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师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2.通过叙述视角理解海明威的叙述风格。
3.通过挖掘隐藏信息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叙述的有限视角。
2.通过挖掘隐藏信息把握作品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年-1961年),美国小说家。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2.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完整版)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学生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学生版)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学习时数4学时第一学时一、自主学习(8分钟)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______________ )奖,是美国(“ _______________ ”)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2、小说的三要素:(2、正音和正字:骡()车踯()躅()神mi ()莫测》。
)(脚踝(彳(乌云mi ()()撇()亍())布))下踌()躇()3、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1)第一段:(2)主体部分:(对话构成主要情节)(3)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0 - 12分钟)(一)具体解读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交待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二)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三、小结与点评(5分钟)四、目标检测(8 - 10分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脚踝青稞裸露颗粒无收B山湫泥鳅揪住瞅他一眼C蹒跚隐瞒颟顸满目疮痍D桑葚湛蓝斟酌疲惫不堪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轮辐幅射一幅画一副眼镜B凝视怀疑凝结凝望星空C浇幸浇水绕口令岁月不饶人D拥挤踊跃波涛汹涌拥上街头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你没家?”我问,边_______ 着浮桥的那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②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_________ 。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编写:徐敏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和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的运用,并能试着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重点难点】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预习案(一)文学常识简介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二)背景介绍: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三)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编写人:柳开国审核人:伍红兵编写时间:2014-4-21预习等级:【学习目标】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小说艺术特色2.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和题旨3.领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与题旨的关系【学习重难点】把握小说主旨,了解小说叙述特点【教法学法】了解作者——感知情节——欣赏对话——把握主旨——体悟手法【知识链接】(一)了解模块《外国小说欣赏》是在学生完成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
《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与此同时,适当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本教材的理念以及编排方式,都很有创意,与以往教材有着鲜明的区别。
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
四板块: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链接。
(二)认识作家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一生都在历险。
他当过战地记者,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获得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质奖章;和平年代也不安分,钓鱼、打猎、斗牛、驾驶巡逻艇和飞机,直至最后以一杆猎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学生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学习时间第周第节年月日教案编号学习内容桥边的老人主笔人审核人学习目标方法指津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知识;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尊重生命和渴望和平的题旨。
合作探究【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一个人生下来并不是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2、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3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掌握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能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3、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尊重生命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1、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海明威(l899~1961) 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 (1927)、《》(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的《》,长篇小说《》。
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195 0)。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2)追溯背景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3)相关知识①迷惘的一代②硬汉性格“硬汉性格”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而得名。
他面对大风大浪的包围、鲨鱼的的袭击、85天的漂泊等危险和困厄,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保持“男子汉的风度”。
③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学生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 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学习时数3课时第一学时一、知识链接(8分钟)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
2、小说的三要素:()3、文学知识:(1)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
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2)冰山原则一种文学创作理论。
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
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二•自主学习3、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1)第一段:(2)主体部分:(3)最后一段:三、合作探究(10 - 12分钟)(一)具体解读阅读第一段,讨论叙述语言的特点。
1、本段交待了哪些内容?2、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为什么惟独对老人着重笔,且分置首尾?3、由本段看,小说的叙述语言有何特点? ,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对于读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_____ 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2、正音和正字:骡()车踯()躅()神mi ()莫测脚踝()撇()下踌()躇((二)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小结与点评(5分钟)四•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脚踝 青稞 裸露 颗粒无收 B 山湫 泥鳅 揪住 瞅他一眼 C 蹒跚隐瞒 颟顸满目疮痍D 桑葚湛蓝 斟酌 疲惫不堪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轮辐幅射一幅画一副眼镜B 凝视怀疑凝结 凝望星空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你没家? ”我问,边 ______ 着浮桥的那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桥边的老人教案(导学案)
课题:《桥边得老人》(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海明威得人生及其创作风格;把握课文得内容与题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之间得对话把握老人形象,从而明确小说得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性美,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得灾难与人民渴望与平得愿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课文得内容与主旨三、知识链接:1、了解海明威得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与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西班牙内战,获得十字军功章。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她得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得一代”得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她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与无畏牺牲得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如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她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得人》与《五万大洋》得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得“可以把她消灭,但就就是打不败她”得“硬汉”形象(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她那简约有力得文体与多种现代派手法得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她得影响。
2、作品介绍。
本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共与政府军与法西斯佛朗哥得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与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得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得作品不同,《桥边得老人》关注得不就是英雄、正义,也不就是“主义”、政治,而就是战争中得小人物与弱者。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灵活运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灵独白,明确人物的形象,把握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过程:①课前准备:自学完成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把握,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②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③师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
2.方法: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谴责战争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
1、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一、课前准备: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迷惘的一代”。
所谓“迷惘的一代”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一代。
这些作家中,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场上,他们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战争的折磨,了解到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及答案(最新整理)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高二2部)编写人:审核人: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和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的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及作用。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作家作品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
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2、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高中语文《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第1课 桥边的老人作品导读 《桥边的老人》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与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这篇小说刻画了西班牙内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
通过叙述“我”在桥边与一位逃难老人的交谈,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年代里人性的善良,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生命的悲悯情怀。
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蹒跚..(pán_shān ) (2)陡.坡(dǒu ) (3)轮辐.(fú) (4)脚踝.(huái) (5)踯躅..(zhí_zhú) (6)眺.望(tiào) (7)岔.路(chà) (8)疲惫.(bèi) (9)茫.然(máng) (10)瞅.着(chǒu ) (11)撑.起(chēng ) 2.识字形(1)⎩⎨⎧ jiá(戛)然而止gā gā(嘎嘎)直响 (2)⎩⎨⎧ chǒu (瞅)着铁qiāo (锹)jiū(揪)住(3)⎩⎨⎧ 不kān (堪)k ān (勘)探精zhàn (湛)(4)⎩⎨⎧ ráo (饶)恕围rào (绕)妖ráo (娆)3.辨词语 (1)神秘莫测 神鬼不测①天空中漫天星斗,日月交辉, 。
东方是碧波滚滚的大海,西方有白雪皑皑的高原。
如此画卷怎不醉人心神?②那诸葛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 之机,如此通天之能却也终落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下场。
辨析:两者都含有“难以揣测”的意思。
但“神鬼不测”着眼于连鬼神都推测不出,多形容人的计谋和事情难以预料;而“神秘莫测”着眼于极为神秘,多用于各种神秘的事物,包括人及其行动、景物、事情等。
答案 ①神秘莫测 ②神鬼不测(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请予以判断(√或×),并说明理由。
人生难免要受些委屈和伤害,与其耿耿于怀疲惫不堪,倒不如坦坦荡荡泰然....处之。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词藻。
——《欧也妮.葛朗台》
七、总结主旨
1、这座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2、这座桥连接起了什么?
3、作者想透过桥边的老人告诉我们什么?
八、升华理解
有感情的阅读下面的诗歌
他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
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年逾古稀的老人
他是一个朴实善良的热爱故乡的年逾古稀的老人
是什么让他背井离乡
是什么让他形单影只背井离乡
是什么让他形单影只背井离乡前路茫茫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起来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重点:合作探究,透过情节的发展全面把握“老人”的人物形象。
难点:透过“桥”与“老人”之间的关系,探究文章主旨。
三、学法指导:
以“话题”引领“阅读”,பைடு நூலகம்“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编写人:夏超审核人:杨泗潮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和第三人称中全知视角的运用,并能试着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重点难点】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预习案(一)文学常识简介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二)背景介绍: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三)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按提示填空。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师版)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目标展示】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知识;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尊重生命和渴望和平的题旨。
【重难确认】重点: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塑造圣地亚哥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硬汉性格”的《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2、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
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但不知如何才能消灭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心灵的空虚和苦闷。
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桥边的老人教案锦集6篇
桥边的老人教案锦集6篇桥边的老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阅读并仔细玩味小说的情节,体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2.了解小说的表达角度和表达人称及其与内容题旨的呈现关系。
教学重点:1.玩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的题旨;2.了解本文的表达角度和表达人称。
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研读课文,读、思、议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由旧学《老人与海》导入二.作者介绍:1.学生展示作者材料搜集成果。
2.教师补充。
3.明确〔见相关资料〕三.研读小说内容:〔一〕整体感知:你在小说中看到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确:“我〞在侦察敌情的时候在桥边偶遇一位老人,并与之攀谈的事情。
〔二〕重点精读:1.老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明确: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慌乱。
〔第一段〕2.逃难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单单这位老人能引起“我〞的注意,并与之攀谈起来呢?明确:人们都竞相逃命,可这位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3.认真阅读课文中两人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提示:〔1〕在谈到家乡时,老人的反响怎样?明确:“露出笑容〞“便快乐起来,微笑了〞(2)在谈话中,老人说得最多的是什么?明确:动物,老人担忧自己家的动物。
〔3〕老人急着逃跑吗?明确:不急。
“一动也不动〞“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上的尘土中坐下去〞4.思考:〔1〕老人为什么“微笑〞?透过老人的“微笑〞,你能读出什么?明确: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
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2〕老人为什么不自己逃命,而只担忧那些动物们呢?明确:a.老人无亲无故,动物是他的伴侣,他的亲人。
表现了老人的孤独和蔼良。
而且此处爱的温暖与正发生着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老人太累了,走不动了。
c.老人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
d.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
5.把握题旨:通过阅读这篇小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悲悯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灵活运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3.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灵独白,明确人物的形象。
4.把握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读写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及创作。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
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所谓“迷惘的一代”,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一代。
这些作家中,大多数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战场上,他们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战争的折磨,了解到普通士兵中的厌战情绪。
当时,他们大多还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善良的激情。
面对现实,他们深深感到“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不过是当初美国政府用来迷惑自己为帝国主义战争卖命的虚伪幌子,深知上当受骗,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于是心灵深处受到无法医治的创伤。
大战结束后,他们不再相信什么政治、法令,但又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因而悲观、失望、彷徨、忧虑,处于一种迷茫,不知走向何处的精神状态之中。
“迷惘的一代”的作家没有统一的组织团体及共同的纲领,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在作品里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映了战后青年一代的悲剧,他们在艺术上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新颖及独创性。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全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明确:战争即将爆发,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围绕劝离与不走而展开的“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展示了这位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二)老人形象
1、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文中刻画了一个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
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
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桥边的老人》结尾处,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
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此时的内心世界。
三)叙述视角
1、“我”是谁?
讨论:
由课文有关介绍:“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
推测: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
2、这篇短小的小说就是由“我”来讲述的。
请大家思考:
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点各有哪些?
可能出现的答案:
①由“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给我们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有很强
的真实感、亲切感。
②由“我”来讲述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现在进行时”,使读者对下一
步情节有所期待,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③由“我”来讲述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这个老人的身份、
他的经历和未来,很难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
教师总结:
这种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的视角便是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最常用第一人称。
3、小说还有一种视角就是全知视角。
请看莫泊桑《项链》中的一个片段:(PPT)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象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分似的。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什么?
讨论后总结: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四)品析对话:
1、对话设计富有张力。
文中的对话,由“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构成两极,仿佛一场太极推手表演。
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
老人难以动身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体力不支、疲惫不堪。
另一方面,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也是使老人不想动身的内在因素。
对于一个76岁高龄的孤独老人来说,在生命临
近终点之际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自然减退,以至于可置生死于度外。
2、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
这篇小说的人物几乎原地不动,除了对话没有其他动作;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它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
小说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心理。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下面一段对话: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
这一句接一句,仿佛踏实坚定的脚步,将我们一步步引向老人的身世。
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又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
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
3、对话看似简洁,却蕴涵大量的信息。
如: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
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平日的生活状况,这几只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
“我”“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没赶上去巴塞罗那的卡车就等于要留在战场上了,而此时,最后的大车也即将驶离。
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这一切,都是被客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凭借小说所透露地信息推导出来。
这也正体现出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理论”。
附:板书设计: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1.知识………………………
2.方法………………………
以“那天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为开头写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