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即完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和比《必修2》的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一.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它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
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诠释,转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规定的指引下,新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却有适当的降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
在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插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
课前先布置学生粗读课本,课上抽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些插图的认识和理解,课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收集资料加深巩固已学知识。
还有一些条件达不到和不需要做的实验,我们就指导学生看图,这样也就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教材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为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赋予了灵动的旋律。
在教学中我们还感到课后的大部分练习新颖独特,综合性很强,可拓展的空间很大,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摘要:作为第五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陕西省新高考政策已落地近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基层一线教师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从老高考到新高考等各种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从实践中逐渐体会教材和课标的改变所带来的思想和教学方式的冲击。
本文通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的介绍和比较,使老师们深刻体会由教材变革带来的教育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高考新课标对比变革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1.章节安排2007版教材 2019版教材以上是2007版[1]和2019版[2]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章节安排,两者相较变化非常大。
在新教材中删减了《从实验学化学》的内容,将其中“物质的量”的内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助于降低学生初入高中学习带来的不适感,尽快进入学习的正轨。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中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后再进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这时,新教材以海水的研究作为新情境,以其中的重要盐分——NaCl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构成元素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这符合《新课标》[3]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目的。
在完成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任务后再进行定量计算(物质的量及其应用),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化学反应的量变观察到质变计算,从而将化学学习的理论性推上新高度。
1.栏目设置在新教材中,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思考与讨论、方法导引、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卡片、化学与职业、研究与实践、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等诸多环节,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丰富多样,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能力、素养的双重提升。
如在课本48页介绍了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后“方法导引”中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从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完成了高中化学学习中一般气体制备的方法介绍,原本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才能涉及到的知识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学习,此时可让学生进行O2、H2、CO2等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设计,体会气体制备过程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相信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会大有裨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介绍
三个阶段的衔接
高中必修模块
高中选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化学
化学实验基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 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必修模块课程内容
必修模块课程的功能定位
※ 基础性 ● 是学生学习化学选修模块课程的基础; ● 是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
《化学与技术》主要通过在社会发展背景中, 介绍化学与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理 解化学与技术的密切关系,化学在改进技术、促进 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将对科学技 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 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对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问题 作出决策,提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
学
化学反应与热能
焓变
反
应
原电池电解池
与
能
化学反应与电能
工作原理
量
电极反应、电池反应
方
程
式
关于化学反应的焓变,并不要求给出焓和
焓变的准确定义,只要求能从焓变的角度了 解反应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和
学化
反 应
学
速平
率衡
本质原因
活化能
定量研究 实际应用
测定速率 溶液中 离子平衡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化
食
品
营养物质
学
食品添加剂
与
健
效
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 微量元素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给我们的思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给我们的思考摘要:本文笔者以一位新手的身份对新出炉不久的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1》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1;浅析;展望一、引言自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4省(自治区),约有112万学生,6.3万教师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约占全国高中当年招生人数的13%,今年共有8至10个省份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总数的25%至30%;2006年,15至18个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总数的50%至60%;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基于此,无论是现暂未实行新课程地区的在职教师,还是高师在校学生,“走近新课程”的必然趋势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步伐”越快,效果越佳(因为:现在课改正处在方兴未艾,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
下面,笔者谈谈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简称“化学1”)的一些思考,供广大同仁参考。
二、对化学1的浅析化学1是该系列化学教材之一,(该套课本共八册,两册必修,六册选修),去年在实验区使用过的该教材有3种版本(即:人教版、鲁教版、沪教版)本文笔者是以人教版的化学1为例来讨论的。
它与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化学新课标等相对照。
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它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基础上,有质的飞跃,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内容要求……具体而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其凸现的特色:1.课本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人文性该课本中多次出现了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图片,如:海水淡化工厂、检测尿糖用的试纸、煤气灶火焰、壮观的烟花、微机与手机芯片、三峡大坝、火箭升空、光纤、记忆合金等;体现人文性的如:危险化学品标志、沙里淘金原理、“白马非马”论、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司母戊鼎、各种矿物、人面鱼纹条陶、万里长城、网络搜索、英汉对照等等,这些让学生能在耳濡目染中无形的潜移默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介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介绍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按照社会进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进展状况,依据《一般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进展;关心学生获得以后进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阻碍,明白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动身,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进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制造的主体。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主动性、自觉性、制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科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进展的余地,使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改变学科中心的传统教科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进展。
例如,教科书设计从爱护和鼓舞学生的制造天性动身,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制造性和个性化,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鼓舞学生提出个人的制造性的意见,不处处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制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究技能、反思能力、与不人交流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
3.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必修模块教科书通过精选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重点突出,既为全体学生的进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又为连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理解在实际中进一步除杂质的意义、 方法。注重实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2
溶液的配制
实验方法和操作,概念作为基础基础
仪器及操作:容量瓶使用
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 以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
思考与交流: 如果将5mL浓硫酸稀释为20mL的稀硫酸,得到的 稀硫酸与浓硫酸中所得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
6
新课程化学教材特点
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 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 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 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 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 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36
课程标准: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 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7
体系结构:
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
25
概念的呈现注意:
1.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质的量:
粒子数
直接呈现:物质的量 (物理量)
单位
n
=
N NA
表示 集合体 0.012 kg 12C
6.02×1023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1mol
26
摩尔质量
直接给出事实:图文结合
实物图
1mol H2O
1mol Al
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教材内容编排特点研究.doc
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教材内容编排特点研究高一化学组郑春苗【内容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的编排特点进行研究。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新教材的体系结构,新教材的体系结构相对于旧教材有所突破,它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向前跨出了很大一步, 本文以新教材设置的大量学习栏目和彩色图表来分析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栏目对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新教材中多样化学习栏目的功能;本文讨论了习题的多样化,并阐述习题类型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大量插图和鲜明色彩的教学功能;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性,化学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最后,本文提出了新教材在编排上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供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教材分析;新教材编排特点;教材特点研究一、前言全国各个省区正在逐步地进入高中新课改,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新教材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教材之新颖性、多样性,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继续保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适应新教材。
目前,很多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透彻,导致难以适应新教材。
教师若要提高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增强新教材的实施效果”⑴,则要加大对新教材内容编排特点的研究力度,以便提高自己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
海南省是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省区之一,对于化学课程,全省各个中学多数使用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编排形式,由8个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
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化学1》、《化学2》,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相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相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理解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理解元素周期律。
4.理解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二、内容分析1.地位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实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理解、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2.内容的选择和表现相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根据课程标准,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简单、基础,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
相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没有具体介绍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采用直接表现的方式,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继续学习。
教材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
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介绍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性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结合起来,归纳总结相关的化学知识。
教材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涵义。
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融合,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本章内容仅仅必修化学的要求,较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化学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进一步介绍。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内容解读与教材分析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化学基本观念
迁移应用 概括提炼
化学核心概念1
化学核心概念2 …… 化学核心概念n
化学 知识 1(1)
化学 化学 知识 … 知识 1(2) 1(n)
化学 知识 2(1)
化学 化学 知识 … 知识 2(2) 2(n)
化学 知识 1)
化学基本观念的价值
化学基本观念具有包摄范围广、概括性程度高 的特征,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具有重要 价值。
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 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 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 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 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 内容解读与教材分析
化学新课程功能的转变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
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
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
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
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
强调科学过程与方法,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
传 授 知 识
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
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
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
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
课程内容选择要体现时代性
当前,化学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 一方面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出,理论化学研 究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 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当前面临的许多社会 问题都需要化学家的参与。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要努力反映现代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 势,要体现时代性。
即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 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 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 的具体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 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并通过 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 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
高一化学教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 最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有较大差异,如氯很活泼,有氧化性;氮不活泼,很稳定等。
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次氯酸及其盐、氮和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硫酸和硝酸)、氮的氢化物(氨)、二氧化硅和硅酸及其硅酸盐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硝酸和硫酸)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
4.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本章继续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本章为元素族的概念、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表中的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积累感性材料,是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教材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对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中几个实验问题的看法
2 无 法 用 火 柴 杆 引燃 铝 箔
学 反应伴 随能量变化 的知识 。
度 , 箔 是 能 在 氧气 中 燃 烧 的 , 柴 杆 、 片 引 不 燃 , 因 为 铝 火 纸 是 它 们 燃烧 产 生 的 热 量 少 , 温度 达不 到 铝 箔 的 着 火 点 。 3 铝 制 易 拉 罐 盒 鼓 不起 来 教材 《 学 1 必 修 ) 19页 设 计 了 一 道 有 关 易 拉 罐 凹 化 ( 》2 瘪 、 起 的实 验 题 , 道 题 是 设 计 者 脱 离 实 际 编 出 的 。笔 者 鼓 这 通 过 实 验 发 现 易 拉 罐 盒 内 壁 ( 食 品 接 触 的 一 面 ) 涂 有 一 与 是 层有 机膜 的 ( 在 装 食 品 用 的罐 、 、 大 多 经 过 这 样 的 处 现 袋 盒 理 ) N OH 无 法 与 铝 接 触 而 进 行 反 应 , 小 时 内 凹瘪 的 易 拉 ,a 数
( ( 5mL NH 2O4 和溶 液 加 3 4滴 1:5的 稀 H2 , , )S 饱 ~ O S )
罐无法鼓起来 。所以 , 该题应加 以修 正 。
4 B ( n) 8 O 晶 体 与 N  ̄C 晶 体 吸 热 反 应 的 实 验 不 a O z・ H2 I I
是 最 佳 方 案
少量 的 1: s的 稀 H2O 效 果很 好 S4
蛋 白质 只有在 其等 电点 时溶 解度 最 小 , ( 而 NH : O )S 4
饱和溶液酸度不够 , 在其 中加些稀硫酸 可降低混合液 的 p H;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
5、灵活处理教内容
在进行第二节的教学中要深刻理解本 节的标题“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 含义,将以往的以训练计算技能为主的内 容放在实验背景中介绍,其功能和教学要 求应该有所不同。学习“物质的量”的概 念和简单计算方法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定量 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而在中学化学学习 阶段,学生能够直接体会到的定量的化学 反应是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和溶液的浓 度、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因此教学的
学与问: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了 解分离 除杂的意义
彩图、注解、提示和资料卡片: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
过滤
蒸发
蒸馏
萃取
倒转分液漏斗 萃取
分液
容量瓶
海水淡化工厂
(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介 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也 包括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一些基本概念, 关于物质的量概念安排在第一章是由于以下 原因:
5、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重点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等概念以及关于这些概念的简单计算,可 补充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计 算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上等。
6、加强实验教学
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初中学习了溶 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 教学时首先要突出物质的量浓度应用在 生产和科学研究(配制溶液等)的优越 性,通过教材上的例题,使学生掌握容 量瓶的使用方法,建议先由教师进行规 范性操作,边讲解边实验,并可通过多 媒体将操作注意事项展示出来,加深学 生的印象,再让学生动手。
一、地位和功能
此外,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基础”安排在第 一章,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 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 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 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解读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解读第一册的主体架构1.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学知识穿插编排第一,这种编排模式有助于分散难点。
基本概念(或原理)比较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难于记忆,将两者穿插编排,既降低了难度,又利于分散记忆;第二,符合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只有在一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归纳出来,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概念指导下才能深入。
2.元素化合物知识编排调整元素化合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律前”:第二章、第三章“律后”:第五章钠、氯(典型金属、非金属)→铁(变价)→ 硫、氮(变价)元素知识(钠、氯、铝、铁)→元素周期律→元素知识(氮、硫、硅)第一个过程是感性认识的丰富(归纳)第二个过程是在规律的指导下深入(演绎)3.理论知识编排调整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归纳/演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与初中衔接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降低学习难度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两节合并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1.稀有气体不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单列一类2.离子反应中增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电离的微观过程、水合氢离子的解释,我认为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讲解,塑造其正确的微观视角,不必放到后面离子化合物章节再提。
3.教材有意加强学生STSE体验4.突出情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章海水中重要的元素——钠和氯1.实验:钠与氧气的反应,修改实验顺序:先加热坩埚,后放入钠。
2.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原为酚酞溶液。
人教社的老师解释是酚酞褪色速度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
3.名词改动:焰色试验4.装置图:铁架台的位置改动。
原铁架台是侧边支撑,官方解释为装置稳定性较差,于是现在教材上铁架台的位置改为后侧职称,装置图也发生改变。
这个地方要注意由于铁架台在仪器后侧,从正面看画的透视图中间有一条竖线,需要解释清楚,不是导管,而是铁架台。
5.物质的量的定义,去掉了与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