬的。

此外,常见灭菌⽅法还有⼲热灭菌、灼烧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对空间灭菌常使⽤甲醛加⾼锰酸钾熏蒸、喷洒消毒灭菌药剂等消毒灭菌⽅法。

【实验⽤品】棉花,试管,培养⽫,纱布,三⾓瓶,棉线,量筒,⽜⽪纸(或旧报纸),LDZX-50KBS ⽴式⾼压蒸⽓灭菌锅,常⽤灭菌⽤具、药剂等等。

【⽅法步骤】⼀、棉塞的制作正确的棉塞要求形状,⼤⼩,松紧与试管⼝(或三⾓瓶⼝)完全适合,过紧妨碍空⽓流通,操作不便;过松则达不到滤菌的⽬的。

制作过程见图1,包括取棉花、整理、折⾓、卷紧、成形、塞试管等步骤。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确保实验室内的显微镜、培养皿、培养基、试管等设备齐全,并且保持清洁。

1.2 检查试剂有效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试剂没有过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1.3 检查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的环境干净整洁,无污染源存在,保持空气流通。

二、取样和处理2.1 取样方法:根据检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避免外部污染。

2.2 取样器具消毒:使用取样器具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部微生物的干扰。

2.3 取样保存:取样后,必须妥善保存,避免样品变质或受到外部污染。

三、培养和观察3.1 培养基选择:根据待检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促进微生物生长。

3.2 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温度、湿度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观察。

3.3 观察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根据特征判断微生物种类。

四、结果判读4.1 结果记录: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和数量记录下来,便于后续分析和比对。

4.2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要求进行微生物种类的鉴定和分析。

4.3 结果判读: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微生物检验是否合格,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清洁和消毒5.1 清洁工作:检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避免交叉污染。

5.2 消毒操作:对使用过的试剂瓶、培养皿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卫生。

5.3 废弃物处理: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车间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检验作业,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同时,建议定期对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工作中的变化和需求。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匡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保障生产质量。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生产流程和检验要求,确定样品采集点,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1.2 采集工具准备:准备好消毒的采集容器、取样器具等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1.3 采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

二、样品处理2.1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品变质。

2.2 样品处理:根据检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3 样品分装: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分装处理,避免相互干扰。

三、实验室操作3.1 检验设备准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

3.2 检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检验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四、结果分析4.1 结果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结果解读: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4.3 异常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质量控制5.1 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员工培训: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检验流程和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正确操作和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翼本文的介绍能够匡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编制:岗位:理化工程师签字:日期:审核:岗位:理化主管签字:日期:批准:岗位:质量经理签字:日期:1.目的:为了对口罩产品和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进行有效控制且满足相应销售区域的标准,特制定本测试作业指导书。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口罩产品及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检测。

3.职责3.1 质量部负责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对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限度以及口罩产品的细菌、真菌总数和控制菌(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验,并出具判定报告。

3.2质量部负责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及趋势分析。

3.3质量部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

4.工作程序4.1 测试标准:●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EN 14683:2019 Medical face masks-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4.2样品的取样数量:对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2013的口罩产品,取同一生产批的4个样品用于检测。

对于符合EN 14683:2019的口罩产品,取同一生产批的5个样品用于检测。

4.3控制标准:4.3.1产品相关控制标准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2010):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 /T 0969-2013):医用口罩(EN 14683:2019)微生物限度标准:≤30cfu/g4.3.2初包装材料微生物控制标准5.检测方法5.1 检测前准备5.1.1培养基a)需从合格供应商处购置成品培养基,作为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新陈代谢产物的营养基础。

b)配置前需检查培养基名称和批号,打开后观察有无大型结块和污染。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不得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安全,规范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两个方面。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从事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处理的控制。

三、实验室消毒处理1. 室内空气的消毒(1)使用洁净室/阳性菌前后用紫外线灯照射对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间30分钟,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使用记录表》。

(2)定期对实验室空气进行细菌总数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 实验室表面消毒(1)地面消毒:实验室地面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²。

(2)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门把手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消毒记录表》。

3. 实验器材的消毒处理(1)检测人员将检测过程使用的器材和实验废液作好标识,及时处理。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洁净室/阳性菌室穿着的被污染衣物检测人员予以121℃、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方可洗涤。

四、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菌和消毒处理。

2. 固体培养基等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理。

3. 液体废弃物处理液体废弃物如细菌等需用15%次氯酸钠消毒30分钟,稀释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议使用废液回收工作站统一处理。

4. 动物尸体或被解剖的动物器官处理动物尸体或被解剖的动物器官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须按要求消毒,并用专用塑料袋密封后冷冻储存,统一送有关部门集中焚烧处理。

5. 实验器材与耗材处理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及包装等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集。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1000字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调研,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及其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实验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要求1.选择一个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主题进行调研(如细菌检验、真菌检验、病毒检验等),深入了解其基本特征、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2.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了解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条件,掌握相应的消毒、无菌操作和物品清洗等实验技能。

3.利用自己的调研和实验经验,撰写完成一份微生物检验实验报告。

三、作业步骤1.主题选择。

选择一个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主题或者问题,如“医院细菌检验方法研究”、“河水中大肠杆菌检测技术分析”等。

需要注重主题的实际可行性,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难以完成的主题。

2.调研文献。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与选定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专业书籍、技术资料等。

建议访问一些专业网站,如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网站,获取最新的学术信息。

3.实验学习。

根据选定的主题和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流程,并在实验室中学习相关的实验技能。

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条件,掌握相应的消毒、无菌操作和物品清洗等实验技能。

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所选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和流程、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等。

需要注意报告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确保表述准确、规范、清晰。

报告中需要注重科学方法和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四、注意事项1.作业选题要求实际可行性和可完成性,避免选择过于宏大或难以完成的主题。

2.调研过程中要注意文献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并及时更新最新的学术信息。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检验作业作业指导书.

1 目的通过对微生物检测流程的规范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全过程。

3 职责3.1 检验人员严格按检测流程做好各项工作。

3.2 检测主管做好监督检查工作.4 内容4.1 准备工作4。

1.1 卫生清洁整理普通检验室内的各类检验物品,检查工作台面和地面卫生。

4.1.2样品收集登记4。

1.2。

1与收样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仓库到货的茶原料、内包膜,车间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研发样品,采购样品,稳定性试验的样品、定期跟踪检测的样品)。

4.1.2。

2与质保员沟通,确定检样品种、数量(如自来水、纯水、一楼生产过程跟踪的各阶段液体)。

4.1。

2。

3 按检测计划自行确定的检样品种、数量(如工作间空气、设备内表面、员工手部)。

4.1。

2.4各项确定后,收集并登记样品。

4。

1.3检测方法的确定4.1.3。

1样品收集后进行分类,确定样品的检测方法,若无方法的要尽快上报或查找相关方法。

4.1。

3.2微生物各项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见附表1)4.2 试剂配制、物品包扎4。

2。

1玻璃容器的包扎:灭菌前器皿应包扎紧密完整后才进行灭菌,以防止灭菌后器皿受到污染。

4。

2。

2平皿、吸管按量分成若干单元用牛皮纸、报纸包扎;4.2.3试管及三角瓶应塞硅胶塞,在瓶口再用报纸包扎;4.2.4其它玻璃或金属取样工具也要用报纸包扎;4。

2。

5生理盐水按氯化钠加水比例0.84%配制;平板计数琼脂(PCA)、孟加拉红、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则以标签上规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按需要量分装成于不同规格的容器中。

4。

3 高压灭菌4。

3。

1培养基及器皿的灭菌:4.3.1.1高压蒸汽灭菌:金属器具、玻璃器皿、基础培养基及其它耐热物品均放入锅内灭菌。

4。

3。

1.2灭菌参数:121℃(0。

1034MPa),15~20min;4.3.2染菌培养物:121℃(0.1034MPa),30min;4.3.3含糖类不耐热培养基(按试剂要求):115℃(0。

医院检验微生物作业指导书

医院检验微生物作业指导书

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需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分析前质量控制4.1.1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验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口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检验标本条形码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张贴于标本容器上。

4.1.3样本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订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样前患者识别程序》确认患者,按照《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标识及信息录人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样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人: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微生物标本检验信息输,人程序录人,核对患者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资料。

4.1.7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相关的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铺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其性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成做补无检食。

4.2分析中质量控制4.2.1试剂的质量控制4.2.1.1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验证试剂性能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可使用(表2-1-1)。

质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4.2.1.1.1使用中的染色剂(革兰染色、特殊染色和荧光染色),至少每周(若检测频率小于每周1次,则实验当日)用已知阳性和阴性(适用时)的质控菌株检测。

4.2.1.2平行试验:新批号试剂使用前须用老试利或参考材料平行试验。

微生物计数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计数实验指导书

一、引言微生物计数是实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为确保微生物计数的结果准确可靠,本实验指导书详细规定了从样品采集与处理到结果分析与报告的整个实验流程。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我们将能够优化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1) 采集样品为了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样品,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因为这将会对后续的实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建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详细记录样品的来源、采集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处理在样品采集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微生物计数。

处理过程包括样品稀释、均质化和过滤或离心等步骤。

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分布均匀,便于计数;样品均质化的目的是确保微生物在样品中的分布是随机的;而样品过滤或离心的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三、计数方法选择●(1)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计数、菌落计数和流式细胞仪计数是直接计数法的三种主要方法。

显微镜计数是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菌落计数是通过培养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来计数;流式细胞仪计数则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计数。

●(2) 间接计数法间接计数法包括ATP生物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ATP生物发光法是通过测量微生物体内ATP的含量来间接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抗原结合来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则是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片段来计数微生物。

四、培养基选择与制备●(1) 培养基选择为了确保目标微生物能够在培养基上良好地生长和繁殖,我们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在选择培养基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pH值,以确保培养基能够满足目标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此外,我们还应选择具有选择性和抑制性的培养基,以减少非目标微生物的干扰。

微生物实验指导

微生物实验指导

二零零六年十月目录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3实验二细菌形态的观察-------------------------------------------------------------4实验三细菌简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5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7实验五细菌的芽胞染色 ------------------------------------------------------------8实验六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 10实验七霉菌的形态观察----------------------------------------------------------- 12实验八细菌大小的测定----------------------------------------------------------- 14实验九细菌数量的测定(血球板计数) ------------------------------ 16实验十培养基的配制--------------------------------------------------------------- 19实验十一消毒与灭菌--------------------------------------------------------------- 21实验十二稀释平板计数及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 27实验十三紫外线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30实验十四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 30实验十五比浊法测定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 31实验十六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附划线分离法)33实验十七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计数 -------------------------------- 35实验十八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 ------------------------------------ 36实验十九纤维素分解试验----------------------------------------------------------- 37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目的: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2、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型和放线菌染色装片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放线菌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图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图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图文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形态观察1.1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几种典型细菌的形态与构造,学会绘制微生物图。

1.2实验器材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盖玻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球衣菌、假单胞菌、固氮菌标本片。

1.3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1.3.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cope)1.3.1.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作用观察、检验微生物通常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见图1-1),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

一机械装置(1)镜筒:镜筒长度一般是160cm。

它的上端装目镜,下端装物镜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有三个物镜。

(2)转换器:位于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孔或5个孔。

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破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4)调节器:镜筒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镜筒,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二光学光学系统(1)目镜:一般使用的显微镜具有2—3个目镜,其上刻有“5某”、“10某”、“15某”(或“16某”)等数字及符号,意即放大5倍、10倍、15倍(16倍)。

这三种透镜的焦距分别为50mm、25nn、16mm,线视场分别为20mm、14mm、10mm。

(2)物镜: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为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三种。

相应的放大倍数是10某(5某)、40某(50某)、100某(90某),相应的工作距离是7.63mm、0.5mm、0.198mm,物镜上常标注数值孔径(N.A)。

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时,一般做活体观察,不进行染色。

在观察原生动物时,低倍镜主要用来观察全部原生动物的种类和观察它的活动状态,而高倍镜则可以看清楚微生物的结构特征。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

一、准备工作1.1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检验设备和试剂,如培养皿、试剂瓶、显微镜等。

确保设备干净、无菌,试剂新鲜有效。

1.2 制定检验计划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包括检验项目、样品采集点、检验方法等。

确保检验过程有条不紊。

1.3 培训工作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检验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检验技能和知识。

二、样品采集2.1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通常是潜在污染源或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地方。

确保采样点代表性和准确性。

2.2 采样方法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接接触法、擦拭法等。

确保采样过程不受外界干扰,避免样品污染。

2.3 样品保存在采集样品后,需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确保样品在检验前保持稳定。

避免样品变质影响检验结果。

三、检验过程3.1 样品处理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稀释、均匀涂布等。

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2 培养方法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如琼脂培养、液体培养等。

确保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

3.3 结果解读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判断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根据检验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数据记录4.1 记录检验数据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需要及时记录检验数据,包括样品信息、检验结果等。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方便后续分析。

4.2 数据分析在记录检验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教学部初立业编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2003年12月30日前言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

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注重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克服盲目追求新颖而忽视基础的倾向;2)实验课前要预习,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与基本步骤;3)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4)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包括学生与老师、班与班、组与组、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密配合。

2.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2)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它们学会分析结果,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思;4)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

三. 教学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按每周3学时安排,共6个实验,总学时18。

目录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3)实验二根霉、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4)实验三培养基制备 (6)实验四灭菌与消毒 (9)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2)实验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4)实验七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19)实验八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九细菌的芽胞染色 (22)实验十微生物菌种保藏 (24)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产品等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检验目的1. 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

2. 监测生产设备的清洁状况,预防交叉污染。

3. 检测产品的微生物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4. 提供检验数据,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三、检验项目及标准1. 车间环境检验a. 空气微生物检验:采集车间空气样品,使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按照《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

空气中的微生物总菌落不得超过XXX CFU/m³。

b. 表面微生物检验:采集车间各个表面的样品,使用无菌拭子或棉签进行采样,按照《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

表面微生物总菌落不得超过XXX CFU/cm²。

2. 设备清洁检验a. 设备表面微生物检验:采集设备表面的样品,使用无菌拭子或棉签进行采样,按照《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

设备表面微生物总菌落不得超过XXX CFU/cm²。

b. 设备内部微生物检验:对设备内部进行采样,使用无菌拭子或棉签进行采样,按照《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

设备内部微生物总菌落不得超过XXX CFU/cm²。

3. 产品微生物检验a. 采集产品样品,按照《产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培养和计数。

产品微生物总菌落不得超过XXX CFU/g。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操作人员佩戴洁净工作服、手套和口罩,进行手部消毒。

b.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培养皿、无菌拭子或棉签、采样器等实验器材。

c. 对实验器材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2. 车间环境检验操作流程a.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按照采样器说明书操作。

b. 使用无菌拭子或棉签采集表面样品,按照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3.通过低倍镜、高倍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

二、实验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组成。

图1-1 双目生物显微镜1.机械部分:(1)镜筒: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

镜筒的上端可插入目镜,下面与转换器相连。

(2)转换器: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

有3~4个孔,用于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方块平台,中央有透光孔,载物台上面有玻片夹持器,侧面有移动手轮,可纵向和横向移动标本。

(4)调焦手轮:包括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可使载物台上下升降,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

2.光学部分:(1)目镜:放在镜筒上,配有10倍(10×)、16倍(16×)两种。

(2)物镜: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有低倍镜(4、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部分。

各种镜头上都刻有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AN )及所要求盖玻片厚度等主要参数。

物镜的性能由数值孔径决定,并且还依赖于物镜的分辨率。

(3)聚光器:由聚光镜和孔径光阑组成。

聚光镜的作用是把光线聚集在标本上,增强照明度。

孔径光阑是用来调节对比度的,使物镜和聚光器的数值孔径相符合。

当孔径光阑开启到物镜出瞳的70~80%时,就可以得到足够对比度的良好图象。

如果开得太大,超过物镜的数值孔径,就会产生光斑;如果开得太小,则分辨率下降,降低物像的清晰度。

(4)电光源:在显微镜的下部,提供观察标本时所用光源。

三、实验器材1.普通光学显微镜(双目生物显微镜)2.载玻片、盖玻片若干3.玻璃棒、滴管4.滤纸、擦镜纸5.藻类、酵母培养液,新鲜活性污泥四、实验方法1.低倍镜的操作(1)首先把目镜放入镜筒上,将物镜(4、10、40、100)旋紧在转换器上。

(2)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玻片夹持器挟紧。

并用移动手轮移动所要观察的目的物到圆孔的正中央。

(3)打开电源开关,调整聚光器,使光路对准载物台中央的光孔,光亮度要适宜。

(4)旋动转换器,将10倍物镜对准光孔。

(5)用粗调焦手轮使物镜与标本距离至最小,同时要侧脸观察,以免压坏标本玻片或损坏物镜。

(6)调节瞳距。

(7)眼睛接近目镜观察,左(右)手用移动手轮轻轻移动玻片夹持器,右(左)手用粗调焦手轮将载物台下移(向内旋转调焦手轮),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是十分清楚,再用细调焦手轮调节,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8)如果粗调焦手轮旋得太快,超过焦点,必须从第(5)步重调,不要在正视目镜的情况下调粗调手轮,防止没有把握的旋转使物镜与载玻片相撞碰坏。

注: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双眼不感觉疲劳。

2.高倍镜的操作(1)使用高倍镜前,先用低倍镜观察(操作方法同低倍镜的操作)。

(2)旋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40)观察,如果高倍镜触及载玻片应立即停止旋动,说明原来低倍镜观察没有调准焦距,目的物没有找到,须用低倍镜重新调节。

如果调节正确,换用高倍镜时基本可以看到目的物,如果模糊,用微调焦手轮稍微调节一下就清晰可见。

3.微生物形态观察取一干净的载玻片,用滴管或玻璃棒在培养液内沾一滴菌液,用干净的盖玻片覆盖在滴液上(注意不要有气泡)即成标本片,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表1-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记录项目放大倍数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五、思考题1.镜检标本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物镜观察?2.画一个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实验二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血球计数板的构造。

2.学会一般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测定微生物数量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

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

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

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方格网(图2-1)。

每个方格网共分9大格,其中间的一大格(称为计数室)常被用作微生物的计数。

计数室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每个大方格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图2-2)。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间隙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图2-1 血球计数扳的构造a.平面图(中间平台分为两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图2-2 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b.侧面图(中间平台与盖玻片之间有0.1毫米的间隙)三、实验器材1.双目生物显微镜1台 2.血球计数板1块 3.新鲜酵母培养液4.盖玻片、擦镜纸、滤纸四、实验方法1.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

2.将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将菌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室上,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

3.静置约5分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

4.计数时用16中格的计数板,按对角线方位,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格(即100小格)的酵母菌数。

如果是25中格计数板,除数上述四格外,还需数中央1中格的酵母菌数(即80小格)。

由于菌体在计数室中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到,因而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微调手轮,方能数到全部菌体,防止遗漏。

如菌体位于中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5.凡酵母菌的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每个样品重复分数2次,取其平均值,按下述公式计算出每毫升菌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

每毫升菌液含菌数=8080小格内总数×400×10×1000×(稀释倍数)6.血球计数板用后,在水龙头上用水柱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洗净后自行晾干。

表2-1实验记录项目 计次各 中 格 菌 数每毫升菌液总菌数 12 3 4 5 1 2 平 均——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按上面的公式求出每毫升菌液总菌数和平均值,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实验三微生物的大小测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几大类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2.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一般技术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

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

测量时,将其放在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同,同一显微镜在不同的目镜、物镜组合下,其放大倍数也不相同,而目镜测微尺是放在目镜的隔板上,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不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仅与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只要目镜不变,它就是定值。

而显微镜下的细胞物象是经过了物镜、目镜两次放大成象后才进入视野的。

即目镜测微尺上刻度的放大比例与显微镜下细胞的放大比例不同,只是代表相对长度,所以使用前须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下实际测量时的每格长度。

三、实验器材1.双目生物显微镜1台2.目镜测微尺1个3.镜台测微尺1个4.载玻片、盖玻片、滤纸5.酵母、绿藻培养液,新鲜活性污泥6.玻璃棒、滴管四、实验方法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使刻度朝上。

镜台测微尺是一与载玻片大小相同的玻璃片,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盖玻片,中央刻有1mm长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为0.01mm即为10 um。

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然后转换成高倍镜,同时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移动手轮,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

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10微米,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表3-1目镜测微尺校正记录项目实验数目镜测微尺格数(A)镜台测微尺格数(B)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μm12平均————————AB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10μm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2.微生物个体大小的测量 校正好目镜测微尺后,取出镜台测微尺放回盒内 ,放回原处。

此时不要再随意变动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微生物个体大小的测定只能在这特定的情况下进行。

取一干净的载玻片滴一滴水样,盖上盖玻片,首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目的物,然后转换成高倍镜进行测量,用目镜测微尺测出微生物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即等于该微生物的大小,记录,寻找同类生物个体测量3次,求出平均值。

表3-2 微生物个体大小测量记录单位:μm项 目 次 数1 2 3 平 均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求出所观察的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平均值,讨论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

实验四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分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人工制备培养基的目的,在于给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条件。

把一定的培养基放入一定的器皿中,就提供了人工繁殖微生物的环境和场所。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上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在组成原料上也各有差异。

但是,不同种类和不同组成的培养基中,均应含有满足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以及某些特需的微量元素等。

此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及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合适的渗透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