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三首授课时间:2016年5月10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图入题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释题。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1.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有感情朗读。

4.教师总结: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2.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习旧引新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引入新课: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就是范成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23古诗词三首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听课要听要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听课这个环节上面。

每一节课听完以后,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到底有哪些收获?如果课后能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要点逐一回忆起来,证明我们的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高效学习经验学习时需要专心致志他的中考成绩为570分,其中,数学满分,体育满分。

作为班长之前的每次考试他在班上从未拿过第一这次中考,她也没想到自己能在介绍学习经验时,他说,要提高学习成绩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好课堂时间。

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听讲,不要将希望寄托在课后复习巩固上。

她很少用业余时间补课,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上课时,他从不东张西望,她总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专心歌志地学习。

“妈妈告诉我,学习时要认真、专心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否则,这知识点是难以在头脑中生根发芽的。

我从不和别人比学习时间,一味地追求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是低效率的。

在该学习的时候用心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一玩,这样学起来会更有收获。

”其实,一节课中重要的知识点并不会太多,一般有四五个,并且老师会着重讲解这几个知识点。

如果我们在听课时积极思考,就完全可以当堂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抓知识要点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时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把握一节课的最初五分钟。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古诗三首》中的某些词语和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古诗中难理解词语的解释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难点:对于古诗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和背景知识,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每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3.文本解析:逐句解析每首古诗,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4.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每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古诗元素,创作自己的小诗,展示对古诗的运用和创造力。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优秀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古诗文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诗文中的意境,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能够理解古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

3.能够体会到古诗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对于一些生僻词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2.古诗文意境的理解: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朗读和背诵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生僻词语和古诗文的意境,通过讲解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解释。

2.朗读法:通过反复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背诵法:通过反复的背诵,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和背诵的录音。

2.字典和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对于生僻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字典进行理解。

3.操练(10分钟)对于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进行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5.拓展(5分钟)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美感。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3_课_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_课_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乡村四月》一、前置学习:1、经典诵读:《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揭示课题: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

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

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

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

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二、明确目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诗文;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你由此想到了什么?(温馨提示: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想象的画面生动地说一说,演一演)三、尝试探究:1、朗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自主学习中的发现和疑问。

四、交流点拨:请一个小组结合学习目标引导全班展示交流学习1、我是第一发言人,我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三首》的意思,感受诗歌的美。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三首》,并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能够理解《古诗三首》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自己发挥想象,谈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押韵和节奏,并准确朗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2.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押韵和韵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引出学习的主题:“我们今天要学习《古诗三首》这个美好的诗歌。

”第二步:朗读诗歌(10分钟)1.请学生跟随老师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老师再朗读一遍,让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押韵和造句的方式。

第三步:表演诗歌(15分钟)1.分组请学生表演诗歌,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诗歌。

2.老师辅导学生表演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诗歌的意思。

第四步:理解诗歌(20分钟)1.请学生仔细阅读诗歌,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2.学生个别发言,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多的启示和引导。

第五步:发挥想象(20分钟)1.请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谈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六步:小结(5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讲授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采用提问、朗读、表演等形式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估。

2.课后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古诗三首》课文。

2.其他相关课文。

3.多媒体工具。

4.听力材料。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共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组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王昌龄的《从军行》。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背景、意境和表达手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这三首诗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朗读和背诵。

3.背景资料:收集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的生平资料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三首》的文本,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1.背诵节气歌,寻找生活的记忆。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学习生字词。

1.单音字注音、组词2.多音字注音、组词。

3.词语解释(二)学习诗歌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景象和大家交流。

2.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出示诗配画,边读边想象。

4.理解诗句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音字注音、组词4.注释5.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6. 理解诗句7.齐读古诗,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四、学习《渔歌子》。

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义词解释4.注释5.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

6.理解诗句7.你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8.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感情朗读[课后练习]1.背诵这节课学的三首古诗词。

2.积累其他的田园风光诗词。

3.任选本课诗词中的一首作诗意画,看谁画得好。

[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渔歌子》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7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写法,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第一课时:一、由图入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他们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板书课题,释题,即“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是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有感情朗读。

教师总结: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写景→绿原白川雨如烟(赞美),写人→闲人少才了……又。

第二课时:一、旧引新。

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引入新课: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

12古诗三首《示儿》教案

12古诗三首《示儿》教案
3.改进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将关注学生对爱国情怀的抒发,而不仅仅是诗歌字面意思的解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后作业
1.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与《示儿》相关的主题,如爱国情怀、诗人陆游的生平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PPT进行汇报。
2. 请学生尝试模仿陆游的诗歌风格,创作一首关于爱国情怀的诗歌,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3. 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我过于注重对诗歌字面意思的解读,而忽视了对学生爱国情怀抒发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课堂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确保小组讨论的顺利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 调整教学方法:我将增加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课堂
1. 课堂评价: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参与程度。我会注意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是否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测试: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短的小测试。这些测试将帮助我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和爱国情怀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传记。
研究陆游的其他诗歌作品,分析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探索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研究书籍和论文。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锻炼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
2、自由读两首古诗,读准确,读流利。
3、两首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比一比组词
塞( ) 笠( ) 蓑( )耘( )
赛( ) 篱( ) 衰( )耕( )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3分钟)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全班交流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7分钟)
1、看动画课件听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三、检查交流预学情况:(10分钟)
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组内轮读
四、学习课文
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全班交流,讲讲诗意。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词内容,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学习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动画课件《渔歌子》
预学案:
自主学习
1、认写生字词:蚕桑 ———— 耘田 ———— 箬笠———— 昼 ——— 绩——— 塞 ——— 鹭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

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内轮流读,弄清句子意思。
3)组内交流,讲讲词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词意是
4思考:读《渔歌子》这首词有什么感觉?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思考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三展示诵读
1品读全词,感悟词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初读感知,了解词义
昼:耘田:傍:绩:夜绩麻:各当家:未解:
二、研讨交流
1、学生读古诗,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的意思是:
2、诗中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有什么活动?
3、看到大人在田间劳作,农家的孩子会怎么想?
4、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还能将诗补充完整: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拓展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不懂的地方是(

我需要向他人请教的是(
)。
三、展示
1、我会有感情的朗读
2、我会表演
3、我会把字写得很漂亮。
四、我会做
1、《四时四园杂兴》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景象和农民的()。后两句中,儿童“”,表现了他们的()
2、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五、我的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六、学后反思:
一、田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乡村的古诗。
学生学案
教师导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4)背诵、《渔歌子》,积累语言。
四当堂反馈
1西塞山前__________,西塞山下_____美,_____清,_____肥。“我”戴着__________,穿着__________,在斜风细雨中垂钓流连忘返。
2词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3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学习难点: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
学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我会预习
1、初读古诗,我会正音
蚕桑( )卷( )子( )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 )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 )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
4.、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展示我的风采
1、我会有感情的朗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做补充
三、让我们来美美的来读这首诗吧!
四、反馈练习
五、课后反思
温泉县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词三首渔歌子课型预习+展示时间
主备孔文娟审核陈新荣、李静班级
学生学案
教师导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简介诗人及背景。
《乡村四月》作者是()朝诗人()。
3、朗读,同桌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二、我会和他人合作研讨
1、小.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山原:
白满川:
子规:
了:
2、朗读古诗,讲讲诗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我会积累
背诵《乡村四月》
四、反馈练习
1、山陵和原野,__________;稻田里的水色,_________,白亮亮的。杜鹃在____的细雨中啼叫。四月的乡村,_____很少,农民们刚刚结束了_____的农活,又开始忙着_____了。
2、《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写的。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乡(季节)特有的景色。后两句写。
温泉县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课型预习+展示时间
主备孔文娟审核陈新荣、李静、兰玉娟班级
学生学案
教师导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正确读“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
过程与方法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学习难点: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学法指导:读议结合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
2教师范读
二教师指导
三这首诗多美啊,你能有感情的读出它的美吗?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吗?让我们来大显身手吧!
五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温泉县哈镇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课型预习课+展示时间
主备孔文娟审核陈新荣、李静、兰玉娟班级
五我的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理解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复习巩固
二教师范读《渔歌子》
三教师作指导
三放音乐,配乐朗诵
四指导
五课后反思
学习重点: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学法指导:诵读
课时安排:
学习过程:
一、我会预习
1、读诗题,解题意
兴:
四时:
杂兴:
2、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诗人()所写。
学习过程
一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
二预习
1《渔歌子》:词牌名,即词调子的名称,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2了解作者
3读古诗,,正音,西塞()鳜()鱼箬( )笠蓑()衣
理解词语斜风归
3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说明作者主要描述的景物是()、()、()( )、( )
三研讨
1初读古诗,弄懂词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