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与单选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2.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3.金本位:(Gold standard)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4.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并非固定,而是由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制度5.信用:(Credit)是以偿还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方式6.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7.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8,商业本票:(Commercial Paper )又叫一般本票。
企业为筹措短期资金,由企业署名担保发行的本票9.商业汇票:(Commercial Draft)是指由付款人或者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者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10.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11.资本化:(Capitalization)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12.基准利率:(Benchmark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13.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
2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能力。
3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4货币存量: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
5货币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
6狭义货币:指那些流动性最强,起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的那部分货币。
7广义货币:既包括高流动星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并按规定货币单位铸成的铸币。
3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4自由铸币: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储蓄机构:是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2信用合作社: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是一种由会员集资联合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
3保险养老基金:由企业等单位的雇主或雇员交纳基金而建立起来的。
第四章金融中介机构1.银行的产生:起源于货币兑换业,是在货币保管业务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2.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分配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调剂中心。
3.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哪些: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4.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家管理投资,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比例分享的一种金融组织。
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功能1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1)由四要素组成:参与者、交易对象、交易工具、组织方式。
(2)分类:按融资期限分—短期(货币)市场、长期(资本)市场;按工具不同分—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按交易对象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3)功能:聚集分配资金、资金期限转换、分散转移风险、信息集散。
2金融工具:反映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债务关系的一种合约性证明文件,以书面形式存在,又称金融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铸币——.铸币是指得到国家的印记由国家准许铸造并合乎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2、本位货币——本位币是由国家造币厂按照一定规格铸造的铸币,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价格标准或计价、结算货币。
3、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其特点是:是不足值的货币,用贱金属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由国家垄断铸造。
4、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5、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即银行保证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
6、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支付功能的非现金货币。
7、有限法偿货币——主要针对辅币而言,辅币由国家铸造,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但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
8、无限法偿货币——是指法律赋予某种货币可以无限制地用于清偿债务、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缴纳税款等交易中,并且交易一方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受限制,交易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接收。
9、格雷欣法则——即在两种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市场上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最终市场上充斥着劣币。
10、黄金输出点——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这种不一致是有限的,其波动界限便是黄金输送点,如果汇率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导致黄金输出,所以这个界限叫黄金输出点11、黄金输入点——在金币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这种不一致是有限的,其波动界限便是黄金输送点,如果汇率低于这个界限,就会导致黄金输入,这个界限叫黄金输入点12、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形态。
13、支票——是活期存款账户存款人开出的通知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票面指定人后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14、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承诺到期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铸币:是指经国家证明,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并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铸块。
2、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通常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个利率被称为基准利率。
4、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5、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即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人,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6、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的是放贷者发放贷款后将面对借贷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并不期望进行的风险较大的活动。
7、交易成本:即从事金融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8、信息成本:投资者搜寻有效的项目,对其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并且亲自监督实施与贷款人签订的合同所耗费的识别成本和监督与实施成本共同构成了信息成本。
9、担保:担保人所做出的在缔约一方不履行或违反合同条款时而代付一笔确定款项的承诺。
10、承诺:是银行与贷款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正式的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需要提供信贷便利,同时,作为提供承诺的报酬,银行通常要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11、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不能如期满足客户提款取现,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而导致的风险。
12、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一方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而造成的风险。
13、原始存款:是客户用现金、其他行的支票或者汇票等存入而形成的存款,可增加其准备金,是银行或投资的基础。
14、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或者投资时所创造的存款。
15、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根据家庭消费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物价指数。
16、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而成的指数。
电大最新《货币银行学》考试必备名词解释判断单选多选简答题汇总
2018最新《货币银行学》试卷号1046,名词解释/判断/单选/多选/简答题汇总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9、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10、金融工具一一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1、间接标价法一一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12、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中国银行考试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
中国银行考试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国际金融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2、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3、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4、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5、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是社会总供给均衡的一种反映。
是相对的动态的均衡。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
(√)2、消费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X)3、内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等。
(X)4、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流量数量。
(X)5、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6、一国国际储备应该是规模越大越好。
(X)7、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又叫通知放款市场,特点是利率波动大。
(X)8、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9、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双刃剑效应。
(√)l0、私募发行对发行人的要求较高,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
(X)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生金银比价发生波动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所谓“良币”会被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所谓“劣币”,则会充斥市场。
2. 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3.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4. 本位制: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5.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6、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7、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信息的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8.货币流通定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9、纸币与银行券:纸币是指以柔软的物料(通常是纸张)造成的货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银行券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10、铸币:具有一定形状、成色、重量和面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解释下列词汇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征信: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作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复习试题
货币银行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5、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6、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7、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8、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本位币、辅币、其他货币符号的流通和组织程序及准备金制度。
9、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10.回购协议 (1)指商业银行通过卖出资产组合中的证券来筹措资金,(2)与此同时又与买入者签订回购的协议,(3)即日后重新购回证券的协议。
11.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2.纸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二、单项选择题1.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2、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D )作用。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货币乘数480指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
2、狭义货币22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与广义货币相对。
3、准货币23以货币记值,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随时可以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4、通货膨胀500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超过社会经济生活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5、格雷欣法则7当一个经济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货币形式下,如果其中一种或多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优先使用疲软的货币,讲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劣币充斥市场6、基础货币:476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之和。
7、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478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到的增加银行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是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等资产业务所创造的存款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04 506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社会潜在产出而引起的物价持续性上涨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使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
二、单选题: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C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量之差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A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B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4、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 )实际货币=名义货币/物价水平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5、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水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6、基础货币是由( B )提供的A.投资基金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7、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B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8、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 C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9、按我国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M1等于( C )M1=现金+活期存款27A.现金流通量B.企业活期存款C.A+BD.储蓄存款10、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 A )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511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三、多选题1、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主要有( ABE )。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汇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汇1.信息不对称:即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缺乏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其在交易过程中难以做出准确决策,它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2.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道德风险:是交易发生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回购协议:回购协议是一种有效的短期贷款(短于两年),将国库券作为抵押品,如果借款者不能够偿付贷款,贷款者可以将国库券收归己有。
5.到期收益率:使债务工具所有未来回报的价值与今天价值相等6.回报率:指持有者获得的利息收入再加上证券价格的变化7.金融危机:是以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和企业倒闭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市场动荡现象8.存款准备金:所有银行都必须将其获得资金的一部分以存款的形式存入联邦储备体系的账户,准备金即等于此类存款加上银行实际持有的通货。
9.太大而不能倒闭: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金融监管者自然不愿意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倒闭,进而使存款人和债权人遭受损失195页10.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和向银行提供贴现贷款的方式,对基础货币进行控制11.存款创造:是银行通过运用中央银行发放的货币和流通准备金等货币从而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的行为12.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倍数m=1+c / r+e+c货币乘数是存款人决定的现金比率c、美联储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及银行决定的超额准备率e的函数13.联邦基金利率:银行间隔夜准备金贷款的利率,联邦基金市场的资金拆借利率14.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试卷题型1、名词解释5个/4分2、判断10个/1分3、单选10个/1分4、计算题2个/5分5、简单题4个/5分6、论述题2个/15分注意:论述题目为五次辩论中的随机两道辩题,要求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讲明理由。
祝大家考试顺利哟~。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组织形式。
2,信用,是指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券、债务关系。
3,商业信用:是工商业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贷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形式。
4,信用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
5,金融市场:货币、资金融通和资产交换的场所。
6,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直接向资金需求者进行融资。
7,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的资产负债业务来进行资金融通。
8,贴现:票据持有者将未到期的票据交给银行,银行按票据面额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利息后付款给票据持有人的行为。
9,转贴现:是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银行办理贴现的行为。
10,再贴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它体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换关系,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手段之一。
11,回购协议:指在市场上出售证券的同时,出售证券的一方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照约定价格或约定的利息重新购回该项证券的协议。
12,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利润分成(领取股息)和公司管理凭证的票据。
13,债券:是一种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或说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出具的对长期债务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的凭证。
14,证券交易所:证券买卖双方公开交易的市场,是一个高度组织化、固定的地点,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次级市场,使整个证券市场的主体和核心。
15,金融期货:以各种金融工具或金融商品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
16,金融期权:以各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
17,金融体系:是有关资金的集中、流动、分配和再分配的一个系统,它由资金流出方(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流入方(资金短缺单位),连接这两者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对这一系统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
18,封闭式基金:不能随意追加发行,投资者可通过公开市场买入卖出受益凭证来加入或退出基金。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 15分)1.资本与金融项目2.贮藏手段3.证券交易所4.出口信贷5.浮动利率1.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动,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
2.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3.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4.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信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信贷期限内,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派生存款2.无限法偿3.价值尺度4.内生变量5.信用货币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2.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3.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4.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对称,是指由经济体系内部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的经济变量。
5.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分)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货币制度2.再保险3.升水4.J曲线效应5.欧洲货币1.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并由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本位币、辅币、其他货币符号的流通和组织程序及准备金制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
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单选判断一、关于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2,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领域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4,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5,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也是扩张信用的源泉。
6,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7,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
9,证券行市: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
证券行市往往高于或低于其票面金额。
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影响该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0,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单位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国货币越多,表示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币越多,本币升值而外币贬值,反之则反是。
13,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进行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15,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16,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7,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18,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19,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为金融压制。
20,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21,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2,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时,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
2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4,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25,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账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26,货币供给量:指一过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27,证券交易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
证券交易所通过严密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发挥市场的示范效应、“晴雨表”功能和资源配置的作用。
28,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29,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30,资本市场:又称长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两大部分;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3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32,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3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34,金融相关比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35,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二、关于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例如:1、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3、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
4、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5、在资本充足性管理中,资本回报率(ROA)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等于税后净利润与资产的比值(×)。
6、在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上,某日£1=US$1.5902-1.5893,现在A贸易商欲从花旗银行伦敦分行用英镑购入100万美元,应使用1.5902的汇率(×)。
7、内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素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 )。
8、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9、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10、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11、金融构成比率是指现金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率(×)。
1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13、债券收益率是期待的收益率,股票的收益是固定的收益率(×)。
14、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型的;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 )。
15、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16、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17、欧洲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流通的货币(×)。
1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19、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20、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保有货币的意思(?)。
题目好象有问题: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21、1984年1月,我国专设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承办原来由人民银行负责的信贷及城镇储蓄业务(×)。
22、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能对基础货币进行有效的控制(×)。
23、金融工具就是金融资产(×)。
24、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存在矛盾的(√ )。
25、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的(×)。
26、从我国发生的几次通货膨胀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短期性和政策性的特点(×)27、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28、金融一体化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
29、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
30、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
3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3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
33、格雷欣法则是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
3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市场也上升(×)。
3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36、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37、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3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3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
4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41、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42、商业票据不能作为信用货币的形式。
4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的。
44、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4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4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47、现金漏损与贷款余颤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4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49、基准利率一般属于长期利率.50、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三、关于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也是较为简单的,大家把我上课讲的内容和平时作业上的题目多看几遍就可以了!1、费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A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