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

合集下载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义的转移 • 由甲范围转移到乙范围 • 兵-----古代指“兵器”(“甲、革 、乘”等处于用一语义场) ---现代指士兵,(“工、农、学、商”等处于同一语义场) • 暂 • 时间范畴 • 汉以前-------突然、一下子 • 《广雅•释诂》“暂,猝也。” •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 国。”杜注:“暂,犹卒也。” • 许慎时-----“暂”义又发生了转移---------“不久也” • 庚信《镜赋》“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 中古以后----发生了新的转移-----现在“暂时的”意义,对将 来而言 • “暂时出去,将来还回来。”
2、从词义轻重情况看: 轻------重. 诛-------责备 《论语•公冶长》:“於予与何诛” 口诛笔伐 杀戮 重-------轻 感激 古义愤激之意 《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 死。” •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皆感激为雲泣下.”
•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代汉语则以 单音词为主 • 消息------“消长” • 贾谊《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 睡觉----睡醒 • 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刚刚 睡醒)”。
古今词义的异同
• • • • • • • • •
语言是发展的 词汇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 ↙ ↓ ↘ 旧词消亡 新词产生 词义不断演变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汉语的基本词汇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 • • •
• • • •
该 古代常用义-----完备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 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 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乞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丈夫----男子的通称 丈人-----古代对尊敬的老人的称呼,同今称岳父为 丈人意不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xin

古今词义的异同xin
苟且偷生
显明
苟且
乳臭未干
责无旁贷
xiù ,气味
推卸
党同伐异
去国离乡
偏袒
离开
忠贞不渝
掉以轻心
yú ,改变
摆弄
相知恨晚
遗憾
运斤成风 斧子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4
尔虞我诈 诈骗
百发百中 射箭
怙恶不悛 hù,坚持;
quān,悔改
金城汤池
城墙;
热水;护城河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墙; 护城河
突如其来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痛哭流涕 眼泪
举世无双
并行不悖

违反
感激涕零 眼泪;落
以身作则 准则,榜样
口诛笔伐 责讨
若即若离 接近,走近
赴汤蹈火 开水
避重就轻 接近,走近
呼天抢地 碰
家给人足 丰足,富裕
不速之客 洒扫庭除
招致 台阶
闭门谢客 辞
日薄西山
迫近
现代语词中的古义-2
坚壁清野
营垒
理屈词穷 短兵相接
尽 兵器
怨天尤人
枪声大作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 齐策》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
•2、词义轻重的差异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论语》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也。《出师表》 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记》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中古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洗 手作羹汤。王建 《新嫁娘词》
词义的转移-举例
走:跑→行走 狱:案件→监狱 诛:责备→ 杀戮 去:离开→前往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货币、人民币、金币、港币
(2)要注意其细微性 水 古:河流;水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 渡头。”
《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好 古:女子貌美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史记·滑稽列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3)要注意其复杂性

本义:蛇
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 食物煮成的汤。如“菜汤、羊汤、肉汤” 等。
10 树:本义种植、栽植。《管子·权修》“一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由种植、栽植 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
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一)词义褒贬的变化 1、由褒义变爲贬义
(四)盗、窃 “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 窃货日益”(《荀子·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 “贼”;古书中的“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 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 ”(《旧唐书·黄巢传》)。“窃”除指“偷”以外, 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史记 ·孙膑列传》)。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①臭:如《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 象兰草一样芳香)。” 如《礼记·大学》:“如恶恶 臭。”
②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左传·僖公十八年》记载: “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 无以铸兵。’故以铸钟。”今义“金”专指黄金。
③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 部》:“宫,室也。”
现代:昆虫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 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3古今词义的异同

3古今词义的异同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涕 古义指眼泪.《庄子·大宗师》:"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 涕,中心不戚."《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入哭,甚 哀,多涕."上古鼻涕用"泗,涕"来表示.《诗经·陈风·泽 陂》:"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后来由眼泪变为鼻涕.上古汉语中一般不用"泪",汉代 才有"泪".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于是 泪,涕分工,涕主要表示鼻涕.但汉以后仍有用"涕"表 示眼泪者,如《出师表》:"临表涕零."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睡 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 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 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苏轼《海 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几种情况 古今词义的异同
(1)完全不同 例:绸,该,抢,行李 绸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 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 君》:"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的几种情况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面向”,再引申为“方向”。用作名词。后来,本义废了, 词义发生了转移。
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
汤:本义指热水。《说文》“汤,热水也。”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臣请就汤镬。”镬:大锅。汤镬:古代的一种刑罚。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食物煮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2.词义轻重的不同 a.从词义的轻重情况看,有些词,古义轻,
今义重。如 诛:最初只是责备的意思。《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今成语有“口 诛笔伐”。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 义加重了。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
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 展变化上。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 不同的地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 一面。
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
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 汇及一些一般词汇。
反义词并用如“高下”、“富贫”、“进 退”、 “穷达”。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 题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 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消息: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合散消 息,安有常则。”
今:news
地方:古:土地方圆。
妻子:古:妻子儿女。
睡觉:古:睡醒。
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 题
b.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古义重,今义轻。如: 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异苑·卷五》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一、古今词义(词汇)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如: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尚书、丞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2、古今义同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

如: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在阅读文献时一定要注意。

绸: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

《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

”王逸注:“绸,缚束也。

”今义为丝织品的名称。

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

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 现常用意义为“应当” 。

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今指出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2)同中有异,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词义不变。

如⼭、⽔、雪、母、弟、⼼、⽿等。

2)古⽤今废词。

古代曾经使⽤⽽现代不⽤的旧词。

如“觥”等。

3)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的是相同的字,⽽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

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洁⾝,以⽰虔诚。

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

4)⼤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2、造成旧词消亡的原因:1)它们随着所表⽰的历史事物的消亡⽽消亡。

如“喽腊”的“喽”,是古代楚地祭祀饮⾷神的节⽇,后来祭祀这种形式消亡了,“喽”这个词也就不⽤了。

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消逝。

如“祲”。

3)被别的词语所替代,也就是说旧词所反映的事物、观念等仍是后代社会⽣活中存在的,但后代改变了说法。

如“倡优”现在⽤ “艺⼈、演员”来代替,旧词“倡优”也就死亡了。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

⼀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了。

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

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中间洼下的地⽅。

古今相⽐,“池”的意义⼀增⼀减。

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如“售”,古义侧重⾏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为的本⾝,是卖。

“再”,古义是侧重⾏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次。

今义侧重于⾏为的重复,是“⼜”。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彩不同。

⼀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了变化。

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

还有⼀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了变化。

如“谣⾔”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

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如“布”古指⿇布、葛布。

今指棉布。

“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爪牙”、“吹嘘”、“复辟”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
1、从字形上分析

《秦淮健儿传》: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 之。”
正确:“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
2、从语境分析
《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
“鸿胪寺” “白马寺”
(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
1、词义轻重变化
《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 穷。” 《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 恨。”
“口诛笔伐”、“天诛地灭”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 入于骨髓。” 《汉书·苏武传》:“闻汉 天子甚怨卫律。”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吾头 千金,邑万户。”
《左传·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 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小结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的变化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词义范围的缩小
“臭”、“肥”、“恶”、“好”、“子”
《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 杖荷蓧。”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表甚 长,而酒酸不售。”
《左传·蹇叔哭师》:“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汉书·萧何传》:“汉王怒,欲谋攻 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 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 乎?’”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 有片金。”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 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 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 “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 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 (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 《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 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 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 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1、 旧词的死亡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 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 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 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 “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如《鸿门宴》:“以头抢地耳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 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 指江河。等等。
3、 词义范围的转移 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 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 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 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 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 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 生了转换。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一)词义范围的变化 1、 词义范围的缩小 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 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 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 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 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 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 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但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又必须看到语言的继承性。

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就造成了古今语言既有“同”的一面,又有“异”的一面。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全面考核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发现,古今词义的异同表现为三种情况:1 古今意义基本相同我们知道,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即语言词汇中同人们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部分,具有历时的稳定性。

这些词数量不多,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基本未变。

例如:名词——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风、雨、雷、电。

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跳、叫。

形容词——长、短、轻、重、方、圆、大、小、扁、平、尖、钝、美、丑、善、恶。

数词——一、二、三、四、十、百、千、万。

上述诸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

我们说“基本”,意味着它们自古及今并非没有一点变化。

例如,“人”的词义,古人和今人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可见,现代人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要比古人深刻得多。

但不管怎么说,古语中的“人”和今语中的“人”,所指并无不同。

基本词汇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体现了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

2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古今词形(书写形式)完全一样,但含义迥异。

例如:该——古代常用义是“完备”。

如《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汉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

”“该”的现代常用义则是“应该”,与“完备”完全不同。

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

《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

或从手。

”(“或从手”说明“划”的另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

”现代“找”义为“寻找”。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父兄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史記·袁 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 髓。”後指埋怨,《陌上桑》:“來歸相怨 怒,但坐觀羅敷。”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說文·貝 部》:“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項羽 本紀》:“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 今義指一般的購買。《清史稿·兵志》:“請 令兩廣督臣續購大小洋炮。”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①誅:古義爲責備。從誅的字形可以分析出來。 《說文·言部》:“誅,責也。”今成語有 “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後來詞義變重,成爲“殺”的意思。 ②恨:古義指遺憾。《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義指 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下》“察笃隐”条)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唐·司马贞索隐:“恫,痛也。恐,惧也。”司马 贞释“恫”为“痛”,误。“恫”与“恐”并列连 文,必与“恐”同义。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 三》“恫恐”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说文》:“粪,弃除也。”段注:“古 谓弃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 之别也。”
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 爱,古今都有爱护、喜爱的意思: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爱护)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喜爱) 古代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 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社稷 干戈 偏正式
执事 稽 首 主谓式

布衣 黔首 御用 夏至
有夏 阿姊 加后缀
率尔 蔼如
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1、叠音词(重言)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描摹声音 或性状,是一种单纯词。
关关 霍霍 洋洋 姗姗
《诗经·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 洋洋得意 姗姗来迟 喜气洋洋
《易· 系辞》:“其臭如 兰。” 丈人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3)词义转移 古 今


突然、一下子 暂时 《广雅· 释诂》:“暂,猝也。” 《说文》:“默,犬暂逐人也。”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汤 热水
汁多的食物
《孟子· 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涕 《庄子· 大宗师》:“其母死,哭泣无涕,心中不戚。”
领 《孟子· 梁惠王下》:“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
皆引领而望之矣。”
忙 《木兰诗》:“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2、色彩上的差异
(1)褒贬色彩不同 古褒今贬 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复辟 《明史·
爪牙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閤下为王爪牙。” 喽罗 《新五代史· 刘铢传》:“诸君可谓喽罗儿矣。”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
以单音பைடு நூலகம்为主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单音词来表达:
母亲 贫穷 而且 母 贫 且
《左传· 隐公元年》:“爱其母。”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音词: 贪婪 婴儿 糟粕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三章词义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差异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

古代汉语是历史语言。

学习古代汉语的词义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把几千年间的词义放在同一历史平面来考察,更不能以今律古,以今义去理解古词。

古今词语差别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多音节词为主。

从词义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如:天、地、田、土、人,这体现了汉语发展的稳定性、继承性。

2.古今词义迥异。

如:绸:古义:缠绕。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

今义:丝绸。

涕:古义:眼泪。

《诗经·陈风》:“涕泗滂沱。

”今义:鼻涕。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对古今共用,但意义不相同的词尤其要注意,因为此类词被曲解的可能性最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形式(一)从外延看词义范围扩大,如,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泛称。

词义范围缩小,如,宫:古义:房屋,屋舍。

今义:宫殿,少年宫。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二)从词义的感情色彩看有褒、贬、中性词的转变谤:古为中性,今为贬义。

风骚: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三章词义第二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意义词根据其意义多少的不同,可以分成单义词和多义词,根据词义和字形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多义词的各义项又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严格地说,本义与假借义不是一个词,仅仅是同形而已。

二、本义1.本义指文献记载的最初的意义。

是词义引申的基础、源头。

也可以说,指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

2.如何求本义(1)通过分析古文字字形(象形性文字),利用《说文解字》。

(2)注意各种造字法造出的字,表义的确切性是不一样的,按四体的排列顺序依次递减。

三、词的引申义1.由词的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

2.根据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引申义可分为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常识(3)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

如:马、牛、山、人、手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

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

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绸]古:缠绕;今:丝绸。

《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该]古:完备;今:应当。

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

如:城:城墙→城市国:国都的城墙→首都→国家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1、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

菜——古:蔬菜。

今:与“饭”相对。

睡——古:瞌睡。

今:泛指睡觉。

脸——古:目下颊上。

今:面部。

皮——古:带毛的兽皮。

今:物体表层。

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2、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

宫——古:房屋。

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

瓦——古:陶器。

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

臭——古:气味。

今:臭味。

丈人——古:老人。

今:岳父。

3、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

暂——古:突然。

今:时间短。

汤——古:热水。

今:菜汤、米汤。

领——古:脖子。

今:领子。

忙——古:心中烦乱。

今:工作多。

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表现在褒贬与轻重两个方面。

1、褒贬不同古义褒今义贬的:复辟——古:恢复君位。

今:开历史的倒车。

爪牙——古:得力助手。

今:坏人的帮凶。

古义贬今义褒的:锻炼——古:玩弄法律进行诬陷。

今:经过实践使之提高或变好古义中性今义贬的:谤——古:批评议论。

今:诽谤。

古义中性今义褒的:客——古:外地人。

今:宾客。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今词义异同

古今词义异同
❖词语,那一度是词语的词语,对 诸神从前的显现之所隐瞒起来了。 词语曾经是怎样的呢?

——德国·海德格尔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 ❖ 1997,p184
❖ 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旧词不断消 亡,新词 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在学习 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 异同。
❖ 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 仪有了变化。
❖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 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 中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 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古今义异词
(1)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
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
锻炼:古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 诬陷,贬义。 《后汉书·韋彪 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 “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 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 之成孰也。”
今义: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 通过实践使思想觉悟,工作能力 提高,褒义。“锻炼”完全是褒 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 炼”、“锻炼身体”等。
蟲:《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 今 方言中,鳥称蟲蟻,麻雀称小蟲,蛇称長蟲,虎称大蟲, 仍可见端倪。(《水浒传》:大蟲)
蟲:古义:一切动物(老虎叫大蟲)今义:昆蟲。
金:古义:泛指金属; 《说文·金部》:“五色金也。” 《说文》把“银”称为“白金”,“铜”称为“赤金”, “铁”为“黑金”。可见,“金”并不单指黄金。《左 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 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楚王赐 给郑国的“金”显然是指铜,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是 用铜的。今义缩小为表示黄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如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古代汉语指膝盖以下部位 韩非子难言 难言》 孙子膑脚於 膑脚於魏 《韩非子 难言》:"孙子膑脚於魏." 中古以后指足. 杜甫《 中古以后指足.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 谷县作》 手脚冻皴皮肉死. 谷县作》:"手脚冻皴皮肉死." 涕——上古指眼泪. 如《诗经 邶风 燕 上古眼泪. 诗经邶风 邶风燕 上古指眼泪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中古 以后指鼻涕.如王褒《僮约》:"目泪 以后指鼻涕. 王褒《僮约》 鼻涕长二尺. 下,鼻涕长二尺."
雌,雄还可指称植物,如"雄花", "雌蕊".
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於古 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的范围之内. 宫:上古泛指房屋.《墨子节用 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 时,因丘陵掘穴而处焉."秦汉以 后,一般民房不能称"宫",只有 帝王的殿堂,住处才能称公,如阿
房宫,未央宫,有些寺庙也可 称"宫",现在除了某些旧有名 称叫"宫"外,只有某些文化娱 乐场所叫,如"少年宫","文 化宫"等.
劝:古义是勉励,鼓励."以劝事 君者."是积极鼓励别人做某事. "劝学","劝耕" 劝 的今义一般是从消极方面来劝说 别人.
汤——古代汉语指热水.《论语 季 古代汉语指热水. 论语季 古代汉语指热水 见善如不及, 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 又如成语"以汤沃雪"" ""金 汤."又如成语"以汤沃雪""金 城汤池""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 城汤池""赴汤蹈火". 现代指食 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米 ""菜汤 菜汤" 汤""菜汤".
对,垂头而睡".现在的"打瞌睡" 就是从此而来. 雌 雄 牝 牡 "雌,雄"本指鸟类的雌雄.《说 文》:"雌,鸟母也.""雄,鸟 父也."《诗经小雅正月》: "谁知鸟雌雄?"
"牝,牡"本指母牛和公牛.殷代 甲骨文中记载商人祭祀用的牛,公 牛作"牡",母牛作"牝".《说 文》:"牡,畜父也." "牝,畜 母也.",已经是扩大的词义. 后来凡是动物都可称为雌,雄,牝, 牡.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如教材所举"该"的古今词义, "完备——应该"看不出变化的轨 迹,又如"绸"的古义是"缠绕", 今只有"丝绸"义.这样的词语在 词汇系统中只有极少数.
词义的差异性越大,造成阅读障碍 的可能性就越小.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的这种情况,我 们勤於查字典,工具书就可以解决.
3,词义的转移 指词义由古义转移到今义后,古义 的范围和今义的范围互不包容,但 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兵:古义是武器.《说文》:"兵, 械也." 先秦产生"军人,军队"之义.
荤:古义指气味,滋味都较有刺激 性的葱,姜,蒜一类蔬菜.《说 文》:"荤,臭菜也."《苍颉 篇》:"荤,辛菜也."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 不茹荤者数月也."(《孟子人间 世》)
日:太阳 月:月亮 昼:白天 夜: 晚上/夜裏 晚上 夜裏 江:长江 河:黄河 国: 国都/国家 国都 国家 城:城墙 市:市场 石: 石头 轮:轮子 虎:老虎 鼠:老 男人/男子 女人/女子 鼠 男:男人 男子 女:女人 女子 夫: 丈夫 妻:妻子 父:父亲 母:母 儿子/女儿 亲 子:儿子 女儿 目:眼睛 耳:耳 朵 喜:高兴 戚:悲伤
风流 风流——在汉代的时候有风俗的意思, 在汉代的时候有风俗的意思, 的时候有风俗的意思 是中性词. 汉书刑法志 刑法志》 是中性词.《汉书 刑法志》:"风流笃 禁罔( 疏阔. 魏晋南北朝时 厚,禁罔(网)疏阔."魏晋南北朝时 期有风度,仪表义和英俊,杰出义, 期有风度,仪表义和英俊,杰出义,是 褒义词. 三国志蜀书 刘琰传》 蜀书刘琰传 褒义词.《三国志 蜀书 刘琰传》: 刘备)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 "(刘备)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 厚亲待之. 世说新语赏誉 赏誉》 厚亲待之."《世说新语 赏誉》:"范 豫章谓王荆州: 卿风流俊望, 豫章谓王荆州:'卿风流俊望,真后来 之秀. 之秀."
妾——本义是女性奴隶.《尚书 费誓》: 本义是女性奴隶. 尚书费誓 费誓》 本义是女性奴隶 臣妾逋逃. "臣妾逋逃."后来用於女子在别人面 前的自称,表示谦卑,含有贬义. 前的自称,表示谦卑,含有贬义.《史 扁鹊仓公列传》 於是少女缇萦 缇萦伤 记扁鹊仓公列传》:"於是少女缇萦伤 扁鹊仓公列传 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 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 中称其廉平……'"唐孟郊《织妇 唐孟郊《 吏,齐中称其廉平 唐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词》:"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现代这个词不再用於女子自称,其贬义 现代这个词不再用於女子自称, 也就消失了. 也就消失了.
史记——上古泛指历史书籍.《吕氏春秋察 史记——上古泛指历史书籍. 吕氏春秋 ——上古泛指历史书籍 子夏之 有读史记者曰: 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 师三豕涉河 '"《史记周本纪》 '晋师三豕涉河.'"《史记周本纪》: 太史伯阳读史记, 伯阳读史记 亡矣!'"中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中 古以后专指司马迁所著的历史书《史记》 司马迁所著的历史书 古以后专指司马迁所著的历史书《史记》.司 马迁所著 史记》《汉书艺文志》 所著《 》《汉书 马迁所著《史记》《汉书艺文志》称之为 太史公》 魏晋以后或称为 太史公书》 以后或称为《 《太史公》,魏晋以后或称为《太史公书》, 或称为《太史公记》 南北朝时有将 时有将《 或称为《太史公记》,南北朝时有将《太史公 简称《史记》 直到唐朝 唐朝的 隋书 记》简称《史记》的.直到唐朝的《隋书经 籍志》才正式称为《史记》 籍志》才正式称为《史记》,此后即成为这部 历史书籍的专名. 历史书籍的专名.
3,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 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 某些相同之点,又有各种不同之处. 词义的古今差异细微,造成误解的 可能性反而大,因为差异细微,学 习者以今义解古义,会自以为已经 读通了,而实际上却似是而非.
《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 走." 走:古义是"跑" 在古今词义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 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 殊".
二,词义色彩的差异
就是词义体现的褒贬意义的不同或 词义轻重的不同. 古为褒义,今为贬义 爪牙,古指勇猛的助手,得力的武 将,今几同走狗. 喽罗:古指健儿,今为追随恶人的 人
复辟:古指恢复君位,今指被推翻的统 治者恢复原来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贿 ——古时期是赠送财物的意思 . 《 左 古时期是赠送财物的意思. 古时期是赠送财物的意思 昭公五年》 出有赠贿. 传 昭公五年》: " 出有赠贿. " 中古以 昭公五年 后变成贬义词, 指贿赂, 用财物收买. 后变成贬义词 , 指贿赂 , 用财物收买 .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柳宗元 《 答元饶州论政理书 》 : " 弊政 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 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
购——上古是悬赏徵求的意思.《史记 上古是悬赏徵求的意思. 史记 上古是悬赏徵求的意思 项羽本纪》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 万户.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法律答问》 万户."《睡虎地秦墓竹简 法律答问》: 有投书,勿发,辄燔之, "有投书,勿发,辄燔之,能捕者购臣 妾二人. 后一例中"购臣妾二人" 妾二人."后一例中"购臣妾二人"即 悬赏臣妾二人的意思. 悬赏臣妾二人的意思.中古以后变为高 价收买的意思. 旧唐书禇遂良传 禇遂良传》 价收买的意思.《旧唐书 禇遂良传》: 尝出御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 太宗尝出御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 "太宗尝出御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
猖狂 猖狂——古代指狂放不受礼法羁束. 古代指狂放不受礼法羁束. 古代指狂放不受礼法羁束 王勃《滕王阁序》 阮籍猖狂 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现代变成贬义词, 岂效穷途之哭."现代变成贬义词, 指狂妄放肆. 指狂妄放肆.
古为贬义今变中性词或褒义词. 中性词或褒义词. 中性词或褒义词 锻炼:古义除了"冶炼",又指熟 悉法律的人玩弄法律以愚弄,诬陷 别人.
瓦:上古泛指陶器,《说文》"瓦, 土器已烧之总名."现在人家生小 孩贺喜有"弄璋之喜""弄瓦之喜" 的说法,皆出自《诗经小雅斯 干》,"乃生男子……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瓦是 上古时代一种原始的纺锤.瓦今只 指盖房顶的建材.
丈夫:古时男子的通称.《战 国策赵策》"触讋说赵太后" 有"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亲戚:不单指外亲,也可指父 母家人.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又可分三 种情况: 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於古 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 菜:古义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 蛋类.《说文》"菜,草之可食 者."一直到宋代,"菜"仍只包 括蔬菜,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