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之人文探赜
从_浙派语文_史迹说_人文浙派_周一贯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11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周一贯“浙派语文”是语文教育在浙江地域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辞海》)。
形成派别的原因主要是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与语文教育相关的研究者、实践者难免会有相接近的学术观点、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彼此自然地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某种相对稳定并显成熟的特色。
当然,“流派”的具体形成原因很多,有因血缘关系,即祖亲相传形成的;有因业缘关系,即师徒相授并逐渐扩大规模形成的;有因友缘关系,即由志趣相投的朋友结社而形成的;但更多的还是因地缘关系形成的。
这是因为多数流派,其成员主要还是会受地域的影响而走得很近,即使是血缘的、业缘的、友缘的流派,从深层分析,也往往难以摆脱地域的影响和制约。
由是观之,“浙派语文”虽立足于课堂,但却是浙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态的综合反映。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语文”不是一般的学科,而是母语课程。
诚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它无疑会比其他课程更多地受到地域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也就更容易形成某些地域特色。
那么,浙江语文教育是否可以凭借自身特色形成流派?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这首先是由浙江不一般的地域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这里应当特别指出的有三个方面。
一、浙江较早开化和悠久历史使浙江的语文教育有了扎实的根络浙江大地不仅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而且还是东方文明兴起的地方,更是遍布于东南亚一带的“百越文化”之源。
距今约7000年前存在于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约6000年前存在于杭嘉湖平原的马家浜文化,距今约5000年前存在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三个类型的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吴越文化之主流。
“浙东学派”与“浙派语文”
“浙东学派”与“浙派语文”□周一贯苏轼在《表忠观碑》中,曾赞叹过浙东这块得天独厚、祥和富庶之地:“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确实,由于古代华夏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两晋相扰后,北方战火连天、腥风血雨,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唯江南尤其是浙东一带,因远离京畿,而有了相对的太平。
更见阡陌如绣,鸡犬之声可闻,形成了当时的繁华。
经济发展、世道太平,必然会带来学术的繁荣。
于是“浙东学派”应运而生。
所谓“学派”,是指在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辞海》)。
正是由于学术研究的兴盛,不同学说、观点的碰撞才会产生。
而唯有碰撞不断深化,方可形成相应的流派。
这就说明了当时百家争鸣之繁盛。
在中国,语文学科历来和史学、经学、哲学、文学综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学术载体。
所以,“浙东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自然会对“浙派语文”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难分彼此。
“浙东学派”的主张与代表人物历史上的“浙东学派”有两个。
一个是南宋时期的“浙东学派”,主要是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等。
这些学派所研究的内容各有不同:金华学派重中原文献之传,讲明治体;永嘉学派重经制治法,以经世致用自负;永康学派究立国之本末方略。
另一个是明清时期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
这两个“浙东学派”有其共通之处。
那就是他们的主张均不同于朱熹、陆九渊等所奉行的“性理”之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反“主流”的进步性。
本文所述的“浙东学派”专指后者,它出现在明清时期,体现了当时明清实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邵廷采、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主要活跃在当时的浙东绍兴府一带。
“经世致用”是他们治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而研究史学是其主要手段。
他们认为孔子之功莫大于《春秋》,这是因为《春秋》契合了当时的人事。
而之后的许多著述,往往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空谈性天,不是为了经世致用。
论杭州(西湖)的人文气质
论杭州(西湖)的人文气质提要:本文以东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人本)”概念为视角,从城湖关系之谐、山水风物之美、众神信仰之盛、人文传统之胜、人本新城之造等五个方面,来审视古今杭州(西湖)人文气质的内涵和特质,对杭州(西湖)人文气质进行了较独特的诠释。
关键词:杭州西湖人文气质作者鲍志成,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邮政编码310013)。
一个人的气质,是由遗传、家庭、教育、职业、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与人一样,不同城市也有不同的气质。
研究一个城市的人文气质,一定要兼顾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物产、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尤其是要注重那里繁衍生息的人,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
东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人文”或“人本”,各有侧重。
东方文化中的“人本”是人的生命内在心性的道德主体,强调的是“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被爱”的关系,注重人的群体关系。
西方文化中的“人本”,关注的是人的尊严和价值实现,主张生命和生活的欲望满足、精神的归宿和审美的愉悦,尤其注重个体生命。
本文尝试以西方文化的“人本”及与之相关的“物本”“神本”视角来审视东方文化背景中的杭州(西湖)的“人文”内涵和特质,试图构建杭州(西湖)人文气质的诠释体系。
一、城湖关系之谐以往学者在探讨杭州的相关问题时,往往把杭州与西湖关系混淆不清,或城湖分割,或混为一谈,这都是有失偏颇的。
只有把西湖当作杭州城市的一部分,且是作为影响杭州城市发展诸多要素之一时,才能全面准确把握主体和本质,否则就会以湖代城,湖城不分,似是而非,不得要领。
本文立足杭州(精确说杭城),兼顾西湖,所以采用“杭州(西湖)”的行文表达,之所以不点出其他的水文要素,是因为运河、钱江在城区只有一段,杭州湾只能算一边角,西溪以往都只在郊外,对杭城的影响总体而言都没有西湖来得重大、来得深远。
(一)城湖关系的历史演变杭州城是因西湖而兴,还是依钱塘江而兴?湖在先还是城在先,抑或同时?从考古文献以及城市演变历史记载看,杭城与西湖的发展呈现“二元重合”的结构。
普陀山下,邂逅“浙派语文”
身体需要安顿 , 灵需要安顿 , 心 小学语文也需要
安顿 吗?
银发 老者 , 每天准时来听讲座的 , 就是大 名鼎 鼎的周
一
贯先生 。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 , 隙拿一篇文 章前往 趁
回溯 “ 浙派语 文” 无论作为风格 抑或 是流派 , , 家 底渊源极其深厚。 王阳 明、 王国维 、 鲁迅、 蔡元培 、 陈望道 、 亨颐 、 经 夏丐尊……都是学者大 家,都是 中国教育 的表现形 式, 都是语文的 “ 墓志铭 ” 。
交流 ”每个话题都是在交谈的 当下给出最精 当的描 。
述, 神来 之笔 , 点石成金 , 同小学课本里 的“ 如 那一片
滔滔 , 又汇入课改之 浪潮 , 既是教 育的使命 , 这 又是
个体 生命 对语 文教 学的 自然善好 。 “ 浙派语 文” 在 自己的 乡土上 , 到生命 的“ , 找 草 房子 ”续 写着 自己的历史谱 系 , 语文 安顿 得恬淡 , 把
思 ” 。
黄永 玉给沈从文写的墓志铭 一个士兵不是战 “
死 沙 场 , 是 回 归故 乡。 这 句 话 从 小 学 语 文 的 构 建 就 ”
回想那次在沈家 门小学 ,因未能如愿朝圣普 陀
1 2
教 学月刊 小学版 2 1 7 8 0 2 - 语文
涵
来 说 , 回 家 ” 是 意 味 着 回 归儿 童 。 “ 就 在 周 一 贯 老 师 的语 境 中 ,小 学 生 与 儿 童 是 不 一
鱼贯 而 出 , 土 拔 节 。 破
我, 大师很远 , 周一贯很近 。
后来 , 了间隔时 日与周一贯 先生 电话交流和文 有 章 请益 的机会 。 每次 交谈 之后 , 自然地让 人想 起 很 “ 与智者 同行 , 你会不 同凡 响 ; 与高人为伍 , 能登上 你 巅峰” 在现 实生活中 , 。 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 甚 至能改 变你 的成长轨迹 , 定你 的人 生成败 。 带着 决 “
试论当代浙派语文的五大特征_蔡伟
新昌中学特级教师董汀丰老师用自己对母校对师者 的感恩之心, 用自己从一个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到获得 硕士学位到如 今 的 中 学 语 文 特 级 教 师 的 成 长 经 历 , 教“滴 水 之 恩 , 涌 泉 相 报 ”的 做 人 道 理 。他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运 用 优 美 的 语 言 和 富 有 变 化 的 语 音 、语 速 、语 调 来 展 示 或 豪 迈 、 或 优 美 、或 清 新 、或 愉 快 的 课 堂 环 境 ; 用 朗 读 作 为 辅 助 手 段来传递情感,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丰富想象, 从而深化对 作品的理解。浙 江 省 教 研 室 教 研 员 、特 级 教 师 胡 勤 在 与 我 省著名语文教 育 家 蒋 成 瑀 教 授 对 话 时 说 :“教 学 实 践 的 过 程是一个不断 创 造 的 过 程 。得 鱼 而 忘 筌 , 任 何 模 式 都 会 在 这个过程中消 解 。世 上 没 有 两 个 一 模 一 样 的 大 脑 , 不 同 的 教师或学生, 学识才华不同, 思想感情各异, 教学程序的 趋向也不一样 。模 式 之 所 以 有 生 命 , 就 是 因 为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被 解 构 、被 创 新 。”他 认 为 语 文 教 学 应 当 重 视 教 学 的 过 程 , 而不是结 果 。应 当 让 学 生 自 己 阅 读 、自 主 创 造 , 如 此 才 能满足思想精 神 的 需 求 。他 非 常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强 调 与学生平等交流, 而不是控制学生。
浙派渊源及新浙派的崛起
浙派渊源及新浙派的崛起陈梦麟一浙派,作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明前期永乐宣德年间。
当时,以戴进为代表一批画家,由于不满意院派那种工整刻板的画风,相率改弦更张,给画坛带来一片生气,从学或相和者甚众,成为与宫廷派抗衡的最大的在野派,盛行了近二百年。
后来,浙派末流变得越来越狂放粗犷,成了“野狐禅”,而以沈周、文征明及后来的董其昌为代表的“吴派”兴起,取代了浙派的画坛霸主地位。
之所以能造就“浙派”的历史渊源还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
两浙大地,山辉川媚,湖奇海阔,钟灵毓秀,物阜民丰,人文蔚起。
唐末五代,中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西蜀、南唐及吴越国相对比较安宁,并出了徐熙、黄筌、贯休等大师,当时,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杭州实际上已成了全国的文化重镇,宋太祖统一全国,吴越王纳土归宋后,浙江保存的中国文化传统又传播全国。
宋室南渡,杭州更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南宋画院继承北宋画院的传统,出现了刘李马夏等大家,而中原的画家也落户杭州,所以元代六大家有五个是浙江人或居住浙江的,只是当时他们或隐居或云游,彼此很少联络,没有被人称作“浙派”而已。
众所周知,绘画的师承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浙江及毗邻的江苏、安徽、江西一带名家代出。
明太祖继承宋朝体制设立画院,征赵原、周位等入画院,但不久在政治上“炮轰功臣楼”的同时将画家关的关、杀的杀,朝野画家莫不惶恐悚然,所以院派绘画都很工整,而且日渐刻板。
戴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唐人,生于洪武廾一年。
幼师叶澄,永乐年间曾随父亲到京师,不遇而还。
宣德年间,被宣宗朱瞻基征入宫廷,与李在、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值智仁殿,据说作《寒江独钓图》时,画了个红衣人垂钓,谢环忌其能,谗其“失体”,遂放归。
戴进画山水、人物、花果、翎毛无不精妙入神,当时就被称为“国朝第一”,从学者甚多。
山水,当时画院的李在、周清等都是马夏遗规,戴进在马夏的基础上,同时取法郭熙、李唐,变南宋浑厚之趣而成健拔劲锐之风,面目为之一新;人物用蚕头鼠尾描,佛像用铁线描或兰叶描,运笔顿拙有力;走兽、花鸟亦很精致,喜作葡萄。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教共体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开学独立作业检查试题卷龙年寒假,学校开展“浙里寻踪”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全卷共五个活动,17 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一站】浙里古村•江南秘境岁月无声,古村有痕。
研学小组走进古村落,寻找历史的印记。
(17分)【感受古韵】1.下面是小语为研学活动写的宣传语,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4分)一座座古村落,如同一幅幅被时间凝.固的画卷,古朴,静谧;走进古村落,宛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来到了一个世外桃,阻隔了外界的(xu ān) 嚣。
一砖一瓦、一橡一木都藏满了故事,充满了岁月的气息,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向世人展示历史的沧桑,演yì着现代人眼中的诗与远方。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宁静悠远、古韵盎然的古村落,领略江南秘境的魅力!(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xuān) 嚣演yì(2)根据语意,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入文中处。
(1分)A.园B.源(3)加点字“凝.”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A. yíngB. níng【山水诗文】2.古村依山傍水,研学小组梳理了一些描写山水自然的古诗文,请你一起完成。
(6分)描写对象诗文句子景—情探究山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①—孤寂伤感同学们发现,写景诗中,写的是自然之景,表现的是作者的内心之情。
阅读写景诗,要理清情与景的关系。
②,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清静悠远—怡然淡泊水③,不觉船移。
(欧阳修《采桑子》)平静澄碧—悠闲惬意急湍甚箭,④。
(吴均《与朱元思书》)湍急迅猛—洒脱高洁草木乱花渐欲迷人眼,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明媚清新—喜悦陶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荒芜衰败—⑥【探究亭台】3.江南多古村,古村多亭台。
亭子是人们休息、游乐、观景的重要场所。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13 分)班级开展以“相约最美古诗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各组开展专题研究,在展示交流会上分享成果,并结集成册。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专题探究报告集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相约最美古诗词”作为标题。
2.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经》之美”。
他们对文案中的字音和字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的优雅。
《诗经》之美,美到极致,其质朴清新的语言美、重章叠.句的音韵美、“赋比兴.”的手法美、“兴观群怨”的功能美,惊艳了三千年的时光。
孔子说:“诗三百皆可弦歌之。
”梁启超说:“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它备.受历代读书人推崇,是国人的精神家底。
它来自远古,却把光照进我们当下的生活,成为每个国人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A.“叠”在此处是“重复”的意思,应写作“叠”B.“兴”在此处指诗歌的表现手法,应读作“xìnɡ”C.“备”在此处是“完全”的意思,应写作“备”D.“藉”在此处是“想念”的意思,应读作“jí”3.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解说“宋词之美Top10”的专题研究成果。
下面文案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物阜民丰的大宋王朝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被称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却在大浪淘沙....,那些文采斐然、流传千古的佳作,....中毫不褪色,情韵依旧。
宋词之美,美不胜收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拍案叫绝....。
TOP10在画“北宋词人朋友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晏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的好友中,都有一个名字赫然在列——张先。
俗话说物以类聚....,能与这些大咖相交甚厚,他当然不是庸常之辈。
“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层出不穷的“金句”让他俘获了北宋词坛一众大家的心。
A.大浪淘沙B.美不胜收C.拍案叫绝D.物以类聚4.第三组同学向大家介绍“诗仙李白的仙气从何而来”的专题研究成果。
【精品作文】金岳霖先生赏析
【精品作文】金岳霖先生赏析【精品作文】金岳霖先生赏析版权所有:【碧意之时】篇一:金岳霖先生《浙派语文名师经典课例解析》【背景介绍】2008年11月27-28日,“第二届语文教育硕士暨浙派名师教学研讨会”在浙师大人文学院和师大附中举行。
28日上午陈益林老师在师大附中行政楼一楼报告厅执教《金岳霖先生》教学展示课。
《金岳霖先生》一文出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作为省推出的四位开课教师之一,陈益林老师紧紧把握“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品”字上做足文章,让《金岳霖先生》一文的教学真正呈现出语文课应有的“玩味”“涵泳”等品性和风骨。
涵泳功夫兴味长——《金岳霖先生》课例解析【基本原理】沉静生明慧,慢功出细活。
在快餐文学盛行,速食主义泛滥的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
真正的读书不应是“流寇”式的攻城略地,而应学会建立立足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基础之上的学力和学养的“根据地”。
德国诗人海涅曾言:“跟养孩子一样,书,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所有那些在仓促之间,在短短的几星期里写出来的书往往使我在心里对这样的作者产生一定的反感。
一个正派的女人决不会不到九个月就养出孩子来的。
”(《海涅文钞》)海涅虽是说写书,但他的这段话却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大启示。
华裔美国学者林毓生教授一再呼吁的“比慢”精神照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上。
宋·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诗句的意思就是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读,只求读得快,走马观花,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领略到书中蕴涵的意味。
正是根据以上这些读书原理,陈益林老师在《金岳霖先生》的教学中确立“品”字为课堂的中心和灵魂,以咀嚼文本细节描写中所潜藏的内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所传达的金岳霖先生的特有形象。
【教材简析】《金岳霖先生》一文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之第四专题,专题名称叫“慢慢走,欣赏啊”,教学方式为“活动体验”。
浙派研究综述
浙派研究综述作者:吴定伟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摘要]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浙派的研究情况,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及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三个方面,总结至今在浙派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关键词] 浙派;界定;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诗人与派系[中图分类号] I20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738(2010)04-0060-05[收稿日期] 2010-04-30[作者简介] 吴定伟(1986-),女,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诗文。
浙派①自清初黄宗羲创始,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百有余年,对清中叶桐城诗派、晚清同光体或宋诗派影响极为深远。
无论在清代诗坛上还是在中国诗史上,它都可以说是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关涉有清一代诗史流程的诗派,近百年来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在许多方面亦无深入,诸如对于浙派的定义、内涵、风格、文化观照等皆未形成定论。
很多有关论述都是散见于诸如文学史、诗歌总论、宋诗派等的阐述之中,并未单独成为一个系统。
笔者将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等方面对目前浙派研究进行一个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浙派的界定对“浙派”名称的演变过程作了大致探讨的是张仲谋先生的两部著作:《清代文化与浙派诗》[1]与《清代宋诗师承论》[2]。
这里我们只取其中关于“浙派”名称的由来稍作论述。
“浙派”因为以宗宋为基本诗学倾向,最初曾被称为“宋派”。
后乾隆初年,全祖望《初白查先生墓表》论查慎行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清堂集”条论汤右曾诗,皆有“浙中诗派”之目,然并不是严格的流派概念,而是用此概括浙省诗人;稍后在袁枚《随园诗话》及其诗文中出现了“浙派”之称。
盖自此而后,“浙派”即成定指之专名。
关于“浙派”的定义,现今有广义与狭义之说,狭义几成定论,广义则有些许差别,其界定大约有以下几类:1.以地域角度,不囿于“宗宋”的诗歌主张,重在变通地阐述源流演变来界定浙派钱仲联先生是研究清诗的开创人物,对“浙派”的研究相对全面系统,并且首次发表了一篇专论浙派的文章《浙派诗论》[3]。
蒋嵩、周之冕作品赏析简述浙派与吴门画派之风格之异
蒋嵩、周之冕作品赏析简述浙派与吴门画派之风格之异作者:张忠诚来源:《旅游世界》2020年第10期浙派和吴门画派在各自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取向方面旗帜鲜明,风格独立,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后世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其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却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派与吴门画派是明代绘画的重要流派。
浙派风行于明代中前期,以戴进、吴伟为代表。
二人都有明代宫廷画家的经历,与院体绘画有一定的联系。
其山水取法以宋代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主的南宋画风,艺术风格粗细兼备,挺劲豪放,水墨淋漓,笔墨简率纵逸,技法娴熟,笔法姿肆,是一个以职业画家为主体的绘画流派。
成员尚有蒋嵩、张路、汪肇、史文、郑文林等人。
浙派在明代中后期渐趋于弱势,其优势地位被吴门画派所取代。
吴门画派以沈周为开山巨匠,继而有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名家,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的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开创一代新风,取代了院体和浙派成为当时的主流画派。
吴门画派的灵魂人物是沈周和文徵明,他们承元代文人画之衣钵。
发展了文人画的传统,注重笔墨表现,强调文人情怀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静平和的格调,奠定了吴门画派的思想基调。
吴门画家群体较众,以苏州地区文人画家群体为主,其代表人物尚有周之冕、陈淳、文嘉、张宏等名家。
从画派的人员结构来看,浙派以职业画家为主,吴门画派以文人画家为主。
他们以各自的优势而营造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浙派画家注重技法的表现力,以宋人为宗,多以精熟的笔墨表现自然界的风霜雪雨之变化,自然生活气息浓重。
画面多富有动感,情节起伏跌宕,波澜壮阔。
技法以描写景物自身的结构为能事,以疏放、开张的笔墨,雄肆激昂的艺术表现力和动荡富有生气的场景邀赏于观者。
体现了高超的技法和娴熟的功力,绘画专业性极强。
而吴门画派的主将多为文人,在绘画方面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艺术修养全面,对文人画的发展有一定的开拓性,发展继承了元代文人画的思想。
浙派 名词解释
浙派名词解释
浙派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江浙一带文化的代表性
流派或传统风格。
浙派的形成和发展始于中国古代,经历了历代文化
名人的不断创新和传承。
这一文化流派在诗词、绘画、戏曲、文学等
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力。
在诗词方面,浙派以唐宋时期的浙江文人为代表,注重情感表达,追
求自然、素朴的风格。
他们的作品以描绘大自然和人情世故为主题,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在绘画方面,浙派以南宋时期的宣和画派为代表,重视山水画和花鸟
画的表现力。
他们善于通过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刻画出自然界
的美景和生物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戏曲方面,浙派以曲艺和昆剧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中,曲艺以弹词、评书等形式叙事,语言幽默风趣,内容丰富多样,深受
民众喜爱。
昆剧则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动人的唱腔,讲述历史故事或
民间传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在文学方面,浙派以清代文学为代表,以浙江地区的作家为主,具有
丰富多样的文体和精湛的艺术水平。
他们的作品内容涵盖了社会人情、历史典故、生活哲理等方面,形式上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以其深刻的
社会观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浙派代表了江浙一带独特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创作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浙派诗的名词解释
浙派诗的名词解释浙派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它兴起于唐宋时期的浙江地区,因此得名。
浙派诗的特点在于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并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浙派诗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学流派。
浙派:浙派是指浙江地区的文学流派,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浙派诗人们多以安定、淳朴为基调,注重表达个人的真实感受。
浙派诗歌以清新、婉约见长,不拘泥于传统诗歌形式,注重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的细腻描摹,体现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
清新自然:清新自然是指浙派诗歌所追求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意境。
浙派诗人以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并真实地表现出这些细节中所蕴含的美,以营造出一种真实而美丽的境界。
他们常常以山水、花草、云雨等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感受,使人们沉浸在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之中。
风格:浙派诗的风格独特多样,既有清新淡雅的风骨,又有豪放奔放的激情。
浙派诗人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以洗练的文字、简洁的句式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注重用意象来塑造诗歌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为之所吸引。
江南:江南是指中国东南沿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
由于其水乡风光和多样的自然景观,江南地区被誉为“人间最美丽的地方”。
浙派诗人生长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他们深受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的熏陶,所以他们的诗歌多以江南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题,传递出一种唯美又深邃的意境。
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浙派诗人以诗歌作为表达的媒介,通过精致的词句,传达出自己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理解。
他们以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为主要目的,体现出对自然、人生和爱的热爱之情。
浙派诗歌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浙派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流派,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琴学浙派名词解释
详解古琴艺术(浙派)有小伙伴问:琴学浙派名词解释;答:没有琴学浙派,只有古琴艺术(浙派)。
古琴艺术(浙派),浙江省杭州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浙派古琴艺术流传于浙江地区,古代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创始人为郭楚望。
徐天民门下在元明时期传承四代,将浙派古琴艺术推向顶峰,一时有“浙操徐门”“徐门正传”之称。
入清以后,浙派古琴艺术渐趋衰微。
浙派古琴演奏追求“微、妙、圆、通”的音色,以“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为指归,追求文雅、恬静、简洁、洒脱的意境。
作为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
他继承了张岩汇集的秘阁古谱和民间传谱,加以编辑整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的代表作品《潇湘水云》及其他传谱,经刘志芳传授于毛敏仲和徐天明。
毛、徐两人在杨瓒的主持下,汇编了历史上收曲最多的《紫霞洞琴谱》(已佚)。
毛敏仲并创作了许多琴曲,一直流传至今。
徐天明则在传授琴学方面有突出成就,徐氏祖孙四代都以授琴驰名琴坛,明季尊之为“徐门正传”。
琴派的形成最早也只能从宋代文献记载隐约窥见;在北宋时,古琴就以谱分为三派,一是阁谱,称京师派,一是江西,称江西派,一是浙谱,称浙派。
当时有琴人交代过三家情况,并指出不同:“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
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后南宋建都临安(杭州),使浙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浙派的奠基人一郭沔(miǎn)(字楚望,作有琴曲《潇湘水云》、《泛沧浪》、《春雨》、《飞鸣吟》等,大曲《秋鸿》据传也是它的作品),通过学生刘志方(浙江天台人,作有《忘机曲》(明清时演变为《鸥鹭忘机》)、《吴江吟》等曲)传给杨瓒的门人徐天民(名宇,号雪江,飘翁,浙江严陵人,对浙派的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
)和毛敏仲(名逊,浙江三衢人,作有《渔歌》《樵歌》《庄周梦蝶》《山居吟》《佩兰》《列子御风》《禹会涂山》《幽人折桂》等曲流传极广)。
到明代,琴家十分推重徐门的传授,称为“徐门正传”。
简述清代浙派词和常州词
简述清代浙派词和常州词㈠浙派词⑴浙派中期领袖厉鹗⒈推衍朱彝尊“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远而文,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为“骋雅人之能事”(《群雅词集序》),姜、张之外再揽入北宋周邦彦,音律和文词更为工练。
⒉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山光水色的描绘,表现幽隽清冷之美。
如写月夜游富春江的《百字令》和描摹秋声的《齐天乐》。
⒊生活狭窄和词境单一,也有真气少存、意旨浅薄之弊,加速浙派衰落。
⑵吴锡麟用“穷而后工”矫正词宜宴喜逸乐说,“姜、史其渊源”,“苏、辛其圭臬”,代替专宗姜、张褊狭,动摇浙派支柱,但其词骨脆才弱,作用有限。
⑶郭{鹿吝}跳出分正变、尊姜张樊篱,主张摅述性灵,其词“屡变”求异。
㈡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社会矛盾激烈,浓重的忧患意识使学者眼光转向国计民生有用的实学;词的领域,阳羡末流浅率叫嚣,浙派襞积,把词引向Y鄙虚泛。
⑴张惠言开创⒈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又名《宛邻词选》),选择精严,并附当世常州词人以垂范,显示这个创作批评均具特色、以地域集结的词人群的存在,成为开宗立派的旗帜。
⒉在《词选序》中,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对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积极作用,但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⒊《茗柯词》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干净,抒发怀才不遇、飘泊无依和羁缚受制等心绪,词旨常在若隐若现间,如《木兰花慢·杨花》。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缺少社会内容和历史精神。
⑵周济发扬⒈理论以艺术审美眼光推尊词体,突出词的“史”性和与时代盛衰相关的政治感慨;比兴寄托:从创作与接受角度上,阐明词“非寄托不入”和“专寄托不出”。
正变理论:以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王沂孙为学词途径,使学周邦彦、吴文英成为时尚,既纠正浙派浅滑甜熟,也使“常派”真正风靡,笼盖晚清词坛。
2.创作与理论脱节,如《味隽斋词》中多数作品过于强调寄托和不露痕迹,晦涩难懂、“如索枯谜”(吴梅《词学通论》)㈢浙、常之外⑴郑燮《板桥词》以凄厉之笔,倾泻“盛世”悲哀。
分析南宋院体和明代浙派的异同
分析南宋院体和明代浙派的异同分析南宋院体和明代浙派的异同不同艺术门类的流派同时在相近地域出现,在当时社会情景所笼罩下,容易有着较多共通之处。
以杭州为活动中心的南宋“院体”山水画与“浙派”共同受当时社会的影响,有着相同的时代特色。
在流传方式、技术要求、风格追求、技法演变等方面有着较多相似性与同步性。
南宋“院体”山水画及“浙派”均创造了反映时代特色的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和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在南宋,“以小观大”成为院画家们创作和观者欣赏的最主要方法,它是“边角之景”的绘画形式在美学思想上的反映。
此时的“小”已经不是体积被缩小的全景山水的个体,而是一个浓缩的点,是画家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对象后提炼而出的点,并由此点作为物象之灵魂、意境之窗口。
所以,南宋山水画的创作不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是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
这大大增强了南宋绘画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征性,并且能够寡中见众、内中见外、近中见远、物中见情。
中国画学热衷于“小”的趣味,在南宋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南宋山水画风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它是与局部特写的“边角之景”一脉相承的。
前者是由后者带动的产物,是顺应了后者的形式变化而出现的技法改革。
“边角之景”使得视角上从“以大观小”变为“以小观大”,视觉上从“远观其势”变为“近取其质”。
如此以来,对山势的表达转变为对石质的描绘,包括其他草木等物,在画面上都要从朦胧的“势状”向切实的“质感”转变。
从前的那些雨点皴、披麻皴、云头皴、拖泥带水皴等便不再适于这种表现,于是清刚利爽的大斧劈皴便应时而生。
特别是当边角之景和局部特写从扇面小形制回归到长卷、立轴的大画面上,这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出山石等物坚硬、凝重的质感,大斧劈皴的侧笔猛扫,锋芒毕露,恰能实现画面所需要的质感效果。
中国明代绘画流派。
因开创人戴进为浙江人,故名之。
其主要成员还有吴伟、张路、蒋嵩、汪肇等人。
戴进、吴伟等也曾一度服务于宫廷。
兼擅人物与山水的新浙派名家——周沧米的艺术求索
作者: 施晓琴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69-7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
主题词: 浙派人物画 山水 艺术 名家 中国传统 地域特色 20世纪 传统文化
摘要:地处长江以南的江浙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镇。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润泽千古的“二王”书法、革新宫廷画派的“南宋四家”、独具地域特色的“浙派”山水,以及徐渭、陈洪绶等一批对近代影响深远的绘画大师。
进入20世纪以来,江浙一带更是滋长出了受到丰厚传统文化浸润的“新浙派人物画”。
亦称“新浙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乱 逐 次 平 歇 , 济文 化 都 转 入 正 常 的 轨 道 运 行 , 圣 朝 文 经 。
治” 也渐 收 功效 , 灵 创 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渐 平 复 之 后 , 看 似 雍 容 和 雅 心 在
的 盛 世 氛 围 中 。 ” 个 美 学范 畴 又 被 重 新 拾 起 , 各 个 层 清 这 在 面 上 为 朝 野 文 人所 重 新 体 认 , 如 关 系 到 每 一 个 士 人 进 身 比
之 阶 的八 股取 士 的评 卷 标 准 为 。 真 雅 正 ” 而 在 诗 学 领 域 清 , 更 是 涵蕴 深远 , 发 其 绪 的便 是 康 熙 朝 声 泽广 被 朝 野 的。 首 神 韵说” 。众 所 周 知 , 士 慎 一 生 论 诗 数 篇 , 真 正 代 表 其 成 王 但
我 们 必 须对 。 ” 个 美 学 范 畴 在 古 典 诗 学 领 域 的 衍 变 进 行 清 这 简 单 回顾 。据 蒋 寅先 生 考 证 ,清 ” 早 是 作 为 人 物 品评 而 。 最 使 用 的 ,清 ” 审 美 意 义 进 入 诗 学 领 域 是 在 六 朝 , 。 以 而且 从 六 朝 到 中 唐 大 历 年 间 , 清 ” 经 作 为 一 种 高 级 美 学 范 畴 在 文 。 已
的 视 角 , 能 对 浙 派 的 理 论 主 张 和 创 作做 出合 乎 实 际 的 文 化 解读 。 才 [ 键词] 人文思潮 ; 关 浙派 ; ; 清 学 [ 图 分 类 法 ]2 z 2 中 Io . 1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 O 3 1 12 0 )4 O 7 3 文 lO —6 2 (06 O 一O 3 一O
则 否 ; 境 取 幽 , 则 否 ; 味宜 淡 , 则 否 ; 游 止 贵 旷 , 其 杂 其 浓 其 拘 则否 。 ”Ⅲ 明清 易 代 之 际 , 崩 地 坼 的 巨 变 让 士 人 们 五 内俱 天 摧 , 造 就 了一 代 人 愤 郁 内积 磊 珂 难 释 的 精 神 心 态 , 国 兴 也 家 亡 , 死节义等深沉弘大的主题在心灵深处萦绕不去 , 生 只有 悲 歌 泣 血 沉 郁 慷慨 的 风 格 或 可 少 舒 方 寸 郁 结 之 万 一 , 以 所 。 杜 ” 成 了这 一 时代 潮 流 的 主 音 符 , 。 ” 个 偏 向 雅 学 更 而 清 这 逸 闲适 的 范 畴则 被 暂 时 搁 置 。随 着 社 会 秩 序 的逐 渐 恢 复 ,
构 成 之 间 的 关 系 , 能 更 深 刻地 了解 其 诗 歌 观 念 、 作 特 征 之 渊 源 所 在 。 因此 , 探 讨 浙 派 诗 歌 理 念 中 占 才 创 在 中心 地 位 的 两个 理 论 观 点。 和 。 与 时代 文 化 氛 围 、 浙地 的地 域 人 文 特 征 之 间 的联 系 时 , 要 以宏 观 清” 学” 与 也
化中逐渐定 型 , 是 。 过 宋代 对 诗歌 美 学理 想 的改 造 , 但 经 ‘ ’ 范 畴 登 上 了 古 典 诗 歌 理 想 的 最 高 位 置 , 清 由 此 后 韵 的 而 退 一步 , 为 一 种 风 格 类 型 而存 在 … …也 正 因 为如 此 , 比 作 清 韵 拥 有 更 具 体 实 在 的 内 涵 和更 强 大 的 演 绎 、 生 功 能 ”。 派 此 后 。 ” 愈 受 诗 学 家 的 重 视 , 明代 胡 应 麟 称 。 最 可 贵 清 也 如 诗 者 清 ] 而 且 还 将 清 具 体 描 述 为 。 者 , 凡 绝 俗 之 谓 , , 清 超 非 专于枯寂闲淡之谓也”。 涧孤峰 , 松怪石 , 蓠茅舍 , ,绝 长 竹 老 鹤 疏 梅 , 种 清气 , 自逼 绝 尘 嚣 。 至 于 龙 宫 海 藏 , 宝 俱 一 固 万 陈 ; 天 帝 廷 , 乐 偕 奏 ; 关 玉 楼 , 真 毕 集 ; 其 中使 人 钧 百 金 群 入 神 骨 泠 然 , 腑 变 易 , 谓 之 清 可 乎 ![ 。可 见 此 时 胡应 麟 脏 不 ’ , 诗 论 中的 。 ” 一 个 宽 容 的 复 合 的 美 学 概 念 , 包 括 “ 清 是 既 清 逸” 的走 向 , 兼 纳 。 浑 ” 意 旨 。 到 了 明末 。 陵 派 ” 也 雄 之 ] 竟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4期
( 第 1 4期 ) 总 3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 版 ) 哲
J un l fMu a j n r lUnv ri o r a d ni g No ma iest o a y
No .4. 00 2 6
T0tlNo.1 4 a 3
浙 派之人文探赜
朱 曙 辉
( 州大学 文学 院 ,江 苏 苏州 2 5 0 ) 苏 1 0 6
[ 摘 要 ] 对特 定 的 人 文 时 空 中 出 现 的 文 学 流 派 必 须 以宏 观 的 视 角 来 观 察 其 与 时 代 文 化 氛 围、 域 人 文 地
从 康 熙 末 年 到 乾 隆 中 期 活 跃 在 杭 州 、 州 这 一 文 化 主 扬 线 上 的 以厉 鹗 为代 表 的 浙 派 无 疑 是 自前期 。 韵 派 ” 中期 神 到 。 调 派 ” 。 灵 派 ” 间 独 树 一 帜 且 影 响 较 大 的 文学 流 派 , 格 、性 之 因 此 对 它 的 研 究 对 我 们 了解 整个 清代 诗 歌 流程 的走 向有 不 可忽 视 的 意 义 。尽 管 浙 派 是 以。 离 ” 。 行 ” 面 目行 之 疏 、独 的 于世 的 , 际 上 其 文 学 理 念 、 作 特 征 的 构 成 仍 与 时 代 文 化 实 创 氛 围 、 文 思 潮 有 千 丝 万 缕 、 隐 或 显 的 联 系 , 面 我 们 将 人 或 下 就 其 诗 歌 理 念 中 占据 中 心 地 位 也 是 最 具 特 征 的 两 个 理 论 观 点 。 和 。 ” 分 别 加 以辨 析 。 清” 学 来 。 ” 疑 是 浙 派 所 认 可 的 核 心 审 美 范 畴 , 个 审 美 取 清 无 这 向在 浙 派 诗人 的集 子 中处 处 可 见 : 毋。 ” 一字 , 风 骚 得 清 之 为 旨格 所 莫 外 者 乎 … …盖 自庙 廊 风 喻 以 及 山泽 之癯 所 吟 谣 , 未 有 不 至 于 清 而 可 以 言 诗 者 。 无 定 格 , 清 贵 为 宗 。2 [诗 】 以 [ ] 与 。 类 似 的 。 ” 。 ” 表 述 也 是 浙 派 诗 论 中 出 现 清” 淡 、洁 等 频 率 很 高 的 词 汇 。这 种 。 ” 管 在 浙 派 以超 脱 出尘 的 品格 清 尽 而 显 现 , 其 实 际 仍 与 其 所 处 的人 文 时 空 密 切 相 关 , 此 , 究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