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时跟踪练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 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 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说“教导他们应 该弃恶从善”。选项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这一年,赵憙升迁为平原太守。当时平原有许多盗贼, 赵憙与各郡一起声讨追捕,斩杀他们的头领,余党应判罪 的有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惩罚坏人应只限于他本人, 可将这些人全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听从了他的 建议,于是将这些人都转移安置在颍川、陈留。
答案:有误。分析:从空间错位角度设误。“并沿汾 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 在“并州”。
【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 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 志向。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 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 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
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铲除奸恶的人。后来 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 姓歌颂他。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并简要分析原因。
[原文] (2015·重庆卷)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 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 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 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 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考点学案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 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 括与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 依据与结论 6 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 等。
高考语文复习板块3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1 考题研析 题型突破篇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79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4选1)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且往往从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回避简单的翻译错误,以曲解文意为主要设错点,难度略有增加。
一、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例析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事迹)做简明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为主。
设误可能在“概括”部分,也可能在“分析”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典例]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题型突破篇第1讲三、[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
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
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
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
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尝试解答] ________[解题思维]选项切片分层比对二、“5大比对角度”“10大命题设误点”分类例析比对人物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2讲考点突破学案文言断句课件新人教版
7.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 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附【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任正员外郎,
兼散骑常侍。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情纯厚。祖母阮氏起先苦于风眩病,每每发 作便一二天不能饮食。谢贞当时才七岁,祖母不食,他也不食,亲族都觉得他与众 不同。母亲王氏,给谢贞讲《论语》《孝经》,他读完便能背诵。八岁时,曾写 《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对他的诗赋有美好情趣感到惊奇,对亲近的 人说:“此儿将来可成大器,至于‘风定花犹落’一句,可以和谢惠连媲美了。” 十三岁时,(谢贞)略通《五经》大意,尤其熟悉《左氏传》,又擅长草书、隶书、 虫篆书。十四岁时,父亲离世,他顿首痛哭,数次哭得死去活来。父亲谢蔺遭逢
附【参考译文】 后世的学习,大概比先王那时候要更加兴盛。居处的安逸,饮食的丰盛,规矩约
束的严苛,先王那时候也不一定具备;但是学习就只为学习,施政者就只为施政。人 们聚集住在一起终年玩乐,有上进心的人只不过通晓经书,写写文章,以考取功名,已 经考取功名做了官,先前所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忘记并荒废了。一看文书记载的相 关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的事,就说:“我刚刚从政,哪里懂这些?”唉!后代说治理 国家的人常常赶不上先王的时代,就是治学与为政分开的缘故吧!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通经缉文”是一个整体,中间不应断开,且“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各自独立,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该选项。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 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提示】根据句意,结合前面选项的分析,应是“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则昔 之所习者”,选项所断皆不准确,排除该选项。 答案:B
高中语文复习 学业水平测试 第2部分 专题1 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1.(2019年1月某某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允正传[清]戴名世杨允正,字子展,江南休宁人。
允正父读书博洽,敦于孝友。
当父在时,家稍稍落.。
于是允正客游四方,为计然之术,积累至赢余,而先业复振。
居久之,允正客.于外,忽心动,距家八百里,驰三日夜而归。
父悲且喜曰:“儿归乎?”对曰:“儿恨不早归也。
”父曰:“汝仲弟早卒,其子幼,汝抚之以有成。
汝季弟读书,家事惟汝治,勿以繁剧累之。
”允正遵父命唯谨。
阅十余年,家人或欲折产,而仲弟之子及季弟所受,较父所遗辄多数倍,宗人皆贤.允正,相与议醵金①为贺,且以劝来者,允正谢弗受也。
先是仲弟为商于青阳,耗父赀且尽,困甚,冬月衣.单衣,惧父怒不敢归。
允正踪迹得之,衣以其衣,偕之归,百方为调释,父怒乃解。
仲弟庶出也,而笃爱不异于同母,人以为难。
允正为人忠厚,遇凡可以利物者,无不竭力为之。
性不喜畜.奴婢,曰:“此辈质多愚劣,不善事主,何能不加笞詈.,彼亦人子也,其忍伤之,吾故不多畜也。
”允正卒年六十有五。
赞曰:徽人善为生,往往徒手致素封②,然其处家庭朋友多仁让有厚德,盖货殖之事,非有士君子之行,亦不能以有成也。
如杨翁之事,其义岂不高哉!翁之子劻祖为余言如是.,且请为之传.焉,余是以之。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改)【注】①醵金:凑钱饮酒。
③素封:无官爵封邑而拥有资财的富人。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稍稍落.落:衰落B.性不喜畜.奴婢畜:购买C.何能不加笞詈.詈:责骂D.翁之子劻祖为余言如是.是:这样B[B项,畜:畜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允正客.于外名词作状语B.宗人皆贤.允正使动用法C.冬月衣.单衣意动用法D.且请为之传.焉名词作动词D[A项,客:名词作动词,客居,寄居,旅居。
B项,贤,意动用法,以……为贤。
C 项,衣,名词作动词,穿着。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4
(5)词义强化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情色彩变化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①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②古义:小人的谗
言。今义:详细地说明。
(4)①古义:跑。今义:行走。②古义:羞愧 ,感到耻辱。今 义:害羞,不好意思;使难为情。 (5) 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表示没有出路的 境地。
考点四 文言语句翻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是文言文阅读中难度最大、
分值最高的题目。 要整体理解文意,并能准确理解句中实词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现象、文言句式、文言表达习惯都有准确把握;能 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译出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准确译出 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在专指“足”。
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古义是“羞愧,感到 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 意思”。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
词义弱化 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
语义较弱。
词义 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 “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
示的语义增强。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②古义: 母亲的姐妹。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2)①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古义:因此创 作。今义:因果连词 ,表原因。③古义:求学的人。今义: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分析概括学案
学案分析概括学案目标 1.掌握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熟悉做“分析概括”题的方法步骤。
2.研究题型特点,识破命题常见干扰方式。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与难点,是阅读文言文的目的之所在,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的关键。
整体把握文意、掌握做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最关键的两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1.抓记叙的要素高考所选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材料。
要抓记叙的要素。
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
2.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要特别关注关键词、句。
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是作者记叙、描写思路的具体展开。
而关键词句,尤其是一些时空词,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
最好在阅读时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
记叙类材料大都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或时空结合,或以材料性质为序。
抓住时空词,理清记叙顺序,由此可以判断出设陷选项中的设陷角度:或人事错位,或时空错位,或无中生有,或事件杂糅,或拔高人物等。
3.借题解文这类题设四个选项,四个选项是按文章的顺序由命题者意译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选项中的大部分叙述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
这种命题特点不可忽视。
二、围绕文意,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上面所说的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时间的故意跳脱,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三、比对原文,检验确定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1-3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B.曲解文意。选文第二段中说“不好徼 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选项中 说“他追求好名声”,显然是错误的。
• 【参考译文】 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 侍奉尊长也是如此。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 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 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 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 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 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长官接 见时,不问到自己就不作声。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 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
• 不向百姓索取,天下人不朝拜他们的宫室,而是 共同归附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 了增加庄重恭敬。衣服的轻重便于身体,使用钱财 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居住, 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
因此明堂的形制是,(只求)地下的潮湿,不能上来; 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绘上纹饰,木 建筑物不加镂刻,这是向百姓显示懂得节俭。等到 他们衰败的
• 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超过足以培养恭敬的限度, 宫室的华美已超过避开潮湿的限度,使用人力太多, 使用钱财非常浪费,这是与民结为仇敌。如今君主 想要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是有益的。
Good bye! Wish you a happy life
• 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曲解文义。原文中晏子说效法圣贤之王的 节俭,不效法他们的服饰,并且举例说明服饰用来修 敬和御寒,不必要华美,所以最后说“法圣王之服,不 法其制”,意思是“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分析综合课件ppt版本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
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 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 修文馆学士。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 范。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 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 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解析 (1)句关键词:“以”,动词,认为;“副”,动词,符合; “固争”,动词性短语,坚决劝谏;“佐”,动词,支持;“格”, 动词,被搁置。(2)句关键词:“愿”,动词,希望;“收叙”, 动词,录用;“逮”,介词,到;“功臣世绝者”,定语后置句, 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承袭”,动词性短语,继承禄位。 答案 (1)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 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2)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 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
二、四大误区 (一)错位嫁接 以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而设错。答 题时要理清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事件的前 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事件经过转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错位 或因果倒置,以便识别出人事混淆、顺序倒置、张冠李戴等 错误。
【典例1】 [原文片段] (2015·江苏卷)夫人吴氏,故丞 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 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 舒国公。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 超出一个等级。服丧期间在墓旁构筑小屋居住时,群鹿冲犯 了他种植的松柏,褚无量下令不要围捕猎杀群鹿,只是嚎哭 着倾诉道:“山林中不缺乏食物,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 前的树呢?”从此群鹿驯服顺从,不再触犯。褚无量为此终 身不吃鹿肉。守孝期满,召回朝廷恢复原职。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1-1
【参考译文】 赵、楚、魏、燕、韩五国结盟进攻秦国, 楚王为盟主,但是没能击溃秦国,五国联军于是停战,驻扎 在成皋。魏顺对市丘的长官说:“五国收兵之后必然会攻打 市丘,以此来弥补军费。您如果资助我,我愿意替您阻止诸 侯进攻市丘。”市丘的长官说:“好吧。”于是派遣他到楚 国去。
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谢混风格高尚 峻洁,很少同人结交,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 谢曜、谢弘微等人以文学互相赏析而聚会。常常共同宴饮相 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 能言善辩,谢弘微却每每以简要的话说服他们,谢混特别敬 重珍视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 刘毅的同党被诛杀。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家里的事情 托付给谢弘微打理。谢弘微经营料理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 务,收入或支出一文钱、一尺布,都有文簿记录。宋武帝做
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五国约而攻秦,楚王为从长,不能伤秦,兵罢而留于成 皋。魏 顺 谓 市 丘 君 曰 五 国 罢 必 攻 市 丘 以 偿 兵费君资臣臣请为君止天下之攻市丘市 丘 君 曰 善 因 遣 之。
【解析】 画波浪线部分是两个人的对话,在对话中有很 多名词和代词,如“市丘君”“君”“臣”,可根据名词和 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断句。
【解析】 通读文段,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 的某些标志词,如“故”应在句首,“也”应在句末,“行善 者”“为恶者”作为叙述对象应在句子开头。还要利用本语段 句式比较整齐的特点,如“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行善 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 等。当然,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1考点4文言文断句题跟踪检测含解析
文言文断句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
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
毅等惧,掠居民而遁。
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解析:选C 首先将选项分为A、B和C、D两组。
比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为时间应修饰“行”,由此排除A、B两项;“与毅战于漳口”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宾结构,后面应断开,排除D项,选C项。
[参考译文]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
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
司马消难率郧州郡投降陈国,陈国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来接应。
元景山带领五百轻骑飞奔迎击。
樊毅等人心里恐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
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和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
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镇。
那些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
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他)两千匹丝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近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二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二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二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基础学案二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基础学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________(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________(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________(4)非王者之事也.也:________(5)欲以.偏军长驱以:________答案:(1)连词,于是、就(2)介词,表对象,无实义(3)助词,的(4)助词,表判断语气(5)介词,用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张冠李戴误解形象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命题设误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学案三 Word版含解析
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时跟踪练题组一专项练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高睿自幼为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答案)(1)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学案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课
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组一专项练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 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 高睿自幼为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答案)(1)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近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提能(三)(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提能(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提能(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专题提能(三)的全部内容。
专题提能(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阳休之,字子烈,俊爽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阳休之。
"孝昌中,杜洛周陷蓟城,休之与宗室南奔章武,转至青州。
葛荣寇乱,河北流人,多凑青州。
休之知将有变,请其族叔伯彦等潜归京师避之.多不能从,休之垂涕别去。
俄而邢杲作乱,伯彦等咸为土人所杀,诸阳死者数十人,唯休之兄弟免。
齐受禅,除散骑常侍,监修起居注。
顷之,坐诏书脱误,左迁..骁骑将军。
文宣郊天..,百僚咸从,休之衣两裆甲,手持白棒。
时魏收为中书令,嘲之曰:“义真服未?"休之曰:“我昔为常伯,首戴蝉冕;今处骁游,身被衫甲。
允文允武,何必减卿?"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文宣崩.,征休之至晋阳,经纪丧礼,与魏收俱至.尚书令杨遵彦与休之等款狎,相遇中书省,言及丧事,收掩泪失声,休之颦眉而已。
他日遵彦谓曰:“昨闻讳,魏少傅悲不自胜,卿何容都不流涕?”休之曰:“天保之世,魏侯时遇甚深,鄙夫以众人见待,佞哀诈泣,实非本怀。
”皇建初,兼度支尚书。
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禁淫侈,恤人患,为政教之先。
帝深纳之。
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
简率不乐烦职典选稍久非其所好每谓人曰此官实自清华但烦剧妨吾赏适真是樊笼矣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内实谨厚。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3文言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6讲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因而感动得流了泪,出面凑钱作为敛棺之用。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 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在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海瑞 平生治学,以刚为主,因此自号为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所以 所到之处均致力于清丈土地,颁行一条鞭法。他的思想主要在于利民, 不过行事不能说没有偏颇。
1.(2021·新高考卷Ⅱ)原文见P181“考点三 文言文内容概述题·以 例说法”
3.概括观点态度题。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在 一般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 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 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 示。在论说文中,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 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 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 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 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文中王叔英的信中给方孝孺提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②要考虑国君对建议 的态度。③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变化。④要考虑民生问题。(答出三点即 可)
二、掌握解题方略 文言简答题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明方向。 审读题干,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确定提问指向。 第二步,读文本,定范围。 根据题干指示,细读文章,确定解答问题的文本范围(所处段落)。
第三步,用技巧,组答案。 (1)筛选摘录:有可用的关键词句者,可直接摘录原词句作答,可解 答概括内容要点题。(2)句意(层次)提取:无明显关键词句者,可提炼意 思后概括作答,可解答概括观点题。(3)内涵发掘:抓住关键词句或事件, 前后勾连,发掘语句或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解答探究事件原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学案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组一专项练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
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调南康军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选项] 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
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
“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
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或空间错位”的错误。
(1)[原文]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选项] 高睿自幼为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比对:(答案)(1)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参考译文】高睿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
高睿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
高睿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
高睿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
高睿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
神武帝去世后,高睿哭得吐血。
(2)[原文] (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 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
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答案)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题。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
【参考译文】(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正法,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任和州知州(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讲的不合情理,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
”问:“家中几人?”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曲解文意或归纳不全”之处。
[原文]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 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答案)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翻倍。
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
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文] 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
人服其量。
[选项] 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答案)以偏概全。
“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
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强加因果或事件杂糅”的错误。
[原文]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 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答案)改变因果。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题组二综合练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昊正,字祺阳,少好学,美鬓发,善举止,言辞清辩,响若县钟。
其父任城王薨.,居丧以孝闻。
袭封,加征北大将军。
以氐羌反叛,除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
文明太后引见诫励,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正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
加侍中,赐衣一袭,乘黄马一匹,以桂其德。
转开府、徐州刺史,甚著声绩。
朝京师,引见于皇信堂。
孝文诏正曰:“昔郑子产铸刑书而晋叔向非之。
此二人皆贤士,得失竟谁?”对曰:“郑国寡弱,摄于强邻,人情去就,非刑莫制,故铸刑书来示威。
虽乖古式,合今权道。
”帝方变革,深善其对,笑曰:“任城当欲为魏子产也!朕.方改朝制,当与任城共万世之功。
”后征为中书令,改授尚书令。
后帝外示要南讨,意在谋迁,乃独谓正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固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正深赞成其事。
帝曰:“任城便是我子房!”于是,加抚军大将军、太子少保,又兼尚书左仆射。
及车驾幸.洛阳,定迁都计谋,诏正驰驿向北,问彼百司,论择可否。
正既至代都,众闻迁诏,莫不惊骇。
正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
遂南驰还报,会车驾于滑台。
帝大悦,曰:“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
”从幸邺宫,除吏部尚书。
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授正节、铜武、竹使符.,御杖左右,仍行恒州事。
行达雁门,遣侍御史李焕先赴。
至即禽泰,穷其党与,罪人皆得。
巨鹿公陆睿、安乐侯元隆等百余人并狱禁。
具状表闻。
帝览表,乃大悦曰:“我任城可谓社稷臣,正复皋陶断狱,岂能过之?”顾咸阳王等曰:“汝等说当其处,不能办此也。
”车驾寻幸平城,劳正,引见逆徒,无一人称枉,时人莫不叹之。
帝谓左右曰:“必也无讼,今日见之。
”以正正尚书。
(节选自《北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正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B.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正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C.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正至州/诱导怀/附西南款顺D.顾谓中书令/李冲曰/此儿风神/吐发当为宗室领袖/是行当不辱/命我不妄谈也/正至州/ 诱导怀附/西南款顺解析:“中书令”为李冲的职位,所以“中书令李冲”之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
“怀附”为近义复词,意为“归附、依附”,其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