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届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1. 如图所示是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在输液过程中( )A. A 、B 瓶中的药液同时用完B. B 瓶中的药液先用完C. 随着液面下降,A 瓶内C 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D. 随着液面下降,A 瓶内C 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2.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嫦娥三号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设该卫星贴近月球表面的轨道是圆形的,且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A. 1.8km/sB. 11km/sC. 17km/sD. 36km/s 3. 以速度v 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位移大小等于水平分位移大小B. 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2v 0C. 此时小球的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D.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v 0g4.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四分之一的圆柱体,圆柱体左侧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 1、m 2的小球(可视为质点)通过柔软光滑的轻绳连接后静止于圆柱体表面上,此时m 1与圆柱体中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0°角,则m 1:m 2为( ) A. 1:1B. 2:√3C. 2:1D. 1:2 5. A 、B 两木块自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则( )A. t2时刻,A木块速度大于B木块速度B. t2时刻,A木块速度小于B木块速度C. t1时刻,A木块速度大于B木块速度D. t1时刻,A木块速度小于B木块速度6.真空中有A、B两个点电荷,相距10cm,B的带电量是A的5倍,如果A电荷受的静电力是10−4N,那么B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大小为()A. 5×10−4NB. 15×10−4N C. 10−4N D. 110×10−4N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接有一个定值电阻R和热敏电阻R1(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原线圈所接电源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若热敏电阻R1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B.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 电阻R消耗的功率增大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0232Tℎ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原子核 82208PbB. 太阳内部的核反应是核聚变C.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24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18m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PMNQ的倾角为θ,斜面上放有矩形导体线框abcd,其中ab边的长度为11,bc边的长度为12,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有界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ef为磁场的边界,且ef//MN.线框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其ab边始终保持与底边MN平行,F沿斜面向上且与斜面平行.已知线框刚进入磁场时做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为B. 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C. 线框进入磁场时有a→b→c→d→a方向的感应电流D. 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10.“吃货”同学周末加餐,看桌上上来两盘菜,忍不住滴想,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分居圈心两侧,与圈心距离分别为R A=r,R 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2μ和μ,当圈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2 -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2 -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分×12=48分.其中1至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至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全得4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满足v =2+t (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 /s 2D .质点3 s 末的速度为5 m /s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 /s 2D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3、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A .环只受三个力的作用B .环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 .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kB .外力施加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C .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5、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t =0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1.5 mB .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 mC .机器人乙起跑4 s 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 6、如图所示,固定支架ACB 中,AC 竖直,AB 为光滑钢丝,AC =BC =l ,一穿在钢丝中的小球从A 点静止出发,则它滑到B 点的时间t 为( )A .l gB .2l gC .2l gD .l 2g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 、B 、C 、D 四个小物块,小物块之间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 =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 .32fB .33f C .f D .2f8、如图所示,一个固定的14圆弧阻挡墙PQ ,其半径OP 水平,OQ 竖直.在PQ 和一个斜面体A 之间卡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重球B .斜面体A 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推着,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推力F 大小,推动斜面体A 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运动,使球B 沿斜面上升很小高度.则在B 球缓慢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体A 与B 球之间的弹力逐渐增大B .斜阻挡墙PQ 与B 球之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 的弹力逐渐增大D .水平推力F 逐渐减小9、(多选)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t 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10、(多选)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使用传送带运送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 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 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3.2mC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1.2mD .倾角=3711、(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当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2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物块的质量m =0.5kg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当水平拉力F =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6/m sD .当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时,小物块的加速度一定逐渐增大12、(多选)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 、Q 和R ,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用大小为F 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 ,设R 和Q 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 与P 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0,则k =56B .若≠0,则k =35C .若=0,则k =12D .若=0,则k =35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与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 .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上绳套;C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 ′的图示;F . 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14、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 平衡摩擦力时,需将木板不带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 平衡好摩擦力后,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D . 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保证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钩码的总质量(2)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 /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他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两条a ­F 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水平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________ kg .三、计算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4分,共36分.)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3 m /s 、v 2=6 m /s ,则 (1)物体经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 m /s 2,试求AC 的距离. 16、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角=37的斜面上,A 、B 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B 间的接触面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A 与B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A 物块的质量为m ,若要AB 均保持静止,对B 的质量应有什么要求?θA B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货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进而研究行驶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运动情况.已知模拟小车(含遥控电动机)的质量M=7 kg,车厢前、后壁间距L=4 m,木板A的质量m A=1 kg,长度L A=2 m,木板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的质量m B=4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u=0.3,木板与车厢底部(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u0=0.32,A、B紧靠车厢前壁.现“司机″遥控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定时间,A、B同时与车厢后壁碰撞.设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和地面总的阻力恒为F阻=16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分别求A、B的加速度大小;(2)A、B与后壁碰撞前瞬间,求小车的速度和受到遥控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3)若碰撞后瞬间,三者速度方向不变,小车的速率变为碰前的80%,A、B的速率均变为碰前小车的速率,且“司机”立即关闭遥控电动机,求从开始运动到A相对车静止时B相对于A 通过的总路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2、C3、B4、B5、D6、C7、B8、D9、BCD10、ABD 11、BC 12、BD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1)F ′(2)B (3)C E14、 (1)BC (部分选对得1分)__(2)1.3__(3)②__0.5. 三、计算题15、(10 分)解:设A,B,C 三点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1) 设AB=BC=S,加速度为a则V A +V B 2=V 1……①; (1分) V B +V C 2=v 2……②; (1分)a=v 2−v 112(S V 1+SV 2)……③; (1分) V 2C −V 2B =2as ……④ (1分)联立以上得⎩⎪⎨⎪⎧V A =1 m/sV B =5 m/s V C =7 m/s(2分)所以B 点速度为5m/s.(2)S=12a;若a=2 m/s 2,则S=6,2S=12 m AC 距离为12m (2分)(其它解法均给分)16、(12分)解:(1)当B的质量为最小值,A相对B即将向下滑动,AB 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上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T+F f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T=Mgsinθ+μmgcosθ+μ(M+m)gcosθ(1分)联立解得:M=37m(1分)当B的质量为最大值,A相对B即将向上滑动,AB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下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F f=T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Mgsinθ=T+μmgcosθ+μ(M+m)gcosθ(1分)95M m=(1分)所以3975m M m≤≤(2分)17、(14 分)(1)由题意,从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三者间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 2分)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2分)(2)A、B同时到达后壁,有θABF NTmgF fθABF NTmgF fθABF N斜TF f’F f斜F N·Mg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且:解得: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2分) 碰撞前瞬间的车速为: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10m/s ;(2分) (3)碰撞后瞬间,,A 、B的速率为v ,因所以碰后三者之间仍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 :,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A :,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车:,因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A 与车相对静止,则:(2 分) B ,A 间相对滑行的距离为∆s =s ′B −s ′A =(vt ′−12a ′B t ′2)−(vt ′−12a ′A t ′2)(2分)得∆s =0.125B 相对于A 通过的总路程:∆s 总=∆s +L A =2.125 m (2分) (其它解法均给分)θ A B 斜面 T ’ f 斜面 F N·Mg。

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 的平行直导轨水平放置,R 为固定电阻,导轨电阻不计。

电阻阻值也为R 的金属杆MN 垂直于导轨放置,杆与导轨之间有摩擦,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t=0时刻对金属杆施加一水平外力F 作用,使金属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下列关于通过R 的电流I 、杆与导轨间的摩擦生热Q 、外力F 、外力F 的功率P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t 时刻杆的速度为v=at产生的感应电流222EBLvBLaI t R R R ===则I ∝t ;故A 错误。

B .摩擦生热为221122Q fx f at fat ==⋅=则Q ∝t 2,故B 正确。

C .杆受到的安培力222B L vF BIL R ==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F 安=ma得222222B L v B L a F f ma t f ma R R=++=++ F 随t 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故C 错误。

D .外力F 的功率为222B L a P Fv t f ma at R==++() P-t 图象应是曲线,故D 错误。

故选B 。

2.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通过引力场发生的,地球附近的引力场又叫重力场。

若某点与地心相距x ,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该点的重力场强度用E 表示。

已知质量均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任一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地球半径为R 。

则能正确反应E 与x 关系的图像是( ) A . B . C .D .【答案】C【解析】 【详解】电场中F=Eq ,类比电场强度定义,当x >R 时E 引=2F x万=g=2GM x 即在球外E 引与x 2成反比;当x <R 时,由于质量均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任一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距地心r 处的引力场强是有半径为x 的“地球”产生的。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年高三上学期初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年高三上学期初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物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2. 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爬到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B.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于在b点的作用力C.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摩擦力D.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的支持力3.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分别为m1=1 kg、m2=4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 N、F2=20 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5 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 NC.在突然撤去F 1的瞬间,m 2的加速度大小为13 m/s 2D.在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7 m /s 24. 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物理学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小于其运动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与地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β(rad),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悟空”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悟空”的环绕周期为错误! D .“悟空”的质量为 23Gt s 5. 如图所示,转动轴垂直与光滑水平面,交点O 的上方h 处固定细绳的一端,细绳的另一端栓接一质量为m 的小球B ,绳长l >h,转动轴带动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转动的角速度ω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始终受三个力的作用B 细绳上的拉力始终保持不变C 要使球离开水平面角速度 A 至少为hg D 若小球飞离了水平面则线速度为gl6.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当t=0时,在此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带正电),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 s末带电粒子的速度为零B.3 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C.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D.0~3 s内,电场力始终做正功7.如图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c、O、d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a、b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b、d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8.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菱形由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d构成,在三角形abd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三角形bcd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也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导线框efg在纸面内向右匀速穿过磁场,顶点e始终在直线ab上,底边gf始终与直线dc重合.规定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导线框通过磁场的过程中,感应电流随位移变化的图象是()ABCD9.图甲是一台小型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线圈逆时针转动,产生的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的内电阻r=2Ω,外接灯泡的电阻为10Ω.则( )A.在t=0.01s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最大B.电压表的示数为6VC.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2.5WD.线圈转动产生电动势的表达式e=602sin50πt(V)10.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 球的动量是5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p A=-2kg·m/s,p B=14kg·m/sB .p A=-4kg ·m/s,pB =16kg ·m/sC.p A=6kg ·m/s,p B=6k g·m/sD .pA =5kg·m/s,p B=7kg ·m/s11. 如图所示,A 、B 为两块平行带电金属板,A 带负电,B 带正电且与大地相接,两板间P 点处固定一负电荷,设此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P 点场强大小为E,电势为φP ,负电荷的电势能为E p ,现将A、B两板水平错开一段距离(两板间距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变小,φP 变小B.U 变大,E 变大 ﻩC.φP 变小,E p 变大D.φP 变大,E p 变小12.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A为d 处。

2021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上)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上)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一次考试物理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五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一辆汽车(视为质点)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N向M行驶,速度逐渐减小,下列图示中画出的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2. 拱形桥是圆弧形桥梁,如图所示。

当汽车以恒定速率通过拱形桥时,在拱形桥的最高点()A. 汽车对桥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B. 汽车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受到的重力C. 桥对汽车的摩擦力一定为零D. 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3. 2020年6月至8月,我国南方某些地区连日暴雨,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的洪水。

某次无风的情况下,一雨滴在空中下落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B. 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v时,雨滴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C. 当速度等于D. 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逐渐减小4. 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以释放时刻为计时起点,则1s ~2s 内的位移与3s ~3.5s 内的位移之比为( )A. 4:1B. 2:1C. 1:1D. 12:135. 已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为18N ,其中一分力1F 的方向与合力F 的方向成30︒角,若另一分力2F 的大小为。

则( )A. 2F 的方向是唯一的B. 2F 有无数个可能的方向C. 1F 的大小是唯一的D. 1F 的大小可能为6. 如图所示,物块在水平圆盘上,与圆盘一起(未发生相对滑动)绕竖直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处于受力平衡状态B. 圆盘角速度一定时,物块到转轴的距离越大,越容易与圆盘发生相对滑动C. 圆盘角速度和物块到转轴距离一定时,物块的质量越大,越容易与圆盘发生相对滑动D. 圆盘角速度和物块到转轴距离一定时,物块的质量越小,越容易与圆盘发生相对滑动7. 我国重庆有世界上最高的悬崖秋千,该秋千由四根长均为100m 的秋千绳平行地连接秋千板构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分×12=48分.其中1至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至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全得4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满足v =2+t (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 /s 2D .质点3 s 末的速度为5 m /s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 /s 2D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3、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A .环只受三个力的作用B .环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 .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 kB .外力施加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C .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5、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t =0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1.5 mB .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 mC .机器人乙起跑4 s 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6、如图所示,固定支架ACB 中,AC 竖直,AB 为光滑钢丝,AC =BC =l ,一穿在钢丝中的小球从A 点静止出发,则它滑到B 点的时间t 为( )A .l gB .2l gC .2l gD .l 2g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 、B 、C 、D 四个小物块,小物块之间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 =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 .32fB .33f C .f D .2f8、如图所示,一个固定的14圆弧阻挡墙PQ ,其半径OP 水平,OQ 竖直.在PQ 和一个斜面体A 之间卡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重球B .斜面体A 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推着,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推力F 大小,推动斜面体A 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运动,使球B 沿斜面上升很小高度.则在B 球缓慢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体A 与B 球之间的弹力逐渐增大B .斜阻挡墙PQ 与B 球之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 的弹力逐渐增大D .水平推力F 逐渐减小9、(多选)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t 非常小时,x 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10、(多选)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使用传送带运送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 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 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3.2mC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1.2mD .倾角=3711、(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当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2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物块的质量m =0.5kg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当水平拉力F =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6/m sD .当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时,小物块的加速度一定逐渐增大12、(多选)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 、Q 和R ,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用大小为F 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 ,设R 和Q 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 与P 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0,则k =56B .若≠0,则k =35C .若=0,则k =12D .若=0,则k =35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与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 .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上绳套;C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 ′的图示;F . 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14、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 平衡摩擦力时,需将木板不带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 平衡好摩擦力后,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D . 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保证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钩码的总质量(2)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 /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他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两条a ­F 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水平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________ kg .三、计算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4分,共36分.)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3 m /s 、v 2=6 m /s ,则(1)物体经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 m /s 2,试求AC 的距离.16、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角=37的斜面上,A 、B 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B 间的接触面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A 与B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A 物块的质量为m ,若要AB 均保持静止,对B 的质量应有什么要求?θA B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货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进而研究行驶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运动情况.已知模拟小车(含遥控电动机)的质量M=7 kg,车厢前、后壁间距L=4 m,木板A的质量m A=1 kg,长度L A=2 m,木板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的质量m B=4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u=0.3,木板与车厢底部(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u0=0.32,A、B紧靠车厢前壁.现“司机″遥控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定时间,A、B同时与车厢后壁碰撞.设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和地面总的阻力恒为F阻=16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分别求A、B的加速度大小;(2)A、B与后壁碰撞前瞬间,求小车的速度和受到遥控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3)若碰撞后瞬间,三者速度方向不变,小车的速率变为碰前的80%,A、B的速率均变为碰前小车的速率,且“司机”立即关闭遥控电动机,求从开始运动到A相对车静止时B相对于A 通过的总路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2、C3、B4、B5、D6、C7、B8、D9、BCD10、ABD 11、BC 12、BD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1)F ′(2)B (3)C E14、 (1)BC (部分选对得1分)__(2)1.3__(3)②__0.5.三、计算题15、(10 分)解:设A,B,C 三点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1) 设AB=BC=S,加速度为a则V A +V B 2=V 1……①; (1分) V B +V C 2=v 2……②; (1分) a=v 2−v 112(SV 1+S V 2)……③; (1分) V 2C −V 2B =2as ……④ (1分) 联立以上得⎩⎪⎨⎪⎧V A =1 m/sV B =5 m/s V C =7 m/s(2分)所以B 点速度为5m/s.(2)S=12a ;若a=2 m/s 2,则S=6,2S=12 m AC距离为12m (2分) (其它解法均给分)16、(12分)解:(1)当B的质量为最小值,A相对B即将向下滑动,AB 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上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T+F f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T=Mgsinθ+μmgcosθ+μ(M+m)gcosθ(1分)联立解得:M=37m(1分)当B的质量为最大值,A相对B即将向上滑动,AB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下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F f=T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Mgsinθ=T+μmgcosθ+μ(M+m)gcosθ(1分)95M m=(1分)所以3975m M m≤≤(2分)17、(14 分)(1)由题意,从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三者间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 2分)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2分)(2)A、B同时到达后壁,有θABF NTmgF fθABF NTmgF fθABF N斜TF f’F f斜F N·Mg且:解得: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2分)碰撞前瞬间的车速为: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10m/s;(2分)(3)碰撞后瞬间,,A、B的速率为v,因所以碰后三者之间仍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车:,因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A与车相对静止,则:(2 分)B,A间相对滑行的距离为∆s=s′B−s′A=(vt′−12a′B t′2)−(vt′−12a′A t′2)(2分) 得∆s=0.125B相对于A通过的总路程:∆s总=∆s+L A=2.125 m(2分)(其它解法均给分)。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分×12=48分.其中1至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至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全得4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满足v =2+t (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5 s 内质点的位移为35 m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 m /s 2D .质点3 s 末的速度为5 m /s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 轴相切于10 s 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 .乙车的初位置在x 0=60 m 处C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 /s 2D .5 s 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 3、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A .环只受三个力的作用B .环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C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 .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B 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A 上,使物体A 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kB .外力施加的瞬间,A 、B 间的弹力大小为M (g −a )C .A 、B 在t 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 的速度达到最大值5、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t =0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1.5 mB .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 mC .机器人乙起跑4 s 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 6、如图所示,固定支架ACB 中,AC 竖直,AB 为光滑钢丝,AC =BC =l ,一穿在钢丝中的小球从A 点静止出发,则它滑到B 点的时间t 为( )A .l gB .2l gC .2l gD .l 2g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 、B 、C 、D 四个小物块,小物块之间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 =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D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则A 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 .32fB .33f C .f D .2f8、如图所示,一个固定的14圆弧阻挡墙PQ ,其半径OP 水平,OQ 竖直.在PQ 和一个斜面体A 之间卡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重球B .斜面体A 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 推着,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推力F 大小,推动斜面体A 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运动,使球B 沿斜面上升很小高度.则在B 球缓慢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体A 与B 球之间的弹力逐渐增大B .斜阻挡墙PQ 与B 球之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 的弹力逐渐增大D .水平推力F 逐渐减小9、(多选)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t 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10、(多选)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使用传送带运送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 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 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3.2mC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1.2mD .倾角=3711、(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当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2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物块的质量m =0.5kg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当水平拉力F =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6/m sD .当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时,小物块的加速度一定逐渐增大12、(多选)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 、Q 和R ,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用大小为F 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 ,设R 和Q 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 与P 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0,则k =56B .若≠0,则k =35C .若=0,则k =12D .若=0,则k =35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与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 与F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 .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上绳套;C .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记录下O 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 .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 ′的图示;F . 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14、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A. 平衡摩擦力时,需将木板不带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平衡好摩擦力后,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D. 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保证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钩码的总质量(2)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两条a­F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水平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__ kg.三、计算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4分,共36分.)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m/s、v2=6 m/s,则(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 B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 m/s2,试求AC的距离.16、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角=37的斜面上,A、B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A与B,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A物块的质量为m,若要AB均保持静止,对B的质量应有什么要求?θAB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货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进而研究行驶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运动情况.已知模拟小车(含遥控电动机)的质量M=7 kg,车厢前、后壁间距L=4 m,木板A的质量m A=1 kg,长度L A=2 m,木板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的质量m B=4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u=0.3,木板与车厢底部(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u0=0.32,A、B紧靠车厢前壁.现“司机″遥控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定时间,A、B同时与车厢后壁碰撞.设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和地面总的阻力恒为F阻=16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分别求A、B的加速度大小;(2)A、B与后壁碰撞前瞬间,求小车的速度和受到遥控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3)若碰撞后瞬间,三者速度方向不变,小车的速率变为碰前的80%,A、B的速率均变为碰前小车的速率,且“司机”立即关闭遥控电动机,求从开始运动到A相对车静止时B相对于A 通过的总路程.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B2、C3、B4、B5、D6、C7、B8、D9、BCD10、ABD 11、BC 12、BD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1)F ′(2)B (3)C E14、 (1)BC (部分选对得1分)__(2)1.3__(3)②__0.5. 三、计算题15、(10 分)解:设A,B,C 三点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1) 设AB=BC=S,加速度为a则V A +V B 2=V 1……①; (1分) V B +V C 2=v 2……②; (1分)a=v 2−v 112(S V 1+SV 2)……③; (1分) V 2C −V 2B =2as ……④ (1分)联立以上得⎩⎪⎨⎪⎧V A =1 m/sV B =5 m/s V C =7 m/s(2分)所以B 点速度为5m/s.(2)S=12a;若a=2 m/s 2,则S=6,2S=12 m AC 距离为12m (2分)(其它解法均给分)16、(12分)解:(1)当B的质量为最小值,A相对B即将向下滑动,AB 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上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T+F f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T=Mgsinθ+μmgcosθ+μ(M+m)gcosθ(1分)联立解得:M=37m(1分)当B的质量为最大值,A相对B即将向上滑动,AB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此时B相对于斜面即将向下滑动,B与斜面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A:mgsinθ=F f=T (1分)F f=μF N,F N=mgcosθ(1分)对B:F N斜面=F N+Mgcosθ(1分)Mgsinθ=T+μmgcosθ+μ(M+m)gcosθ(1分)95M m=(1分)所以3975m M m≤≤(2分)17、(14 分)(1)由题意,从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三者间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 2分)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代入数据解得:,方向向前,做匀加速运动;(2分)(2)A、B同时到达后壁,有θABF NTmgF fθABF NTmgF fθABF N斜TF f’F f斜F N·Mg且:解得: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2分)碰撞前瞬间的车速为: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10m/s;(2分)(3)碰撞后瞬间,,A、B的速率为v,因所以碰后三者之间仍有相对滑动,三者受力如图所示对B:,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方向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车:,因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A与车相对静止,则:(2 分)B,A间相对滑行的距离为∆s=s′B−s′A=(vt′−12a′B t′2)−(vt′−12a′A t′2)(2分) 得∆s=0.125B相对于A通过的总路程:∆s总=∆s+L A=2.125 m(2分)(其它解法均给分)。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重点中学试卷 可修改 欢迎下载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規划中的石雄城际铁路全长约161.48km ,其中保定市境内82.96krm ,石家庄市境内78.52km ,设计时速为350km/h 。

若该城际铁路建成后,你和同学乘坐石雄城际列车从保定去石家庄游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题中的“161.48km”为位移B. 列车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 以坐在旁边的同学为参考系,你是静止的D. 测量列车驶出保定东站的时间时,可以把列车看做质点 【答案】C 【解析】【详解】A.铁路全长约161.48km ,表示路程,故A 正确;B.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而列车运动快慢和方向都会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C.相对坐在旁边的同学你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以旁边的同学为参考系,你是静止的,故C 正确;D.研究列车全部出站所需时间时,列车长度相对车站不可忽略,故不能视为质点,故D 错误; 2.如图所示,一小朋友做蹦床运动,由高处自由落下。

不计空气阻力。

从该小朋友双脚接触蹦床开始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该小朋友( )A. 只受到一个力作用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重点中学试卷可修改欢迎下载D.一直处于超重状态【答案】B 【解析】【详解】A.该小朋友双脚接触蹦床开始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重力和蹦床向上的弹力作用,故A错误;B.受力分析知,刚开始蹦床向上的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速度先增大;当蹦床向上的弹力大小等于重力时,合力为零,小朋友的速度最大;之后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蹦床向上的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速度开始减小,至最低点时速度为零,故B正确;CD.小朋友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合力向下且逐渐减小,加速度向下逐渐减小,处于失重状态;达到最大速度之后,合力向上且逐渐增大,加速度向上且逐渐增大,处于超重状态,所以小朋友的加速度先减小然后反方向增大,故CD错误.3.如图所示,物块在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大联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阴雨天里积雨云会产生电荷,云层底面产生负电荷,在地面感应出正电荷,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大气将被击穿,发生闪电。

若将云层底面和地面看作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板间距离记为300m ,电压为7210V ⨯,积雨云底面面积约为82110m ⨯。

若已知静电力常量与空气的介电常数,由以上条件是否能估算出以下物理量( )①云层底面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②云层底面与地面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③云层底面所带电量A .只能估算出①B .只能估算出①和②C .只能估算出②和③D .①②③均能估算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两极板间的电压已知,两极板间的距离已知,根据U Ed =可知云层底面与地面间的电场强度; ②已知积雨云底面面积约为82110m S =⨯,板间距离为300m d =、而静电力常量与空气的介电常数,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4S C kdεπ=可以估算电容器的电容; ③根据Q CU =可以估算云层底面所带电量,故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60Ω,电源电动势E=100V ,r=10Ω。

如图乙所示,曲线为灯泡L 的伏安特性曲线,直线为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S 断开时电源的效率为60%B .开关S 闭合后电源的总功率会变小C .开关S 闭合后灯泡的亮度增强D .开关S 断开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240W【答案】D【解析】【详解】A .开关S 断开时,根据图乙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0V L U =电源的效率为100%40%LL LU I EI η=⨯= 故A 错误;BC .开关S 闭合后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总电流增大,根据P EI =可知电源的总功率会变大,根据U E Ir =-可知路端电压减小,根据2U P R=可知灯泡的功率减小,所以灯泡的亮度变暗,故B 、C 错误;D .开关S 断开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为406W 240W L L P U I ==⨯=故D 正确;故选D 。

2021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联考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2021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联考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2021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联考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1.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根据速度定义式v=△x△t ,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D. 牛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2.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中国车企推出一款国产新能源汽车。

试车员某次在水平路面上测试该车性能过程中,车上速度传感器拟合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A. 0~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等于12.5m/sB. 0~2.5s内汽车位移大小为31.25mC. 0~2.5s内汽车座椅对试车员的作用力不断减小D. t=2.5s时,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m/s2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A. A与B之间可能没有弹力B. B与地面之间一定有摩擦力C. 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D. A一定受到B的摩擦力的作用4.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2020年7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准确地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

如图所示为探测器经过多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示意图,其中轨道Ⅰ、Ⅲ为椭圆,轨道Ⅱ为圆。

探测器经轨道Ⅰ、Ⅱ、Ⅲ运动后在Q点登陆火星,O点是轨道Ⅰ、Ⅱ、Ⅲ的交点,轨道上的O、P、Q三点与火星中心在同一直线上O、Q分别是椭圆轨道Ⅲ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

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OQ=4R,轨道Ⅱ上正常运行时经过O 点的速度为v,关于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轨道Ⅰ运动时,探测器与Q点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B. 沿轨道Ⅱ运动时,探测器经过O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v23RC. 沿着轨道Ⅱ运行过程中,探测器于平衡状态D. 沿轨道Ⅱ的运动周期大于沿轨道Ⅰ的运动周期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所在平面与某一匀强电场平行,ABC为圆周上三个点,O为圆心,D为AB中点。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物理试卷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度(上)省六校高三年级期初联考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艘炮舰沿河由西向东行驶,在炮舰上发炮射击正北岸的目标。

要击中目标,射击方向应如何调节A.射击方向应偏向目标的西侧B.射击方向应偏向目标的东侧C.射击方向应对准目标D.无论如何调节也不可能击中目标2.从同样高度自由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

关于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玻璃杯掉在草地上时动量小 B.玻璃杯掉在草地上动量的改变量小C.草地对玻璃杯的冲量小 D.玻璃杯掉在草地上动量变化率小3.对于以下教材中配图说明,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为油膜法估算分子直径的实验图。

实验中需将痱子粉撒的尽量厚一些B.乙图为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示意图。

说明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沿各方向撞击它的数量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丙图为模拟气体压强产生机理实验图。

说明气体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产生的D.丁图为热机工作时的能流分配图。

说明热机的效率可能达到100%4.质量为m 的某同学在背越式跳高过程中,恰好越过距地面高度为h 的横杆,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则A .起跳阶段,地面对人的弹力做正功B .离开地面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mghC .从起跳最低点到上升最高点过程先超重后失重D .刚接触海绵垫时,在竖直方向立即做减速运动5.2021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并与中国空间站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空间站的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空间站围绕地球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则空间站的A .周期为B .动能为C .角速度为D .向心加速度为2GM R 6.电源的电动势为6.0V 、外电阻为4.0 Ω时,路端电压为4.0 V ,若在外电路中分别再并联一个4.0 Ω的电阻或串联一个4.0 Ω的电阻,则两种情况下的路端电压分别约为A .4.0V 3.0 VB .6.0 V 6.0 VC .3.0 V 4.8 VD .3.72 V 4.3 V7.2020年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Word+答案)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计56分,1-9题为单选,10-14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4分)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航母“辽宁舰”自交付海军以来,先后完成舰载战斗机阻拦着舰、滑跃起飞、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和训练,取得一系列成果。

辽宁舰外形高大威武,舰长302米,飞行甲板长70.5米。

飞机在飞行甲板上加速离开航母时的速度至少为78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B.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C.在战斗机飞行训练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D.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2.(4分)攀岩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的运动。

如图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和运动员的攀岩运动线路示意图,该运动员从起点A经B点,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运动员所走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运动员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他的平均速度C.由起点到终点运动员所经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D.运动员所经过的路程比自A到C的位移大3.(4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4.(4分)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B.C.D.5.(4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m6.(4分)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第8-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分)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 B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D .物体运动的速率在增加,所受合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2.(4分)如图所示,用细绳将磁铁A 竖直挂起,再将小铁块B 吸附在磁铁A 的下端,静止后将细线烧断,A、B 同时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则下落过程中A .小铁块B 一定受三个力的作用 B .磁铁A 向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C .小铁块B 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D .磁铁A 对小铁块B 的压力为零3.(4分)今年7月23日凌晨,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消息称其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因为围绕恒星Kepler 452运行,这颗系外行星编号为Kepler 452b ,其直径约为地球的1.6倍,与恒星之间的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适合人类生存。

设Kepler 452b 在绕恒星Kepler 452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 1,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 2,恒星Kepler 452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 ,Kepler 452b 绕恒星Kepler 452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 ,则T 1、T 2之比为 A . B. C. D.A B4.(4分)如图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 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 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 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转/秒,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物理第一次联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4分×12=48分.其中1至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至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全得4分,不全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1、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数量关系满足v=2+t(各物理量均选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则关于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5s内质点的位移为35mC.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1m/s2D.质点3s末的速度为5m/s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乙车的初位置在x0=60m处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m/s2D.5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3、如图所示,在倾斜的滑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圆环沿滑杆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悬挂物体的轻绳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则( )A.环只受三个力的作用B.环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做匀加速运动D.悬绳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4、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2g kB.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C.A、B在t1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D.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5、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t=0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1.5mB.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mC.机器人乙起跑4s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D.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6、如图所示,固定支架ACB中,AC竖直,AB为光滑钢丝,AC=BC=l,一穿在钢丝中的小球从A点静止出发,则它滑到B点的时间t为( )A.lg B.2lg C.2lg D.l2g7、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A、B、C、D四个小物块,小物块之间用四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连接,正好组成一个菱形,∠BAD=120,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已知D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32f B.33f C.f D.2f8、如图所示,一个固定的14圆弧阻挡墙PQ,其半径OP水平,OQ竖直.在PQ和一个斜面体A之间卡着一个表面光滑的重球B.斜面体A放在光滑的地面上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推着,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推力F大小,推动斜面体A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运动,使球B沿斜面上升很小高度.则在B球缓慢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体A与B球之间的弹力逐渐增大B.斜阻挡墙PQ与B球之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水平地面对斜面体A的弹力逐渐增大D.水平推力F逐渐减小9、(多选)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 .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t 非常小时,∆x ∆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 .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10、(多选)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使用传送带运送货物.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 kg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 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货物与传送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 /s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3.2mC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长1.2mD .倾角=3711、(多选)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当木板受到水平拉力F 的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的加速度a 与水平拉力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2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物块的质量m =0.5kg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当水平拉力F =7 N 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26/m sD .当水平拉力F 逐渐增大时,小物块的加速度一定逐渐增大12、(多选)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设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0,则k=56B.若≠0,则k=35C.若=0,则k=12D.若=0,则k=35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 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各系上绳套;C.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 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的图示;F. 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14、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 . 平衡摩擦力时,需将木板不带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B . 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C . 平衡好摩擦力后,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D . 实验中为减小误差应保证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钩码的总质量(2)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 /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 与所受外力F 的关系,他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两条a ­F 图线,如图3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水平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________ kg .三、计算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4分,共36分.)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3 m /s 、v 2=6 m /s ,则(1)物体经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 m /s 2,试求AC 的距离.16、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角=37的斜面上,A 、B 两物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B 间的接触面与轻绳均与斜面平行,A 与B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2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A 物块的质量为m ,若要AB 均保持静止,对B 的质量应有什么要求?θA B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模拟货车在水平路面上的行驶,进而研究行驶过程中车厢里的货物运动情况.已知模拟小车(含遥控电动机)的质量M=7 kg,车厢前、后壁间距L=4 m,木板A的质量m A=1 kg,长度L A=2 m,木板上可视为质点的物体B的质量m B=4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u=0.3,木板与车厢底部(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u0=0.32,A、B紧靠车厢前壁.现“司机″遥控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定时间,A、B同时与车厢后壁碰撞.设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和地面总的阻力恒为F阻=16 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从小车启动到A、B与后壁碰撞的过程中,分别求A、B的加速度大小;(2)A、B与后壁碰撞前瞬间,求小车的速度和受到遥控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3)若碰撞后瞬间,三者速度方向不变,小车的速率变为碰前的80%,A、B的速率均变为碰前小车的速率,且“司机”立即关闭遥控电动机,求从开始运动到A相对车静止时B 相对于A通过的总路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