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以德育为中心,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24 ==
、
当代职业教 ̄/0 年第9 21 1 期
生 教 育 与 管 理 工 作 的统 一 筹 划 及 人 力 资 源 的 合 理 调
配 。据 调查 统计 , 目前 大 学 工 管理 模 式 正 被各 高 职 院 校广 泛推 行 , 并取 得 了 良好 工 作效 果 。
三、 以德 育 为 中心 , 积极 探 索 , 断构 建 大 思 政教 不
关 键 词 : 育工作 ; 德 高职 院校 ; 思政 教 育 ; 大 工作 模 式 中 图 分 类号 : 7 1 G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 5 (0 10 —0 2 —0 1 7 - 14 2 1 )9 0 4 3
随着 经 济社 会 的发展 和 国家 教 育 体制 的改革 , 高 校不 断扩招 , 职业 教育 快速 发展 , 高职 学生 规模越 来越
要 和学生 特点进 行 了学生 教育 管理模 式 的探索 。往往 分为 三类 : 一种类 型是 指定 副 院长分 校 区负责 、 实行校 长直接 垂 直管理 模式 ; 第二 种类 型是 推行 院 、 系两级分 工负 责的教 育管 理模 式 , 中 , 院 团委负 责学 生干部 其 学 培养 和 团组 织建 设 , 学生 处作 为 学 院 的一 级管 理 机构
活于 同一 校 园 , 学生 宿 舍 和学 校后 勤 管理 没 有完 全 建
立社 会化 服务 体系 。学校 的硬 件条 件 限制 了学 生管理
模式 的调 整 , 给学生 以人 为本 思想 , 面提 升高 职 院校的教 育 全
管理 理念
在分散办学的高职院校 中, 大都根据 自身工作需
作 者 简 介 : 志 红 (9 6 ) 男 , 川 仁 寿 人 , 山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心 理 咨 询 中心 兼 德 育 教 研 室 主 任 , 教 授 , 科 , 要研 究 方 徐 16 一 , 四 乐 副 本 主
以“三全育人”为背景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教育产业与教学实践175以“三全育人”为背景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研究王书芳,孙荣秀,赵文花,孙晓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摘要:在“三全育人”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不仅需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因此也就需要各课程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够重视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进而使得学生成长为高素质、高技术、全面化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教育;思政教学;改革措施2016年6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战略。
在此背景下,相关教育部、地方教委,以及各级各类院校纷纷开展了以“三全育人”为主的教育探究和实践,使得各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迎来了大改革,包括高职院校。
一、“三全育人”及“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一)三全育人关于“三全育人”理念,主要是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融合。
其中,全员育人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相关机构及人员能够共同肩负起育人的重任,既要尽到自身的责任,也要与其他机构及人员进行密切配合;全过程育人就是指从时间维度角度对育人工作进行审视,要保证育人工作贯彻于人的一生;全方位育人就是指从空间维度角度对育人工作进行审视,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也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需要全面贯彻育人工作。
(二)课程思政关于课程思政,主要是在“三全育人”的基础上,将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等相关课程作为主要依托,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育目标,实现对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确保二者相互促进。
除此以往,还需要相关授课教师能够具有“大思政”教育观,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思政修养,要能够在所教课程中巧妙渗透思政教育,最终实现“1+1>2”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以“三全育人”为背景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虽然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已经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相信改革,但是整体改革效果并不是很好。
新时期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思政育人模式探索
缺乏对多元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和探索
03 三位一体思政育 人模式构建
构建背景与意义
背景
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教育对象的新特点、教育环境的新 变化、教育方式的新需求等。这些挑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思政育 人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打造具有特色的校 园景观和文化设施, 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 境。
3. 加强校园媒体建设 ,利用校报、校园网 、微信公众号等渠道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国家教育方 针。
05 三位一体思政育 人模式实施效果 与展望
实施效果分析
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 提高,培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施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一些学校在实施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时存 在形式主义现象,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效果不 尽如人意。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难以对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展望与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理念
01
加强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对三位
详细描述
1. 制定思政课程大纲和教材,确保教学 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教 育方针。
案例二:实践思政育人模式实践
详细描述
2.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事业 单位、社区等合作,建立长期稳 定的实践合作关系。
总结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思想 政治理论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1. 制定实践活动方案,包括社会 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活 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基于个性化教学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分析
基于个性化教学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高职教育。
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思政学科对高职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它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作风,从而使其在未来从业中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本文简单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学;个性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50-02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有效地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想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主客观原因,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不强,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所谓的实效性就是通过教师讲解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对促使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及行为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并起到一种长期的社会效应。
虽然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一直努力不懈地教学,可是却并没有保证教学的实效性,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被边缘化。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客观上看是受我国的社会变革环境影响,但本质原因却是思想政治教学本身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四门。
通常情况下,本科高校会开设以上所有课程,但高职院校通常都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科。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的研究背景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现实中存在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割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师生之间沟通互动不畅等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思政教育的内涵、育人目标以及协同育人路径进行系统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提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和依据。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探讨如何通过协同育人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育人模式和方法,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深化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
通过对思政教育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观,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有助于明确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
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制定更加精准的育人目标和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
研究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黄琼俭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根据教育要求对课程思政进行改革,所谓的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具体思想内容有机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举止,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指导下,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探究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挖掘教学手段与课程知识技能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将课程思政思想落实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新时代下,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积攒了一系列具有规律性的成功教学经验,但目前思政教学和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存在脱节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究新时代下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采取创新策略推动改革。
高职院校在探究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过程过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工作。
为高职院校打造多元化且开放的教学资源模式,推动思政与各科课程教学之间融合。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一)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还存在认识误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提升,我国教育部门制定了诸多文件来规范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在秉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以培养专业化、创新性人才。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薄弱的特点,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不高,造成一些高职院校忽视了“课程思政”建筑工作,过于单纯地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工作。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不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未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研究一、引言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不够清晰、方法不够灵活有效的问题。
因此,研究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路径,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大思政视域的理论内涵大思政视域是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理论提出的,它的核心内涵是对“大”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
大思政视域要求将目光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追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
因此,将大思政视域引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中,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的更新和发展。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1.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大思政视域下进行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敢探索、不断创造,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理解和热爱人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在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积极向善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健康和抗挫折能力。
四、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1. 教材与课程改革。
在大思政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实践中,要加强教材和课程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贯彻学习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思想和行动。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调整,思政课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培养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一、突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验演示、观察研究等方式,感受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针对近年来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和人文问题,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通过讲述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理性看问题,推动自我的发展。
二、注重网络教学和互动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也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网络课件、虚拟教学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得到学习资源和课堂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动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都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注重互动式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真实场景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课程思政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培养实用性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课程思政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就业、创业为目标,他们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思政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的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技能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技能培养的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应具有实用性,使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需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高职院校学生是以就业为目标,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是从事相应职业的保障和基础。
在课程思政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和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融合性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社会和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需要更加注重实际融合,通过社会实践、实际案例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和贴近度。
只有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内生式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谢谢观看
此外,评价体系应包含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互评、实践评价等,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以 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总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通过树立课 程思政理念、强化德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重视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建立全 面的评价体系等措施,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 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本次演示从内生式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通过深 入挖掘内生式发展的理念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 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 适合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 高技能人才。希望本次演示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3、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例如,可 以举办各类主题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 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奉献精神。
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一些高职院校尚未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仍沿用传统 的重技能轻德育的教学模式。
2、教材建设不足。现有教材多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与思政教育相 融合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缺乏对 思政教育的重视,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路径创新的需求和策略,制定实施方案,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
在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给出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更加深入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大数据影响、需求分析、策略探讨、实施方案、实践效果评估、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它给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需求和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育方案。
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评估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迅速变化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何精准洞察能力培养、如何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等一系列挑战。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扮演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逐渐受到关注。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有效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教育环节等。
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健全的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1.2 问题意识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将其视为一门“摆设”课程,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课程设置,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难以有效指导学生。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乏实践教育环节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教育是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来加以改进。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域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教育环节等。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背景,讨论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实践探索,探讨了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践评价展望未来。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现状分析,探索,创新路径,评价,展望,重要性,提升质量,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扎实政治理论功底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展望未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实践必不可少。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研究许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作者简介:许英(1982—),女,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网格化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正确引领,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阵地,壮大思政教师队伍,维护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大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质效。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体系建设具有必要性,必须充分明确“三全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的内涵,确立清晰的工作思路,制定科学的工作策略,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员体系、网格化时间体系、网格化空间体系。
同时,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体系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建设相应保障措施,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2-0121-04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与时俱进,体现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校园学习生活中持续受到优秀文化、先进思想与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形成科学健全的“三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凭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网格化体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拓展思政教育阵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载体和方式,促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思政理论知识,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三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化的理论分析(一)“三全育人”理念“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指导和服务,强化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研究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也逐渐受到关注。
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职院校中,课程思政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工作模式,本文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一、实用性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就业为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工作更加注重实用性。
课程思政需要与专业课相结合,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二、针对性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学生的背景、兴趣和思想状态各不相同,因此课程思政需要更具针对性。
通过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思政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具体的课程思政内容和教育方式,确保思政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体系化建设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思政体系,将思政工作融入课程体系中,形成一部针对学生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包括设置思政课程、开展学生社会实践、举办思政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四、境外交通通知书制度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还需要注重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引入社会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五、创新性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创新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长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需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建立完整的思政体系,注重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引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研究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研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研究一、引言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外,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 思政课建设的背景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设置多为零散的知识点和片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难以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有效的教育模式。
这种思政课程设置的问题反映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之间的脱节,限制了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2.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各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它旨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道德修养。
这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依据1.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契合综合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培养,强调将各科教育纳入综合育人的目标之中。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贯彻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之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2.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高职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和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要求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助于贯彻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策略1.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色研究
1642020年第5期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
培养一线技术与服务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今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特色。
高职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院校院校不同,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线技术与服务人才是高职院校。
所以弘扬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将是今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特色,明确和把握国家发展高职院校的目标和方向,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点在于更新教学理念、课堂与实践结合教学创新任务迫在眉睫。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中国的高职院是产业第一线的人才供应源,在面临迈向强国的过程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领悟除了自身体会,更多的在于思政课课堂接受熏陶,由专业的老师给予引导,使其理性地领悟其精神[1]。
二、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所谓职业精神就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能动的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体现了劳动者的职业态度,展现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的职业行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品味的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很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2]。
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便在于企业经营者缺乏职业精神,没有对职业本身充分尊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众多挑战,社会服务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我们应将职业精神融入工作之中,为国力的增强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培养专业精神的人专业精神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
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在国际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日益增强,由此促进了经济的飞跃,这离不开一线生产工作者发挥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形成一方面靠生产者自身领悟,一方面靠先行者指导。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人才的摇篮,需要思政课这样的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树立好专业精神,思政课担负着为学生启发敬业爱岗意识的重任[3]。
高职院校思政组教研工作计划
高职院校思政组教研工作计划一、引言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组教研工作是确保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工作,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思政组教研工作计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任务1.明确目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确立思政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2.制定任务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教研任务,包括开展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教研内容1.教材研究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改进思政教材,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2.教学方法研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工作计划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教研内容和任务,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2.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观摩、教案研讨、教学反思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教学改革根据教研成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评估和总结1.定期进行教研评估对教研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
2.总结经验和成果定期总结教研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形成教研报告和研究成果,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思政教研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结语高职院校思政组教研工作计划是推动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思政组教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这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构建“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以宣传教育部为主导、学生工作部为支撑、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各二级学院为基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实现学生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教育,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首位,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大思政”理念,构建体系,明确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书记、院长挂帅,分管院领导主抓、职能部门负责,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班团干部四级联动的运行机制。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构建起了“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负责、以宣传教育部门为主导、学生工作部门为支撑、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各二级学院为基础,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体系,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运行机制。
二、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为个性化教育打下思想基础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转移、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思路,即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向高等教育转移,重心向二级学院转移;坚持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良好校风形成、有利于学院建设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全面调查学生个性、需求、利益等实际情况,为个性化教育培养打下基础学生工作部门牵头,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宣传教育部门、教务处、就业指导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组织部、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对全院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个性需求、利益诉求等实际情况,全面调查摸底,深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分类指导,鼓励学生自组各种社团,这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打下基础,把学生情况分为几类:一是专业特长培养需求方面,针对学生专业特长和专业发展需求指导建立数学建模协会、调酒协会、网络协会、CAD协会等。
二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方面:建立星火文学社、辩论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
三是社会公益实践需求方面:建立阳光家教协会,红十字协会,环保协会,一家春与爱心社等。
四是各种困难学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学生多,导致出现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
五是实际利益方面问题,如申请助学金、评奖学金、选干评优、推优入党、推优入团、勤工助学等。
2005年2月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事实证明:思想教育如果不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现实问题、心理问题,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扎实细致地解决好、维护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首选途径和方法。
四、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教育工作1.发挥宣传教育部门在全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好方向,协调推进宣传教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牵头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研究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抓手,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宣传舆论阵地,策划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对学院各部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的督导与协调。
以高雅、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着力培育有文化、会审美、能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以“全国文明单位”为动力,不断深化大学生群众性文明创新活动,做好文明礼仪教育,形成风清气正、平安稳定、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协调网络管理等部门,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主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优势。
2.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立德树魂,培养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党、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力度。
一是改革教学内容,由着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着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
二是改进教学方法。
由着重知识点的传授转向着重培养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意识,突出参与性。
三是创新教学手段。
注重情感教育,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并积极探索空中课堂,荧屏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
四是改革考核方法。
《意见》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结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
”综合考评学生的课程接受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把理论学习与现实表现一并纳入本课程的综合考评之中,建立科学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
3.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支撑作用,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全面落实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学生教育管理科、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团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部门,发挥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熟悉情况、实践经验丰富、团队优势鲜明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贫困大学生资助、公寓管理服务等环节,提倡亲情化管理与教育,以优质服务培养人,以贴心服务感召人,以温馨服务教育人,引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好的条件,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感觉,产生归属感,让学生个性发展在专业服务中得到良性培育和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目标。
4.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切实落实教书育人一是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教务处会同人事处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引领作用,切实把教书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纳入教师业绩考评指标体系。
二是在教学计划中,教务处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和满足学生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的公选课”,保证学分与课时。
同时,主动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
5.完善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处、校企合作处,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建立更为广阔的就业市场和相对稳定的就业基地,构建集职业生源规划、职场导航、就业指导于一体的全过程就业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就业工作进步奖”等荣誉。
6.后勤保障处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不断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基础设施,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营造整洁文明的就餐环境,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生机盎然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7.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发展党委组织部依据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结合高职学制特点,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突出学生党员发展的思想教育过程,把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统一起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达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引领目标。
积极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载体,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党旗领航”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党建工作上水平、出特色、见实效。
目前,学生党员占到在校生总数5%以上,63%的在校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先锋模范和辐射引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8.发挥各二级学院的基础作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教书育人。
二级学院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
《意见》指出“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非常重要。
专业课老师既教书又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渗透到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全面落实教书育人。
学院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坚持育人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所有职工都是育人的一员,从领导到每个教职工都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新育人观。
全院教职工心存大爱,立足岗位,牢固树立“所有教职工都肩负着育人职责、所有人才培养环节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校园活动都是育人阵地”的意识,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