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名词解释重点

合集下载

组培名词解释及重点内容

组培名词解释及重点内容

组织与胚胎知识重点1 浆细胞分泌—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2 巨噬细胞能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补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一样。

3 肥大细胞能分泌—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细胞。

4 吞噬细菌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5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细胞—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嗜酸性粒细胞。

6 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细胞是—血小板。

7 调节三大营养物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8 升高血钙的激素—甲状旁腺素。

9 促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10 分泌盐酸的细胞是—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细胞是—主细胞。

11 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壁细胞。

12 毛细血管是—组织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3 肝细胞之间的管道是—胆小管,肝板与血窦内皮之间的结构是—窦周间隙。

14 参与构成肺小叶的结构是—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上的肺泡。

15 管壁及不完整的结构是—肺泡管。

16 参与呼吸膜形成的细胞是—I型肺泡细胞。

17 能分泌肺泡表面火星的物质的细胞是—II型肺泡细胞。

18 围成肾小管壁细段的上皮—单层扁皮上皮。

19 近端小管壁的上皮是—单层立方成锥体形细胞构成。

20 精原细胞位于—生精小管上皮。

21 完成精子形态成熟的部位是—附睾管。

22 次级卵母细胞位于—成熟细胞。

23 含丰富毛细血管和细胞的卵泡—次级卵泡的卵泡膜的内层。

24 膜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

25 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松弛素。

26 黄体—排卵后,残留的颗粒层细胞和卵泡膜内层细胞在LH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的呈黄色,称为黄体。

27 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以及分支上的所有肺泡,组成一个锥体形的尖端指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的结构称肺小叶。

28 血清—血凝块静置后所析出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

29 滤过膜—位于肾小囊腔与毛细血管腔之间,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要经过的结构。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1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2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苏木素是碱性染料,可使酸性物质着色伊红为酸性染料可使碱性物质着色3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4内分泌腺:有的腺没经过导管,分泌物(为激素)释入血液,称内分泌腺。

5外分泌腺:有的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体表或器官腔内,称外分泌腺。

6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由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可使细胞的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8连接复合体: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中,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邻近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9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高等动物体内具有强烈吞噬功能的巨噬细胞,及其前身细胞所组成的一个细胞系统,是机体防御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10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

11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

12造血干细胞:是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有分化成多种血细胞的潜能和自我复制的能力。

13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14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

15软骨陷窝:软骨基质为半固态凝胶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的腔隙称为软骨软骨陷窝。

16软骨囊:软骨基质由纤维成分和基质组成软骨陷窝周围基质所含硫酸软骨素较多HE染色强嗜碱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称软骨囊。

17肌节:为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一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

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8闰盘:心肌细胞间的连接结构。

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桥粒起固定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功能活动同步化。

组培资料整理

组培资料整理

绪论名词解释1.外植体(explant):由活植物体(in vivo)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离体培养的材料,包括: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

2.愈伤组织:在组织培养中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3.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这些基因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按照某种特定的程序先后表达,最终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4.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叫做脱分化。

5.再分化: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经历了脱分化之后,经过培养还能形成完整的植株。

再分化的过程有两种方式:器官发生方式,胚胎发生方式。

6.再生:指组织、器官、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经培养后获得植株的过程。

7.继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在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称为继代。

8、初代培养;接种某些外植体后,最初的几代培养,旨在获得无菌材料和无性繁殖系。

即9、消毒:是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

10、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

简答1.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类型?(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花药、子房等)、组织(如形成层、皮层、胚乳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花粉等)、原生质、幼小的植株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2)组织培养分为五种类型:胚胎培养,器官培养(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层、表皮组织等),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又可以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纸桥,静置,旋转,震荡培养四种方式)。

2.什么是细胞全能性学说?如何理解?(1)细胞全能性学说,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个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这些基因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按照某种特定的程序先后表达,最终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称为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2)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把这些细胞从植物体其余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必须使部分细胞处于离体的条件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

(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5、愈伤组织(callus):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

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 ):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 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也可指器官或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

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

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1、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一般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即称为连接复合体2、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纤维称为肌节其长度为1/2明带+暗带+1/2明带3、三联体:一条横小管与其两旁的中池构成三联体4、虎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尼氏体大而多,镜下呈虎皮斑块结构,称虎斑5、郎飞结:神经细胞膜细胞一个接一个的包卷在轴突外面,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的连接外不形成髓鞘,呈一狭窄的环形区,称为郎飞结。

6、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组织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围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细胞是其主要结构。

8、中央乳糜管:肠绒毛中轴,为细密的结缔组织,中央有1-2条较粗的纵行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

9、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多面棱柱体,长约2mm,宽约1mm成人肝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10、肝血窦:腔大而不规则,大小不一,遍透性高,除血细胞和乳糜微粒外,血浆的各种成分均可自由出入。

11、窦周隙:又称DISSE间隙,为肝血窦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宽约0.4um12、滤过膜:肾小体是一个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管内血压升高。

血浆内部分物质经内皮孔,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滤过膜。

13、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之间的夹角处。

14、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15、黄体: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深入到颗粒尾,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现黄色称黄体18、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19、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0、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的腺内分泌腺:分泌物释放入血液呈淋巴液而无导管腺腺上皮:是以分泌为主的上皮21、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时呈细网状22、终池:肌质网两端呈环形膨大的扁囊23.、尼氏体:位于腺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结构24、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于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1.HE染色(染料与效果):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染料——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内皮(本质、分布):分布——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本质——单层扁平上皮,属被覆上皮。

3.内分泌腺(组成、结构特点、分泌物、排除途径):组成——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直接注入血液。

4.浆液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分泌物):光镜结构——浆液性细胞的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酶原颗粒;电镜结构——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密集的粗面内质网,在核上区可见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分泌颗粒。

浆液性细胞分泌物含较多的酶类。

5.微绒毛(位置、形态、组成、作用):位置——细胞游离面;形态——微小的指状突起:组成——细胞膜、细胞质、微丝;作用——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6.杯状细胞(分布、形态、内容、作用):分布——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形如高脚酒杯;内容物——黏原颗粒(黏蛋白);作用——润滑保护。

7.浆半月:分布——外分泌腺的一种腺泡即混合性腺泡的底部;组成——少量浆液性细胞,在切片中呈半月形结构。

8.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至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连接形式。

在缝隙连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规律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小体,两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小体对接,管腔也相连,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功能是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9.基膜:上皮细胞基底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有支持、连接、固着和半透膜的作用。

10.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位于腺细胞外方的扁平多突起细胞,胞质内含肌动蛋白丝,其收缩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

(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5、愈伤组织(callus):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

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也可指器官或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

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

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一、名解1.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5.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

6.软骨囊:软骨陷窝周边形似囊状、具有强嗜碱性的软骨基质。

7.类骨质:无骨盐沉积的骨组织。

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9.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10.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12.巩膜:巩膜主要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呈瓷白色。

13.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他们又可通过弥散淋巴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返回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进入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进入另一处淋巴组织的现象。

14.旁分泌: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15.皱襞: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面突起形成的结构。

16.胃小凹:胃黏膜表面遍布的不规则的小孔,约350万个。

17.肠绒毛:小肠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的结构,形状不一。

18.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板内连接成网。

19.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窄间隙。

20.肺小叶:由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

21.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22.血管球:是肾小囊中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23.精子发生: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

24.精子形成:精子细胞经过复杂的变态,由圆形细胞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的过程。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滤过屏障:位于肾小体内,是血液从血管球的毛细血管滤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通过的结构;包括有孔上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功能是阻止大分子物质及血细胞通过。

2、基膜:基膜是位于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均质状半透·膜。

电镜下,可分为基板、网板两层。

基膜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作为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3、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

在HE染色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橫形或阶梯形粗线,电镜下,位于Z线水平,是相邻心肌的连接面,在橫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气着牢固的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有利于心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保证心肌纤维同步收缩。

4、小肠绒毛:小肠粘膜层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伸出的指状突起。

绒毛中轴是固有结缔组织,含中央乳糜管和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网,其表面覆以单层柱状上皮。

绒毛使小肠的表面吸收面积大大扩大,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

5、黄体:卵泡排卵后,在LH作用下,卵泡壁的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体积增大形成一个体积大、富含毛细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活体成黄色,称黄体。

黄体有大量粒黄体细胞和少量膜黄体细胞构成,主要分泌大量孕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6、胰岛:胰岛是胰的分泌部,呈岛状分布与胰外分泌部之间,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组成,内分泌细胞多排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胰岛产生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制素和胰多肽,调节糖代谢。

7、肌节:两条相邻Z先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8、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 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9、尼氏体: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和树突内嗜碱性小块或颗粒。

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色斑块或颗粒;电镜下。

有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第一章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指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

3,嗜酸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细胞核内染色质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结构成蓝紫色,称嗜酸性。

4,嗜碱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染色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5,PAS反应:碘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6,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微细结构,称超微结构。

第二章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胞内最小的颗粒状细胞器,由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共同组成,rRNA是核糖体的骨架,核糖体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2、粗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附有核糖体者称为粗面内质网3、滑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不附着核糖体者称为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光镜下只有用银染才能呈现黑褐色网状结构。

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5、线粒体:光镜下常为杆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um,场2-7um。

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膜中有小孔,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的物质自由通过。

6、异噬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吞饮泡融合而成,作用底物是经吞噬或吞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和细胞碎片等。

7、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这种分裂的方式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它的特点是:在细胞内细胞DNA于间期中复制一次后,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8、细胞凋亡:机体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升华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

9、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第三章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或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组培名词解释和解答

组培名词解释和解答

(1)组织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2)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

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

(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存在。

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尚有屏障作用,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基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可分为基板和网板。

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1)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

](2)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3)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基膜间的半个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

[5分](1)上皮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根据结构和功能主要分为两类,即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6分](2)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三种。

组培重点名词解释、填空

组培重点名词解释、填空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

7、顶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体细胞胚与合子胚一样具有胚根和胚芽两极性。

成熟的胚状体可以像合子胚一样长出根、芽,萌发再生植株。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11、玻璃化:是指无菌苗生长异常,茎叶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的现象。

组培名词解释重点

组培名词解释重点

一、上皮组织1.一般特征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功能2.游离面微绒毛纤毛3.基膜基板基底面网板质膜内褶半粒桥二、结缔组织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胶原纤维纤维弹性纤维间质网状纤维基质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4.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透明软骨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间骨板6.骨原细胞——梭形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骨细胞——扁椭圆形硬骨细胞7.血液细胞LM:双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功能:携带O2和CO2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色颗粒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功能:吞噬细胞、防御LM:圆形、核分2~3叶、一般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 EM:溶酶体、组胺酶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单粒细胞 EM:溶酶体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色淋巴细胞 EM:核糖体功能:免疫三、肌组织1.骨骼肌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一个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化学成分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2.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有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有闰盘为细胞界线EM:细胞连接(连接复合体)二联体纵小管横小管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并互相吻合成网状,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四、神经组织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分为胞体和突起2.细胞质尼氏体(EM):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有利的核糖体组成神经元纤维(EM):有神经丝和神经微管成束排列而成,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3.突触——神经元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定向传导信息的重要结构LM:突触结突触前部突触前膨大EM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突触后膜4.有髓神经元纤维周围神经系统:髓鞘、结间体、郎飞结、轴突、神经膜中枢神经系统5.游离神经末梢——感觉冷热、疼痛、轻触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觉触觉有被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神经末梢神经肌梭——本体感受、感受肌纤维伸缩变化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LM:卵圆形、神经元的末梢EM:突触槽、连接襞、突触小泡、乙酸胆碱6.星形胶质中枢少突胶质神经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五、循环系统1.连续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不连续毛细血管2.内皮——单层扁皮上皮内膜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中动脉结构内弹性膜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膜——结缔组织、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内膜大动脉结构中膜——40~70层弹性膜外膜小动脉结构——外周阻力血管3.管腔大、管壁薄中静脉中膜平滑肌较少外膜的结缔组织比较多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4.内皮心内膜内皮下层心壁(内→ 外)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六、免疫系统1.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满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组织从结构上可区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2.中枢性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3.皮质 T淋巴细胞多(幼稚)胸腺上皮网状细胞少T淋巴细胞少髓质上皮网状细胞多,分泌胸腺素胸腺小体被膜——小梁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淋巴细胞实质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髓窦被膜——小梁脾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白髓淋巴小结——B细胞实质边缘区——B细胞红髓脾索——B细胞脾血窦4.胸腺T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脾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结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脾白髓淋巴小结边缘区脾红髓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指体内除粒细胞以外,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吞噬细胞——结缔组织,肝、肺、淋巴器官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郎格汉斯细胞——表皮破骨细胞——骨细胞来源——骨髓、血液内幼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七、消化系统1.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下层肌层外膜2.食管——复层扁平上皮3. LM:细胞大、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呈强壁细胞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小管泡系、线粒体胃功能:合成、分泌盐酸LM: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柱形或锥体形、核圆、基部嗜酸主细胞性、酶原颗粒泡沫状EM: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胃蛋白酶原4. LM:纹状缘柱状细胞 EM: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上皮功能:扩大小肠表面积小肠绒毛(粘膜层)杯状细胞固有层:毛洗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柱状细胞杯状细胞5.肠腺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6. LM:浆液性细胞、核圆、胞质嗜碱性、酶原颗粒、嗜酸腺泡性外分泌部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分泌胰液胰腺导管: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内分泌部(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7.中央静脉肝小叶立体结构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共同组成肝小叶的复杂立体构形肝小管8. LM:多边形、嗜酸性、核圆大、位于细胞中央、核膜、核仁清楚肝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粗面内质网——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地EM(功能)滑面内质网——解毒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储存蛋白质溶酶体——代谢微体——解毒、保护肝细胞9.窦周间隙(Disse间隙)——在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狭窄的间隙,宽约0.4um,称为窦周间隙10.小叶间动脉门管区(汇管区)——三种伴行的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11.肝内血循环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肝动脉→ 小叶间动脉八、呼吸系统1.粘膜上皮气管管壁(内→外) 固有层粘膜下层外膜2.支气管肺导管部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变化: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消失腺体↓↓↓消失软骨↓↓↓消失平滑肌↑↑↑环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杯形细胞,腺体,软骨均消失,环行平滑肌层,粘膜皱襞3.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呼吸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上皮Ⅰ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 LM:立方形、核圆、空泡呈泡沫状EM 游离面——微绒毛胞质——嗜锇板层小体——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细胞血—气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内皮细胞5.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心衰竭细胞九、泌尿系统1.肾小体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近端小管肾小管细端远端小管2.每个肾小体都有两个极血管极尿极入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出球微动脉——细肾小体有孔型毛细血管血管球系膜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足细胞、胞体有突起、裂孔3.有孔内皮滤过膜(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4. LM: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由单层锥体形或立方体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细胞间的界限不清、核圆、靠近基底部、胞质嗜酸性强、细胞基部有纵纹、游离面有刷状缘近端小管基底面——质膜内褶EM:微绒毛侧面——侧突肾小管质膜——钠泵功能:重吸收细端远端小管5. 球旁细胞主要功能:合成、分泌肾素次要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红细胞生成致密斑——化学感受器球外系膜细胞十、皮肤1.基底层棘层表皮——上皮组织(深→浅)颗粒层皮肤透明层角质层真皮——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致密结缔组织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郎克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内十一、感觉器官角膜上皮——细胞易修复前界层角膜角膜固有层——无血管纤维膜(前→后)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脉络膜眼球壁血管膜(后→前)睫状体外→内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视杆细胞结构:膜盘、视紫红质颗粒视网膜视细胞功能:感受弱光、适应夜视外→内视锥细胞结构:膜盘、视色素神经细胞功能:感受强光和色觉双极细胞节细胞十二、内分泌系统1.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腺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2. LM: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弱、嗜酸性甲状腺滤泡 EM:溶酶体、分泌颗粒、胶体小泡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双向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素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降低3.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血钙升高4.球状带——盐皮质激素皮质束状带——糖皮质激素——滑面内质网、脂滴、线粒体嵴肾上腺网状带——分泌雄激素或少量雌激素髓质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5.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促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远侧部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腺垂体间质细胞性激素嫌色细胞垂体中间部——促黑素激素细胞——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结节部神经垂体——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血管加压素催产素PS:赫林体是激素的储存形式十三、男性生殖系统1.精子发生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2. LM:核大、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弱嗜酸性支持细胞 EM: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多而细长、溶酶体多、微丝和微管丰富功能分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该屏障包括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生精上皮的界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3. LM:在睾丸间质内成群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核圆、位间质细胞于细胞中央或偏位、胞质嗜酸性EM:丰富的管状嵴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脂滴(色素颗粒、蛋白质结晶)功能:分泌雄激素十四、女性生殖系统1.卵泡发育过程: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2.卵母细胞仍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泡结构颗粒细胞继续增加合成卵炮腔、卵泡液、卵丘、反射冠、粒层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3.黄体定义(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褶成皱襞,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侵入粒层,形成富有毛细血管的内分泌腺,色黄,称为黄体。

组培复习资料

组培复习资料

组培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组织培养: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应用于人工培养基,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组培四个阶段:初代培养(愈伤)—继代培养(增殖)—生根培养—驯化移栽4、外植体:由植物体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5、组培实验室:准备室、缓冲室、接种室、培养室。

6、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7、脱分化: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团。

8、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植株。

【选择、填空】1、植物组织培养基的类型: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基,增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2、组培条件:光照12h/d,温度25°度左右,湿度70%~80%3、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良种快繁2、种苗脱毒3、突变育种4、挽救濒危植物4、培养基成分:无机营养、氨基酸、维生素类、糖类、有机附加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琼脂5、MS培养基:大量元素【NH4NO3、KNO3、CaCL2、MgSO4、KH2PO4】微量元素【KI、H3BO3、MnSO4、ZnSO4、Na2MoO4、CuSO4、CoCL2】铁盐【FeSO4、Na.EDTA】有机成分【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盐酸硫胺素、甘氨酸】6、组培途径:1.以芽繁芽:继代生根、稳定性强速度快,用在良种快繁2.愈伤组织:脱分化、易变异,用于研究。

3.原球茎:兰科类特有方式。

4.体胚:一步成苗7、营养器官的组培:植物额根、茎、叶、花器、种子、果实的无菌培养。

(芽眼朝上、叶背贴于培养基表面)【问答题、解析题】1、组培污染如何产生,怎样预防?来源:细菌、真菌及其它微生物。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1.微绒毛Microvillus:是指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增大细胞表面积,中轴含有微丝。

2.同源细胞群Isogenous group:位于软骨深部,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生而来的,2-8个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3.骨单位Osteon: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骨干内主要起支持作用的结构单位。

呈长筒型,由中央管和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构成。

4.肌节Sarcomere:指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是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闰盘Intercalated:在心肌纤维连接处,位于Z线水平。

在连接的横向部位有中间连结和桥粒,在纵向部位有缝隙连接,起信息传递作用,使心肌同步收缩。

6.神经元Neuron: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7.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特化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单位。

8.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是脑内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神经胶质膜组成。

具有选择性的物质通透作用,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9.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是以B 细胞为主密集而成的球形或椭球形淋巴组织。

在受抗原刺激后,小结增大,中央出现浅染的生发中心,有生发中心的称为次级淋巴小结,而没有生发中心的称为初级淋巴小结。

10.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指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枯否细胞、肺巨噬细胞等。

11.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和少量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大类。

组培考试复习重点

组培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2、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胚胎、胚珠和子房的培养。

3、愈伤组织: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5、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6、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7、原生质体培养:脱去全部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对离体植物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形成完整植株的培养技术。

8、植物分生组织培养:是指对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包括植物根尖、茎尖等顶端分生组织和形成层组织的培养。

其中茎尖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再生和脱病毒研究。

9、初代培养:是指在组培过程中,最初建立的外植体无菌培养阶段。

即无菌接种完成后,送入培养室的外植体在适宜的光、温、气等条件下被诱导成无菌短枝(或称茎梢)、不定芽(丛生芽)、胚状体或原球茎等中间繁殖体的过程。

(将外植体进行第一次培养。

)10、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对植物器官或愈伤组织上分离出的单细胞(或小细胞团)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细胞无性系或再生植株的技术。

11、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

(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12、脱分化: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

13、再分化: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二、简答题1、简述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环境特点?答:1、简述无菌操作的具体步骤?答:(1) 在接种4h前用甲醛熏蒸接种室;(2) 在接种前15-20min,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以和台上的紫外灯;(3) 接种员先洗净双手,在缓冲间换好专用实验服,并换穿拖鞋等;(4) 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特别是指甲处。

组织培养 名词解释

组织培养 名词解释

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研究其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技术。

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如植物繁殖、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组织培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分离组织:从生物体中分离出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

2. 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配置适合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3. 细胞接种:将分离出的组织或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生长。

4. 培养和观察:在恒温、恒湿和无菌的环境中培养细胞,并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

5. 细胞繁殖和诱导分化:通过控制培养条件,促进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以获得所需的细胞类型。

6.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规律等。

组织培养具有很多优点,如可获得大量同质的细胞、可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

同时,组织培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严格的条件控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等。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植物组织培养重点

一、名词解释(20)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分生组织、花药组织、韧皮部、皮层等)和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培养技术的总称。

2、细胞全能型:离体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的遗传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按其母株的表型完整地加以表达。

在形态建成上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潜势,在代谢上具有合成原植物体所含有的代谢产物的能力。

3、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于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土壤”。

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营养元素、有机营养元素、水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培养基的支持体等。

4、母液(贮备液):在组织培养工作中,配制培养基是日常工作,为简便起见,将配方中的药品一次称量供一段时间使用,即配一些浓溶液,用时稀释,这种浓溶液就是贮备液或母液5、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大致可分为带芽的外植体和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两大类。

带芽的外植体:茎尖、侧芽、鳞芽、原球茎等组织。

由分化组织构成的外植体: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及花药、花瓣、花轴、花萼、胚珠、果实等生殖器官,它们是由薄壁组织构成的外植体,通过培养,大都有一个分化状态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脱分化过程。

6、快速繁殖: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为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快速繁殖植物的方法.7、腋芽(顶芽)萌发:腋芽萌发又称器官型再生,是指由培养的顶芽或腋芽直接萌发形成小茎后,再诱导小茎生根而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8、胚状体发生型:是指外植体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结构的胚状体或体细胞胚。

9、不定器官发生型: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定器官的发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由外植体表面分化出不定芽或不定根等器官,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

10、原球茎形成型 : 原球茎形成型是兰属植物特有的再生植株途径。

兰属植物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便能形成原球茎,然后每一个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且原球茎可以进一步增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上皮组织1.一般特征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上皮组织细胞呈明显的极性上皮组织中无血管分布,神经末梢丰富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功能2.游离面微绒毛纤毛3.基膜基板基底面网板质膜内褶半粒桥二、结缔组织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结缔组织2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基质较多、纤维较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胶原纤维纤维弹性纤维间质网状纤维基质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白细胞3. LM:扁平、有突起、核膜、核仁较清楚、胞质嗜碱性成纤维细胞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生成三种纤维基质成分LM:不规则形、伪足、核小、有吞噬颗粒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EM: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椭圆形、染色质呈车轮状偏于一侧、嗜碱性浆细胞 EM:丰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肥大细胞 LM:圆形、特殊颗粒嗜碱性功能:合成分泌肝素、组肝、白三稀4.软骨软骨组织软骨膜透明软骨软骨分类弹性软骨纤维软骨5.骨板——骨胶纤维平行排列,借基质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结构。

环骨板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排列的骨板和中央管组成间骨板6.骨原细胞——梭形骨细胞成骨细胞——柱形或椭圆形骨细胞——扁椭圆形硬骨细胞7.血液细胞LM:双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 EM:有核糖体、嗜酸性、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高电子密度均质状结构功能:携带O2和CO2LM:圆球形、核分2~4叶、胞内含粉红色颗粒中性粒细胞 EM:中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酶溶体功能:吞噬细胞、防御LM:圆形、核分2~3叶、一般分2叶、呈八字形、哑铃状、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 EM:溶酶体、组胺酶功能:吞噬抗原体复合物、杀灭寄生虫LM:圆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M: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白三稀功能:产生肝素、组胺、白三稀LM:圆形、核呈肾形、胞质呈兰色、嗜天青颗粒单粒细胞 EM:溶酶体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应答、分泌LM: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凹陷、胞质嗜碱性、染成蔚蓝色淋巴细胞 EM:核糖体功能:免疫三、肌组织1.骨骼肌肌节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一个肌节=1/2 I带+整个A带+1/2 I带三联体位置:位于明带与暗带的交界处组成: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肌质网(肌浆网)位置:位于肌原纤维之间组成:纵小管、终池、三联体化学成分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2.短柱状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有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有闰盘为细胞界线EM:细胞连接(连接复合体)二联体纵小管横小管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并互相吻合成网状,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四、神经组织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分为胞体和突起2.细胞质尼氏体(EM):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有利的核糖体组成神经元纤维(EM):有神经丝和神经微管成束排列而成,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3.突触——神经元互相联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定向传导信息的重要结构LM:突触结突触前部突触前膨大EM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部——突触后膜4.有髓神经元纤维周围神经系统:髓鞘、结间体、郎飞结、轴突、神经膜中枢神经系统5.游离神经末梢——感觉冷热、疼痛、轻触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觉触觉有被囊神经末梢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神经末梢神经肌梭——本体感受、感受肌纤维伸缩变化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 LM:卵圆形、神经元的末梢EM:突触槽、连接襞、突触小泡、乙酸胆碱6.星形胶质中枢少突胶质神经胶质小胶质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五、循环系统1.连续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不连续毛细血管2.内皮——单层扁皮上皮内膜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中动脉结构内弹性膜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膜——结缔组织、外弹性膜、营养血管内膜大动脉结构中膜——40~70层弹性膜外膜小动脉结构——外周阻力血管3.管腔大、管壁薄中静脉中膜平滑肌较少外膜的结缔组织比较多有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4.内皮心内膜内皮下层心壁(内→ 外)心内膜下层心肌膜心外膜六、免疫系统1.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充满了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组织从结构上可区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2.中枢性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3.皮质 T淋巴细胞多(幼稚)胸腺上皮网状细胞少T淋巴细胞少髓质上皮网状细胞多,分泌胸腺素胸腺小体被膜——小梁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淋巴细胞实质皮质淋巴窦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髓窦被膜——小梁脾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白髓淋巴小结——B细胞实质边缘区——B细胞红髓脾索——B细胞脾血窦4.胸腺T淋巴细胞淋巴结副皮质区脾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结浅层皮质淋巴结髓质(髓索)B淋巴细胞脾白髓淋巴小结边缘区脾红髓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定义——指体内除粒细胞以外,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吞噬细胞单核细胞——血液吞噬细胞——结缔组织,肝、肺、淋巴器官组织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郎格汉斯细胞——表皮破骨细胞——骨细胞来源——骨髓、血液内幼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七、消化系统1.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层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粘膜下层肌层外膜2.食管——复层扁平上皮3. LM:细胞大、呈卵圆形或三角形、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呈强壁细胞嗜酸性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小管泡系、线粒体胃功能:合成、分泌盐酸LM:分布于腺的体部和底部,细胞呈柱形或锥体形、核圆、基部嗜酸主细胞性、酶原颗粒泡沫状EM: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胃蛋白酶原4. LM:纹状缘柱状细胞 EM:微绒毛、线粒体、滑面内质网上皮功能:扩大小肠表面积小肠绒毛(粘膜层)杯状细胞固有层:毛洗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柱状细胞杯状细胞5.肠腺细胞帕内特细胞未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6. LM:浆液性细胞、核圆、胞质嗜碱性、酶原颗粒、嗜酸腺泡性外分泌部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分泌胰液胰腺导管: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主导管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内分泌部(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7.中央静脉肝小叶立体结构肝细胞板(肝板)——肝细胞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共同组成肝小叶的复杂立体构形肝小管8. LM:多边形、嗜酸性、核圆大、位于细胞中央、核膜、核仁清楚肝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粗面内质网——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地EM(功能)滑面内质网——解毒高尔基复合体——加工、储存蛋白质溶酶体——代谢微体——解毒、保护肝细胞9.窦周间隙(Disse间隙)——在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狭窄的间隙,宽约0.4um,称为窦周间隙10.小叶间动脉门管区(汇管区)——三种伴行的管道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11.肝内血循环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下静脉→肝静脉肝动脉→ 小叶间动脉八、呼吸系统1.粘膜上皮气管管壁(内→外) 固有层粘膜下层外膜2.支气管肺导管部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壁变化: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消失腺体↓↓↓消失软骨↓↓↓消失平滑肌↑↑↑环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部分细胞有纤毛,杯形细胞,腺体,软骨均消失,环行平滑肌层,粘膜皱襞3.呼吸性细支气管肺呼吸部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泡上皮Ⅰ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 LM:立方形、核圆、空泡呈泡沫状EM 游离面——微绒毛胞质——嗜锇板层小体——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细胞血—气屏障Ⅰ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内皮细胞5.尘细胞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心衰竭细胞九、泌尿系统1.肾小体血管球肾单位肾小囊近端小管肾小管细端远端小管2.每个肾小体都有两个极血管极尿极入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出球微动脉——细肾小体有孔型毛细血管血管球系膜肾小囊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足细胞、胞体有突起、裂孔3.有孔内皮滤过膜(滤过屏障)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4. LM: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由单层锥体形或立方体细胞构成、细胞体积较大、细胞间的界限不清、核圆、靠近基底部、胞质嗜酸性强、细胞基部有纵纹、游离面有刷状缘近端小管基底面——质膜内褶EM:微绒毛侧面——侧突肾小管质膜——钠泵功能:重吸收细端远端小管5. 球旁细胞主要功能:合成、分泌肾素次要功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红细胞生成致密斑——化学感受器球外系膜细胞十、皮肤1.基底层棘层表皮——上皮组织(深→浅)颗粒层皮肤透明层角质层真皮——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致密结缔组织2.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分布于基底细胞之间郎克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内十一、感觉器官角膜上皮——细胞易修复前界层角膜角膜固有层——无血管纤维膜(前→后)后界层角膜内皮巩膜脉络膜眼球壁血管膜(后→前)睫状体外→内虹膜色素上皮细胞视杆细胞结构:膜盘、视紫红质颗粒视网膜视细胞功能:感受弱光、适应夜视外→内视锥细胞结构:膜盘、视色素神经细胞功能:感受强光和色觉双极细胞节细胞十二、内分泌系统1.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腺细胞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2. LM: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弱、嗜酸性甲状腺滤泡 EM:溶酶体、分泌颗粒、胶体小泡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功能:双向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素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降低3.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血钙升高4.球状带——盐皮质激素皮质束状带——糖皮质激素——滑面内质网、脂滴、线粒体嵴肾上腺网状带——分泌雄激素或少量雌激素髓质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5.嗜酸性细胞生长激素细胞促乳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远侧部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黄体生成素腺垂体间质细胞性激素嫌色细胞垂体中间部——促黑素激素细胞——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结节部神经垂体——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血管加压素催产素PS:赫林体是激素的储存形式十三、男性生殖系统1.精子发生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2. LM:核大、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弱嗜酸性支持细胞 EM: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多而细长、溶酶体多、微丝和微管丰富功能分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构成血—生精小管屏障(该屏障包括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生精上皮的界膜、血管内皮细胞、基膜)3. LM:在睾丸间质内成群分布、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核圆、位间质细胞于细胞中央或偏位、胞质嗜酸性EM:丰富的管状嵴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脂滴(色素颗粒、蛋白质结晶)功能:分泌雄激素十四、女性生殖系统1.卵泡发育过程: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2.卵母细胞仍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泡结构颗粒细胞继续增加合成卵炮腔、卵泡液、卵丘、反射冠、粒层卵泡膜分为内、外两层3.黄体定义(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褶成皱襞,卵泡膜的血管和结缔组织侵入粒层,形成富有毛细血管的内分泌腺,色黄,称为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