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2
软件工程第二版答案
里面包含绝大部分的软件工程第二版中的课后习题答案瞿中编第一章仿真试题1、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阶段:问题的定义、可行性研究、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具体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营、维护。
八个阶段又可归纳为三个大的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和( )。
A、具体计划B、可行性分析C、运营阶段D、测试与排错2、从结构化的瀑布模型看,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的八个阶段中,下面的几个选项中哪个环节犯错,对软件的影响最大( )。
A、具体设计阶段B、概要设计阶段C、需求分析阶段D、测试和运营阶段3、在结构化的瀑布模型中,哪一个阶段定义的标准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的( )。
A、需求分析阶段B、具体设计阶段C、概要设计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4、软件工程的出现重要是由于( )。
A.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B.其它工程科学的影响C. 软件危机的出现D.计算机的发展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行的重要保证是( )A、硬件环境B、软件开发的环境C、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D、开发人员的素质6、软件开发常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结构化和原型化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互相排斥B、互相补充C、独立使用D、交替使用7、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重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 )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8、在下面的软件开发方法中,哪一个对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规定最高( )A、结构化方法B、原型化方法C、面向对象的方法D、控制流方法9、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预先严格定义需求的方法,它在实行时强调的是分析对象的( )A、控制流B、数据流C、程序流D、指令流10、软件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划提成( )A、计划阶段、开发阶段、运营阶段B、计划阶段、编程阶段、测试阶段C、总体设计、具体设计、编程调试D、需求分析、功能定义、系统设计11、软件开发中常采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由于其特性而一般称其为( )A、瀑布模型B、对象模型C、螺旋模型D、层次模型12、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一般都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一般认为也许占用人员最多的阶段是( )A、分析阶段B、设计阶段C、编码阶段D、测试阶段13、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的所有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软件工程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用例驱动 ─ Concise, simple, and understandable
以体系结构为中心 ─ Effective basis for large-scale reuse
增量和迭代开发 ─ 基于风险前驱的原则,渐进地展开分析、设 计及其相关活动,每个迭代都会提供一次验 证和调整模型机会,推动软件质量的提升。
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
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 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 构。 (2)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 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 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 控制失去整体性。
各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文档进 行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 误。
软件工程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 过程
瀑布模型的缺点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 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 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 加了开发的风险。
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 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 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 代码片段构成 。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 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 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 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 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 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
软件工程第2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 过程
迭代式开发 容纳需求变更/减少风险。 管理需求 使用用例和脚本。 使用基于构件的体系结构。 可视化建模。 验证软件质量 质量评估内建在贯穿于整个
《软件工程(第二版)》 第五章
5.2.4 模块独立性
模块的独立性是软件质量的关键: (1)模块化程度较高的软件容易开发; (2)模块化程度较高的软件也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 模块的独立性的度量标准:耦合和内聚。
1、耦合 耦合:软件结构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耦合:
(1)非直接耦合 (2)数据耦合 (3)标记耦合 (4)控制耦合 (5)公共耦合 (6)内容耦合 设计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 共耦合的范围,避免使用内容耦合。
这个不等式表明:单独解决问题 P1 和 P2 所需的工作 量之和,比把 P1 和 P2 合起来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时所需 的工作量要少。 这种“分而治之”的思想提供了模块化的根据:把复 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原来的问题也 就容易解决了。
模块化和软件成本的关系
软件总成本 最小成本区 M 接口成本
5.5.1 数据流图的类型 5.5.2 设计步骤 5.5.3 变换设计 5.5.4 事务设计 5.5.5 设计的后处理
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数据流图是总体设计的根 本出发点。 通常,选取的这些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低成本、 中成本和高成本的三种方案类型。 对每个合理方案要提供以下几方面资料: (1)系统流程图; (2)数据字典; (3)成本/效益分析; (4)实现这个系统的进度计划。
5.1.2 推荐最佳方案
分析员从合理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向用户 推荐,并为推荐的方案制定详细的实现计划。 对于分析员推荐的最佳方案,用户和有关专家 应该认真审查。如果确认该方案确实符合用户的需 要,并且在现有条件下完全能够实现,则应该提请 使用部门负责人进一步审批。在使用部门负责人也 接受了分析员所推荐的方案之后,方可进入总体设 计过程的下一步工作,即结构设计阶段。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2版课后答案
软件工程实用教程2版课后答案第1章软件工程引论1.什么是软件危机?它和软件工程有什么关系?答案要点:由于软件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增强和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在一定时间内仅依靠少数人开发一个软件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软件开发中经常会出现时间延迟、预算超支、质量得不到保证、移植性差等问题,甚至有的项目在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后,由于离目标相差甚远而宣布失败。
软件危机的突出表现:1)软件生产率低2)软件产品常常与用户要求不一致3)软件规模的增长,带来了复杂度的增加4)不可维护性突出5)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
人们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就是为了用工程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将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以便开发出成本低、功能强、可靠性高的软件产品。
由于引入了软件工程的思想,把其他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领域中行之有效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软件开发工作中来,提出了按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组织软件开发工作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危机”。
2.简述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定义以及软件工程的形成过程。
答案要点:计算机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概念。
它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及其文档和数据的统称。
软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器可执行的程序和有关的数据;二是与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使用和培训有关的文档。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它强调按照软件产品的生产特性,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最好的技术结合起来,以便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软件项目失败率高、错误率高以及软件维护任务重等问题,人们提出软件生产工程化的思想,希望使软件生产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并努力克服软件危机。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Smalltalk-80的出现标志着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进入了实用和成熟阶段。
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
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2.1 系统工程概述系统工程是一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方法,旨在设计、开发和维护复杂的软件系统。
系统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并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1.1 系统工程定义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它集成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以解决大规模软件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1.2 系统工程过程系统工程的过程涵盖了软件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和活动,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2.1.2.1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系统工程的起点,通过与用户沟通和交流,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1.2.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系统工程师会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等。
2.1.2.3 开发阶段开发阶段是系统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主要是根据设计阶段的成果,进行软件编码、集成和测试。
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规范和编码标准进行开发工作,并保证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2.1.2.4 测试阶段测试阶段是为了验证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缺陷和问题。
测试人员会执行各种测试活动,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2.1.2.5 部署阶段在部署阶段,系统工程师会将已经通过测试的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安装、配置和调优等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2.1.2.6 维护阶段维护阶段是系统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持续地运行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维护人员会定期检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优化等工作。
2.2 系统工程的关键技术2.2.1 需求工程需求工程是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主要涉及到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软件工程是什么意思,软件工程(二)2024
软件工程是什么意思,软件工程(二)引言概述:软件工程是指将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维护和运行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本文将继续探讨软件工程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软件工程的角色定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实践等方面。
正文:1. 软件工程的角色定位1.1 软件工程师的责任和职责1.2 软件工程师的技能要求1.3 软件工程师的角色与其他相关职位的区别1.4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1.5 软件工程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2.1 需求分析阶段的重要性和流程2.2 设计阶段的原则和方法2.3 编码阶段的最佳实践和规范2.4 测试阶段的重要性和方法2.5 部署和维护阶段的关键点和挑战3. 软件质量保证3.1 软件质量的定义和评估标准3.2 软件质量保证的方法和工具3.3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区别和联系3.4 软件质量保证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5 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在软件项目中的体现4. 软件项目管理4.1 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2 软件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4.3 软件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点和技巧4.4 软件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4.5 软件项目管理的价值和意义5. 软件工程实践5.1 软件工程实践的基本理念和方法5.2 软件工程实践的组织和团队建设5.3 软件工程实践的日常工作和流程5.4 软件工程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5.5 软件工程实践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总结:本文从软件工程的角色定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软件工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到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只有在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和良好的项目管理下,才能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软件工程的理解有所帮助,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软件工程(第二版)陆慧恩 张成姝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doc
1.什么叫文档?(P1)文档是确定软件生产各个阶段必须完成的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和使用的文字或图形资料。
2.什么叫软件?软件和程序的区别是什么?(P4)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数据和文档的完整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
而软件=程序+文档。
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个要素的作用是什么?(P4)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方法:完成软件开发任务的技术方法。
工具: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
过程:规定了完成任务的工作阶段、工作内容、产品、验收的步骤和完成准则。
4.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分为那几个时期?有分为那几个阶段?(P9)分为三个时期:计划时期、开发时期、运行时期计划时期可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时期可分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运行时期:运行维护5.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6.软件开发模型有哪些?(P9)总体来说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型和后来兴起的快速原型模型具体分为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螺旋模型和统一模型7.可行性研究包括哪几个方面?各包括那些内容?(P20)包括技术方面、经济方面、社会因素方面(1)技术可行性是指对设备条件、技术解决方案的实用性和技术资源的可用性的度量。
(2)经济可行性是指希望以最小的成本开发出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软件产品。
其内容如下:<1> 支出<2>收益<3>收益/投资比<4> 投资回收周期<5> 敏感度分析(3)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主要从法律、用户等方面分析可行性。
8.需求分析有什么必要?在这一阶段常绘制那些图形?(P22)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软件人员和用户一起完全弄清用户对系统的确切要求。
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关系到软件开发的成败,正确的需求分析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
软件工程(第二版)PPT
依赖。 软件系统的安全层级、措施与防范机制。 软件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 软件系统与用户组织及其工作任务的协调性与
适应性。
3. 项目可行性分析
以少量的时间及人力成本,对项目是否可着手 实施作出有依据的判断,以避免因项目实施条 件不具备而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的 浪费。可从技术、经济、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 可行性分析,分析结论则需要撰写成可行性分 析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确认。
10. 建立需求模型
需求建模是用户需求问题图解,一些常用模型 有:业务树图、用例图、活动图。其中,业务 树是结构化需求建模,用例图是系统业务举例, 活动图则反映系统工作流程。
11. 进行需求验证
需求验证是指对需求分析成果的检查与确认。 主要的需求验证内容有:有效性验证、一致性 验证、完整性验证、现实性验证、可检验性验 证。
概要设计以需求规格定义为依据,首先要确定 的是系统构架,然后以系统构架为基础,确定 系统全局数据结构、程序结构,考虑系统安全 防范、故障处理措施。
2. 系统构架
系统构架是软件系统的基础框架,需要考虑问 题有:系统支持环境、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支持环境是构建软件大厦的地基,涉及硬 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
增量模式在整体上具有瀑布模式的里程碑特点, 可适应大型项目。但系统的局部构建上,则体 现为基于增量构件的原型进化,可适应用户的 需求变更。
5. 螺旋模式
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规避开发风险的过程模 式。螺旋模式的特点是项目基于任务域螺旋式 递进,每一个任务域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 需要根据评估结论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软件工程第二章
2.3.1、 2.3.1、成本估算技术
为了得到可靠的成本及工作量的估算,可采用如下 方法: (1) 将软件价格计算延迟到工程设计的最后,可得 到精确计算的价格。 (2) 基于已完成的类似项目进行估算。 (3) 使用相对简单的分解技术,生成项目成本和工 作量的估算。 (4) 使用一个或多个经验模型,进行软件成本和工 作量的估算。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的阅读、分析 和研究,再如实地考虑该系统,总结出现 有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得出新系统的 雏形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在逐步明确目标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 处理流程和所受的约束的基础上,可利用 建立逻辑模型的工具,定义新系统的逻辑 模型
1、货币的时间价值 通常以利率的形式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假设年利 率为i ,如果现在存入P元,则n年后可以得到的钱数 为:
反之可以得到:
2.3.2、 2.3.2、几种度量效益的方法
2、投资回报期 所谓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投 资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通常其衡量一项开发工程的 价值。 显然,投资回收期越短获得利润就越快, 这项工程也就越值得投资。
3、运行可行性 4、法律可行性 5、开发方案可行性----选择最优 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对以后的行动 路线提出建议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2.2、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步骤
1、确定系统规模和目标: 通过对关键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仔细阅读 和分析有关的材料,确认目标系统的规模 和目标,并清晰地描述对目标系统的一切 限制和约束
2.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2.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大学_软件工程第二部分(软件项目管理)复习试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第二部分(软件项目管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软件工程第二部分(软件项目管理)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1、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软件开发期和软件运行期,下述(D )不是软件开发期所应包含的内容。
A需求分析 B 结构设计 C程序编制 D软件维护2、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它的开发主要是(A )。
A研制 B拷贝 C再生产 D复制3、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 C )。
A喷泉模型 B 增量模型 C瀑布模型 D螺旋模型4、在软件生存周期中,( B )阶段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
A详细设计 B 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 C概要设计 D软件测试5、软件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区别,软件产品是一种(C )产品A有形 B 消耗 C逻辑 D文档6、 ( C )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上都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来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A 原型模型B 螺旋模型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D 喷泉模型7、 ( B )阶段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A概要设计 B 详细设计 C 编码 D 测试8、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的模型是( A )。
A 原型模型B 瀑布模型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D 变换模型9、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是( C )。
A 原型模型B 瀑布模型C 喷泉模型D 螺旋模型10、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支持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并支持多种软件开发方法的模型是( D )。
A 原型模型B 瀑布模型C 喷泉模型D 螺旋模型11、软件特性中,使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称为( C )。
A可修改性 B可靠性 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12、软件特性中,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称为( B )。
软件工程2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2软件危机软件工程2是一门探讨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的课程,而软件危机则是软件开发行业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探讨软件危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危机的方法和策略。
1. 软件危机的定义和背景软件危机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导致项目难以按时交付、成本超支、功能不符合需求等。
随着软件工程的发展,软件危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因为软件的普及和重要性日益增长,而软件项目的成功与否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2. 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危机有多个原因,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主要原因:2.1 需求不清晰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需求不清晰。
在项目开始阶段,需求的定义和理解可能存在模糊或不准确的情况,导致后续开发过程中的困惑和延误。
这种情况下,开发团队需要与客户或用户密切合作,确保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明确沟通。
2.2 规模估计不准确软件项目的规模估计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但是很多时候开发团队未能准确估计项目的规模和工作量,导致项目延期或成本超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团队可以采用软件工程中的一些规模估算方法,如基于功能点的估算方法,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2.3 缺乏软件工程的实践和方法软件工程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方法来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很多软件开发团队缺乏软件工程的实践和方法,导致项目管理混乱、代码质量低下等问题。
通过引入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和方法,可以有效减轻软件危机带来的压力和风险。
3. 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和策略针对软件危机,有以下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解决问题:3.1 引入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是一种以快速迭代和紧密合作为特点的软件开发方法。
它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和不确定性。
通过引入敏捷开发方法,开发团队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发软件,减少项目风险和危机的发生。
3.2 加强项目管理良好的项目管理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控制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软件工程规范(二)2024
软件工程规范(二)引言: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达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
正文:1. 需求分析规范小点1: 确定需求的具体范围和优先级小点2: 分析需求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小点3: 编写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小点4: 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需求理解一致小点5: 实施需求变更管理,避免频繁修改需求2. 设计规范小点1: 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小点2: 制定设计规范,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小点3: 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模块设计,明确功能和接口小点4: 定期进行设计评审和修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小点5: 关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在设计中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3. 编码规范小点1: 遵循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编码工具,提高编码效率和质量小点3: 保持代码的清晰和简洁,避免冗余和重复代码小点4: 注重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小点5: 进行适当的代码审查和测试,及时修复bug4. 测试规范小点1: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和场景小点2: 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层次的测试小点3: 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一致性小点4: 关注测试结果和覆盖率,及时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小点5: 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5. 文档编写规范小点1: 编写清晰、准确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文档模板和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小点3: 注重文档的结构和组织,便于他人理解和使用小点4: 更新文档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确保版本控制的一致性小点5: 进行文档评审和修改,提升文档质量和可用性总结:软件工程规范是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总结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
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第2章-系统工程本章将介绍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工程概念和相关知识。
系统工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建立和维护的过程。
以下是系统工程的详细内容。
1.系统工程概述系统工程是一种以系统思维为基础的工程方法,它通过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管理,以满足用户需求并达到预期目标。
系统工程关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包括系统需求、设计、实现、部署和维护等各个阶段。
1.1 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工程遵循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系统思维、综合性、阶段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系统思维强调整体观念,综合性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阶段性强调分阶段开发,可行性要求方案可行,可靠性关注系统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1.2 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部署和系统维护等。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与用户沟通明确用户需求,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系统实现阶段进行编码和集成,系统测试阶段验证系统功能和性能,系统部署阶段将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并在系统维护阶段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改进。
2.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它确定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系统需求分析中,要对用户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明确,同时要识别系统约束条件和非功能性需求。
2.1 用户需求收集用户需求收集通过与用户沟通、面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可以采用需求工作坊、原型演示和用户故事等方法来帮助收集用户需求。
2.2 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是对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和分类,识别出用户需求中的关键、重要和常见的部分,同时排除冗余和不合理的需求。
2.3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编写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约束条件。
该文档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础。
3.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基于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的,它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方面。
软件工程期末大作业《软件工程》(二)2024
软件工程期末大作业《软件工程》(二)引言概述:为了完成软件工程期末大作业《软件工程》(二),本文将围绕软件工程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软件维护这五个方面分阐述软件工程的主要内容。
需求分析:1. 确定用户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调研,明确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和使用场景。
2. 分析需求: 将用户需求进行逐一分解,理解每个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3. 编写需求文档: 将需求转化为文档,明确需求的功能、性能和界面要求。
4. 确定需求变更处理方法: 需求变更是常见的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变更管理流程。
系统设计:1. 架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间的关系。
2. 数据库设计: 设计系统需要使用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流程。
3. 界面设计: 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保证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4. 安全设计: 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
5. 性能设计: 针对系统的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资源和算法设计。
编码:1. 选择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根据系统需求和团队的技术经验,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2. 划分模块: 将系统功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分别进行编码和测试。
3. 编码规范: 遵循编码规范,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4. 使用工具和框架: 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框架,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5. 版本控制: 使用版本控制工具,管理和追踪代码的变更和版本发布。
测试:1. 单元测试: 针对每个独立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其功能的正确性。
2. 集成测试: 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进行测试,验证模块间的协同工作。
3. 系统测试: 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4. Bug修复: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并进行相应的再测试。
5. 用户验收测试: 邀请用户进行最终的测试,反馈系统的问题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软件过程
软件工程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2.2 瀑布模型
2.3 快速原型模型
2.4 增量模型
2.5 螺旋模型
2.6 喷泉模型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概括地说,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下面简要介绍上述各个阶段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
1.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给出问题定义(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工程规模)报告。
用初步的DFD数据流图描绘。
2.可行性研究
这个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
目的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从技术、经济、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这个项目是否可行。
给出可行分析报告。
例如:某校教材科提出开发微机教材销售系统的要求,经过系统分析员的调查,写如下的问题定义报告,说明目标系统
的问题范围。
项目:教材销售系统。
背景:人工销售效率低,易出错。
项目目标:建立一个高效率、无差错微机教材销售系统。
项目范围:硬件利用现有微机,软件开发费不超过15万。
初步设想:建议增加缺书统计与采购功能。
可行性研究:建议进行一周,费用不超过2000元。
____年___月___日签字:__________
3.需求分析
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
是准确地回答“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用精
确的DFD和系统流图描绘。
这个阶段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
是用正式文档准确地记录对目标系统的需求,这份文档通
常称为需求规格说明书。
4.概要设计
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概括地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这个问题。
概要设计又称为初步设计、逻辑设计、高层设计或总体设计,得出概要设计规格说明书。
首先,应该设计出实现目标系统的几种可能的方案。
概要设计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程序的体系结构,也就是确定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间的关系。
方法是用SC 结构图描述软件的结构。
5.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阶段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把解法具体化,也就是回答“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这个关键问题。
这个阶段的任务还不是编写程序,而是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可以采用PFC、FAD、N-S、判定树和判定表描绘每个模块的算法。
得出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书。
6.编码和单元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并写出测试用例,进行单元测试。
7.综合测试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及相应的调试)方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并给出测试报告。
8.软件维护
维护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通常四类维护活动有,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即修改软件为将来的维护活动预先做准备。
在实际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时,软件规模、种类、开发环境及开发时使用的技术方法等因素,影响阶段的划分。
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2.2 瀑布模型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现在它仍然是软件工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过程模型。
按照传统的瀑布模型来开发软件,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 推迟实现的观点
(3) 质量保证的观点
·每个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图2.2 实际的瀑布模型需求分析
设计
维护测试编码
计划
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可行解?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和信息。
确定系统的实现方案及软件模块功能。
采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及结构程序设计技术书写程序。
在软件投入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即
对重要的执行通路进行测试。
软件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需要而修改软件的
全面了解用户需求,了解业务流程的小系统
2.3 快速原型模型
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概括地确立用户的需求
根据系统的主要功能,建立原型系统
评价、使用原型系统
转变成最佳的目标系统用户满意否
N Y
修改原型系统适合需求不确定的大系统。
2.4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
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把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
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
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构件往往实现软件的基本需求,提供最核心的功能。
图2.4
增量模型
第一个构件提供系统
的基本的功能;
第二个构件提供更完
善的功能;
第三个构件附加一些
特殊功能细节
… …
2.5 螺旋模型
软件开发几乎总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及时识别和分析风险,并且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危害。
螺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
理解这种模型的一个简便方法,是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旋转,在四个象限上分别表达四个方面的活动,即: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
风险分析──分析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
当前累计的费用
适
用
内
部
开
发
的
大
规
模
软
件
项
目
2.6 喷泉模型喷泉模型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生命周期模型。
“喷泉”这个词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迭代和无缝的特性。
为避免使用喷泉模型开发软件时开发过程过分无序,应该把一个线性过程作为总目标。
图2.8 喷泉模型
☐对象驱动
☐迭代重复
演进
☐无间隙
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
2.7 小结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产品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按照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应完成的任务的性质,在概念上可以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以及维护等八个阶段。
生命周期模型
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的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
快速原型模型
为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而提出来的。
它通过快速构建起一个可运行的原型系统,让用户试用原型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的办法,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
增量模型
具有能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使投资获得明显回报和易于维护的优点,但是,要求软件具有开放结构是使用这种模型时固有的困难。
风险驱动的螺旋模型
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
适用于大规模的内部开发项目。
喷泉模型
是一种典型的适合于面向对象范型的过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