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_斯奈德的本土意识

合集下载

代序与导论

代序与导论

外国文学与本土意识(代前言)*区鉷题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和当代性。

本土性和当代性又可以概括为“本土意识”;2、“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它在研究﹑借鉴外国文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之所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因为它摆脱了早年设想的未来社会模式和尔后风行的实际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它是严格根据今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它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和当代性。

在对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和借鉴的过程中,坚持这一点尤其重要。

我把上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土性和当代性概括为“本土意识”。

由于篇幅所限,在这里只谈谈借鉴外国文学过程中的本土意识。

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意识和主体意识。

人们在借鉴外国文学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作为参照项,或者作为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中介。

比如郭沫若接受外国泛神论的影响,就以庄子为中介。

他的《女神》受惠特曼《草叶集》影响很深,无论在诗的形式,意象母题或是主题等方面都与《草叶集》相同,都有一个平行结构。

但是,平行结构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些体裁,如律诗﹑骈文所特有的。

他从小就对它们非常熟悉。

茅盾写了《子夜》,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辛克莱”。

瞿秋白不同意,认为辛克莱是排山倒海的宣传家,茅盾则是娓娓动人的叙述者。

“娓娓动人的叙述”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话本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的是作者全知全能视角。

所以老舍1946年去美国讲学时所作的《现代中国小说》讲演就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谈起。

鲁迅虽然特别强调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但他自己却写旧诗,这至少在手法上是传统的。

其实,除了那些过激的言词之外,他还是主张在尽量输入的同时尽量地消化﹑吸收。

“可用的传下去了,渣滓就叫他剩落在过去里。

”他也认为输入的东西里有渣滓。

至于所谓“可用”,自然是当时对本民族﹑本国家有用。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里斯奈德(GarySnyder)是一位美国知名的著名环境主义诗人,也是一位环境哲学家,他的生态文明观在当今世界是非常深远的。

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发表了许多著作,比如《环境哲学:从自然与社会的视角》、《写作的艺术与自由》、《登山:自然与人》等。

他的一些著作如《登山》和《山鸟河》受到了瑞士哲学家让拉维斯的评论,他倡导一个“生态文明”。

他说,要实现这一概念,需要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协调。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兼顾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斯奈德提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以“自然友好型”技术为基础,避免任何违背可持续社会发展的行为。

斯奈德认为,要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应该建立一个经济机制,它能够维持自然资源的恢复,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并且鼓励人民努力实现“持久的社会共存”。

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能够兼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以及重视可持续能源的使用。

在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里,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把它当作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敌人。

自然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的环境,而自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斯奈德认为,只有建立一个经济机制,才能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平衡,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行动,他在纪念生态主义诗歌中提出了这一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

斯奈德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从而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他建议,政策制定者应该寻求在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中取得平衡,而不是仅仅考虑经济利益。

他还建议,个人应该参与到可持续社会发展过程中,他认为个人也有责任从可持续社会发展中受益,并且有责任去实现它。

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观为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行性形式,可以让社会和自然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

野径与禅道:加里·斯奈德的禅学因缘——兼论“中国文化还是欧美‘本土意识’成就了斯奈德”

野径与禅道:加里·斯奈德的禅学因缘——兼论“中国文化还是欧美‘本土意识’成就了斯奈德”

智 慧为指 向 、 以文 化批 判为途 径 、 以 自然 审美 为风 格 , 认 为 斯奈 德 是 一个 以“ 生 态价 值 ” 为核 心 , 以“ 逆
向文 化” 、 “ 多元 文化 主义 ” 、 “ 原 始未 来主 义” 为思想 品格 , 借 用前 现代 思想术 语 表达 后 现代 主 张 的后现 代诗 人。其 思想 的有机 构 成是不 同时期 、 不 同场 合 自相矛 盾 的陈述 才是 判定“中国文化还 是欧 美 ‘ 本 土 意识 ’ 成就 了斯奈德 ” 这 一 学术公 案 的判 断依 据 。 关 键词 : 加里 ・ 斯奈 德 ; 后现 代 主义 ; 禅学; 生态
二陈述相左的陈述并不少更不能将其日本学禅十余年是师友如日本禅师dtsuzuki18701966odesesso著作访谈里大量出现中国文化元素作为评判标准他接受roshi19011966miuraisshuroshi19031978过更为完整系统的欧美文化和美洲大陆原住民文化的熏国诗人学者爱好禅宗者如alanwatts19151973陶斯奈德的核心思想与中国文化有无内在关联关联度jackkerouac19221969allenginsberg19261997如何才是回答该问题客观科学的依据
K e n n e t h R e x r o t h( 1 9 0 5—1 9 8 2 ) 、 C h e n S h i h—h s i a n g( 1 9 1 2—
方面 , 根据 斯 奈德研 究专 家 、 学 者 派屈 克 ・墨菲
( P a t r i c k D .M u r p h y ) 的研 究 , 斯 奈德 作 品有 三大 思 想来 源 : 美 国印第 安文化 、 东方文 化 、 生态观念。 另一 方 面 , 斯 奈 德

加里_斯奈德的中国情结

加里_斯奈德的中国情结

加里・斯奈德的中国情结
陈小红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英语系,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 斯奈德受中国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儒家和道家思想、 禅宗、 中国山水画、 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都对他 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斯奈德的诗有禅意, 他特别钟情于寒山和王维等人充满禅机佛理、 歌颂大自然的诗 篇。 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和他寒山式的生活方式使他成为美国的寒山。 关键词: 中国情结; 禅宗;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典诗歌; 寒山 中图分类号: I712. 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018X ( 2006) 0520017205
20 世纪是一个新阶段。 一方面西方人在新的 文化视野内发现了利用中国的新可能性; 另一方 面, 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在世界新格局内寻找中国 文化建设性价值。20 世纪 50、 60 年代, 美国诗人为 社会问题困扰, 他们转向学习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和老庄哲学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融 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 大批的文化经典和文学理论 经典如 《易经》 《道德经》 《论语》 《庄子》 《文心雕龙》 《文赋》 等在美国有译本出版, 有些经典是一印再 印, 例如:《易经》 在美国从 1950 年到 1985 年已经 重 印了 21 次, 成为了仅次于 《圣经》 的普及读物; 《道德经》 60 年代译本已经达到 40 多种。 几乎所 有 50 年代后的重要诗歌派别的领衔人物都接受过 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传播过中国文化。 随着 50 年 代末 60 年代初从西部旧金山和东部纽约起始的垮 掉派的兴起, 介绍中国诗的风气开始回升。 “垮掉一 代” 的诗人们吸收中国的禅宗和老庄哲学, 在他们 的诗作中不时体现出 “天地与我并生” 以及 “众生原 本与佛平等” 的东方哲学和禅宗思想。 英国历史学 家阿尔诺德・汤因比这样说:“20 世纪最有意义的

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

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
代 表性 的意象 ,它具有 开放 、 自由、天 然 、原初 、
野 ,“ 他爬到 浪花飞溅 的溪 涧边上 ,他 沿着平 板似
的岩石向上走 ,他 把手指放到水里,/ 他转身走 向
隔壁 一旁 的水 池 ,/ 把两只 手放在水 里 ,肥 一 只脚 放在 池里 ,/ 把几 块石子仍 在池里 ,/ 他 用两手拍 打 水 面 ,/ 他 高 叫 ,起 身 站 立 ,/ 面 对 激流 ,面 对 高
类生态家园。 本文将其诗歌中体现 出来的生态思想
分作荒 野意识 、“ 地方感 ”和 生命观三 个方面 ,并
逐一进行 阐释 。
使在 不乏人类 活动痕迹 的诗 中 , 荒野依然是他 的主
题 ,如 《 进 山》 一 诗写 一个 名 叫凯 的孩子进 入 山
美 国是 一个在荒野 上建立 的国家 , 其历 史是一 部拓荒史 ,因而在美 国文学 中 , 荒野 成为一个 具有
涧及 维修 山的荒蛮世界 ,充满对大 自然的礼赞 。即
发展 的时代 ,人类对 自然 的敬畏不 复焉存 ,人与 自 然血脉 相连 的时代 已一去不 返 。 当代人 能做的就是 反思 并寻找补 救之 法 。美 国生态 诗人加 里 ・ 斯奈德 ( Ga r y S n y d e r ,1 9 3 0 一 ) 主张尊 重 自然 ,善待 自然 , 倡导人 与 自然和谐共 处 、同生共荣 。他 的诗歌蕴含 着人与 自然和谐共 处的生态文 明思想 , 在对 人与 自 然关系 的观察 中进行 反思 ,引起学界 的广泛关注 。 他说 : “ 我 的诗歌 … 一 是呼吁全社会 关注其 与 自然 的 生态关 系… , 【 I 】 目的在 于重塑生 态文 明,重建人
完整 和多样等 特征 , 体现 了美 国人对 原始生态 的敬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诗的_误读_及其原因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诗的_误读_及其原因

中国诗歌, 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误 本土意识和个人经历介入较多。
查( field study) 的 学 科 ; 更 远 一 点 的 原
读”, 下面略举几例。
关键词: 美国文学 中国文学 生态文 因则是, 较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色
斯 奈 德 曾 借 杜 甫 名 诗《春 望》阐 述 学 斯奈德 误读
彩与诗性传统, 西方文化传统更强调
况置换中国古诗的本意。如寒山诗《重 打着我的脸 / 旋转 , 翻 滚— ——雪 堆 在我
[2] Gary Snyder. Cold Mountain
岩 我 卜 居》中“ 寄 语 钟 鼎 家 , 虚 名 定 无 的 背 上 。 (Whip, whip —the wind slaps Poe m s . Eve rgre e n Re vie w :1958.
山 河 依 旧 而 国 破 家 亡 , 春 回 大 地 却 满 阶 级 价 值 观 , 背 着 行 囊 外 出 流 浪 , 追 求 美国民众, 实现生态理想。他为世界性
城荒凉, 不禁触景生情, 发出深重感 另一种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始终在路 的生态难题提供解决之道, 但并不回
慨。不难看出, 杜诗本意是用“山河在” 上的 BG 分子形象, 与 前者 大 相 径庭 。 避 自 己 西 方 知 识 分 子 的 身 份 , 曾 以《诗
《春 望》作 于 至 德 二 载( 757) , 其 时 象 , 分 明 就 是 20 世 纪 50 年 代 美 国 BG 族 、地 区 、个 人 的 具 体 情 况 的 思 考 才 是
诗人为安史叛军所俘, 身陷长安。眼见 运 动 时 那 一 批 不 认 同 父 母 一 代 的 中 产 明 智 的 , 这 样 的 诗 歌 才 能 打 动 和 唤 醒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中文学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中文学
石 与 寒 山诗 》( irp a d C l uti P e s ( 9 5 、 Rpa n od Mo nan om ) 16 )
低 垂 的松 冠 雪 蓝
b n n w —b u .a e e d so le fd
融入天空, , 霜 星光 i osy f s,t l t n k ,ots rg . t r al h 靴响嘎然
h r a fb os tece ko o t,
兔的足迹, 的踪影 鹿
r b i t c s d e rc , a b t r k , e rta k a s
我们 怎 能 知道 。
w a o n w. h td we k o 0
< 山水无 尽头 》 Mo nan n i r Wi o t n ) 16 ) ( u ti a Rv s t u d ( 9 5 、 sd e h E < 龟岛》 Tr es n ) 17 ) 《 ( ut Ia d ( 94 、 留在 雨中 :97年至 18 年 l l 14 95 未 发 表 的 诗 》 Lf u i h an N w P e 9 7 — ( e O t n te R i : e m 14 t o s 18 ) 18 )等多卷 ; 文包括 < 9 5 (9 6 散 大地家族 : 即将到来 的佛 对 教革命 的扣 问与记录 》 E r os od Tc n a oe ( a hH ueH l :eh i l t t c N s& Q ei f r eo h r aR vlt n r s ( 99 、 真正 的 ur s o l w D am eoui a e) 19 ) < e Fl o i 工作 :9 4年至 17 16 99年间的访谈》 T e ( h 舶 WokItri s r:n v w e e & T / 16 —17 ) 1 8 )等 。其 中高举环保大旗 的作 品 ak 9 s4 9 9 (9 0 < 龟岛》 获得 了 17 9 5年度普利策诗歌奖 ( uie r ef o Plzr i rP- t Pz o ey :9 7年 , 获得伯利 根诗歌 奖 ( oignPe y蹦 z ) 仃 ) 19 他 B Une ot r e

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中的禅学思想

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中的禅学思想

第22卷第8期(2017)对嚼龙•年Vol.22 N〇.8(2017)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中的禅学思想张小花(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摘要:加里.斯奈德是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之一,青少年时期荒野生活的经历让他终身热 爱自然,并逐渐发展成为追求简单生活的生态主义思想。

同时他受东方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甚深,翻译寒山诗和在日本的禅修经历让他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处之道、净化心灵的同时,也深深作用于他的诗歌创作。

他的生态诗歌融入了他对东方禅宗的理解,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艺术特色。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主义;中国文化;禅学中图分类号=1:1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17)08-020-05加里•斯奈德(G ary S n y d e r,1930-)是蠢国箸名的生态诗人和环保主义者,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禅 宗信徒。

1951年斯奈德从里德学院毕业后进入加利 福尼亚大学研究东方语言文学,进而对中国文化及佛教思想尤其是禅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6年斯 奈德东渡日本,出家§_修习禅宗,之后携曰本妻子 返回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奉行简单生活,并开始 诗歌创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生态恶化和环保 思潮让许多人思考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在这样的 背景下,加里>斯奈德作为“垮掉派”诗歌运动的重要 成员,更加醉心于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他不仅身体力行“回归自然”的生态主张,而且在诗歌创作中刻意楱仿中靈.山水田园诗深沉内 敛的文化内涵和平淡自然的朴素诗风,并把深刻的 禅理和修行的体悟融入写景抒情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生态诗人。

一、加里•斯奈德生态诗学的思想来源加里,斯奈德很小就跟随父母移居于美画西北部的山:区农场.,从小在北餐:山复的.荒野中成长_.氣活,他对ft然和荒野的喜爱贯穿其一生。

在斯奈德 的心中,荒野中的高山、激流、雪地、动植物充满了神 秘的吸引力,狂野又壮美e他认为对美国人而言,自然代表荒野,代表完全自由、不受拘束的屬国——不是野蛮、丑陋,而是美丽而令人敬畏的。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来 。 ’ ’
实际上 , 斯奈德 的诗歌 翻译经验大致始于上个世纪 5 o年
代。15 95年秋 , 斯奈德在伯克利加州大学攻读东方 语言文学 研究生课程期 间, 开始在著名汉学家陈世骧教授 的指导下翻 译寒山诗 。15 年 , 9 8 斯奈 德在垮掉派作家 的宣传阵营< 常春 藤评论》 秋季号第 2卷第 6 ( vrr nRv w, o I N . 期 E ge ei V 1 , o e e e .1 6 发表了他 的2 首寒山译诗 。16 ) 4 9 5年斯奈德将其并入诗集
HUA -a g n in j
Ab ta t s r c :Gay S y e ,ar p td Ame ia o t td y a e n rs a c e o a a s i e r n d r e ue r n p e o a ,h s b e e e rh d n w d y n tmm fale n n c lg s c o l mi e te o o it n o tt d n o t a d a u s n i g p e .Hi e r a l t i me t i a sain a d ta s t n p e c ,h w v r a en t e n w U a - n a sr ma k b e at n n s n t lt n n l i o t s o e e ,h v o e e o a r n o r ao i b
胡 安 江
( 京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博士后 流动站 , 南 南京 20 9 ; 10 3 四川外语学院 应用外语学 院, 重庆 40 3 ) 00 1

要: 目前国 内学界对 于美 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 ・ 斯奈德 的研究大致囿于“ 生态主义者” 诗人” 和“ 的双 重维度 。

美国当代诗人斯奈德的生态诗学述略

美国当代诗人斯奈德的生态诗学述略

最后被做成今天的面包 ) ——所有的难 以置信的丰 饶的小
动物 、 小植物 , 都来供养着这个野生系统 。 “ 还意味着 ” 野” 生态系统的稳定。在“ ” 野 发展到高峰 (l a ) cm x 阶段 , i 将会 出现“ 在树林 , 、 池塘 海洋 、 或草原上各种生物共处一室的景
象” 这种境界“ ,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 “ 更是美的。斯奈德曾将 自己对“ 的定义与代 野” 野” 表人类成见的牛津英语词典 (h x r E gs ii a ) T e f d nlhDco r O o i tny 的有关定义相比较 : ⑧
美 国 当 代 诗 人 斯 奈 德 的 生 态 诗 学 述 略
美 国 当 代 诗 人 斯 奈 德 的 生 态 诗 学 述 略
毛明

要 : 个人 经历 、 在 时代风 尚和本 土文 化 的共 同作 用 下 , 加里 ・ 奈德 形成 了独具特 色 的生态 诗 斯
学: 诗应该传达世界真善美之所在 、 然的本性——“ 的声音; 自 野” 诗是“ 生态的求生本领” 诗人应该重 ; 归“ 荒野” 或深入“ 地方” 社区” 成为地球 生态的保卫者- 和“ , 9生态文 明的塑造者。他认为诗学应该服
柔弱, 可以任 人掠夺 、 破坏 , 但它实际上是强悍的、 顽强的 ,
具有“ 极大的稳定性与 自我保护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 。人类 中心主 义
和 人类 中心主 义指 导下 的生 态破坏 行径 必 定要 被在 地球 上
动, 在美国国内与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 被生态学说的激
进派别“ 深层生态学” 推崇为 自己的“ 桂冠诗 人” “ar t (l ee u a o de cl y ) f epeo g” 。在长达半个 多世纪的 自然书写与环保 o

最新 加里·斯奈德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精品

最新 加里·斯奈德作品中的生态思想-精品

加里·斯奈德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从生态视角考察,斯奈德诗歌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还体现在贯穿其诗歌创作始终以及丰富的生态思想上,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加里·斯奈德作品生态思想的,欢迎阅读借鉴。

加里·斯奈德作品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挖掘出属于自己的宝藏。

从关于他的大量的诗歌评论中可以看出,评论家在斯奈德的诗歌结构、交叉视角、边缘性文化的接受和吸纳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入的解读和论述。

但是,从生态视角考察,斯奈德诗歌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还体现在贯穿其诗歌创作始终以及丰富的生态思想上。

斯奈德从小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并认为美国文化是破坏和谐的罪魁祸首。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评价体系的生态标准逐渐确立,他有关生态的信仰和实践不断深入。

回到美国永久定居后,他更深刻认识到生态学不单是一门科学,还带来了一场巨大的、进化性的、革命性的文化变革。

迄今为止,斯奈德创作的诗歌主要有10部,分别是《神话与文本》《砌石》《僻壤》《关于波浪》《龟岛》《斧柄》《遗留在雨中》《无自然》《山河无尽》《高峰之险》。

每十年,他都有一到两部诗集问世。

从诗歌风格上看,从《神话与文本》到《砌石》,斯奈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声音和角度。

当然,每部诗集,甚至每一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都是极其复杂的,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各个层面,所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整个诗集的风格和思想内涵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发展过程也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它更像斯奈德用来形容生态系统的佛教中的因陀罗网一样,每个部分都是互相倚重、互相联系的。

一、女神远去晨星不是星两株小冷杉,一株死了伊蛾,伊蛾,身绕紫藤被常春藤刮伤……---节译自《伐木1》(《神话与文本》)《伐木1》是斯奈德创作的第一本诗集《神话与文本》中的第一首诗。

开头一句“晨星不是星”里的晨星指的是金星。

我们可以在基督教的神话中,找到关于晨星的注解。

《以赛亚书》第14章第12节讲的是,在迦南神话中,有一位负责掌管晨光的神,他的儿子晨星骄傲自大,欲谋夺至高神(日神)的宝座,结果被日神掷下,坠入深渊。

加里_斯奈德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_朱新福

加里_斯奈德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_朱新福

国别文学研究加里#斯奈德的生态视域和自然思想朱新福内容提要当代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对荒野的热爱、对文明的反思以及对印第安人生活的向往上,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生物中心主义思想、对生态学和道家佛教生态智慧的借鉴以及他所主张的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创作观等方面。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生态自然佛教道教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研究,有的学者把重点放在斯奈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上,分析斯奈德如何借鉴中国禅宗哲学、道家思想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艺术风格。

有的学者则从翻译学角度出发,探讨斯奈德对中国古诗,特别是对寒山诗的翻译。

5当代外国文学62004年第4期陈小红的5寻归荒野的诗人加里#斯奈德6一文,则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斯奈德的作品进行研究,认为斯奈德的生态观表现在他对荒野的热爱,对文明的反思,对印第安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生态意识的勾画等四个方面。

¹本文认为,斯奈德的生态意识不仅表现在陈小红提到的四个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他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生物中心主义思想、对生态学和道家佛教生态智慧的借鉴以及他所主张的与自然和谐互动的创作观等方面。

一、斯奈德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和生物中心主义思想斯奈德认为/地图应该根据植物群、动物群和气候带等一系列的自然环境来划分。

这样做有利于我们打破人为的政治界限以及任何习惯上已人为接受的地域概念的枷锁0。

º为什么斯奈德认为政治分界线并不真正代表任何实体,只不过是一个人为的理论概念?斯奈德的这一观点和他所持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0有关。

他重视自然的、文化意义上的疆界划分,主张自然法优先于国家法。

在一次访谈中,斯奈德概括了他的生物区域主义思想:/现在需要的是以一种共享的生态视野来保证真正公正的和谐,这种视野不仅可以超越生物区域的界线,甚至可以超越语言的界线。

北美洲曾经有一种超越部落界线的共同的相互尊重的精神,一种关于自然的共享的生态视野。

“墙内开花墙外香”——论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

“墙内开花墙外香”——论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

“墙内开花墙外香”——论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摘要:中国唐朝诗人寒山子虽在国内鲜为人知,在海外却得到了广泛传播,引起了一阵阵的“寒山热”,成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代表。

美国著名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深受寒山影响,从行为、创作到精神上都师仰寒山。

本文拟从诗学创作风格和生态哲学观两大方面论证寒山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并对加里?斯奈德受本土意识制约而对寒山这一异质文化的“自我化”、“美国化”这一现象作出阐释。

关键词:寒山;加里?斯奈德;诗学风格;生态思想寒山是我国唐朝的一位隐逸诗人,在国内一度被冷落的寒山诗在朝鲜、日本、美国等地却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狂热崇拜。

在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中,“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盛行,来自异域的寒山甚至成为他们的鼻祖和精神偶像。

他的诗被大量翻译,甚至连“衣衫破烂、长发飞扬”的形象也被人模仿[1]。

美国著名的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2],这位“未垮掉”的“垮掉派”诗人更是深受寒山的影响,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论述。

一、诗学创作风格的借鉴与共鸣虽然寒山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而加里·斯奈德写的是现代诗歌,但是综观加里·斯奈德的诗,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对寒山诗这种中国古典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方面的借鉴与引进。

第一,意象的引入和意境的相通。

在寒山的诗中不乏“寒山”、“道路”、“石”、“秋月”这类型的意象。

如:“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二)”[3]诗中这些自然意象是与浙东天台山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这里不仅是寒山的居住地,更是他参禅悟道的精神家园。

在加里·斯奈德的许多诗中可以看到他对寒山诗中典型意象的引入。

试举一例,《皮尤特涧》[4],此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山”、“岩石”、“月亮”等意象,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境会发现该诗和寒山的“碧涧泉水清”一诗诗境相通。

两首诗仿佛用不同的形式描述了一幅明月朗照寒山,清风拂林,溪流潺潺,孤独的诗人背靠山岩凝神静思,禅心相伴的玄妙图景。

论斯奈德诗歌中的中国隐士模式

论斯奈德诗歌中的中国隐士模式

论斯奈德诗歌中的中国隐士模式【摘要】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是一位东方文化的痴迷者,也是少数采用中国诗隐模式的美国诗人之一。

斯奈德认同并积极效仿中国隐逸诗人的行动方式和诗歌创作,而这也意味着他对中国隐逸文化的认同。

中国诗隐模式不仅影响了斯奈德自身的创作特点,客观来讲,也影响美国诗歌的发展。

【关键词】斯奈德隐士中国诗隐模式一. 加里·斯奈德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的影响加里·斯奈德是美国“垮掉一代”的领军人物,由于他与众不同的生平经历和平稳、老练的性格决定了他独特的诗风。

加上他对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禅宗、俳句、中国的书法、山水画以及古典律诗的痴迷,使他在西方文学的创作中,融入了中国文学的思想模式,随处弥漫着中国诗风和神韵。

而在中国诗歌中斯奈德最钟情于中国山水诗,正如他对中国山水画一见倾心,中国山水诗的雄伟气魄和人文情意的细腻独到,都与他心中所想的意境深深契合。

他从西方的角度来观察,把中国山水诗放在世界文学之中,提出三种中国山水诗的优胜之处:第一是中国诗人大多属于士大夫阶级,由于他们深涉于世事,故对大自然之感会更加深切。

第二是大自然的空间就是人生哲理的空间。

第三是诗人的大自然具有伸缩性,大至全宇,小至茅庐庭院。

(钟玲,2006:119)所以士大夫退隐的山居生活对斯奈德特别具有吸引力,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积极的隐逸派诗人。

毫无疑问,他的诗歌中也常融入中国隐逸派风格的元素。

他的诗歌大多以自然为题材,采纳中国诗歌的诗隐模式,诗友语调等。

实现了一种人与宇宙合一的和谐。

因此,斯奈德的风格恰恰遵循了中国诗人“人景交融”的精神,这也成为了斯奈德诗作中的传统。

(钟玲,2006:128)二. 中国隐士模式的定义:首先,应该对“隐士”一词加以解释。

隐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

西方历史上也有“……”——Hermit。

他们主要是出于宗教信仰或者信念,自愿选择选择一种离群索居的静修生活方式,在孤独和静修中研思神学,倾听上帝,并且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的人,是苦行僧和修道士。

论中国禅宗思想对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的影响

论中国禅宗思想对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的影响
教育文化论 坛
2 1 年3 0 1 期
论 中 国禅 宗 思 想对 加 思

( 贵州大学 摘

外 国语学 院, 州 贵 阳 50 2 ) 贵 5 05
要 : 加里 ・ 斯奈德 ( a ndr 13 G r Sye , 90一 ) y 是至今仍 活跃在 美国诗坛和环保 界 的重要诗人 和环境保 护社会 活
pae 部分 程度 上等 同于 人 文 主义 地理 学 界 提倡 的 lc )
“ 地方 ” pae 的重视 中 , (lc) 斯奈 德 的生态 思想 体现 了
这两 种转 变 。虽然 评 论 界 达 成 一致 共 识 , 为 斯 奈 认
德 的生态 思想 主要 体 现 为对 人 与 自然 关 系 的 探 索 , 但“ 地方 ” 斯 奈德 的生 态 思想 中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在 这一 点却 被评 论界 所 忽略 。本 研 究认 为 , 地方 ” “ 不
基金项 目: 贵州省教育 厅高校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编号 :9 S 0 9 。 0 S D 1 ) 作者简介 : 宁 梅( 9 0一) 女 , 17 , 贵州毕节人 , 贵州大学外 国语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 士生导师 , 硕 主要研究 方向 : 英美文学 、 态批评 、 生 中外文学文 化关系等。
“ 方意 识 ”④即不 同区域 的人 们 , 自己独特 的栖 地 , 对 居 地产 生的空 间上 的 自然 归宿 及情 感上 的 自然 皈依
仅体现了斯奈德对人与 自然关 系、 自然与文化关系
探索 的具 体化 , 且 还 承载 着 他 立 足 多元 文 化 的生 而
① 关于“es f lc ” 中文翻译 , sneo ae 的 p 国内有 人酗译为 “ 地方 意 识”, 见胡志红 : 西方生态批评研究》 《 。北京 : 中国社 会科学 出版社 ,

回归荒野的入世情怀——论加里·斯奈德的荒野思想与荒野实践

回归荒野的入世情怀——论加里·斯奈德的荒野思想与荒野实践

第22卷第5期江苏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 l.22,No.5 Oct.,20162016年10月荒野哲学是生态批评的新视野,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19西方荒野哲学历史源远流长,对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生态批评的重要理论基础。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至今仍活跃在美国诗坛和环保界的重要诗人、散文家、哲学家和环保社会活动家,他一生深入荒野,对荒野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独到理解,其荒野思想和荒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内对斯奈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态思想、禅宗思想、生态诗学以及他与中国山水画及古典诗歌的关系等方面。

也有研究涉及其荒野思想的,如程虹专著《寻归荒野》讨论了斯奈德的荒野观[2]。

另外,陈小红《加里·斯奈德的荒野观》[3]、李顺春《试论加里·斯奈德的荒野伦理观》[4]、金虹《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荒野与文明》[5]和仇艳《回归荒野:斯奈德与罗尔斯顿荒野观之比较研究》[6]等论文论述了斯奈德的荒野观或荒野伦理。

但斯奈德荒野思想中的行动主义特色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

程虹和陈小红提到斯奈德的荒野实践,却零散而不成系统。

因此,本文拟在考察西方荒野思想及其实践传统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斯奈德的荒野思想和荒野实践,力图阐明斯奈德对西方荒野观的传承与创新、斯奈德荒野实践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以及斯奈德的入世情怀和文化重建设想,以期能为当代的生态文学和环境保护运动提供某种启示。

一、斯奈德对西方荒野观的传承与创新斯奈德是美国社会东西文化交融的先驱者。

他立足本土文化,兼收并蓄多元文化,吸收其中的生态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哲学思想。

他的荒野观融合了西方荒野思想与东方文化因素,独树一帜,其内涵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宽阔。

斯奈德的荒野观在他1990年出版的散文集回归荒野的入世情怀——论加里·斯奈德的荒野思想与荒野实践李世存(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加里·斯奈德是美国当代的荒野诗人,有深刻而独到的荒野思想和丰富的荒野实践经历。

加里·斯奈德诗歌历程中的佛学思想

加里·斯奈德诗歌历程中的佛学思想

$number {01}加里·斯奈德诗歌历程中的佛学思想日期:汇报人:•加里·斯奈德与佛学思想的结缘•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加里·斯奈德诗歌中佛学思想的深化与拓展•加里·斯奈德诗歌中佛学思想的跨文化传播与影响•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佛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反思01加里·斯奈德与佛学思想的结缘加里·斯奈德的生平简介•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是一位美国诗人、翻译家和环保活动家。

他出生于1930年,成长于美国西北部地区。

在他的求学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佛教,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01•加里·斯奈德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开始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修行。

他的诗歌作品体现了这些思想,表达了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0203佛学思想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加里·斯奈德对佛学思想的接受与传播•加里·斯奈德不仅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对佛学思想的接受,还积极地将这些思想传播给其他人。

他通过讲座、翻译作品等方式,向更多的人介绍佛教的理念和方法。

他的努力有助于促进佛教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

02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佛学思想体现佛教三法印在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体现诸行无常加里·斯奈德在多首诗歌中表达了无常的观念,描述了自然和人类世界的不断变化和不确定性。

他以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如《雨夜》中“窗外的雨滴,像时间的泪水,滑落在脸庞”。

诸法无我加里·斯奈德在诗歌中时常描绘出一种超越个体的存在状态,体现出“无我”的观念。

他通过自然和超自然的元素,表达出对自我消解、与宇宙合为一体的向往,如《雾》中“我融入了雾,成为一片”。

涅槃寂静加里·斯奈德在诗歌中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

他通过描绘自然和超自然的世界,展现出对涅槃寂静的向往和追求,如《山》中“越过山丘,便是永恒的寂静”。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_论加里_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_误读_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_论加里_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_误读_

收稿日期:2004-12-31作者简介:胡安江(1972-),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3———论加里・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胡安江(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0031)摘 要:加里・斯奈德在立足于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对寒山诗进行了创造性“误读”,从而使寒山诗在旅行至东道国后获得了合法身份并一跃成为其文学体系中的经典。

而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又进一步强化了译者所代表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寒山诗;文本旅行;变异;创造性误读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5)0620063206Textua l Travel and Tran sl a ti ona l D ev i a ti on—On the Crea ti ve M isread i n g of Cold M oun t a i n Poe m s by Gary SnyderHU An 2jiang(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 on,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 )Abstract:Upon the basis of the mainstrea m ideol ogy and poetic traditi on of his native country,Gary Snyder creatively m isread the Cold Mountain Poe m s,which enables the latter t o win its legal identity and classic positi on in the target literature syste m after its travel t o the host country and,in turn,strengthen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 or in questi on .Key words:Gary Snyder;Cold Mountain poe m s;textual travel;deviati on;creative m isreading 0.引论在《晏子春秋》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南橘北枳”的典故。

从加里·斯奈德独特的人生看其生态思想的形成

从加里·斯奈德独特的人生看其生态思想的形成

从加里斯奈德独特的人生看其生态思想的形成
李显文
【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8(022)004
【摘要】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其生态思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无疑是形成其生态思想特别重要的因素.其人生的每一阶段无不与自然紧密相连、与生态思想的形成紧密相关:少年时期与自然深交、青年时期钟情于大山、青壮年时期赴日求禅、中晚年时期隐逸山林.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李显文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5
【相关文献】
1.从加里·斯奈德诗歌中“足迹”的意象透视其生态思想 [J], 金虹;
2.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 [J], 李寒;武跃速
3.从时代语境看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 [J], 李显文
4.从《龟岛》探析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整体论思想 [J], 龚菁华
5.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中的禅学思想 [J], 张小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1月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4卷第6期Nov .2007Jou rnal of T i an ji n Fore i gn Stud i es Un i versit y Vo1.14No .6收稿日期:2007-04-02作者简介:陈小红(1970-)女,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加里 斯奈德的本土意识陈小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摘 要:旨在研究加里 斯奈德的本土意识。

尽管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但他仍然深深地扎根于美国的传统,而且还特别强调 本土意识!。

本土意识!即归属于一个地方的意识,是非常重要而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国情结;本土意识;寒山Abst ract :This artic le a i m s a t st u dy i n g G ary Snyder ∀s Sense ofN ativeness !e mbod ied i n his poetr y .D e sp ite the oriental i n fluence ,he is still rooted deeply in Am erican trad ition ,and pu ts great e m phasis on Sense of Nati v eness !,a sense of be l o ng i n g to so m e p l a ce ,wh ich is very i m portant and necessary .K ey w ords :Ch i n ese co m plex ; Sense of Nativeness !;H an Shan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7)06-0007-061 引言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 斯奈德(1930-)深受各种异质文化影响,包括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等。

对异质文化的吸收成了斯奈德诗歌的主要特色。

关于他和日本文化、中国文化的关系都已经有专门的博士论文。

异质文化的影响渗透到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大熔炉里,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斯奈德生态观;同时,异质文化也影响了他的诗学观,形成了他的生态诗学。

但尽管如此,在和异质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其 本土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斯奈德本人绝对不会同意是中国文化或日本文化造就了他这个美国诗人。

相反,他十分强调 本土意识!。

本文对斯奈德继承传统的 本土意识!作了探讨,并呼吁外国文学研究者们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既要具备全球视野,又要有强烈的 本土意识!,做到 全球性地思考,地方性地行动!。

2 本土意识!论本土意识!由山大学区釒共教授在1988年第一期的#当代文坛报∃的一个笔谈栏目里首次提出,所发表的文章题目就是#外国文学与本土意识∃。

2003年第一期#外国文学研究∃以访谈的形式重新发表了此观点,访问者是姜岳斌。

1993年#本土意识:文化的跨文化研究∃被批准立项,成为国家教委 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中国文学类!研究项目。

本土意识!(Sense of N ativeness)论认为,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和借鉴都受到本土意识的影响。

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个人身上又会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意识和主体意识。

人们在借鉴外国文学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作为参照项,或者作为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中介。

本土意识是变化的。

当作为其核心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代的发展不合拍,或者束缚了人们的主体意识时,本土意识的内部平衡就会被打破。

这时候,外国文学对于本国文学的影响表现为批判性的,常常还是对抗性的,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术语来表达就是所谓 反影响!。

但是即使7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反影响也改变不了民族文化意识作为本土意识核心的地位,因为要批判就得有批判的对象,不把批判对象研究透彻怎么可能深入地批判它呢?更何况经过合理的批判之后民族文化意识也会被改造,于是本土意识达到新的平衡。

这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交流中发展(区釒共, 1988)。

斯奈德指出,位作者本土意识!的实质是历史的根,或者说是文化传统,这从童年开始就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并随着年龄而增长。

当面对外国文学时,他的本土意识就会起作用。

有时,它就作为接受异质文化的监测器。

经常它会作为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介(Ou,2000)。

斯奈德(Snyder,1980:86)强调本土意识!,本土意识,归属于一个地方的意识%%是非常重要而又有必要的!。

的确,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场时,必然受到另一种文化的过滤、选择、过度诠释而发生变形。

正如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到的前理解!,伽达默尔提出的偏见!。

前理解是指一切解释都必须产生于一种先在的理解。

偏见!是指在理解过程中,人无法根据某种特殊的客观立场,超越自身的历史性去对文本加以客观理解。

澳大利亚学者法伊特指出自身的文化经验总是作为传统影响着我们与他者的对话!,而误读作为文化间理解的条件!,是无法绕开的。

而且误读往往能产生文化对话的交接点,发现文化的新航路!。

哥伦布正是由于误认,才发现印第安!这片新大陆!的,中国人正是因为用道家的眼光看印度佛教,才产生了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

误读可以读出两种文化间的通融处,也可以读出两种文化间的异质!(王正,2003:179)。

叶维廉(2002:26-27)认为:所有的心智活动,不论其在创作上或是在学理的推演上以及其最终的决定和判断,都有意无意地必以某一种&模子∀为起点。

!美国诗人即使非常倾心于中国思想,在运用中国论述时,难免会露出其根深蒂固的西方思想论述。

因此,在他们的诗中固然有异国情调的部分,但其重点仍然是西方的论述。

哈罗 布鲁姆说:透过远景的玻璃窥视,当代诗人面对他们跟前的先行者,这些身形巨大,回瞪着他们的先行者,导致一种深层的焦虑,把这焦虑藏在心中,但却无法避开。

!(钟玲,2006:7)著名学者钟玲(2003:140)认为,中国古典诗歌隐士模式与西方传统论述这两者之并列与对话,可以说是当代美国诗歌的显著风格之一。

事实上,这类诗中本土的论述常常到头来变成凸显的部分。

其实,意象派也只是用欧美的美学理念和诗歌语言来写中国式诗歌!的,即使努力模仿中国的意象手法,也存在着不少误解和曲解。

西方启蒙运动、狂飙运动的那些诗人、作家、思想家和学者之所以赞赏中国文化,是因为中国文化适应了西方社会变革的历史需要。

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似乎始终与美国的反传统倾向相联系。

美国新诗运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摆脱英国诗歌传统的束缚,从而形成美国诗歌的本土特色。

因此,美国诗人才会将目光转向东方文化,寻求建立新的模式。

的确,任何一种艺术借鉴的根本目的都是为发展本民族和自己国家的艺术。

当代美国诗歌接受中国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选择,而且也是美国诗歌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

文明之士正视和反省自身文明缺陷的同时,将眼光情不自禁地投向东方和中国文明,希望在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文化中找寻拯救欧洲文化危机的出路。

3 对传统的继承斯奈德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仍然深深地扎根于美国的传统。

对斯奈德来说,他的文化继承主要是指其对美国文学传统和美国印第安文化的继承。

他把老师比作斧子,学生比作斧柄。

他比作斧子的那些人是罗宾逊 杰弗斯、惠特曼、劳伦斯、威廉斯、霍普金斯、布莱克、弗罗斯特、斯蒂文斯、艾略特等(区釒共, 1994)。

斯奈德直接受罗宾逊 杰弗斯和肯尼斯 雷克斯罗思的影响。

在创作风格上,他也深受他们的鼓励。

斯奈德与惠特曼的作品有共同之处。

这两个人在性格与情感上也颇为相似。

他承认其文体和精神魅力方面,惠特曼都是其诗歌导师!(S teud i n g,1975:97)。

#山水无尽∃中他认为万物平等!的思想与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思想一致。

像惠特曼一样,斯奈德并没有作价值观的评判,他认为万物都生存于一个整体中,并肯定他们存在的价值。

尽管他8加里 斯奈德的本土意识在文体上未受劳伦斯的影响,但劳伦斯的敏感,尤其是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使十几岁的加里 斯奈德颇感兴趣。

他曾经说到我来自于像劳伦斯这样的人!(i b i d.:145)。

第一个让斯奈德真正深受感动的诗人就是劳伦斯,劳伦斯的#鸟、兽、花∃一书深深地决定了他的一生。

在他的大学阶段,引起他共鸣的是叶芝、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和斯蒂文斯的诗歌。

在这期间,他照着20世纪那些风格不同的大师的样子去爬格子。

斯奈德的诗歌也继承了18世纪晚期的浪漫思想,这在梭罗的作品里最为明显。

那就是外界与内界生活相一致的信仰,诗歌是宇宙的自我意识。

宇宙之声是对宇宙自身的反映,也是对外部特性与内部特性相互依存的体现。

斯奈德喜爱叶芝的象征感,庞德诗歌的音乐美,也学会了艾略特的精确。

他指出:写诗不借鉴阅读传统的诗人就像分辨不出木料的建筑工人。

!(Snyder,1980:61)斯奈德特别强调位置感,位置感并不是指你在某个小镇居住和有一个邮箱,而是指诗人和足下的土地的关系。

对斯奈德来说,他的位置就是北美。

在#山水无尽∃中他写道:在日本呆了将近十年,但却从未遗失从属于北美的归属感,一直滋养着我的那些人物和方式将我与那片神圣的龟岛风景联在一起。

!(Snyder,1996:155)4 斯奈德与异质文化对话中体现出的本土意识!斯奈德在诗歌原理的建设上有着不同寻常的贡献。

尽管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但也十分注重本国的传统。

他特别强调本土意识,在诗歌上主张传统与革新相结合。

斯奈德所接受的中国文化影响都可以在美国文化传统中找到相似或者对应的因子。

他的#龟岛∃在1975年获普利策奖,那正是印第安对北美大陆所作的一个古老的比喻。

在斯奈德接受中国文化时,他的美国传统起着中介作用。

毕竟他是一名美国诗人。

他的根深扎于龟岛这片土地,接受异质文化是为了寻找治疗美国文明弊病的良方。

斯奈德受异质文化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他借鉴中国文化的初衷正在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斯奈德(Snyder,1974:99)曾在1970年印发的一份传单上写道:文明生活对我们不利,要改变它,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思想的根本基础!。

寒山诗歌能在美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固然与有美国的寒山!之称的诗人斯奈德本身的特殊经历有关,他本人当时的作为和思想活脱脱就是一个美国寒山,但也有社会和时代的影响。

寒山诗之所以能在美国流传是因为它们恰巧有美国那一代人追求的一些价值:寒山诗中不乏回归自然的呼声、知觉的感性及反抗社会成俗的精神。

斯奈德(Snyder,1958:33)写在#砌石∃前言里的一段话令人深思:从300首选出来的这些诗歌是唐代白话写成的,虽粗俗却新鲜,反映了道教、禅宗思想。

他和他的伙伴拾得手执扫帚,蓬头垢面、满脸堆笑,成了后来禅宗画师最喜爱的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