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谢明勇)第13章 食品污染物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资料

食品化学与分析复习资料

引言:食品化学与分析是一门研究食品成分、结构、性质及分析方法的学科,它对于了解食品的安全性、品质、储藏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食品化学与分析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食品化学与分析的相关知识。

概述:食品化学与分析主要研究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毒素和污染物等,以及分析食品成分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食物成分的分析,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和安全性,为食品工业和监管机构提供依据。

正文内容:一、食物成分的化学组成1. 碳水化合物:讲解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2. 蛋白质:介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脂类:详细讨论脂类的结构和分类,脂肪酸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脂类的代谢和吸收。

4. 维生素:细致介绍维生素的分类、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维生素缺乏和过量的危害。

5. 矿物质:对常见矿物质的特点、功能和摄入量进行详细解析,以及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含量和分析方法。

二、食物添加剂的分析1. 食物添加剂的分类和用途:分析食物添加剂的常见分类,如色素、防腐剂和增稠剂等,以及它们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2. 食物添加剂的检测方法:详细介绍食物添加剂的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及其在不同添加剂的检测中的应用。

3. 食物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探讨食物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如急性毒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和致突变性测试等,以及食物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标准。

4. 食物添加剂的法规和标签标识:介绍食物添加剂的相关法规和标签标识要求,以及监管机构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控和管理。

5. 新兴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和研究:分析新兴食品添加剂的开发趋势,如天然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和纳米技术等,以及它们对食品的影响和分析方法。

三、食品中的毒素和污染物分析1. 食物中的微生物毒素:详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毒素,如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等,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分析方法。

食品化学(谢明勇)13-第13章 食品污染物

食品化学(谢明勇)13-第13章 食品污染物

第十三章食品污染物主要内容13.1 食品污染物13.2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13.3 来源于微生物的有毒物质13.4 农药残留13.5 兽药残留13.6 二噁英及其类似物13.7 多环芳香烃13.8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13.9 清洁剂和消毒剂13.10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知识点✓掌握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掌握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重金属的定义、种类,并掌握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掌握农药的种类、不同类型农药的毒性✓掌握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性质、毒性及特点✓了解多环芳香烃的来源、性质✓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性质、毒性✓了解清洁剂和消毒剂的种类重点与难点✓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类食品污染物性质与毒性特点✓食品中不同种类农药残留毒性与限量✓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概述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等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章将这些物质统称为食品污染物。

本节内容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13.1.3 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 食品污染物回目录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食品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2)环境污染物3)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添加剂、色素的不适当使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以及工具、用具中带来的污染物从有害物质的具体来源分类:1)可分为植物源的、动物源的、微生物源的以及因环境污染所带入的四类2)可分为外源性有害物质、内源性有害物质、诱发性有害物质三类3)可分为固有的和污染的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表13-1 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来源途径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固有有害物质在应激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有毒化合物有毒化合物直接污染食品有毒化合物被食品从其生长环境中吸收污染有害物质由食品将环境中吸收的化合物转化为有毒化合物食品加工中产生有毒化合物回本节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2.1 物理性污染13.1.2.3 生物性污染污染种类13.1.2.2 化学性污染13.1.2.4 其他污染13.1.2.1 物理性污染●概念: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元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

食品污染物及其检测技术学生:指导老师:摘要: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等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细菌毒素、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多环芳香烃等。

本文阐述了这些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

通常情况下,当食品中这些污染物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食品的品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关键词:食品污染来源、食品污染的种类、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为了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发展,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因为食物是我们获取能量的来源,没有安全的食物,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整个社会会因此而瘫痪,乱成一团,也会因此而发生战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所以,安全的食物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那么重要,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食品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及其对它的检测。

一、食品污染物来源食品污染物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质;二是环境污染,如随着农业产品使用量的增加,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三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添加剂、色素的不适当的使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四是食品加工、贮藏、运输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以及工具、用具中带来的污染物。

从这些有害物质的具体来源上来看,这些物质可分为植物源的、动物源的、微生物源的以及因环境污染所带来入的4类;也可以将其分为外源性有害物质、内源性有害物质、诱发性有害物质3类;还可以根据食品污染物产生的特征将有害物质的来源分为固有的和污染的两大类,其具体产生的途径是:固有有害物质是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产生有毒化合物,或在应激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产生有毒化合物。

污染有毒物质是有毒化合物直接污染食品、有毒化合物被食品从其生长环境中吸取、由食品将环境中吸取和化合物转化为有毒化合物或者食品加工中产生有毒化合物。

《食品化学 第二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食品化学 第二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6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第四节 食品中矿 物质的存在形式 及化学与功...
第五节 影响食品 中矿物质成分的
因素
第六节 食品矿物 质强化
第七节 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着色剂
第一节 色素与着 色剂的定义
第二节 生物组织 中的色素
第三节 食品着色 剂及法规
思考题
第十章 食品风味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呈味物质
第三节 植物来源 食品的风味
第四节 动物来源 食品的风味
第六节 食品中 风味的释放与稳
定化
第五节 风味化 合物的生成途径
思考题
第十一章 食品添加剂
01
第一节 引言
02
第二节 防腐剂 (抗微生 物剂)
03
第三节 抗氧化剂
04
第四节 稳定剂和 增稠剂
05
第五节 乳化剂
06
第六节 脂肪代替 品
01
第七节 无营养甜 味剂和低 热量甜味 剂
02
第八节 膨松剂
03
第九节 水分保持 剂(保湿 剂)
04
第十节 螯合剂
06
思考题
05
第十一节 抗结剂
第十二章 食品组分相互作用 及食品货架寿命...
01
第一节 引言
02
第二节 食品组分 的相互作 用
03
第三节 食品组分 相互作用 对食品品 质的影响
04
第四节 食品货架 寿命预测 方法
05
第五节 配送、销 售对食品 货架寿命 的影响
质的营养性质
第八节 蛋白 质在食品加工
2
中营养和理化
功能...

食品化学绪论

食品化学绪论
它的内容还包括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化学 以及食品营养价值和毒物的生物检验技术; 还涉及味觉和嗅觉原理。
1/27/2020
33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科学中的地位
了解食品化学原理和掌握食品化学技术是从 事食品科技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27/2020
34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偏离这个关系。
1/27/2020
46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时间:随温度而变化,可与温度一起考虑。
pH :会影响许多化学反应和酶催化反应的速 度。
加工产品的组成 :
决定了参与化学变化的反应物。
水分活度:在酶反应、脂类氧化、非酶褐变、 蔗糖水解、色素降解等中起着重要作用。
1/27/2020
22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食品化学的历史
1860年德国的W.Hanneberg和F. Stohman 发明了一种用来常规测定食品中主要成分 的方法。
1/27/2020
23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食品化学的历史
20世纪前半期,已发现了大部分基本的食用物 质,并对他们的性质作了鉴定,这些物质是维 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一些氨基酸。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邵秀芝
sxzsp@
1/27/2020
1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1/27/2020
2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食品、食品化学、食品科学的概念、食品 化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内容以及食品化学在食 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抱乡土 志存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

根抱乡土 志存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

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上榜了。

年初,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名单,谢明勇院士领衔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实现了南昌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零的突破。

文/齐美煜 李芳 编辑/宋靖 周琦图/南昌大学宣传部抱乡土志存蓝天——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我除了在南京理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求学的那几年,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江西度过的。

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家乡的培养。

”谈及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的感想,谢明勇朴实的话,道出了他对家乡诚挚的情感。

很多人问他,为什么当年求学归来没有选择去北上广深。

对此,谢明勇深情地说:“家乡待我不薄,我没有理由不回来。

”1992年底,谢明勇远渡重洋,进入德国波恩大学食品科学与食品化学研究所和多特蒙德光谱化学与应用光谱研究所深造。

1997年,即将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谢明勇收到了南昌大学领导的来信,言辞恳切:“学校已获批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期盼你早点回来带博士。

”当时,国内各高校对评博导的要求很高,就是在大学教师里,获得博士学位的也不多。

不光是回来,更要做出成绩。

虽然过程不易,但谢明勇始终坚信:欠发达的江西也能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

事实证明,谢明勇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作为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他参与创建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内食品学科领域迄今唯一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付之努力的南昌大学农业科学学科(以食品为主)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02‰,正向世界一流学科稳步迈进。

谢明勇教授团队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成·归乡攀登科学高峰,方向很重要。

对于方向的选定,谢明勇有着自己的见解:一是立足国际前沿;二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三是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

他带领团队历时20余年攻关完成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国是全球果蔬原料生产大国,加工率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每年新鲜果蔬腐败损耗率高达30%以上,损失超5000亿元。

2021年食品的化学污染物及其预防-for 预防本科 2018

2021年食品的化学污染物及其预防-for 预防本科 2018

1.概述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强致癌作用的物质 (在动物中的致癌作用已明确)
研究历史
前体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
结构通式
2021/8/2
R1
N
N
O
R2
3
2.分类、结构及性质
根据结构和性质 可分为:
亚硝胺(nitrosamines) 亚硝酰胺(nitrosamides)
根据挥发性可分为:
34
污染量的影响因素
食品种类、生产加工、烹调方法:
烘烤、熏制食品、食用油、粮油种子 脂肪含量 烹调温度、时间:烹调油反复高温加热 保藏过程中食物表面PAHs污染的渗透
与污染源的距离
工业区、交通主干道
35
二、代谢过程与毒性
1.分布 通过食物及水进入机体的B(a)P很快在肠道内吸收,
接触 致癌性强,一次大剂量,长期小剂量 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即可致癌 致癌的器官特异性和强度(结构、剂量、种属、给药途径)
2021/8/2
18
可通过胎盘、乳汁使子代致癌:
胚胎、幼鼠比成年鼠对这些致癌物更加敏感 N-亚硝基二乙胺(NDEA) 5mg/kg(2%LD50) → 孕鼠→ 诱发子代鼠神经系统肿瘤
我国啤酒(<3 μg/ L)、肉制品、海产品等食品已经有规定
2021/8/2
24
6.预防措施
其它亚硝化阻断剂
大蒜、大蒜素(抑制胃内细菌) 维生素E 某些天然果汁(猕猴桃、沙棘果等)中的未知成分 绿茶(茶多酚) 番茄(番茄红素) 谷胱甘肽、鞣酸、酚类等
2021/8/2
25
食品中N-亚硝胺限量卫生标准 (GB 2762-2017)
甚至可影响第三代和第四代
人类的某些肿瘤可能是胚胎或生命早期接触致癌 物的结果。

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打开食品科学之门的钥匙

食品化学FOODCHEMISTRY打开食品科学之门的钥匙

质地、风味、颜色、营养改变
肌肉组织加热
蛋白质变性凝聚、酶失活
质地、风味、颜色、营养改变
脂类异构化
异构化产物进一步聚合
油炸过度时起泡沫,油脂的营养 价值降低
a
1.4 食品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研究方法
1.4.1 食品化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早期研究: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早期,在食品化学研究方面主要做了 三个方面的奠基工作。首先,以Carl Wilhelm Scheeie(瑞典)、William Beaumout(美国)为代表的药物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对食品成分进行分离、 性质、转化和人体消化研究;如Carl Wilhelm Scheeie从柠檬汁中分离得到 了柠檬酸(1784年)、从苹果中分离得到了苹果酸(1784年)并检测了20 中普通水果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存在和含量。其次,以Anotoine Laurent Lavoisier(法国)、Jons Jacob Berzelius(瑞典)等为代表得化学家建立了有 机元素分析理论和方法,对2000多种天然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再其次,以Anotoine Lavoisier(法国)、Thomas Thomson (苏格兰)为代表 的化学家首次采用分子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并用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发 酵过程。
3.研究各类食品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贮藏、运销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及变化规律;
4.研究食品成分的构效关系; a
四、食品化学的学科特点 1.以化学为基础,融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营养学、生
物化学、细胞学、医药学、毒理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 艺学、食品贮藏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是一门交叉性、综合 性学科;
a
1.2.2 食品的物质体系 (1)对食品物质体系的简要认识

食品化学性污染 课件

食品化学性污染 课件

4.1 Structure & properties
PCDD/Fs[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系由1个或2个氧 原子连接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组成的氯代含氧三环芳 香族化合物。 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脂溶性, 故可蓄积在动植物的脂肪组织中,并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 富集。化学稳定性极强,在强酸、强碱及氧化剂中仍能稳 定地存在,对热也十分稳定。半衰期长,可长期存在于环 境中。
1.2 Food sources
N-nitroso compounds precursors
环境和食品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系由亚硝酸盐和 胺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作为N-亚硝基化合物 前体物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物质,广泛存 在于环境和食品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前体 物质可通过化学或生物学途径合成各种各样的N亚硝基化合物。
致癌作用特点:
(1)能诱发各种实验动物的肿瘤 (2)能诱发多种组织器官的肿瘤
(3)多种途径摄入均可诱发肿瘤
(4)一次大量给药或长期少量接触均有致癌作用
(5)可通过胎盘对仔代有致癌作用
1.4 Prevention
(1)防止食物霉变或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量 (3)施用钼肥(4)增Biblioteka 维生素C等亚硝基化反应阻断剂的摄入量
(5)制定标准并加强监测
2.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ontamination and prevention

食品化学实验课程规范

食品化学实验课程规范
分组情况
4人一组,每班8组
主要仪器设备
小烧杯、试管、恒温水浴锅、电动搅拌器、铰肉机
主要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
牛奶、新鲜瘦猪肉、焦磷酸钠(或三聚磷酸钠)
备注
注意控制乳酸滴加速度。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教学目标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面粉中的谷蛋白、鲜肉中肌肉蛋白的功能性质。
3、叶绿素在酸碱介质中稳定性实验(0.4学时)
分组情况
4人一组,每班8组
主要仪器设备
研钵,分液漏斗,锥形瓶,分光光度计
主要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
绿叶蔬菜,玻璃砂。
石油醚(30-60℃)、石油醚(60-90℃)、丙酮,氯化铝、盐酸,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钠
备注
1、盐水的作用是萃取出可溶于水及丙酮,而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加食盐是为了避免石油醚的乳化。
重点和难点
重点: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
难点: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1、淀粉浆的制备(0.2学时)
2、淀粉的糊化(0.2学时)
3、淀粉液化(0.4学时)
4、加热灭液化酶(0.2学时)
5、淀粉糖化(1.0学时)
分组情况
4人一组,每班8组
主要仪器设备
烧杯、恒温水浴锅、玻璃棒、电炉
分组情况
4人一组,每班8组
主要仪器设备
烧杯、玻璃棒、菜刀、捣碎机
主要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
苹果
柠檬酸、抗坏血酸、1%食盐溶液、NaHSO3
备注
1、每种酶都有其特定的PH值范围,一般酚酶最适宜PH值范围是在6-7之间,当PH值小于3.0时,酚酶几乎都能失活,所以调节PH值可以降低酶活性。

新鲜与干制柑橘皮果胶物化特性比较分析

新鲜与干制柑橘皮果胶物化特性比较分析
66 2014, Vol.35, No.13
食品科学
※基础研究
新鲜与干制柑橘皮果胶物化特性比较分析
王小银,李 精,殷军艺,谢明勇*
(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7)
摘 要:以柑橘皮为原料,分析、比较新鲜柑橘皮果胶(fresh citrus pectin,FCP)与干制柑橘皮果胶(dried citrus pectin,DCP)的物化特性差异。采用传统酸法结合金属螯合剂(六偏磷酸钠)分别从新鲜、干制柑橘皮中提取得 到果胶FCP、DCP,测定FCP和DCP的物化特性参数,包括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和蛋白含量等基本理化指标, 以及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胶凝度、分子质量和表观黏度等果胶品质评价指标。结果表明:FCP与DCP的基本 理化性质相差不大,FCP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胶凝度和分子质量分别为77.29%、67.5%、179.8和158.8 kD, 而DCP对应的值依次为74.98%、66.7%、153和109.1 kD,FCP表观黏度值高于DCP。新鲜和干制柑橘皮果胶品质 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作为果胶品质重要参考指标的胶凝度,FCP要高于DCP,而这可能与FCP的分子质量较高有 关,但两者的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均符合果胶品质的国家标准GB255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 剂》要求。 关键词:新鲜柑橘皮;干制柑橘皮;果胶;物化特性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ectin from Fresh and Dried Citrus Peel
WANG Xiao-yin, LI Jing, YIN Jun-yi, XIE Ming-y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7, Chi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食品污染物主要内容13.1 食品污染物13.2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13.3 来源于微生物的有毒物质13.4 农药残留13.5 兽药残留13.6 二噁英及其类似物13.7 多环芳香烃13.8 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13.9 清洁剂和消毒剂13.10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知识点✓掌握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掌握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重金属的定义、种类,并掌握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掌握农药的种类、不同类型农药的毒性✓掌握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性质、毒性及特点✓了解多环芳香烃的来源、性质✓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性质、毒性✓了解清洁剂和消毒剂的种类重点与难点✓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种类✓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类食品污染物性质与毒性特点✓食品中不同种类农药残留毒性与限量✓金属元素中毒机制概述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等过程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降低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章将这些物质统称为食品污染物。

本节内容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13.1.3 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 食品污染物回目录13.1.1 食品污染物来源食品污染物来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2)环境污染物3)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一些化学添加剂、色素的不适当使用,使食品中有害物质增加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以及工具、用具中带来的污染物从有害物质的具体来源分类:1)可分为植物源的、动物源的、微生物源的以及因环境污染所带入的四类2)可分为外源性有害物质、内源性有害物质、诱发性有害物质三类3)可分为固有的和污染的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表13-1 固有的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具体产生途径来源途径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固有有害物质在应激条件下生物体通过代谢或生物合成而产生有毒化合物有毒化合物直接污染食品有毒化合物被食品从其生长环境中吸收污染有害物质由食品将环境中吸收的化合物转化为有毒化合物食品加工中产生有毒化合物回本节13.1.2 食品污染的种类13.1.2.1 物理性污染13.1.2.3 生物性污染污染种类13.1.2.2 化学性污染13.1.2.4 其他污染13.1.2.1 物理性污染●概念: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元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污染途经:主要有两方面:杂质和放射性污染。

13.1.2.2 化学性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指外来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包括环境污染物、无意添加和有意添加的污染物以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类如苯并(α)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

13.1.2.3 生物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

●致病菌主要来自病人、带菌者、病畜、病禽等。

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空气、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

13.1.2.4 其他危害来源1)营养不平衡2) 食品加工、贮存和包装过程3)新型食品和强化食品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卫生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实施转基因技术操作人员的安全;二是对环境生态的安全;三是食用安全。

强化食品并非多多益善,过度强化会适得其反。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畸、致癌作用污染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在短时间内造成机体的损害,出现临床症状。

污染物的含量较低,不能导致急性中毒,但长时间食用会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损害,表现出各种慢性中毒的临床症状。

一些有害的物质可以通过孕妇作用于胚胎,造成胎儿发育期细胞分化或器官形成不能够正常进行,出现畸形,甚至死胎。

13.1.3 食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2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13.2.1 金属元素含量与毒性本节内容13.2.2 金属元素中毒机制回目录13.2.1 金属元素含量与毒性重金属概述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103kg/m3以上的金属。

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危害人体健康,被称为有毒重金属。

这类金属元素主要有:汞(Hg)、镉(Cd)、铬(Cr)、铅(Pb)、砷(As)、锌(Zn)、锡(Sn)等。

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污染来源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强积蓄性生物富集作用危害以慢性中毒、长期效应为主有毒重金属元素危害性特点有毒重金属元素危害性特点金属元素含量与毒性一般来说,金属元素在含量较多时均表现出有害性或有毒性;含量较少时,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缺乏就会出现生长迟缓、繁殖衰退、直至死亡。

在缺乏初期,若能补充相应的金属元素,生长和繁殖等功能就会恢复。

●无机状态的砷主要以三价[As(Ⅲ)]和五价[As(V)]形态存在,As(Ⅲ)比As(V)的毒性强。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大米为0.15mg/kg,面粉为0.1mg/kg,杂粮为0.2mg/kg,鲜乳为0.05mg/kg。

●镉进入体内可损害血管,导致组织缺血,引起多系统损伤。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的镉的限量:水果、鲜蛋为0.05 mg/kg。

●汞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可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规定蔬菜中汞的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1mg/kg,《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汞不超过0.001mg/L。

●铅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约4年,在骨骼中沉积的铅半衰期为10年,故铅在机体内较易积蓄,达到一定量时即可呈毒性反应,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人对铅的耐受量为3.5mg/周。

影响金属元素毒性的因素金属元素的毒性不但和其含量、价态有关,还和其他金属的存在有一定关系。

如:铜可增加汞的毒性,但也会降低钼的毒性;钼的存在也会降低铜的吸收;镉可干扰铜、钴、锌等微量元素的代谢,阻碍肠道铁的吸收,并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13.2.2 金属元素中毒机制金属元素的中毒机制比较复杂,除与金属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有关外,还与金属元素的侵入途径、溶解性、存在状态、金属元素本身的理化性质、参与代谢的特点及人体状态等有关。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中毒的可能机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金属元素破坏了生物分子活性基团中的功能基2)臵换了生物分子中必需的金属元素3)改变了生物大分子构象或高级结构总结:上述三种中毒机理,其实都是以金属元素与生物分子中的配基结合能力大小为基础的。

13.3 来源于微生物的有毒物质13.3.1 细菌毒素本节内容13.3.2 真菌毒素13.3.1 细菌毒素某些细菌的生长能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细菌毒素(Bacterial toxins)中毒一般是急性中毒,细菌毒素的产生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以利于细菌繁殖。

常见的细菌毒素中毒有肉毒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沙门菌与副溶血性弧菌和病原大肠菌等造成的感染型食物中毒等。

13.3.1.1 肉毒中毒●肉毒中毒是细菌毒素中毒中最著名的一种,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而引起的,其毒性特别强,造成的死亡率很高。

已知有七种血清型的产毒肉毒杆菌:A、B、C(Cα、Cβ)、D、E和F●食品加热过程中或在通常的烹饪条件下,均能使其毒素失活。

此外,肉毒毒素对胃酸、胃蛋白酶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碱不稳定,在pH7以上条件下分解。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皮肤的细菌,其传染源为动物或人。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只有少数亚型能产生肠毒素,其产毒能力难以判定。

已知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免疫学特性肠毒素,被命名为A、B、C(C1、C2)、D、E型。

根据血清学测定的结果,肠毒素A比较多见,依次顺序为D、B和C。

肠毒素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且具有相当的热稳定性,所以通过一般的加热处理来使肠毒素灭活是不能提供食品安全性保证的。

13.3.1.2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1有足够产生肠毒素的细菌,至少有1×106cfu(菌落形式单位)以上才能产生足够的毒素3须在适当的温度,足够时间下,才利于毒素的产生。

所以加热食品的后污染,是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原因2食品支持病原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3.3.1.3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嗜盐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海洋(pH=7.7,温度37℃左右),在海水、贝类等中存在。

未经加热杀菌的海产品极易引起中毒,中毒的临床表现是腹泻、血便、阵发性腹部绞痛。

多数人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人出现休克和神经症状,此发病原因是食品加热不彻底。

13.3.1.4 沙门菌属●沙门菌种类很多,其中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一般为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造成中毒的原因是生、熟食的混放。

●沙门菌中毒与肉毒中毒和肠毒中毒不同,它需要完整的沙门细菌细胞才产生中毒,并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或水,不属于毒素中毒。

13.3.1.5 其他细菌性中毒●产气荚膜梭菌(韦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十二种,有三种对人致病,1 g食品中其活菌数量在1×105cfu就能够致病,致病症状一般为头痛、腹泻、呕吐等。

●蜡状芽孢杆菌是一个食品传染致病菌,它产生两种不同的肠毒素,一种可以导致腹泻,另一种则导致呕吐。

回本节13.3.2 真菌毒素●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这类毒素中最主要的就是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

目前已发现有50个属的霉菌能产生毒素,只有三个属的霉菌会产生对人和动物致病作用的毒素,它们分别是曲霉属、镰刀霉属、青霉属。

●这些霉菌进入食品和饲料的途径主要包括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和贮藏。

底物和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pH 值等是产生毒素的最重要的条件。

13.3.2.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或寄生曲霉中少数的几个菌株产生的,它们的孢子分布广泛。

,它是食品中最为常见、污染最普遍、毒性最强的黄曲霉黄曲霉毒素B10.5~18mg/kg体重),它比无机物KCN的毒性高10倍,是砒毒素(LD50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它的致癌作用比二甲霜的70倍。

黄曲霉毒素B1基亚硝胺强75倍。

目前,全球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含量均有严格要求。

才分解明显。

但其在碱黄曲霉毒素的耐热性强,在近300℃的温度下B1性条件下是不稳定的。

13.3.2.2 其他重要的霉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是一组由镰刀菌的一些菌株产生的生物活性或化学结构类似的有毒物质,主要代表物是T-2毒素,它是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ATA)的病原物质,能够导致机体系统器官损伤,FAO/WHO将T-2毒素每周的耐受摄入量确定为0.4ng/kg体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