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我国基本农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
浅析我国基本农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摘要:分析我国基本农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不仅要重视数量的保护,更要重视质量的保护。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本农田、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1概述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其中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2基本农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本农田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生活和农民切身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以下五类用地被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1)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2)有良好的水利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3)蔬菜生产基地;(4)农业科研、科学实验田;(5)国务院规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我国目前基本农田的现状总结如下:(1)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本农田具有以下特点:人均基本农田占有数量少。
而且农业条件好的地区人均占有量比农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占有量要少。
抗自然灾害能力差。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基本农田总体质量明显下降。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耕地坡地在25度以上逐步退耕。
而且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造成农田耕作困难。
(3)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不足。
剩余耕地的后备资源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通过复垦、工程恢复等方式来恢复耕地。
造价太高且耕地质量也相对不高。
城市郊区是优质耕地集中布局的地区,但也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张的首选地区,更是农地非农化程度和建设用地需要旺盛的地方,将城镇周围平坦肥沃的良田征用后,再开垦劣质的耕地,虽然耕地的数量减少,但是耕地质量却严重退化。
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与保护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与保护措施摘要: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但其发展也伴随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分析了农业资源的挑战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旨在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引言:农业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巨大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扩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农业资源面临的挑战,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重要的保护措施,以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一、农业资源的挑战具体挑战:1)土壤侵蚀和退化:不适当的土地利用、过度耕种和滥伐森林等活动导致土壤侵蚀和退化。
这会减少可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肥力,威胁农业生产。
2)水资源紧缺:水是农业的生命线,但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不合理的灌溉和水资源污染对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
3)生物多样性丧失: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和过度使用农药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不仅危害了生态平衡,还削弱了农业的抵抗力。
4)能源浪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消耗大量能源,包括燃料、化肥和农药。
这导致能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环境污染在农业领域的根本原因复杂多样,深受农业生产方式、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的详细扩展。
2.1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农民倾向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些化学物质在土壤和水体中积累,导致了环境污染。
根本原因包括:1)生产压力:农民面临着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食品需求的压力,因此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2)缺乏知识:一些农民缺乏对可持续农业实践的知识,不了解化肥和农药的合理用量和使用方法。
3)市场需求:市场倾向于要求外观完美的产品,迫使农民使用农药来控制虫害和疾病,以生产外观吸引人的农产品。
浅析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5-21T11:12:03.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李泽鹏[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荔浦市自然资源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5466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
各项土地资源保护条例与法律进一步完善,其中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并将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等列入相关党政考核内容之中,明确了耕地管理责任,增强了土地资源保护力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土地资源,助力乡村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分析耕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后期制定针对性耕地保护策略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耕地保护;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实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中以耕地为生产资料的种植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要想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确保拥有足够数量的耕地资源。
而目前我国的耕地现状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以及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我国的耕地保有量要保持在1.24亿公顷。
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的形式仍然十分严峻。
耕地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注。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生产粮食的重要来源,保证耕地的质量与数量,是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见耕地保护对于国家发展与稳定的重要程度。
谈到耕地保护,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
基本农田属于耕地中的优质部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命脉。
基本农田可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而划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浅析中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1 我 国农 村土地 利 用 出现 的 问题及 分析
11 耕 地数 量锐 减 ._ . 12亿 h 耕 地 红线 数 量稍 不 注 意就 会 突破 m 伴 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和新 农 村 建 设 的发 展 . 量 耕 地 被 变 为 大 非 农 建 设 用 途 。城 市用 地 的 肆 意 扩建 中 , 量 厂 房 , 通 设 施 设 大 交 备 , 级 别 墅 群 , 乐 场 所 , 题 公 园 等 的 修 建 占用 了 大 量 耕 高 娱 主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问 题 。土 地 是 人 类 赖 以生 存 的物 质 基 础 , 人 类 为
提 供 了 适 宜 的 居 所 和 生 活 环 境 。 在 人 地 矛 盾 日益 尖 锐 的 当今 , 这 些 问 题 若 没 有 及 时得 到 解 决 . 然成 为 阻 碍 我 国经 济 可 持 续 必 发 展 的 绊 脚 石 , 会 困扰 民生 大 计 。 也
费 者 需 求 的 楼 盘 , 尔 夫 球 场 , 假 山 庄 等 占用 了 大 量 农 村 耕 高 度 地 。我 国 的《 地 管 理 法 》 法 的基 本 精 神 是 十 分 珍 惜 和 合 理 利 土 立 用 土地 , 实 保 护 耕 地 。 规 定 农 村 居 民 建 房 应 尽 量 利 用 原 宅 基 切 地 、 内空 闲 地 、 山荒 坡 地 , 占耕 地 。 须 占用 耕 地 且 没 有 村 荒 少 确 条 件 开 垦 耕 地 或 开 垦 的耕 地 又 不 符 合 要 求 的 , 须 缴 纳 土 地 开 必 垦 费 。近 年来 。 民生 活 水 平 大 幅 提 高 , 风 水 、 通 、 形 等 因 农 受 交 地 素 的 影 响 . 民 建 房 一 般 会 选 址 在 各 方 面 综 合 素 质 较 好 、 通 村 交
耕地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
耕地保护与农业环境资源利用农业是一个基本的人类生产活动,它承载着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环境资源严重破坏,农业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必须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而耕地的保护是农业环境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从耕地保护和农业环境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分别探讨。
一、耕地保护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对于保障社会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然而,在耕地保护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1. 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是一个与耕地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它通常指的是土地转让和承包,因此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赋权不充分、流转承包不规范、质量安全隐患、农民权益受损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土地流转和耕地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措施,促进土地流转与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建设用地占用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作为稀缺的资源不断受到城市建设的侵蚀,大量的耕地被挤占和转化,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比例极高,导致农业生产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大。
因此,在耕地保护中,特别需要加强城市化进程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比例,将耕地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模式问题耕地利用的方式和模式也是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中,传统的传承模式只适合粗粮靠天吃的落后农业,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
同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为了支持农民增加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融合也会对耕地的利用方式产生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产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长期以来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破坏。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工作,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稳定。
一、农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等,它们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粮食安全:农业资源保护关乎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才能保障人们的口粮需求。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业资源保护涉及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保护好农田中的多样性植被和动植物遗传资源,才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繁荣。
3.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农业资源保护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土地资源保护与农业发展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保护土地资源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科学配置农田、园地、林地等不同类型土地的比例,保护耕地质量,避免过度开垦土地和乱占乱用耕地的问题。
2. 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采取措施预防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如加强植被保护,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等。
3. 推行精细化农业管理:通过智慧农业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药、化肥、水资源的使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水资源保护与农业发展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护水资源对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1. 提升灌溉效率:加强农田灌溉管理,优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灌溉水量的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提倡节水农业:鼓励农民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技术等,减少农业用水量。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当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关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农产品质量、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工业化,大量的化肥、农药和草料的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严重。
长期以来农民的种植方式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土壤的保护,导致土壤的贫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增加。
2. 土地资源浪费由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和农业经营权流转不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垦。
一些地方大量的农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扩建城市等,导致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农业生产结构的扭曲,土地资源的浪费。
3. 水资源污染农田灌溉用水中的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等对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一些地方由于农业生产工艺不合理,导致了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 生态系统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森林砍伐和水域开发等行为,对土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很多地方由于人为的盲目开发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实施对策1. 加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加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倡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取科学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2. 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善农业用地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农地流失和过度开垦的现象,保护好每一寸土地。
3.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监控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监控,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推行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实施农业污染源减排措施,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质造成的污染。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推行农林复合、林果复合和农牧复合等种植模式,重视水土保持工程,保护好原始森林和湿地,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浅析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big.h 0i v om n r l asdb el d s ae eo ei rai l r nn T ee r,e ac e d  ̄ aev om n e sT e 1 e e i n et o e cue yt e v cm ce n ypo et hrf ers rho t o e nin e t n e ga n r l p b ms h a u h b n n s g mi . o e nh c o l r
ta s r tee oo ia n i n n, n h t h yd n a a s d ma ya v ree e t o ee o o ia n io me t T ee c s ie e p ot t n o rs r n f m c l gc l v r me t a d w a e o eh c u e n d e s f c s nt c lgc l vr n n . h x e sv x li i nf e t o h e o t s h e ao o  ̄ u e a s sl re ae f o e t e eai nd s p e r d a d s e ist xi cin a d S n T e ed r c y a e tte s ri a d d v l p n fh ma e r sc u e g r ao r s g tt ia p a e n p c e e t t Oo . h i t f c u vv l a f v o o n o n s el h n a e e o me t u n o
[ 要 】 随着我 国人 口数量 的急剧增加和素质 的提 高, 类在利 用生态环境的 同时, 摘 人 也在 改造着生态环境 , 并对生态环
境 造 成 了诸 多不 利 影 响 。对 森 林 资 源 的过 度 开发 利 用 , 得 大 面积 的森 林 植 被 消 失 , 使 物种 不 断 灭 绝 , 接 影 响 到人 类 的 生 直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目前,农村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仍然过多过频,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很多农产品超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2.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过度,土壤质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
迫使农业生产向化肥农药及高新技术农业转变。
3. 农产品价值链较短农产品价值链较短,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
4. 绿色农业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绿色农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绿色农业的研究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与市场需求脱节。
5. 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绿色农业生产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绿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不高。
二、对策建议1. 强化农业技术支持加大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绿色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水平。
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检测,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和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加大土壤保护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力度,加强土壤的保育和修复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来源。
4. 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延长农产品的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5. 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建立健全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和标识,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总结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对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相信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会逐渐走上健康稳定的道路。
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首先,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指在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下,充分发挥土地的多重功能。
土地既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的支撑,还承载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农业方面,应通过优化农田布局、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土地资源的保护是指保护土地的质量和功能,防止土地退化和污染。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下降,土地功能减弱的现象,包括土壤侵蚀、荒漠化、盐碱化等。
土地退化不仅影响农田产量,还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应加强土壤保育,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退化,如植树造林、合理轮作等。
同时,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避免土壤污染对土地资源造成的损害。
第三,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公众应加强环境意识,节约用地,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最后,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涉及到农业、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加强土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土地资源作为乡村经济的基础,其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展开讨论。
一、土地利用1. 优化土地结构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土地结构,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乡村振兴中,要注重发挥不同土地类型的优势,合理布局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
例如,在农田种植方面,应根据土地肥沃程度和气候条件,选择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在林地和草地利用上,要加强森林和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培育。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土地利用需要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推广精细化管理、精准农业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3. 发展乡村产业在土地利用中,发展乡村产业是关键一环。
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多功能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展乡村产业。
可以发展农田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资源价值。
同时,在发展乡村产业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度压力。
二、生态保护1. 加强环境监测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土壤质量、水质情况等,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生态环境。
2. 推动绿色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要鼓励和支持绿色发展。
通过制定环保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引导农村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例如,鼓励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健康。
3. 强化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针对不同的生态问题,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如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逐步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土地利用的变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气候变化加剧等。
本文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上。
随着人类不断开发利用土地,原本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逐渐被破坏。
大量的森林、湿地和草地被砍伐、开垦和改造,导致许多动植物物种生境的丧失和减少。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的发生。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还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下降。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食物供应等。
然而,当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时,例如将森林改为农田或城市用地,就会破坏原本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
例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但若大面积砍伐森林用于农田开发和城市建设,将导致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问题。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由于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大量的植被被破坏,这就会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进而导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加剧温室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还会改变地表的反照率,例如当农田改为城市用地时,地表反照率下降,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从而进一步导致气温上升。
而这些气候变化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造成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生产模式的变迁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被大量用于农田开发和城市建设,以满足粮食需求和空间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土地也被迅速占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规模。
此外,农业生产模式的变迁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巨大,导致农田面积的扩张,并引发土地利用的变化。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与浪费。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1. 发展多元农业模式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种植模式会给土地带来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土壤贫瘠化和农药农药残留。
因此,推广多元化农业模式是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通过种植不同季节的作物、发展农、林、牧、渔结合的综合农业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2.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村土地的水资源往往有限,传统的洪灌、泡灌方式无论在水资源利用效益还是土壤肥力保护方面都存在问题。
应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通过减少灌溉水量和改善灌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3.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科学布局农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利用方式,是保护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关键所在。
应当注重土地的整体规划和科学分区,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保护农村土地资源1. 加强农地承包经营管理农地承包经营是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应加强对农地承包经营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防止农地大规模流转。
同时,应推行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土地资源的保护。
2. 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土壤是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土壤是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
应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价,落实农田土壤保护制度,加强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态农业技术,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土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
3.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能力,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资源的现状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源、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的利用,农业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和衰退。
土地的盲目开垦和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农药的滥用和过度放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农业资源利用的重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推动乡村振兴: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就业。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1.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建水库、水渠和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农业的水资源供应,防止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加强土地的改良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质量下降,修复退化的农田和林地。
4. 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生态林业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建立农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效益1. 经济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和国家税收。
2. 社会效益:农业资源的保护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民的社会福利。
3. 生态效益: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土地利用与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土地利用与规划是指在特定土地上合理安排和调整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活动,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利益的平衡,更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与规划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并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效应进行论述。
一、农业耕地利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农业耕地利用是土地利用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可以保护土壤质量、水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
然而,不当的农业耕作方法,例如过度施肥、大规模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侵蚀、地下水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
因此,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需要引导农业走向绿色生产,包括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化农业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土地开发与规划。
然而,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首先,大量的土地开发会导致生态系统破碎化,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的水泥、钢铁、能源消耗等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三、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修复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许多国家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和规划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保护区内的物种保护、生态修复和人类活动控制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区可以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并促进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修复也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合理划定绿化带、植树造林等方式修复退化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四、旅游与休闲地利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旅游与休闲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会导致景区环境破坏、生态破坏、水质污染等问题。
生态环境知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它涉及到农业、工业、城市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诸多方面。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导致了大量农田、草地被开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也成为了现实问题。
这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护植被,减缓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
例如,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可以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可以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这包括保护农田和森林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协调发展。
这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结构,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浪费。
再次,要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规,加强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还要引导公众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观念。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引导公众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环境知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不仅支撑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承载着生态系统的运转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土地被视为生存空间,更是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态系统运转的承载体。
现今,全球土地利用方式趋于多样化,其中包括:城市化、农业、林业、畜牧业、工矿企业等。
它们的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1.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城市人口密集型聚居,使城市的环境容纳能力和循环能力逐步下降,同时城市化发展中的通车、建房、填湖、平地造高地等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农业发展对土壤的利用使得土地流失、肥力降低,进而影响着粮食生产。
3.一些生物群落的开垦、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等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导致气候变化、水土流失,进而引发自然生态系统崩塌等问题。
由此可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不可分。
正确的土地利用行为是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所系。
二、正确的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确的土地利用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
一方面生态环境良好才能提高经济生产水平。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则会对人类社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农业领域的正确利用在农业领域中,正确利用土地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收益。
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提高土地的肥力,并配合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粮食供给。
2.林业领域的正确利用在林业领域,土地的正确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的再生利用。
近年来的林业改革提倡促进森林消费、推广乡村旅游、延长林木种植年限、土地流转、加强林下经济等多项措施,能够更好地将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找到良好的平衡点。
三、推进土地生态利用的途径1.加强土地整治与管理加强土地的整治与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规划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探讨规划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利用1.1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止境的。
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规划方案应当以保护土地资源为前提,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1.2 合理划分土地用途规划方案中应当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可以用于商业和住宅建设,而农村地区则应保留足够的耕地和农田。
1.3 保护农田和耕地农田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维持农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规划方案应当重视农田和耕地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此外,农田的合理利用也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二、环境保护2.1 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方案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例如,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禁止砍伐原始森林和破坏湿地等。
2.2 污染物的控制工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规划方案应当设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工业企业的排放和废物处理。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 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也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方案应当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3.1 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只重视其中一方。
规划方案应当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因素,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3.2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可持续发展是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
规划方案应当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确保土地的长期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影响问题与解决思路
农业生产中的环境影响问题与解决思路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1. 土地退化问题随着长期不合理耕作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导致土地退化。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解决思路:采取循环利用模式,如推广有机耕作方式、合理轮作制度以及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等。
2. 土地资源浪费传统种植业普遍采用大规模集约方式,在运营效率上效果显著但在资源利用上却低效。
解决思路:鼓励小规模有机耕种模式,提倡城乡连结改革,并倡导自给自足的家庭菜园和社区园艺,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1. 化肥和农药对水体的污染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会导致其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并最终通过径流或渗透进入地下水或河流湖泊中,造成水体污染。
解决思路: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系统,在及时发现并控制源头。
鼓励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激励采用更加环境友好的耕作模式。
2.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问题灌溉不当、大规模种植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问题。
解决思路:合理规划灌溉系统,改善排水条件以防止泛滥现象。
采取一系列生态工程措施,如修复山区梯田、开展林草覆盖工程等来固定森林覆盖率。
三、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与解决思路:1. 水质污染养殖业中的大规模饲养会使得废水以及饲料残渣等有机肥料污染水体,从而对河流湖泊造成严重影响。
解决思路:推行循环农业,建设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生态堆肥设施,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2. 温室气体排放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是主要温室气体源之一,直接导致了全球变暖问题。
解决思路:采用科技手段改善畜禽粪便、尿液处理方法,并进行沼气收集。
引进优质高效饲料,减少动物进食量。
农村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
农村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与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村环境整治不仅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则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这一问题。
一、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农药农残等也不断对农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农村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效果有限。
可以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将可回收物、有害物、厨余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有效减少垃圾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也是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的水资源。
四、农田环境保护农村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农田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
采取合理施肥、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五、土地资源整合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日益受到挤压,土地利用方式亟待改革。
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精准扶贫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也需要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等产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七、农村土地规划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规划是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
制定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向和目标,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八、土地资源保护保护土地资源是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前提。
应该建立健全土地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业:国土资源管理班级:09级国土2班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姓名:戴瑞年月浅析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年月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被明显提高。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提高的同时,农村原有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然而,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因此,探讨我国农村土地在开发利用时存在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问题,就成为当下农村发展的必要课题,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还关系到我国今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本文就促进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所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了阐述、分析和建议,旨在为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工作提供帮助,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良好生态环境并存。
关键词农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目录1.合理利用土地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1.1合理利用土地的必要性 (3)1.1.1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 (3)1.1.2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今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1.3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3)1.2实施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4)1.2.1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4)1.2.2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1.2.3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人文的可持续发展 (4)2.农村土地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 (4)2.1土地开发的随意性 (4)2.2土地利用的极致性 (5)2.3土地用途的单调性 (5)2.4土地发展中的功利性 (5)2.5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填埋地 (5)2.6人们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5)3.对策建议 (6)3.1合理开发土地保证农村空气质量 (6)3.2注意农村污水排放,建造引进无污染排水系统 (6)3.3发展多种项目,保证农村的生态平衡 (6)3.4合理安排城市及乡村垃圾,进行垃圾回收再造 (6)3.5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7)参考文献 (7)随着过去几十年来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崛起,促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增强。
然而,人口数量的日益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肆意扩张,促使人地矛盾日益明显。
农村土地的利用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农村人均耕地数量逐渐下降,农业产量亦逐年减少。
人类将农村土地利用逐步经济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而农村产业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更应遵守可持续发展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制定合理的适合农村产业结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
因此,在国家土地的整体发展需求和形式下,在各种资源合理性、有效性的利用下,如何根据农村土地自身条件及经济发展需求,制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是当前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合理利用土地和实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1.1合理利用土地的必要性1.1.1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目前我国虽然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 34000亩,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就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1.1.2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今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人们利用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过度的开发、开采或许会给当下人们带来较多的便利和经济效益,但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后代子孙的利益,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
这不仅仅是当代人的责任,更是未来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的责任和目标。
因此土地作为人类的发展的根本,在发展土地时更要考虑周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当下和未来几代人的共同利益。
1.1.3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想要稳步快速发展就要从根本做起。
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经济水平的稳定发展,为整体国情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1.2实施保护环境的必要性1.2.1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目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1.565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才1.38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
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大5 34000亩,占国土面积37%,也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和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
因此,在当下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施环境保护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现状,更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1.2.2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附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各种不利于环境的行为归根结底也正是人们缺乏对于环境发展的正确认识。
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力求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1.2.3实施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
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稳定关系的重中之重。
2.农村土地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随着人民经济的不断需求,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使得农耕用地、园林及其他用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而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园林及其他用地面积也逐年呈下降趋势。
2.1土地开发的随意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土地逐渐成为人们开发的目标。
人们大肆的开发耕地、园林使之成为工业建筑、交通道路等使得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绿色植物的缺乏和工业建筑上的过渡开发,直接导致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
经济需求使得人们对土地本身功能作用的关注度降低,人们的随意开采、开发,破坏了土地本身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2.2土地利用的极致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供给尤为明显。
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的根本基础,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
其中土地作为不可再生性资源,加之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大,使得部分土地得不到合理化开发利用。
而且,随着生产技术逐渐的提高,各种杂交、改良、外来物种的引进,再加上化肥农药的添加,使得土地肥力下降,对土地性能破坏力极大,并逐渐恶化形成循环。
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也导致了有限资源发生枯竭。
2.3土地用途的单调性目前,农村经济发展逐步多样性,但农业经济仍为主导。
农业发展中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农业产物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这样从农业经济发展整体上看就较为单调,这样一来无形中减少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使得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也制约了其他农业产物的生产及经济发展。
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2.4土地发展中的功利性农业作为我国经济中主要产业,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多种组织、个人参与其中,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当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
在这个目标下,参与者往往为了使其价值最大化,谋取利益成为各方主体的主要目标。
我国在近几年中,农业产量翻了几番,种植了大量改良、嫁接及国外引进的经济作物,其中包括了花卉、树木等观赏性经济作物。
人们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这对土地肥力的恢复产生了极大影响。
经济作物的引进无形中占用和影响了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和生产条件。
这样使得原本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恢复力降低甚至无法恢复。
2.5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填埋地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方式是填满、堆肥和焚烧。
其中填满处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而农村因土地面积大,人口少,经济效益较城市略低,从而成为城市垃圾填埋的首选。
城市垃圾中存在着大量的金属、塑胶、化学药物等,这些垃圾堆放在农村,不仅占用耕地,还会污染土壤及农作物,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质劣化,而且垃圾中含有大量细菌、毒素,严重的会危及人类健康。
2.6人们对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人们对大自然追求和向往日益强烈,从而使得农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每到节假日农家院和生态园都能吸引大批游客。
而在给农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加之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对树木的滥砍滥伐,动物种类逐渐减少,使得农村的生态严重失衡。
3.对策建议3.1合理开发土地保证农村空气质量人类生活离不开空气,在合理开发土地的同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空气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气如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氯气、氟化物、氯气、硫化氢等。
因此,为了控制空气污染,应从污染源入手。
不但要合理规划工业区和生活区,合理安排工业布局,控制污染物扩散,减少废气排放。
工业排放的有毒气体,要从工艺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而且要对农村进行绿化工作,植树造林尤为重要,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3.2注意农村污水排放,建造引进无污染排水系统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的大幅利用,土地盐碱化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保护农村水质就变的尤为重要。
而且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他们并不能使用到自来水,这些地区大都在使用井水和河水。
因此,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排放也成为使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排水技术有生物处理、化学强化生物除磷污水处理工艺、旋转接触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MBFB膜生物流化床工艺等。
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工业废水对生活用水的污染,也是为今后农村的可持续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3.3发展多种项目,保证农村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既要满足人们生活上的追求,又要不以破坏生态系统作为前提,所以,我们要遵照这一前提,制定可持续的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