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4届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高校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实操性;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烈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实操性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其内容比较单一,往往只强调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应对面试等基础就业技能。

这些技能固然重要,但就业指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的指导上,还需要关注更多的实操性内容。

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素养,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还可以开展一些实际的求职应用活动,比如模拟面试、实践实习等,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改进措施:可以开设就业实践课程,增加一些实操性的内容,比如模拟面试、实践实习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巧和经验。

二、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在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不够密切。

一方面,学校往往缺少足够的校企合作项目,缺乏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和就业市场的信息;企业也往往缺乏动力和资源投入来与学校合作。

这导致了学校就业指导距离就业市场有一定的距离,指导内容往往脱离了实际就业需求。

改进措施: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就业指导中,提供更多的实际就业信息和机会。

也可以通过建立校友会等方式,加强与校友企业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三、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烈在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他们往往只是考虑找到一个工作,而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会导致学生在求职、面试等环节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效果。

改进措施:可以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

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系2004届毕业生(男生)5年后就业状况调查一、被调查单位背景及调查者背景:被调查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始建于1951年,系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师范院校之一,涵盖文理经法工、管理等八大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研究生、本科、专科共计)25000余人,两院院士2人。

法律系是沈阳师范大学1995年前后成立的系部,2007年前后更名为法学院,沈阳著名民事法律专家,辽宁省法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玉凯任院长。

2004届法律系共有毕业生180余人,其中男生72人(毕业前均系辽宁省户口)。

调查者:沈阳师范大学法律系2004届毕业生,现工作于营口市。

二、调查主要范围及数据来源调查范围包括2004届法律系所有男性毕业生,共计72人。

调查数据来源:通过好友,或校友录、QQ群,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数据信息截止为2009年末,有个别同学在调查期间更换工作,总体不影响调查。

三、毕业生工作单位分布情况毕业后,就职于党政军机关的有27人,占总数(指男生,下同)的37.5%,其中政法单位(公检法)的有10人。

就职于企业(国企私企)的有27人,占总数的37.5%。

就职于教育机构(大中小学)的有12人,占总数的16.6%。

就职于公共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报社、银行)的6人,占总数的8.3%,其中律师事务所3人。

在所有72人中,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有大约21人,占总数的29.1%。

其余均从事本专业以外工作。

四、工作单位地域分布情况毕业后,在辽宁本省工作的有66人,外省工作的有7人(其中北京3人,郑州、东莞、杭州、苏州各1人)省内工作的毕业生中,在沈阳工作的38人,大连10人,鞍山3人,营口、抚顺、丹东、朝阳、阜新、葫芦岛各2人,锦州、盘锦各1人。

在毕业生中,在地级或地级以上市工作有68人,县级或以下城市工作有4人。

五、结论(一)毕业生中,发达大城市是就业的首选地点,毕业后回家乡或偏远地区就业的仅占很小的部分。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就业存在着许多主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就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主要问题1. 就业岗位短缺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传统行业面临萧条,而新兴行业发展较缓慢。

这导致了在许多地区和特定领域就业岗位的短缺现象。

2. 教育与职场脱节教育体系中对于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相对不足,学生毕业后与实际职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这使得很多毕业生无法适应职场环境,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来填补这些差距。

3. 技能匹配度低雇主寻找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员工却难以满足。

有时候,求职者和雇主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公司无法招募到合适的人才。

4. 企业用工成本高企业在招聘、培训及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

这使得一些规模较小或资金不足的企业难以雇佣更多员工,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三、解决对策1. 深化教育改革学校应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与行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增加职场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

2. 加强职业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服务,包括了解各个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前景和薪资状况等信息。

同时,引导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理性思考,并帮助其进行自我评估和定位。

3. 推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制定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并提供相应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降低税收、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岗位紧缺问题。

4. 发挥创新创业作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并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减税政策、融资渠道等。

此外,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还可以促进各方合作,如企业与高校合作、政府与企业合作等。

5.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建设,提升培训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确保实际工作需求与培养内容相匹配。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并提供长期发展机会,增加员工的技能储备和竞争力。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的分析,针对其就业竞争力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相应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提升策略一、引言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从大学校园到步入社会这一巨大的人生转变。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找工作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还是看自己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办学方向的限制,培养的师范生基本都是面对基础教育工作岗位,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远远赶不上其增长的速度,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得特别突出。

因此,怎样在突出师范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高等师范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就业竞争力内涵据相关资料阐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以其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力、智力、精力、体力的大较量,也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的大较量,是科学素质、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①。

也有资料提到,所谓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②。

三、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现状1.优势(1)具有较全面的基本素质。

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较注重系统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

除了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外,师范生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科学地利用所学知识,较快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

(2)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师范生在校期间都会进行教师综合技能训练,这使得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较强,有其自身优势,因此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上复杂多变的环境,将自己推销出去,更快融入社会。

师范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

师范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
日趋 严峻的就 业形势 , 师 范院校 必须增 强质量 意识 、 危 机意 识, 师范生更要提高专业技能 , 增 强竞争能力。第一 , 要优化
2 1 1本科院校 毕业 生 就 业 能力 指 数 较 上 年 下降 了 5 %; 非 2 1 1本科 院校 2 0 0 7 、 2 0 0 8届毕业生就 业能力指数 为 7 7 %… 。 面对 日新月异 的经济 发展 , 对就业 者能力要 求更 加苛刻 , 而 当前 师范生就业能力仍存在不足之处 , 突 出表现在 以下几方
来, 把最有才华 的学生 培养 成人 民教 师 , 在 全社会 树立尊 师 重教的社会风 尚。 ”师范生 的就 业 和发展 , 影 响甚 至决定 着
为 了了解和掌握 当前 师范生就业状 况 , 更好地破解 师范 生就业难题 , 笔者 以阜 阳师范 学院为 例 , 梳 理了 2 0 1 0~ 2 0 1 2
基金项 目: 阜 阳师范 学院质量 工程 项 目“ 师 范生就业 能力培 养模 式探 析” ( 2 0 1 2 J Y X M 6 3 ) ; 专项项 目“ 师 范生就业能 力
结构及提 升策略” ( 2 0 1 2 F S Z J 0 1 ) 。
作者 简介 : 吴磊 ( 1 9 8 2 一) , 男, 安徽 , l 盘 泉人 , 硕士 , 研 究方 向: 大学生就业和生命教育 。
2 0 1 4年第 1 期
No. 1 . 2 01 4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F u y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总第 1 5 7期
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 向 , 到地级市及 以下 基层就业 比例 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可以预 见 , 面对 日益严 峻的就业形势 和渐趋成熟的市场 , 就业地 区流 向将 打破 相对集 中的传统模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辽政发[2004]2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辽政发[2004]2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补充通知(辽政发[2004]2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2003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辽政发[2003]26号),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普通高校(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

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精神,现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补充通知如下:一、贷款担保、贴息政策和财政补助政策1.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

结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逐步推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企业小额信用贷款。

2.省科技资金的使用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其研究与开发的科技项目可按科技项目申报程序,经专家评估论证后,优先给予科技三项费用支持。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进入创业服务中心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其所占适当的开发用房面积,其房租第一年全额免收,第二年减半收费,第三年按70%收费。

优先安排高校毕业生从事小型科技示范项目,并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和适当补助。

3.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优先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从事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的毕业生,在创业初期租用办公用房的租金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对研究开发基础性公用性软件产品的研发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本科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状况与对策

本科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状况与对策

本科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状况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了教育行业。

然而,教育行业的就业状况并非一帆风顺,本科毕业生在其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一、本科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状况1、竞争激烈教育行业一直备受青睐,吸引了大量的毕业生涌入。

无论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岗位的竞争都十分激烈。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学校,一个教师岗位往往会有数十甚至上百名应聘者。

2、学历要求提高随着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一些重点学校和高端教育机构更倾向于招聘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这使得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3、专业匹配度问题部分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并非教育相关专业,但出于对教育行业的热爱选择投身其中。

然而,这可能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从而影响就业和职业发展。

4、地区差异明显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导致就业机会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投入大,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竞争也更为激烈;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虽然竞争较小,但工作条件和待遇可能不尽人意。

二、本科毕业生教育行业就业面临的挑战1、教师资格证考试压力要从事教育行业,教师资格证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然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较大,需要毕业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

2、教育实践经验不足本科毕业生在学校期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教育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面试和实际教学中,可能无法展现出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

3、行业薪酬待遇参差不齐教育行业的薪酬待遇存在较大的差异。

公立学校的薪酬相对稳定,但增长空间有限;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的薪酬可能较高,但工作压力和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4、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对于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职业发展路径往往不够清晰。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就业指导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一、问题分析1. 就业信息不足当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的信息渠道较为单一,就业信息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的招聘会、校园招聘等途径,而这些信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够全面、准确,难以满足他们的求职需求。

2. 缺乏专业指导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提供一些就业政策、流程等基本知识的层面,缺乏专业指导,例如如何准备简历、如何进行面试、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指导仍较为薄弱。

这些都会制约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3. 就业心理辅导不足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面试失败等问题时,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导致产生就业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还较为欠缺,难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4.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实中,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不高,这也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声誉。

二、改进措施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该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就业信息渠道,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招聘会、校园招聘中,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就业信息。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专业指导体系,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团队,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并且,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就业技能。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减少就业焦虑等问题的发生。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高校就业指导作为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增加,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浅析。

问题一: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变化、职业规划、就业择业心理等问题。

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充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够清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和发展。

高校应在就业指导中拓宽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还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帮助学生了解各行业的就业形势和趋势,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信息。

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择业心理指导,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就业压力,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问题二:就业指导师资不足在一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专兼职老师负责,但由于就业指导这一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和就业市场资源,而很多兼职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本身对于就业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就业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改进措施二: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对就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师的培训计划,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高校还可以积极邀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行业精英、企业人力资源专家等来校授课,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指导资源。

问题三:与用人单位对接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难以及时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高校应积极开展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增加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接触,提高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一)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一)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与建议(一)论文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开展;转变观念;队伍建设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间不长,内容不全,方式单一,师资素质不齐,因此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前提,积极转变师范生观念是重点,建设战斗力强的就业指导队伍是保障。

我国高等院校师范生的就业政策基本经历了“统一计划、统一分配”、“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三个阶段,师范类毕业生逐步告别了包分配的就业模式。

这一系列变革,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趋势,为师范生提供了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的机会。

然而由于很大一部分的师范生就业知识的缺乏,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四处碰壁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造成这一结果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师范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

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对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帮助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使其正确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上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目前并没有在理论上形成专门针对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因此,当前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现状与非师范院校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一)时间不长,内容不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而展开的,师范院校也不例外。

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四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仅是包括就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的介绍以及就业政策的宣讲等。

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不全,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认知、职业决策方面指导较少,难以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探析与对策思考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探析与对策思考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探析与对策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教师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却始终是这个职业领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有很多,如就业途径狭窄、招聘要求过高、行业竞争激烈、院校培养模式滞后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就业途径狭窄现如今,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就业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但是师范类毕业生在这方面却显得比较单薄。

一方面是受限于国家政策,二是师范生的专业方向与行业需求存在差异。

对于存在这样问题的师范生来说,应该加强就业途径的拓宽,包括通过招聘会、网络求职平台等多种渠道为他们开辟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积极引导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适度调整专业方向。

二、招聘要求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越来越重视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使得各大学校在招聘师范生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类似情况,师范类毕业生应该在大学时代就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增强领导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应对竞争较为激烈的求职市场。

三、行业竞争激烈如今,教育行业已经不再单纯地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需要具备更强的行业竞争力。

而在这种背景下,师范类毕业生求职就变得更加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毕业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所学、参加实践活动、策划展示自己的能力,以此展现自己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强调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实力的增强。

四、院校培养模式滞后另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当前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滞后。

针对这个问题,师范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方面下大力气,强化学生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提供更多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和体验式教育和知识输出的互动交流环境,较大程度地匹配社会发展需求,维护学生的权益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使用建议的措施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解决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这次探讨也表明,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就业思想现状的分析

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及就业思想现状的分析
科教 文 化 IIl

师范 院校毕 业 生 的就 业 特 点及就 业 思 想 现 状 的分析
余 佳 佳

( 阳师范学院南岳 学院 , 南 衡 阳 4 10 ) 衡 湖 2 0 8
摘 要 : 范 育发展 至今 已具备相 当大的规模 , 益庞 大的师 范院校学生队伍的就 业状况令人 堪忧 。就业是一个非常庞 大的社会 系统工程 , 师 教 日 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 目前师 范院校毕 业生的就业 思想 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深层 次的问题 。本 文通过 对我 院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思想现 状调 查分析 , 出毕业生就业过 程中 出现的思想症结 , 找 探讨师范院校毕业生就 业思想繁 杂原 因, 并提 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师范类毕 业生; 业特点; 就 思想现状 求不旺 ; 地 区之问供需不平衡 。 c . 经济发达地 区 好的择业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部 分大学生 和大 中城 市对教师 的需求量 不多且 要求 高 , 想 开拓创新意识较差 ,难以树立 自主创业成才 的 去的毕业 生多;经 济欠发达地 区和农村乡镇 中 理想 。现在学校事业编制也都 是采取 “ 逢进必 小学对教师的需 求量大 , 意去 的毕业生少。 考” 式, 但愿 方 这使得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 入令师 l 师资来源渠 道多元 化对师 范生 就业带 范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 多师范毕业生 - 3 很 来冲击。国家允许 和鼓励非师范毕业生到教育 感觉到考取—个教师编制的难 度增加 了,压力 系统就业 ,客观 上给师范生就业带来 了新的压 也更大 了。许多师范毕业 生不能正确 的评价 自 力和冲击 。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 生进人 , 加刷 了师 己 , 合理定位 , 的过 于依赖政府 、 校 、 有 学 家长 、 亲友 , 缺乏主见 ; 还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 和应聘 社会共 同共 的问题 ,在全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 范毕业生 就业的难 度。 形势进行分析 , 对就业现状、 影响毕业生就 业的 1 A学校培养和教育与社会需求 不相适应。 技巧 , 应聘时未能充分展现 自己, 而得不到用人 因素、大学生择业观等内外 因素进 行了多方 面 从学校方面看 。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也影 响了毕 单位的认可。 的研究 。部分专家对国内外高校毕 业生就 业模 业生就业。由于培养周期较长 , 自身资源限 学校 3关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与建议 式进行比较 ,对解决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难提 制 , 市场信息反馈误差等原 因, 学科和专业设置 31政府扶植引导 大学生到基层 、 中西部 . 到 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但对 师范院校毕业 的调整力度难 以迅速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 地 区就业 。目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规模 已经发 前 生就业 的研究较少 ,通过本课题 的研究能为师 求 。 这也是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难 的重要原因。 展到极限 , 发展速度呈放缓趋势 , 特别是城市中 范院校 的学生成才 . 立 良 的择业观 。 建 好 积极投 1 现行人事管理体制方面。 . 5 有的地方虽缺 学对教师的需求 明显减少 , 但县乡的基层中学、 身社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 论参考 。 少 师资,但是 囿于财政窘迫 ,为了减轻财政负 边远学校 、 薄弱学校 、 新建学校和西部地区的学 l师范院校毕业生 的就业特点 担, 只好在毕业生吸收 的力度上大打折扣 , 宁用 校还存在很大的就 业空 间,而城乡基层和中西 我 国教育事业相对落后 , 教育人才相对缺 代课教师也不用师范生 。 部地区恰恰是最需要人才 的地方 。 乏。 同时, 国家对教育事业 的大力投入使得教育 1 用人单位方面。 . 6 用人单位人才结构逐渐 3 打造精品师 范生 ,提升综 合竞争力 。 . 2 事业发展迅速 ,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广阔 的就业 趋 于合理 , 同时进人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 不仅挑 精品师范生首先要求其生源的基础知识功底必 市场 。 选学生 的学习成绩 、 思想政治表现、 动手 能力和 须扎实 , 有献 身教育事业的志 向。 师范院校要 为 但是 , 国家对教育 的重视 和教师工资 的提 综合 素质 , 而且挑选 学校、 性别 , 同时提高进人 精品师范生量身打造专门的培养方案 ,包括完 进而出现普通本科师范类 毕业生就业难 。 善课程体系 、 高,使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把 目光转而瞄准 了教 门槛 , 强化 实践教学 、 实施养 成教育 、 整 师这一职业。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 考师范 的竞 有些地方和部门从 自身利益出发 ,在社会 上毕 合师资力量 、 报 改善教学条件等 , 完成精品师范生 争比以往更加激烈 , 但近年 由于非师范生 的插 业生需求增幅减少的情况下 ,只接 收本地 区生 的培养和塑造 。还要通过教育硕士等渠道提 高 足,教师需求 的地域与大学生 的期望相差甚远 源 , 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 , 这就造成 了有 的毕业 精 品师范生 的学历水平 ,从而为社会培养 出教 等原 因,师范类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形势也前所 生虽然有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但碍 于地方 和部 学专 家和教学大师 。 未有的严峻 , 面临着更多 的竞争与压力 。 门保护主义未能如愿。 3 . 3造就 复合型师范生 , 拓展就 业面 , 合理 1 . 1师范 生就业 市场供求 矛盾 日益 突出 。 2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思想 现状 分流。 与培养精 品师范生相对应 , 要培养一大批 伴随着 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也提高 了教 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是影 响大学生顺利 复合 型师范生 , 对师范生进行合理 分流 , 以应对 师 的政治、 经济地位和福利待遇 , 教师这一稳定 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师 范生供过于求 、 就业选择面窄的难题 。 要对师 的行业被人们所看好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 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过高、 功利 主义突 出、 目性 范生 的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调 整和改革 。为师 盲 大使师范毕业 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但与此相 强 、 自主性差 、 创业精神 缺乏等 问题 , 大学生 范生搭建更为宽广 的教育平台 ,造就复合型师 对 反, 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 出现 了合并学校 顺利就业产生着诸多的不利影 响。大学生 自身 范生 , 使师范生掌握多专业 的知识 和职业技能 。 学校等多方 面的因素 , 是导致大学生 师范 院校坚守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必须面对 的现象。学校 布局 的调整使 中小学教师大幅超 以及社会、 编, 每年都有新毕业的师范专业学生 , 但又由于 不合理的就业思想 观念 产生 的主要原因 。部分 现实 , 创造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模式 , 在教 师教育 教师工作周期 长,不是每年都有到年龄退休的 大学生把党政机关或事业单 位作为 自己就业 的 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计划中 。注入相关新 的培养 老教师 , 得教师 队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使 师 唯一选择 , 愿到农村 、 不 基层和偏远地 区就业 , 内容, 培养“ 一专多能” 的师范生。 根据他们 自己 范招生规模 的膨胀和教师岗位饱和造成了师范 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增加 了其就业难度 。部分 的兴趣和特长 ,使他们 争取在一两个方 面脱颖 毕业生在就 业时越来越多地考虑眼前的 、现实 而 出, 双证” 生“ 膨胀性失业” 的局面。 做“ 师范生 , 即不仅有教师资格证书 ‘ 1 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 , . 2 师范类毕业 的利益 , 缺乏对 职业的长远规划 , 也缺乏服务社 还有其他专业技能证 ,为当前师范生就业开辟 生的就业形势发生 了变化 , 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 会的奉献精 神 , 目追求环境 舒适 、 盲 收入 高、 福 条新路 。 34加 强 毕 业 生 的 职 业 规 划 和 就 业 指 . 主要体现在: 不同学历层 次毕业生供需 不平 利待遇好的部 门, 导致其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 衡。研究生供不应求 、 本科生基本供求平衡 、 专 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 ,缺乏竞争意识和 自主意 导 。要 从低 年 级 就 为 大 学 生 开设 职业 规 划 科生供过于求 ;. b 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 。 识。部分大学生求 职择业过程 中大多数学生心 课 程 ,帮 助学 生 结 合 自身 的 人格 特点 和个 中文、 数学 、 英语 、 计算机等中小学的基础课程 , 理上充满着矛盾 冲突, 从众 、 比、 攀 自负 、 自卑等 性 优 势 规划 自己 的未 来 发 展 道 路 ,合 理 选 师资需求量大 , 而历史 、 化学 、 理等小学科 需 心理表现错综复杂 ,在求职过程 中难以保持 良 择 自 己 物 ( 转 16页 l 下 4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在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我们将了解到目前就业情况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而在影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教育政策、专业选择和实习经验等方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在结论中,我们将提出针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教育就业、师范高校毕业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教育政策、专业选择、实习经验、对策建议、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师范高校的不断增多,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师范高校毕业生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专业,他们是国家培养未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让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但也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压力;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师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还能够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今后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前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了解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岗位匹配度等方面的情况。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

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师编制趋于饱和,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准备不足、就业观念陈旧、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指导教育欠缺、就业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为此,文章从高校、政府和师范生自身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新形势就业问题自1897年4月南洋公学师范院的设立算起,中国师范教育走过了百年历史。

我国设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主力,招收培养了大批师范生。

自20 世纪90年代末人才招聘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教师教育呈现出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发展趋势,师范生就业逐步告别了统分统配。

从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知识失业”问题开始凸显,大量师范生毕业后未能及时进入教师队伍,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师范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一)自主择业渐成主流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师范生的就业方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实施,改变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方式,使师范生有更多自由选择权,用人单位有更多的用人自主权,这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加上社会上就业机会减少,使得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师资来源日趋多样化《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提出要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各地逐步开始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任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专业界限。

非师范生开始进入基础教育教师就业市场,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难度。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师范生是指以教育专业为主修方向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期间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然而,近年来师范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首先,师范生数量过剩是师范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师范专业,导致师范生的数量增加。

而教育行业的招聘需求有限,无法满足这么多师范生的就业需求,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其次,师范生专业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也是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传统的教育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

此外,师范生自身素质不够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然而,一些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的培养,导致了自身素质不足,难以胜任教师职业,并且在求职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面对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教育中要注重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师范生在实际教育环境中锻炼自己,提升教育技能。

其次,要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变革,需要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适应变革的需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另外,要加强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大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倡教师作为人文主义者和社会责任感强者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理念和职业操守。

最后,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帮助。

大学教育应该加强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和面试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

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

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师范类院校就业分析报告一、就业形势总体分析师范类院校是培养教师、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人员的重要基地,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二、就业方向与前景1. 基础教育方向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石,也是每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广阔的就业机会。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教育改革的推进,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在农村基础教育岗位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2. 高校教师方向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提质,高校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岗位的理想人选。

3. 教育管理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教育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教育局和教育研究机构等单位都能找到相关的工作,例如教务处主任、学校校长和教育研究员等。

4. 教育科研方向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

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研项目和教育出版社等单位都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教育评价和教育咨询等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就业优势1. 专业知识扎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各类教育工作。

2. 教学能力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经过系统的教师培养和实习,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3. 专业社会认可度高: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利于就业。

4. 发展空间广阔:教育事业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就业建议1. 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校期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越发突出的社会问题。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专业化指导、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不对称、职业规划不完善、缺乏灵活性与个性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改善专业化指导、加强实践体验、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注重灵活性与个性化等方面进行改进措施,以更好地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专业化指导。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往往是由通用性的就业老师组成,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的支持。

这导致了就业指导的效果不佳,很难针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招聘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专业人才或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指导师资来指导毕业生就业,帮助毕业生解决行业特定的就业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教学过于理想化,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这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无法应对各种挑战。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加强实践体验教学,设置实践性的课程,或通过组织实习、创业实践等活动,让毕业生能够亲身体验就业市场的环境与压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存在。

即使是码量大,也有许多同学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动态也不清楚。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平台,提供行业就业趋势、企业需求、薪资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信息方面的反馈,让毕业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的就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职业规划教育也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之一。

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注重学生就业的结果,忽视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这导致很多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之后无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随波逐流,浪费了很多就业机会。

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

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师范专业主要培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才,是国家培养教育事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来源。

本报告旨在分析师范专业就业现状,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就业形势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职工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加上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需求,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机会较为广阔。

2. 压力因素:师范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教育行业也存在就业地域的不平衡问题,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3. 政策扶持: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各地也纷纷出台鼓励师范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政策,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方向分析1. 学校教师:学校教师是师范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不仅包括中小学教师,还包括幼儿园教师和高等教育院校教师。

学校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竞争相对较大。

2. 特殊教育:随着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特殊教育需求量大,而相关专业毕业生相对较少,就业压力较小。

3. 教育研究机构:师范专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教育研究、教育政策制定等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教育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管理人才的需求较大,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校园管理、教育行政等方面的工作。

四、就业能力要求1. 教育理论基础: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2.教学能力: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 组织管理能力:对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能够协调学校内各个部门的工作,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4. 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学习教育领域的新知识,能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五、就业指导建议1. 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类大学生逐渐成为了高校毕业生中的重要一员。

然而,由于社会对于师范生就业的误解、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本文旨在分析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行为现状,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期帮助师范类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目前,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率整体偏低,并且就业形势不太容乐观。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且有不少师范生要面对暂时无法就业的尴尬境遇。

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一般表现为就业选择集中,就业期待高,就业信息不对称等三种特点:(1)就业选择集中。

由于师范生的专业性较强,对于绝大部分师范生来说,教师就业是他们的首选。

但是,教师岗位竞争激烈,相应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部分师范生改变了就业心态,转而选择其他行业,比如银行、保险等。

(2)就业期望高。

师范生在毕业后多年的学习、实践经历,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注重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选择具有挑战性、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的岗位。

(3)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诸多原因,如求职渠道狭窄、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师范类大学生在求职时容易与用人单位形成“信息不对称”状态。

就业信息不充分,不能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因此不能做出适当的就业决策。

1、增强就业心理辅导作用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态度、信念、人际关系等因素,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变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因素,提高师范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应聘的自我价值感和魅力。

2、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在师范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实习教育的力度,让师范生在校阶段多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行业信息反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招聘信息,使得师范类大学生成为职业素养高、就业信息获知广、择业意识较强的人士,增强他们的求职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

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一、引言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就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就业问题分析1. 就业岗位不足当前,许多行业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就业岗位不足。

尤其是在新兴行业和技术领域,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

2. 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就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许多毕业生的实际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

3. 薪资待遇不合理当前,许多就业岗位的薪资待遇不合理。

一方面,一些职业的薪资与工作压力和风险不成比例;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岗位的薪资偏低,难以吸引人才。

4.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不足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不足是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雇主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忽视了劳动者的权益,导致劳动矛盾的增加,影响了稳定的就业环境。

三、对策分析1. 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以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测和调研,提前预测人才需求,为就业提供准确的指导。

2. 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教育和培训体系应该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衔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此外,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技术工人的培养水平。

3. 合理调整薪资待遇政府应加强薪资调控,推动薪资的合理化。

一方面,对高压、高风险职业进行薪资上浮,激励从业者更好地履行职责;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岗位的薪资水平,提高工人的收入待遇,增加其工作积极性。

4. 加强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加大对违法用工和劳动纠纷的打击力度,维护劳动秩序和稳定的就业环境。

此外,建立健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提供便捷的解决方式,帮助劳动者维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教育综论 辽宁省2004届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单德凯(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5)摘 要:针对当前辽宁省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度的日渐增大,文章分析了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中所面临的四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四点措施、对策。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G64;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4)04-0047-02 2004年是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的第二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而辽宁省是高等教育大省,预计2004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2.54万人,比2003年增加2.1万人,增幅为16.7%。

200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为85.24%,尚有1.54万人未就业,进而加剧2004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一、2004年辽宁省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04年辽宁省内院校共有师范类毕业生约0.92万人,其中本科师范毕业生约0.65万人,毕业生分别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院校,毕业生专业涵盖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中学教育的各个专业。

辽宁省在2000年公布的《关于深化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从2000年起师范院校为城镇中小学培养教师实行指导性招生计划,学生毕业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就是说从2004年起辽宁省本科师范类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就业难”成为师范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新课题。

二、2004年辽宁省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供需矛盾突出。

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毕业生数量已经从2000年不足0.5万人增加到2004年0.65万人,本科师范类毕业生的存量资源迅速扩大,每年的增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就业工作已经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中等教育师资的接收能力下降,初高中学校长期以来是接收本科师范类毕业生的主渠道,但从2003年开始,事业单位编制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各学科专业毕业生需求差异较大,对于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其它长线专业毕业生则需求较少。

2.用人自主权面临挑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拥有越来越大的用人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接收毕业生。

用人单位人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同时进人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仅挑选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挑选学校、性别,同时无节制地提高进人规格,进而出现普通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

有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日趋下降的情况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这就造成了有的毕业生虽然有用人单位愿意接收,但碍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未能如愿。

3.教育教学改革滞后。

由于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社会需要,无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环节过于落后,重理论课堂讲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招生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部分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新上所谓“热门”专业,而几年后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这就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毕业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结果使学校培养脱离了社会的需求。

4.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部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专业知作者简介:单德凯(1971-),男,辽宁辽阳人,鞍山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74・识不扎实、从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去向过于狭窄,在只看重大城市的同时,不愿意到大西北、辽西北等艰苦地区单位就业,很多毕业生最关心的是工资、住房、福利等待遇,更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这些都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三、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第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刚刚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存在的只是地域上、行业上的不平衡。

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改革了人事制度、工资制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大西北”、“辽西北”、“小城镇”、“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但大学生最缺乏的农村、艰苦行业、社区等基层单位还是毕业生就业的“空白点”,还需要政府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强度的优惠。

第二,用人单位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造财富的力量已不完全在于生产资料,而在于人力资源,知识的价值才会更有效更直接地体现出来。

用人单位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同时置换素质低下不能适应发展的冗员,促进人才升级和知识升级,从而增强自身发展的后劲。

2.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加大对师资、校舍、图书、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保证高等教育对人、财、物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保证乃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保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第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要积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产品”确实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第三,高校扩招后,要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学生转专业、“2+2”、“3+ 2”、“4+1”专业嫁接等方式及时进行高等教育结构的再调整,也将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人数比例。

高校只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思想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3.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第一,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的投入,保证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正确认识就业指导的定位,尽快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弥补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不足,逐渐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成为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

第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各高校目前建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离成熟和完善还有相当的距离,虽然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信息交流会和双向选择会,但签约率很低。

高校必须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在实习的同时,增进双方的了解,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还要为毕业生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提供用人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才能使毕业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就业,最大限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4.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第一,毕业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是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思想基础和前提,毕业生对自身的能力素质和面临的就业形势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调整自身的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自己的思想从陈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既可在国有单位就业又可在其他所有制单位就业,既可当固定工也可当合同工,既可在城市就业也可在农村就业,既可在发达地区就业也可在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只有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准自己的位置,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二,毕业生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就业的必备条件和制胜法宝,实践创新能力又是重中之重,更多的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既看重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又看重计算机、外语、从职技能和职业资格,而这些都需要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积累,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毕业生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第三,毕业生必须具有灵活的就业策略和行为。

毕业生要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对于双向选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自信更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种必然要求,自信的毕业生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毕业生应避免就业定位不准,只有在充分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单位,才不会在就业时迷失自己,拿着推荐材料一个单位又一个单位“推销”自己。

也要避免“钻营”、“攀比”思想,由于就业工作逐渐规范,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少量的“关系”竞争也在被综合能力竞争所替代,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对自身一定要有简朴和实在的要求,不要就业前给自己高档“包装”,互相攀比,甚至弄虚作假。

第四,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

对毕业生来说,与创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强烈的创业欲望以及自信心与进取精神,21世纪一定会造就出一批企业精英。

毕业生只有加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灵活调整就业策略行为等,就会解决“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各个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要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疏通就业渠道,解决客观存在的矛盾;其次要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力度;最后,高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才是根本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刘桂荣;责任校对:齐元媛)・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