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_石培基
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 日照充足强烈干燥
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强烈干燥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日照充足,气候干燥。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宁夏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农业、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阐述宁夏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当地的影响。
一、地理特征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沙漠环绕其大部分区域,尤其是海西蒙古沙漠、贺兰山沙漠和洪水河沙漠。
这使得宁夏面临极度干旱的气候条件。
加之海拔较高,地势相对较低,山地较少,水源稀缺,使得干旱气候在宁夏地区得以进一步加剧。
二、农业宁夏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面临很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模式难以为继,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然而,宁夏人民积极探索适应干旱气候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利用滴灌、节水灌溉等水利技术,提高了灌溉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适应性强的农作物、耐旱性较强的植物得到了广泛种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宁夏干旱气候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三、人居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人居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缺水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宁夏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供水条件。
特别是利用地下水资源,建设了大量的水井和水塔,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宁夏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公园和植树造林,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舒适度。
四、生态环境干旱气候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宁夏的植被覆盖率较低,沙尘暴频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进行荒漠化治理,加强沙漠边缘的植被覆盖,减少沙尘暴的频发。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宁夏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宁夏以干旱气候为主,这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然而,宁夏人民勇于探索、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渐在适应干旱气候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GIS的宁夏气候要素推算及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1 资 料
所 用地 形资料 比例尺 为 1 2 0 0 , 高线 间 隔 :5 0 0 等
摘
要 : 于 GI 术 研 究 了 宁夏 气 候 要 素 的 小 网 格 (5 基 S技 2 0m×2 0m) 算 方 法 ,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宁夏 农 业 5 推 在
气候 资 源 的状 况 。结 果 表 明 : 宁夏 太 阳辐 射 资 源 丰 富 , 阳 辐 射年 总量 为 49 5 5 / 是 全 国 太 阳辐 射 最 太 5 ~615MJ m , 丰 富地 区之 一 ; 平 均 气 温 5 3 .℃ , 年 . ~9 9 呈北 高 南低 分 布 , 温 的 分 布 空 问 差 异 明 显 ; 降水 量 19 7 9 . m, 积 年 5 . ~54 0m 南 多北 少 ; 蒸 发量 118 8 9 . 年 0 . ~19 1 7mm, 分布 为 中西部 大 , 南 部 小 ; 干燥 度 在 0 4 东 年 . ~4 7 中北 部 大 部 分 地 区 .,
度 、 向图层 。 坡 气象 站点 资料为 宁夏 2 4个 气 象 观测 站 1 6 ~ 91 20 0 5年 4 5年 的常 规气 象 资 料 , 自于 宁夏 气 象 局 来 资料档 案 室 。
长, 地势 南高 北低 , 陡 东缓 。宁夏 深 居 内陆 , 离 西 远
海洋 , 大陆 性气 候 表现 十 分 典 型_ 。 宁夏 山 区地 形 1 J 复杂 , 山地 气候 垂直和 水平差 异都 十分 明显 , 成 了 构 复杂 的气候 环境 和不 同的气候 资源 。 目前 全区 只有 2 4个 气 象 台站 , 即每 26 0k 7 m 区域 内只有 一 个 台 站。在传 统 的气候 资 源分 析 中 , 根据 稀 疏 站 点 的 仅 资料 , 很难 精 确地反 映 不 同地 形 要 素影 响 下 的 实 际 状况, 显然 不 能满 足 自然 资 源开 发 利用 的需 要 。随
宁夏南部山区小流域径流产沙分析及土壤补充灌溉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
宁夏南部山区小流域径流产沙分析及土壤补充灌溉效益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宁夏南部山区是我国沙漠化地区的重点治理区域,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该地区水资源匮乏,且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对土壤补充灌溉的研究与应用对地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究选取该地区的小流域进行研究,探究小流域的径流产沙特征和土壤补充灌溉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益,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及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案研究内容:1.采集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数据,分析小流域的径流产沙特征。
2.调查小流域土壤水分状况,利用BIM模型进行土壤补充灌溉设计,对土壤补充灌溉的效益进行评估。
研究方案:1.对小流域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包括降雨量、径流量和沙流量等;2.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小流域的径流产沙特征;3.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测试,获得小流域土壤水分状况和特性;4.利用BIM模型进行土壤补充灌溉设计;5.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对土壤补充灌溉的效益进行评估。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结果:1.掌握小流域径流产沙特征的基本情况;2.了解小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确定土壤补充灌溉设计的最优方案;4.评估土壤补充灌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益。
研究意义:1.深入了解该地区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状况,为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3.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1.搜集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数据;2.分析小流域的径流产沙特征;3.了解小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二年:1.确定土壤补充灌溉设计的最优方案;2.利用BIM模型进行土壤补充灌溉设计;3.评估土壤补充灌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益。
第三年:1.结合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对土壤补充灌溉进行效益评估;2.撰写论文及相关研究报告;3.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探讨。
宁夏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宁夏生态环境现状分析——马宇宙1 宁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1.1 宁夏生态建设基本情况宁夏跨暖温带半湿润区至温带干旱区三个气候区,处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荒漠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及北方的环境脆弱带,其中3/4属干旱、半干旱区域,对气候波动反映敏感,属于环境变化频率高、幅度大、多灾易灾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灾害多发,植被稀疏,森林资源匮乏。
宁夏地域面积虽小,却涵盖了西北地区所有的生态类型,有草原、森林、荒漠、湿地、农田等。
全区按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大体可分为山、川、沙三种类型。
其中,北部引黄灌区国土面积占自治区的1/4,耕地面积不足全区的1/3,而生产的粮食和创造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区的2/3以上,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接近9/10,是自治区的精华地带。
中部风沙干旱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5%。
宁夏也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
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297.4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57 .2%,其中沙化土地118.3万hm2,占全区总面积的22.8%。
1.2 宁夏生态进展分析近年来,宁夏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大的基础工程,加快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针对全区天然草原长期超载高度和严重退化的现实,2003年宁夏遮全国率先实行全省范围禁牧封育。
自治区实施“草畜产业”工程,每年整合安排专项资金5 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发展人工种草。
通过以上举措,生态状况初步改善,宁夏生态建设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新阶段,呈现出“质量与效益同步,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特点。
2 宁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的困难及突出问题2.1 生态环境自然演变呈现不断退化的趋势宁夏的生态状况、环境承载力仍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呈现不断退化的趋势。
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宁夏自然条件严酷,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二是自然生态十分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有的区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本就难以恢复。
GIS支持下的宁夏农业气候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GIS支持下的宁夏农业气候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农业气候区划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进行分析与评估,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精准、科学、高效的管理和规划。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宁夏地处我国的西北部,其自然地理条件特殊,气候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风沙较为严重,加上人口密度小以及资源贫乏,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宁夏地区的农业气候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GIS支持技术,能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GIS技术,探索宁夏地区农业气候区划的研究方法,明确宁夏地区气候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和发展前景,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建议。
通过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宁夏地区的农业生产形势和气候特点,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同时,还能为其他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宁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梳理;2. 基于GIS技术,对宁夏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3. 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现状;4. 对每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5. 提出宁夏地区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管理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搜集宁夏地区的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2. 基于GIS技术,对气候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3. 对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遥感监测;4. 利用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气候适宜性和农业生产潜力进行评估;5. 提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和管理建议。
五、预期成果1. 宁夏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2. 不同区域的气候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3. 宁夏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和发展前景评估报告;4. 宁夏地区农业生产规划和管理建议。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一、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基本包括集、贮、供、管四个方面。
(一)集集就是收集雨水,包括修梯田、条田等保证降雨贮存于土壤之中,不致形成径流而流失;将径流存贮于适当部位,包括自然径流面(如荒山坡地、道路)、人工集流面(如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塑膜等)。
(二)贮贮就是建设适当的贮水器把收集起来的雨水贮存起来备用,一般采用塘、池、窖多种形式。
(三)供供就是把贮存起来的水,在作物生育期的旱段和需水关键期,采用高效供水技术(滴灌、渗灌等)进行补充灌溉,达到以较少的供水实现增产的目标。
(四)管管就是管好集水供水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
二、集雨(水)补灌技术的配套技术(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区域气候、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种植方式、人口、产业结构为基础,确定区域特色作物的种植类型。
半干旱区以马铃薯、玉米、冷凉蔬菜、中药材为主。
半干旱偏旱区以西瓜、甜瓜、马铃薯、向日葵、中药材为主。
(二)覆盖技术选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麦草+地膜二元覆盖技术。
(三)耕作技术采用机械深松耕、镇压保墒等耕作技术熟化土壤,并采用膜侧栽培、全膜双垄覆盖垄侧播种、全膜覆土穴播等集雨技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四)选择抗旱作物品种重点选择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西瓜的抗旱优良品种,以实现集雨(水)补灌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五)化学抗旱技术选用旱地宝、吸水剂、FA 旱地龙,采用拌种、包衣、移栽蘸根与营养土混用的方法,提高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
三、集雨(水)补灌技术模式(一)集水场+集水窖+地膜覆盖+特色作物+配套农艺技术模式一是建设人工集水场。
人工集水场主要有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玻璃纤维布、塑膜等。
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具有投资低、施工技术简单、工业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集水效率高等优点。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集水场集水效率为80%~85%,固化剂集水场集水效率为61%~73%。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1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1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年4月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2.此时甲地风吹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3.图中虚线部位所示,表示冷锋的是A.① B.② C.③D.④参考答案:12.D 13.C试题分析:12.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甲地风向为西北风。
13.读图可知,①②都位于高压脊线附近,没有锋面出现;③④位于低压中心向外凸起的区域,会出现锋面,根据所在的位置和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③处为冷锋,④处为暖锋。
2.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的结合部,花岗岩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
下图是该地区景观图,据图回答下题。
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 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参考答案:B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如图所示,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位于地表之下。
而图示花岗岩石林地貌位于地面之上,并且已经比较破碎。
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其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3. 下图中数码①②代表两个沿海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①②两城市纬度数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 太阳辐射差异B. 大气环流不同C. 地面状况不同D. 沿岸洋流不同21. 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A. 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B. 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C. 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D. 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参考答案:20. B 21. C【20题详解】图示①位于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位于亚热带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故其气候类型差异的原因是大气环流形势的差异。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第26卷)总目次
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 的反硝化作用 …………………………………… ……… 孙志 高,刘景双 ,于君 宝 ( 1 ) 18
太原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分析
…… …………………………………………… …… 牛媛媛 ,任志远 ,杨
… … … … … … … … … … … … 顾 康 康 ,刘 景 双 ,杨 玉娟 ,张 立 大 ,张
福建省生态 系统服务 价值 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 因子 的敏感性 分析 …………………… …………… 姚成胜 ,刘耀彬 ( 0 8) 黑土剖 面水热异质性调查 ………………… …………… 牛 爽 ,张兴义 ,陈学文,许 闯 ,李 勇 ,张 少良,刘 爽 ( 6 8) 剑 ,刘晓冰 ,王光华 ( 7 9)
第 4期
农 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1 0 0年 l
农 系 科 学 与 综 合 研 究 2 1 业 统 0 0年 ( 2 第 6卷 ) 总 目次
近 5 a 气 候 变 化 和 人类 活 动 对 且 末 县 水 资 源 的影 响 0来 … … … … … … … …… 杨 玲 , 瓦哈 甫 ・ 力 克 ,穆 艾 塔 尔 ・ 哈 赛地 ( ) 1
霞,韩 晓增 ,王凤 菊 ( 9 5) 斌 ,侯云合 ,白洪远 ( 3 6)
凯 , 宋凤 斌 , 陈彬 茹 ( 8 6)
基 于 主成 分 方 法 的黑 龙 江 省 土 地 开 发 适 宜 性 评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李 德 一 ,张 树 文 ( 5 7)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水土资源优化 配置研究 进展 ………………… ……………………… 王 凯 ,付 松嫩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及其影 响因素分析 ……… …… … 曾丽红 ,宋开 山,张 基于价格浮动模型分析的政府对大宗农产 品定价 调控 政策研究 ………………… ……………………… 高 黑土区长期 施肥后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利用特征 的研究 ………………………… …………… 朱 基 于 P WO契约 的农作 物种子供应链的渠道协调 … …………………………………… ……… 刘 R
浅析宁夏石嘴山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
浅析宁夏石嘴山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宁夏石嘴山市气候资源具有日照充足,光能充沛,自然降水少,风速变化大,局地风能丰富;光热水等气象因素匹配合理,但有效利用率低;气象灾害多,危害较重等特点。
文章对全市农业气候资源特点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一点看法。
标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因素引言宁夏石嘴山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属北半球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虽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西缘,但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
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洼。
该区内植被稀疏,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多、日照长,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干旱、冰雹、沙尘、霜冻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分析石嘴山市的气候资源及气候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趋利避害,提供可靠的农业气候依据。
1 气候资源特点1.1 光照充足,光照资源丰富全市年日照时数为3004.1~3112.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6~78%。
一年中4~9月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左右,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5%。
此时段正值各种作物生长旺盛季节,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为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同时对发展日光温室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1.2 气候温凉差异大全市年平均气温在8.4~9.9℃之间,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1.1~33.3℃之间。
气温日较差大,为增加作物呼吸作用,干物质积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全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3~24.7℃,对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
全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9.2~-7.0℃,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0.3~-22.7℃,出现在1月,这对个别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有不利影响。
1.3 自然降水少全市年降水量在166.9~177.4mm之间。
主要集中在6~9月,平均降水量为124.2~137.6mm,占年总降水量的70%,冬季和春季降水量相对较少,这时正是作物需水的高峰期,降水量的多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土壤有机质对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的响应
Ec l g n n io m e t l c e c s o o y a d E v r n n a i n e S
ht: w.ec. m t / p/ ww j sio e c
Emale i r esio — i dt @jec. m : o c
利用类型间并无显著差异 ,中部干旱带只有甘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幅度 高达 1 5 4 %。限定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 , 3个生态区间典型用地土壤有机质出现显著差异 , 但是北部平原灌区和南部黄土丘陵区间未 利用 地以及 玉米地 表层 土壤 有机 质差异并不显著 。 研究 区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储存 的作用以正效应为主 , 是不同农 业土地利用类 型在不同生态 但
当前 宁夏 适 应 气 候 变化 研 究 多集 中于 农 作 物
种植 、 现代节水技术及其对气候变化适应的预测方 面 , 宁夏 南部 山 区马铃薯 【 、 如 】 北部 灌 区 的水 稻 【 ” l 、 旱地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 J , 3 有关土壤有机 等 质 与适 应气 候变 化 的关 系 、机理等 方 面 的研 究 尚显 不足 。综 合考 虑 宁夏农业 开 发活 动适应 气候 变 化 的 实践 ,立足分 区域 限定 的气 候 、土壤 特性 以及农 业 土 地利 用 类 型所 综 合 反 映 的农 业 经 营管 理 措 施 等 因素 ,展开宁夏典型生态区间土壤有机质储存及其 影响因素 的系统分析 ,以阐明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 区对 土壤 有机 质 的交互 作用 ,为宁 夏农业 综 合开 发
摘要 :为深入分析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认识其对气候变化 的适应 意义 , 分别于北部平原灌 区 、中部 干旱带和南部黄土丘陵 区的 3个农发项 目典型示范点 , 选取典型用地 、 玉米地 、 未利用地 3种土地利用类型 , 分析表层 1- 0 02 c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 ,生态区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的重要因素 ,并存 在极 显著的交互作 用。 m 研究 区土壤有机质在 45 ~ 47 ・g .3 1.0 k 。范围内变化 , g 典型用地有显著改善 , 平均质量分数达 1 . ・ 。 0 0gk 。 4 g 。限定生态 区条件下 , 北部平原灌区无论水稻还是玉米利用方式下 , 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 未利用地 都出现显 著提 升 , 但是南部黄 土丘 陵区 3 土地 种
基于GIS的宁夏罗山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与果树气候区划
基于GIS的宁夏罗山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与果树气候区划基于GIS的宁夏罗山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与果树气候区划一、引言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业气候资源对于果树种植至关重要。
合理划分果树种植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宁夏罗山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提高果树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通过基于GIS的方法,对宁夏罗山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果树气候区划,以期为果树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数据采集:收集宁夏罗山地区的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
2. 数据分析:利用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宁夏罗山地区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图。
3. 果树气候区划:根据果树对气候的适应性要求,将宁夏罗山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果树种植区域。
三、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1. 降水特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宁夏罗山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年内和年际变化。
夏季是该地区的主要降水期,降水量在年内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
2. 气温特征:宁夏罗山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10℃-32℃之间。
3. 风速特征:宁夏罗山地区夏季风力较大,具有一定的旱风特征。
冬季风力较小。
风向以西北风和偏北风为主。
4. 日照时数特征:宁夏罗山地区日照时数较多,年均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
四、果树气候区划根据宁夏罗山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果树种植区域。
1.北部果树种植区:该区域阳光充足,气温适宜,适合种植苹果、梨等果树。
2.东部果树种植区:该区域降水量较大,适宜种植葡萄、杏子等果树。
3.南部果树种植区:该区域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适宜种植葡萄、桃子等果树。
4.西部果树种植区:该区域年均气温较低,适宜种植杏子、苹果等耐寒果树。
五、结论基于GIS的方法在宁夏罗山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与果树气候区划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气候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宁夏罗山地区的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候特征。
宁夏旱作农业区农田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
宁夏旱作农业区农田蓄水保墒耕作技术体系土壤耕作技术就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业于土壤,调整土壤耕作层和土壤表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与肥力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农田保墒耕作技术是指在干旱缺水的地区,通过耕、耙、耱、锄、压、覆盖等一整套有效的土壤耕作技术,改善土壤耕作层结构,更好地蓄积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蒸发及其他非生产性水分消耗,创造一个水、肥、气、热相协调的土壤环境。
农田保墒耕作技术包括蓄墒、收墒、保墒 3 种农艺技术,配套措施包括抗旱良种选择、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技术。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稳产、高产和持续增产的需要。
在农业生产劳动量中约有60%从事土壤耕作,农业生产资金中约有1/3 投入到土壤耕作上。
因此,研究应用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对减少劳动力、节约能源、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宁夏旱作农业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耕作原理宁夏旱作农业区涉及宁夏3 市11个县(区),现有耕地面积80万hm2,占宁夏总耕地面积的65%,其中旱地占耕地面积的86.4%。
该区域年降水量243.7~650.2 mm,年蒸发量1 318.8~2 415.3 mm。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0 m3,是全国平均值的1/28。
自然降水为宁夏旱作农业区最主要的可利用水资源,但主要集中在7—9月,与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期错位,从而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
因此,通过不断研究改进旱作农业区土壤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是宁夏旱作农业区科技人员长期的主要工作,对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宁夏旱作农业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一)降水时空分布宁夏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243.7~650.2 mm,大部分地区在300~500 mm,7—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5%,不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
按照一年四季划分,以原州区1950—2008年共59年的降水量变化为例,59年间原州区平均降水量445 mm(变幅228~849 mm),其中,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78 mm(变幅29~167 mm),占全年的17.5%;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251 mm(变幅96~527 mm),占全年的56.4%;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107mm(变幅27~273 mm),占全年的24%;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平均降水量9 mm(变幅1~22 mm),占全年的2%。
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
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生态水利技术是指通过水系工程控制和利用水资源,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同时使得水资源合理利用并保持水环境的平衡。
它是生态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地区,因此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建议。
一、宁夏地区水资源状况分析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干旱地区,地形多为高原和丘陵地貌,地处黄土高原和沙漠化地区。
水资源非常匮乏,降水不均,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严重危害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长期的非理性开发和利用,导致水源的减少以及水质下降。
宁夏的水资源状况亟需改善,生态修复工作愈发迫切。
1. 多元化水资源补给应该在宁夏国土空间实施多元化水资源补给的技术。
通过建设人工降雨、云雾采集、地下水补给等技术工程手段,增加宁夏地区降水量,提高地下水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
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经验,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得水资源得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
2.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该加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恢复和改善宁夏地区的水生态系统。
在流域水务规划、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环节,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积极开展人工湿地、人工林场建设,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生态水利科技创新应该加强生态水利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生态水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宁夏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
可以开展新型水利灌溉系统的研发和应用,采取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技术,以促使宁夏地区的水利工程更加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并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
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建议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包括宁夏自治区。
为了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国土空间的生态质量,生态水利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就生态水利技术在宁夏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一、背景分析宁夏地处中国西部中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形成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由于农业密集带来的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导致了农田和水体的污染。
宁夏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生态水利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生态水利技术是指通过生态工程手段,结合水利工程手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可以采用以下生态水利技术:1. 水资源综合利用在宁夏干旱缺水的情况下,需要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减少浪费。
可以利用生态水利技术,通过集雨、蓄水、输水、供水和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建设集雨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开展水库蓄水,用于灌溉农田和饮用水供应等。
2. 水土保持工程在宁夏的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可以通过生态水利技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植树造林、建设梯田、开展地面覆盖等,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
3. 河流清淤和生态修复河流是宁夏的重要水体,但由于长期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可以通过生态水利技术,利用河道清淤、湿地恢复、植物生态修复等手段,改善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4. 农田生态水利建设农田是宁夏的重要生态空间,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农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可以利用生态水利技术,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开展农田水源保护、开展生态农业等,实现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之一,土壤肥力水平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宁夏中部干旱区的土壤质量本来就相对较差,不同的培肥方式会对土壤的肥力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壤质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农业生产提供合理科学的土壤肥力管理措施。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选择宁夏中部干旱区的一块代表性耕地,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按照常规管理和不同的培肥方式进行田间施肥试验;2. 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指标,包括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速效钾等;3. 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总结各个处理的效果,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为该地区土壤肥力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试验选址。
选取宁夏中部干旱区的一块代表性耕地作为试验对象。
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T1:常规施肥;T2:有机肥+化肥;T3:单施有机肥;T4:单施化肥;T5:双倍化肥。
每个处理组有3个重复试验田。
3. 试验方法。
根据不同处理组对土壤施肥,记录不同处理组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4. 技术路线。
研究将采用土壤化验、田间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组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四、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 可能会有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干扰;2. 田间施肥等环节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否则可能会影响试验的结果;3. 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五、研究成果预期通过本研究,将揭示不同的培肥方式对宁夏中部干旱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机理,证实一些新型的土壤管理方式和技术,为促进宁夏中部干旱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宁夏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研究
2014年8月灌溉排水学报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第33卷第4/5期 文章编号:1672-3317(2014)04/05-0218-06宁夏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研究*冯克鹏1,2,3,田军仓1,2,3(1.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银川750021;2.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银川750021;3.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银川750021)摘 要:依据宁夏地区1951—2012年实测气象数据,运用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通过划分区域,研究了宁夏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未来气候变化的形势,并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宁夏地区农业用水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宁夏全区整体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
气温有明显上升,平均气温增速为0.32℃/10a,最高温度增速为0.24℃/10a,最低温度增速则达0.42℃/10a;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速率为0.6%/10a;风速显著下降,速率为0.06m/(s·10a)。
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
全区尺度上,蒸发量明显减少,速率达到60.47mm/10a。
全区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
②宁夏地区未来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可能会有所增加。
在现状灌溉面积、种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气候变暖将导致宁夏地区农业灌溉水量增加,对宁夏地区的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灌水量影响较大。
关 键 词:气候变暖;宁夏;作物;灌溉用水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522/j.cnki.ggps.2014.04/05.047冯克鹏,田军仓.宁夏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4/5):218-223.图1 宁夏地区气象站点分布图1 材料与方法 宁夏自治区耕地113.6万hm2,灌溉面积53.84万hm2,北部是由平原构成的引黄灌区,中部是有丘陵构成的扬水灌区,南部是由山地组成的传统雨养农业区和库井灌区。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张智;林莉;梁培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
【年(卷),期】2008(29)4
【摘要】选取宁夏2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低气温、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积温、无霜期、生长
期降水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宁夏各地明显升温,20世纪90年代和2001-2005年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了0.5℃和0.9℃,≥0℃积温平均增多了94.9℃·d和225 2℃·d;90年代以后无霜期平均延长了6.8d,作物生长期降水量
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了12.5mm;气温升高也使得冬小麦种植北界明显向北、海拔上界明显向高处扩展.
【总页数】4页(P402-405)
【作者】张智;林莉;梁培
【作者单位】宁夏气象信息中心,银川,750002;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试验室,银川,750002;宁夏气象信息中心,银川,750002;宁夏气象信息中心,银川,7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P4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对宁夏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J], 周斌;李凤霞
2.气候变化对贫困地区农户生计的影响以宁夏西吉县为例——以宁夏西吉县为例
[J], 戴海龙;赵慧娟;蒙渊
3.凌云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J], 杨胜才;韦芹;黄玉信
4.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及发展对策 [J], 蔡沁男
5.1957—2019年沁水县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J], 李亚军;张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李百云;许泽华;郭鑫年;周涛【期刊名称】《寒旱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3)5【摘要】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
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
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
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
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
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
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
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
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总页数】7页(P434-440)【作者】李百云;许泽华;郭鑫年;周涛【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3;S151.9【相关文献】1.广东南岭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2.宁夏不同农业生态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3.大理烟区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4.敖汉旗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5.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化学性质与养分状况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资源环境支撑视角下的干旱区城市区位研究——以河西走廊城市为例
资源环境支撑视角下的干旱区城市区位研究——以河西走廊城市为例陈佳银;石培基;冯浩源【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7(033)012【摘要】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影响城市区位的优劣.将资源与环境作为关键因子引入到干旱区城市区位研究中,采用“状态指数”法、综合交通可达性赋值测度法和区位熵分析河西走廊城市区位状况.结果表明:河西五市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区位多项指标处于危机和预警状态,张掖市相对最优;城市间交通区位差别较大且对内、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不协调,嘉峪关市交通区位最好,交通可达性指数是金昌市的1.8倍;公共设施发展不均衡,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主要集中在张掖市和酒泉市.根据区位因子优劣的分析结果,为河西走廊城市发展提出建议.【总页数】5页(P1428-1432)【作者】陈佳银;石培基;冯浩源【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相关文献】1.水足迹视角下干旱区城市工业结构优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J], 李啸虎;杨德刚2.城市形象视阈下的河西走廊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以河西走廊旅游宣传口号翻译为例 [J], 苗莉臖;杨建新3.区位择优视角下的非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探究——以开封主城区为例 [J], 谢萧阳;李云鹏4.中国干旱区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河西走廊5市为例 [J], 高泽阳;常跟应5.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视角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以舟山市为例[J], 季扬沁;陆瑜琦;尤仲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宁夏银川市2022届地理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2022届地理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濒危物种红腹滨鹬繁殖于环北极地区,属长距离迁徙鸟类。
每年4-6月,黄海、渤海地区是其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
下图为红腹滨鹬迁徙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完成一次图示迁徙往返,红腹滨鹬约飞行A.1万km B.2万kmC.3万km D.4万km2.红腹滨鹬繁殖期间,洋流①A.自东向西流、寒流B.自东向西流、暖流C.自西向东流、暖流D.自西向东流、寒流2.农村生态建设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德定、协调地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农村生态建设包括()①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②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③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④ 乡镇企业污染管理⑤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⑥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⑦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体制建设⑧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村建设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读我国某区域(图中阴影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区域A.年降水量接近800 mm B.地处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年平均气温接近0℃D.是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2.该区域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其主要原因是①地势低平,湿地广布②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生物交错带③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④全球气候变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该区域南北两侧A.气候类型相同B.作物熟制相同C.河流补给来源相同D.植被类型相同4.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④B.乙—①C.丙—③D.丁—②5.下图为“美洲大陆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观测条件,主要原因是①海拔高,离天体距离近②离海洋近,冬暖夏凉③地处高山,人类干扰少④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天气晴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图中两处阴影区域可能分布的资源是( )A.水资源B.森林资源C.渔业资源D.地热资源6.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11月2日至8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694X(2000)01-0020-05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石培基1,白永平2(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甘肃兰州 730070;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运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依据宁夏23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首先对宁夏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在总体上得出了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聚类,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3个类型及6个亚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从而为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定量分析;分类评价;宁夏中图分类号:S162.3文献标识码:A1 农业生态气候系统及其动态模型农业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研究这种关系为目标的农业生态气候,处于气候和农业两大系统的界面上,兼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复合影响,是一个具有复杂生物物理机制和生物化学变化的动态系统。
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某特定时段或作物生长期内若干气候要素的特征值来进行分类和评价,这类指标与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没有直接的数量联系,因此既不能反映各要素的综合影响,更不能体现其动态特征。
鉴于上述原因,一些学者提出和建立了农业生态气候理论[1],该理论认为:①气候对作物(或牧草、森林)生长的适宜程度是一个具有模糊概念的量化指标,可用于评价农业生态气候;②农业生态气候系统的动态,可用适宜度随时间的变化,概化为以年为周期的过程——农业生态气候过程;③农业生态气候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它既有统计的随机性,又有概念结构的模糊性。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把气候对作物生长的适宜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定义为农业生态气候过程。
同理,也可将气候对牧草或森林生长的适宜程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定义为草业生态气候过程或林业生态气候过程。
这样,通过用适宜度来综合热、水、光等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建立农业生态气候系统的模糊动态模型,进而为农业气候资源深入评价和分类打下基础。
根据田间作物的生态学实验[2~4],可以得到各气候要素从使作物停止生长到最适宜生长的取值范围,称为该要素的定义域。
各气候要素对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是定义在此气候要素定义域[a,b]区间上、取值在[0,1]范围内的模糊子集,记作S~r[a,b]S(r)=_S~r(r)→[0,1]式中,S(r)为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模糊子集;_S~r(r)为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S~r为气候要素r对S r的隶属度。
由各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模糊子集,可以诱导出各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的适宜度过程,即气候适宜态。
如果用S~T(t)、S~R(t)、S~I(t)分别代表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适宜态,则农业生态气候的动态过程可用模糊向量S~C(t)=S~T(t)S~R(t)S~I(t)表示,由此可以给出一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模型。
S~C(t)可以是连续过程,也可以是离散过程[5]。
(1)资源模型连续过程S~C1(t)=∫t∈[0,t0]1/3[S T(t)+S R(t)+S I(t)]/t 离散过程第20卷 第1期2000年3月 中 国 沙 漠J O U RN AL O F D ESERT RESEA RCHVol.20 No.1M ar.2000收稿日期:1998-05-17;改回日期:1998-11-02作者简介:石培基(1961—),男(汉族),甘肃临洮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资源经济与国土规划方向的研究工作。
S ~C 1(t )=∑ni =11/3[S T (t i )+S R (t i )+S I (t i )]/t i 资源模型表示热、水、光组合过程对作物生长可能提供的气候资源。
(2)效能模型连续过程S ~C 2(t )=∫t ∈[0,t 0][S T (t )∧S R (t )∧S I (t )]/t 离散过程S ~C 2(t )=∑ni =1[S T (t i )∧S R (t i )∧S I (t i )]/t 效能模型反映热、水、光的匹配程度及其对作物生长的适宜程度。
(3)结构模型连续过程S ~C 3(t )=∫t ∈[0,t 0][T 1S T (t )+T 2S R (t )+T 3S I (t )]/t 离散过程S ~C 3(t )=∑ni =1[T1S T (t )+T 2S R (t )+T 3S I (t )]/t i 结构模型显示不同农业经济结构地区的农业气候过程。
权重T 1、T 2、T 3的选择,可依据研究地区主要作物喜温或喜凉、喜湿或旱作、长日照或短日照作物的比例,适当酌情予以加大或减小。
应当指出,不同作物品种和不同生长期要求的热、水、光的匹配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文中基于大多数作物的统一的适宜度曲线,仅适用于大尺度的数量分类和区划;若要进一步寻求最佳的适宜度曲线,尚待建立各种作物品种及不同生长期的适宜态谱系。
因此,这里用热、水、光三要素组合的结构模型是一个相对粗略的简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建立较为复杂和精确的非线性模型。
根据资源模型和效能模型,可用实测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推求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指数C r 、效能指数C e 和利用系数K 。
(1)资源指数C r =1/3∫t[S T(t )+S R (t )+S I (t )]d t或C r =1/3∑ni =1[S T (t i )+S R (t i )+S I (t i )] 资源指数C r 表示潜在的气候资源,C r 愈大,气候潜力愈大。
(2)效能指数C e =∫t[S T(t )∧S R (t )∧S I (t )]d t或C e =∑ni =1[S T (t )∧S R (t )∧S I (t )]d t 效能指数C e 表示热、水、光的配合程度,C e 愈大,配合程度愈好。
(3)利用系数K =C e /C r 利用系数K 表示在天然条件下为大多数作物生长所利用的实际效率,K 愈大,利用率愈高。
2 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定量分析选取宁夏23个气象台站多年的逐月平均气温T (℃)、相对湿度R (%)和日照时数I (h ·d -1)数据资料,按照上述农业生态气候模型的离散过程,分别计算各台站所代表地区的资源指数C r 、效能指数C e 和利用系数K ,把它们与多年平均的日照总时数、年降水量和≥10℃活动积温相比较,结果表明资源指数C r 、效能指数C e 和利用系数K 的南北分异大于东西分异,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大致呈现南高北低的地域分异特征(表1)。
从纬向上看,资源指数C r 虽从南部 4.7~ 5.0范围的相对次高值区渐趋上升到北部 5.0~ 5.3范围的相对高值区,但从南部4.4~ 4.6范围的相对次低值区渐趋下降到北部 4.0~ 4.5范围的相对低值区,这是从南到北水分减少和光照增多的复合影响所致。
效能指数C e 从南部2.3~ 2.6范围的相对高值区渐趋下降到北部 1.0~ 1.8范围的相对次高值区,从南部0.6~ 1.2范围的相对次低值区渐趋下降到北部0.6~ 1.0范围的相对低值区,这主要凸显从南到北水分减少的主导限制作用。
因此,利用系数K 大致呈从南到北逐步下降的态势(图1a )。
从经向上看,资源指数C r 从东部 4.4~ 4.7范围的相对次低值区经过东北部 4.9~ 5.2范围的相对高值区与东南部 4.8~ 5.0范围的相对次高值区的上升摆动和西北部 4.0~ 4.5范围的相对低值区与西南部 4.7~ 5.0范围的相对次高值区的下降徘徊后回到西部4.4~ 5.1范围的相对次低值区。
效能指数C e 从东部0.5~ 1.2范围的相对低值区经过东南部 2.0~ 2.6范围的相对高值区和东北部 1.2~211期石培基等: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表1 宁夏23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农业生态气候指数计算Tab.1 Average annual agro-ecological climate indexes of23meterological stations in Ningxia台 站纬度N经度E海拔高度/m资源指数C r效能指数C e利用系数K年日照时数/h年降水量/mm≥10℃活动积温/℃石嘴山39°12′106°45′1091 4.9650.6620.1333083.5183.33251.7大武口39°00′106°23′1103 5.0190.5800.1163060.8199.63520.0平 罗38°55′106°33′1099 5.199 1.1470.2213106.9183.63241.6陶 乐38°49′106°41′1101 5.0080.7690.1543075.5189.93303.5贺 兰38°33′106°21′1106 5.031 1.2650.2512901.0193.13265.0贺兰山38°46′105°54′2901 4.0430.9860.2443040.0429.8452.5银 川38°29′106°13′1111 5.272 1.4340.2723039.6202.83298.1永 宁38°15′106°14′1116 5.180 1.7360.3352897.5202.23251.4灵 武38°07′106°18′1115 5.166 1.2880.2493008.2212.13362.6青铜峡38°01′106°04′1126 5.056 1.6470.3262853.5185.43253.3吴 忠37°59′106°11′1127 5.118 1.5810.3092936.4193.43257.7盐 池37°47′107°24′1347 4.6420.6860.1482867.9296.52944.9中 卫37°32′105°11′1225 5.087 1.7940.3532845.9185.93204.5中 宁37°29′105°40′1183 4.937 1.0240.2072900.0222.93351.1韦 州37°18′106°29′1374 4.7790.6450.1352928.1252.93144.1麻黄山37°10′107°07′1712 4.539 1.1800.2602789.2355.02492.3同 心36°59′105°55′1343 4.9570.7870.1593054.5277.03149.2海 原36°34′105°39′1853 4.3940.9840.2242716.6403.22392.3固 原36°00′106°16′1753 4.885 2.3100.4732518.1478.22259.7西 吉35°58′105°43′1916 4.896 2.3610.4822325.8434.72064.4六盘山35°40′106°12′2840 4.722 2.0210.4282444.9676.9499.9隆 德35°37′106°06′2111 4.995 2.5240.5052228.1553.31926.3泾 源35°29′106°20′1941 4.953 2.5700.5192247.1650.91925.图1 宁夏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总体态势Fig.1 Sta tus o f ag ro-ecologicalclimate r eso urces in Ningx ia1.8范围的相对次高值区的升降振荡后回到西部0.9~ 1.8范围的相对次低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