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教学重点:理解面...

合集下载

java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java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java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类与对象的关系、封装、继承和多态性;2. 学会使用Java集合框架管理学生信息,掌握ArrayList、HashMap等常用集合类的使用方法;3. 掌握Java异常处理机制,提高程序的健壮性;4. 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学会使用SQLite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学生信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功能;2. 能够使用Java集合框架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管理;3. 能够编写简单的数据库操作语句,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数据存储和查询;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2. 增强学生编程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探索精神;3.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优化;4.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面对问题敢于挑战,勇于克服困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Java基础,了解面向对象编程概念,但对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类与对象的关系- 封装、继承和多态性- 抽象类和接口2. Java集合框架- ArrayList、LinkedList、HashSet、HashMap等常用集合类- 集合类的使用场景和性能分析3. Java异常处理- 异常分类和异常处理机制- try-catch-finally结构- 自定义异常4. 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概念和SQLite数据库- 数据表的设计与创建- SQL语句:增删改查操作5.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需求分析- 功能模块划分:学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 编程实现各模块功能6. 项目实践与拓展- 系统测试与调试- 代码优化与重构- 项目拓展:增加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可视化等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面向对象编程基础第二周:Java集合框架第三周:Java异常处理第四周:数据库基础第五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六周:项目实践与拓展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Java程序设计》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涵盖了面向对象编程、Java集合框架、异常处理和数据库基础等知识点。

java课程设计目的

java课程设计目的

java 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Java基本语法和编程结构,掌握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理解继承、封装、多态等面向对象编程特性。

2. 学会使用Java标准库,了解常用类及其方法,能够运用数组、字符串、集合等进行数据处理。

3. 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文件读写以及异常处理机制。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小型项目。

2.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写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效率较高的代码。

3.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能够分析并解决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和异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态度,培养严谨、细致、负责的编程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Java编程基础,培养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二、教学内容1. Java基本概念与编程环境- Java发展历史、特点与应用场景- Java开发工具(如:Eclipse、IntelliJ IDEA)的安装与使用- 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编写与运行2. Java基本语法- 数据类型、变量、常量- 运算符、表达式与语句- 控制流程(顺序、分支、循环)3.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类与对象的概念- 封装、继承、多态- 构造方法、this关键字、static关键字4. Java标准库的使用- 常用类(如:String、Math、System等)- 数组与集合(如:ArrayList、HashSet等)- 输入输出流(如: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等)5. 异常处理与调试- 异常的概念、分类与处理机制- try-catch语句的使用- 常见异常类型(如:IOException、NullPointerException等)6. 综合项目实践- 设计并实现小型项目,如计算器、简易游戏等- 项目分析、需求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优化- 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Java编程知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教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教案

《程序设计与算法(C#)二》课程教案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 0404832、总学时数: 64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32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 363、学分: 6分4、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门重要的编程类专业课。

C#语言是针对网络技术应用而开发的语言,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以语法介绍为辅,主要包括C#语言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方法,C#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C#开发Web应用程序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或C语言,后续课程是基于C#的Web应用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开发、开发工具等课程的前驱课程。

《程序设计与算法(C#)》采用CAI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可以现场运行、修改例子程序,实现直观教学,提高授课效果。

本课程以从实际应用出发,集应用与原理于一体,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际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NET平台开发桌面及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

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术,理解并树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培养运用Visual C#开发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和能力及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注重实践,在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后,重点应放在提高编程能力的训练上。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面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三、学时分配四、大纲具体内容(一)课程教案内容(根据实际安排,本课程《C#技术基础》一书分两学期上。

)第四章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类的继承)【本节教学目的、要求】:让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类定义、对象创建和使用对象的方法,类的成员及作用域,能设计多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类,示范类的继承。

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机
(平时考试)
合计
第一章
8
8
第二章
12
12
第三章
14
2(期中考试)
16
第四章
6
6
第五章
2
2
第六章
8
8
第七章
6
6
第八章
4
4
复习
2
2
总计
62
64
六、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出勤率)+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
期中考试成绩占1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黄学良 主编 电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函数与预处理
掌握函数定义与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参数传递、返回值及函数原型说明、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理解函数调用机制、变量的存贮类型、作用域。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函数重载。理解缺省变元、内置函数。掌握函数模板及应用。理解头文件与多文件结构。了解编译预处理.
6.C++的数组类型
掌握数组的定义与初始化方法。理解数组名、字符串的含义。掌握数组的赋值与引用。
8.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图解分析法,分段线性化方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基本方法。
三、上机实习要求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电路分析能力的培养。
2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3.逻辑函数与门网络: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逻辑函数及其描述方法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的组合逻辑模块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和逻辑模拟,理解产生门网络的竞争与险象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java课程设计任务书

java课程设计任务书

java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Java基本语法和编程结构,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2. 学习使用Java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包括变量声明、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等;3. 了解Java异常处理机制,掌握基本的异常处理方法;4. 理解类的定义和对象创建,掌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基础算法的实现;3. 学会使用调试工具进行程序调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写结构清晰、可读性强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克服困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Java编程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Java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培养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编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Java概述与开发环境搭建- 了解Java发展史、特点与应用领域- 学习Java开发环境搭建,熟悉集成开发工具2. Java基本语法- 变量声明、数据类型与运算符- 流程控制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数组的使用3. 面向对象基础- 类的定义、构造方法与实例化- 封装、继承与多态- 抽象类与接口4. Java常用类库与工具- String类与字符串操作- 异常处理机制- 集合框架简介5. 简单的Java程序设计- 编写控制台输入输出程序- 实现基础算法(排序、查找等)- 文件读写操作6.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 案例分析:经典算法实现、小型项目开发- 实践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易计算器等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Java概述与开发环境搭建第2-3周:Java基本语法第4-5周:面向对象基础第6周:Java常用类库与工具第7周:简单的Java程序设计第8周: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教材章节关联:《Java编程思想》第1-3章:Java概述、基本语法、流程控制《Java编程思想》第4-7章:面向对象基础、封装、继承与多态《Java核心技术》第1部分: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异常处理等《Java核心技术》第2部分:Java常用类库、文件读写、集合框架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基础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由教师系统地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课程说明1.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本课程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课程说明1.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本课程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课程说明1.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本课程1学分,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本科、专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所有专业中开设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远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新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导向,从学习者如何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的角度,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一个专业的学习,同时描述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学习方式,说明国家开发大学的学习环境,解释国家开发大学学习平台上基本术语的含义,使学生能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工具辅助完成学习活动,并且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相关事务与管理规定,使学生初具备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能力。

2.数学分析专题研究本课程4学分,72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集合与映射,包括集合及其运算,关系与映射,等价关系,序关系,基数;第二部分介绍数集,包括整数理论和实数理论等;第三部分介绍函数及其性质,特别是初等函数与超越函数;第四部分介绍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以及深入地分析其性质;第五部分专题研究三角函数,及其公理化体系;第六部分专题研究极值问题,包括凸函数与极值,泛函数值与欧拉方程以及等周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实数理论,初等函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学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并指导中学数学教学。

3.英语II(1)(2)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开设一学年。

该课程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英语课。

通过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和读、听、说、写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

《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江苏省新闻出版学校出版与发行专业(五年制高职)《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是为中等职业学校非计算机专业(主要是面向文科类)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涉及数据库基本原理及操作的应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SQL语言的使用,学习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设计方法和规范。

了解Access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简单应用系统的开发掌握这些组件的创建方法和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

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不断跟踪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基础,同时为今后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将数据库基本原理与Microsoft推出的Access数据库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们利用数据库基本原理以及对Access数据库的具体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ccess具有显著的简易性和有效性,大量的桌面数据库系统都采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该课程是涉及数据库基本原理及应用系统操作的应用课程。

是一门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课程。

本课程以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库概念、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了解Access应用程序的基本功能,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提高数据库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

涉及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Access数据库系统中表、查询、窗体、报表、宏、VBA编程等对象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 可使学生今后能结合专业应用,开发出简单实用的应用程序。

(三)课程设计思路数据库应用技术是构建电子商务网站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而Access作为Office组件之一,是一款简单易用而功能丰富的普及型软件,应用广泛。

(完整版)《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UML统一建模语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况2。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UML与面向对象教学内容(1)UML概述(2)UML组成(3)面向对象教学要求(1)了解UML的发展和组成(2)理解建模的意义(3)掌握UML的四层结构(4)理解UML视图和图的关系(5)掌握UML模型元素内容(6)理解UML通用机制(7)理解面向对象基本概念(8)了解面向对象开发(9)熟悉面向对象开发的优点(10)掌握面向对象开发三层设计教学重点难点建模的意义;UML的四层结构;模型元素;通用机制;视图和图的关系;面向对象相关知识。

第二章用例图教学内容(1)用例的基本概念,参与者,用例,泛化,用例之间的关系(2)如何发现参与者、用例(3)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4)绘制用例图教学要求(1)理解用例的基本概念(2)能够很好的识别参与者与用例(3)掌握用例之间的关系(4)理解泛化在用例图中的使用(5)熟练掌握用例图的绘制(6)熟练掌握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用例的基本概念,绘制用例图;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识别参与者与用例。

第三章类图、对象图和包图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类图的基本概念(3)对象图的基本概念(4)包图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掌握类的设计原则(3)理解类图的基本概念(4)掌握类间的关系(5)了解对象图和包图的概念(6)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教学重点难点类的设计原则;类图的基本概念;类之间关系的模型表示及含义;熟练使用建模工具建模类图.第四章活动图教学内容(1)活动图的标记符(2)其他标记符(3)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要求(1)理解活动图的功能(2)掌握活动图基本标记符(3)掌握条件的使用(4)掌握分叉和汇合的使用(5)掌握泳道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6)理解对象流概念及其标记符(7)熟练掌握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图的功能;活动图的基本标记符;使用建模工具为活动图建模;分叉和汇合;泳道的概念及其标记符的使用;对象流的概念。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教学大纲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教学大纲

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名称: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UML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modeling and design开课学期:4学分/学时:3/32+16课程类型:必修02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与设计》是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UML的定义和背景、UML基础(UML构造块、UML通用机制、UML“4+1”架构、UML建模工具)、UML系统动态建模(用例图、活动图、状态机图、顺序图、通信图)、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部署图、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ML具体实例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UML的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地认识和学习软件工程核心要素,以体系化、工程化的方法思考软件工程过程。

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UML的图示语法和语义,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设计软件的逻辑能力以及对软件内部各种组织结构的表达能力,掌握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和建模的基本思想,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03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软件工程与面向对象方法(2学时)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历史,了解软件工程的目标和原则;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概念和历史,了解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2.统一建模语言UML(2学时)了解UML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UML的目标和应用范围。

3.初识UML(2学时)掌握UML构造块,分别是事物、关系、图;掌握UML的通用机制;了解“4+1”架构;了解常用的UML建模工具。

4.用例图(2学时)了解用例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用例图的组成元素,分别为参与者、用例、用例图中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用例图中的关系,分别为参与者间的泛化关系、参与者与用例的关联关系、用例间的泛化关系、用例间的依赖关系;理解用例描述的概念;掌握用例说明文档的书写;掌握用例图建模,分别为对系统的语境建模和对系统的需求建模;了解用例图的使用环境。

java课程设计(第二版)

java课程设计(第二版)

java课程设计(第二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类与对象的关系、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核心知识;2. 学会使用Java异常处理机制,提高程序的健壮性;3. 掌握Java集合框架的基本用法,提高数据处理的灵活性;4. 熟悉Java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线程的创建、同步和通信方法;5. 了解Java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复杂度的Java程序;2. 能够运用异常处理机制,解决程序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3. 能够灵活运用Java集合框架,进行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4. 能够编写简单的多线程程序,解决并发问题;5. 能够实现基本的网络通信功能,了解网络编程的应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使其乐于探索Java编程的奥秘;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编程挑战时,勇于尝试、不断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Java课程设计(第二版)的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类与对象- 封装、继承和多态- 抽象类和接口- Java包和访问权限2. 异常处理:- 异常的概念和分类- try-catch-finally结构- 自定义异常- 异常链3. Java集合框架:- 集合的概念和分类- List、Set、Map接口及其实现类- 集合的遍历方法- 集合排序和搜索4. 多线程编程:- 线程的概念和创建方法- 线程的生命周期- 线程同步和通信- 线程池和线程安全集合5. 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基础- Socket编程- UDP协议编程- 网络应用案例教学内容依据Java课程设计(第二版)的章节安排,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0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课程。

本课程运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工具,来对软件设计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包括软件模型和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和UML、软件设计过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用户界面设计、设计模式、Web服务体系结构、基于分布构件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设计的进化、云计算的体系结构等内容。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包括:1.让学生建立构建软件系统架构一般方法的感性认识,理解并掌握软件系统架构分析、体系结构建模与架构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能从内部模块规划设计、系统层次结构的构建开始,了解构建系统结构的一般技术和方法。

2.在构建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理解软件系统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学习应对不同需求的系统对策和设计实现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系统架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同时,深入理解各种典型框架技术及原理,并初步具备运用模式设计思想开展软件详细设计的能力。

3.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概念、术语和系统化方法,建立软件架构设计的理念,了解当前流行的框架技术,并理解其原理。

另一方面,以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初步架构设计能力为目的,并在项目开发中加以实践;在实践环节中重点培养运用典型框架进行项目构建的能力和使用设计模式进行细化设计的能力。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第1章引言(一)基本教学内容1.1 软件1.2 软件工程1.3 软件设计1.4 软件体系结构(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理解软件的本质、软件神话、软件工程,了解软件过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的相关内容,了解网络环境带来的各类问题。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中的设计、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软件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的内容、设计阶段的软件体系结构。

备课教学目标

备课教学目标

备课教学目标备课教学目标是为教学活动设定的具体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下面是一篇关于备课教学目标的700字的示例:备课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在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目的与意义本次备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Java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并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要求1. 掌握Java的基本语法和关键字,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流结构等。

2. 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类、对象、方法、封装、继承、多态等。

3. 学会使用Java开发环境中的编译器和调试器,能够编写、编译和运行简单的Java程序。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编程问题,包括算术运算、条件判断、循环等。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编程任务,并就编程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Java的基本语法和关键字,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

教师可以采用演示、解说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用Java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提升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编程问题。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分享编程思路和解决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4. 归纳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归纳和总结常见的编程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在层次结构中,位于较低层次的通用包不应当依赖于 较高层次中的专用包
(3) 在层次结构中,较高层次的包依赖于较低层次的包, 但此种以来应尽量在相邻的层次间发生 (4) 如果针对某些子系统专门划分了接口包和实现包,那 么其他与该系统相关的包只能依赖于接口包,不能依赖于实 现包。
软 件 工 程
10.4.3
软 件 工 程
10.1
设计用例实现方案
10.1.2 协作图
协作图用于描述相互合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连接关系。
在协作图中,对象可以在二维平面中自由占位。 区别:顺序图强调消息交互的时间序,而协作图强调交互对 象间的静态链接关系。
软 件 工 程
10.1.3
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
边界类 --- 用于描述目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并负责 实现如下功能: (1)界面控制 (2)外部接口 (3)环境隔离 <<boundary>>作为特殊标识 实体类----表示目标软件系统中具有持久意义的信息项及其操 作。<<entity>>作为特殊标识 控制类 --- 作为完成用例任务的责任承当者,协调、控制其他 类共同完成用例规定的功能或行为。 <<control>> 作为特殊 标识
软 件 工 程
10.1.5 精化类图
考生成绩类图
软 件 工 程
10.2
设计技术支撑方案
技术支撑方案应该为多个用例的软件实现提 供技术服务,所以,它应该成为整个目标软件系 统中全局性的公共技术平台。 • 数据持久存储服务 • 并行与同步控制服务 • 技术支撑方案与用例实现方案的融合
软 件 工 程
软 件 工 程
10.1.5 精化类图
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的节点表示系统中的类及 其属性和操作,类图的边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包括继承、 关联、依赖、聚合等。在考试系统中,考生类和成绩类之 间的关联关系。 图元表示:类图中每个类用方框表示,分成三部分,第一 部分为类名,第二部分为类包含的属性,第三部分为类的 操作,即类提供的功能。 分析人员可以用类图显示系统的细节,开发人员可以用类 图来开发类。类图可以显示用例图中类的相互关系,也可 显示整个系统或子系统。
考生类的状态图
软 件 工 程
10.4.2 精化体系结构
精化体系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种理想的包划分方案,使得 每个包中直接包含的类的数量规模适中,包的边界清晰、自然, 并且包间的偶合度较低。在包图中耦合度主要取决于依赖关系, 而包间的依赖关系又取决于分属两个包的类之间的关系。下面 是类之间耦合程度从高到低的判断方法:
软 件 工 程
10.1.4 构造交互图
在标识了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之后,接着把分析模型中的用 例描述转化成UML的交互图。
定义:顺序图描述交互的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的消息传递情 况,同时还描述了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并详细地说明了类、接口, 以及它们可能使用的操作行为。 作用:顺序图一般用来描述用例的实现过程。 布局规则:框图顶部显示了涉及的角色和对象,并表明对象所属类的对象一
软 件 工 程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教学目的: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面向对象的设计的基本原理,掌 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对用例图的理解 教 具:多媒体教室、电子教案 作 业:
软 件 工 程
第10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本章采用基于 UML 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将分析模型转换为设 计模型。如第六章所述,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主要由顶层架构 图、用例与用例图、领域概念模型构成;设计模型则包含以包 图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交互图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 精确的类图、针对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过 程的活动图等。为了完成这些转换设计人员必须处理好下列问 题: ( 1 ) 针对分析模型中的用例,设计实现方案,实现方案 用UML交互 图表示 (2)设计技术支撑设施 (3)设计用户界面 (4)针对分析模型中的领域概念模型以及第(2)、(3) 两步引用的的新类,完整、精确地确定每个类的属性和操作, 并完整地标示类之间的关系
软 件 工 程
10.1.4 构造交互图
下图显示了考场管理的实现过程。监考人员在登录窗口 w_login 中输入用户口令,登录窗口校验口令,如果口令正 确,系统打开监考主控窗口 w_server_main ,否则报错;登 录成功后,监考人员首先发放试卷,然后发开考指令,此时 系统进入考场监控状态,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发结束考试指令, 最后发评分指令,完成监考任务。
软 件 工 程
10.4.2 精化体系结构
考场管理 考务管理 数据库接口
组卷
试题
SQL Server
考试管理
考试系统包图
软 件 工 程
10.4.2 精化体系结构
弱化包间依赖关系既无必要,也不合理,但应尽量遵循以下 原则: ( 1 ) 避免包间的循环依赖关系,即排除包 P1 依赖 P2 , P2 又依赖于P1的情形
软 件 工 程
10.4.1
状态图
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的状态迁移与响应动作。 下图显示了考生对象的各种状态方式及其转换。该图 表明考生启动程序后进入“登录”状态,当输入学号 后,系统校验学号是否有效和开考指令是否下达,若 学号有效且开考指令已下达,进入“答题”状态,否 则保持登录状态。考生在进入“答题”状态后系统启 动计时器,开始计时;考生答题完毕,进入“答题完 毕”状态,交卷后考试结束。若考试时间用完,系统 自动结束考试。
在考试系统中,考生类和成绩类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下图所示:
软 件 工 程
10.4.3
精化类之间的关系
1、提取关联类
2、提取公共父类
3、将多重继承化为单重继承
人员
软 人员 件 工 程
店主
店员
角色
店主兼店员
图11-2-4 多重继承
店主
店员
图11-2-5 用部分-整体的关系 表示多重继承Βιβλιοθήκη 软 件 工 程人员
精化类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阶段形成 的类图的基础上进行精化类间关系。 (1) 根据这些连接的语义强度,将它们精确判定为 UML 的依赖、 关联、聚合或构成关系 (2) 确定连接的方向及参与连接的类的对象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
(3) 根据软件重用的要求及软件结构简洁化、清晰化的要求,优 化类之间的关系
对象间消息传递机制:
软 件 工 程
10.4.1
状态图
状态图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类的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因事件而 引起的状态转移。状态图的节点包含状态名和活动两部分内容。 活动是可选的,可分为如下四种: (1)entry活动。一旦对象进入该状态,相应的活动即被触发
(2)exit活动。一旦对象离开该状态,相应的活动被触发执行
软 件 工 程
10.1
设计用例实现方案
UML的交互图(顺序图、协作图)适于用例实现方案的表示。 设计方法包含三步: (1)提取边界类、实体类和控制类
(2)构造交互图
(3)根据交互图精化类图
软 件 工 程
10.1.1 顺序图
顺序图用来描述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着重表现 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 在顺序图中,参与交互的对象位于顶端的水平轴上, 垂直轴表示时间,时间推移的方向是自上而下。对象下方 的垂直虚线表示对象的生命线。对象生命的终结用叉号表 示;附在对象生命线上的矩形框表示对象在此期间内活跃; 对象之间的通信表现为对象生命线之间的消息传递。 UML的消息有四种类型: (1)简单消息 (2)同步消息 (3)异步消息 (4)返回消息
软 件 工 程
10.4.1
状态图
登录
do / Input invigilator‘ password
[学号有效且开考指令已下达]
答题
entry / StartExam
[学号无效或开考指令未下达]
[timeout]
[Success]
[Success]
答题完毕
do / Submit exam Paper
(3)设计命令系统并进行优化
(4)设计用户界面的各种细节 (5)增加用户界面专用的类与对象 (6)利用快速原型法改进界面设计
软 件 工 程
10.4
精化设计模型
对设计模型精化需要考虑以下任务:
(1)以顶层架构图为基础,精化目标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 (2)精化类之间的关系
(3)精化类的属性和操作
(4)针对具有明显状态转换特征的类,设计状态图 (5)针对比较复杂的类图方法,设计活动图
(3)do活动。当对象位于该状态时,执行相应活动,对象的状态 不变
(4)on-event。当对象位于该状态并且接收到某一事件后,执行 相应的事件响应活动
软 件 工 程
10.4.1
状态图
在状态图的状态转移边上可以附加以下信息:事件名 (事件参数表) [ 条件表达式 ]/ 动作 ^ 事件目标 . 事件 名(事件参数表)。第一个事件是引发对象状态迁移的 触发事件;条件表达式表示此转移边所代表的状态迁移 的发生条件;动作表示对象在进行状态迁移时同时还将 执行的处理功能;最后一个事件表示对象在进行状态迁 移时还可以向其它对象发送的事件。所有上述语法成分 都是可选项,并不是必须的。如果状态转移边上没有触 发事件,则表明对象在到达该边的源节点时,内部活动 执行完毕后自动触发状态迁移,但是否真正发生迁移还 取决于条件表达式的真假。如果条件表达式不存在,则 认为迁移条件恒成立。
软 件 工 程
10.1.4 构造交互图
定义:协作图显示的信息与顺序图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协作图集中在活动着的对象上,它表现的是相 互协作的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不参照时间;而顺序图侧 重于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对象之间消息传递的时序性。
下面的协作图对应于上面的顺序图。协作图通过在消息上 加序号表示消息传递的次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