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学年度高三一联考试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一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让文物回归故乡,才能完整地呈现其记录历史和传承文明的价值。
70年回潮,流失文物的回归之路,见证的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2019年9月17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公众熟悉却难得一见的《伯远帖》《中秋贴》《五牛图》、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以及刚刚追索回归的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齐聚国家博物馆,向人们讲述“漫漫回家路”。
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
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包括中国在内,希腊、意大利、埃及等文明古国都曾有过文物被大规模劫掠流失的惨痛经历,也从未停歇追讨文物的脚步。
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既有的国际公约在追诉时效和强制性上,存在约束力小、执行力弱等问题。
面对文物追索,一些“文物流入国”或坚决拒绝,或含糊其辞,抑或找借口搪塞,总之就是不愿归还,哪怕文物被劫掠的历史记录清晰无疑。
文物的回归之路虽然布满荆棘,但这条漫长的回家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编自《照亮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湖北日报》)材料二:文物回家,标志着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和整个社会对文化的重视。
以什么样的方式归来最相宜,以及回到祖国之后又该被如何对待,同样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是清皇室的旧藏。
1860年,它被一名英国军官从圆明园劫走并被其家族收藏。
2018年3月,国家文物局注意到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虽然通过多种渠道与拍卖机构协商,然而4月11日,“虎鎣”依旧上拍,并以41万英镑成交。
令人惊喜的是,十多天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中国。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科试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指定答题区。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
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
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视察,大概从“天〞开始的。
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
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关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关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只。
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显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
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相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常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
佛教称般假设真智为“圆智〞,称般假设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联阶段为“圆成〞,称涅盘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其中“敬业观”就是涵养和启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为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敬业为人生的道德修养。
《论语》中记载:“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其事而后其食”。
只有先持守“敬”的态度和道德情操,才能做好“事上”“事亲”“谋事”等一切事务,正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直指其心,不需假借”,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到宋明儒者,他们将“敬”作为一种功夫修养,一种人格气象,并探索出修“敬”的方法。
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敬”首先表现为不怠慢、不轻慢,以事业为重、为上。
其次,“敬一表现为对对象的虔敬和尊重,以一种谦卑、感恩的心与人、物相对待,必能做到专注、专一和专业。
再次,“敬”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即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事业不辞辛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精神和力量。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生动地诠释了敬业的最高道德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业广惟勤、爱业乐业的敬业态度。
勤劳成为中华民族修身、传家、治国的重要品德。
勤勉于事业之人必爱业、乐业。
先圣孔子更多地谈论为学和为师的“勤”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个人真正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从工作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乐趣以及生命的价值所在,是敬业、勤业的最高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敬业乐群、业以济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理想。
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敬业”的道德要求不是孤立地要求个人如何,而是在群己关系中理解个人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 1~3 题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以后, 一场场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 各行各业的青年, 利用新兴的媒体与艺术形态歌唱祖国、祝愿祖国, 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扬, 爱国的激情在人们心中沸腾。
快闪种类多样, 先后出现过失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一样种类。
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 , 或是表达对平时生活的责备, 抑或是宣传某种新看法、新产品。
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
责备者认为它浅薄天真, 不过纯粹的交际性游戏而缺少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谴责它搅乱城市正常次序, 增添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忧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起社会杂乱。
赏识者则认为 , 快闪降低了社会参加的门槛, 创建了一种同等民主的交际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 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建”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 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邃的内容和感情, 提高了审美品行, 显现了亚文化参加构建主流话语的无穷可能。
注入意义 , 内容主流化。
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心义传统,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以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为背景 , 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別礼赞。
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 , 但因其爱国感情浓郁、社会普及度高 , 且经过崭新编排 , 更能直抵人心、引起共识。
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取了青年的认可 , 同时也打破了理论界对其浅薄性、损坏性的谴责 , 以轻快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一丝清爽的活力。
精心策划, 形式审美化。
各地的快闪都特别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 以彰显其地区特点、历史风姿、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
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诧异发生 , 以著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裕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
辽宁省六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联考试题
2021—2021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试语文试题总分值150分时间 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1年初,阿里巴巴平台上整个买家询盘数急剧下滑,欧美对中国采购在下滑。
海关是卖了货,出去以后再获得数据;而我们提早半年从询盘上推断出世界贸易将发生变化。
〞通常而言,买家在采购商品前,会比拟多家供给商的产品,反映到阿里巴巴网站统计数据中,就是查询点击的数量乖购置点击的数量会保持一个相对的数值。
统计历史上所有买家、卖家的询价和成交的数据,可以形成询盘指数和成交指数。
这两个指数是强相关的。
询盘指数是前兆性的,前期询盘指数活泼,就会保证后期一定的成交量。
所以当马云观察到询盘指数异乎寻常的下降,自然就可以推测将来成交量的萎缩。
这种统计和分析,假如缺少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是难以完成的。
这次事件,马云提早呼吁、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从而赢得了艮好的声誉。
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普及的原动力,来自于企业改善自身经营程度、提升经营效率的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更加理解他的客户〞。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出井伸之解释索尼衰落的根本原因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新一代基于互联网DNA企业的核心才能在于利用新形式扣新技术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化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做出预判,所有传统企业的衰落不是管理能改变的。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传统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难以贴近消费者,难以理解消费者的真正的需求。
第二,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恰恰是天然的贴近消费者,理解消费者。
传统企业必须嫁接互联网企业的DNA,否那么必然沦为互联网企业的附庸。
大数据对传统企业必然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一,文化的颠覆和组织的重构。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构造一定是过时的,必须全面转向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重新梳理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
期间有大量的咨询业务时机。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
中国内地—香港—泰国这个“传染病三角区”此次也不例外。
泰国爆发的禽流感(几乎200万只家禽遭感染)还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1997年的历史再度上演,当时香港有6人死于这种疾病。
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
这是一个自然且十分古老的过程。
俄罗斯医学院伊万诺夫病毒研究所主任德米特里·利沃夫说:“病毒、微生物以及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的。
在人类走出洞穴和动物受到驯化的几万年间,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菌转移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
”难怪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对流感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的解释是因为周围马和猪患病。
19世纪,在布哈拉酋长国行医的俄罗斯大夫认为,游牧部落患流感与大量养马有关。
甚至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顷刻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一开始也被认为是“猪流感”。
只是到了后来才搞清楚,这种疾病其实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近年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骇人听闻的是“禽流感”。
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的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
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
这是否意味着,禽流感带给人类的是无法回避的灾难?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问题专家尤里·根东说,如果自然界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的话,就不会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防传染屏障。
禽类病毒要传染给人是很不容易的,否则人类早就灭绝了。
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实验,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结果无一人感染。
要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并开始传播,必须具备一种能使血红蛋白分解的特殊酶。
进入每种动物的机体都得有一把钥匙,禽类病毒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
【精品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份)联考试卷
【精品解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份)联考试卷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份)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展现了主动的奋斗精神、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充分的历史自信,但也必须看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首先,西方物质主义作为一种以拥有财物多少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通过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媒介等载体,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
一方面,物质主义利用市场的逐利性诱发拜金主义现象。
青年群体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突破市场与社会的边界,甚至变成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这不仅消磨了青年人的艰苦奋斗的意志,物质主义通过物质的占有欲催生享乐主义行为。
特别是在各种资本平台和算法推送的影响下,加上直播带货和流量明星的示范效应新时代还要提防青年群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的认知错误和行为偏差。
一方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
青年一代一定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磅礴伟业之中,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导致青年家庭社会责任缺失。
青年一代很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缺乏感恩的心理和对家庭的责任。
面对社会,一些青年可能会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丢掉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
无数的事实表明,青年一代在青年时期要涵养家国情怀历史虚无主义也对青年人的历史认知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改写青年的历史认知,消解历史自信的理性认识基础。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前提,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历史自信的认知基础。
另一方面,侵蚀历史自信的价值情感基础。
学习历史,不仅要求真;也要让历史启示现在和未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在这个意义上,就能从历史事件中明白历史道理;青年人坚定历史自信,就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_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6 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
材料一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
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时光。
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
犹记得,一张患者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读书的照片,在社交媒体广为流传。
令人动容的不仅是他阅读的那份专注,更是他从阅读中得到的面对疫病的乐观与从容。
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
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也正在于此。
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象。
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性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因为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因为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
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
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
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
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
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
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
《宋史》曾载,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吕祖谦,少时性情急躁,极易迁怒于人。
他正是通过阅读,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性,最终在读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教诲时,自己心中的忿气“涣然冰释”。
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六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现当代文学史不应无视旧体诗词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传统诗词类电视节目一度在各类媒体上“刷屏”,其高人气可见一斑。
诗词类电视节目的成功绝非偶然,它生动说明传统诗词在今天仍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传统诗词背后所连接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从人们对诗词类电视节目发自内心的热情来看,旧体诗词的阅读、创作及评论仍然是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却基本见不到现当代“旧体诗词”的踪影。
一热一冷,引人深思。
传统诗词之“冷”,源自近现代以来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
中国从来以“诗国”著称,绵延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定义并深刻塑造着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整体品格。
姑且不论《诗经》《楚辞》的滥觞、唐诗宋词的辉煌,即使是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逻辑下通常被认为以小说、戏曲为代表文体的明清两代,读书人也仍以“诗歌”为文学的正宗、以“诗人”为最高的褒扬。
然而,这一诗歌传统在近现代出现巨大的断裂。
造成断裂的表面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大潮以及白话文的提倡和推广,小说这一文体取代了诗歌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正宗”。
其潜在原因是“进化论”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消极影响:传统诗词因自身“不可避免”的落后与缺陷,“不可避免”地被“科学”“先进”的新诗所淘汰、取代。
近几十年,在市场大潮挟裹而来的浮躁气息冲击下,中国诗歌传统的断裂就愈来愈严重了。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学的兴起,大部分文体逐渐完成了由“文言”向“白话”的转换。
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古典诗词不仅失去了文学主流地位,而且逐渐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其实在20世纪的文艺舞台上,旧体诗词的身影一直未曾消失:从1909年成立的南社,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时期的“怀安诗社”,再到1976年的“天安门诗抄”,乃至如今个性鲜明、自成一家的网络诗词创作,旧体诗词都展现着绵长坚韧的生命力。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贾梦雨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
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
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
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
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
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
2020届辽宁省年上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答案
辽宁省2020年上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答案1.C(混淆是非。
“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不发生对话关系”错。
原文说的是“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实践……最终导致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关系。
这……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
)2.A(张冠李戴。
“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错,应该说,当下的文学理论无视文学实践,误读文学作品,“患上理论自大症”,“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导致“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
)3.B(A项,颠倒因果。
据文意可知,由于传统文学理论患上理论自大症,且“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结果,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
C项,遗漏信息。
原文说的是“如果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选项中漏掉限制词“有效”。
D项,说法绝对。
“只要关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理论的贫乏而僵化”错。
据文意可知,“当下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综合性理论”。
)4.(3分)C(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
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
)5.(3分)B(是相同的。
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
)6.(6分)①了解自然。
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爱护尊重自然。
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
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高中语文真题: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
高中语文真题: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1.边界望乡洛夫(台湾)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1.下列对本诗相关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诗人在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乡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诗中借用鹧鸪“以火发音”“冒烟的啼声”,实际上说自己回望故乡时的催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D.诗中三处化用典故,直接抒情,表达自己炽热的思乡之情,演奏一曲动人的乡愁变奏曲。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看到故乡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
B.“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