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
古代汉语词汇篇
(三) 词义使用范围的变化
主要是指古代的一些词,到现代汉语里不能 单独使用,而成为构词成分,即语素。例如“济” 这个词,在古代单独使用,主要有三个义项: 〈1〉渡河。〈2〉成功。〈3〉帮助。“济”的 这三个意义现在都还使用,不过不是作为独立的 词,而是作为语素存在于成语或复合词中,如 “同舟共济”(渡河),“济事”(成事,如 “人少了不济事。”),“救济”、“杀富济贫” (帮助),等等。
(一) 词义范围的差异
1、 词义的扩大 2、 词义的缩小 3、 词义的转移
1、 词义的扩大
“菜”,古代专指蔬菜,现在既可以指蔬菜, 又可以指肉类、蛋类等副食品,与“饭”相对。 “皮”,古代专指带毛的兽皮,人的皮肤称 “肤”,《诗经· 卫风· 硕人》:“肤如凝脂。” 今指物体表层,去毛的兽皮可以称“皮”,如 “皮鞋”、“皮夹克”之类,人的皮肤也可以 称“皮”,如皮科、植皮等。 “响”,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 一切声音。
三、 词义变化的历史性与地区性
(一)词义变化的历史性 (二)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在细微的地方多下功夫 (二)要注意词义异同的系列性 (三)要注意词与概念的对应问题 (四)要结合一定的社会历史去分析
五、关于同义词辨析
续上页
[坐—跽]“坐”和“跽”在两膝着席而 坐这一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它们的状态 却不一样。“坐”是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身体比较松弛和自然。而“跽”是上身 挺直,臀部离开脚跟,表示一种恭敬和 戒备的姿态。如:席不正不坐。(《论 语·乡党》)/项王按剑而跽。(《史记· 项 羽本纪》)
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今义词
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今义词
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今义词有很多,例如:
1、执事:古义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是办事,从事工作。
2、爪牙:古义是得力助手的意思;今义是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丈夫:古义指成年男子;今义指妻子的配偶。
4、地方:古义指土地方圆;今义指地点。
5、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的地方;今义指山东省。
6、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7、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程度副词。
8、鱼肉:古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指鱼的肉。
9、再:古义是两次或第二次;今义是又一次。
10、大夫:古义是官职名;今义是医生的称呼。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2)要注意其细微性 水 古:河流;水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 渡头。”
《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好 古:女子貌美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史记·滑稽列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3)要注意其复杂性
虫
本义:蛇
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 食物煮成的汤。如“菜汤、羊汤、肉汤” 等。
10 树:本义种植、栽植。《管子·权修》“一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由种植、栽植 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
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一)词义褒贬的变化 1、由褒义变爲贬义
(四)盗、窃 “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 窃货日益”(《荀子·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 “贼”;古书中的“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 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 ”(《旧唐书·黄巢传》)。“窃”除指“偷”以外, 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史记 ·孙膑列传》)。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①臭:如《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 象兰草一样芳香)。” 如《礼记·大学》:“如恶恶 臭。”
②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左传·僖公十八年》记载: “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 无以铸兵。’故以铸钟。”今义“金”专指黄金。
③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 部》:“宫,室也。”
现代:昆虫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 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词汇共讲5节:第一节:古汉语词汇概说; 第二节: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第四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五节:同义词与同源词第一节: 古汉语词汇概说一、古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和发展。
亦即由单向复转化过程中构成的交错、复杂的关系及其规律。
这些规律对复音词的构造方式、表义特点的变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二)研究古汉语复杂的词义系统。
如本义与引申义;原始义与派生义,古义与今义,以及每组词义各自形成了依存、互补或转换的关系,而三组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要研究古汉语词义变化的深层结构及规律,注意总结特殊性。
(三)研究汉语特有的文字与词汇关系。
如字与词的区别,区分到何种程度,对单音词、复音词、连绵字、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音词、通假字、古今字等研究至关重要。
(四)研究词与词之间构成的同义、反义、同源关系。
以及音同义无关的同音关系。
(五)考察古汉语词汇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修辞学、语法学之间的关系。
例如:《左传•哀四年》:“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
”《左传•襄二年》:“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世所称贤臣,然孔子小之。
”其中的“门、肉、小”皆语法所谓活用。
而从词汇上说可以是“守门、长肉、看轻”之意。
再如:玉――“玉音”,美好言词;“玉食”,珍类食品;“玉容”,美丽容貌;皆由“玉”的美好义得来。
虎――虎劲,虎将。
牛――牛劲,牛脾气。
大夫――古代官名,宋代医官设有官阶,分为大夫、郎,医效,祗侯等。
于是便成了医生的代称,沿用至今。
二、古汉语词汇学研究方法古词汇研究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借用现代词汇学;二是沿用传统训诂学;三是创造新法,各有局限。
应当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借用与创新结合。
客观方法:(一)历时与共时结合。
“综合、立体、动态”是其特点。
如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义演变与发展等。
(二)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
综合考察指通过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方法,广泛占有材料。
古代汉语词汇
《说文·火部》:“焚,烧田也。” →一切焚烧行为。
22
❖ 脸:古义:目下颊上,仅指颧骨部分。 ❖ 响:古:回声。 ❖ 色:古:脸色。 ❖ 裁:古:裁衣。
23
(二)词义的缩小
❖ 瓦:古义:陶器 今义:主要指盖房屋顶的建筑材料。
❖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5
❖ 虫(蟲)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麟, 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裸虫之 精者曰圣人。
❖ 《说文》:虫,有足谓之虫。
❖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 曰鸟。
❖ 《说文》:禽,走兽总名。
在单音节词占优势的上古汉语阶段,单音 词的组合比双音词更常见。
3
❖ ①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 ②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 ③《汉书·赵广汉传》:以诈巧迫胁臣相。 ❖ ④《汉书·苏武传》:朝夕遣人候问武。 ❖ ⑤《汉书·苏武传》:数通使相窥观。 ❖ ⑥贾谊《汉安策》:此时欲为治安,虽尧舜不
❖ 《左传·屈完如师》: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 《礼记·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 社,土神;稷,谷神--国家的代称
10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没有产生新的意 义,但整体的意义比单个词素的意义更概括、更明 确,或更抽象,在句子中完全没有必要拆开来分别 解释,看成词。
❖ 《礼记·檀弓上》:“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 食,自天子達。”孔颖达疏:“哭泣之哀,謂有聲 之哭,無聲之泣,並爲哀。”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词汇_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五)注意词义变化的社会性:词义变化与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如: 例1:“寺、庙”的词义变化与东汉时佛教传入中 国有关。 寺:官府 —— 供奉佛的地方。(佛教) 庙:供奉祖先的地方、宗庙 ——供奉神的地 方。(道教) 例2:“左、右”的词义变化与古代尚右的民俗有 关。 左:左迁(贬官);闾左(古代穷人居闾门之 左)。 右:“位在廉颇之右”;右族(豪门大族); 座右铭(座位右方自勉的铭文)。
(二)注意词义变化的系列性:对某些词的词义变 化,不能孤立地考察,必须联系相关的词才能更好地看 出古今词义的变化。如: 步:慢步走 →→ 只保持量词义 趋:快步走 →→ 基本消失 走:跑 →→ 行走 跑:秦方言词,本“用足爪抓地”义,引申出 “跑”义
(三)注意词义变化的历史性:“古”和“今”是一 对相对概念,说某词今义是什么,并不是说这个意义是 现代汉语中才产生的。“古”和“今”只是表明了时间 的先后。如: 例1:币:《说文》:“币,帛也。”→→礼物 →→货币(至迟西汉已有) 例2:爪牙:得力助手→→坏人的帮凶(唐代已出 现)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词的理性意义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江、河;皮、革、肤;醒;脸;保姆。 2.词义范围的缩小。 金;臭;亲戚。 3.词义范围的转移。 官;闻;涕。
词的感情意义变化。 (二)词的感情意义变化。如“始作俑 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者”,今天有人误用,就是对感情意义失察。
古代汉语词汇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基本情况
1、旧义消失,新义产生,新义代替了旧义。如 “除”词义的发展演变。 2、新旧义互存。一个词新表达的义项的数量增 加了。如“被”词义的发展演变。 3、旧义消亡,没有产生新义。如“坟”词义的 消亡。 4、旧义仍然保存,但有了细微的变化。如“夺” 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基本词汇的特点
还有些古代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再 作为单音词使用,但却作为构成新词的词素被继 承下来。 如: 目:古代是一个常用词,今一般已不单独使用,但 作为词素,保留在目的、目标、目前、目光、目 录、纲目、眉目、栏目等双音词中。 忧:今天也单用,作为词素保留在忧愁、忧伤、忧 虑等双音词中。这也是词汇继承性的一种表现。 2.全民性 3.能产性 人:人头,人心,坏人,小人 衣:上衣,下衣,春衣,球衣,囚衣,大衣
词义变化很大,很多意思已经没有了。
• 艺,《诗经· 齐风· 南山》“艺麻如之何?”艺: 种植。
• 题,《韩非子· 解老》“是黑牛也,而白题。” 题是额头的意思。
• 文明,《南史· 陶潜传》“今子生文明之世,乃 何自苦如此。”文明是指社会昌明。
(2)古今词义区别
有的词义跟现代汉语的词义比较有相同的地方,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轻重变化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上面说的基本词汇,例如: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劝学》)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例(1)(2)中,“土”、“山”、“风”、“雨”、“同”、 “十二”、“知”、“是”、“女郎” 二、古今词义迥异 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迥异。不了解其差 异,就无法读懂古书。例如: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词义的轻重存在差异 3.3.1.古义轻,今义重 诛: 古义:责备; 今义:杀戮。 《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成语“口诛笔伐”; 诛是 谴责、批判之意,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恨: 古义:遗憾;今义:仇恨 3.3.2.古义重,今义轻 感激: 古义是“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还有“愤激”、“恼怒” 之意。 今义:感谢。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吕延济注:“感三顾之 重,内激于心。” 《太平广记》卷 292 引《异苑》:“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是 人妾。为大妇所嫉, 每以秽事相次役。正(zhēnɡ)月十五 日,感激而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免费下载】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通论二 词汇(一)
3.被别的词代替——古语词。 屦 冠 豚 辛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 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流俗之所轻也。”
(二)后代新词的增加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以 及人类思维的深化,新概念、新思想大量产 生,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春秋战国:钱、斤、锯 汉唐:葡萄、玻璃、世界、因果、庄严 明清及近代:地球、几何、透视 直到今天,仍在不断的产生新词。
3.词义转移
涕:《庄子 大宗师》:“哭泣无涕,中心 不戚。” 领:《左传 昭公三十年》:“引领北望” 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走:《孟子 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 甲曳兵而走。” 荤:《仪礼 士相见礼》:“夜侍坐,问夜, 膳荤,请退可也。”郑玄注:“荤,辛物, 葱韭之属,食之以止卧。”
5.词义轻重变化
A有的词古义轻,而今义重: “诛”:“于予与何诛?” “诛晁错, 清君侧” B还有一些词,古义重,而今义轻: “感激”:“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 是人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 役,正月十五,感激而死。”
练习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 的差别,并指出差异的类型
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2.皆感激为之泣下。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4.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5.皆栾氏之党也。 6.吾闻项王购我头千金。
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A由褒义词变为贬义词。 爪牙:“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B由贬义词变为褒义词。 “乖”:《韩非子 三征》:“内外乖 者,可亡也。”
C由中性词变为褒义词。 “祥” 《左传 僖公十六年》:“是何 祥也?吉凶焉在?” D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复辟”:《明史 英宗后纪赞》: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响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雌雄原本只用来
今“泛渔指舟唱 唱晚歌,。响王穷勃彭《蠡腾之王滨阁。序”》区 在:别 却鸟也类用、来禽指类兽,类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
虫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
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
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
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第⼆章词汇第⼀节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个⽅⾯:(⼀)基本词汇的沿⽤(⼆)古代旧词的消亡(三)后代新词的产⽣(四)单⾳词的复⾳化(五)词汇量的扩充增长(六)词义词形的演变⼆、词义演变和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略同2.古今迥异3.古今有同有异⑴⼩同⼤异⑵⼤同⼩异三、从词义数量的改变这⾥的词义数量指的是义项数量。
其改变情况有三:1.义项的增加2.义项的减少3.义项的更替(⼆)词义范围的改变这⾥的词义范围指的是词所表⽰概念的外延。
其改变情况有⼆:1.词义的扩⼤2.词义的缩⼩(三)词义⾊彩的改变这⾥的词义⾊彩主要指感情⾊彩,也包括语体⾊彩,都是就⼀个词的常⽤义⽽⾔的。
1.感情⾊彩为褒义⑶中性变为褒义⑷中性变为贬义⑸褒义变为中性⑹贬义变为中性2.语体⾊彩的改变(四)词义程度的改变这⾥的词义程度主要指轻重程度。
其改变情况有⼆:1.词义由轻变重2.词义由重变轻四、如何排除古今词义差异造成的障碍(⼀)树⽴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注意现代汉语双⾳词和成语、熟语的语素中保留的古(四)熟读典范⽂⾔作品,逐步掌握古汉语常⽤词第⼆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从理论上说,词的本义就是⼀个词本来的意义。
但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本义,实际上是指⼀个词有⽂字形体可考,有⽂献资料可供参证的初始意义。
(⼆)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指⼀个词由其本义推演引申⽽形成的意义。
1.直接引申义2.间接引申义⼆、探求本义的⽅法和意义(⼀)探求本义的⽅法1.分析字形2.考核⽂献(⼆) 探求本义的意义1.举纲张⽬,可使我们理解词义更透彻2.推本溯源,可是我们解释词义有根据3.以简驭繁,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词义系三、词义引申的⽅式和类型(⼀) 词义引申的⽅式1.内因⽣义⑴时空关系⑵因果关系⑶反正关系⑷动静关系⑸实虚关系⑹同所衍⽣关系2.外因⽣义⑴借助⾃然条件⑵借助社会条件3.修辞⽣义⑴借助⽐喻⑵借助借代(⼆)词义引申的类型1.辐射型2.连锁型四、词义引申的相互影响(⼀)同步引申1.同义词的同步引申2.反义词的同步引申(⼆)相向引申五、学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区分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1.词的实际本义早于字的本义2.字的本义不完全是实际使⽤过的词义3.⼀字记多词,字的本义只能与⼀个词的本义密切相关(⼆)要注意区分引申义和假借义1.“本⽆其字”的假借产⽣的假借义2.“本有其字”的通假产⽣的假借义(三)要注意词义引申后字形和读⾳的变化1.改变读⾳2.改变字形3.⾳形皆变(四)要注意利⽤前⼈的成果第三节古汉语中的单⾳词和复⾳词⼀、单⾳词和复⾳词(⼀)古汉语中单⾳词和复⾳词的基本情况1.单⾳词2.复⾳词(⼆)汉语词汇复⾳化的原因和作⽤1.复⾳化是分化⼀词多义的有效⽅法2.复⾳化是减少同⾳词和同形词的重要⼿段(三)古汉语单⾳词向复⾳词发展的⼏种主要⽅式1.同义(含近义和同类)词连⽤形成复⾳词2.⾮同义词连⽤形成复⾳词3.增加词头或词尾形成复⾳词⑴增加词头⑵增加词尾4.改⽤与原词字形⽆关的复⾳词⼆、古汉语中的双⾳词(⼀)单纯词1.叠⾳词2.连绵词⑴双声联绵词⑶双声兼叠韵联绵词⑷其他联绵词(⼆)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⑴联合型A.同义联合型B.对义联合型⑵偏正型A.定中关系型B.对义联合型⑶动宾型⑷介宾型⑸主谓型⑹补充型2.附加式合成词⑴词缀词根型⑵词根词缀型3.重叠式合成词三、学习单⾳词和复⾳词应注意的问题误解偏义词1.同义联合型偏义词2.对义联合型偏义词第四节古汉语中的同义词⼀、什么是同义词(⼀)绝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同义词形成的原因(⼀)词义的引申(⼆)⽅⾔的作⽤(三)社会的影响1.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2.⽣产⽣活⽅式的影响三、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义上的差别1.形制不同2.⽤途不⽤3.质料不同4.部位不同10.速度不同11.距离不同12.程度不同13.侧重点不同(⼆)⽤法上的差别1.适⽤对象不同2.使⽤地域不同3.结合能⼒不同4.语法特点不同5.语序不同(三)⾊彩上的差别1.感情⾊彩不同2.语体⾊彩不同四、确定同义词的根据(⼀)⽂献上的根据1.连⽂2.对⽂(⼆)训诂上的根据1.单训2.互训3.同训4.封闭型递(⼀)借助⽂献语境1.替换法2.⽐较法(⼆)借助训诂材料1.⽂献训诂材料⑴正⽂中的训诂材料⑵注疏中的训诂材料2.专书训诂材料(三)借助词语本义(四)借助反义词六、学习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要注意同义词的时代性1.同义变为不同义2.不同义变为同义(三)要注意同义词的层次性或相近2.引申义相同或相近3.⼀词本义与另⼀词引申义相同或相近(四)要注意同义词泛指与特指的不同1.泛指重其同,特指重其异2.泛指表属概念,特指表种概念第五节古汉语中的同源词⼀、同源词与同源字(⼀)同源词及其特征1.什么是同源词2.同源词的基本特征(⼆)同源词的书写形式——同源字⼆、确定同源词的根据(⼀)意义上的根据1.互训2.同训3.声训4.通训5.反训(⼆)语⾳上的根据1.⾳同2.⾳近(三)字形上的参考1.形声兼会意字提供的参考2.“准形声兼会意字”提供的参考(四)语源上的考察三、同源词的分类(⼀)从字形⾓度分1.形体相同的同源词2.形体部分相同的同源词3.形体⽆关的同源词(⼆)从语⾳⾓度分1.同⾳同源词2.⾳近同源词(三)从词义⾓度分1.同义同源词2.近义同源词3.反义同源词4.义通同源词四、同源词研究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汉语词汇系统(⼆)有助于更深⼊地理解词义(三)有助于探求事物得名之源(四)有助于汉语词汇史和整个汉语史的研究。
古今词义演变1PPT课件
这里的“爪牙”是虎士、武臣、勇猛的得力 帮手的意思,属于褒义;现代爪牙一词,专指帮 凶、走狗,完全是贬义。
.
26
(2)古为贬义,今变为褒义。 如“锻炼”, 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思,
还有“罗织罪名”的意思。 《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么 用这么多钱?”回答说:“早上买点肉,晚上吃菜羹。” 泰然吃惊道:“我做太守,平常不能吃肉,只是吃蔬 菜。你做小官,就敢吃肉,一定不是廉洁的人。”幕僚 从此以后受到疏远。这里,.肉和菜的区分是很清楚。 12
齿,古义指排列唇前的牙,
即门牙。牙指齿后大牙。今义扩大,
泛指一般牙齿。
匠,上古专指木匠,“匠石”是指一个名叫石 的
.
3
词汇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 词汇的发展表现为多种情况: 1、旧词消亡: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的一些词语逐
渐退出历史舞台,被淘汰了。
2、新词产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度的更迭,习惯
的改变,一些古代没有的新的词语不断产生。
3、基本词汇保持不变。 4、词义不断演变: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
从意义上看,却并不一样。
如 今,宫的词义范围进一步. 缩小,只有某些文化娱15
谷,
在古代指的范围非常广, 是一切粮食作物的总称,包括谷物、豆类。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谷的现代意义一般只指稻谷。
.
16
瓦,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大约相当于 现在所说的“陶器”。可指盖房用的建筑材料;还有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词汇
汇
1、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 言单位。 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 2、词汇—指语言中所有的词及固定短语 的总汇。
• 二、词的划分 词类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古汉 语词类层次 • 名词 • 动词 • 1、实词(实字) 形容词 • 数词 • 数量词 • • • •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 勤:古:辛苦,辛劳,与“逸”对。 今:勤俭,勤快,与“惰”相对。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熟为夫子?” 劝:《说文》:“劝,勉也” • 古:劝勉,鼓励。今:规劝,劝解。
坐:坐,林光源《文源》:“象两人 对坐土上之形。”
• 2、词义变化大的。 如: (1)去: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廉蔺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 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孙膑》:“直走大粱,魏将庞涓闻 之,去韩而归.” •
(5)小丑:中性——贬义。“丑”本为 类,“小丑”指地位低的、地位不高 的一类人。如: 《国语》:“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 现指品质不高的 人,与君子相对
• 5、词义的局部变异 • (1)池: 护城河 (常用义) • 池塘、水池 (非常用义) • (2)谢: 道歉(常用义) • 感谢(非常用义) • (3)官: 官府(常用义) • 官吏(非常用义)
• • 现汉语: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 古汉语: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
第一节 古今词汇和古今词义
• 一、古今词汇 • 古 •
今
• 单音节词 •
•
复音节词
•
• 古用今废词 • • 古今词义未变的词 • 古今词汇 古今传承词 • • 古今词义有变的词 • 新产生的词
• 1、古用今废词 • (1)反映旧制度的词:如: 皇帝、妾 、臣、贵人、举人、状元 • (2)由于认识事物的改变.如: • A、就祭祀来说 • 祠: Cì春祭; • 礿 : Yuè 夏祭; • 祓: fú,除恶祭; • 禅: Shàn 祭天; • 社: 祭土地。
向
牖
《说文》:“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 “瓮牖绳枢之子”。
• 窗:
:
窗
本作囱。《说文》:“在墙曰牖,在屋曰囱
须:
须
髯:
髯
髭:
髭
• 2、新产生的词 • 3、古今传承词 • • 古今义同词(少) • 古今传承词 • 古今义异词(多)
• (1)古今义同词 • 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 、 • 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 • 人、口、手、山、羊、牛、大、小 多是表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 肢体的名称等。 • 这些词同发展缓慢的语法结构一起,成 为汉语最稳定的因素。
• 2、词义缩小 • (1)丈人:古:男性的老人。现:岳 父. • 《论语· 子路从而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 • (2)丈夫: 古:成年男子;现:已 婚成年女子的配偶.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3)谷:古:所有的粮食,是粮食的 总称。
• (4)子:古:子女, 现:儿子。 如 “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父 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5)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者。” (廉蔺列传》 • (6)臭:古:气味。现:难闻的气 味.“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 (7)汤: 古:泛指热水、开水. • (8)禽: 古指飞禽走兽的总称.如:“五 禽戏”
•
B、就表“洗”的概念来说:以洗人体为例: • • • 沐:
沐 洗发。
沬 :形声。洗脸。《说文》:“洒面也。” 盥:
盥会意。洗手。《说文》:“澡手也”
• 浴:
浴形声。洗澡
• 澡: •
澡形声。冲洗 洗:洗形声。用水洗脚。甲骨文“
• C、窗:
• 向: 《说文》“向,北出牖也”“塞向户。”(用 湿泥把门缝涂满) • 牖:
(2)谢:《史记 项羽本纪》:“旦日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战国策 齐 策》:“封书谢孟尝君” (3)行李:古指人,现指物. (4)兵:古:武器,指物。 现:士兵,指 人; “弃甲拽兵而走。” (5)涕:古:眼泪。现:鼻涕。
• 《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 • • • • • •
1、词义扩大 (1)江、河: (2)诗 (3)皮、肉 (4)醒:众人皆醉我独醒, (5)睡 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 睡,弗听。” (6)门(門) 门
•
•
“睡”古:打瞌睡 。 今:一切形式的睡。 《战国策· 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 “劝” 古:鼓励、劝勉。如《鞌之战》: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又如“劝学”、“劝农”都是 鼓励的意思。 “敌”古:匹敌、相等。 • 《左传》:“凡公女嫁于敌国”。
• • • • • • •
3、词义转移 (1) 百姓: 贵族——平民 (2)兵 :武器——士兵 (3)行李:使者——衣物 (4)领: 脖子——衣领 《孟子· 梁惠王上》“天下之民,皆 引领而望。”
• (5)羹:“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 食矣,未尝君之羹。” • (6)恨 《前出师表》:“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恒灵也。” • (7)涕:“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 《前出师表》: • (8)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4、感情色彩的变化 • (1)谤:中性——贬义。古:背后 指责过失。“厉王虐,国人谤王。” • (2)贿:财物,中性——贬义 • 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3)祥:中性——褒义。古汉语泛 指吉凶的征兆,《左传》:“是何祥 也,吉凶安在?”
• (4)爪牙:褒义——贬义。古汉语 中指猛将、得力助手,。如:《汉书 · 李广传》“李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现: 贬义
2、虚词(虚字)
•
1、实词(字)
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能单 独回答问题的词。
• 与“虚词”相对的有实在意义的、能独立
• •
现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 古代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
2、虚词(字)
与“实词”相对的不具有实在意义、不 能单独回答问题、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 成分、多表一定的语法意义的词。
• (2)古今义异词
• • • • 《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 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qiāng) 触碰 “怜”古今:可怜 。但是古代有“怜爱”意。 如:《史记· 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卖东西,但是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 结果,即卖出,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今天“售”指卖的 行为。
• 4、古今词义的差异(针对古今传承词) • 大 • 从变化的幅度上看 小 差异 1、词义扩大 • 2、词义缩小 • 从变化结果上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 的变化 5、词义局部变化
• 1、变化小的 • 给:古义:供给,一方缺乏,另一 方供给,使之满足。 “贡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 购:“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 户侯” • 访: 古: 咨询,就某个问题去咨询 意见 • 镜:作用一样,但质料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