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名词解释及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缝隙连接: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间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此点为膜上的嵌合蛋白,其中央有小孔,相邻细胞膜上的嵌合蛋白小孔彼此对应,构成细胞间连接管道
基膜:上皮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由薄层细胞间质构成。是一层半透膜,有连接、支持的作用
连接复合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同时存在,称连接复合体,它的存在和数量常随器官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功能状态等而改变
血-胸腺屏障:皮质内毛细血管,选择性强,保证产生初始淋巴细胞
胸腺小体:数层上皮细胞围成,周边的细胞完整,中央的细胞退变死亡。核崩解,胞质嗜酸性变强。功能:影响T细胞的分化成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液单核细胞以及由单核细胞演变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再循环:指淋巴细胞从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中进入血液,再由血液回到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中,周而复始的不断的循环
排卵:卵泡壁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与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经腹膜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
闭锁卵泡:从胎儿时期至出生后,乃至整个生殖期,绝大多数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它们在发育的各个阶段停止生长并退化,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于腺的底和体部。细胞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多呈泡沫状,富含R E R、Go,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主要位于腺的颈和体部。细胞大,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 细胞内有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线粒体。 功能:合成、分泌盐酸及内因子。
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上动脉---?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漏斗柄)--?垂体门微静脉(结节部)--?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远侧部)
淋巴窦: 窦壁:内皮+ 扁平网状细胞 窦腔:星状内皮细胞,附有巨噬细胞;网孔内流动淋巴,过滤作用

组培

组培

名词解释:1.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2.原生质体融合:也叫做体细胞杂交,使分离出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相互融合成一体,形成杂种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3.脱分化: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经过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成为未分化细胞特性的细胞的过程。

4.再分化:指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5.褐化:又称褐变,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醌类物质积累产生的褐化物扩散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外植体变褐甚至死亡的现象。

6.玻璃化:是指试管苗外观形态呈半透明、水渍状的生长异常现象。

一旦形成玻璃苗,植株的增殖系数即明显下降,既不能再用于后续的生根或继代增殖培养,移栽也难以成活。

7.胚胎培养:是指将植物的胚及胚器官(如子房、•胚珠、胚乳)与母体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8.看护培养: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9.超低温保存:也叫冷冻保存,指在-196℃的液氮超低温下使细胞代谢和生长处于基本停止的状态,在适宜条件下可繁殖,再生出新的植株,并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

10.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得到的培养体移植于新鲜培养基中这种反复多次移植的培养,称为继代培养。

中英文名称对照:(1)GA3:赤霉素(2) 2,4-D:2,4-二氯苯氧酸(3) IBA:吲哚丁酸(4)VB6:盐酸吡哆醇(5)IAA:吲哚乙酸(6)6-BA:6-苄氨基腺嘌呤(7) KT:激动素(8)ZT:玉米素(9) 2-ip :2-异戊烯腺嘌呤(10) GGB:绿色球状体填空题:1.母液包括大量母液(扩大10倍)、微量母液(扩大100倍)、铁盐(扩大100倍)、有机物(扩大100倍)、激素母液吸取母液量(ml)= 所需化学试剂的浓度mg/L×配制培养基体积ml母液浓度mg/L2.在配制母液时:生长素类常用95%酒精或稀NaOH溶液助溶;而细胞分裂素类常用1mol/LHCl助溶3.激素配比模式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或芽的形成;②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③生长素/赤霉素比值低时有利于韧皮化;④生长素/赤霉素比值高时有利于木质化。

组培

组培

一、名词解释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值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2.胚胎培养:对植物体的成熟和未成熟胚以及具胚器官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

3.愈伤组织: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未分化的细胞和已分化的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繁殖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5.人工种子: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或不定芽,被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从而形成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6.细胞分化:是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的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7.原生质体培养:对分离出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分裂分化直至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8.植物分生组织培养:是指对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包括植物根尖、茎尖等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组织的培养。

9.初代培养:10.植物细胞培养: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进行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11.外植体:12.脱分化:是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过细胞分裂或不分裂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成为未分化细胞特性的细胞的过程。

13.再分化: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无菌操作的具体步骤?1)实验前20min将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打开,进行灭菌。

试验时关闭紫外灯,避免人员被紫外线照射。

2)用酒精喷壶或酒精棉将超净工作台消毒,然后实验操作者的手和小臂也用70%酒精消毒。

实验器具用酒精喷壶消毒之后,放入装有95%酒精的广口瓶中。

3)点燃超净工作台上的酒精灯,将广口瓶中的镊子和剪刀等器械取出,在酒精灯上灼烧,放置在灭菌支架上冷却后使用;镊子和剪刀等器械也可以用灭菌器灭菌,由于灭菌器温度为300℃,故器械在灭菌器中灭菌1-2min,然后放在灭菌支架上冷却后使用。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

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

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

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

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第一章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指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

3,嗜酸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细胞核内染色质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结构成蓝紫色,称嗜酸性。

4,嗜碱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染色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5,PAS反应:碘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6,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微细结构,称超微结构。

第二章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胞内最小的颗粒状细胞器,由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共同组成,rRNA是核糖体的骨架,核糖体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2、粗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附有核糖体者称为粗面内质网3、滑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不附着核糖体者称为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光镜下只有用银染才能呈现黑褐色网状结构。

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5、线粒体:光镜下常为杆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um,场2-7um。

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膜中有小孔,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的物质自由通过。

6、异噬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吞饮泡融合而成,作用底物是经吞噬或吞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和细胞碎片等。

7、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这种分裂的方式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它的特点是:在细胞内细胞DNA于间期中复制一次后,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8、细胞凋亡:机体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升华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

9、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第三章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或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组培复习

组培复习

名词解释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和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生长、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仅指对植物的组织(如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等)及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callus)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它是指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有一整套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再生成一个完整植株。

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即普通形态结构的细胞,向着不同形态结构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机能上也各不相同。

脱分化:由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态的薄壁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或过程)称为“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再分化:由无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细胞再转变成为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团和组织,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或植物器官的现象(或过程),叫做“再分化”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由单细胞或一群细胞被诱导不断再生非合子胚,并萌发形成完整植株的发育过程称为体细胞胚胎发生。

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单细胞培养:是对分离得到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再通过细胞分化形成芽、根等器官或胚状体,直至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离体授粉:是指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以一定的方法授以无菌花粉,使之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又称为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

植物胚胎培养:是指对植物的胚、子房、胚珠和胚乳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合子胚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和培养有性胚,以期获得可育植株的一种技术。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植物体的任何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预知的控制条件下,放在含有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组成的培养基中,使其生长、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体细胞胚状体:在离体或活体条件下,体细胞经“原胚期-球形培期-心形培期-鱼雷培期-子叶期”等阶段形成的胚。

细胞全能性: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报埋在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细胞质杂种:一方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及另一方亲本的全部细胞质融合,可使两种来源不同的核外遗传与一个特定的核基因结合在一起,这种杂种称为细胞质杂种。

外植体:在组培中,从活植物体上取下以进行培养的部分。

茎段培养:带有腋芽(侧芽)或叶柄、长数厘米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

指示植物:可以呈现病毒在病的植物上出现的枯斑和某些病理症状来鉴别病毒的植物。

愈伤组织:在组培中,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态的薄壁细胞。

体细胞杂交:以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为基础,借用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发展和完善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

再分化:从愈伤组织再生出小植株的过程。

植物快速繁殖: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

衰退现象:长期继代培养的材料会逐渐衰退,丧失形态发生能力(生长不良,再生能力下降,增值率下降)。

离体保存:将组织和细胞培养中的外植体或试管苗贮存在使其抑制生长\缓慢生长\无生长的条件下,达到长期保存的方法。

驯化现象:植物组织经长期继代培养,在其后加入少量或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就可以生长的想象。

原生质体融合:同体细胞杂交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器官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细胞进入分裂状态。

细胞悬浮培养:用液体培养基对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的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聚集体于摇床上进行培养的方法。

组培重点名词解释、填空

组培重点名词解释、填空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

7、顶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与合子胚一样具有胚根和胚芽两极性。

成熟的胚状体可以像合子胚一样长出根、芽,萌发再生植株。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11、玻璃化:是指无菌苗生长异常,茎叶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的现象。

组培名词解释重点

组培名词解释重点

一、上皮组织1.一般特征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功能2.游离面微绒毛纤毛3.基膜基板基底面网板质膜内褶半粒桥二、结缔组织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胶原纤维纤维弹性纤维间质网状纤维基质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4.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透明软骨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间骨板6.骨原细胞——梭形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骨细胞——扁椭圆形硬骨细胞7.血液细胞LM:双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功能:携带O2和CO2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色颗粒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功能:吞噬细胞、防御LM:圆形、核分2~3叶、一般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 EM:溶酶体、组胺酶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单粒细胞 EM:溶酶体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色淋巴细胞 EM:核糖体功能:免疫三、肌组织1.骨骼肌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一个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化学成分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2.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有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有闰盘为细胞界线EM:细胞连接(连接复合体)二联体纵小管横小管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并互相吻合成网状,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四、神经组织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分为胞体和突起2.细胞质尼氏体(EM):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有利的核糖体组成神经元纤维(EM):有神经丝和神经微管成束排列而成,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3.突触——神经元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定向传导信息的重要结构LM:突触结突触前部突触前膨大EM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突触后膜4.有髓神经元纤维周围神经系统:髓鞘、结间体、郎飞结、轴突、神经膜中枢神经系统5.游离神经末梢——感觉冷热、疼痛、轻触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觉触觉有被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神经末梢神经肌梭——本体感受、感受肌纤维伸缩变化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LM:卵圆形、神经元的末梢EM:突触槽、连接襞、突触小泡、乙酸胆碱6.星形胶质中枢少突胶质神经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五、循环系统1.连续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不连续毛细血管2.内皮——单层扁皮上皮内膜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中动脉结构内弹性膜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膜——结缔组织、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内膜大动脉结构中膜——40~70层弹性膜外膜小动脉结构——外周阻力血管3.管腔大、管壁薄中静脉中膜平滑肌较少外膜的结缔组织比较多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4.内皮心内膜内皮下层心壁(内→ 外)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六、免疫系统1.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满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组织从结构上可区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2.中枢性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3.皮质 T淋巴细胞多(幼稚)胸腺上皮网状细胞少T淋巴细胞少髓质上皮网状细胞多,分泌胸腺素胸腺小体被膜——小梁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淋巴细胞实质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髓窦被膜——小梁脾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白髓淋巴小结——B细胞实质边缘区——B细胞红髓脾索——B细胞脾血窦4.胸腺T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脾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结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脾白髓淋巴小结边缘区脾红髓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指体内除粒细胞以外,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吞噬细胞——结缔组织,肝、肺、淋巴器官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郎格汉斯细胞——表皮破骨细胞——骨细胞来源——骨髓、血液内幼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七、消化系统1.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下层肌层外膜2.食管——复层扁平上皮3. LM:细胞大、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呈强壁细胞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小管泡系、线粒体胃功能:合成、分泌盐酸LM: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柱形或锥体形、核圆、基部嗜酸主细胞性、酶原颗粒泡沫状EM: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胃蛋白酶原4. LM:纹状缘柱状细胞 EM: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上皮功能:扩大小肠表面积小肠绒毛(粘膜层)杯状细胞固有层:毛洗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柱状细胞杯状细胞5.肠腺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6. LM:浆液性细胞、核圆、胞质嗜碱性、酶原颗粒、嗜酸腺泡性外分泌部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分泌胰液胰腺导管: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内分泌部(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7.中央静脉肝小叶立体结构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共同组成肝小叶的复杂立体构形肝小管8. LM:多边形、嗜酸性、核圆大、位于细胞中央、核膜、核仁清楚肝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粗面内质网——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地EM(功能)滑面内质网——解毒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储存蛋白质溶酶体——代谢微体——解毒、保护肝细胞9.窦周间隙(Disse间隙)——在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狭窄的间隙,宽约0.4um,称为窦周间隙10.小叶间动脉门管区(汇管区)——三种伴行的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11.肝内血循环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肝动脉→ 小叶间动脉八、呼吸系统1.粘膜上皮气管管壁(内→外) 固有层粘膜下层外膜2.支气管肺导管部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变化: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消失腺体↓↓↓消失软骨↓↓↓消失平滑肌↑↑↑环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杯形细胞,腺体,软骨均消失,环行平滑肌层,粘膜皱襞3.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呼吸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上皮Ⅰ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 LM:立方形、核圆、空泡呈泡沫状EM 游离面——微绒毛胞质——嗜锇板层小体——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细胞血—气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内皮细胞5.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心衰竭细胞九、泌尿系统1.肾小体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近端小管肾小管细端远端小管2.每个肾小体都有两个极血管极尿极入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出球微动脉——细肾小体有孔型毛细血管血管球系膜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足细胞、胞体有突起、裂孔3.有孔内皮滤过膜(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4. LM: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由单层锥体形或立方体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细胞间的界限不清、核圆、靠近基底部、胞质嗜酸性强、细胞基部有纵纹、游离面有刷状缘近端小管基底面——质膜内褶EM:微绒毛侧面——侧突肾小管质膜——钠泵功能:重吸收细端远端小管5. 球旁细胞主要功能:合成、分泌肾素次要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红细胞生成致密斑——化学感受器球外系膜细胞十、皮肤1.基底层棘层表皮——上皮组织(深→浅)颗粒层皮肤透明层角质层真皮——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致密结缔组织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郎克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内十一、感觉器官角膜上皮——细胞易修复前界层角膜角膜固有层——无血管纤维膜(前→后)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脉络膜眼球壁血管膜(后→前)睫状体外→内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视杆细胞结构:膜盘、视紫红质颗粒视网膜视细胞功能:感受弱光、适应夜视外→内视锥细胞结构:膜盘、视色素神经细胞功能:感受强光和色觉双极细胞节细胞十二、内分泌系统1.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腺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2. LM: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弱、嗜酸性甲状腺滤泡 EM:溶酶体、分泌颗粒、胶体小泡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双向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素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降低3.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血钙升高4.球状带——盐皮质激素皮质束状带——糖皮质激素——滑面内质网、脂滴、线粒体嵴肾上腺网状带——分泌雄激素或少量雌激素髓质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5.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促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远侧部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腺垂体间质细胞性激素嫌色细胞垂体中间部——促黑素激素细胞——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结节部神经垂体——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血管加压素催产素PS:赫林体是激素的储存形式十三、男性生殖系统1.精子发生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2. LM:核大、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弱嗜酸性支持细胞 EM: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多而细长、溶酶体多、微丝和微管丰富功能分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该屏障包括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生精上皮的界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3. LM:在睾丸间质内成群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核圆、位间质细胞于细胞中央或偏位、胞质嗜酸性EM:丰富的管状嵴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脂滴(色素颗粒、蛋白质结晶)功能:分泌雄激素十四、女性生殖系统1.卵泡发育过程: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2.卵母细胞仍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泡结构颗粒细胞继续增加合成卵炮腔、卵泡液、卵丘、反射冠、粒层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3.黄体定义(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褶成皱襞,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侵入粒层,形成富有毛细血管的内分泌腺,色黄,称为黄体。

组培复习资料

组培复习资料

组培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组织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应用于人工培养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组培四个阶段:初代培养(愈伤)—继代培养(增殖)—生根培养—驯化移栽4、外植体:由植物体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5、组培实验室:准备室、缓冲室、接种室、培养室。

6、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7、脱分化: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团。

8、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植株。

【选择、填空】1、植物组织培养基的类型: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增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2、组培条件:光照12h/d,温度25°度左右,湿度70%~80%3、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良种快繁2、种苗脱毒3、突变育种4、挽救濒危植物4、培养基成分:无机营养、氨基酸、维生素类、糖类、有机附加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琼脂5、MS培养基:大量元素【NH4NO3、KNO3、CaCL2、MgSO4、KH2PO4】微量元素【KI、H3BO3、MnSO4、ZnSO4、Na2MoO4、CuSO4、CoCL2】铁盐【FeSO4、Na.EDTA】有机成分【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盐酸硫胺素、甘氨酸】6、组培途径:1.以芽繁芽:继代生根、稳定性强速度快,用在良种快繁2.愈伤组织:脱分化、易变异,用于研究。

3.原球茎:兰科类特有方式。

4.体胚:一步成苗7、营养器官的组培:植物额根、茎、叶、花器、种子、果实的无菌培养。

(芽眼朝上、叶背贴于培养基表面)【问答题、解析题】1、组培污染如何产生,怎样预防?来源:细菌、真菌及其它微生物。

组织培养(done)

组织培养(done)

Plant tissue culture1、植物组织培养: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各类材料,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方法。

2、全能性:一个生活的植物细胞,只要有完整的膜系统和细胞核,它就会带有一整套发育完整植株的遗传基础,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再生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3,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培的植物材料。

包括植物的各类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永久性的适度变化过程。

4、脱分化:原已分化并有一定功能的体细胞,丧失了原有的形态与机能,又恢复到没有分化能力的无组织的状态。

一经脱分化该材料又具有了分化的全能性能力。

5 、再分化:原分化状态的细胞已经去分化后,经过培养后再次分化,称作再分化。

6快繁组织培养中快速无性繁殖是指茎尖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种苗的育种方法。

7脱毒:用人为的方法将植物体内的病毒去掉的一种方法。

8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生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9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胚包埋在含有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出苗。

10胚状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胚,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的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

悬浮培养在受到不断搅拌或摇动的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单细胞及小细胞团的组织培养系统。

12次生代谢: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要的代谢。

13次级代谢产物:建立在初生代谢的基础上对于植物正常代谢生长发育非必须要的代谢,其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

14.合子胚:由雌雄配子融合形成的合子继而发育成的胚。

15雄核发育:花药离体培养诱导单倍体植株的形成,源于小孢子发育偏高配子途径,而是变成沿孢子途径发育成花药孢子体。

16快繁:组织培养中快速无性繁殖是指茎尖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种菌的一种方法。

1.、脱病毒的方法(微茎尖和热处理)2、脱病毒检测方法(直观检测法、指示植物法【汁液感染法、嫁接检测法】、抗血清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法)3、细胞活力的鉴定方法(P87)相差显微术法、四唑盐还原法、荧光素双醋酸脂(FDA)法、伊凡蓝染色法4、单细胞培养方法:液体浅层培养法、平板、看护、微室培养法5、悬浮培养类型:分批培养、连续培养6、单细胞的分离方法:由完整植物器官分离单细胞、由培养组织分离单细胞;由完整植株发育成单细胞的方法:机械法、酶解法7、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机械法和酶解法)8、细胞培养包括单细胞培养和悬浮培养三、简答1、培养基种类、成分(包括生长调节剂作用)及作用成分:一、无机营养成分(1)大量元素:>0.5mmol/L N/P/K/Ca/S/Mg(2)微量元素:Fe/Mn/Zn/Cu/B/Mo二、有机营养成分:维生素、氨基酸、其他有机添加物三.碳源(主要是蔗糖)和能源四、植物激素:1,生长素:2,4-D ,NAA,IBA(用于生根),IAA(用于生根),(偏酸)【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2,分裂素:BAP,KT,ZT(分裂茎芽,细胞分裂,顶端优势)五、其他成分:活性炭、渗压剂、硝酸银【抑制乙稀活性】、抗生素【防污染】六、凝固剂:琼脂七、PH:5.5-6.0 Ni=CTK(分裂素)/AUX(生长素)Ni=2.0/0.1=20(芽)Ni=0/0.1=0(根) Ni=2.0/0.2=10适中2、外植体选择要求:来源丰富、品种优良、大小合适、最适时期、灭菌容易3、脱病毒的原理(通过微茎尖培养消除和通过热处理的原理)、应用(书P240+纸P7十五)原理:(1)热处理:病毒受热钝化失活;(2)微茎尖:病毒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中几乎不带病毒4、获得单倍体途径(1)花粉和花药培养(2)未受粉的胚珠和子房培养(3)通过远缘杂交和幼胚培养5、单细胞培养应用一、突变体选择二、天然化合物的生产三、生物转化四、诱导多倍体6、原生质融合方法一、自发融合二、诱发融合(1)NaNO3处理;(2)高PH高浓度钙离子处理;(3)聚乙二醇(PEG)处理;(4)电融合7、体细胞杂种的鉴定一、形态和育性鉴定二、细胞学和分子细胞学鉴定三、生化鉴定四、分子生物学鉴定8、愈伤组织形成条件一、外植体的种类与来源:选择最活跃部位,如幼嫩茎尖,根尖9、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关键):诱导愈伤组织常用的生长素是2,4-D,IAA,NAA;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6-BA,KT10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取成熟的组织分化→脱分化→再分化↗(器官发生)茎芽、根分化}→↘(胚胎)胚状体完整的植株11合子胚发生与体细胞发生的比较:相似之处:1,胚胎发育过程一致2,发育中都有随机性和生殖隔离3,功能一致,都可以生成植株。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1.微绒毛Microvillus:是指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增大细胞表面积,中轴含有微丝。

2.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位于软骨深部,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生而来的,2-8个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3.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骨干内主要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呈长筒型,由中央管和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构成。

4.肌节Sarcomere:指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是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闰盘Intercalated:在心肌纤维连接处,位于Z线水平。

在连接的横向部位有中间连结和桥粒,在纵向部位有缝隙连接,起信息传递作用,使心肌同步收缩。

6.神经元Neuron: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7.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特化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单位。

8.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是脑内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组成。

具有选择性的物质通透作用,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9.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是以B 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形或椭球形淋巴组织。

在受抗原刺激后,小结增大,中央出现浅染的生发中心,有生发中心的称为次级淋巴小结,而没有生发中心的称为初级淋巴小结。

10.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指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枯否细胞、肺巨噬细胞等。

11.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和少量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大类。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大致可分为带芽的外植体和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两大类。

带芽的外植体:茎尖、侧芽、鳞芽、原球茎等组织。

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及花药、花瓣、花轴、花萼、胚珠、果实等生殖器官,它们是由薄壁组织构成的外植体,通过培养,大都有一个分化状态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脱分化过程。

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7、腋芽(顶芽)萌发:腋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 : 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组培

组培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植物离体培养。

2外植体:在组培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3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4再分化:指脱分化的分生组织重新恢复分化能力,沿着正常的发育途径形成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5培养材料的细菌性污染:指在培养基表面或材料表面出现粘液状物,菌落或混浊的水迹状,有时甚至出现泡沫发酵状的现象6植物离体繁殖(植物快繁或微繁):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7玻璃化:是试管苗的一种生理失调症状,表现为试管苗叶片,嫩梢呈水渍透明或半透明状8褐化:指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和培养材料逐渐变褐而死亡的现象9黄化:指试管苗幼苗整株失绿,全部或部分叶片黄化,斑驳的现象。

10指示植物:指接种某种病毒后能快速表现特有症状的植物。

11珠心胚:除一个受精胚外,尚有多个有珠心细胞形成的无性胚。

12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进行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13人工得大量的高质量的成熟胚状体,把这些胚状体外面包上有机化合物作为保护胚状体及提供营养的“种皮”,从而创造出与真种子类似的结构。

14原生质体培养:指将游离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通过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15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组织培养筛选突变体,又离体筛选,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表现的变异,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16植物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子房,胚珠和胚乳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7胚乳培养:是指将胚乳组织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通过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18胚珠培养:将胚珠从母株上分离出来,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幼苗的技术19子房培养:是将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置于培养基上,使其进一步发育成幼苗的技术20离体授粉:指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以一定的方式授以无菌花粉,使之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21花药和花粉培养:指在合成培养基上,改变花粉的发育途径,使其不形成配子,而像体细胞一样进行分裂、分化,最终发育成完整植株。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一、名解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

6.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形似囊状、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7.类骨质:无骨盐沉积的骨组织。

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9.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0.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12.巩膜:巩膜主要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呈瓷白色。

13.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的现象。

14.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5.皱襞: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面突起形成的结构。

16.胃小凹:胃黏膜表面遍布的不规则的小孔,约350万个。

17.肠绒毛:小肠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的结构,形状不一。

18.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19.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0.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1.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22.血管球:是肾小囊中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23.精子发生: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

24.精子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态,由圆形细胞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的过程。

组培名解

组培名解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应用人工培养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小植株的过程。

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玻璃化现象:在长期的离体培养繁殖时,有些试管苗的嫩茎、叶片呈现半透明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

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营养物质枯竭,水分散失,以及代谢产物的积累,必须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培养。

这个过程叫做继代培养。

植板率:是指已形成细胞团的单细胞与接种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初始植板密度:单细胞固体平板培养时,细胞悬浮液接种到琼脂培养基上最初细胞密度。

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有时使整个培养基变褐,从而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影响材料的培养。

黄化:指试管苗幼苗整株失绿,全部或部分叶片黄化,斑驳的现象。

纸桥培养:将培养基中放入滤纸,再将材料置于滤纸上进行培养称为纸桥培养。

微尖嫁接:指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实生砧木,嫁接无病毒茎尖以培养脱毒苗的技术。

主要程序:无菌砧木培养—茎尖准备—嫁接—嫁接苗培养—移栽。

微体嫁接:指将0.1-0.2mm 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由试管中培养出来的无菌实生砧木上,继续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的植株。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统称为外植体。

热处理脱毒:利用病毒和植物细胞对高温忍耐性不同,选择适当的高温处理染病植株,使植株体内的病毒部分或全部失活,而植株本身仍然存活。

平板培养法:是把单细胞悬浮液与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平铺一薄层在培养基底上的培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与胚胎知识重点1 浆细胞分泌—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2 巨噬细胞能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补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一样。

3 肥大细胞能分泌—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细胞。

4 吞噬细菌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5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细胞—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嗜酸性粒细胞。

6 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细胞是—血小板。

7 调节三大营养物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8 升高血钙的激素—甲状旁腺素。

9 促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0 分泌盐酸的细胞是—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细胞是—主细胞。

11 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壁细胞。

12 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3 肝细胞之间的管道是—胆小管,肝板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结构是—窦周间隙。

14 参与构成肺小叶的结构是—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上的肺泡。

15 管壁及不完整的结构是—肺泡管。

16 参与呼吸膜形成的细胞是—I型肺泡细胞。

17 能分泌肺泡表面火星的物质的细胞是—II型肺泡细胞。

18 围成肾小管壁细段的上皮—单层扁皮上皮。

19 近端小管壁的上皮是—单层立方成锥体形细胞构成。

20 精原细胞位于—生精小管上皮。

21 完成精子形态成熟的部位是—附睾管。

22 次级卵母细胞位于—成熟细胞。

23 含丰富毛细血管和细胞的卵泡—次级卵泡的卵泡膜的内层。

24 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

25 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松弛素。

26 黄体—排卵后,残留的颗粒层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细胞在LH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的呈黄色,称为黄体。

27 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以及分支上的所有肺泡,组成一个锥体形的尖端指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的结构称肺小叶。

28 血清—血凝块静置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29 滤过膜—位于肾小囊腔与毛细血管腔之间,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要经过的结构。

30 透射电镜—主要用于观察样本的内部结构,其电子发射器发射电子束,电子束穿透样品经过磁场的聚合放大,在荧光屏上显象。

31 扫描电镜—用于观察细胞与组织的立体结构和表面结构。

32 单层柱状上皮的分布—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胆囊及胆道的黏膜和肾集合小管等处。

33 结缔组织的特点—是人体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组织。

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四种。

结缔组织的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间质多,基质形式多样。

34 胞质内粗面内质网RER—最丰富的结缔组织细胞是—浆细胞,成纤维细胞35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1血液中的单核细胞2结缔组织3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4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5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6肝巨噬细胞7肺巨噬细胞36 成熟的RBC特点—1直径为7.0-8.5μm,呈双凹圆盘形,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中含大量的血红蛋白。

37 血小板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直径为2-4μm,呈双凹圆盘形,无细胞核,有止血凝血,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作用。

38 肌肉丝滑行的结果—骨骼肌纤维的收缩,舒张—I带缩短,H带缩短或消失39 血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中膜变化最大。

40 中动脉中膜的主要成分是—平滑肌,大动脉中膜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膜。

41 浦肯野纤维位于心壁的哪一层—心内膜下层42 甲状旁腺的结构与功能—甲状旁腺实质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索团状。

43 肾上腺分布,皮质的分布—肾上腺实质分周边的皮质和中央髓质两部分,肾上腺皮质由浅入深分三带:球状带,条状带,网状带。

44 分泌胰岛素细胞—胰岛B细胞45 组织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凋亡和突变、癌变和逆转、细胞识别、通讯、增殖、及分化等。

46 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可放大1500倍,分辨率为0.2μm。

47 切片一般用石蜡固定。

48. 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49 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内部,扫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表面和三维结构。

50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运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现实细胞内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51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一类检测RNA或DNA的方法。

52 组织工程—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53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大量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呈极性分布,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按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和肌上皮五类。

54 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腔和空腔脏器的内表面,有极性。

55 内皮—帖覆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循环及物质交换。

吸烟和酗酒可导致血管内皮脱落,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引起血管硬化。

56 间皮—贴覆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57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矮棱柱状的细胞构成,分布于不同部位的单层立方上皮,具有不同的功能。

58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高棱柱状的细胞构成,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胆囊及胆道的黏膜和肾集合小管等处。

59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形态不同,高矮不一的细胞构成,细胞底部均达基膜。

60 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构成。

61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称为腺。

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导管输出到体表或空腔脏器内,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液。

62 分泌部—呈管状,泡状或管泡状,一般由一层腺细胞围成,中央有腔。

管状和管泡状的分泌部称为腺泡,腺泡由腺细胞围成,其中的空腔称腺泡腔。

63 腺细胞的结构—浆液性细胞,黏液性细胞64 腺泡的结构与功能—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65 导管—与分泌部连同,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构成,可将分泌物排至体表或空腔脏器内。

66 结缔组织—是人体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四种。

结缔组织的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间质多,基质形式多样。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67 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是人体内分泌最广泛的一类组织。

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内的基质多,纤维少,且排列松散。

68 成纤维细胞—是一种多突起的梭形或星形细胞,细胞核大,染色浅,细胞质弱嗜碱性。

能产生结缔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维生素C能促进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

69 巨噬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能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补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等。

70 浆细胞—来源血液及淋巴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71 肥大细胞—胞质内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碱性异染颗粒。

72 胶原纤维—粗细不等,成束排列,有韧性,抗牵拉,在新鲜状态下,呈白色,故称白纤维。

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显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73 弹性纤维—在新鲜状态下呈黄色,故称黄纤维74 网状纤维—有分支且互相交织成网,用硝酸银浸染时显棕黑色,故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

75 致密结缔组织—特征是细胞间质内纤维特别丰富而致密,按纤维排列是否规则,可将其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两种。

76 网状结缔组织—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三种成分构成,网状细胞呈星状,突起多,突起彼此连接,交织成网。

77 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内聚集大量脂肪细胞后,便构成脂肪组织。

78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软骨基质和埋于基质中的纤维所构成。

其基质中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胶原原纤维,但每一种软骨组织中只含其中一种。

79 软骨—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80 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

81 骨原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小,呈梭形,是骨的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

82 骨细胞—为多突器的扁椭圆形细胞,胞体位于骨陷窝内,土器位于骨小管内,有一定的成骨和溶骨作用,故可调节钙磷平衡。

83 破骨细胞--数量少,分散存于骨组织的边缘,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84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85 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端的深面,由骨小梁和其间网孔样的骨髓腔所构成。

86 骨密质—分布于长骨干和骺端的外面。

在长骨干,骨密质的古板排列规则,形成外环骨板,内环骨板,骨单位(哈弗斯系统)和间骨板87 血液—占体重的7%-8%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88 血清—血凝块静置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89 血浆--主要成分是水,占90%。

其余成分是血浆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代谢产物等。

90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正常人外周血中红细胞的量大致为(3.5-5.5)X十的一十二次方/L。

男性为4.0-5.5,女性为3.5-5.0.91 血红蛋白—Hb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具有免疫黏附作用。

92 网织红细胞—用煌焦油蓝染色时,由于网织红细胞内含少量核糖体,故可见蓝色的细网状结构。

正常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多达3-5%。

93 中性粒细胞—占WBC总数的50-75%,血象检查时,血涂片中衰老的中性粒细胞增加称核右移,血涂片中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增加称核左移。

它含有两种颗粒,一种是特殊颗粒,一种是嗜天青颗粒。

具有吞噬和防御的功能,中性粒细胞在吞食细菌后形成脓细胞,故痰,尿,粪,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脑脊液中见到脓细胞,可视为细菌感染。

94 嗜酸性粒细胞—占WBC总数的0.5-5%,具有吞食作用和变形运动的能力。

寄生虫感染,过敏性感染中嗜酸性细胞增加。

95 单核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共同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

96 淋巴细胞—核大,核内染色质呈块状,细胞核染色深,细胞质少,染成天蓝色。

分为T细胞,B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三类。

大颗粒淋巴细胞又包括K细胞,NK细胞。

97 血小板—有止血,凝血,和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的作用。

量为(100-300)X10的九次方/L,少于100X10的九次方/L,大于400X10的九次方/L为增多。

直径为2-4μm,呈双凸扁盘状。

血小板<50X10的九次方/L时,机体有自发性出血倾向。

98 血细胞发生的部位—卵黄囊造血,肝造血,脾造血,红骨髓为维持终生的主要造血器官。

99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造血的场所,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组成。

100 血窦—为腔大而不规则的毛细血管,位于造血组织中,血窦内皮不连续,基膜不完整。

101 造血组织—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构成。

102 血细胞的发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