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自然之道 1教案 语文S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自然之道_语文S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自然之道_语文S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自然之道_语文S版教学目标:1、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假如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明白得“左右”“一样”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5、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把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同伴们在情况进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初步了解用具体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预备:相关课件和资料。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要紧内容。

2、明白得“左右”“一样”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3、学会“媚”1个会认字和“孵、穴、颓、愚、蠢、媚、霄”7个会写字,把握“孵化、巢穴、颓丧、愚不可及、蠢事、明媚、响彻云霄”等词语。

教学过程:一、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

1、明白得题意:自然的规律。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定联系。

这种联系不断重复显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同时决定着事物必定向着某种趋向进展。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一直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2、范读课文。

二、明白得生字词。

1、筑巢:建筑窝。

2、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势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形而进行活动。

3、犹豫:犹疑,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别处是否安全的模样。

4、妄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

5、若无其事:看起来没有那么回事似的,表示不动声色或漠不关怀。

6、情愿:内心情愿。

宁愿;宁可。

7、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8、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

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9、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对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害,为常人所不及。

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第1课时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自然之道第1课时_语文S版

自然之道2,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

2 3[①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

我们去那里的一个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句导读:指出了“我们”此行的目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讲“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

[句导读:用数字说明成年绿龟和幼龟体重差别之大。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间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嘲鹰等食肉鸟的美食。

4[②“不短”和“稍不留心”说明了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讲幼龟很弱小,在离巢进入大海时很容易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这两个词语都与知识点详解??结,这里读ji e①交代了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地点,点明了“我”和七个同伴及向导的不同身份,也暗示了两者对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及自然规律的认识层次是不同的②“不短”说明幼龟到大海的路比较长,而“稍不留心”意在强调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下文故事相关。

,已近黄昏,我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 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5[③“探”字用在这里能够说 明什么?]正当幼龟踌躇(ch ou ch u )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 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遇到了危险。

6,其中一位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d e i 〕想想办法啊! ” [④“我”和同伴为什么会紧张和焦急呢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 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 7[句导读:向导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 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同时,向导的话也点明课 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 见死不救”的呼喊。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之道》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1.3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1.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或视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具。

1.5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自然之道》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第二章:自然现象的分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2.3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

2.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或视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具。

2.5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讲解:教师介绍自然现象的分类,如气象、地理、生物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章:自然现象的成因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

3.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

3.3 教学难点:理解复杂自然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深入认识。

3.4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或视频,以及与课程相关的教具。

3.5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

讲解:教师介绍自然现象的成因,如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原因。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课设计设计和教课反思教材解析《自然之道》是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反响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计方式和规律,在自然眼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经过一件发生在“我和伙伴们”及“导游”身上的详尽案例来告诉我们,假如不依据自然规律做事,常常会产生与我们的梦想相反的结果。

揭露了“自然之道不行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解析从六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解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拥有激烈的好奇心,喜爱研究大自然的神奇,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忱。

因此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念的。

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不过逗留在表面。

要采纳了联系上下文、联系比较、换位思虑和抓要点词等多种方法,来指引学生理解感悟,领会人物的感情。

教课目标知识目标:认识7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行、侦探、愚笨、你追我赶、泰然自若”等词语。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育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感情态度:经过学习懂得要按自然规律做事,与大自然和平共处,激发研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 : 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遇到启示。

教课难点:理解导游的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发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自然,充满神奇和诱惑。

今日,我们就将走进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研究大自然的神奇。

相信你们会从中获得收获。

1.理解题目。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振聋发聩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状况并指导。

(1)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读的字。

(2)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谁?他们做了一件什么事?【设计企图:初识“自然之道” ,从题目字面上认识什么是“自然之道” ,此处对“道”的理解不过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

检查预习,认识学情并进行指导;其次,扫清字词阻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我设计的这节语文课,是针对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自然之道》进行的。

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认为课文的生字词和一些长句子的理解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些生字词和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课文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我会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文课件、自然现象的图片和视频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我更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认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长句子的理解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些生字词和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课文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及其原因,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我会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还是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设置得比较清晰。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可能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我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的来说,我期待这节课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培养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我教学活动的指南,它不仅决定了我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期望。

2019S版上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_1.doc

2019S版上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_1.doc

2019S版上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

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同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妙,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同学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同学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外表。

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同学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同学学会理性地考虑,进而引导同学维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因此,要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同学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同学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

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创设情境,入情入境;自读表演,理解内容;品词品句,积累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同伴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回顾整体1.谁还记得拔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把禾苗拔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举动吗?2.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自然之道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自然之道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导学案本周合作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倾听。

学校:泸溪县合水中心小学学习引导:彭丽霞学习小主人:六(4)班课型: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总课时数:1备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重点)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一、预习检测(3分钟)金钥匙:2人小组检测;书空易写错的字,认读字词,说课文大意,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或质疑。

1、初读课文,我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有:。

难读的字词有。

感知到课文大意。

2、我对题目的思考是:抓重点词句填写二、自学探究(5分钟)1、完成表格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项目详情去加拉巴哥岛的目的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救了一只幼龟导致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受到食肉鸟的伤害。

结果怎样我们虽然做了补救,但是幼龟还是一部分被食肉鸟吃了。

明白道理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2、“争先恐后”一词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次,其中第一次是指,第二次指。

小组因我而精彩三、合作交流(5分钟)金钥匙:“我”和七个同伴及向导的前后情感变化怎样?1、每组4号先交流,其余3人认真倾听,随时补充或纠正;2、见解相同举手通过,有争议时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记录员运用速记法整理和记录本组学习成果。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四、展示提升(10¬——15分钟)1、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组间补充。

五、课堂检测:(3分钟)1、对照“学习目标”自我反思,完成的在目标后面选择星级,奖励自己。

2、本课学习我做到了倾听(),思考(),交流(),合作(),展示(),汲取()。

3、本节课我对自己的表现评价是(优秀,良好,一般),我在()方面表现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

读了课文,我有收获哦!六、“我的视角”彭丽霞。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一件发生在“我和同伴们”及“向导”身上的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从六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

要采取了联系上下文、联系对比、换位思考和抓重点词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懂得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0-317:46编辑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由发言。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时间非常充分。

学生们敢于大胆发言,课堂上出现了争辩的场面。

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

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的同学说向导做的不对。

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

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的做法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另外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完全动起来,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考虑不周全是主要的因素。

【教育资料】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教育资料】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教育资料】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巢穴、争先恐后、率先、踯躅不前、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伫立、佳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自然界的规律)并从中受到启发。

【内容导航】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与旅行同伴、向导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观察绿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

看到外面有危险,我们好心要求向导把第一只离巢进行侦查的幼龟送进大海,没想到这给了巢内的幼龟一个错误信息外面很安全。

于是大量幼龟鱼贯而出。

尽管我们奋力抢救,可绝大多数幼龟仍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

看到自己好心造成的悲剧,作者感慨:人是万物之灵。

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知识链接】加拉巴哥群岛:孤零零地矗立在太平洋中间的一群火山岛,岛上除了雨水外几乎没有淡水来源,因此大多数岛上没有人烟。

1585年才有人偶然发现了群岛。

加拉巴哥群岛现在已经被规划为国家公园,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基金会列为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

【自主学习】1、通读课文,下列词语小组内随意读、说、形象表演: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查、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如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2、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读懂3,4,5自然段)以演促读,抓住第3段中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突兀啄、拉等词语的理解,抓住第4段中焦急、见惯不惊、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等词语的理解,小组内一个同学读另两个同学表演来加深理解。

写出向导所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自然之道》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然中的一些和谐现象和鸟类的飞行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通过本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热爱。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整合课文,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间的关系。

2.掌握新词语,如方向感等。

3.能够简单地描述一些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掌握自然现象的描述方式。

2.学会归纳总结的思考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通过本课学习,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且要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的理念。

2.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律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内容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教案2. 教学时间一节课,45分钟。

3. 教学步骤第一步: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造句等趣味性的方式呈现本节课文的关键词汇:•升腾:鹰在天空中升腾。

•舞动:彩蝶在花丛中舞动。

•飞行:鸟儿飞行,它们的翅膀是如何扇动的?•变幻:云彩的变幻常常让我们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

•雾气:柔和的雾气笼罩着大地。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文的主题与情境,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妙的探索和热爱。

第二步: 课文阅读(15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的自然景色、探索其中的规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步: 阅读理解(10分钟)通过老师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文:•课文中讲述了哪些与鸟的飞行方式相关的知识?•课文中的自然景色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你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如何才能和谐共生呢?通过课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在理解中引导学生关注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认识。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第一章:教案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自然之道》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人物情感表达。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然对人类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样性。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然之道》,理解其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人物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自然之道》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山水、季节变化等。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如喜悦、悲伤、思考等。

2.3 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其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通过问题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第三章: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环境。

3.2 教学内容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特点。

思考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如提供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探讨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提出环保行动的建议。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体验。

利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展示自然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环保行动和倡议。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自然景观描写作品。

4.2 教学内容写作练习: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创作。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描绘细节、运用比喻等。

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自然景观描写作品。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自然之道语文S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6பைடு நூலகம்感悟启发。
三、拓展延伸,内化“自然之道”。
四、课堂小结及思想教育。
我们人类啊,再也不要干如此愚蠢的情况,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像本课的“我们”一样,好心办坏事。
五、主题阅读
1、自主阅读短文,做批注
2、交流感受,展现汇报,教师纠正
六、作业:1、把那个故事讲给大伙儿听。 1、完成课后摸索练习题。
教学反思
课 题
23. 自然之道
主备人
陈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授课类型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第2课时(新授课) 月 日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讲卫生,勤洗手。
2.上下台阶不拥挤。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语文S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语文S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语文S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语文S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熟悉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训练。

3.丰富见闻,激发同学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训练。

方法与过程: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同学体会逐步深入到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预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 解释课题:自然之道。

请同学依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 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同学答,老师板书。

3 检查生字。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留意思索,依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

(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4 检查对错,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同学预习的状况,即考察了同学自同学字的状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同学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

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

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

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日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

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同学读课文,老师巡察。

2 全班相互沟通,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

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同学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绽开来进行。

小学S版语文六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小学S版语文六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S版语文六年级语文自然之道教案23.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三台县前锋学校:王敏绍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课题:自然之道解题:道的意思是法则、规律,在这里指大自然的法则、法规。

(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自然之美和自然的法则。

)二、自由诵读,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 / 5师提问:我们干了一什么蠢事?分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合作交流,师适时点拨投影仪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帮助学生体会重点词句。

A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刚想要这样又止住了。

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它的近义词吗?(踌躇不前)(注意讲解这个词,通过这里小乌龟形象的动作) B 谁来读一读?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小乌龟犹豫不决不绝,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C 同学们,小幼龟的出是为了什么?止呢?出是为了想回到大海中,止是怕外面有天敌。

D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啄拉师相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 自然之道教案 语文S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自然之道教案语文S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海、鸥、补等。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 1教案语文S版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领悟“道”
1.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
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
(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
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内化“道”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
1.拓展阅读。

2.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

四、综合性学习:(下节课的任务)
自然的启示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
海龟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然之道 2教案语文S版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1.生字新词。

2.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
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