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编号

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课题负责人陈岚

完成时间2007年 6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书籍

单位及职务、职称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

作站)小学高级教师通讯地址及电话杭州市枝头巷 17 号87077222— 320

课成

姓名

陈岚题员

组的余琴珠其情陈春燕他况吕卫萍

在单位盖章:单负责人签名:位

意2006

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管理、设计、实践、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张

办公室主任

研究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

实践研究,记录过程

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科研室主任

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实践研究,记录过程

杭州市高银巷小学

副校长

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实践研究,记录过程

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

教科室主任

中的行为与反思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4月7 日2006年月日

说详细课题研究方案附后

《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课题研

明究方案

快乐习作从游戏开始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小学生快乐作文的设计与操作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小学生作文现状

当前,很多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着几大苦恼:一是对写作缺乏兴趣,视作文为不得已

的应付,甚至视为累赘,即使提起笔来,也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要他写的东西

没话好写,成文后不是“干巴巴”的,就是空空洞洞的;三是虽然写得看起来不错,但

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从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参考”而来的。

长此以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由于其书面言语表达

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内心的感情世界也会贫乏;还容易造成孩子说假话,言行不一

致,双重人格;更为甚者,成人后会逐渐养成虚浮弄假的学风。

从某种意义上说,造成以上小学生写作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在作文教学中没能让学

生体验到习作的快乐,缺乏对儿童“游戏精神”足够的关注,违反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

规律,使孩子的“言语人生”偏离了方向。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强调小学生写作教学应当深入研究小学生内在的精神特点,使“以人为本”的

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于写作教学中;尊重儿童的“游戏精神” ,并使之成为小学生写作的重

要精神资源,将极大改变我国写作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实用主义” 、“重道轻文”的倾向。

2、以快乐作文为本,放飞学生的思想,在“游戏精神”观照下进行小学生作文教

3

学的设计,通过作文课堂教学加以实施,并研究总结其效果,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作

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3、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可以继续关注小学生早期写作行为与其语言习得规律、

精神成长特点、审美心理机制的联系,并跟踪其今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以探

索小学生写作教育的内在规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游戏

游戏对成年人来说意味着工作之余的休闲与放松,但对儿童来说,则是“儿童运用

一定的知识与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1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虽然儿童知道游戏情境

具有假定性,但他们还是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和极其投入的精神状态从事游戏活动,并从

中获得和现实生活一样的真实经验和感受。游戏是儿童关注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在儿

童精神世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童年期间,游戏使个体内在的精神潜能逐渐现实化,而教育则使外部文化逐渐内化为个体精神层面上的内容。游戏和教育分别从内外两方面

促成个体精神的发育和成长。”[2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

(二)关于游戏精神

最早触及游戏精神内涵特征的是一些目光敏锐的儿童文学理论家, 1923年周作人在《儿童的书》中提到:“我觉得最有趣的是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安徒生的《丑小鸭》,大家承认他是一篇佳作,但《小伊达的花》似乎更佳;这并不因为他讲花的跳舞会,灌输泛神的思想,实在是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

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3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 [M] .湖南:岳麓书社, 1989] 而所谓“无意思之意思”的内涵即是一种鲜明的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孩子们之

所以游戏,其根本动力在于满足心理快乐本能的需求。自由是游戏精神得以彰显的前提,孩子通过摆脱客观物质世界种种束缚的想象和创造,方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乐趣。同时,游戏精神还是一种“过程即结果” 的超功利精神,追求的是游戏本身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而不是以游戏为手段去追求游戏之外的功利目的。

3小学生作文中的“游戏精神”

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动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

世界,或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

“创造性艺术家与游戏中的儿童是一样的。他创造了他极认真对待的幻想世界——即是

说,他向这一幻想世界赋予了极大的情感——而同时有将它与现实世界严格地区分开

来。”弗罗伊德的论述强调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儿童游戏心态的相似性,认为从

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可以寻找到作家的创作规律。那么,在直接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

育的过程中,就更应当从儿童“游戏精神”中发现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健康发展的有效

途径了。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婴幼儿时期,孩子都是“物我一体” 的“泛灵主义者” ,在成人眼中无生命的东西,他们都赋予了灵性。这种主客体相互混淆的精神状态,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到十一岁后完全消失。而六至十一岁正好是小学生开始接受正规

写作教育的最初阶段,泛灵意识使他们用一种“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的灵性也自

然成为起早期言语表达的重要题材。把握这一阶段小学生精神特点与写作能力发展的关

系,对促进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文学领域,“游戏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从“五四”时期的初步倡导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全面复兴,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它深刻的改变了儿童文学

作家的创作理念,使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突破了“教育儿童”的陈旧思想,一大批富于儿

童“游戏精神”及审美价值的作品,激发了儿童的阅读热情,进而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渴望,

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成长历程。班马在 1984年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讨论会上提出探讨有

关“游戏精神”的话题,并把“游戏精神”作为其主要理论著作《中国儿童

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的理论基础。他是从一个比较宽泛的角度去阐释“游戏精神” 的,

内容涉及到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方面,他认为儿童文学研究应回归

到儿童审美心理机制。

但是,“游戏精神”在小学生作文教育研究中却鲜有提及。 1928 年,徐子长在《小学

作文教学法》中提出了“作文游戏化”的主张,他认为“小学教学适用游戏化,低年

级更属需要。小学生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投其所好,借以教学,无有不收美满的效果。” 这是现代语文教学最早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到游戏手段。但是,这种作文游戏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