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完整版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实用标准文案 )2017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953 : 2017-12-13 11:25 :来源:未知 编辑shuangkai 点击 万茹 马正良同马虹 邓小明 朱涛 严敏 李天佐(共执笔人)笔杨承祥 欧阳闵苏 张洁 张铁铮 文(共同执笔人) 周星光(共同执负责人) 周燕丰 郑宏 闻大翔,姚尚龙 徐军美 徐建国 郭曲练( ) 黄文起 黄宇光潘楚雄程智刚 人/共同执笔人 董海龙ambulato 1909年出日间手师最早提术(英格兰James Nicoll 医Interry surgery/day surgery )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间手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 ,IAAS )成立,日院时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优势,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资源率的使用效术患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间手定。

由于日高的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了更理提出围术期管识,为临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共麻醉专家日间手术 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的顺利开展。

术念 一、日间手术的概手术,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的(24h )之病情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殊病例。

特由于和急诊手术在医除外师诊所或 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48h 。

最长不超过平的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医地区疗水。

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件间手术及麻本条的基醉 开 二、展日手术住院件应与设备、设施等条境、 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具品,以及管理用药及抢救药醉与室一致。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围术期员应士及相师、手术室护关人医师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麻醉科医。

门授及相关部权医院具备相应资质,获得类间手种术 三、日较小、风险相对扰小、手术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总的后疼少、术量少和术后并发症)、预计一般手术时间短(不超过3h 出血 术。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 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得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得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得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得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得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得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得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得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与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

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与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与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得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得“围术期团队”就是围术期评估得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得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得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与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得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就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得手术、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就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得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s)进行FC得评估、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得推荐等级)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得患者,首先评估手术得紧急性。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6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6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

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万茹马正良马虹邓小明朱涛严敏天佐(共同执笔人)承祥闵苏洁铁铮欧阳文(共同执笔人)周星光(共同执笔人)周燕丰宏闻大翔,尚龙徐军美徐建国郭曲练(负责人/共同执笔人)黄文起黄宇光董海龙程智刚潘1909年英格兰James Nicoll医师最早提出日间手术(ambulatory surgery/day surgery)概念,随着国际日间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Surgery,IAAS)成立,日间手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管理模式。

日间手术具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外科床位周转、降低院感染、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医护人员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由于日间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流动性大、周转快,对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日间手术麻醉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提供指导和帮助,以利于日间手术的顺利开展。

一、日间手术的概念患者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24h)之完成的手术,除外在医师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

特殊病例由于病情需要延期住院,住院时间最长不超过48h。

然而,在日间手术时间界定上,应考虑我国国情及不同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日间手术模式。

二、开展日间手术及麻醉的基本条件开展日间手术的手术室环境、设备、设施等条件应与住院手术室一致。

必须配备各类常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用药及抢救药品,以及具备成熟的抢救流程。

手术医师、麻醉科医师、手术室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获得医院及相关部门授权。

三、日间手术种类总的原则:宜选择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手术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h)、预计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的手术。

各医院应综合考虑其医疗场所、设备条件、医疗水平及患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可开展的日间手术。

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第11部《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吴新民(执笔)张炳熙(执笔)于布为薛张纲叶铁虎王俊科邓小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系指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

由于此类患者围术期潜在有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危险,且多伴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故不论所施行的手术是否与矫正OSA有关,该类患者应列为麻醉的高危患者。

因此,为降低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提高OSA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质量,特提出OSA患者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一、OSA的发病率美国OSA 的发病率约为5%∼25%。

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根据已有数据估算,OSA 的发病率约为4%。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肥胖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会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约有80%~95%的OSA 患者在手术前并没有能够被诊断出来。

因此,麻醉科医师必须掌握OSA 的诊断标准。

(见本共识第三部分:OSA 的诊断标准)二、OSA 的病理生理成人的上呼吸道是咽腔,其前壁和侧壁没有骨性组织支撑,仅靠咽腔壁上的肌肉张力保持其开放。

睡眠时由于肌肉松弛,舌后坠,可不同程度地使咽腔变窄。

如果咽腔显著变窄,则吸气时因气流迅速通过悬雍垂、舌根和会厌,而产生鼾声和低通气状态(经口、鼻气流少于清醒时的50%以上并持续10s 以上时)。

当咽腔壁肌肉完全失去张力时,咽腔塌陷,由于舌完全后坠,形成上呼吸道完全梗阻,出现虽用力通气、但无气流通过、无声音的窒息状态。

窒息时间如超过10s,就将引起低氧、高碳酸血症。

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会触发用力通气和气道负压进一步增加,并导致患者睡眠减浅,脑电呈现爆发性抑制,出现肢体活动、翻身、憋醒,咽部肌肉张力增加、咽腔部分开放、伴有鼾声。

患者气道开放后缓解了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复又进入深睡状态。

睡眠结构的紊乱和反复发生的憋醒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深睡不足,白天困倦嗜睡,晨起头痛,记忆力减退,个性和认知改变。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麻醉学会制定了《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旨在指导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

麻醉前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等。

评估的重点是判断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评估,并筛查出高风险患者。

麻醉技术选择对于冠心病患者,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非全身麻醉技术。

若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选择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传统麻醉。

而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尽可能选择无创、非侵入性的手段如内镜检查,避免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或仅进行 PD 线、皮下移植口等最小化侵入手术。

输液管理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与水电解质平衡。

麻醉时,应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在需要加速心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β 受体激动药,而不是使用其它药物。

在对病情不确定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高容量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血容量过度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也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还应注意应用与HD管抗凝一血的一致性,以防出现回路内凝血现象。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更快,但同样也存在风险,如呼吸抑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例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镇痛。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肝和肾功能状态,以避免不良反应。

围术期护理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上也需要格外注意。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氧饱和度的正常维持。

在恢复期间,监测心电图和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防止出现心肌缺血等意外。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2020版)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2020版)

⿇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2020版)⿇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陈向东,曹铭辉,杨建军,赵晶,刘学胜,张加强,阎⽂军,赵璇,刘存明,徐国海,乔辉,孙绪德,倪新莉,宋兴荣,王强,戚思华,王海云,张野,陈新忠,林献忠,李⾦宝,王锷(共同执笔⼈),徐道杰(共同执笔⼈),朱涛(共同负责⼈),王英伟(共同负责⼈)⼀、前⾔⿇醉前访视和评估是保障患者⼿术⿇醉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优化患者术前治疗⽅案、⿇醉⽅案的制定和术中⿇醉管理都具有⾮常重要的指导作⽤。

⿇醉前访视包括病史采集、⿇醉风险评估、⿇醉专科检查、⿇醉⽅案和风险告知、⼼理疏导等内容1,涉及内科、外科、⼉科、妇科和感染病科等相关疾病。

访视时既要做到问诊简单明了,⼜不能遗漏重要病史。

为提⾼⿇醉前访视的规范化,特制定⿇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

⼆、⿇醉前访视和评估⼈员的资质⿇醉科医师是术前访视评估的主要⼈员,⿇醉科医师亲⾃去病房询问患者病史或通过⿇醉专科门诊进⾏术前评估。

也可采⽤基于计算机或智能设备的患者⾃我评估问卷进⾏初步评估,然后由⿇醉科医师审核,这种⽅法可以明显提⾼访视和评估效率2。

三、⿇醉前病史采集⼀般病史询问1.1过敏史及药物不良反应史:询问是否清楚过敏源、过敏症状及缓解⽅式等。

1.2吸烟史:烟龄、每天吸烟数量、近期是否戒烟。

1.3饮酒或吸⾷毒品:每天饮酒量、饮酒年限、近期是否戒酒;是否酒精或毒品成瘾;是否长期使⽤安眠药等。

1.4家族史:有⽆恶性⾼热家族史、假性胆碱酯酶缺乏史和家族遗传疾病等病史。

1.5⿇醉⼿术史:(1)已实施⼿术种类、部位以及术后恢复情况;(2)是否发⽣过⽓管插管困难,恶性⾼热、⼼搏骤停和过敏等严重不良事件;(3)术后是否发⽣恶⼼、呕吐和疼痛等并发症。

系统性疾病的评估2.1⼼⾎管系统疾病2.1.1⾼⾎压:(1)⾼⾎压程度和年限;(2)是否规律服⽤降压药物以及降压药物种类;(3)是否合并⾼⾎压并发症,平时有⽆胸闷、胸痛、⽓促以及体位变化引起的头晕、晕厥和⿊朦等症状。

非小细胞肺癌2017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

非小细胞肺癌2017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

NCCN Guidef Content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专家组成员 指南更新汇总 肺癌的预防与筛查(PREV-1) 临床表现与风险评估 (DIAG-1) 初步评估与临床分期(NSCL-1) 评估和治疗: • I期 (T1ab-2a, N0), II期 (T1ab-2ab, N1; T2b, N0), IIB期 (T3, N0), 和IIIA期 (T3, N1) (NSCL-2) • IIB期 (T3 侵犯, N0) 和IIIA期 (T4扩散, N0-1; T3, N1) (NSCL-4) • IIIA期 (T1-3, N2) 和分散的肺结节 (IIB, IIIA, IV期) (NSCL-7) • 多发肺癌 (NSCL-10) • IIIB期 (T1-3, N3) (NSCL-11) • IIIB期 (T4, N2-3) and IV期, M1a: 胸腔或心包积液 (NSCL-12) • IV期, M1b: 局限部位 (NSCL-13) 根治性治疗结束后监测 (NSCL-15) 复发与转移的治疗 (NSCL-16) 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 (NSCL-17) 病理学检查原则 (NSCL-A) 外科治疗原则 (NSCL-B) 放射治疗原则 (NSCL-C) 新辅助与辅助治疗化疗方案 (NSCL-D) 联合放射治疗使用的化疗方案 (NSCL-E) 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全身治疗 (NSCL-F) 癌症生存关怀(NSCL-G) 遗传学改变患者的新型靶向药物 (NSCL-H) 分期(ST-1)
Printed by zhang pinliang on 7/2/2017 10:58:04 PM.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17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21〕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开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1?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那么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根底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根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2017)

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2017)

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和减少肺误吸风险药物应用指南(2017)左云霞刘斌(执笔人)杜怀清连庆泉吴新民(负责人)张建敏陈煜薄禄龙一、概述全身麻醉药物可使机体保护性的呛咳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食道扩约肌的松弛使得胃内容物极易反流至口咽部。

手术治疗或检查患者在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时,一旦反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内,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

局部麻醉的患者在围麻醉期接受静脉镇静镇痛药物后,其发生反流误吸的风险较高。

麻醉相关反流误吸的发生率依次为新生儿﹥儿童﹥成人。

因此,接受择期手术治疗或检查的患者麻醉前禁食问题应当引起麻醉科医师、相关专科医师以及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

然而,对于婴幼儿、儿童和部分成人,传统的禁食时间过长(术前晚10时后禁食),可使患者口渴和饥饿等不适感加重,造成患儿不必要的哭闹或烦躁,严重时还可出现低血糖和脱水。

为保证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提高麻醉质量和效率,降低长时间禁食后脱水及低血糖风险,增加患者围麻醉期的舒适度和满意度,避免延误和取消择期手术,并使围术期吸入性肺炎、呼吸和相关系统疾病并发症最小化,我们结合近三年来临床相关研究成果,国外相关麻醉学会更新的禁食指南,将2014年版《成人与小儿手术麻醉前禁食指南》进行更新,并增加减少误吸风险药物应用的内容。

二、手术治疗或检查麻醉前禁食目的1.减少胃内容物容量,防止胃酸pH值过低,减少围术期胃内容物反流而导致的误吸等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或降低其严重程度。

2.防止过度脱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防止低血糖。

4.防止过度禁食所致的饥饿、恶心呕吐及烦燥不安等不适感。

三、手术麻醉前禁食时间手术麻醉前禁食时间,是指患者需接受手术及相关操作时,实施麻醉前禁止经口摄入液体或固体食物的规定时间。

日常膳食中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在胃内被排空的时间和消化吸收部位也不同。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学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我国麻醉医疗行为,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本指南汇集了我国麻醉学领域的众多专家智慧,旨在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本文将对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概括和解读,以期为广大麻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麻醉基本原则1.麻醉前评估与计划麻醉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和监测手段。

2.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麻醉医师经验,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吸入麻醉等。

3.麻醉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用药原则包括:依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药物;尽量选择作用时间短、代谢产物无毒性的药物;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4.麻醉监测与管理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呼吸循环支持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三、常见手术麻醉1.开腹手术麻醉: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注意术中肌松药物的应用和术后疼痛管理。

2.腔镜手术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手术需求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种类。

注意保持患者循环稳定和呼吸功能良好。

3.心脏手术麻醉:重点关注患者心血管功能,采用心肺转流技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患者血压稳定,降低颅内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创伤手术麻醉: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根据患者状况选择麻醉方法。

四、特殊人群麻醉1.孕妇麻醉:遵循产科麻醉原则,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药物,注意监测胎心率。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17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17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7-12-1311:56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7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就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与各种血液保护措施得综合应用等。

围术期输血就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就是依据患者病情得实际需要,输入相关得血液成分、血液管理得其她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得药物与技术。

一、术前评估1、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4、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得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她抗凝药与可能影响凝血得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得凝血病史;5、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6、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7、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与Rh血型)、乙肝与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得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得危险因素;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得风险及益处;11、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二、术前准备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3。

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

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得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得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得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得情况,考虑就是否停用阿司匹林;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得风险与出血增加得风险;5。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摘要:一、引言二、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发展历程三、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与理念2.临床麻醉3.疼痛治疗4.重症监护5.复苏与急救6.麻醉科建设与管理四、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意义与影响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麻醉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麻醉学的临床水平,规范麻醉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安全与舒适,我国于2017 年发布了《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本文将对这一版本的指南与共识进行详细解读。

二、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发展历程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麻醉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从1997 年开始,我国开始制定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麻醉质量。

至今,我国已发布了多个版本的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2017 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1.基本原则与理念本部分内容强调了麻醉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舒适化、快速康复等。

同时,要求麻醉医师遵循人文关怀理念,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临床麻醉本部分详细阐述了临床麻醉的各个环节,包括:麻醉前评估、麻醉方法选择、麻醉药物使用、麻醉监测、麻醉管理、麻醉后复苏等。

对于各类手术的麻醉处理,也给出了具体建议。

3.疼痛治疗本部分介绍了疼痛治疗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及各类疼痛疾病的诊疗策略。

同时,强调了疼痛治疗中的患者教育与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重症监护本部分内容包括:重症监护室的设置与设备、患者评估与监测、常见危重症的诊疗规范、复苏与急救技术等。

旨在提高我国重症监护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

5.复苏与急救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心肺复苏、创伤复苏、急性中毒救治等急救技术,以及相关疾病的诊疗原则。

以提高我国复苏与急救能力,降低死亡率。

6.麻醉科建设与管理本部分内容涉及麻醉科的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备要求、质量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为麻醉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1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1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王东信(执笔人) 王天龙(负责人) 欧阳文严敏梅伟李民肖玮穆东亮何舒婷梁新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 sease,COPD)就是常见得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得身心健康。

手术患者合并COPD会使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心脏、肾脏等肺外器官并发症风险增加,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术期死亡率增加。

为了提高COPD患者得围术期管理质量,特制定COPD患者接受非肺部手术得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一、COPD得定义、病理生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一)COPD得定义COPD就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得常见病,其特征就是持续存在得呼吸道症状与气流受限,就是由吸入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得气道与(或)肺泡异常所致。

COPD特征之一得慢性气流受限,就是由小气道病变(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与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导致,两者所起得相对作用因人而异、(二)COPD得病理生理学特征COPD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气道与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粘液分泌增多、气流受限与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与肺心病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粘液分泌增多与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咳痰。

小气道炎症、纤维化与管腔分泌物增加引起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比值(FEV1/FVC)降低。

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体陷闭,可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吸气量下降,引起呼吸困难与运动能力受限。

过度充气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就是引起活动后气促得主要原因。

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阻塞、肺实质与肺血管床得破坏加重,使肺通气与换气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长期慢性缺氧可引起肺血管广泛收缩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膜增生、纤维化与闭塞造成肺循环重构、COPD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

医学高级职称正高《麻醉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医学高级职称正高《麻醉学》(题库)模拟试卷二

医学高级职称正高《麻醉学》(题库)模拟试卷二[多选题]1.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叙述错误的是(江南博哥)A.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发生不可逆性功能障碍及衰竭B.涉及多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C.其病因复杂、防治困难,但死亡率较低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所导致的肺性脑病也属于本病E.原发致病因素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的参考答案:ACDE[多选题]2.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认的NSAIDs分类包括A.乙酰水杨酸盐类B.非乙酰水杨酸盐类C.非水杨酸盐类D.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E.辅助性镇痛药参考答案:ABC[多选题]3.关于硝酸甘油,叙述正确的有A.分子中的亚硝基团与血管平滑肌受体结合,扩张血管B.可降低前负荷,松弛血管,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但心排血量无明显改变C.可发生反射性心动过速D.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有发生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可能E.对脑血流和颅内压的影响不明显,可用于颅内高压患者参考答案:BCD[多选题]4.老年人的肾功能特点有A.对血管升压素反应性差B.保钠、保水功能强C.肾小管回吸收葡萄糖差D.对肾素-醛固酮反应敏感E.排泄药物时间延长参考答案:ACE[多选题]5.抗胆碱药的促进气道松弛作用是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的毒蕈碱样受体来完成,此种毒蕈碱样受体的类型是A.MB.MC.MD.ME.M参考答案:BC[多选题]6.脊髓丘脑束传导功能包括A.位置觉B.痛觉C.温度觉D.触觉E.内脏膨胀觉参考答案:BCD[多选题]7.多巴胺对受体作用的特点是A.激动心脏β1-受体B.激动血管α-受体C.激动血管多巴胺受体D.对β2-受体影响十分微弱E.作用于H-受体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8.新生儿的循环特点是A.心室顺应性好,心肌收缩性好B.左心室循环负荷过重C.心肌耐受缺血和缺氧能力较强D.主要靠快心率维持心排血量和血压E.心功能曲线右移参考答案:BCD[多选题]9.关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叙述正确的是A.SmvO通常依赖于心排血量(CO)、氧耗(VO)、血红蛋白和SaOB.当SmvO下降时可能是氧供减少,也可能为氧需增加或两者并存C.在SPO无变化时,SmvO下降说明CO降低D.CPB后SmvO下降,应考虑到血液稀释带氧不足所致,应提高血红蛋白E.高热、燥动、寒战等使SmvO增高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10.关于非住院手术麻醉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期处理,叙述正确的有A.非住院手术后患者均需在PACU度过恢复期B.麻醉后恢复阶段应主要考虑术后镇痛而非处理恶心和呕吐C.对于术后心率>90次/min,心电图T波低平者应考虑泵注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D.对于BMI>30的患者,如术后低氧血症,应予以叩背处理E.COX-2抑制剂如帕瑞考昔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轻度上消化道损伤参考答案:ADE[多选题]11.小儿术中体温升高的诱因有A.环境温度高B.应用阿托品C.手术单覆盖过密D.使用硫喷妥钠E.术前发热参考答案:ABCE[多选题]12.羊水栓塞常发生在下列哪些情况A.胎盘早剥B.剖宫产C.子宫破裂D.前置胎盘E.二卵双胎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1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前准备包括A.控制舒张压,使舒张压<100mmHgB.纠正心衰C.控制收缩压,使收缩压<150mmHgD.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E.改善心功能达最理想程度参考答案:ABCE参考解析:麻醉前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好是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或舒张压控制在95mmHg以下,是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生命稳定的首要条件。

外科手术肺功能评估与相关围手术期管理

外科手术肺功能评估与相关围手术期管理
每天2次,每次2小时
术后主要防治措施
I. 肺部扩张措施
I. 激励型肺量计 II. 深呼吸运动
II. 早期活动和下床 III. 疼痛治疗
I. 硬膜外镇痛 II. 静脉镇痛
IV.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V. H2受体拮抗药 VI. 预防恶心和呕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 及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戒烟 药物治疗 体疗 减肥 改善营养 NPPV治疗
戒烟
戒烟后12 ~ 24 h血中CO及尼古丁水平下降 48 h后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48 ~ 72 h后支气管粘膜纤毛功能提高 1 ~ 2 w后痰液分泌减少 4 ~ 6 w后肺功能有所改善 6 ~ 8 w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8 ~ 12 w后吸烟对PPCs的影响才完全消失
药物治疗
舒张支气管、祛痰、分泌物引流 抗感染(二代头孢或左氧氟沙星;住院时
间长,基础疾病多,三代头孢联合左氧氟 沙星,或哌拉西林舒巴坦等) 掌握雾化吸入技术
抗菌药物
雾化药物
药名
用量
1 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
2 异丙托溴铵
2.5mg-5mg /5mg
0.25-0.5
3 可必特(异丙托 2.5ml 溴铵与沙丁胺醇)
FEF25%–75% < 14 L/sec
安全界限
安全:住院患者FEV1>1.5L或FEV1%>60 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保证肺叶切除术后 长期存活的最低标准
术前FEV1% 50%,
肺叶切除后FEV1% ( PPO-FEV1% ) 40% PaCO2 50mmHg
七、围术期改善肺功能减少PPCs措施
影像学:常规胸片;胸科手术CT检查 肺功能:FVC、FEV1、DLco 活动耐量检查:6MWT、心肺运动试验 风险评估量表:ABCD评估工具;BODE评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麻醉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发布,旨在为我国麻醉医师提供一部权威、实用的指导性文献,以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二、2017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1.麻醉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2.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确保麻醉安全。

3.麻醉方法与技术:介绍各种麻醉方法(如气管插管、神经阻滞等)的适应症、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麻醉监测与管理:强调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5.常见手术麻醉处理:针对不同手术类型,介绍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6.特殊人群麻醉: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出合适的麻醉策略。

7.麻醉并发症与防治:阐述麻醉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8.复苏与重症监护:介绍复苏技术及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要点。

三、2017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实践应用
1.提升麻醉质量与安全:指导麻醉医师遵循规范化操作,降低麻醉风险。

2.指导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麻醉医师培训提供权威教材,提高麻醉医师整体水平。

3.促进麻醉学科发展:推动我国麻醉学科与国际接轨,提升麻醉学科地位。

4.推动麻醉医学研究:为麻醉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四、结论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麻醉学文献,对提高我国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推动麻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2017版)

3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2017版)

精心整理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7-12-1311:56??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点击:467??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1.???2.???3.???4.、其???5.???6.???7.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9.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10.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11.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4.???5.???6.???7.???8.???9.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1.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1)失血量监测???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血或手术出血的情况。

失血情况作定量测定,包括检查吸引罐、止血纱布和外科引流管;???(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除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需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监测(尿排出量)、脑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3??????(4???A.???B.???C.2.???(1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含量;???(2)输注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注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70g/L建议注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g/L~100g/L 时,应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以下情况也需要输注红细胞:???A.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B.血红蛋白<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治疗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C.???D.???(3??????)?????????100分则算为100分,评分值对应启动输注RBCs且需维持的最低血红蛋白浓度。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标题:深度解读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在2017年,中国麻醉学领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事件:发布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这一版本的指南和共识是该领域的权威性文件,对于规范和推进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版本的指南与共识进行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麻醉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临床工作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指导。

一、指南与专家共识的概述1.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的制定背景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下,麻醉学科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是在国内外麻醉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麻醉学实践经验,由相关专家共同制定的权威性文件,旨在为中国麻醉学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2. 2017版中国麻醉学专家共识的重要性中国麻醉学专家共识是中国麻醉学领域的权威性文件,由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麻醉学专家共同制定而成。

其发布标志着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规范临床麻醉实践、提高麻醉学科的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1. 专家共识中关于麻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017版中国麻醉学专家共识在麻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新型麻醉药物的应用、麻醉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麻醉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

2. 指南对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措施在临床麻醉实践中,麻醉并发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对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术前评估、麻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方面。

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应用,对于提高麻醉学科的临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的观点与理解个人认为,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的发布是中国麻醉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版本的指南和共识不仅覆盖了麻醉技术、麻醉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措施,还对麻醉学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王东信(执笔人)王天龙(负责人)欧阳文严敏梅伟李民肖玮穆东亮何舒婷梁新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手术患者合并COPD会使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心脏、肾脏等肺外器官并发症风险增加,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术期死亡率增加。

为了提高COPD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质量,特制定COPD患者接受非肺部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一、COPD的定义、病理生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一)COPD的定义COPD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常见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吸入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

COPD特征之一的慢性气流受限,是由小气道病变(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导致,两者所起的相对作用因人而异。

(二)COP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COPD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气道和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粘液分泌增多、气流受限和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以及全身不良反应。

粘液分泌增多和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咳痰。

小气道炎症、纤维化和管腔分泌物增加引起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FEV1/FVC)降低。

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体陷闭,可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吸气量下降,引起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受限。

过度充气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是引起活动后气促的主要原因。

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阻塞、肺实质和肺血管床的破坏加重,使肺通气和换气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长期慢性缺氧可引起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膜增生、纤维化和闭塞造成肺循环重构。

COPD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

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肺部,亦产生全身不良效应。

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抑郁、慢性贫血、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这些合并症均可影响COPD患者的围术期及预后,应进行评估和恰当治疗。

(三)COPD的诊断标准及分级1. 诊断标准任何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和(或)COPD 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COPD诊断。

对于确诊或疑似COPD的新患者,必须采集详细病史。

确诊COPD要求进行肺功能检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0可确定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结合具有相应症状和有害刺激物质暴露史可诊断COPD。

2. 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评估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检查应在给予至少一种足量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后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变异性(表1)。

表1 COPD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基于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值)GOLD=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二、COPD患者的术前评估评估的目的是明确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对患者健康状况和未来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并指导围术期治疗。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包括肺功能异常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患者目前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急性加重的病史和未来风险,以及存在的合并症。

(一)影像学检查胸片对诊断COPD的特异性不高,但在进行鉴别诊断以及确定有无其他合并症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呼吸系统合并症(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胸膜疾病)、骨骼肌肉合并症(脊柱后凸)、心血管合并症(肺心病)等,围术期应常规检查。

COPD的典型胸片改变包括肺膨胀过度、肺透亮度增加和血管影减弱。

CT检查不作为COPD常规检查项目,但需对疑问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或对其他合并症进行确诊时有较高价值。

此外,CT检查是肺减容和肺大疱切除等胸科手术必需的术前检查。

(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是判断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程度的主要客观指标,对明确COPD的诊断和严重程度、了解疾病进展状况、评估围术期风险、判断预后和对治疗的反应等都有重要意义。

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FEV1/FVC的降低来确定的。

FEV1/FVC是COPD的一项敏感指标,可检出轻度气道受限。

FEV1%预计值是中、重度气道受限的良好指标。

COPD患者早期即会出现气道陷闭;随着气道受限的持续进展,出现过度充气。

肺功能检查表现为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和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增加,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降低,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升高。

肺实质和肺血管的破坏会影响气体交换。

当临床症状与气道受限严重程度不符时,弥散功能(常用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检查对于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三)活动耐量检查客观的活动耐量检查能反映呼吸系统和全身的功能状态,预测健康状态受损情况。

其中6分钟步行试验(6-min walk test,6MWT)简便易行,广泛用于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的功能状态评价、疗效比较和结局预测。

6MWT结果表示为6分钟步行距离(6-min walking distance,6MWD),其正常参考值与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相关。

Enright等报告290例健康成年人(117例男性、173例女性,年龄40~80岁)的6MWD中位数分别为男性576米、女性494米。

对处于稳定期的重度COPD患者,6MWD变化超过54米(95% CI 37~71米)时具有临床意义。

但6MWT具有一定局限性,多数患者在试验中不能达到最大运动量,没有测定峰值耗氧量等客观生理指标,只能反映日常体力活动时的功能代偿水平。

相比而言,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ET)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心肺功能,该试验可检测氧摄取量(VO2)、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等生理指标。

其中最大运动负荷时所达到的MET是评估心肺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

MET<4提示心肺功能储备不足。

(四)风险评估量表1. 症状评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OPD的急性加重、健康状况的恶化显著相关,也可预测死亡风险。

临床上最常用的评分量表有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量表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

以前认为,COPD是一种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点的疾病,使用mMRC 量表对呼吸困难程度进行简单评分即可(表2)。

目前认为,COPD 对患者影响有多个方面,包括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受限、自信心下降、睡眠障碍和精力减退。

CAT问卷评估上述八个方面的严重程度(图1)。

根据指南建议,可将CAT≥10分作为决定治疗或判断预后的分界点。

若采用mMRC评分,可以mMRC≥2作为等效分界点。

表2 mMRC呼吸困难评分mMRC =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图1 CAT评估测试问卷2. 综合评估(1)ABCD评估工具:2017年GOLD指南推荐使用更新的ABCD 评估工具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在该评估方案中,患者应先接受肺功能检查以明确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肺功能GOLD分级),随后使用mMRC评估呼吸困难或使用CAT评估症状,并记录患者的急性加重病史(包括既往住院情况),最后根据图2得出所属的“ABCD”分组。

完整的COPD综合评估应包含两方面:运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受限的严重程度;同时运用ABCD评估工具(图2)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和急性加重风险。

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可表述为GOLD分级(表1)和“ABCD”分组,如GOLD 4级、D组。

FEV1是预测患者预后(如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的重要指标。

而ABCD评估工具在指导治疗方面有一定价值。

在某些情况下,ABCD评估工具可帮助医师在无肺功能的情况下,评估患者COPD严重程度。

图2 细化的ABCD评估工具(2)BODE评分系统:也是评估COPD患者的预后和转归的一项重要工具。

BODE评分系统基于4个指标:体重指数(B)、气道阻塞程度(O)、功能性呼吸困难(D)和用6分钟步行距离评估的活动耐量(E)(表3)。

它综合性强、对死亡率的预测效力高、且各项指标易于获得,非常适合临床使用。

BODE评分高伴随死亡风险增加(BODE评分每增加1分的全因死亡风险为HR 1.34 [95%CI 1.26~1.42],因呼吸原因死亡的风险为HR 1.62 [95% CI 1.48~1.77])。

表3 BODE评分系统三、COPD患者的麻醉前准备(一)非药物治疗1. 戒烟吸烟是诱发COPD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吸烟本身也导致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增加。

戒烟会给COPD患者带来诸多益处,包括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心血管合并症风险。

术前戒烟4周以上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戒烟3~4周可降低伤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但短时间戒烟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明显。

因此,推荐吸烟患者在手术前尽早开始戒烟。

2. 加强营养支持COPD患者因呼吸困难而做功较多,约1/3的患者合并某种程度的营养不良。

这些患者需要加强营养支持,首选口服营养支持,目标是维持体重指数在20kg/m2~25kg/m2。

加强营养支持可以显著增加COPD患者的体重和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肌肉容量不足的COPD患者,在为期4个月的营养支持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下肢肌力和运动耐量。

3. 康复训练适用于中度以上COPD患者,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教育患者使用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和缩唇呼吸等;②心肺功能训练,包括伸曲训练、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等。

康复训练应根据个体情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进行。

即使存在气短症状,也应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肺部康复训练可以减少COPD患者的住院次数。

术前进行心肺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降低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肺部药物治疗与肺功能优化1. 支气管扩张药首选吸入治疗。

短效制剂适合所有COPD患者,长效制剂适用于中度以上患者。

术前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