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表分析评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分析评价规范
1.为确保《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的评价质量,提高监测信息的可利用程度,特制定本评价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
3.分析评价《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要遵循以下原则:
结合涉及器械的特点,数据库的既往监测信息、文献研究、说明书、临床试验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意见应客观、依据充分,提出的建议应具体、可行。
4.《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分析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形式审核
形式审核主要针对报告表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报告表的有效性
分析评价报告表时,要对报告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表达是否准确,报告的信息是否有价值、对评价是否有意义,可疑器械是否有可追溯性、报告的分析是否全面、客观、依据充分。
如报告表中缺少以下五项内容中任何一项,视为无效报告,予以退回:
①事件后果
②事件陈述
③事件主要表现
④产品名称
⑤生产企业名称
信息完整性分析
对报告表各项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如项目填写是否完整、涉及产品是否可追踪、事件性质是否可识别等。评价人员认为报告表中信息不全面、不详细,影响对不良事件分析评价时,应及时与报告单位联系提出补充信息的要求。
分析评价
分析评价包括评价结论的选择和评价意见的陈述。
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是指对报告的初步分析评价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不符合报告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事件,评价为不符合报告标准:
①使用前就发现了产品存在缺陷的事件;
②经分析,可以确定与使用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③经分析,可以确定仅由器械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事件;
④经分析,可以确定仅由器械超过有效期后使用导致的事件;
⑤其他不符合报告标准的事件。
需要补充资料
经初步分析评价,认为报告表中现有信息不完全,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料的事件,评价为需要补充资料。
进一步处理
经初步分析评价,认为事件后果比较严重(如死亡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等)且事件发生与器械有一定关联性,需要采取现场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对事件进行分析与控制时,评价为进一步处理。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或医疗器械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继续监测
经初步分析,认为尚不需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时,评价为继续监测。包括事件伤害后果不清晰的事件、事件发生与使用器械关联性不明确等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经初步分析评价,认为符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定义的事件评价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评价意见
评价意见是在评价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事件发生原因而得出的结论和意见。事件发生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器械本身原因
①事件发生与产品的固有风险有关,如产品设计、材料等因素;
②事件发生与产品质量、包装等因素有关;
③事件发生与产品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等因素有关。
使用、操作原因
事件发生与使用环境、存储条件,使用者操作技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患者原因
事件发生与原患疾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其他原因
详细说明事件发生的其他具体原因。
无法评价
依据现有情况无法评价引起该事件的原因。
5.本规范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