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宰后检验

合集下载

第六章宰后检验

第六章宰后检验

第六章宰后检验在畜禽养殖中,宰后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确保消费者购买的肉类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同时也可以保障畜禽养殖场自身的生产安全。

本文将围绕宰后检验展开讨论,从宰前处理、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宰前处理在宰后检验之前,宰前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它可以对宰后检验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格的宰前处理措施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食品中毒菌的污染,从而减少宰后检验中的不合格率。

宰前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确保畜禽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在饲养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和添加剂,保证畜禽的充分营养和健康发育。

同时注重卫生和环境,杜绝污染源。

在宰杀前,应注意预防疫病、控制细菌和真菌的传播等问题,降低宰后检验中的不合格率。

(2)运输和集中处理在运输和集中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避免受到惊恐和伤害,以免生产胆汁、乳胶变化以及对宰后检验产生不良影响。

(3)宰前麻醉宰前麻醉可以有效降低畜禽疼痛反应,提高宰后肉品质量。

因此,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麻醉处理。

2. 检验标准对于宰后肉品的检验,国家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根据《肉类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3252-2009) 中的要求,肉品的宰后检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肉的外观检查肉类的外观检查主要是通过肉质、色泽、气味以及水分和冰冻情况等方面来观察肉类的质量。

正常的肉质是鲜明的红色,肉质柔软,富有弹性。

同时,应检查肉的气味,以及是否有异臭或臭味。

(2)肉的化学检验肉的化学检验主要是通过测定肉类的蛋白质、脂肪、水、灰分及各种营养成分等指标来检测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

(3)肉的微生物学检验肉的微生物学检验是为了检测肉中的微生物指标是否合格。

常见的检测指标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区别是不同食品中的标准微生物指标。

3. 检验方法(1)肉的外观检查在肉类的外观检查中,肉质是最基本的检测指标。

猪宰后检验

猪宰后检验

$
$
$
宰后检验工具
检验用工具:检验刀、检验钩和锉棒等。
(动检人员上岗时,要随身携带两套检验工具)
宰后检验的方法
★ 感官检验
★ 实验室检验
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视检 剖检 触检 嗅检 理化 病理组织 微生物 寄生虫 血清学$感官检验实验室检验$视检
观察体表皮肤、体腔胸腹膜脏器等暴露部分看组织器官色泽、形
★ 3 剖检两侧咬肌, 有无囊尾蚴。
$
检验项目(部位)
两侧颌下淋巴结
检验 方式
剖检
检验内容与目的
咽炭疽、结核、猪瘟和 猪肺疫 囊尾蚴、旋毛虫包囊
两侧咬肌
剖检
耳、耳根后、鼻、眼、唇、 观察 龈、咽喉、扁桃体
猪瘟、口蹄疫、传染性 萎缩性鼻炎
$
$
皮肤检验
★ 检查皮肤完整性和颜色,注意有无出血、充血、瘀血、疹 块、水泡、溃疡、脓肿、水肿等病变。
★ 注意猪瘟、猪丹毒、猪肺疫。
★ 猪腰背部大面积弥漫性充血 ★ 耳、耳根后、腹下部、四肢内侧等处皮肤针尖状点状出血 ★ 鼻盘、唇、蹄冠、腹下部水疱或溃疡等一、二、三类疫病的皮 肤变化。
$
$
• 猪腰背部大面积弥漫性充血
$
$
内脏检验
★① 胃、肠、脾检验 ★② 心、肝、肺检验
★③ 肾脏检验
★④子宫、睾丸和乳房检验
$
★ 心脏:剖开心包 → 观察心脏外形和心包腔、心外膜 → 左心室肌
肉做一纵斜切口 → 观察心肌、心内膜、心瓣和血液凝固状态
★ 肝脏:观察外表 → 触摸弹性和硬度(大小、色泽、表面损伤和胆
管状态)→ 剖检肝淋巴结 → 横断胆管压出内容物,检查肝片吸虫
★ 肺: 看肺外表 → 剖开支气管淋巴结 → 触摸两侧肺叶 → 剖检每一

(完整版)宰后检验的程序、要点与处理PPT文档

(完整版)宰后检验的程序、要点与处理PPT文档

项目四 屠畜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二、宰后检验后的处理方式
适于食用 有条件食用
化制
销毁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四 屠畜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三、宰后检验后的盖检 印
1.适于食用:品质良好,符合国
适于食用
家卫生标准,可不受任何限制
新鲜出厂;胴体加盖兽医验讫
章。
有条件食用
化制
销毁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马属动物和骆驼头的检验 二、内脏检验 三、胴体检验 四、摘除“三腺” 五、复检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四 屠畜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一、宰后检验结果的登记 视检肝的形状、大小及表面情况 ,检查有无出血、坏死等变化;
项目三 宰后检验的目的程序和要点 三、宰后检验后的盖检印 首先观察鼻盘、唇部有无水泡,必要时检验口腔、舌面、喉头黏膜,注意有无水泡、糜烂及其他病变,以检出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 病等。 项目三 宰后检验的目的程序和要点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Thank You!
感谢观看
项目四 屠畜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三、宰后检验后的盖检印
胴体加盖高温处理印章
2.有条件食用:患一般性传染病、
轻症寄生虫病或病理损伤的胴体和
内脏,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适经 于食用
无害化处理后,使其传染性、毒性
消失或寄生虫全部死亡者,可以有
条件食用。 有条件食用
销毁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四 屠畜宰后检验后的处理
动物检疫检验技术 专业教学资源库
模块六 屠畜的宰后检验与处理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制作人:李静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

3.被检淋巴结选择原则:
猪全身有18个淋巴中心,47个淋巴结群,约190个淋巴 结,遍布全身各处。
(1)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的而且是病原、异物较易侵入 引起病变的淋巴结; (2)位于浅表的、易于剖检的淋巴结; (3)选择能反映特定病理过程的淋巴结。 如颌下淋巴结是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首选。
4.猪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⑴头部:颌下淋巴结 位置: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前 方。 收集淋巴液范围:AB设线以下头面部。 刀式:三刀,沿放血口纵深方向切至下颌间隙,暴露喉 软骨,钩子钩住下颌部皮肤向外牵拉,刀子以喉软骨 为圆心向左、右下颌角内侧方向弧切。 剖检时机:放血后,烫毛前。 目的:检咽炭疽和结核。咽炭疽时肿大、出血、质地硬 脆,切面呈砖红色并有坏死灶,周围组织呈红黄色胶 冻样浸润。结核时肿大,切面有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灶。
在充足自然光线下在充足自然光线下先剥离膈肌的肌膜再将肉样顺肌纤维方向拉紧再将肉样顺肌纤维方向拉紧肉眼观察有无针尖大小肉眼观察有无针尖大小的小亮点或灰白色或浅灰白色的小钙化点的小亮点或灰白色或浅灰白色的小钙化点然后从肉然后从肉样两面顺肌纤维方向各剪取样两面顺肌纤维方向各剪取66个麦粒大的肉片个麦粒大的肉片每侧膈肌剪取肉粒肌剪取肉粒1212个个共共2424片片用玻璃板压平展开用玻璃板压平展开在在50507070倍低倍镜下逐一检查有无虫体倍低倍镜下逐一检查有无虫体
注水肉、瘦肉精肉
宰后检验的意义
1.检出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的疫病和病变,确保肉品卫生。 如处于疫病潜伏期、发病初期、隐性感染阶段,或临 床症状不明显的疫病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2.检出不合格的肉品和病变的脏器,如注水肉、黄疸肉、 PSE肉、内脏肿瘤及脏器的水肿、化脓、出血等病变。
3.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动物宰后检验与检疫6

动物宰后检验与检疫6

(2)心脏检验: 检查心包,剖开心包,观察心脏外形、
心包腔及心外膜的状态。在左心室肌上作 一纵斜切口,露出两侧的心室和心房,观 察心肌、心内膜、心瓣膜及血液凝固状态。 在猪应特别注意二尖瓣上有无菜花样赘生 物(慢性猪丹毒)。检查心肌有无囊尾蚴寄 生。
(3)肝脏检验:
先观察外表,触检弹性和硬度,注 意大小、色泽、表面损伤及胆管状态。 然后剖检肝淋巴结,并以刀横断胆管, 挤压胆管内容物注意检查有无肝片形吸 虫。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注意有 无变性、脓肿、坏死和肿瘤等病变。
3.肾脏的检验
肾脏连在胴体上,其检验和胴体检验 一并进行。首先剥离肾被膜,察看肾外 表,触检其弹性和硬度,如发现有某些 病理变化,或其他脏器发现病变,如结 核结节等病变时,须剖开检查,目的在 于检查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在公畜和母畜须剖检睾丸和子宫,
• 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
一种是在载运胴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 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装设许多长方形 的不锈钢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 脏器;
另一种是一条带有悬挂式脏器输送盘的自 动传送线,这样可使内脏检验与胴体检 验同在一个操作平台上进行,便于研究 处理发现的问题。
3.缺少机械化设备的小型屠宰厂,必须放 于专用盛内脏的容器内,置于同一胴体 前面待检。
4.一般屠宰加工厂在检验猪屠体时常采取 倒挂开膛后头和脏器带在胴体上分步检 验的作业方法。
(二)检验点的设置
1.猪的宰后检验点
(1)头部检验点: 在放血之后入烫池之前剖检颌下淋巴结, 以查验猪炭疽病和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
的健康状况。
(3)内脏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内脏之后。根据生产实 际,分为两步进行,即屠宰加工行业称 之为“白下水”和“红下水”的两个检 验点:

猪的宰后检验

猪的宰后检验

1 头 部 检 验
Ll 颌下淋巴结 检查 主要 检 炭疽 、 核病 。按 检疫 规 结 范规定是在放血 后 , F烫池 前进 行 头剖 检。笔者 认为 ,I 血1
疑为猪瘟 、 出血性 败血症 、 伤寒 、 链球 菌病 、 猪丹 毒 、 死杆 菌 坏
病、 弓浆 虫 病 等 感 染 。
病感 染。( ) 巴结肿胀 , 3淋 切开苍 白 , 面隆 凸 , 切 质地 松软 , 流
I 透明淋巴液 , t . ; 为淋 巴结 水肿 。见 于某些 传染 病 和 中毒病 ( ) 巴结呈深红 色或 黑红 色外观 , 大 , 4淋 肿 切面 稍隆起 , 充血
较严重 , 呈现 出灰 白色与深红 色或黑红 色相 间的大理 石样花
2 胴 体 检 验
2 1 检 查放血情 况 . 检查放血是 否 良好 。放 血的好坏 是肉
如有 囊尾蚴寄生 肉眼可观察到形状椭 圆如米 粒、 黄豆 粒或石
榴子样的半透明包囊 。
14 鼻盘 、 . 口腔、 的检查 唇 主要检查 口蹄 疫和水 泡病。若
主要检查传染性 胸膜肺炎和喘气病引起 的胸腹膜炎 。 2 2 5 脂肪检 查 如脂 肪发黄 则可能为 勾端螺旋 体病 引起 ..
提倡。如果真有炭疽 感染 , 不能 剖解 的 , 是 以防病原 扩散 和
传染
12 扁桃体检查 .
检查扁桃体 是台充血 、 出m、 瘀血 、 肿大 。
如果剖榆 扁桃体 充血 、 肿大 或严晕 充血 、 瘀血 、 坏死 , 紫红 呈
色或黑红色则为猪瘟及其它 出血性 败血症 等病 变。 13 咬肌检查 . 主要检查猪囊 尾蚴 。咬肌 是囊尾蚴 的重要
果真有炭疽感染 , 颌下 淋巴结肿大 3— 5倍 , 、 下红肿 , 咽 颌 凸 起, 患部皮 温升高 , 症状 特别明显 , 、 枧 触检 即可检出 . 如在放

畜禽宰后检验及处理

畜禽宰后检验及处理

畜禽宰后检验及处理一、宰后检验的方法肉尸和内脏的兽医卫生检验,以感观检查和剖检为主,必要时辅之以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理化学等实验室检查方法。

(一)视检即观察肉尸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胳、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外部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状等是否正常。

(二)剖检借助器械,剖开观察肉尸或脏器的隐藏部分或深组织的变化。

这对淋巴结、肌肉、脏器、脂肪的检查和疾病的确诊是非常必要的。

(三)触检在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发现组织中每一硬结的病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嗅检是一种必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对于不显著特征变化的局外气味和病理性气味,均可用嗅觉判定。

二、宰后检验的要点(一)头部检验牛头的检查首先观察唇、齿龈及舌面。

注意有无水泡、溃疡或烂斑(注意牛瘟、口蹄疫等)。

触摸舌体,观察上下颌的状态(注意放线菌)。

剖开咽喉内侧淋巴结和扁桃体(注意结核、炭疽)及舌系带纵向剖开舌肌和内外咬肌(检查囊尾蚴)。

(二)皮肤检验对于检出猪瘟、猪丹毒等病有意义。

家禽主要检验皮肤病变。

(三)内脏检验非离体检验目前主要用于猪。

按照脏器在畜体内的自然位置,由后向前分别进行。

离体检验可根据脏器摘出的顺序,一般由胃肠开始,依次检查脾、肺、心、肝、肾、乳房、子宫或睾丸。

(四)肉尸检验首先判定其放血程度。

在判定肉尸放血程度的同时,尚须仔细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脂肪、胸腹膜、骨胳,注意可能性的各种变化(出血、皮下和肌肉水肿、肿瘤、外伤、肌肉色泽异常、四肢病变等)。

并剖开两侧咬肌,检查有无囊尾蚴。

猪要剖检浅腹股沟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国淋巴结及深颈淋巴结。

牛、羊要剖检股前淋巴结、肩胛前淋巴结,必要时还要剖检腰下淋巴结。

(五)旋毛虫检验检验内脏时,割取左右横膈膜脚肌两块,每块约10g,按胴体编号,进行旋毛虫检验。

一般送样到检验台,检验员从每块横膈膜脚肌上剪取1~2块放于载玻片上再用另一载玻片压扁,然后用50~60倍的低倍显微镜检查。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

注水肉、瘦肉精肉
宰后检验的意义
1.检出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的疫病和病变,确保肉品卫生。 1.检出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的疫病和病变,确保肉品卫生。 检出宰前检疫难以检出的疫病和病变 如处于疫病潜伏期、发病初期、隐性感染阶段, 如处于疫病潜伏期、发病初期、隐性感染阶段,或临 床症状不明显的疫病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床症状不明显的疫病如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 2.检出不合格的肉品和病变的脏器,如注水肉、黄疸肉、 2.检出不合格的肉品和病变的脏器,如注水肉、黄疸肉、 检出不合格的肉品和病变的脏器 PSE肉 内脏肿瘤及脏器的水肿、化脓、出血等病变。 PSE肉、内脏肿瘤及脏器的水肿、化脓、出血等病变。 3.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3.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4.保护食用者的食肉安全。 4.保护食用者的食肉安全。 保护食用者的食肉安全
(3)出血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外观呈深红或暗红 出血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 切面潮红、出血, 色。切面潮红、出血,周边出血或红白相间的网状出 大理石样花纹),常见于猪瘟; ),常见于猪瘟 血(大理石样花纹),常见于猪瘟;切面表现为暗红 色斑点散在其中,或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染,主要 色斑点散在其中,或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染, 见于败血症及传染病的败血过程。 见于败血症及传染病的败血过程。 (4)浆液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显著肿大,质地变软,有 浆液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显著肿大,质地变软, 光泽。切面红润多汁,有时有出血点, 光泽。切面红润多汁,有时有出血点,指压时流出多 量黄色或红色混浊液体,多见于急性传染病、 量黄色或红色混浊液体,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感染创 伤并伴有大量毒素形成时。 伤并伴有大量毒素形成时。 (5)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柔软,表面或切面 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柔软, 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化脓灶,挤压时有脓汁流出, 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化脓灶,挤压时有脓汁流出,有时 整个淋巴结形成一个脓包, 整个淋巴结形成一个脓包,多半是由于某组织器官有 化脓性炎症的结果,是一种继发性病变, 化脓性炎症的结果,是一种继发性病变,常见于化脓 性细菌感染和化脓创伤,如猪链球菌病。 性细菌感染和化脓创伤,如猪链球菌病。

生猪宰后检验

生猪宰后检验

生猪宰后检验的要求和操作规程1宰后检验的一般要求所有动物都应接受宰后检验。

动物宰后检验应利用动物饲养初级生产和宰前检验信息,结合对动物头部、胴体和内脏的感官检验结果,判定其用于人类消费的安全性和食用性。

感官检验结果并非能准确判断动物可食部分的安全性或适应性。

这些部位应该被分离出来,并做随后的确证检验和/或试验。

2宰后检验的要求1.1 保持动物所有可食部分(包括血)的唯一标识,直到检验结束。

2.2 为便于检验而对头部去皮去毛,例如,为检验下颌淋巴结要对头部做部分去皮,为检验咽后淋巴结而分开舌头根部。

2.3 根据主管当局的要求要把用于检验的部分送交有关部门。

2.4 在宰后检验之前,禁止企业人员故意去除或更改动物有疾病或缺陷的证据,或动物身份标记。

2.5 从出脏区,迅速取出动物胚胎,采用主管当局兽医确认的方法转移或做其他处理,例如,收集胎儿血液。

2.6 所有需要检验的动物要置留在检验区,直到检验或判定结束。

2.7 提供设施以在动物安全性和适用性判定做出前,对动物所有部分进行更详细的检验和/或诊断试验,并要采用避免与其他动物肉品有交叉污染的方式。

2.8 从刺伤部位去除胴体废弃的部分。

2.9 老龄动物的肝和/或肾重金属积聚可能达到不可接受时,老龄动物的肝和/或肾应当废弃。

2.10 根据确定的健康标记,标明宰后检验结果。

3宰后检验的内容3.1 建立在危害分析基础上的宰后检验和实验应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2 验证麻电与放血恰当。

3.3 动物部分的视觉检验,包括不可食用部分,动物的触诊和/或切开诊断,包括不可食用部分。

3.4 检验员为一个动物个体进行判定而必须进行另外的触诊和/或切开诊断,并在一定的卫生控制措施下进行。

3.5 当需要时,可系统的切开多个淋巴结。

3.6 其他感官检验的程序,例如嗅觉,触觉。

3.7 需要时,在主管兽医指导下进行实验室诊断和其他测试。

3.8 确认卫生标识正确使用,卫生标识设备储存安全。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

(二)皮肤检验
主要对猪进行的检验。在胴体解体开膛 之前,对带皮猪直接进行观察和检验, 对剥皮猪则对剥下的皮张施行检验。当 发现有传染病可疑时,即刻打上记号, 不行解体,由叉道转移到病猪检验点, 进行全面的剖检与诊断。
(三)内脏检验
1.胃肠脾的检验
首先视检胃肠浆膜及肠系膜,并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注意肠炭疽),必要时将胃 肠移至指定地点,剖检粘膜的变化,注 意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充血、出血、水 肿、胶样浸润、痈肿、糜烂、溃疡、坏 死等病变。
检验的步骤——程序性
在流水线上,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
二、检验点的设置
(一)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猪的宰后检验点设置
(1)头部检验点: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该检
验点设在放血之后入烫池之前剖检颌下 淋巴结,以查验猪炭疽病和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
的健康状况。
2.牛、羊的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头部检验点:检验头部主要部位。 (2)内脏检验点:分两步检验。
“白下水”检验点:检验胃、肠、脾、胰 等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红下水”检验点:检验心、肝、肺等 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3)胴体检验点:检验胴体、主要淋巴结与肾
脏。 (4)复检点(终末检验点):同猪的检验任务。
检验的方法——规范性
第二节 宰后检验的组织与要求
一、胴体和受检器官的编号
(一)编号的重要性 (二)编号方法 1.常用的编号方法有,贴纸号法、挂牌法 和变色铅笔书写法。
2.有些大型肉联厂采用与胴体同步的内脏 自动传送装置。
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
一种是在载运胴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 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装设许多长方形 的不锈钢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 脏器;

实训:猪的宰后检验

实训:猪的宰后检验

实训、猪的宰后检验1、实训目标(1)了解猪宰后检验的要点和鉴别检验要点。

(2)掌握猪的宰后检验基本方法和技能。

2、实训材料与用具检验刀具每人一套;防水围裙、袖套及长简靴每人一套:白色工作衣帽、口罩等。

选择一个正规的屠宰场或肉类联合加工厂。

3、方法与步骤(1)、编号在宰后检验之前,先将分割开的胴体、内脏、头蹄和皮张编上同一号码,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进行查对。

编号的方法可用红色或蓝色铅笔在皮上写号,或贴上有号的纸放在该胴体的前面,以便对照检查。

有条件的屠宰场(厂)可设定两个架空轨道,进行胴体和内脏的同步检验。

(2)、猪头检验【要求】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

A、剖检颌下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是浅层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的后部,颌下腺的前端,表面被腮腺覆盖。

呈卵圆形或扁椭圆形。

助手以右手握住猪的右前蹄,左手持长柄铁钩,钩住切口左壁的中间部分,向左牵拉使切口扩张。

检验者左手持钩,钩住切口左壁的中间部分,向右牵拉切口使其扩张。

右手持刀将切口向深部纵切一刀,深达喉头软骨。

再以喉头为中心,朝向下颌骨的内侧,左右各做一弧形切口,便可在下颌骨的内沿、颌下腺的下方,找出左右颌下淋巴结并进行剖检(图9-1),观察是否肿大,切面是否呈砖红色,有无坏死灶(紫、黑、灰)。

检视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

B、检验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

观察其局部是否呈出血性炎、溃疡、坏死,切面有无楔形的、由灰红到砖红的小病灶,其中是否有针尖大小坏死点。

C、检验头、蹄。

观察有无口蹄疫、水疱病等传染病症状。

D、剖检咬肌。

如果头部连在胴体上,可用检验钩钩着颈部断面上咽喉部,提起猪头,在两侧咬肌处与下颌骨平行方向切开咬肌,检查猪囊虫。

如果头已从胴体割下,则可放在检验台上剖检两侧咬肌(图9-2)。

图9-1猪头检验图9-2猪咬肌检验(3)、猪内脏检验A、胃、肠、脾的检查(白下水的检查)。

胃、肠、脾的检查有非离体检查和离体检查两种方式。

(完整版)宰后检验

(完整版)宰后检验

疹块型猪丹毒:皮肤上呈菱形、方形红色疹块,稍凸起。
3.胃肠脾检验:白下水检验 ⑴脾脏: ①视检:形态、大小、色泽。
边缘有出血性楔状梗死灶--猪瘟; 肿大--败血性炭疽(猪极少见)、猪丹毒(樱桃红 色)、弓形虫病、链球菌病等。 ②触检:弹性、硬度,炭疽时变软。 ③剖检:必要时剖开脾髓,炭疽时呈煤焦油样。 ⑵胃肠:将胃放在检验台的左上方,结肠圆锥放在正上 方,小肠覆盖在结肠上,暴露肠系膜淋巴结。
②鼻盘、唇、齿龈、舌面等部位,有无水疱、 溃烂,检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和疱疹性口炎、猪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
2.皮肤检验: 在烫毛后开膛前或剥皮后进行,以视检为主,主要检 查皮肤完整性和颜色的变化。 观察有无充血、出血、坏死、疹块、瘢痕、溃疡、丘 疹、痘疮和黄染等病变。 皮肤检查重点检查猪瘟—皮肤点状出血; 猪丹毒—败血型的皮肤上有充血性红斑,疹块型皮肤 上有突出的方形或菱形的疹块; 猪肺疫--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 皮肤上有异常表现的疫病还很多,如蓝耳病、链球菌 病、弓形虫病等。
①视检:胃肠浆膜、肠系膜,有无粘连、充血、出血、 坏死、溃疡及细颈囊尾蚴寄生。肠系膜淋巴结周围组 织有无胶冻样浸润,与病变的淋巴结相关连的淋巴管 和局部小肠壁浆膜有无出血炎性肿胀,检肠炭疽和弓 形虫病(淋巴结肿大)。
②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检肠炭疽和结核。
胃肠粘膜: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假膜等, 检慢性猪瘟(回肠、盲肠、回盲瓣附近的粘膜有纽扣 状溃疡)、猪丹毒(胃底粘膜出血)、副伤寒(纤维 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传染病。
(1)充血:淋巴结肿大、发硬,外观呈紫红色,切面潮红, 指压有血液渗出,常见于炎症初期。有时切面呈弥散樱 红色或周边呈樱红色,指压切面流血液,常见于败血型 猪丹毒。
(2)水肿:淋巴结肿大,被膜紧张,富有光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切面外翻、 苍白、隆起,质地松软,并流出多量透明淋巴液。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
猪丹毒—败血型的皮肤上有充血性红斑,疹块型皮肤 上有突出的方形或菱形的疹块;
猪肺疫--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
皮肤上有异常表现的疫病还很多,如蓝耳病、链球菌 病、弓形虫病等。
疹块型猪丹毒:皮肤上呈菱形、方形红色疹块,稍凸起。
3.胃肠脾检验:白下水检验 ⑴脾脏: ①视检:形态、大小、色泽。 边缘有出血性楔状梗死灶--猪瘟; 肿大--败血性炭疽(猪极少见)、猪丹毒(樱桃红 色)、弓形虫病、链球菌病等。 ②触检:弹性、硬度,炭疽时变软。
2.触检:借助检疫刀具触压或用手触摸,以判定器官、 组织的弹性、软硬度、质地。对发软组织深部的结节 病灶有重要意义,如肺内结节,只有用手触摸才能发 现。 3.剖检:借助检疫工具剖开胴体、淋巴结、内脏器官的 受检部位或应检部位,检查深部组织或隐蔽部分有无 病变,如剖检咬肌、腰肌有无囊尾蚴寄生,剖检淋巴 结有无充血、出血、化脓、坏死等病变。
1.左支气管 淋巴结 2.尖叶支气 管淋巴结 3.右支气管 淋巴结 4.中支气管 淋巴结 a.尖叶 b.心叶 c.膈叶 d.副叶
②肝淋巴结: 位置:肝门附近的脂肪团中。
收集淋巴液范围:肝脏
目的:了解肝脏和十二指肠感染情况。 ③肠系膜淋巴结: 位置:小肠系膜上,沿小肠呈串索状分布。 收集淋巴液范围:肠道
3.被检淋巴结选择原则:
猪全身有18个淋巴中心,47个淋巴结群,约190个淋巴 结,遍布全身各处。
(1)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的而且是病原、异物较易侵入 引起病变的淋巴结; (2)位于浅表的、易于剖检的淋巴结; (3)选择能反映特定病理过程的淋巴结。 如颌下淋巴结是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首选。
4.猪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⑴头部:颌下淋巴结 位置: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前 方。 收集淋巴液范围:AB设线以下头面部。 刀式:三刀,沿放血口纵深方向切至下颌间隙,暴露喉 软骨,钩子钩住下颌部皮肤向外牵拉,刀子以喉软骨 为圆心向左、右下颌角内侧方向弧切。 剖检时机:放血后,烫毛前。 目的:检咽炭疽和结核。咽炭疽时肿大、出血、质地硬 脆,切面呈砖红色并有坏死灶,周围组织呈红黄色胶 冻样浸润。结核时肿大,切面有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灶。

第六章宰后检验

第六章宰后检验

18
(2)心脏检验:
检查心包,剖开心包,观察心脏外形、心包腔 及心外膜的状态。在左心室肌上作一纵斜切 口,露出两侧的心室和心房,观察心肌、心内 膜、心瓣膜及血液凝固状态。在猪应特别注 意二尖瓣上有无菜花样赘生物(慢性猪丹毒)。 检查心肌有无囊尾蚴寄生。
2021/3/24
19
(3)肝脏检验:
先观察外表,触检弹性和硬度,注意大小、 色泽、表面损伤及胆管状态。然后剖检 肝淋巴结,并以刀横断胆管,挤压胆管内容 物注意检查有无肝片形吸虫。必要时剖 检肝实质和胆囊,注意有无变性、脓肿、 坏死和肿瘤等病变。
38
(二)淋巴结的免疫功能 1、过滤、阻留、吞噬(巨噬细胞) 2、免疫应答: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浆细胞);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 (三)剖检淋巴结的意义
能够反应出病变的部位 病原侵入的途径 病变的性质 病变的程度
2021/3/24
39
剖检淋巴结的原则: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广的淋巴结 2、位置浅表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 3、能反应特定病变过程的淋巴结。
2021/3/24
35
第三节 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检验的目的——针对性
1、病原最容易侵入的器官 2、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最容易发生
反应的器官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免疫系统
2021/3/24
36
一、淋巴系统在肉品检验中的作用 (一)淋巴结的结构特点
2021/3/24
37
2021/3/24
(一)牛、羊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 颌下淋巴结 . 2 .咽后内侧淋巴结 3. 咽后外侧淋巴结
2021/3/24
42
(二)牛、羊胴体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肩前淋巴结 2.髂下淋巴结 . 3.腹股沟浅淋巴结 . 4.腹股沟深淋巴结 5.膕淋巴结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

③剖检:必要时剖开脾髓,炭疽时呈煤焦油样。
⑵胃肠:将胃放在检验台的左上方,结肠圆锥放在正上 方,小肠覆盖在结肠上,暴露肠系膜淋巴结。
①视检:胃肠浆膜、肠系膜,有无粘连、充血、出血、 坏死、溃疡及细颈囊尾蚴寄生。肠系膜淋巴结周围组 织有无胶冻样浸润,与病变的淋巴结相关连的淋巴管 和局部小肠壁浆膜有无出血炎性肿胀,检肠炭疽和弓 形虫病(淋巴结肿大)。 ②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检肠炭疽和结核。 胃肠粘膜:有无充血、出血、糜烂、溃疡、假膜等, 检慢性猪瘟(回肠、盲肠、回盲瓣附近的粘膜有纽扣 状溃疡)、猪丹毒(胃底粘膜出血)、副伤寒(纤维 素性坏死性肠炎)等传染病。
பைடு நூலகம்
4.肺心肝检验:红下水检验,自然悬垂,依次检验肺、 心、肝。
⑴肺脏:
①视检:形态、大小、色泽,注意有无充血、出血、水 肿、气肿、化脓、坏死、纤维素渗出物等病变,有无 呛血和呛水等现象。
猪肺疫--充血、水肿、纤维素性肺炎,有大小不等的肝 变区; 猪气喘病--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 性病例见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端有对称性的肉 样变或胰样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猪肺丝虫病(后圆线虫)--在膈叶后缘,可见界限清晰 的灰白色微突起的气肿灶,切开挤压,在支气管内有 大量白色丝状虫体。
2.触检:借助检疫刀具触压或用手触摸,以判定器官、 组织的弹性、软硬度、质地。对发软组织深部的结节 病灶有重要意义,如肺内结节,只有用手触摸才能发 现。 3.剖检:借助检疫工具剖开胴体、淋巴结、内脏器官的 受检部位或应检部位,检查深部组织或隐蔽部分有无 病变,如剖检咬肌、腰肌有无囊尾蚴寄生,剖检淋巴 结有无充血、出血、化脓、坏死等病变。
4.保护食用者的食肉安全。
宰后检验的方法
以感官检查和剖检为主,即通过视检、剖检、触检、 嗅检等方法对屠宰后的动物胴体和脏器进行病理学诊 断与处理,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组织病理学、 理化学等实验室检查。 1.视检: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关 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组织性 状等是否正常,为进一步检疫(包括剖检)提供线索。 如黄疸、皮肤疹块、放线菌肿等。 官方兽医要特别掌握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指征性的病 变和症状。

第六章宰后检验与检疫9方案

第六章宰后检验与检疫9方案
上述各检验点发现可疑病变或遇到疑难问题, 送到此点作进一步详细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 此外,还要对胴体进行复检,监督胴体质量评定,加 盖检验印章。
三、检验的程序与要点
(一)头部检验 1.猪头 (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项: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主要检查猪的
局限性咽喉炭疽和结核。在劈半之前进行。
第二项: 如果按加工工艺流程规定,劈半之后头仍留在 半胴体上,头部检查则在胴体检查时一并进行。剖检两侧 外咬肌(检查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 桃体,同时观察鼻盘、唇和齿龈(注意口蹄疫、水疱病)
经无害化处理才能使用的肉品称为:有 条件利用肉。无害化处理分为: (一)冷冻处理 (二)产酸处理 (三)高温处理 (四)盐腌处理
六 盖印
所谓盖印就是在肉品检验以后,在肉品上标记与检 查结果和判定结果相一致的印戳。印戳的内容包括实 施检验的单位、检验的日期、能否食用、如何处理等。 未经盖印的肉品,应被视为未经检验的肉品,不得上 市销售。
(1)头部检验点: 在放血之后入烫池之前剖检颌下淋巴结,以查验猪炭 疽病和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的健康状
况。
(3)内脏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内脏之后。根据生产实 际,分为两步进行,即屠宰加工行业称之为 “白下水”和“红下水”的两个检验点:
“白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 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湿化原理: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与 畜尸组织接触,当蒸汽遇到畜尸而凝结为水时,则放 出大量热能,可使油脂溶化和蛋白质凝固,同时借助 于高温与高压,将病原体完全杀灭 。
四 销毁:焚烧、掩埋
五 有条件利用肉的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宰后检验发现卫生质量问 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但经过适当处理后可 以消除或控制,不再构成对消费者的健康威胁,这 取出内脏后,取两侧膈肌脚各15g,编上与胴 体同一的号码,送旋毛虫检查室检查。检验时,先撕 去肉样肌膜作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小片, 进行镜检,如发现旋毛虫时,根据号码查对相应的胴 体、头部及内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检查病变
对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脂肪、胸腹 膜、骨骼、关节及腱鞘等组织,观察有无 出血、水肿、脓肿、蜂窝织炎、肿瘤等异 常病变。
3.剖检
依次剖检应检淋巴结,如发现可疑病 变,必须增检其他有关淋巴结,并剖检 两侧腰肌,检查有无囊尾蚴,在囊尾蚴 病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剖检肩胛部、股部 的肌肉,以查明虫体分布的情况和感染 强度。
三、检验的程序与要点
(一)头部检验 猪头 (包括两项内容) 第一项: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主要检查猪的局限 性咽喉炭疽和结核。
第二项:
在脱毛之后,先剖检两侧外咬肌(检查 囊尾蚴),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 和扁桃体,同时观察鼻盘、唇和齿龈(注 意口蹄疫、水疱病)。如果按加工工艺流 程规定,劈半之后头仍留在半胴体上, 头部检查则在胴体检查时一并进行。
2.心、肝、肺脏的检验
(1)肺脏检验:
先看外表,剖开支气管和纵隔后淋巴 结(牛、羊)。然后触摸两侧肺叶,如触摸到 硬结则剖开硬结部分检查,必要时剖开支 气管。检查中注意有无结核、实变、寄生 虫及各种炎症变化。检查马类与骆驼的肺 脏时,要特别注意气管,并仔细剖检肺实 质特别注意有无局限性炭疽病和脓肿,此 种病变多位于肺的深层。
3.肾脏的检验
肾脏连在胴体上,其检验和胴体检验一 并进行。首先剥离肾被膜,察看肾外表, 触检其弹性和硬度,如发现有某些病理 变化,或其他脏器发现病变,如结核结 节等病变时,须剖开检查,目的在于检 查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丝 菌病、猪痘等传染病。
4.子宫、睾丸和乳房的检验
在公畜和母畜须剖检睾丸和子宫,特 别是有布鲁氏菌病嫌疑时。乳房的检验 可与胴体检验一道进行或单独进行,注 意检查结核病、放线菌肿和化脓性乳房 炎等。
检验的步骤——程序性
在流水线上,以不影响生产为原则
二、检验点的设置
(一)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猪的宰后检验点设置
(1)头部检验点: 《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该检
验点设在放血之后入烫池之前剖检颌下 淋巴结,以查验猪炭疽病和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
的健康状况。
(2)心脏检验:
检查心包,剖开心包,观察心脏外形、心 包腔及心外膜的状态。在左心室肌上作一纵 斜切口,露出两侧的心室和心房,观察心肌、 心内膜、心瓣膜及血液凝固状态。在猪应特 别注意二尖瓣上有无菜花样赘生物(慢性猪丹 毒)。检查心肌有无囊尾蚴寄生。
(3)肝脏检验:
先观察外表,触检弹性和硬度,注意大 小、色泽、表面损伤及胆管状态。然后 剖检肝淋巴结,并以刀横断胆管,挤压 胆管内容物注意检查有无肝片形吸虫。 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注意有无变 性、脓肿、坏死和肿瘤等病变。
2.牛、羊的宰后检验点的设置
(1)头部检验点:检验头部主要部位。 (2)内脏检验点:分两步检验。
“白下水”检验点:检验胃、肠、脾、胰 等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红下水”检验点:检验心、肝、肺等 脏器及相应的淋巴结。 (3)胴体检验点:检验胴体、主要淋巴结与肾
脏。 (4)复检点(终末检验点):同猪的检验任务。,
送旋毛虫检验室检验。 (5)胴体检验点:
设在胴体劈半之后。主要检验胴体各 重点部位、各主要淋巴结以及腰肌和肾 脏。
(6)复检点(终末检验点):
上述各检验点发现可疑病变或遇到疑 难问题,送到此点作进一步详细检查, 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此外,还要对 胴体进行复检,监督胴体质量评定,加 盖检验印章。
检验的方法——规范性
第二节 宰后检验的组织与要求
一、胴体和受检器官的编号
(一)编号的重要性 (二)编号方法 1.常用的编号方法有,贴纸号法、挂牌法 和变色铅笔书写法。
2.有些大型肉联厂采用与胴体同步的内脏 自动传送装置。
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
一种是在载运胴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 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装设许多长方形 的不锈钢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 脏器;
第六章 动物的宰后检验
第一节 宰后检验检疫的意义
一、动物宰后检验的意义和特点 意义:
屠畜的宰后检验是动物卫生检验最重 要的环节,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
特点:
1、病理变化不明显: 2、屠宰加工速度快 3、胴体不准随意切割
二、宰后检验的要求: 检验的方法——规范性 检验的步骤——程序性 检验的目的——针对性
(二)皮肤检验
主要对猪进行的检验。在胴体解体开膛 之前,对带皮猪直接进行观察和检验, 对剥皮猪则对剥下的皮张施行检验。当 发现有传染病可疑时,即刻打上记号, 不行解体,由叉道转移到病猪检验点, 进行全面的剖检与诊断。
(三)内脏检验
1.胃肠脾的检验
首先视检胃肠浆膜及肠系膜,并剖检 肠系膜淋巴结(注意肠炭疽),必要时将胃 肠移至指定地点,剖检粘膜的变化,注 意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充血、出血、水 肿、胶样浸润、痈肿、糜烂、溃疡、坏 死等病变。
(五)旋毛虫检验
开膛取出内脏后,取两侧膈肌脚各 15g,编上与胴体同一的号码,送旋毛虫 检查室检查。检验时,先撕去肉样肌膜 作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剪取24个小 片,进行镜检,如发现旋毛虫时,根据 号码查对相应的胴体、头部及内脏。
(3)内脏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内脏之后。根据生产实 际,分为两步进行,即屠宰加工行业称 之为“白下水”(胃、肠、脾)
和“红下水”(心、肝、肺)的两个检 验点。
“白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 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
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另一种是一条带有悬挂式脏器输送盘的自 动传送线,这样可使内脏检验与胴体检 验同在一个操作平台上进行,便于研究 处理发现的问题。
3.缺少机械化设备的小型屠宰厂,必须放 于专用盛内脏的容器内,置于同一胴体 前面待检。
4.一般屠宰加工厂在检验猪屠体时常采取 倒挂开膛后头和脏器带在胴体上分步检 验的作业方法。
(四)胴体检验 1.判定放血程度
放血不良的特征是:肌肉颜色发暗,皮下 静脉血液滞留,在穿行于背部结缔组织和脂 肪沉积部位的微小血管以及沿肋两侧分布的 血管内滞留的血液明显可见。切开肌肉,切 面上可见到暗红色区域,挤压时切面有少许 残血流出。
胴体放血程度与屠畜致昏和放血方法有 关,应与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放血不良相区 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