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进展_刘洁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焦虑世界》>> 第四期李鸣苏州市广济医院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简而言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统计,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14%,平均为8%。
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平均症状持续时间,女性约为4年,男性为1年。
不同的人群或个体,不同的应激事件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危险性亦不相同。
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后,无论受伤与否,约25%的儿童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且缺乏父母关爱的青少年更易罹患本病。
另有研究表明,3.6%的遭遇火山爆发人群,30%的志愿救火者和劫难幸存者,45%遭遇灾难的妇女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病因创伤性事件: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指威胁到个体生命、身体或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痛苦的人生遭遇。
遭受创伤的个体通常处于心理或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目前研究较多的创伤性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类:①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火灾、飓风和龙卷风;②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如殴打)、性虐待(如强奸和乱伦)、情感虐待(如经常遭到父母的嘲笑);③与战争相关的痛苦经历,研究表明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的士兵、获释战俘在战后数十年里长期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④一般创伤事件,包括交通事故、配偶突然身亡、子女身患绝症或目睹他人身受重伤或遇害等。
生物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正常个体在与应激反应有关的生物系统机能方面存在差异。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回忆创伤性经历时,其控制情绪和记忆的前扣带回和杏仁核等大脑区域血流量增加。
影像学研究发现海马体积减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特征。
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在创伤事件后会出现各种应激反应调节系统的分离或脱离,这些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创伤经历 和感受 , 得到精神上的支持 , 将有助于较快
地 走 出创 伤 阴影 。应 对方 式 则 是影 响 P S 的一 个重 TD
要的心理因素 , 研究发现 , 采取酗酒 、 自暴 自弃等逃避
di1 . 9 9 j i n 1 7 2 4 2 1. 4 0 1 o:0 3 6 / . s .6 16 6 .0 10 . 3 s
近年来 , 世界上 自 然灾害频发 , 各国在救灾赈灾的
同时 都开 始关 注到 灾 民 的 心理 问题 , 理 援 助 也 逐 步 心 开始列 入救 灾 的范 畴 , 众多 的灾 后心 理 问题 中 , 容 在 最
[ 回 日 ] 0 10 —3 修 期 2 1-2 2
[ 作者简介 ]张田(9 6 ) 男 , 18 一 , 江苏溧水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异 常心理 学、 心理咨询 与治疗研究 。E m i zag a s@16 tm - a : nt n py 2 .o lh i
E m i faqu 6 .o al un i@13 cm :
疾 病诊 断统计 手册 》( S Ⅳ ) 描 述 P S D M一 在 T D时 指 出 ,
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研究者的认 同。创伤的严重程度是 影响 P S T D的重要社会因素 , 研究发现 , 创伤的严重程 度是人们对 创伤 事件反 应 的有 效预 测指标 之一 。
此外 , 社会 支 持也是 一 个 重 要 的社 会 因素 。Kn ig等 的研 究指 出 , 在创 伤恢 复期 内 , 果能 够 和他人谈 论 相 如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摘要:文章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分别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临床分型、以及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伤亡、暴力事件等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如, 地震、火山、洪水等) 的发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
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心理学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 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或延长的反应。
其特征性症状为反复重现精神创伤事件, 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 以及觉醒程度增高等三个方面, 情感、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等症状贯穿于其中[ 1] 。
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暴力事件、交通事故等等。
PTSD 最初起源于战争创伤后,其原因通常为异乎寻常的战斗事件。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有了源于战争创伤的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概念的记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对战争的创伤反应有过许多名字, 如“炮弹厌恶”、“战争疲劳”、“战争神经症”, 现在都称作“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近代军事史中, “士兵激惹症”、“战争神经症”和“炮弹休克”等, 这些复杂的临床表现造成了部队战斗减员[2]。
后来战争创伤的概念扩展到其他事件,如大的灾难、躯体的攻击、暴力性侵害等。
成为病因的压力可以是来自躯体的或情感的, 可以是单独的或重复的, 范围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到刑事暴力、虐待、战争, 这种压力既可以是直接经历, 如,被打伤, 也可以是间接经历, 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常见于交通事故中),其相关症状可以立刻出现,也可以延迟发作。
PTSD 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 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 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因严重创伤性因素形成的非正常精神反应,是一种具有持续性与延迟性的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类病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因此,本文将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做简要的阐述,并分析其对病患的影响因素以及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综述引言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疾病。
这类病症的产生,通常是病人在遭受到非正常的威胁或者创伤时,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性的心理障碍。
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会主动回避一些与创伤相关的情景,并伴随强烈的觉醒程度,从生理、行为、情感等多个方面影响患者。
PTSD常常会与焦虑症、抑郁等病症表现上有所重叠,因此在实际的诊断中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
PTSD的产生不仅威胁到患者正常的家庭社交,也会进一步产生较为明显的功能性残疾,加重患者家庭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下文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做详细的阐述,并分析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概述1980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次采用,并将其划分为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包含恐惧、害怕两种情绪。
从美国精神病研究统计的数据来看,美国人群在PTSD的患病率在1%-14%之间,其中女性比男性的患病率要高1倍,这可能是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犯等方面要高。
在大多数普通的人群中,有约一半的比例可能会遭受到创伤,当然不一定都会形成PTSD,其患病率一般在7.8%左右。
二、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因素:1)遗传因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是易感素质,那么在遭遇较强的应激因子时则有可能形成应激障碍。
根据Young等学者的调查,患有PTSD的患者在中A1等位的频率要比未患病的人群要高,因此,并且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等位基因频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浅谈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浅谈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手术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负责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如术前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和监视病人等工作。
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复杂,压力大,长期工作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创伤经验引起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创伤反复出现的回忆、噩梦、焦虑和回避刺激等症状。
在手术室工作过程中,护士可能会遇到各种创伤性事件,如手术意外、伤员大量出血等,这些事件可能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严重损伤。
近年来,对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与PTSD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项对手术室护士的研究发现,超过50%的护士在工作中经历过至少一次创伤性事件,其中有20%的护士出现了明显的PTSD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针对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教育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知识和心理支持,帮助护士了解和应对可能的心理困扰。
2. 声音和光线管理:手术室常常是一个高噪音和明亮的环境,这可能对护士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减少噪音和调暗灯光等措施,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
3. 团队合作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支持机制,鼓励护士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倾诉,减轻压力和心理负担。
4. 心理治疗:对于已经出现明显PTSD症状的护士,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
尽管目前对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和评估仍然不够标准化,很难对不同护士的症状进行比较和分析。
目前的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护士个体的,缺乏对组织和管理层面的干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长期跟踪研究较少,不同干预措施的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足以引发 孕栽杂阅,这里面不仅包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 难,还 包 括 恐 怖 袭 击、受 虐 待 等 人 为 造 成 的 创 伤。 运藻泽泽造藻则 和同事[远]经过研究发现,在有过创伤经历的人 群中,大约 圆园豫 的女性和 愿豫 的男性会在人生的某个 阶段患上 孕栽杂阅,只是症状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可以 正常工作生活;但有一部分 孕栽杂阅 患者的工作生活会 受到极大的影响,家庭生活、社交活动、事业工作会不 断恶化,需要专业的医疗心理帮助[苑]。
[ 中图分类号]砸猿怨缘郾 源摇 摇 [ 文献标识码]粤摇 摇 [ 文章编号]员远苑员鄄远圆远源(圆园员员)园源鄄园远源怨鄄园源 凿燥蚤:员园郾 猿怨远怨 辕 躁援 蚤泽泽灶援 员远苑员鄄远圆远源郾 圆园员员郾 园源援 园猿员
摇 摇 近年来,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各国在救灾赈灾的 同时都开始关注到灾民的心理问题,心理援助也逐步 开始列入救灾的范畴,在众多的灾后心理问题中,最容 易出现的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责燥泽贼鄄 贼则葬怎皂葬贼蚤糟 泽贼则藻泽泽 凿蚤泽燥则凿藻则泽,孕栽杂阅)。
图 员摇 正常人和 孕栽杂阅 患者应激反应的调节系统比较
摇 摇 人们对创伤事件的记忆与 γ鄄 氨基丁酸系统有关。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增强 γ鄄 氨基丁酸功能,从而加速对创伤事件的遗忘[员怨]。国内
对创伤记忆的研究指出,创伤事件的重新体验是由于 记忆通路的增强,该通路以源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 通路为介导,经历创伤事件后,去甲肾上腺通路活性增
万方数据
张田,等援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物学影响因素及相关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远缘员·
强,构成了重复再体验创伤经历的基础,也使得重新体 验的创伤经历依然相当逼真[圆园]。 员援 猿摇 遗传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神经内分泌基础研究进展
[ e r s p s ru t rs i r e; e r e d cie h p ta mi—i i r-d e a a i h p ta mi pt i r — o a a a i K y Wo d 】 o t a mai s e s s d r n uo n o r ; y oh l c t t ya rn l x s y oh l c i t yg n d l x s t ct d o n a pua ; a — ua ;
当代医学
2 0 年2 09 月第1 卷第4 5 期总第 19 5期
C n e oa y Me i n ,F b 0 9 Vo. 5No 4 I u o 19 o tmp rr dc e e .2 0 , 1 1 i . s e N .5 s
创伤后 应激 障碍 及其神经 内分泌基础研究 进展
1 P S 的概念及病 因 TD 人们 对创伤后应激 障碍 的认识有 10 年的历史, 9 0 0余 1 8 年美
作者单位 :11 2 沈 阳体 育学 院运 动人体 科 学系 ( 新 安) 100 张
中国医科 大学8 期七 年制 ( 宵鹤 ) 9 朱
玉秀 )
2 P秀
【 摘要] 创伤后 应激 障碍 ,是指 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导致延迟 出现并且长期持续 的精神 障碍 ,主要表现 为病理 性重现、
恶梦惊 醒、持 续性警觉性增高和 回避 ,以及对创伤经历 的选择性遗 忘和对未 来失去信心等 ,是近年来在 中国精神病 学界逐渐 引起 重视 的一种反 应性
精 神障碍 。本 文着重从神经 内分泌的角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作 以综述 。 【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 障碍 ;神经 内分 泌 下丘脑一 垂体一肾上腺轴 ;下丘脑一 垂体一 性腺轴 ;糖皮质 激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MarshallRD等[3]选取 70例患有 PTSD的成人患者进 行为期 1周的单盲安慰剂治疗,将那些评分没有显著 改善的患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n=27)和帕罗西汀 组(n=25)治疗 10周,结果显示帕罗西汀在减少分离 症状和减少自我报告人际问题方面优于安慰剂,在为 期 12周的维持阶段,帕罗西汀反应持续改善,但安慰 剂反应没有改善。虽然支持帕罗西汀的证据较多,但 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也较多,使用时务必注意药物 剂量,安全、可耐受的治疗剂量为 20~40mg/d,预防 剂量为 10mg/d,国内对矿难幸存者的研究证明了这 一点,同时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4]。西酞普兰 的不良反应较少,但用于 PTSD治疗时要警惕 QT间期 延长的风险,每日剂量一般控制在 40mg及以下[5]。 冯灵君[6]对上述两种药物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西酞 普兰治疗 PTSD的临床疗效优于帕罗西汀,患者的焦 虑和抑郁状态能够明显改善。SNRIs通过阻滞去甲肾 上腺素(NA)和五羟色胺(5HT)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 发挥作用,代表药物有度洛西汀、文拉法辛。一项关于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的对比研究显示,度洛西汀与帕 罗西汀相比,具有在总疗效相当的情况下不良反应更 少,起 效 时 间 更 短 的 优 势 [7]。 WalterA[8]关 于 退 伍 军 人 PTSD药物治疗的文献报道中指出 SNRIs类药物的 有效率和治愈率较 SSRIs类药物高,但在持续高警觉 状态方面的改善不理想。最新哈佛南岸计划之精神药 理学规范指出 SSRIs、SNRIs对 PTSD的疗效不如预期, 应对临床上难治性个案时可序贯应用两到三种抗抑郁 剂来治疗 PTSD的核心症状[9],若疗效不满意或仍有 症状残留,可扩大治疗,伴随精神病症状时可加用抗精 神病药治疗,建议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乐定、托 吡酯或拉莫三嗪。 1.2 抗焦虑药物与 PTSD PTSD患者往往伴发焦虑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疗法研究进展
前言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患有创伤或精神障碍严重威胁的个体,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重复的创伤性体验,异常警觉,持续焦虑[1-2]。
在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发现该疾病后,它开始备受公众的关注。
该研究发现,越南战争中的许多退伍军人在回国后仍然经历严重的压力症状,无法摆脱那种创伤性的经历状态[3]。
相关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大量交通事故的出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暴力事件的发生,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很难治愈,病程长且易慢性等特点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也与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关系[ 4 ]。
美国精神障碍治疗协会将创伤后应激障碍分为急性(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90天),慢性(症状持续超过90天),延迟发作(压力超过一百发病后八十天)三类[5]。
其中最常见的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之一,此类患者长时间保持选择性创伤性外伤性特征[3]。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PTSD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记忆障碍有关,应激信息的持续时间不同[6]。
目前,关于压力性创伤障碍神经生物学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有学者开始应用神经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7]。
这种疾病的病因与严重的心理创伤密切相关,如果发生心理创伤,个体可能会受到心理,社会交往和文化的影响。
这四个方面会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表现出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特点[8-9],创伤应激障碍对这些方面都有负面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与这种神经对个人的行为,情绪,学习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生理机制有直接的影响[10]。
虽然在这种疾病的心理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其微观机制尚不明确。
但是在实际上心理、社会交往、文化以及生物学改变这四个方面又是一个不断交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所以由严重的心理创伤造成的这种直接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顺带说明一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上述四个方面都带有负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其机制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应研究神经障碍和障碍的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深远。首先,它可能导致儿童在精 神上陷入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它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其他 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儿童的困境。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还可能影响儿童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使他们难以在未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erview for DSM-IV PTSD (SCID-PTSD),临床访谈主要是指由专业心理医 生进行的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访谈。
2、研究方法
自评量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填写,旨在帮助患者自我评 估其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他评量表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评价,通常由心理医生 或精神科医生进行。临床访谈是结构性的或半结构性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尽管PTSD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 PTSD的诊断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其次,目前的治疗方法尚 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PTSD的长期预后和复发风险的研究也需进一步加强,以便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支持。
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 响。然而,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情绪问题,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慢性 PTSD患者应及早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帮助患 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评估量表的研究成果。通过 对已有文献的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本次演示总结了PTSD评估量表的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本次演示旨在为进一步研究PTSD提供参考和启示。
3、研究成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
参考文献1.Staggers N et al:J2N u rs2Scho larsh.2001;33(1):75281.2.杨学斌主编:《病历管理与病历书写规范使用手册》(上卷),(3612372),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3.陈彦方主编:《CC M D23相关障碍的治疗与护理》,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4.Patel VL,et al:J2Am2M ed2Info rm2A ssoc.2000.5.Sico tte C,et al:J2M ed2Syst.1998;22(6):431243.6.阮龙德:加快电子病历开发,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60262.7.T ang PC,et al:J2Am2M ed2Info rm2A ssoc.1999;6(3):245251.8.Peden,A H:Top2H ealth2Inf2M anage,2000;21(2):129.9.Chu te CG,et al:P roc2AM I A2Symp.1998;79529.10.Berg M:M ethods2Inf2m ed.1998;37(3):2942301.11.V an2M u lligen E M:In t2J2M ed2Inf.1999;53(223):125231.12.R andell CL,et al:J2H ealthc2Inf2M anag.1998;12(4):39251.13.卫生部医政司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44~55,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4.陈彦方等:抗精神病电疗,81~145,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收稿日期:2003年12月14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二)Ξ王丽颖 杨蕴萍Ξ 【摘要】 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评估工具和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因素;评估工具;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20X(2004)022*******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对PT SD而言,创伤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有了创伤之后就一定发展为PT SD,对PT SD的预测因素研究很多,因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其结果也有相互重复或不一致。
浅谈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浅谈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重要的工作人员之一,他们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并负责手术室环境的控制和患者的护理。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和高强度,手术室护士很容易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暴力事件、意外事故、战争等强烈悲伤和恐惧体验引起的精神障碍。
它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创伤回忆、回避有关创伤的事物、情绪失调和高度警觉等症状。
手术室护士常常在手术过程中目睹病人的剧痛、血腥场景和意外并发症,这些刺激会给护士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增加其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
近年来,关于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逐渐增多。
一些研究表明,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的刺激和压力可能导致他们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项研究发现,手术室护士在追溯创伤经历时,大约有30%的人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另一项研究发现,手术室护士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其工作年限和每周工作时数呈正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手术室护士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还与其个体特征和应对策略有关。
性别、年龄、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手术室护士是否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手术室护士更容易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而年龄越大、焦虑程度越高、应对方式越消极的护士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越大。
针对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干预措施。
一些研究建议提升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以增强其抵御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能力。
将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纳入到手术室护士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中也被认为是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手术室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和预防干预措施也会不断增加。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护,以降低其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重大传染病流行,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障碍发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根据最新文献,总结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定义: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这样定义的,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犯罪、性侵害、严重交通事故、技术性灾难、难民、长期监禁与拷问等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幸存者、目击者与救援者所出现的症状。
詹承烈在《劳动卫生学》一书中将其归类为.过度心理紧张有关疾病1。
1994年出版的DSM-Ⅳ4将PTSD分为三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流行病学: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被俘军人及集中营的幸存者为主。
直到1987年之后,才有最新的研究报道。
几类不同灾害后PTSD的患病率均超过30%,如Armenia地震5和Andrew飓风6。
中国张北地震受灾人群3个月和9个月后的发病率分别为18.8%和24.4% 7。
汶川地震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发病率也达29.71% 8。
Norris在1000名成人中研究十种潜在创伤性事件的频率和影响,发现不同人群中,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群的PTSD患病率最高。
对创伤性事件的易感性黑人男性最高11。
且多数研究发现女人在创伤后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问题,PTSD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10。
可能原因是女孩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较为强烈。
Chen等发现,PTSD症状更多出现在女孩的身上,而男孩则表现出有限的负面情感和内疚感9。
但是并不是在每一个创伤性事件中PTSD发生的人群都符合以上的发生率。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MRS研究进展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2Jul 鸦45穴4雪:436-439创伤后应激障碍的MRS 研究进展夏卓漫戚荣丰*【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是个体面临或经历了超负荷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一种精神应激障碍疾病。
常规MRI 在诊断PTSD 等精神疾病方面提供的信息量很少,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能够在大脑结构改变之前检测到其细微的生物化学方面改变,近年来为PTSD 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综述MRS 在PTSD 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MRS 在海马、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岛叶等脑区的研究发现,并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磁共振波谱;海马;杏仁核中图分类号:R749.5;R445.2文献标志码:AProgress of MRS research in patients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XIA Zhuoman,QI Rongfeng.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Jinling Hospital,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General Hospital of Eastern Theater Command,Nanjing 21000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QI Rongfeng,E-mail:******************【Abstract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is a mental stress disorder that happened in people who haveexperienced overloaded traumatic events.Conventional MR imaging can offer little in diagnosis of mental disorders such as PTSD,while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which is thought to be able to detect subtle 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 before changes of brain structure,has been proven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in PTS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important MRS findings in PTSD,focused on brain regions like hippocampus,amygdala,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nd insula,and suggested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eywor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Hippocampus;AmygdalaIntJMedRadiol,2022,45(4):436-439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南京210002通信作者:戚荣丰,E-mail :*******************审校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671672);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项目(QNRC2016888)DOI:10.19300/j.2022.Z19469综述神经放射学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 D)是个体经历军事战争、暴力事件、童年创伤、自然灾害、大规模流行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等异常痛苦的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表达增高 , 3 2到 天则显著降低 ,而额叶皮层 G MR无明 R、 显 的改变。表 明海马惊厥 阈下电刺激可引发实验 大鼠较长
时程 的、以边缘区海 马结构为主 的 G R与 MR多重要结构被激 活 ,这些结构间的联 系可对精神运动反应以及应激相关的
海马结构 G R持续性 增高与 M R短期增高后较长时程的降
低在实验大鼠 P S T D样持续性情感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中
可 能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
育异常,减低了额 叶的电激惹能力和小脑蚓部的兴奋能力
。
6 PS T D患者海马体积及代谢物水平的变化 有学者 按照种 族 、 性别 、 年龄 、 受教 育程度相 匹配 的原 贝, I采用磁共振成像( 1和频谱( s技 术对 P S J MR ) MR ) T D患者
记忆进行评价 。 .
反的不同反应性㈣。 固醇受体 的两种主要亚型 , 类 广泛分布
于中枢神经系统 , 特别是大脑皮层 , 边缘系统等处。MR与
G R各可 以引发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二者的相互交汇作用 在海马齿状 回神经元兴奋性双向调节 、 细胞凋亡 、 突触长时 程增强及学习和记忆形成 中有重要意义…。得 出的结论是 】
一
应激后即可明显同步升高 ,2 时达高峰 ,4小时仍 明显 l小 2
增多 O是一种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使性气体物质 , 。N 也
是一种活性很强 的气体分子 自由基 『】 出的结论是 N 9。得 O
和 nO N S可能参与了 P S T D样情感行 为异常 ,短期学 习记 忆力受损与空间学 习和记忆能力障碍。 5 PS T D样大 鼠海马的糖皮质激素与 盐皮质激素 受体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_一_王丽颖
不管是与精神疾病的共病,还是与其它类型人格障碍的共病。
显然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异源性的集合体,这对于阐明各种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发病机制、共病原因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对不同的患者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1.Black DW,et al:Am J Psychiatry,1993;150:1226-1232.2.Sullivan PF,et al:J Nerv Ment Dis.1994;182:508-516.3.Grilo C M,et al:Am J Psychiatry,1997;154:1305-1307.4.Skodol AM,et al:Am J Psychiatry,1999;156:733-738.5.Kay J H,et al:Ann Clin Psychiatry,1999;11:187-195.6.Zimmerman M,M arttia JI:Compr Psychiatry,1999;40:245-252.7.Benazzi F:Compr Psychiatry,2000;41:106-110.8.Matsunaga H,et al::Int J Eating Disord.2000;27:353-357.9.Brown MZ,et al:J Abnorm Psychol.2002;111(1):198-202.10.Grilo C M,et al:J Nerv Ment Dis.2002;190(5):324-330.11.Joyce PR,et al:Compr Psychiatry,2003Jan-Feb;44(1):35-43.12.Skodol AE,et al:Depress Anxiety,1999;10:175-182.13.Zlotnick C,et al:Am J Psychiatry,2002;159(11):1940-1943.14.McLean LM,Gallop R:Am J Psychiatry,2003;160(2):369-371.15.Rinne T,et al:Biol Psychiatry,2002;52(11):1102-1112.(收稿日期:2003年4月7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一)X王丽颖杨蕴萍X=摘要>本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共病情况作一综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S 9
创伤后应 激障碍研究进展
马宏筠
杨 帆 等人对 6 O例汶 川地 震后 出现 的创 伤 后应 激 障碍患 者进 【 摘要 】创伤后 应激障碍 ( P T S D) 是发 生在 灾害后 一种精神障碍 ,延 行 了研究 ,发现 在地 震后 6 个 月地震 灾 区居 民有 1 2 . 5 0 % ~6 5 . 0 0 % 迟 出现或 长期持 续,又称延迟性 心 因性反应 ,常常发 生于超 常的威胁 性 或 灾难性 打击之后 。P T S D的发 生率逐年增加 ,对人 类的生命财产 、 出 现 中度心 理 问题 ,5 . 0 0 % ~2 7 . 5 0 % 的居 民 出现 重度 心理 问题 。
社 会 稳 定 和 经 济 发 展 构 成 了 巨 大 的威 胁 ,危 害较 大 。 概 括 了 国 内外 近
年 来对创 伤后 应激 障碍的研 究,分别介 绍 了其基 本概念 、 临床 分型 、 疾病认识 的进展 、影响 因素 、发病机制 、评估诊 断以及治疗方法。
少数 幸存 者在 灾 后多 年仍 存在 P T S D,有调 查 指 出 ,在 汶川 地震 的
要 因素 。P T S D危 害 极 大 ,对 患 者工 作 、生 活 以及 社会 功能 的 影响 显 著 ,患 者 出现 社交 障 碍 、逃 避 、敏感 等症 状 ,给 家庭 和社 会 造
件后 ,P T S D的发 病率 明显 高 于其他 人群 ” 。
2 . 2 婚姻 状况
婚姻 状况 也是 影 响 P T S D发 生的 重要 因素 , 家 庭成 员 间亲 密 、
I C D 一 1 0 )在 1 9 9 3 年 将 创 伤 后应 激 障碍 这 一 疾 病 正 式 纳 入 。P T S D 自我调 节 能力 强 ,是 P T S D发生 率较低 的因素 [ 1 4 ] 0 诊 断标 准 : ( 1 )患 者 曾经 暴露 于某 一 创 伤性 事 件 ; ( 2 )患 者会 2 . 4 神 经 内分 泌 因素 以一 种 或多 种方 式 持续 重新 体 会这 种 创伤 ; ( 3 )患者 会 回避 对此 有 研究 发 现 ,受 害 者 在经 历 创 伤后 应 激 事件 后 ,血 液 检 测发 创 伤 伴有 的刺 激 ,对一 般 事物 反应 麻 木 ; ( 4) 患 者难 以入睡 ,或 现 血 清皮 质 醇水 平 明显低 于 正 常水 平 ,会 导 致患 者 痛 苦增 加 ,恢 睡得 不 深 ,难 以集 中注 意 ,易 发怒 ,警 觉性 增 高 ( 创 伤 发 生前 患 复 减慢 甚 至 转 为慢 性 P T S D 。调 查 显示 P T S D患者 双 侧 海 马容 者不 存在 这 种情 况 ); ( 5) 发 生在 创 伤性 事 件后 的 6个 月 内 ,病 积 会 显著 缩 小 ,海 马功 能 活 动减 低 ,脑 中前额 叶 中央 区 的活 动受 程持 续 1 月 以上 。 即反 复 重 现创 伤 性 体 验症 状 群 、持 续 性 回避 症 抑 制 , 杏仁 核活 动增 强 , 患 者会 出现非 陈 述性 记忆损 害 的症状 I 1 7 ]  ̄ 状 群 、持续 性 焦 虑 和 警觉 增 高 症状 群 三 大症 候 群 。 在 《中国精 神 2 . 5 心理 学 因素 障碍 诊 断 与分 类 标 准 》第 三 版 ( C C M D 一 3 )中 ,我 国首 次 使 用 了 H o l e v a 等人 研 究 发 现 ,性 格 内 向的 人群 在 创 伤后 发 生 应 激 障 P T S D这 一 名称 ,并把 它 纳 入应 激 相关 障碍 。急 性 P T S D是 现代 高 碍 的概 率 较大 。神经 质 倾 向 的人群 更 易产 生 焦 虑 [ 1 8 ] o 童年 时 代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综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刘霞1,林平1,王旖旎2(1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83(2019)03-0053-05[DOI]10.3969/j.issn.l671-8283.2019.03.011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literature reviewLiu Xia1,Lin Ping1, Wang Yini2//Modem Clinical Nursing,-2019,18(3):53.(Nursing School,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erbin,150081,China)[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literature review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因受到超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创伤事件,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身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也是危及患者生命的应激创伤性事件。
研究显示⑷,约有12%的患者在AMI后发生PTSD,2/3的患者在AMI后两年仍会出现PTSD 症状。
AMI后PTSD可引发患者持久的心理痛苦,导致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受损,并可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或死亡的风险增加⑵。
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标志物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标志物研究进展Ronny Bruffaerts等人[1]对26个国家6125918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从个体层面分析,发现精神疾患(特别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功能障碍均可以对残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临床中不仅要着重治疗躯体功能障碍,同样需要治疗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精神疾患。
随着战争、社会暴力、重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意外的增多,心理危机逐渐被提上日程,成为热点,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2.PTSD标志物研究现状2.1 影像学标志物影像学标志物的评估一般包括: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或代谢(即磁共振波谱MRS)等方法。
目前的观点认为PTSD发生、发展与脑部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利用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也证实,在PTSD患者中,海马、脑岛、杏仁核、前扣带回皮层、前额叶皮层体积减少,其中最突出的是海马。
2.1.1海马目前认为海马这个功能区域在学习和记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研究意外发现PTSD的严重程度与海马体积缩小具有相关性[2]。
发现海马体积缩小,并提出海马体积缩小可以作为PTSD的生物标记物的假设。
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海马体积缩小是否先于PTSD形成,这关系到其能否作为PTSD的易感性标记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并在受创伤暴露之前进行预防,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1.2脑岛脑岛位于大脑半球中心,和其它脑区联系密切,且其与认知、情绪等重要功能有关。
脑岛皮质神经元连接着前扣带回皮质、次级体觉区、杏仁核、前额叶、海马、听联合皮质、视联合皮质、嗅球、内嗅皮质和运动皮质等重要结构。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PTSD患者脑岛存在。
2.1.3前额叶前额叶皮质在参与工作记忆等行为上具有重要作用,可抑制不适当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促进有效的有组织的行为,易于计划和实施。
2.1.4前扣带回前扣带回在关于PTSD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中已引起广泛关注。
创伤后机体反应1 [自动保存的]2
二、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
为了保护机体, 当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为了保护机体,减轻损伤→局部 局部组织修复。 特异性炎症反应→局部组织修复。 特异性炎症反应过度→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全身性炎症反应 (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ndrome,SIRS) , ) 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促进组织修复 适度的免疫反应 过度或失控的免疫反应
根据应激对机体影响的性质与程度
生理性应激
病理性应激
指不持久或不强烈的应激原
指持久或强烈的应激原
引起应激性损伤, 引起应激性损伤,甚至 是机体适应性反应 应激性疾病
机体对创伤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特征
双重性
与创伤因素直接相关的 特异性变化
与创伤因素无关的非 特异性全身反应
概述小结——应激反应是一把双刃剑! 应激反应是一把双刃剑! 概述小结 应激反应是一把双刃剑
适量的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组织修复,过度 适量的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组织修复, 的细胞因子可引起SIRS。 的细胞因子可引起 。 发生机制
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感染时产生、激活单核细胞, 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感染时产生、激活单核细胞, 产生TNFa、 、 、 (PAF)等促炎因子; )等促炎因子; 促进白细胞与与血管内皮 细胞的激活并相互作用。 细胞的激活并相互作用。 中性白细胞激活粘附于血 管壁时,释放氧自由基、 管壁时,释放氧自由基、 溶酶体酶、 溶酶体酶、血栓素等体液 性物质, 性物质,进一步损害血管 壁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 壁并释放大量促炎因子, 形成恶性循环。 形成恶性循环。
促炎因子大量释放入血, 促炎因子大量释放入血,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 性升高、血栓形成, 级联” 性升高、血栓形成,呈“级联” 样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 样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 组织严重创伤。 组织严重创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后应激反应研究进展刘洁张小平程爱国(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关键词]儿茶酚胺创伤后应激障碍记忆[中图分类号]R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94(2013)01-035-03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
它以其发生率高、后果严重而引起了学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PTSD患者中经常发生并伴随多种躯体生理症状,使患者感觉到痛苦的体验。
已有医学研究发现PTSD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和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增强。
而且对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早期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检测,对于预测PTSD也是有效的指标。
因此,深入系统地开展灾难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矿难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国的矿难频发是举世注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预防措施和救治机制的完善,存活率明显上升。
2009年贵州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25天后3人获救,超出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的矿难中,救出了在井下被困8天多近200小时的115名矿工。
这些存活者超越了生命的极限是因为当矿难突然发生时,现实启动神经应急预案,当超过机体饥饿极限时系统应急预案启动。
应激预案系统一旦启动后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保护、适应和效益(破坏)性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保护性阶段。
在应激原(王家岭矿难)的刺激下,(井下矿工们)身体调动交感-腺髓质系统,大量分泌肾上髓皮质激素,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
这些反应初步激活自身的防御本能,使机体处于最佳警备状态,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或逃避损伤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适应性阶段。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的“戒备性反应”逐步消退,而表现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性反应”,此时,机体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身体的功能在被抬高的水平上超常运转,机体表现出适应的状态,尽量保持着内环境的平衡,使身体抵抗力增强,以战胜应激原的刺激。
第三个阶段,破坏性阶段。
在持续而强烈的刺激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在下降,最终导致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
此时,应激的“副反应”开始出现,健康稳态逐渐被破坏,机体器官功能衰退,身体进入疾病状态。
在这三个应激过程中,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物质代谢,为生命延续提供能量。
机体的应激反应绝大多数是破坏的结果,王家岭矿难中被救的矿工们身体健康就被破坏。
由于获救矿工在井下被困数天,在漫长的等待救援时间中,经历了洪水袭击、躲避矿难的惊险,目睹工友离去产生巨大的恐惧、焦虑、悲伤、无助与绝望、饥寒交迫,不但挑战了生命的极限,而且挑战了心理的极限。
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在感慨生命的奇迹之余,也亲眼见证了许多例矿难中的矿工经过三级救治虽存活下来后,却出现多种多样精神和行为、记忆的异常,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有些甚至不能再工作,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事件导致的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PTSD作为精神创伤后高发的、后果严重的精神疾病,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研究。
它的核心症状是:创伤事件再体验;情感麻木与回避行为;警觉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
PTSD症状的心理表现最为常见的就是紧张焦虑伴随恐惧,情绪激动,有时也表现为感情淡漠,情感表达受限,经常整夜不能入睡,有时会在睡梦中反复出现发生创伤性事件时的景象,终日处于恍惚之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难以集中。
已有研究表明[1],急性应激障碍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率在20% 50%之间。
与急性应激障碍相比,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得比较迟缓,但在症状表现方面比急性应激障碍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
目前,对PTSD病因学机制探讨很多,包括遗传、神经生化及内分泌、心理社会研究,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但使用育亨宾对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进行刺激导致背外侧前额叶、颞叶、顶叶和眶额皮质激活失败,海马功能降低[2]。
也有研究结果表明[3],PTSD急性期已存在脑功能、脑结构改变及记忆功能损害。
主要受损脑区在前额叶及海马部位。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PTSD患者脑功能及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脑区功能恢复,而有些脑区功能未恢复甚至功能进一步下降。
可见,创伤对于PTSD患者的影响是长期的。
2儿茶酚胺和创伤性后应激障碍儿茶酚胺是由肾上腺髓质和一些交感神经元嗜铬细胞分泌的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也是重要的激素物质。
这些激素在应激状态释放增多,能够帮助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升高血糖,动员全身的储备物质,为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抗争作好充分准备。
儿茶酚胺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代偿调节作用,但另一方面过多的儿茶酚胺特别是它的氧化产物,往往又成为对机体的有害产物。
实验证明,大量的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能损伤细胞。
在PTSD患者中经常发生并伴随多种的躯体生理症状,使患者感觉到痛苦的体验。
已有医学研究发现,PTSD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升高,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增强[1]。
PTSD患者的临床表现:①再体验症状包括不由自主回想起创伤的痛苦经历和反复出现创伤性的噩梦等;②警觉性增高症状包括易激惹、难以入睡、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反应和惊跳反应增强等;③麻木和回避症状包括极力回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受或交谈、努力回避可对引起创伤事件回忆的活动、场所或人、情感范围缩小等。
所有这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极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严重的是1/2以上的患者常伴有物质滥用及其他精神障碍,大约1/3的患者终生不愈。
而在一些动物实验观察到去甲肾上腺素(NE)可引起动物嗜睡,体温下降,出现摄食行为。
也有人认为脑内NE下降可出·53·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1月第15卷第1期Journ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2013January,15(1)现精神抑郁;反之可表现狂躁,总之脑内NE功能可能和体温、摄食行为、镇痛、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状况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认为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活性过高可使多巴胺变成N-甲基多巴胺等物,造成这些递质的代谢紊乱,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
也有文献表述[4]递增负荷运动后即刻及24h,NE水平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这与贾龙等[5]的实验较为符合,其可能机制是大脑皮质能量过于消耗,导致Na+-K+-ATP酶活性降低,神经元去极化,促使大量的NE释放到细胞间隙。
NE的升高,一方面导致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促使神经细胞内离子分布异常,转而引起和加剧脑细胞继发性损害,出现脑血流下降,脑部中毒等现象。
但另一方面NE作用于血管激活神经膜上的β、α1受体,增加糖利用,提高组织代谢,来弥补递增负荷运动的部分脑能量消耗[6],以维持大脑皮质发出运动信号的兴奋性神经冲动。
递增负荷运动后24h,NE略有升高,表明长时间的运动应激,NE对突触的形成和维持有营养作用,能有效地增强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通过对α-肾上腺素受体的兴奋性来促进神经可塑性[7]。
Marien等[8]发现,NE保护神经或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机制是通过对神经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发生、炎症、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兴奋中毒、氧化应激的影响等一系列活动所完成的。
可见NE的升高与大脑皮质结构的破坏与重塑关系密切,影响着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3儿茶酚胺和学习记忆儿茶酚胺(C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形式存在。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在学习与记忆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新近的记忆[9]。
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与学习记忆也有关系,它与胆碱能系统交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
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调节觉醒、选择性注意和应激反应,动物实验显示海马NE释放增加可提高大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应激不但在海马而且可以在其他脑区引起兴奋性氨基酸产生和释放增加,通过兴奋性中毒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及组织结构的改变。
已往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涉及到记忆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和一些垂体多肽。
却不知以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为主的儿茶酚胺在学习与记忆中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的上行纤维经内囊转至新纹状体及其它邻近的大脑皮层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也参与上行激活系统、杏仁节复合体与海马回系统影响学习记忆,特别是新近的记忆;甚至有人认为早老性痴呆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的通路进行性损伤所致[10]。
还有实验结果[11]证明:基底节梗死患者脑脊液中NE、DA 含量下降,并与记忆障碍的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可能的机理为基底节缺血梗死时影响了CA的生成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形式存在,其中多巴胺占儿茶酚胺的50%,肾上腺素占5% 10%,其余为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在基底节中含量高,基底节是从大脑皮层到神经系统其它部位通路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尾状核可以对各种感觉刺激包括视、听、躯体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实验证明脑中微量注入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使脑内多巴胺水平下降,能阻碍动物学习记忆,并认为多巴胺是通过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记忆功能的[9]。
临床上常见帕金森病的患者记忆减退,就与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变化有关。
CA的功能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直接参与行为活动(如运动功能、学习记忆等)以及参与血压、心率、呼吸和睡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控,还与一些功能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忧郁症以及器质性病变(如巴金森综合征、心血管性疾病等)的出现有关。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DA是脑中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广泛参与运动、认知、学习与记忆、情感、内分泌、正性强化等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药物成瘾、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都与多巴胺递质传递障碍有关。
多巴胺发挥生理、病理等方面的作用是由特异受体介导的。
总之,儿茶酚胺类激素是应激状态下释放的一类激素。
广泛的研究表明,学习训练后外周注射肾上腺素,低剂量和中等剂量易化记忆保持,大剂量损害记忆保持剂量效应关系呈倒U 型[12]。
PTSD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记忆障碍。
海马旁回区域在PTSD组被激活认为是与情节记忆、空间记忆、情境记忆和情绪反应有关[13]。
但神经系统在外周和中枢的广泛活动所引发的神经和激素作用可能调节记忆的形成.这些生理过程也许并非记忆储存过程中的直接环节,但它们在被某一事件的学习过程所激活后能调节记忆强度,使之与事件的重要性相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事件终生不忘,而有些记忆却稍纵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