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怎么让城市在下大雨时不再看海?

合集下载

暴雨来袭,拒绝“城市看海”——我国城市内涝频发的反思与对策

暴雨来袭,拒绝“城市看海”——我国城市内涝频发的反思与对策
水 管 网 ,确 定 排 水 管 网 雨 污 分
流 、管 道 和 泵 站 等 排 水 设 施 的 改 造 与 建 设 、雨 水 滞 渗 调 蓄 设
施 、雨 洪 行 泄 设 施 、河 湖 水 系
清 淤 与 治 理 等 建 设 任 务 ,优 先
安 排 社 会 要 求 强 烈 、影 响 面 广
出 排 水 标 准 的 涝 水 ,建 筑 物 与 小 区就 需 要 采 取 自我 保 护 措 施 。
比 如 ,通 过 对 暴 雨 积 水 最 大 深
度 的 可 能 性 评 估 ,为 大 厦 的 地
下 仓 库 、车 库 入 口建 造 防 护 闸 ,
用 于 暴 雨 期 间 拦 截 雨 洪 进 入 地 下 空 间 。 国 外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防 水 闸 门 ,根 据 具 体 楼 房 的 结 构
另外还有 山丘区城市 ( 雨强 大 、 该 开 始蓄 水 ,因此 没有 做好 足 水 流 急 ,会 形 成 顺 街 行 洪 的 现 够 的防范 措施 。同时余 姚 处 于
象) ,对 于 不 同城 市 ,解 决 内涝 姚 江 的 中 游 ,姚 江 上 游 属 于 杭 的方 案 是 不 一 样 的 。所 以 说 , 州 ,上 游 地 区 城 镇 化 之 后 ,加
几乎 各个 城 市都 普遍 存 在 下水 构 建 完 整 的 内涝 防 治 体 系 要 从 道 瘀 堵 问 题 ,有 的瘀 堵 能 够 达 三 个 层 次 进 行 规 划 ,一 是 流 域 到 8 0 % ,很 多 管 子 形 同 虚设 。 规 划 ;二 是 城 市 规 划 ;三 是 社 “ 三 分 规 划 、七 分 管 理 ”,如 果 区 规 划 。不 同层 次 规 划 , 解 决
合理 确定 城 市排 水 防涝 设施 建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1. 雨水花园自上而下分成哪些层?
2. 各层的物质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思 3. 各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 为何要设置最大蓄水高度?
5. 导水管的作用是什么?
SXG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结构示意
雨水花园功能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树皮覆盖层 有利于雨水下 渗并拦截地表 杂物;减少蒸 发,保持土壤 水分。
种植土层维 持生长绿色植 物的功能。
蓄水层为暴雨提供暂 时的储存空间,使部分沉 淀物在此层沉淀。过多 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出。
种植土层、人工 填料层、砂层可对 下渗雨水起过滤和 净化作用。
蓄积的雨水可通过导水管引出使用
SXG
雨水花园功能
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SXG
补充材料-雨水花园各层解读
➢ 蓄水层
SXG
知识拓展
资料 2 雨水花园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个新建住宅区为每栋住宅配建30-40平方米的 蓄积雨水的场地,称为“雨水花园”。经过数年的追踪监测,发现雨水花 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此后,世界各地开始建设各种各 样的雨水花园。
典型雨水花园结构示意
SXG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也被称为生物滞留区域, 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 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 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 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 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 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 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SXG
2019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节 植被 ➢第二节 土壤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

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

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之一便是城市看海问题。

城市看海是指城市面临海洋资源配置、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这需要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解决。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一些沿海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忽视了对海岸线的保护,大量填海造地,严重破坏了海岸生态环境。

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首要应对措施是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海岸线管理,严格控制填海造地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确保城市与海洋的和谐共处。

二、推动城市海洋综合管理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看海问题,我国可以推动城市海洋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城市海洋规划体系。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城市规划范畴,确保城市建设与海洋资源的有机融合。

加强城市海洋生态保护,倡导人们尊重海洋、爱护海洋,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看海问题所处的环境,我国可以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监测海水品质、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等指标,及时了解海洋环境变化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对城市海洋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为城市看海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四、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在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

我国可以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市看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倡导人们保护海洋、珍爱海洋,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和意识,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城市看海问题的解决中来。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城市看海问题,实现海洋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我国解决城市看海问题的应对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海岸线保护、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到公众宣传等方面综合施策。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

52•堂教学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张春江丰(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我国部分城市由于路面排水设施老化或规划不 合理,遇到强降水,雨水便容易滞留在路面上,这种现 象被市民戏称为“城市看海”。

“城市看海”现象实际 上是降水量远超城市蓄排水系统承载量而引发的城 市内涝。

内涝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雨洪管理问题,它 与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幸福感紧密相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 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必备能 力。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 加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潮流”。

让城市不 再“看海”既是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新增的问题研 究,又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很有必要;同时,传递科学的解 决城市内涝的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是人教版教材高中 《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年版)第五章《植被与土 壤》的“问题研究”部分,旨在检验学生对前一章知识 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

内容呈现如下:提出城市内 涝的现实问题——了解城市调蓄水的功能缺失——借鉴国外雨水花园经验——建设海绵城市。

本课题 内容研究难度较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图 片、实验等,从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人手进行 讲解。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屋顶花园、渗水砖、下凹的绿地等蓄排水设施,但将其与本节相关知识联系较少;部分学生听过“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等概 念,但不熟悉具体内容。

经过较长时间的地理课程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 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土壤、植被和水土保持等内容的学习,对土壤、植被与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1. 运用综合性思维认识、分析城市内涝问题,了解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的运行机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完整版人教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完整版人教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海绵城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2资料3 海绵城市.
1.推想海绵城市对面材料的特点。 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 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
3.在什么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 城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1.推想海绵城市对面材料的特点。
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解析:3.D 4.B 第3题,降雨较多,蒸发量较小,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但不一定会引发区域内涝, ①错误;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度大,河流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加之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 易发生暴雨,故内涝易发,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第4题,黄浦江河道每隔几年会进行疏浚,主要河道出口处建 有水闸挡潮,可减少河道淤积,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风暴潮位也相应升高,因而不得不增加防汛 墙高度,B正确;陆地构造抬升会将河床和两岸地面(包括防汛墙)同时抬升,而汛期水位相对没有抬升,因此不需要加 高防汛墙,C错误。汛期河流水位较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变化并不能直接影响风暴潮的最高潮位,D错误。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
D 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地表径流集
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解析:1.D 2.D 第1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 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故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小区雨水开发应 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 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 问题。故D正确。

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是指生产、生活、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业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问题探究
【问题】(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答案】 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问题】(2)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答案】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0毫米,但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北京总体位于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透气,土壤蓄水能力强;截留蓄积 雨水,增大下渗,进而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
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绿地迅速减少,不透水层面积增加,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 使得地表及树木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相应减弱
对地下水收支的影 响
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了地下水收支量的失衡, 地下水支出量远大于收入量,结果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即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 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滥伐森林, 破坏地表植被
蒸腾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 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城市路面硬化
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 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 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环节
主要作用
渗水 改变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增加绿地比重
蓄水 把降水蓄存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目的。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滞水 延缓地表径流汇聚时间,具体形式有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净水 通过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等能净化水质 用水 利用收集净化好的雨水,缓解用水压力 【问题】(1)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第五章 问题探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问题探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近年来,该城市建设硬地面积扩大,
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某班同学为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普及屋顶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B.加强监督和管理,消除水体污染
C.跨流域调水,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就地消纳雨水
对策和建议
解决“看海”问题存在的现实困难
A.地被植物
B.观赏性强的植物

C.蒸腾作用强的阔叶树种 D.本地耐渍的植物

•对点演练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下径流减少
D.大气降水减少
(2)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A.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增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2)“雨水街坊示范区”在城市推广,能够( )

①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当堂检测
???
(1)该实验设计中排水孔主要是为了模拟测量以下哪个环节的水量( )
A.蒸发
B.降水
C.地表径流
Hale Waihona Puke D.地下径流(2)实验中若增加植被覆盖率则( )
A.大塑料壶收集的雨水变多
思考:
1.与自然路面相比,从水循环的 角度分析城市路面的明显变化。 2.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 涝的意义。
•对点演练
(1)在下沉式绿地一侧,路缘石缺口处常常要放上一些鹅卵石,
其主要作用是( )
A.减轻地表径流的侵蚀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优质课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优质课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优质课
-做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应从单一维度考虑,对给排水、电、燃气、网络等线路进行前瞻性的布局和预留,综合考虑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承载能力,并且逐步改造老旧区域的管网。

同时,要对低洼地带提升保护等级,防止短时出现的雨水造成的倒灌情况。

-高效根治城市安全隐患: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结合物联网的力量,为城市安全增加一道保护屏障。

实时监测水、电、燃气等管线设备的运行数据,在平台端接收到这些数据后通过智能化、场景化的业务分析模型,结合全域全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城市安全领域的动态预测、预知、预警和预控。

-分段截流和存水:改进下水口的分布方式,沿路设置竖排排水口、分段设置大的排水口,让地表的雨水流入地下管道排出。

在小区内建设“蓄水池”,让小区内的水尽量不上街、留在小区里。

可以通过直接建设下挖的湖塘,也可以通过在绿地内部及周围下挖小“河沟”的方式来存水。

商业圈或者单位办公场所也参照建设。

在整个城市内部建设下挖式公园或者湖泊来存水。

-扩大排水口:在已探明的低洼处、积水处施工改造,扩大排水口,建设单独管线,实施一水直排,直接将其排入湖河之中。

-建设海绵城市:减少洪涝的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让城市不再“看海”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科技手段等多个方面,不断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充分发挥土壤的蓄水功能 雨水花园
海绵城市
现实困难 应对措施
作业布置
对于解决城市“看海” 问题,大家有没有好的主 义,有新构思的同学可以组织3-5名组员共同探究 新思路,分析该新思路实施的可行性,写成一篇 小论文,拿到班级地理论坛上分享。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地理(人教版)
城市“看海”何时休
近年来,每逢雨季, 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 这其实是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内涝知多少
现实问题: 我国一些城 市内涝问题 严重
如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了解城市 洪水与土 壤功能缺 失的关系
借鉴国际控制城 市雨涝的有益探 索——雨水花园
问题探究三:海绵城市
问题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
(1)海绵城市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是系统地解决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2)建造雨水花园是实现打造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技术与设计手段, 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
问题探究三:海绵城市
问题3.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 州特大暴雨引发的城市 内涝造成380人死亡失踪
问题探究一:城市内涝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
阅读课本P96资料1 问题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地表水下渗减少, 地下径流减少,地 表径流增加,洪峰 水位升高,提高城 市内涝的风险。
问题探究一:城市内涝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
了解我国为控制 城市雨洪而进行 的海绵城市试点
探索我国解 决城市“看 海”问题的 现实困扰和 应对措施
现实问题:我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
资料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内涝的原因和影响,理解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如何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掌握改善排水系统的技术手段。

2. 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城市内涝的情景和影响。

2. 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为学生提供实际参考。

3. 划分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钻研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改善排水系统的方案。

4. 准备教学道具和工具,以便在教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5. 确定评估方法,包括小组报告、实际方案设计和教室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和总结提升。

1. 情景导入起首,通过展示城市内涝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城市内涝的严重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接着,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为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环节做铺垫。

2. 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为三个步骤:(1)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包括地形、气候、排水系统等。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能力。

(2)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效果,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和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3)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判。

重点强调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规划和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

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3. 总结提升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部分:(1)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和社会层面如何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2)安置作业:安置与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城市水患产生的原因,学会评估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并能够从地理角度提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措施。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时相关内容,了解城市水患的成因及国内外典型案例。

2.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掌握城市水循环、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及防洪排涝的基本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水患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每组需提出至少三点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建议,并记录在小组讨论记录表中。

4. 实地考察: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所在城市的排水系统及易积水区域,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及问题。

5. 思考问题: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地考察的情况,思考城市排水系统改进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和资料,充分理解城市防洪排涝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积极参与讨论,记录完整,意见表达清晰,并形成小组统一意见。

3. 实地考察:学生需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问题,并拍照或录像作为辅助材料。

4. 思考问题: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情况,深入思考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理论学习、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及思考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小组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3. 自评反思:学生需对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2.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小组,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解决城市水问题中的应用,加深对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1. 自主学习:学生需自学城市内涝的形成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等)和人为因素(如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等)的相互作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国内外典型城市内涝案例,如某城市因连续暴雨导致的积水问题,分析其成因及应对措施。

学生需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数据、城市规划图等。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包括加强排水系统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水情监测等,并记录讨论结果。

4. 成果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利用PPT 或其他形式展示本组的观点和依据。

5. 实践活动:课后组织学生参观附近城市的排水系统或水务管理部门,实地了解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与运作。

三、作业要求1. 自主学习阶段需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和疑点,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案例分析要全面、深入,收集的资料需真实可靠,分析角度要多元。

3. 小组讨论要积极参与,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达成共识。

4. 成果汇报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能准确传达本组观点。

5. 实践活动需注意安全,遵守纪律,尊重工作人员,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感悟。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格式、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及建议。

2. 小组互评:小组间互相评价,从内容、表达、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3. 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2. 学生互助: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与分享,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及态度,及时与教师沟通学生情况。

浅谈如何让城市“不看海”

浅谈如何让城市“不看海”

浅谈如何让城市“不看海”作者:贺忆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20年第03期摘要:结合安徽省的一些实际情况,分析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对新标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解决城市防涝问题,“因地制宜”是关键,找准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短板,落实生态城市、智慧管网、除涝系统等规划建设,才能切实提升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

关键词:城市内涝;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生态城市安徽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夏雨集中。

在汛期安徽省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多发,全省面临长江、淮河双线作战,外洪内涝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事关城市正常运转、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及财产安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浅谈如何让城市“不看海”。

1 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安徽省若干城市的内涝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城市在汛期内涝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 气候变化的影响,属于客观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极端天气有常态化趋势。

1.2 快速不健康的城镇化发展,对原有的自然降雨产汇流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以自然调蓄和涵养水的湿地日益减少,改变了自然原有的水文特征,使得城市很容易蓄不住水,出现“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局面。

1.3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不健全,缺乏大系统,以往设计标准偏低。

我国仅有小系统,管道仅能解决1-3年小重现期的暴雨径流,用于解决大重现期的大排水系统尚未完善。

1.4 城市受納水体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规划建设时,河道被填埋,明河改暗沟,随意倾倒垃圾,占用河道等现象,都大大降低了河道对大重现期雨洪的通行能力,河道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水位顶托,水排不出去,易引发内涝。

1.5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时序和建设方式缺乏合理规划,建设投入不足。

过去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重地上,轻地下”,城市排水设施融资渠道单一,建设、维护经费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不重视和投入少不利于城市防涝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多媒体精品

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多媒体精品

植被涵养水 源功能下降

土壤蓄 水功能 缺失
表 径 流 增

知识海洋
思考: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渗减少
表 蒸发减少


地表径流增加
知识海洋
思考: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 改善生态 吸收噪音
减缓城市 热岛效应
应用探究
【探究】 1.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 点。 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 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 展? 3.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 建设海绵城市?
应用探究
课堂小结
城市分布
现象成因 城市看海 解决措施 海绵城市 雨水花园
问题探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思考:城市内涝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1993年
广西柳州城市化进程
2018年
知识海洋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
城市
城市化
多位于河流 中下游、沿
海地区
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
生态环 境破坏
城市扩 大滞洪 区被占
下垫面 硬化
地下排 水设施 落后

【教学设计】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教学设计】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教学设计】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教学目标:1.分析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

2.理解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主要的生态功能。

3.掌握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措施。

视频播放:城市内涝相关内容城市内涝: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阅读课本P96-97资料1,思考下列问题。

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2.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3.除了上述人为原因,城市内涝出现的自然原因有哪些?1.城市地表大面积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水位升高,提高洪灾风险。

视频播放:雨水花园的原理教学反思: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较严重,从南方的广州到北方的北京,许多城市暴雨后出现严重的内涝。

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受季风气候影响,雨季多暴雨。

尤其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概率增大。

2.3.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面积扩展较快,但城市下水道等排水设施标准较低,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

4.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硬化,暴雨时绝大部分降水形成径流,且产流快而急。

这节课的知识背景:水循环、土壤的蓄水功能、城市化。

城市内涝治理,对城市土壤层的改造不只是考虑雨洪控制,还应综合考虑城市水资源的蓄积和利用、美化城市环境、丰富城市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需要。

因此,教材提供了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等资料。

城市“看海”本质上是人水矛盾的激化,是人类活动改变水循环自然过程的不良结果。

通过这节课学习,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树立人地协调观的意义。

在素材筹备阶段,结合学生看图析图雨水花园,找到对应视频解决问题,心情好。

备一节课耗时较长,但是解决了问题的喜悦油然而生。

解决城市看海的措施

解决城市看海的措施

解决城市看海的措施
解决城市看海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建设海洋公园:在城市沿海地区,建设海洋公园可以让市民近距离观赏海洋景色。

公园内可以设置观海平台、观景台等设施,方便市民和游客欣赏海景。

2. 提供海景观光线路:城市可以开辟针对海景观光的旅游线路,通过船只或观光巴士等交通工具,将市民带到离海较近的地方,让他们可以欣赏到更美的海景。

3. 保护海岸线和河道水质:城市应加强对海岸线和河道的保护工作,确保水质清洁、岸线整洁,使得市民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

4. 建设观海步道和公共空间:在城市沿海地区,可以建设观海步道和公共空间,供市民散步、休闲、欣赏海景。

同时,可以在步道和公共空间中设置观景平台和休息区,方便市民更好地观赏海景。

5. 加强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时,应考虑海景的保留和利用,合理安排建筑布局,尽量避免遮挡海景的建筑物。

同时,可以通过绿化带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沿海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美感。

6. 举办海洋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海洋文化活动,如海洋节、海洋展览等,增加市民对海洋的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对海洋景观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海景观赏体验,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固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固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1分钟,阅读目标并在做题中深化对目标的理解)1.熟练运用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等地理原理和规律,阐释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的关系。

2.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区域,分析“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主要的生态功能。

3.掌握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28分钟,完成下面的试题,并核对答案。

其中无星题为必做题)基础巩固练习(必做题,约10~18分钟)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基塘景现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

下表为1990年~2013年中山地区基塘用地的转化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1.1990年-2013年,中山市基塘农业用地的变化特点是()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2.2000年-2013年,中山市基塘用地面积变化表明该地()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面积增加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粮食需求减少3.2000年-2013年,中山市基塘用地的变化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A.蒸发增强B.降水增加C.地表径流减少D.下渗减少4.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不利于下渗②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③城市河湖面积增大④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5—7题。

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6.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7.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雨水花园(图a)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地面的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