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公开课

合集下载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

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目标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标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难点)目标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

(重点)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二、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准备。

在相关课程方面历史的必修3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与中华文化相关史实资料。

但是,历史展现出了多彩的现象,需要通过学习来感受和获得本质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本框的内容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通过本框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1)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性知识类别学习。

2)其学习条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够通过事例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的能力。

3、采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程序: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与答疑——教师点拨——对应练习——学生的思维导图建构(课后)4、课型:新授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共47张PPT)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共47张PPT)

四 大 名 著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西游记》
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
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
话说历史---自豪篇
外国人如何评价红楼梦
2014年,英媒《每日电讯报》发布“史 上十佳亚洲小说”排行榜,《红楼梦》位 列第一。
在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女士说:“全世界 最有资格获诺贝尔奖的就是曹雪芹”。
话说历史---自豪篇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独领风骚 闭关锁国
任重道远
古代辉煌→近代衰微→现代复兴 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刻苦学习,落实行动
江 南 多 山 多 水 多 才 子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西域文化 关 中 文 化 藏文化 滇 黔 文 化
东 北 文 化
山 东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②区域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6个民族知多少?
56个民族,56朵花----和谐篇
猜民族· · · · · · 民族服饰
藏 族
猜民族· · · · · ·
课堂小结
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文化 独特性
创造力
生 命 力
凝聚力
包容性
求同存异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汉调
兼收并蓄
徽汉合流
吸收
形成
京 剧
徽剧
孔子
孟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 中庸》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法国克洛岱《绝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 !死 !死 !死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前1世纪(春 秋到西汉) 公元1-400年 (东汉到东晋) 公元401-1000 (南北朝到北 宋初年) 公元1001-1500 (北宋到明中 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含义: 兼收并蓄(吸收借鉴)。 意义:
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 独特性 大 精 深 表现 区域性 的 中 民族性 华 文 化 原因 -----包容性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成因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意义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练兵场:
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 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 的 A.地“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 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齐鲁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
滇黔文化
荆楚文化
家乡特色文化
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谈谈与
我们家乡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比较差异:谈谈出现区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4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4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精品(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是依据课标“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传统美德”的要求编写的。

作为“融入民族文化”一课的第一框、本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自觉做中华民族精神弘扬者(第二框和第三框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框题的内容还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文化篇”的开篇。

所以说、这一框题的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框题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能力目标:能运用史实说明与汉字相关联的中华文化、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并能积极承担保护文化遗产的义务和责任。

3、教学重难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且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思想上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二、学生分析初中学生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学生盲目跟从外来文化、漠视民族文化、造成混乱的价值取向、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化为爱国行动显得非常必要。

三、学法与教法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实践性”、“人文性”特点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PPT

(四)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内容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包容性意义
这种文化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 独领风骚 科学技术
小阶 结段
(独特性) 区域文化的成因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华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文 化
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 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原因是在 于它具有的包容性。谈谈你对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比例
50%
62%
71%
58%
注:表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秋 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 到明中期。思考:表格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主体工程规划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表现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会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各民族文3.9.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回忆中华文化内容丰富②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结合实例,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解释不同地域有不同文化③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列举某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解释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9.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解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教科书相关内容】《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

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目标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标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难点)目标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

(重点)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l目标2、3目标2、3B.概念性知识目标4目标4目标4目标2、3、4C.程序性知识目标4目标4D.反省认知知识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准备。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2.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成因 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 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 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 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特色,不相 融合。
3.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特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④ D.①②④
C.②③
4.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对 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 追求④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 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 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下 列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认识不正确的 是( )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 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华 文 化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成因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地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含义
原因:包容性
意义
课堂小练
1、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 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 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 A、地域性 B、差异性 C、民族性 D、结构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名师教学PPT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名师教学PPT课件
思考: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①作用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

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明而独特。
③地位
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 占有重要位置。
四大发明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 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培根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中国古代西汉
火药
印刷术
思考:我国古代科学东技汉术-东的晋地位、特点?
指南针
天文历法
地理
南北朝-北宋初
北宋-明中期
医学
陶瓷
纺织
建筑
造纸术
2、科学技术
①科学技术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中国人设计 园林的艺术确 实是无与伦比 的,欧洲人只能 像对太阳一样 尽量吸收它的 光辉而已。”
—18世纪 英国著名建筑 师查布斯
文学艺术:四 大名著
德国的大文豪歌德 曾经说“当中国人 已经拥有小说的时 候,我们的祖先还正 在树林里生活呢!”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 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China:瓷器、中国 距今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陶瓷
已经向周边国家传播。唐朝开拓了丝 绸之路,中国陶瓷传到阿拉伯地区,再 传到欧洲。从17世纪起,中国瓷器向 欧洲大量输出,延续了近300年,品种 之多,数量之巨,影响之广。《英国大 百科全书》:“从来没有过什么工艺 品可以跟中国的瓷器相媲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教案第2课时第周日期:月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她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我们的祖国。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丰富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听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歌曲中感受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中华颂》广泛来说,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具体而言,“博大”就是多,到底怎么多,简单的说,一个人一生什么都不干,专研究中国文化,也研究不了、研究不精、研究不透……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轻时写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据传说他实现不了。

(他识不遍、读不尽)那么多人研究《易经》《道德经》几代人、几十代人没有人敢说,我读懂了、吃透了、精通了……“精深”呢?我讲一个故事,以调侃的方式解“三、王、玉、主”四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知道:“三”为什么是三横呢?其实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汉字时,不是凭空想象的、臆造的。

是观天、观地、观万物的变化、以象形、指示、借代等字符来表达的(不是简单的一横就是一),备注三的上面一横是表示天,下面一横是表示地,中间一横表示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教案:探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性,认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2. 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增加文化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中华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中华文化?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2. 中华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a. 语言文字- 独特的汉字文化: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其魅力;- 四大发明和中国古代科技: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 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和中国农历;- 端午节和粽子;- 中秋节和月饼等。

c. 传统文学和艺术- 唐诗宋词、古代戏剧等;- 传统绘画和书法。

d. 中医药与养生文化- 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中草药及其应用;- 养生保健的传统方法与体验。

四、教学方法:1. 观看视频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2. 分组小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3. 结合展示物品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和传递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4. 利用游戏、文化体验等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感知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 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关于中华文化的个人感悟和思考;2. 分组展示中华文化的一方面,被评为“最佳展示”、“最具吸引力”等。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中华文化专家、老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活动;2.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展览或艺术院校。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知中华文化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质课)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质课)

·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 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 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 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 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 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 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 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 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勇敢、智慧的结晶。
情景探究:第二站
实践组:将带他们去感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 中华各地文化。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吴彦组
CONTENTS
01 02 03
岭南 文化
徽州 文化
蒙古 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 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客家文 化和潮汕文化为主体融汇贯通,但又各自具有独立的 风格、精神而区别于南方文化。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 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 孙中山、六祖惠能。
苏州园林
拙政园 圆明园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是中国民间 传承下来的工艺,如剪纸是中国最 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 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 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 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 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 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 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 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 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 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五经是 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 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 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 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西域文化 关 中 文 化
巴蜀 文化
齐鲁文化
藏文化
滇黔 文化
吴 越 文 化
天南地北任我道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南北文化的差异,你了 解多少? •提示:语言、性格、饮食、建筑等 •【要求】:1、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展示时 间不超过3分钟 2、三组、五组准备
链接学生成果
1、区域文化的成因:
面食 南甜北咸(饮食) 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 口味偏咸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 方多封闭严实
我来当导游
•五一节快到了,一个外省的朋友要到重庆来旅 游,请你为他设计一条具有重庆特色文化的旅 游路线 •提示:美食、语言、景点建筑、交通、文艺等 •【要求】:1、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展示时 间不超过5分钟 2、二组、四组、七组准备Leabharlann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黄鹤楼
戚继光牌坊
中华文化之 建筑文化篇
穿着长马褂的传教士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之文学篇
四大发明
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
中华文化知多少
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先 进的文化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要求】:1、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展示时间 不超过3分钟 2、一组、六组准备展示,八组作补 充和总结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 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南繁北齐(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
比较划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
方人比较直率
南米北面(饮食)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
链接学生成果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思考:各种文化 别具一格体现了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什 么特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先进性)
黄梅戏
越剧《红楼梦》
话剧
京剧
中华文化之 戏剧文化篇
咏春拳
太极拳
李小龙
绘画
书法
中华文化之艺术篇
思考: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代四大发明
探究:我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 上的地位如何?它的特点是什么?有 什么意义?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在外国人心中 ------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 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 ------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 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 芹的《红楼梦》
瓷器艺术独领风骚
故宫珍藏-珐琅器皿
河北赵州桥
杭州灵隐寺
嘉兴烟雨楼
雷锋塔
承德避暑山庄
链接学生的成果
★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A、作用: 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 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 追求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特点: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C、地位: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1)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 地位: 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3)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