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ppt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ppt

心电图阅读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压、日期及当时 的状况 。
2.确认导联数目(单导联、6导联、12导联、18导联)。 3.确认标准电压和走纸速度。 4.阅读顺序:P波、P-R间期 、QRS波 、ST-T、Q-T间期、 U波及电轴的方向等。 5.自备圆规一副。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⑵电轴右偏; ⑶ ST段改变(V1导联)伴T波双向或倒置。
图示:左右双室肥大。特点:当左、右心室均发生肥大时,有可能
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图,以致难 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左室肥血
图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特点:正常情况下,心肌复极 从外膜至内膜,当心内膜心肌缺血时,导致复极延迟,进而出 现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
心肌梗死的损伤性改变与坏死性改变
1.损伤性改变:
内膜面或对侧心肌损伤时ST段平直压低,外膜面或 同侧心肌损伤时ST段抬高,并可明显抬高形成单相曲线。
2.坏死性改变:
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恢复为极化状态以及产生动作 电位,进而形成坏死性Q波,即Q振幅>1/4 R,时程>0.04s 。
心肌梗死的定位:
下壁:II、III、aVF 高侧壁:I、aVL 前间壁:V1-V3 前壁:V3-V5 侧壁:V5-V6 广泛前壁:V1-V6及I、aVL 右室:V3R-V5R 后壁:V7-V9
临床常见心电图的诊断
徐杰丰
目录
一、心电图的构成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诊断
⑴ 心房、心室肥大 ⑵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⑶ 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电图的构成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J点
正常时,一次心电活动可观察到:①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② P-R段、S-T段; ③ P-R间期、Q-T间期、S-T间期及J点。

常见心电图诊断【111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111页】

病理性传导障碍
室内阻滞:束支及分支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
阻滞在心房到心室之间(希氏束以上)的传导系统 1、I 度房室传导阻滞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 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 •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扑动(呈2∶1下传)
心房颤动
快速房颤
室颤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激动起
早搏: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源异常
主动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心 律 失
异位心律
扑动和颤动:房性、室性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激动起源与传导异常:室性并行心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阻滞:分3度
激动起源与传导异常:室性并行心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阻滞:分3度
激动传 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室内阻滞:束支及分支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1. 窦性P波:I、II、aVF↑, aVR↓
2. 频率:60~100次/分钟 3. P-R间期:0.12~0.20s 4. P-P间距相差<0.12s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激动起
早搏: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
源异常
主动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心 律 失
异位心律
扑动和颤动:房性、室性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激动起源与传导异常:室性并行心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阻滞:分3度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1、窦性心律P波: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秒。

2、正常心电图QRS波:无异常。

ST段:无异常。

T波:无异常。

U波:无异常。

3、窦性心动过缓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60bpm。

4、窦性心动过速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100bpm。

5、窦性心律不齐P波:Ⅱ、avF 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6、窦性心律不齐P波:窦性节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长间歇不是基本节律PP间期的整数倍,PP间期>2.5秒7、左心室高电压QRS波:Rv5 = mV ,R v5+Sv1= mV8、偶发室性早搏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9、偶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0、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1、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3、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呈间位性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在两个窦性搏动间发生14、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5、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6、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7、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8、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9、室性逸搏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无与其相关的P波20、室性逸搏性心律长的RR间期之后连续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21、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3、心室扑动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24、尖端扭转型室速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变25、心室颤动振幅波形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ST-T。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它可以在24小时内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帮助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准确的诊断标准,才能确保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

本文将重点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

首先,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需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上的心率、心律、P波、QRS波、T波等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而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则需要关注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改变、T波倒置、Q波出现等特征,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和心肌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表现。

性别因素也需要考虑,女性患者在动态心电图上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于男性。

此外,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也会对动态心电图的表现产生影响,需要在诊断时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动态心电图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

动态心电图是在患者正常生活和活动状态下进行监测的,因此在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活动状态、情绪状态等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

此外,动态心电图的监测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记录到患者发作的所有心电活动,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到这一局限性。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医生在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结合动态心电图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水平。

心电图的诊断名词解释

心电图的诊断名词解释

心电图的诊断名词解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记录了来自心脏的电信号在时间上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波形、间期和幅度,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状态,检测异常情况并进行诊断。

本文将对心电图中常见的一些诊断名词进行解释。

一、心率(Heart Rate)心率是指心脏在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通常以“次/分钟”计算。

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的增加可能表示心脏过度负担、应激、药物影响或体温升高等,而心率过缓可能说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者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二、心律(Rhythm)心律指的是心脏跳动的规律程度和节奏。

正常情况下,心脏应当以一定的规律间歇性地跳动。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异常,可以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动过速)或心跳过慢(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等情况。

心律的正常节律是由心脏传导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共同完成的。

三、波形解读1. P波(P wave)P波是心电图中的一个波形,代表心房的收缩。

通常情况下,P波的形态应当是尖锐、均匀的。

如果P波的形态发生改变,可能表明心房存在异常电活动。

2. QRS波群(QRS complex)QRS波群是心电图中的另一个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

QRS波群包含了Q波、R波和S波三个波峰,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时间应当在0.06-0.1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宽度增加,可能表明心室传导存在异常。

3. ST段(ST segment)ST段是QRS波群之后的一个时间段,正常情况下应当是等电位线(平直)。

ST段的改变经常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疾病相关。

若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情况。

4. T波(T wave)T波是心电图中的最后一个波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T波为正向波,且高度适度。

若出现T波倒置、增高或降低,可能表示心室除极异常。

典型心电图诊断

典型心电图诊断
断和治疗,心电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心电图导联包括12个导联,包括 6个肢体导联(Ⅰ、Ⅱ、Ⅲ、aVR、 aVL、aVF)和6个胸导联(V₁至V₆) 。
02
正常心电图
P波
总结词
正常心电图的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形态一般较小,且不 易辨认。
详细描述
P波出现在心电图的开始部分,是心房肌细胞除极产生的电位 变化。正常P波的形态较小,时限一般不超过0.12秒,且在Ⅰ 、Ⅱ、aVF、V4-V6导联上应直立,而在aVR导联上应倒置。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详细描述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心房颤动
详细描述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详细描述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室性心动过速
详细描述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心电图的组成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等组成,每个波都有特定的形态和意 义。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过程,QRS波群代 表心室的兴奋过程,T波代表心室的复 极化过程,U波则是心室的电位变化 。
心电图的导联
心电图的导联是指心电图记录时所用 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式。
通过导联的组合可以获得不同部位的 心电信号,从而对心脏进行全面的监 测和分析。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包积液时,心包腔内液体异常积聚,导致心脏电信号传 导受阻。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和QRS波群电压降低,这是 心包积液的典型表现之一。同时,心包积液还可能引起其 他心电图异常表现,如ST段和T波改变等。对于心包积液 的诊断,心电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结合其 他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等。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专家讲座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专家讲座

0.13s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23页
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QRS-T波群, QRS为室上性(偶伴差传), 可见其前后无P
波( 心房与心室同时除极) ,也可前后有逆行性P-波, P-波在QRS前时, P- -R
间期< 0.12s, P-波在QRS后R- P- < 0.16s ,代偿间歇多完全。
第13页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 1传导: 本图见两阵频率为205次/分连续P`波,每 2个P`波有1个下传心室,即呈2: 1下传。前1个P`波因为落在T波顶 峰之前(前1心动周期绝对不应期上),故不能下传。(此图房性P波 在III导联清楚)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14页
短阵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 II长条统计心
房性早搏: 提前 出现P`-QRS波 群,P`波与窦性 P波不一样,P`R大于0.12s, QRS为室上性, 偶见宽大畸形 (差传),代偿 间歇不完全(配 对时间+代偿间 歇<2P-P)。本 图可见2个提前 P`-QRS-T波群, 前一个QRS为室 上性,后一个宽 大畸形(伴室内 差异传导)。提 前出现P`波为主 要判别点。
第6页
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P-P显著不整, P-R间期大于0.12s, P-P短时P波
稍高, P-P长时P波稍矮小, 同导联P波仅有电压差异, P波极性未发生
显著改变。
图解常见心电图诊断
第7页
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P-P不整, P-R大于0.12s, III导联 P波由正
向逐步转到正负向, aVL导联由负正双向转为正向, P波极性发生了
2、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 3.逆钟向转位。 (大于交界 性自主心率时称加速性交界 性自主心律或加速性交界性 逸搏心律)。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诊断
心肌梗死三大特点:1.缺血型冠状T波;2.损伤型ST 段;3.坏死型Q波。
第四步:是否出现QRS波群提前激动
一)房性早搏及房速: 房早:可见提前出现P’-QRS-T波群,P’与窦性
P波形态不同,三个和三个以上房早同时出现则 为房速。 二)交界性早搏及室上速 交界性早搏:可见提前出现P’-QRS-T波群,P’ 在II、III倒置,avR直立,P’-R<0.12s。 阵发性室上速:P波消失或出现逆行P波,RR间期 绝对相等,心室率在150--250次/分。 三)室早和室速: 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T波群。
振幅:正常肢体导联振幅绝对值总和≥0.5mv,胸导联 ≥1.0mV,若低于正常值则为低电压;
1)左室高电压:主要为RI>1.5mV或RV5>2.5mV;
2)右室高电压:主要RV1>1.0mV。
注:胸导联正常情况由R/S<1逐渐变为R/S>1,V5 导联R波为最高,若V5导联R/S<1,则为顺钟向 转位。
电轴:电轴的测量方法是看I导联及III导联QRS波正 负向小格数想加,再查表。口诀:尖对尖,向右 偏;口对口,向左走。
注:当电轴左偏>-45°时,I、aVL呈qR型,II、III呈 rS型,r波很小,则为左前分支阻滞。
三)T波
时限:主要和QRS结合在一起测量QT间期,正常值 为0.36s--0.44s,若大于0.44s,则为QTc延长。
II度II型窦房阻滞:PP间期恒定,脱落一组P-QRS-T波群,最长PP 间期=2倍PP间期。
aVR无倒置P波时,怎么判断心律
一)aVR出现直立P波时:aVR出现直立P波,II、 III、V5、V6出现倒置P波,PR间期>0.12s,则为 房性心律,一般心率40--70次/分,70--100次/ 分为加速性,100次/分以上为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诊断

0.04s
2、心电图波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诊断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测量
3、心率的计算
60 =心率 R-R间期(S)
60 =75次/min 如: 0.80S
心电图诊断
正常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
(一)P波 1、形态: Ⅰ、Ⅱ、aVF↑,aVR↓ 2、振幅:<0.25mv 3、时限:<0.11s (二)P-R间期:0.12-0.20s (三)QRS波 1、R波振幅:RⅠ<1.5mv,RavL<1.2mv,RavF<2.0mv RavR<0.5mv,RV1<1.0mv,RV5<2.5mv;RV5+SV1:男< 4.0mv,女<3.5mv;RV1+SV5<1.05mv。标准导联、肢 体导联正负波绝对值<0.5mv称低电压。
qRs
qRLeabharlann RsQrQS
rS
rsR’
心电图形成原理
五.T波与QRS波的关系
R
T P Q S
T波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其原 因有二 1、温度差: 外膜>内膜 2、压力差: 内膜>外膜
- -
心电图形成原理
五.T波与QRS波的关系
R
若T波与QRS主波方向不一致, 即提示外膜心肌缺血
T
P Q S - +


心电图形成原理
三.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2、肢体导联: avR导联-右手连接正极, 左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 接负极
+ -
心电图形成原理
三.心电图导联
(一)导联的连接 2、肢体导联: avL导联-左手连接正极, 右手和左脚通 过中心电端连 接负极
+ -
心电图形成原理
三.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诊断(超级经典)

心电图诊断(超级经典)
心电图诊断基础
心电图检查
是临床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是临床医师 必须掌握的诊断技能。 1. 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的价值。 2.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规律是诊断心肌 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可协助临床诊断对房、室肥大、心肌受损、 供血不足、心包疾病、药物影响作用及电解质 紊乱等做出正确的诊断。
正常QRS及T环
二、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正常的电激动起始于窦房结以后先后有序的传播产生电位 变化,使心电图上形成相应的波段。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QT间期
心肌局部的电激动通过心脏的特殊传 导系统按一定的顺序扩展到整个心脏, 产生除极、复极过程,随着每个心动周 期而产生周期性的电位变化。因此心脏 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出现的电位变 化顺序有密切关系。 传导系统包括:
掌握: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
一、心肌的除极与复极
1. 静息电位:Resting member potential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心肌细胞电激动的产生
心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负电 荷,使细胞内外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极化状态。
至终末部内缘。
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指QRS平均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向量的综合 (平均QRS向量)。 正常指向左下方略向后。 规定I导联正侧端为O°,负(右)侧端为180°循顺钟 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为负。
平均QRS向量与额面最大向量的方向
平均心电轴方向
额面QRS最大向量方向
除极过程—— 除极处心肌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 (电 穴),其前面未除极心肌细胞膜外仍然带正电和(电 源),形成一对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产生 电流电源→电穴,并一定的方向扩展到整个心肌除极 完毕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指在心电图检查中,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首先,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

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单峰、单向的波。

P波的振幅应该在0.5-2.5mm之间,持续时间在0.06-0.11秒之间。

P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其次,正常心电图的QRS波也应该是正常的。

QRS波代表心室除极,通常应该是窄尖的波。

QRS波的持续时间在0.06-0.1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在正常情况下,QRS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另外,正常心电图的T波也是非常重要的。

T波代表心室复极,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圆顶的波。

T波的持续时间在0.16-0.24秒之间,振幅在0.5-2.5mm之间。

T 波的形态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出现异常的波形。

此外,正常心电图的心率也是需要符合一定的范围。

在成年人中,正常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需要引起医生的重视。

最后,正常心电图的ST段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ST段代表心室收缩期的结束和舒张期的开始,通常应该是水平的或轻微下斜的。

ST段的压低、抬高或水平段的不平直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总的来说,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是根据P波、QRS波、T波、心率和ST段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的。

只有当这些指标都符合正常范围内的特征,才能够被判定为正常心电图。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对心电图的各项指标有着清晰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正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高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心电图诊断》课件

《心电图诊断》课件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一、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运动或说话等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行为。

2. 安放电极:医生将电极按照特定的位置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

一般使用十个电极,分别放置在两肢和六个胸导联位置。

3. 记录数据:将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相连后,医生会开始记录数据。

记录时,患者需保持尽量静止,不得随意更动身体。

4. 检查完毕:一般情况下,心电图的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延长检查时间。

检查完成后,电极将被拆除。

二、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异常。

心电图可以显示出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心电图上呈现不规则的心电波形。

2.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指心脏的室性收缩紊乱,无法提供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

这两种情况在心电图上体现为无规则的宽大畸形波形。

3.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死亡。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和Q波畸形。

5. 器械性ST段改变: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器械干扰等因素可以导致ST段改变,不一定代表心脏异常。

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6. 其他异常:心电图还可以显示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

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背景介绍心电图为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由于心电图结果通常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基础,因此规范制定心电图诊断报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保证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的医疗服务,强化医疗机构管理。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心电图检查和报告,包括临床、急诊、门诊、健康体检、社区卫生等各类医疗机构。

要求1. 报告格式心电图诊断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检测时间、心电图记录仪型号和记录方式;•心电图采集情况,包括导联连接情况、小波段滤波情况、干扰情况等;•心电图图像,应清晰、准确、正确显示,并标明导联、心率、标准化;•心电图分析结果,应根据心电图图像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心率、心律、心室肥大、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比例、波形特征等;•诊断结论,应根据心电图分析结果进行诊断,如窦性心律、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医师签名和日期。

2. 报告内容心电图诊断报告应保证以下要求:•准确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

•可读性:报告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和冷僻的术语,确保医生、患者和其他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报告内容。

•专业性:报告内容应严格遵循医学规范,确保准确、专业。

3. 报告质量心电图诊断报告应保证以下质量:•完整性:报告应具有清晰、准确的内容,必要时应加以补充说明。

•及时性:报告应在完成检查后尽快制定完善,确保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统一性:报告应按照本制度规范进行编写,保证医疗机构内部质量的统一和管理。

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心电图诊断报告规范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

同时,医疗机构应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生、技术人员的诊断和报告编写水平,确保报告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诊断的方法一、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能反应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电位波动。

(1)除极过程:又称0期。

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直至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的过程,称为除极。

心室肌细胞除极(0期)占时约1—2MS。

(2)复极过程:发生除极后,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称为复极。

1期复极占时约10MS。

2期复极又称为平台期,持续100—150MS。

3期复极速度加快,占时约100-150MS.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后的时期。

通过Na‟—K‟泵的作用,使Na+、C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K+又回到细胞内,心室肌细胞逐渐恢复到0期除极前状态。

3.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 0期除极相当于心电图上QRS波群所处的时间;1期复极相当于J点;2期复极相当于S-T段;3期复极相当于T波;4期相当于T-P段。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四)心电向量的概念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从“0”点开始,随着心动周期的推进,每一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幅度及方位不断变动,直至全体心肌完成除极或复极后又返回到“0”点。

由一个心动周期中循序出现的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顶端连线所构成的环状轨迹,称为心电向量环。

心脏是一个立体形结构,心电向量环也呈立体图形。

将心房与心室在激动过程中产生的不断变化的瞬间综合向量的轨迹,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形成立体的心房除极的P环、心室除极的QRS环和心室复极的T环。

其中,P环最小、QRS环最大,3个向量环的起始点与终末点都近于中心点(0点)。

在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S波之后再出现的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后再出现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整个QRS波群全部向下者,称为QS波。

振幅大于0.5mV者以大写字母(Q、R、S)表示,小于0.5mV者以小写字母(q、r、s)表示。

(五)心电图导联1.标准导联为最早使用的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探查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2.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单极导联所测的是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

其中V1、V2反映右室,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V5、V6反映左心室。

3.加压单极肢导联包括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和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标准导联I、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统称为肢体导联。

其中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改变,其余的肢体导联均反映左心室的电位改变。

心电图机上的导联线一般均以固定的颜色表示:惯例是红色导线接右上肢,黄色导线接左上肢,绿(或蓝)色导线接左下肢,黑色导线接右下肢,白色导线接胸壁各点。

(六)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六个肢导联构成六轴系统,六个胸导联构成胸导联轴。

导联轴的实线一侧为正、虚线一侧为负。

(七)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关系将立体的P、QRS、T环经过投影到额面、水平面和右侧面上,临床上用心向量图表示;此即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将额面心向量环的每一点依次再投影到各肢体导联轴上,可记录出各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横面心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影,可描记出各胸导联的心电图。

此即心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二、、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一)心电图记录纸纸上的横向距离代表时间,用以计算各波段和各间期的时间,一般每小格(1rani)代表0.04s。

纸上的纵向距离代表电压,用以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和深度,一般每小格代表0.1mV。

(二)心率的计算心率(次/分);60/R-R(或P-P)间距(s)(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1.波的振幅(电压) 向上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量到波的顶点,向下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波的底端o,2.各波时间从波形起始部内缘量至波形终末部的内缘。

3.室壁激动时间(VAT) ,从QRS波群的起点,量到R波顶点与等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如R波有切迹或有R‟波,则以最后的R‟波为准。

一般只测V1导联VAT和V5导联VAT,用以代表激动从右心室(VlVA)或左心室(V5VAT)内膜面到外膜面除极所需要的时间。

4.间期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量到QRS波群的起点。

Q-T间期从QRS 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的终点。

5.ST段移位的测量 ST段抬高时,应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上缘;ST段下移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下缘。

(四)心电轴工导联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都向上,表示电轴不偏,心电轴在+30—+90之间;工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上,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心电轴<+300;I导联QRS波群的主波向下,Ⅲ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向上,为电轴右偏,心电轴>+90。

正常心电轴在0—+90之间。

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右心室起源的室速、大量腹水、肥胖、妊娠、横位心脏等,心电轴左偏。

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左心室起源的室速、广泛心肌梗死、肺气肿、垂直位心脏、正常婴幼儿等,心电轴右偏。

(五)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1.P波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有时可有轻微切迹,但切迹双峰之间的距离<0.04s;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臵,工、Ⅱ、aVF、V3~V6导联直立;P波的时间≤0.11s;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逆行性P波(在aVR直立,在I、II、aVF倒臵)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逆行向心房传导使整个心房除极。

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的距离≥0.04s,提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P波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常提示右心房肥大。

2.P-R间期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P-R 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者,称为P-R间期延长,见于工度房室传导阻滞。

P-R 间期<0.12s、P波方向正常,见于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伴有逆行型P波时,见于房室交界区心律。

3.QRS波群(1)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s,V1VAT<0.03s,V5VAT<0.05s。

QRS波群时间和VAT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2)QRS波群形态与电压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至最大,S波逐渐变小甚至消失;V1导联为rS型,R/S<1、RVl<1.0mV;V5导联呈qR、qRs、Rs型,R/S>1、RV5<2.5mV;V3、V4导联,一般呈RS型,R/S接近于1。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rS、Qr、QS、rSr'型),RaVR<0.5mV。

低电压除见于少数正常人外,多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水肿、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粘液性水肿、缩窄性心包炎、胸腔积液、气胸等。

(3)Q波:超过正常范围(Q波时间≥0.04s、Q>R1/4)的Q波,称为异常Q波或坏死性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

4.ST段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 l、V2不应超过0.3mV,V3导联不应超过0.5mV,其他导联不应超过0.1mV。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洋地黄作用、低血钾、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

ST段上抬超过正常范围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上)、急性心包炎(弓背向下),亦可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室壁膨胀瘤。

5.T波前支占时较长、后支占时较短。

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的方向一致。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10。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低平、双向或倒臵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T波高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高血钾。

6.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所需时间的总和。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

女性的Q-T间期较男性稍长。

Q-T间期的长短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Q-Tc=Q-T/√R-R ̄。

式中Q-Tc代表用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是实测值,R-R是基本心律的心动周期、单位是s。

Q—Tc的正常值为:0.4土0.04。

Q-Tc>0.44为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肌病、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其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作用。

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和洋地黄作用。

7.U波在胸导联(尤其V3)较清楚。

U波的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但在胸导联上全都是直立的。

正常U波<0.1mV,一般不超过T波的一半。

低血钾是U波增高的最重要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时,U波可以倒臵。

三、心房及心室肥大1.右心房肥大①P波高尖,电压≥0.25mV;②在V1导联上,起始P 波指数可超过正常(>0.03mm•s);③P波时间正常(≤0.11s)。

右心房肥大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三尖瓣病变、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2.左心房肥大①P波增宽>0.11s,双峰间距≥0.04s;②V1导联ptf 的绝对值≥0.04mm•s。

左心房肥大主要见于二尖瓣病变、高血压病、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