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屠宰场管理规定

一、屠宰场生猪进厂验收制度1、生猪到屠宰场后,检疫人员要向送猪人员索取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具的检疫合格证明,清点生猪、检查耳标,经临车观察未见异常,证货相符予以卸车. 严禁无产地检疫证明、无耳标生猪进场.2、卸车后,验收员要逐头观察活猪的健康状况,按照检验结果进行分圈、编号.健康猪赶入待宰圈,可疑猪赶入隔离卷.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3、对查出的可疑猪,经过饮水和充分休息后,恢复正常的可以赶入待宰圈,症状仍不见缓解的送往急宰间处理.4、在检查中发现烈性传染病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停止屠宰、运输、上市,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5、生猪必须经“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屠宰.6、进场生猪在进入待宰圈之前要按规定进行消毒.生猪卸车后,运输车辆应进行消毒后离场.7、检疫人员应及时准确填写动物进场检验检疫台账,检疫证明逐日收齐并按月装订保存.二、生猪停食静养管理制度一、待宰猪临宰前必须停食静养不少于12小时.在生猪静养期间要停食,宰前3小时要停止喂水.二、保证生猪在待宰圈内享有充分活动空间,保持自然静养状态.三、在生猪静养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任何与生猪静养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待宰圈.四、生猪静养管理人员定期对静养生猪进行巡视,及时按规定处理疑似病猪、残猪和死因不明生猪等不宜进入屠宰车间屠宰的生猪.三、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检验人员上班前应配备好各种检验工具、用具,穿戴好工作服进入工作岗位.工作完毕,对工具、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妥善保管.应以相关法律、规程为准则,认真履行肉品品质检验工作职责.一、宰前检查1、待宰检验:生猪在待宰期间,检验人员要进行静、动、饮水的观察,检验有无病猪漏检,并检查生猪在待宰期间的静养喂水是否按生猪屠宰操作规程执行.2、送宰检验:生猪送宰前应报检,检验疫人员还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健康的,签发准宰通知单.车间凭此证明屠宰.3、急宰猪检验:宰前检验人员还负责急宰生猪的宰后检验工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难以确诊的病猪时,及时向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会诊处理.4、督促工作人员对场地、车辆进行清洗、消毒,保持猪圈、车辆清洁.二宰后检验1、宰后检验分为头部检验、体表检验、内脏检验、寄生虫检验、胴体初检和复检等.2、严格实施肉品品质检验与屠宰同步进行的规定,检验各个部位,摘除腺体和有害物质.仔细检查,督促各道工序,抓好产品质量,做到毛净、血净、粪污净.三、宰后检验结果处理1、对经检验合格的肉品,检验人员应及时开具检验合格证;对检出的不合格肉品和组织器官等物料,按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的规定,分别盖上相应的检验处理印章,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品严禁出厂.2、检验完毕后,及时做好检验结果、不合格肉品处理情况等的台帐登记.四、“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测制度一、企业必须有满足日常检测需要的工作场所及实验室,并应保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室内环境整洁,基本设施齐全. 实验室必须配备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二、检测人员能独立完成样本的采取和检测等工作.三、必须建立“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测台帐,并建立人员岗位责任制,检测设施、器材、记录等都要专人妥善保管.四、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测,并实行每批必检制度.五、检测结果应在屠宰场内固定场所以醒目方式对外公示.六、应自觉接受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检测工作开展的检查、指导.五、青州市屠宰场屠宰车间管理制度一、车间所有人员按规定时间上下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上岗.二、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各工序、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屠宰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规程.三、屠宰加工技术人员须经市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生产,确保肉品卫生质量.肉品品质检验人员须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着装上岗.严格按规定把好肉品卫生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猪肉、内脏等,及时作出判处,并督促车间作好无害化及销毁处理.质量检查人员必须认真查验各环节、各工序的加工质量情况,如实填报记录台帐,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进,并向有关负责人汇报.四、屠宰生产车间实施封闭式管理,非车间管理人员、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兽医卫生检验人员不得进入车间.屠宰生产车间严禁吸烟,禁止醉酒人员上岗操作和在车间内停留.五、烫毛、上机、劈半等工序是现场管理重点,要指派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屠宰机械及电器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防止机械事故发生.六、机修工、电工必须全程跟班上岗,发现机械设备故障及时抢修,每天生产完毕须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第二天正常生产.七、屠宰车间内不准停放与生产无关的各种车辆及杂物,车间使用的各种容器、工具、车辆、包装材料等必须清洁、卫生,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妥善放置在固定位置.八、加强刀具的安全管理,刀具不准带出车间和更衣室,持刀者应登记在册,下班后应加锁保存.六、青州市屠宰场消毒管理制度一、必须设置专门的消毒物品储藏间,配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消毒药品和消毒器具.二、消毒药品和消毒工作须有专人保管和负责,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消毒时间:经常性消毒、定期大消毒、彻底性消毒1、经常性消毒:每天或每班次工作完毕,对生猪待宰间、过道、生产车间、工具、用具及运输车辆进行常规消毒.2、定期大消毒:每年的一、四季度一般每周进行全场消毒一次,二、三季度应增至每周全场消毒两次.3、彻底性消毒:对发生疫情或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封锁现场并进行彻底性消毒.四、消毒要求:1、消毒液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对病原体敏感的的消毒药.2、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必须每天更换,保持其有效消毒作用.3、配制消毒液时,其用量和浓度必须准确,随配随用.不得随意对不同的药品混合配制.4、消毒液要有足够的时间与被消毒物接触,不能边消毒边冲洗.5、药液一定要搅拌均匀,喷射必须普遍全面,不留空白点.6、在消毒时必须穿戴工作衣、手套、口罩、胶鞋等防护用品,注意人畜安全,消毒用具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七、青州市屠宰场卫生管理制度一、加工用水应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每年委托法定检测机构检测不少于两次.二、入屠宰车间,必须穿着工作服、工作鞋上岗.必要时穿戴工作帽和手套.屠宰技术人员必须坚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三、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场所时,必须脱掉工作服、工作鞋,放到更衣室内.严禁穿着工作服、工作鞋出厂.四、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外来参观者应有厂部人员陪同,穿上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进入.五、进出生产车间的人员、车辆必须从消毒池中通过.六、车间内不准吸烟,饮水和随地吐痰.七、保持厂区内清洁卫生,无污水、血渍、污物积聚.每天生产完毕,必须对工具、用具、设备和运输车辆进行清洗,对生产场地和包干区的卫生区域进行打扫、清洗.八、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彻底清扫、冲洗地面、排水沟和四周墙壁,不留卫生死角.九、接触肉品的工具、用具、设备和车辆,在消毒后必须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药物后,方可使用.十、更衣室、淋浴室、走廊、厕所及公共场所要每天打扫、清洗,保持清洁卫生.十一、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理,并及时用不渗水的专用车辆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十二、定期进行灭蝇、灭蚊、灭鼠等除害工作.八、产品出厂及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一、生猪产品经检疫检验,加盖产品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后方可出厂.二、上市销售的成品肉,如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1、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品不得出厂上市销售.若发现未加盖“二章”的肉品,立即封存,不得出厂,必须查明原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2、如发现未经检疫检验或不合格肉品流入市场,屠宰厂要跟踪追查,并一一召回,确保召回率达到100%.对召回的不合格肉品,要在检疫人员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3、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烫坏、打伤、劈断等,在不影响肉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视其情节,进行召回肉品或给予补偿处理.九、青州市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制度一、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对病害生猪或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二、配备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下列生猪或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1、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或患有重大动物疫病的生猪;2、屠宰过程中经检疫检验确认不可食用的生猪产品;3、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或者生猪产品.三、动物发生疫情时,无条件配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要求处理病死、染疫或扑杀的同群生猪及其粪水、垫料等污染物.四、生猪粪水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五、认真做好病死生猪和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记录.十、青州市屠宰场设备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制订的设备管理规定,制订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编号、分类、建立设备档案.二、企业要取得液氨、特种设备使用和消防验收等安全生产资质.涉氨企业液氨使用、建筑消防通过验收,锅炉、高压容器、安全阀等特种设备使用企业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登记备案.三、重点设备实行定人、定点的办法重点加以管理,并详细记录其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能.四、坚持维护为主、修理为辅的原则,保持设备的清洁、整齐,做好设备的润滑、防腐等安全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确保企业设施良好运转.五、严格执行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巡回检查,尤其是设备、传动构件、板带等易损部件有无锈蚀、破损,如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报告,同时组织抢修.六、加强与操作人员的联系,不断地给操作人员强调操作要点,以减少设备故障,使操作人员能做到“四懂”懂结构、原理、性能、用途,“四会”会使用、保养、检查、排除常见故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七、做好设备及其备件、配件的领用、保管工作,帐实相符,台帐、报表完整、齐全.八、做好设备的计划检修工作,确定检修的范围、程序、费用的预算等工作.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档案,对所有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管.九、对厂区环境、厂区道路、厂房墙体、厂区场地的废旧设备、废弃物每月进行检查,发现有碍屠宰加工卫生安全情况的,应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及清理.十一、青州市屠宰场票证台账管理制度一、企业、车间的所有票证、单据、印章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不允许任何人拿作它用.二、配备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建立专门档案室,完善生猪进厂台账、生产记录、肉品品质检验台帐、“瘦肉精”检测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卫生消毒记录、产品出厂台账等7项台账记录,形成从生猪收购到产品出厂完整的记录档案.三、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检疫检验验讫印章.四、凡经检疫检验合格的产品出厂,应开具有效的检疫证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做到证物相符.五、各相关岗位人员做好生猪进场验收和宰前检验记录、屠宰准宰登记、违禁药物检测抽样单、违禁药物检测记录汇总、屠宰检验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表、屠宰肉品交接单、屠宰肉品出厂销售记录、动物卫生防疫消毒记录的登记,及时汇总、上报.六、做好票证台帐的保管和保密工作.。
谈畜禽的宰前检疫与处理

谈畜禽 的宰前检疫 与处理
王新 英
( 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畜牧兽 医站 6 5 2 4 9 9 )
中图分类号:¥ 8 5 1 . 3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7 . 1 7 3 3 ( 2 0 1 4 ) 0 2 - 0 0 9 3 . O 1 宰前检 疫是保 证 肉品卫 生质量 的重 要环 节 ,把 好宰 前检 疫关 ,对 贯彻执 行病 健分 离 、病健分 宰 ,防止 肉品 污 染和疫情扩 散 ,提高 肉品质 量 ,保证群 众身体 健康和
的显微 镜下观 察,发现 红细 胞 内有 明显不等 的月牙 状、 短杆状 虫体 。( 2 )取病死 羊肝 、脾 、肾 ,用 普通琼脂 和 营养 肉汤做细 菌培养 ,琼脂 长 出灰 白色 半透 明 、温 润粘
般采用群体检查与个体检查相结合 的方法。
2 . 1 群体检查
群体检 查是 临库 、临 圈检查 最主要 的方法 。其 实质 是普遍的健康 检查。主要有3 个步骤 : 2 . 1 . 1 自由的静 态检 查 检 疫人员在 不惊扰畜禽群 的情 况下视 检猪群 ,观 察群体 的发育 情况 和营养状态 。重 点 观察 体表 、被毛 及 营养状 况 ;头尾姿 态及对外界刺激 反 应:呼吸状态、鼻液和 咳嗽情况以及粪尿有无异常。 2 . 1 . 2 运 动 时的动 态检 查 先让其 自由运动 ,观察其 运
2 0 1 4 年第 2 期 ( 总第 2 0 5
经验交流
地 ,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胆囊部分的组织表面及十二指肠呈黄色 ,质地变脆。第
四胃出血 ,肠道 出血 ,充满气体 。
2 宰前捡疫的基本方法
一
4 实验室检查
( 1 )采位可尖血 液涂片 ,用姬 姆萨 染色,在1 0 0 0 倍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孙晓龙刘奔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之一。
猪肉是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为了确保猪肉的食用安全,在其进入市场之前,对生猪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检疫和检查。
可以说,生猪肉质量的高低,与生猪屠宰检疫具有直接关系,因此,重视检疫,规范生猪屠宰的检疫流程,是确保猪肉质量处于上乘的基本保障。
一、屠宰前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一般情况下,危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疫病、污染以及有害生物入侵在内的生物性危害;另外就是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是在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因使用不当的化学合成物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因此,在生猪检疫的各个环节中,针对其危害因素,展开科学合理的检疫工作,遵照检疫流程,严格把关,确保出场的生猪肉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①入场集体检查在进行屠宰之前,检疫人员要到屠宰场进行检查,确保所有已经入场的生猪符合《动物免疫合格证明》符合免疫标准的生猪,要进行标记,只有带有标记的生猪才能入场。
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排除不符合屠宰标准的生猪进入屠宰场,需要做到细致入微的检查,因为一旦疏忽,没有发现潜伏在生猪体内的疫病,经过长途运输后,可能会出现比较坏的结果。
因此,对生猪的宰前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也要对猪群实行宰前临床健康检查。
主要通过具体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有无咳嗽等现象;对出现行走姿势有异象、掉队等异常现象的生猪,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或者直接删除。
②待宰检查入场检疫合格后的生猪,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
检疫员在此期间要根据屠宰场方面开具的“瘦肉精”、“准宰单”等相关证明,根据对生猪的观察和检疫,将出现异常的生猪进行隔离,由检疫员出具急宰证明,及时将异常生猪送至急宰间进行屠宰,并实施宰后检疫。
如果情况经判定不危急,只需采取相应的个体隔离,进行个体检疫,直到各项指标达到检疫标准后,再行放入场圈。
已经检疫合格的生猪,进行留养检疫,为后续的复检准备。
③宰前复查这一过程主要针对生猪的体温开展检查工作,通过检查要及时发现异常生猪,并采取措施再次进行细致检查。
家禽屠宰检疫管理制度

家禽屠宰检疫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家禽屠宰检疫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保护畜禽资源,维护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形象,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家禽屠宰检疫工作,包括屠宰前、屠宰中和屠宰后的检疫管理工作。
三、家禽屠宰检疫机构1. 家禽屠宰检疫机构应当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定或者授权,负责家禽屠宰的检疫工作,并拥有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
2. 家禽屠宰检疫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屠宰场的检疫工作,并定期组织检测和评估。
3. 家禽屠宰检疫机构应当培训检疫人员,提高其检测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屠宰前的检疫管理1. 屠宰前应对家禽进行检疫,检查是否存在传染病、寄生虫和其他疾病,如发现病症异常的家禽应予以隔离或者淘汰。
2. 家禽屠宰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屠宰环境的清洁卫生。
3. 屠宰前,应对拟宰杀的家禽进行标识,确保家禽的来源和数量清晰明确。
五、屠宰中的检疫管理1. 在屠宰过程中,应对家禽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家禽健康状况适宜屠宰。
2. 屠宰中应注意卫生防护,确保检疫人员和屠宰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3. 屠宰中应注意对生产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六、屠宰后的检疫管理1. 在家禽屠宰后,应对肉品进行检测,确保肉品的卫生安全。
2. 家禽肉品应当进行冷藏处理,避免细菌滋生和肉质变质。
3. 在家禽屠宰后,应对屠宰场进行清洁消毒,保障屠宰环境的卫生安全。
七、监督与处罚1. 对于违反家禽屠宰检疫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2. 对于屠宰过程中出现的疾病传播事件,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 监管部门应对家禽屠宰检疫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之前的检疫管理工作不影响。
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家禽屠宰检疫机构所有。
以上是针对家禽屠宰检疫管理制度的一份管理规定,为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护畜禽资源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宰前宰后检验

4.缓宰 (1)一般性传染病和其他普通病,如轻伤、 过度疲劳、软弱等,有治疗希望,预后良好 者,或是有疑似传染病而未确诊的牲畜,又 有隔离消毒条件,符合经济利益者,可以缓 宰。 (2)肥度不够的成年牲畜、体重不合格的幼 畜、怀孕母畜,均应暂时饲养一段时间,待 母畜分娩后,弱小牲畜肥育合格后再宰。 (3)发现无淘汰证明书的役畜、种畜、母畜、 乳畜,应缓宰,经核实后再论。
1髂下、2腹股沟浅、3腘淋巴结、4腹股 沟深、5髂内、6髂外、7荐
猪后半部淋巴主要流向示意图
后半躯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腹股沟浅淋巴结 (2)腘淋巴结 (3)髂下淋巴结 (4)腹股沟深淋巴结 (5)髂内淋巴结:猪后半躯最重要的淋巴结
宰后检验猪胴体时(包括头部在内),最具 剖检意义的淋巴结应该是: 1、 颌下淋巴结————头部 2、颈浅背侧(肩前)淋巴结————体前 半躯 3、腹股沟浅淋巴结————体后半躯 4、髂内淋巴结————体后半躯
二、屠畜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外购牲畜的接收与检验 1.入场验收 (1)验明证件,了解疫情 (检疫证明,有无疫情) (2)视检屠畜,病、健分群 (3)逐头检验,剔除病畜 (逐头测温) (4)个别诊断,按章处理 2.住场查圈 兽医工作人员应经常深入圈舍,对住场的牲畜进 行“查圈”、“查食”
三、候宰管理 管理不当造成如下损失: (1)屠畜消瘦,体重下降,影响出肉率 (2)体温升高,不能作为正常屠畜宰杀 (3)发生疾病或传染病,以致肉品只能高 温无害化处理后出售。 (4)常使大部分或所有屠畜病死,造成很 大的经济损失。
左支气管、尖叶、右 支气管、中支气管、 尖叶、心叶、膈叶、 副叶
脾、胃、肝、胰、盲肠、髂内、回肠、肠系膜
内脏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支气管淋巴结(LN bronchialis):分左、右、 中、尖叶四组,分别位于气管分叉的左方背面,右 方腹门一角的背面和尖叶支气管分叉的腹面,通常 送检的是前两组淋巴结。 (2)肝淋巴结:位于肝门周围,紧靠胰脏,被脂肪组 织所包囊,摘除肝脏时经常被割掉。 (3)肠系膜淋巴结:位于小肠系膜上,沿小肠分布如 串索状。 以上这些淋巴结都有直接地收集着相应脏器的淋 巴液。
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 (NY467-2001)

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NY467-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禽屠宰检疫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后处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畜禽屠宰加工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l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64/433/EEC关于影响欧共体内部鲜肉贸易的动物卫生问题71/118/EEC关于鲜禽肉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动物卫生问题91/495/EEC欧盟关于兔肉和野味肉生产的卫生问题和卫生检验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胴体carcase放血后去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畜禽肉体。
3.2急宰emergencyslaughter对患有某些疫病、普通病和其他病损的以及长途运输中所出现的畜禽,为了防止传染或免于自然死亡而强制进行紧急宰杀。
3.3同步检验synchronousinspection在轨道运行中,对同畜禽的胴体、内脏、头、蹄,甚至皮张等实行的同时、等速、对照的集中检验。
3.4无害化处理bio—safetydisposal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带菌、带毒、带虫的患病畜禽肉产品及其副产品和尸体失去传染性和毒性而达到无害的处理。
3.5同群畜禽flock,herd以自然小群为单位,即有直接传播疫病可能的同一小环境中的畜禽,如同窝、同圈、同舍或同一车皮等。
3.6同批产品abatchofproduct同时、同地加工的同一种畜禽的同一批产品。
4宰前检验4.1入场检疫4.1.1首先查验法定的动物产地检疫证明或出县境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及运输检疫证明,以及其他所必须的检疫证明,待宰动物应来自非疫区,且健康良好。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

畜牧兽医XUMUSHOUYI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俞红卫作为生猪进入流通渠道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技术方法,对猪进行全面检测,然后根据规定处理好带病猪,确保市场上的猪肉制品安全可靠。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1.1 入场(厂、点)监督查验查验进厂(场)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佩戴、临床健康状况。
查验合格的,按批次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将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分圈编号待宰,按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规定对进厂(场)生猪进行登记。
查验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入厂(场)。
1.2 检疫申报生猪屠宰企业应在屠宰前6小时通过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申报检疫,同时提交回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驻场官方兽医接到网上检疫申报后,查阅进厂(场)生猪登记情况,并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比对核查。
根据比对核查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于宰前2小时对待宰生猪实施宰前检查,认真检查待宰动物数量、畜禽标识佩戴情况及临床健康状况。
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急宰动物可随时进行检疫申报。
未使用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官方兽医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实施检疫监管工作。
待宰生猪宰前检查合格且待宰静养不少于12小时的,驻场官方兽医通过河南省畜牧兽医执法监管系统中的“屠宰管理”出具准宰通知单,并打印签发。
1.3 生猪宰前检查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生猪屠宰之前的检疫检查,主要分为同步检疫和留样检查。
生猪进入屠宰厂之后,应该对猪群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
重点观察猪群个体情况,采用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对猪的体温进行有效测定,检查合格之后才能混群进入猪舍。
留样检查主要是针对个体检查,日常要密切观察整个猪群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等发病情况,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并将猪群进行隔离。
留样检查应该对猪的可视黏膜、口腔黏膜、鼻粘膜、体温、粪便进行重点检查。
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分析

43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分析郭春玲(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上蔡 463800)摘 要:牛、羊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肉类食物来源,其检疫水平对社会食品卫生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基于此,文章分屠宰前、屠宰后两个部分,对牛羊屠宰检疫的技术规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牛羊疾病的检疫流程与处理策略。
关键词:牛羊屠宰;疫病检查1 牛羊屠宰前的检疫技术规范1.1 牛羊屠宰前的检疫流程在牛羊屠宰之前,需要经过查证、验物与疫病检查三个环节。
所谓“查证”,即对牛羊养殖、运输等相关合格证明进行检查,如产地检疫合格证、运载工具消毒证、免疫耳标等。
在确认证件无误后,才可允许牛羊进场。
其后,再进行“验物”,即对牛羊进行个体和群体检查。
在此过程中,主要应对牛羊运输前、运输后的数量变化,从而得知运输过程中牛羊在运输途中有无丢失、病死等情况。
同时,基于《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49)的相关规定,对牛羊个体进行检查,从静态、动态、食态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牛羊的健康水平。
检查过后,将无疾病症状的牛羊牵至待宰圈舍,将已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牛羊牵至隔离圈舍。
最后,在牛羊进场后、正式屠宰前,相关人员还需进行再一次的疫病检查工作,以免健康牛羊在待宰过程中出现患病情况,确保牛羊肉产品流入市场后的健康安全。
1.2 牛羊屠宰前的检疫后处理在屠宰活动开展前,若在检疫工作中发现牛羊存在患病情况,应实施以下几点处理措施:若发现牛羊患有口蹄疫、狂犬病、炭疽病、羊痘以及其他我国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应立刻停止牛羊屠宰活动,对运输、检疫等相关人员、动物的流动实施严格控制,并将疫情上报给相关畜牧防疫管理部门。
同时,对患病牛羊及其同批牛羊运输至特定地点,进行科学的扑杀与销毁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处理标准应遵循《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公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中的规定要求。
此外,还需对屠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消毒清洁,以免传染病菌存在残留。
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 (NY467-2001)

避免损伤皮张和胴体,防止污物、皮毛、脏手沾污胴体。
可参考6.2.3部分。
7宰后卫生检验
畜禽屠宰后应立即进行宰后卫生检验,宰后检验应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头、蹄(爪)、内脏和胴体施行同步检验(皮张编号);暂无同步检验条件的要统一编号,集中检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
8宰后检验后处理
通过对内脏、胴体的检疫,做出综合判断和处理意见;检疫合格,确认无动物疫病的家畜鲜肉可按照64/433/EEC规定的要求进行分割和贮存;确认无动物疫病的鲜家禽肉可按照71/118/EEC规定的要求进行清洗、浸泡冷却、分割和贮存;确认无动物疫病的鲜兔肉可按照91/495/EEC规定的要求进行贮存。
5.4凡判为急宰的畜禽,均应将其宰前检疫报告单结果及时通知检疫人员,以供对同群畜禽宰后检验时综合判定、处理。
5.5对判为健康的畜禽,送宰前应由宰前检疫人员出具准宰通知书。
6屠宰过程中卫生要求
只有出具准宰通知书的畜禽才可进入屠宰线。
6.1家畜屠宰卫生要求
家畜致昏、放血前,应将畜体清扫或喷洗干净。家畜通过屠宰通道时,应按顺序赶送,且应尽量避免动物遭受痛苦。
剥皮或褪毛后立即开膛,开膛沿腹白线剖开腹腔和胸腔,切忌划破胃肠、膀胱和胆囊。摘除的脏器不准落地,心、肝、肺和胃、肠、胰、脾应分别保持自然联系,并与胴体同步编号,由检验人员按宰后检验要求进行卫生检验。
取出内脏后,应及时用足够压力的净水冲洗胸膛和腹腔,洗净腔内淤血、浮毛、污物。
将检验合格的胴体去头、尾,沿脊柱中线将胴体劈成对称的两半,劈面要平整、正直,不应左右弯曲或劈断,劈碎脊柱。
7.1家畜宰后卫生检验
由每头猪左右横膈膜脚肌采取不少于30g肉样两块(编上与胴体同一号码),撕去肌膜,剪取24个肉粒(每块肉样12粒),制成肌肉压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或旋毛虫投影仪检查。有条件的场、点可采用集样消化法检查。发现虫体或包囊,根据编号进一步检查同一动物胴体、头部和心脏。
宰前检疫的结果方法及结果处理方法

宰前检疫的结果方法及结果处理方法宰前检疫是指在宰杀动物前进行的一系列检测和评估,以确保这些动物没有被携带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
宰前检疫的结果方法包括动物健康状况检查、病毒检测、细菌检测和寄生虫检测等。
这些结果处理方法包括:
1. 动物健康状况检查:通过询问、观察和体检等方式,对动物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检查项目包括体温、食欲、精神状态、粪便和尿液等。
2. 病毒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试剂盒对动物体内的病毒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血清学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3. 细菌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试剂盒对动物体内的细菌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培养检测和抗原检测等。
4. 寄生虫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试剂盒对动物体内的寄生虫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血清学检测和抗体检测等。
在进行宰前检疫时,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对动物进行适当的隔离和饲养,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动物排泄物的正确处理,以及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宰前检疫是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安全,以及检测和处理方法的科学合理,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
因此,宰前检疫应该被广泛实施,以保障人民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任务高职畜禽屠宰前检疫

进入宰前饲养圈的健康畜禽,经过2天左右的宰前管理,即可 送去屠宰。在送宰之前要再进行一次以群体检查为主的健康检 查。
宰前检验基本程序
健畜
饲养圈
查证验物
预检分群
禁宰
化制 销毁
禁宰
治疗 观察
病畜 可疑病畜
住场检查 送宰检查
急宰
送宰
无害化处理
一 宰前检验的方法-- 群体检查
(1)静态观察 (2)动态观察 (3)饮食状态观察
2 ) 可排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 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 机体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使机体 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 影响宰后肉的品质, 经适 当休息可使屠宰畜禽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保证肉的品质。 (3 ) 有利于肉的成熟 运输途中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有限,再加上过度紧张、恐惧等,使肌 肉中的糖原大量消耗, 从而影响宰后肉的成熟。宰前适当休息可恢 复肌肉中糖原的含量, 有利于宰后肉的成熟。 (4 ) 休息管理的时间 经长途运输的屠畜禽, 宰前一般休息 24~48h 即可。
群体检查是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批的畜禽作为一组, 或以圈、笼、箱划群进行检查;检查时可按静态、动态、 饮食状态三个环节进行,对发现的异常个体标上记号。
(1)静态检查 检疫人员深入到圈舍,在不惊扰畜禽使 其保持自然安静的情况下,观察其精神状态、睡卧姿势、 呼吸和反刍状态,注意有无咳嗽、气喘、战栗、呻吟、流 涎、嗜睡和孤立一隅等反常现象。
任务高职畜禽屠宰前检疫
宰前检验的意义
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疫病散 播,减少污染,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2.及早检出宰后检验难以发现的疫病,如破伤风、狂犬病、李 氏杆菌病、脑炎、脑包虫病、肉毒中毒症及某些中毒性疾病, 这些疾病生前具有明显而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在宰后一般无特 殊病理变化或因解剖部位的关系,在宰后检验时常被勿略和漏 检。
家禽屠宰加工过程中宰前宰后检验及处理标准

家禽屠宰加工过程中宰前宰后检验及处理标准1.目的:为了确保毛鸡来自非疫区,感观健康,须实行严格的宰前宰后检验检疫。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家禽屠宰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后处理的人员。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木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木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木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适用于木标准。
GB 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71/118/EEC关于鲜禽肉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动物卫生问题4.宰前检疫4.1毛鸡证件检查由验证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农牧部门的相关规定对毛鸡《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进行检查,要求证件填写正确、规范、不得有涂改现象且有动物检疫员签名及检疫部门盖章,同时必须实行一车一证制。
证件不全的,禁止进厂宰杀。
4.2审查《商品鸡饲养生产记录》由验证员依据《食品动物禁用的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第193号公告)及用药免疫的相关文件对出栏禽群的《商品鸡饲养生产记录》进行审查。
要求宰前14天停止使用药物,饲养期间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免疫程序及疫苗使用必须符合公司要求,新城疫弱毒或灭活疫苗的接种日期必须在宰前30天内进行。
对不符合用药管理规定的禽群可以延期屠宰,作为非人类食用。
4・3鸡群的感观检查4・3. 1群体检查:验证员检查禽群中有无精神委靡,羽毛松乱,动作迟缓外貌异常的禽只,发现可疑病禽送解剖室进一步诊断。
4. 3. 2个体检查:宰前兽医穿好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对毛鸡进行逐只检查,检查方法:用手轻捏鸡脖,大拇指按住嗦曦,检查嗦曦是否饱满;然后按照从爪、附关节、腿部、肛门、腹部、胸部、翅膀、头部顺序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将病弱残鸡从链条上剔除,放在密闭的桶内,同时由助手做好记录,由专人及时送解剖室剖检。
屠宰检疫宰后流程

屠宰检疫宰后流程
一、屠宰前准备
1.安排检疫人员
(1)安排专业检疫人员到场
(2)检查检疫设备完好
2.清洁消毒
(1)对屠宰场进行清洁消毒
(2)确保屠宰环境卫生
3.准备宰杀工具
(1)检查宰杀刀具锋利度
(2)准备必要的宰杀设备
二、动物宰杀
1.引进待宰动物
(1)引导动物进入宰杀区域
(2)检查动物健康状况
2.宰杀操作
(1)快速宰杀动物
(2)最小化动物痛苦
3.剖腹检查
(1)对宰杀后动物进行剖腹检查(2)检查内脏器官是否异常
三、检疫检验
1.标本采集
(1)采集检验样本
(2)样本保鲜处理
2.实验室检测
(1)将样本送往实验室检测
(2)检测动物是否患有传染病
3.检疫结果
(1)根据检测结果判定动物是否合格(2)通知屠宰场处理不合格动物
四、宰后处理
1.分割处理
(1)对合格动物进行分割处理
(2)分割出不同部位供销售
2.储存运输
(1)将肉类产品储存于冷库
(2)安全运输至销售点。
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

简论牛的宰前检疫及处理方法
牛的宰前检疫是指在牛被宰杀前对其进行身体检查,以确保其健康状
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消费者健
康的必要措施。
宰前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牛的外观
和行为,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如皮肤病、眼病、呼吸道疾病等。
2.检查
牛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以确定其身体状况是否正常。
3.对牛
进行血液检测,以检测是否有传染病,如口蹄疫、疯牛病等。
4.对牛进行
肉品检测,以检测是否有药物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在宰前检疫中,
如果发现牛有疾病或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处理方法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有传染病的牛,应立即隔离治疗,直到病情得到
控制。
2.对于有药物残留或重金属污染的牛,应停止使用有害物质,并进
行适当的治疗和排毒。
3.对于有皮肤病、眼病等的牛,应进行适当的治疗
和护理,以保证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牛,应进行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以保证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总之,
宰前检疫和处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执行。
只有确保牛
的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及无害化处理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第10期72农 产 品 加 工病猪或者疑似患病猪就需要再次进行个体检疫,采用视觉检查、听诊和触诊等手段进行初步诊断检查。
最后,屠宰前的再次检查。
屠宰前的再次检查是生猪屠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对生猪屠宰群体而开展的一系列的健康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确保猪群健康不存在任何疾病问题,就可以直接出示准屠宰单,准予生猪屠宰。
此外,在进行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生猪由于运输过程受到应急刺激而导致的精神状态欠佳、食欲废绝,甚至处于濒临死亡的状态,检疫人员要对这些猪进行紧急处理,出具紧急屠宰证明书,然后将生猪送到紧急屠宰点进行屠宰。
经过屠宰检疫表明肉制品合格后加盖相应的印章上市销售,如果检疫不合格,需要加盖销毁印章,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
2、屠宰后的检疫相对于屠宰前的检疫工作流程,屠宰后的检疫工作更加繁杂,是发现生猪疫病关键流程。
屠宰后的检疫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猪屠宰之后,首先,对生猪头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甲状腺对下颌淋巴结进行解剖,观察下颌淋巴结是否存在充血、肿胀、出血、存在病灶等现象,如果发现下颌淋巴结存在异常情况,但是又不能及时作出诊断的,可以对该生长的口腔、咽喉、舌头、支气管粘膜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对异常生猪的生长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此外,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做好上述屠宰检疫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检查生猪的蹄部、乳房、面部是否存在水疱等病变,以便及时发现口蹄疫、水疱病、猪瘟等传染病。
其次,对体表部位进行检疫。
生猪体表检疫主要是针对生猪屠宰后的全身皮肤以及薄皮之后体表所进行的观察,主要检疫体表组织是否存在出血病斑,是否存在炎症和丘疹等皮肤病变现象[3]。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存在的异常情况,应该对皮肤位置做出标记,以便在接下来的检疫过程中对皮肤存在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细致的检查,从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
对于剥离的猪皮要通过皮验灯对猪皮进行透视性检查,主要检查猪皮组织是否存在猪丹毒病变区域。
《梅花鹿屠宰同步检疫规范》

梅花鹿屠宰同步检疫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梅花鹿宰前检疫、宰前检疫后的处理、屠宰过程中检疫、宰后检疫及检疫后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梅花鹿屠宰检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T18635动物防疫基本术语NY467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T/CAAA043分割鹿肉3术语和定义GB/T18635和NY4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同群鹿flock Deer以自然小群为单位,即有直接传播疫病可能的同一小环境中的鹿,如同圈、同舍或同车运输等。
4宰前检疫4.1入场检验4.1.1入场(厂、点)时,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待宰鹿应健康,来源清楚,产地无疫情,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运输过程无异常。
4.1.2检查鹿饲料添加剂类型、使用期和停用期。
使用药物种类、用药期及停药期。
疫苗种类和接种日期方面的记录。
4.1.3鹿的耳标是否合法有效。
4.1.4核对鹿的种类和数目,了解途中死亡和疾病情况。
剔除可疑病鹿,转放隔离群,按GB1654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4.1.5鹿只卸载后应对运输工具清洗消毒。
4.2待宰检疫屠宰前2h内进行临床检查,检查鹿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剔除患病鹿。
5宰前检疫后的处理5.1按产地分类将鹿送入待宰圈。
不同群鹿、不同批次不得混群。
5.2收回《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疑似口蹄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进行实验室检测。
确诊口蹄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时,用不放血的方式处死,尸体及污染物按GB16548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上报,同群鹿隔离观察。
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
5.3除患有本文件5.2所列疫病外,患有其他疫病的鹿,实行急宰,剔除病变部分,其他按GB16548的规定处理。
牛屠宰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牛屠宰加工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牛屠宰工艺说明如下:(1)宰前处理:毛肥牛在屠宰前一天被运到屠宰厂,存放在待宰圈内,必须保证活牛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使活牛保持安静的状态,防止代谢机能旺盛,同时宰前需要至少断食12hr,并充分给水,最好是盐水,以利于宰后胴体达到尸僵并降低pH 值,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防止胴体被污染.(2)宰前检验:宰前检验的目的是通过检疫、检测,以控制各种疫病的传入和扩散,减少污染,维护产品质量。
它包括以下三个环节:进厂检疫、候宰检查、宰前检疫.进厂检疫是指在未卸车之前,检疫员向押运员索取检疫证或防疫注射证,以便从侧面了解产地疫情;持证核对品种及头数,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直到认为没有可疑疫情时允许卸下,借过磅验级之际,留神观察牲畜健康状态,对可疑者应做进一步诊断,必要时组织会诊.当确诊疫病时,及时封锁,上报疫情.同时立即采取措施,就地扑灭,确保人畜的安全。
候宰检查是指卫检员深入到待宰圈内观察育肥牛休息、饮食和行动状态,发现异常,随时剔出进行临床检查,必要时采取急宰后剖检诊断。
宰前检疫是在临宰前对育肥牛进行一次普查,确保其健康,是减少屠宰过程中病与健相互污染,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3)称重、冲淋:为防止牛群恐慌,不能让待宰的牛看见车间内的场面,经宰前检验后合格的毛肥牛由人沿着指定的通道将牛牵到地磅上称重。
而后用温水进行冲淋,清洗全身,以减少屠宰过程中牛身上的附着物对牛胴体的污染.(4)击晕起吊:将育肥牛赶入击晕箱,在100V 左右的电压下对牛进行约5—10s 的麻电,将其击晕。
接着由一人用绳索套牢牛的一条后腿,并挂在电动葫芦的吊钩上,启动电动葫芦将牛吊起,直到高轨上的滑轮钩住后,再放松电动葫芦吊钩并取出,使牛完全吊在高轨上.(5)宰杀放血:从牛喉部下刀割断食管、气管和血管进行放血,放血时间约为9min。
然后,再进入低压电刺激系统接受脉冲电压刺激,电压为25-80V,用以放松肌肉,加速牛肉排酸过程,提高牛肉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宰前检疫后的处理
1、准宰 待宰动物有检疫合格证且有动物检疫证,并佩 戴有农业部规定的畜禽标识;证物相符;临诊检查健 康,全且濒临死亡的动物,视 情况进行急宰(是指为了防止传染或免于自然死亡而 强制进行紧急宰杀)。
3、缓宰 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 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布鲁氏杆 菌病、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鸭瘟、小鹅瘟 、禽白血病、禽痘、马立克氏病、禽结核病等疫病症 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隔离观察,确认无 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有关规 定处理。
7、消毒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患病动物的待宰圈 、急宰间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5、补检或重检 无检疫合格证明,则实施补检;检疫合格证明 过期失效或证物不相符的,则实施重检。持伪造、涂 改和转让无效的检疫合格证明的,除实施补检外,还 须按动物防疫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6、隔离检测 怀疑患有《畜禽检疫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 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 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 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4、禁宰 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 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小反 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 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 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 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