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现有问题、培养人才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和提升师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师资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

在总结了现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建议措施的实施将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现有问题、培养人才、实践教育、师资水平、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建议措施、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任务也日益繁重。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存在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师资水平不高、师生互动不频繁等问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展 ,以及新 的实验仪器和新的技术 ,让他们始终接触新 的东 西 ,了解科 学的前沿 ,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 的远 大抱 负。
23 教 学 中注 意 学 生 个 性 的 发 展 .
大多数学生在 日常 的学 习 、生活中 ,由于缺乏创新的意 识 ,不能很好 的对知识 、技能进行积 累,以致 不能发 现有价
新潜能很可能萎缩 以至消失。
会 、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从 这种 意义上 说 ,创 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 的发展和成长显得 更为重
要。
1 当今高职 学生创的影响 ,从小学到 中学 到
大学 ,学 生 经 历 的是 频 繁 的 考 试 、堆 积 如 山 的资 料 、大 量 死
现 ,现在 学生从 事科技 活 动 时 ,大部 分 人凭 的是 “ 分 钟 三
热情 ,五分钟 热血 ” ,能够积极地 参加 ,却 缺乏 长久 坚持 的 意志 品质 。这使得科技创新 的活动仅 仅停留在表面上 的轰轰 烈烈 ,缺乏 系统 的组织 和长期 的物质支撑 ,学生的兴趣往往 随着 时间 、环境 、心情经 常变化 ,缺 乏深度和广度 ,因而难 以获得 良好 的效果 。
13 缺 乏 创 新 性 思 维 能 力 .
有些 学生也想创新 ,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他们在 逻辑 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 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逆 向思维能力等 方面都还 比较稚 嫩 ,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大学生是具有创 新潜能 的 ,只要采取 适当的方式方法 ,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 以大幅度提 高的。相反 ,如果 不进 行创新教育 ,大学生 的创
12 缺 乏 创 新 意 识 .
教 学中教师要摈 弃狭 隘 的 “ 科 ” 观念 ,确立 各种 知 单 识相互 贯通 、渗透与融合 的思想 。拓宽 知识 面 、增加 信息量 为学生在课 堂上 的广泛联想 、移植 、改组所 学的知识 创造必 要 的条 件。应 向学 生及 时 介绍 专业 领域 的 国 内外 动 态和 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于尝试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培养出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一项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层面,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理念的普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家长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同时也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导致提升效果不显著。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缺乏创新性
02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原创性和实用性。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缺乏合作精神
03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各自为政,不利于
形成集体优势和发挥协同效应。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所在
人才引进困难
高职院校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难以引进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成为制 约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研发难度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团队来说 ,面临着较大的技术挑战和压力。
03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及 建议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及问题 •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及建议 • 案例分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 要,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 标。
研究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能力 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科研团队建设不足、科研经 费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困难等。同时,也提出了 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增加 科研经费投入、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等,以提升高 职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主要贡献
本研究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 要意义。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 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 次,通过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 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此外,本研 究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关注 度和认识水平。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以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以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以山西国
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
成安霞
【期刊名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5)002
【摘要】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题通过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及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查分析,阐述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总页数】3页(P10-11,53)
【作者】成安霞
【作者单位】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太原0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 马自强
2.浅析如何提高金融类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①--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 朱杰
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式研究——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J], 郝传海;董铭;冯建雨
4.提高学生实验课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环境工
程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与体会 [J], 陈健;陈家越;
5.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路径探究——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为例[J], 袁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传 统 的 书 面 教 育 比 较 单 一 , 生 不 能 发 挥 所 长 。 单 一 家 庭 、 校 、 会 紧 紧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 互 配 合 , 成 合 力 , 学 学 社 相 形 的 教 学 是 体 现 不 出 大 学 生 的 个 性 , 展 现 不 出 大 学 生 的 思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才 能 得 到 更 大 的 提 高 。 更
No 1 2 1 . 9, O 2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s n r
21 0 2年 第 l 9期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创 新 能 力培 养 分 析
田 安 国
( 冈职业技 术学院 , 北 黄 冈 480 ) 黄 湖 3 0 2 摘 要 : 新 简 单 的 说 就 是 利 用 已存 在 的 自然 资 源创 造 新 东 西 的 一 种 手 段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是 决 定 一 个 国 家 国 创
目前 , 以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为 重 点 的 素 质 教 育 的 实 施 提 对 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 教 育 是通 过 教育 使 学生 学 会认 知 、 学 会 做 事 、 会 共 同 生 活 、 会 生 存 。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是 教 学 学
是 学 术 发 展 、 求 真 理 是 大 学 的 基 本 宗 旨 。 对 大 学 生 科 育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创 新 能 力 是 一 种 思 维 过 程 , 在 追 逐 多 技 创 新 等 能 力 的培 养 , 重 要 的是 把 教 学 及 实 践 相 结 合 , 最 让 已 有 知 识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向未 知 , 渐 形 成 的 多 元 、 向 度 的 学 生 尽 快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 养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 断 追 求 新 知 创 新 思 维 模 式 。 那 么 在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 培 不 识 的 精 神 , 成 善 于 独 立 思 考 问 题 , 高 实 践 经 验 、 于 创 应 做 好 以下 几 点 : 养 提 勇 . 新 开 发 的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 积 极 开 展 多 方 面 科 3 1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需 要 创 设 良好 的 环 境 要

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案例研究

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案例研究

作 者简 介 : 赵 燕 禹( 1 9 6 8 -) , 男, 天 津 市人 , 天 津 职 业 大 学 副教 授 , 研 究 方 向为 纳 米 材料 研 发 : 郭 英 凯 ( 1 9 5 5 -) , 男, 天津 市人 , 天 津 职 业 大 学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为 纳 米 材 料 研 发 基金 项 目: 天 津 市 应 用 基 础 及 前 沿技 术 研 究 计 划 “ 超 临 界 法 宏 量 制 备 纳 米硒 ” ( 编号 : 1 O T cYB j C0 2 6 0 0 ) , 主持 人 : 郭英 凯 。
中 图分类 号 : G7 1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5 1 8 ( 2 01 3) 2 4 — 0 0 7 2 — 0 3
我 国 国民经济 经过 三 十多 年 的高 速发 展 . 现 已
经进 入 到一个 关键 阶段 。 就 是传 统 的经 济发 展模 式 已经 不 能 完 全 适 合 当前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求 . 向 创 新 型 的经济 发展模 式 转变 . 才 能实 现我 国经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创 新 型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就 要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和 提 高 劳动者 的 素质建 立 现代 企业 . 这 就 要 求 越 来 越
素质教育 S U Z H I J I A O Y U
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案例研究
口 赵 燕 禹 郭 英 凯 孔小仪 丁 国 彬
摘 要 : 高 职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高 职 院校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的 重 要 标 准 . 同 时 也 是 目 前 高 职 在 提 升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方 面 遇 到 的 热 点 和 难 点 问题 。 通 过针 对 高职教 育毕 业 实践环 节教 学方法 问题分析 . 得 出 高 职 院 校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问题研究摘要:在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机遇下,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性,作为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和社会适应的人才,更应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和重视为契机,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探究问题1 以课程为出发点以应用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出发,抓住本学科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基础课程,每个任课老师,必须抓好课程的重点内容,尤其是传授学生如何在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地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去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老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授09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自己就以本课程的特点出发,花在讲授基础的地方用比较少的课时,在授课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后,要适时地改变之前的计划,改成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以单片机和每一个接口电路为重点,一个一个专题那样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把握好应用。

从而能从容地掌握单片机的精髓内容和应用,这样,教学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也基本能应用单片机进行系统的设计,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从实验和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工科学生的培养,必须从实验开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要从实验课开始,必须抓好实验课。

作为老师,必须从严地要求学生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

结合单片机的课程,本校坚持理论和实验“五五”开的原则,从而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中,教师设计好50多个与单片机相关的课题内容,这些内容只有一些基本的原理,不需要涉及硬件电路和程序,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本班学生随机抽与上一节不一样的实验内容,在一个班里每节实验课不能出现重复的题目。

这样克服了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依赖性,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部门也逐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加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一、理论培养1. 建立创新人才的理念。

高职院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推崇“创新、责任、实践、协作”的风气,倡导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 卓越导师的指导。

高职院校引进卓越导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在学业和思想上的指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程设置的改变。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关注实际生产项目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实际的学习任务。

4. 创新人才项目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学校应该制定针对性的创新人才项目培养计划,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注重实质性的创新项目创办。

二、实践培养1. 产业界拓展实验实习。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和合作,鼓励学生实习,参与行业创新项目,吸收行业知识和经验,提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提供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方式,接触新的技术和思想,推动技术和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3. 设计和制造赛事项目。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项目赛事,加强院校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学生打造一个以实践为主的学习平台。

以上就是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几种方法。

凭借自身的资源和一流的师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注重传授实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应该重视创造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大创项目,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通道,推动技术和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将秉持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 , 异 的心 理 , 求 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 校 园文 化 活动。 学生 凡 参 加各 类 知 识竞 赛 , 研 活动 科 与 科技 文化 艺 术 节 , 公开 发 表 文 艺 作 品 与 学 术论 文 , 加 社 会实 践 活 动 都 应 纳 入 的 参 二 课堂 考 核 体 系 , 颁 发 证 书 作 为评 优评 或 先 的 条件 , 力构 建 一 种 适 合 创新 人 才 脱 着 颖 而 出 的 大 学 校 园 文化 氛 围 。 2 2改革教 学方法【 多采 用应 用 讲授 式加 启 发式 教学 , 培养 学 生发 现 问题 的能 力 。 习有 两种 类 型 , 学 一 种是 维持 性学 习, 它的功 能在 于获 得 已有的 知识、 验 , 经 以提 高 解决 当前 已经 发生 问题 的能力; 另一种 是 创新 性 学 习 , 的功 能 在 它 于通 过学 习提 高一 个人 发现 、 吸收新 信 息和 提 出新 问题的 能力 , 以迎接 处理 好社 会 日新 月异 发 生 的变 化 。 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培 不 仅是 培养 解决 问题 的创新 能 力 , 更重 要的 是 要培 养学生 不断 发现 问题 的能 力 , 以适 应 不 断 发 展 的社 会 。 这就 要 求改 革 教 学方 法 , 借 鉴 认 知 主 义学 习理论 和 建 构 主义 学 习 理论 的教学 观 , 强调 有意 义学 习 、 现 学习 、 架 发 支 式 教 学等 方 法 , 过 创 设 问题情 境 , 发学 通 激 生 的兴趣 和探 究 激情 , 引导学 生 由被动 学 习 转 变 为主 动 学 习 、 自丰 探究 。 2 3丰富教学 内容 . 3 ] 首先 要站在学术最 前沿 。 创新 是 要 在 前人研究或实践的基础上的创新 , 如果 没 有 站 在 学 术 的 前 沿 , 前 人 的 研 究 进 行 重 对 复 , 仅浪 费大 量 的人 力物 力财 力 , 不 而且 很 难 跟 上 学 科 理 论 和 应 用 的 发 展 。 此 , 师 因 教 不 仅 要 讲 授 本 学 科 的 基 础 内 容 , 要 积 极 更 地 从 事学 术研 究 , 授 课 中站 在 学 术 的 最 在 前沿 讲授 教学 内 容 。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 通 教 过 讲 授 本 学科 最前 沿 的 理论 和 实践 应 用 , 能 使 学 生 站 在 学 术 前 沿 来 看 待 所 学 的 内 容 , 刻 地 领 悟 所 学 学 科 的 实 践 意 义 , 大 深 大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 趣 , 让 学 生 对 相 关 领 域 并 生疑 。 引导 学 生 课 后 积 极 关 注 相 关 理 论 和 实 践 问题 , 后 进 一 步 去 主 动思 考 、 新 。 然 创 其 次 注 重 各 个 学 科 间的 相 互 联 系 。 创 新 需 要 丰 富 的 知 识 做 基 础 , 且 要 善 于 发 并 现 事 物 之 间的 区别 和 相 互 的 联 系 。 何 一 任 门 学 科 都 不 是 孤 立 存 在 的 , 是 和 其 他 相 而 关 学 科 有 着 内 容 或 者 方 法 上 的 联 系 。 如 比 机械 修理 工艺 学 》 门课 程 , 机 电设 备 这 是 维 修 与 管 理 专 业 的 一 门 专 业 课 , 容 却 涉 内 及到 机 械原 理 、 力学 、 液压 、 气控 制 、 图 电 制 测 绘 等 多 个 学 科 的 知 识 。 此 要 求 教 师 在 因 教学 中要 积极 地 介 绍 相关 领 域 的前 沿 理 论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汇报人:2023-12-22•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目录•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及问题•未来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与展望目录01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问题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探索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等,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创新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

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增强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现有的课程体系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虽然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但实践环节的时间、经费、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教师的创新教育培训也需要加强。

创新能力培养师资力量不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02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新方法。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030201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校内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新技能。

校外实践平台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对在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教育部周济部长2005 年5 月26 日考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时指出:“高职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教育”。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该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创新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法对策1 影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1.1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因素。

影响创新的理论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方面。

影响创新的内在因素,是从创新本体———人的自身来考察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创新的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

1.2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因素。

学生对创新一般都有很大的热情,并且可以协调好时间,精力等诸多个人因素。

一般,学生在进行创新时主要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支持: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实验场地、资金支持、奖励措施和其他(如精神鼓励、意志力等等)。

归纳起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的现实因素主要有学校、教学与教师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

2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2.1 培育创新精神。

一般说来,创新精神通过动机、信念、质疑、勇敢、意志和情感表现出来。

所以,培育创造精神就是培育顽强的创造动机、培育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培育顽强的创造意志、培育健康的创造情感、培育质疑精神、培育勇敢精神。

2.2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因素和非智力素质因素。

智力素质因素包括自学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而与创造开发最为密切的非智力素质因素有自信、质疑、勇敢、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情感和动机等。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是指创造精神的培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因素和非智力素质因素。

2.3 培养创新方法。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探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析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来自于工程技术领域,他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深,科技创新意识不够强烈。

2.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专注于技术的实践应用,对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了解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学校科研条件滞后由于资金和设备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相对滞后,不利于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二、对策探析1. 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培训,提高教师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科研项目导师制度,指导教师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激发教师的科技创新热情。

2. 优化科技创新课程设置学校应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加强科研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支持学校应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设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条件。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和科研支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4. 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和条件。

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5. 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包括科研成果奖励、科研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奖励等。

通过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宋 彬 、庄 寿强 、彭宗 祥 、殷石 龙等 为代 表 ,认 为创
新 能力 应 具 备 的知 识 结 构包 括 基 础 知 识 、专 业 知 识 、工 具 性 知 识或 方 法 论 知识 以及 综 合 性 知 识 四
把“ 创造 ” 引入 教育领 域 。他 在 《 一流 教育家 》一 第 文 中提 出 要 培养 具 有 “ 造 精 神 ” “ 辟 精 神” 创 和 开 的
第2 9卷 第 2期 2 1 年 4月 02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n mi o y e h i l g o r a Xig lt c n cCo l e o P e
、 . 9 NO 2 b1 2 .
Apr 01 .2 2
高 职 高专 院校 学生 创 新 能 力 的培养 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4 G6 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o 8 1 9 2 1 ) 2 O 4 . 3 l0 —6 2 ( 0 2 O —0 3 _ 0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建设“ 新型 国家” 略 目标 创 战 的提 出 ,对科 学技 术 、文化 艺术 、体制 和整 个社会
为 主要 活动 的 高层次 精英 型 的创 新型人才 , 需要 更 大 批 通 过 工作 把 科 研 成 果 转化 为 实实 在在 的社 会 生产 力和 在 实践 过程 中 改革技 术 、产 品、营销 、管 理 的应 用 型技术 人才 。因此 ,高 职 院校培养 学 生 的 创新 能 力具有 极 为重 要 的现 实意义 。
力 。创 新 的关键 在 人 才 ,人才 的成长 靠教 育 。” 以 此 次 讲话 为契 机 , 国将 大 学 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 作 我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 介: 郑先彬 ( 1 9 7 0 一) , 男, 江苏泗 阳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 术 学院计算机 与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 副教授 。(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3 )
基金项目: 本文 系中央财政 支持 高等职 业学校 “ 通信技 术” 专业建设 发展项目子项 目“ 大学生创新 训练计划”( 项目 编号: G一 1 2 — 0 3 —
魂, 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如果不能创新 , 不去创新,

源泉 ; 逻 辑思维 是创新思维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主要用于对 已有
知识 和技能进 行再加工和综合应 用; 批 判思维是创新思维 的核 心, 这三种思维 方式 是衡 量 学生创新 能力的重要 指标。 我 国高
个 民族 就难以发 展起 来 ,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 民族之林 ” ; 胡
识等,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既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生专
业知识 的学 习, 又要 注重学生人文知识 的学 习, 同时, 还要让 学
生了解相关 领域技 术 、 前 沿技术 等, 这样才 能为创新能力培 养 奠定 坚实 的基础 。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 的知 识基础 薄弱 , 主
要表现在学生的创 新知识水平较低 , 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 人文素 养欠缺 , 同时对 于涉及跨 学科或领域 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 知
神和创新技 能 的人 才, 更好 地适 应社会发展 的需 求 , 首先 应先 对高职 院校 学生创新 能力现状进 行认 真分析 和归纳 , 针对现有
的不足积极探索和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有 效途径 。

学 生创 新技 能的培养 是高 职院校专业 人 才培养 的重 要 内
容 和关 键所在 , 激发学生参 与创新实践 活动的热情 , 不 断提升 学生 的创 新能力, 事关专业 人才培 养的质量 和学生的可持 续性 发 展。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 的创新技能 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方面的创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首先,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而高职院校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灵活设置实践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通过实践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真实的操作环境,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再次,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可以采用讨论、实验、实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在某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中,教师将课程设计为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机械设备,并借助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还要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业界沟通合作,开展联合教学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实际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在某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学生需要到合作酒店进行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到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技巧。

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校 园 制 度 文 化 创 新 环 境 .
职业 院校 要 制 定 鼓励 科 技 创 新 的 政 策措 施 . 不
的 , 出表 现 为 实 践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缺 乏 。 突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 的 一 个 类 型 , 负 着 培 养 面 向 生 产 、 设 、 务 和 管 理 第 一 线 肩 建 服 需 要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使 命 。 “ 技 能 人 才 ” 个 重 要 高 一
我 意 识 和 创 造 力 , 业 院 校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 应 该 通 职 更 过 教 育 唤 醒 学 生 的 内在 潜 能 和 创 造 活 力 。
作 者 简 介 :闫 永 , 庄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系 讲 师 。 枣
1 树 立 职 校 学 生 创 新 的 自信 心 . 大 多 数 职 校 学 生 往 往 因 为 自 己 以 往 的 学 习 成 绩 不 好 、 中 学 老 师 的 眼 中 是 被 忽 视 的 差 生 , 前 所 在 在 目 的 职 业 院 校 层 次 不 高 等 原 因 , 创 新 望 而 却 步 , 为 对 认 创 新 对 于 自 己 来 说 是 天 方 夜 谭 , 遥 不 可 及 的 . 们 是 他
塑 等 物 质 景 观 。清 净 幽 雅 、 心 悦 目 的 环 境 能 够 使 人 赏 心 情 愉 悦 , 而 激 发 灵 感 , 进 创 新 思 维 的 产 生 。 设 从 促 想 在 拥 挤 嘈 杂 的 苹 果 园 里 , 牛 顿 是 很 难 用 心 思 考 并
科 技创新 报 告等 活 动 , 励职 校学 生参 加 国家级 、 鼓 省
3校 园 精 神 文 化 创 新 环 境 .
业 院 校 来 说 , 提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 升 学 生 的 就 要 提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探析

川文理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2 0 ( )9 9 . ,0 8 1 :3— 5 【】 5 汤明, 时淑 华等 .对地方本科 院校4 - 类专业实践教  ̄Z - 学改革的探析 【】 J .黑龙 江教育 ,0 8 6 :3— 4 2 0 ()6 6 . 【 ]7 【】 6 【 】 8 刘淑提 .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 自我培养 [】 谈 J.
参寿韬等 .大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体 系建设 的研 究 [】 J .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2 0 ( ) ,0 44 :
241— 2 42。
[] 2 王丽萍 .当代大 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新探 【】 J .中国成
人 教 育 ,0 8 1 :4—5 . 2 0 ( )5 5 【] 4 李佳 国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与途径 【】 J .四
中 国 高教 研 究 ,0 1 1 :4 2 0 ( )5 . 【】 9 靖金球 , 范方禄等 . 材料 工程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
系的建设与实践 【】 J.继续教 育研 究,0 8 1) 1 8 0 . 20 (1 :0 —19
CHENG REN AOYU J●
●矗 ● ●
203第7 0/ 总 2 期 10 8
新项 目、 调整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 提升阶段一 、 目标 ( 织 参 与 挑 战 杯 、数 学 建 模 等 大 型 竞 赛 项 组
目) 。
1 基础阶段。调整理论课程培养体系。在确立 . 了准确 的教学 定位 和 明确 的培养 目标 的前提 下 ,合 理课 程体 系是保 证 教学 目标 得 以实 现 的基础 ,是 培 养学 生动 手能力 和创 新 意识 的前提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富有创造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 容的系统教育而实现的。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 识传授 的倾 向 , 调形成 积极 主动 的学 习态度 。 强 注重实 践教 学培养 体 系 。实践 活动是 培 养大学 生创新 能力 的根本 途径 。 高校教 学过程 中 , 在 必须转 变以往“ 重理论 、 轻实践 , 重书本 、 轻技能” 的观念 , 改 革现有 的实 践教 学体 系 。只有让 学生 自己动手 进行 实验或实践 ,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产品生产的基本 原理、 掌握 产 品生 产 的工艺 和技术 , 而提 出一些 创 进 造 性 的理 论 、 艺及技 术 。 工 我们 主要通 过专业 实验 教 学( 基础 实验 、 专业 实验 )校 内实践 教学 ( 工实 习 、 、 金 课 程设计 、 毕业 设计 、 内中试实验 室实 践 )仿真 实 校 、 践教 学 、 校外基 地实 践教 学 ( 识实 习 、 认 生产 实习 、 毕 业实 习 、 社会实 践 ) 和创新 实践 教学 ( 开放 性实 验 ) 等 五模 块实践 教学 法 。 完善 学生 自我 培养体 系 。 自我 培养 与教 师培养 是学 校培养 的两 翼 , 一不 可 , 者是相 辅相 成 、 缺 二 互 补互促 的关 系 。 自我培养 体 系 目的是 唤起 学生 的 自 、 强和“ 信 自 觉悟”认识 自 , 身价值 , 使他们读好书 、 读活 书 , 不但 要学 会 , 更要 “ 会学 ” 为 以后 读懂 人生 , , 更 好地 服务 社会 打下基 础 ;使学 生 明 白 ,创新 的意 识、 精神和能力要靠后天的多元培养 , 而且主要是靠 自我培养 、 自我激 励 , 使他 们懂 得 内因外 因的辩证 关 系; 使他们认识到创新和知识创新不仅是个人奋斗、 未来 生存 竞争 的需要 , 是 民族进 步 、 也 社会 发展 和国 家强 盛 的需 要 。" 开启人 生智慧 和知识 创新 大 门的 钥匙 随 时掌握 在 自己手 中 。学 生 的 自我 培养 也需要 教师 加 以指 导 , 只是 这种 指导要 有较 强 的针对性 , 因 人而 宜 , 要个 性化 、 多样 化 。【 8 健 全第二 课 堂引导 体系 。 以科 技社 团为补 充 , 通 过不 间断 、 同层次 、 同 内容 的大学生科 技创 新活 不 不 动, 遵循 扶持激 励与规 范 管理相 结合 的原则 , 不断强 化对学 生社 团 的指 导 、 服务 和管 理 , 使不 同学 生在科 技 创新 活动 中找 到适合 自己 的位 置 ,激发 学生 的参 与热情 。 2 .院 系阶段 。有意识 实施 学生参 与教 师科研 计 划和完整实施院系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都是培养学生 创新 能力 的有 效手段 。院系 通过设 立学 生科 研训 练 基金 和学 生进 入教 师科研 项 目计划 ,使 学 生 自发 组 成科 研 团队进 行科学 研究 与创 新 活动 ,学 生与所 在 专业 教师结 对 ,进入 实 验室或 从事 课外 相关 课题 研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研究作者:王丹苏响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摘要:高職学生的创新能力由外部影响和内部形成的2个范畴、8个维度、26个因子构成。

此次研究的调查工具为在此基础上自主编制的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8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即存在高创新认知和低实施创新和应用创新的现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学校创新文化、社交圈与创新情绪体验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贡献效应因子。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64-0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

虽然我国一惯重视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是国内相关的高水平研究并不多见。

就中国知网(CNKI)的检索结果显示,大多数研究往往立足于个人的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类似于工作研究,既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又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的结构性调查,因此这些研究往往缺少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未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创业创新一门课程的任务,也不只是一种通识教育,而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系统工程。

该工程以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和践行基础,运行过程中既要克服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积极促成有利因素的出现,又要加强内外部因素的沟通与配合。

因此,要全方位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发展现状,而后以此为基础形成有效的教育指导建议。

一、研究设计(一)理论框架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形成解决问题的观念,并以此为目的充分调动已有的信息、知识、工具,对事物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改变,产生出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或社会发展的新概念、新设想、新技术、新工艺或新产品的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研究【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培养目标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对高职高专教育来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

只有学会创新,懂得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一、国内在提高职业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方面的现状近年来,职业学校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形势,生源素质下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市场化需要。

就业困难的因素导致生源严重不足,与社会对中专生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一)学校创新教育环境资源不足创新教育环境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职业学校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创新教育环境资源的建设,突出表现在:1.教育硬件资源整合力度小。

教学资源短缺分散,教学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规模化共享与垄断效益,出现各自为政的恶性竞争。

2.教学观念、手段落后。

教师的教学落后的观念和手段,使教学没有足够的教学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只能培养板式学生,造成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缺乏灵活的创新意识。

3.教学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协调。

完全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延续,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只能空谈。

4.创新教学师资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未走访过社会实践,没有社会工作经验。

即使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也只能闭门造车,把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想化,师资条件已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

(二)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需求氛围淡薄学生只有在社会创新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大环境的融化,包括家庭、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所作为。

存在问题主要有:1.创新教育的联动思想意识没有形成。

家庭认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单位的事情,家庭的职责只是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单位认为职业教育毕业学生只要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就达到了目的,没有把职工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抓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降低了学校创新教育的效果。

2.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不到位。

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社会的市场需求,而在每年的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很少体现,看中的只是学历文凭。

据调查,有不少的用人单位任人唯亲,不重视招揽贤才,就业市场的短期化行为对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

3.学校创新教育缺乏社会的扶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开展创新意识培养与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据调查,有90%的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认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没有意识到一个新人才的介入对单位的潜在重要贡献,只是看到了短期成本的投入,结果使学校的创新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践。

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离开了社会的扶持就是无源之水。

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勇于创新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人格,努力培养与创新意识相适应的现代人才意识,包括开拓意识、探索意识、敢为天下先意识等,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乐于学习最新职业技术和勇于创新意识。

1.树立创新与实践的价值观。

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伟大价值深入到每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每个公民心灵深处。

把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看做是民族腾飞和兴旺发达的基础,看做是提高民族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看做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源泉和动力,看做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核心,把树立创新与实践贯彻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树立创新实践的教育功能观。

当代教育应当超越“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

3.要树立创新实践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校观。

新的人才观的重要标准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的人才标准下,人们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认识评价观念也将实现新的超越。

学校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不仅教学要创新,教学管理、决策也要创新,形成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决策机制。

(二)改革课程设置,建立创新课程体系根据市场教学需求变化,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有职业学校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模块化教材,从不同的职业技能模块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出发,合理组织课程设置和形式,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教学中来。

1.以调研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2.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开发课程体系;以工作模块为框架,开发课程内容结构和课标通过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建立与工作结构相对应的项目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分类,课程设置,课程整合。

项目课程由若干个知识模块组成。

加强课程的专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强调实践及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工作结构中的能力项目应与相应课程内容有效对接,每个能力项目既可作单元又可作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在设计上既体现了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思想,又减少了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的偏差,并使课程结构与内容增加了柔性。

3.围绕工作任务,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三)营造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环境创新意识的社会培育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为人们提供氛围、导向和条件,启蒙和激励人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发展,主体(学生)能够自觉把这种社会激励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目标,并付诸行动。

1.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则首先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品质,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中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己任,这是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和角色的新定位。

2.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全社会必须营造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良好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营造学校的创新环境。

学校不能仅成为传播知识的机构,更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乐园,确保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氛围的需要。

4.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建设多功能实践、实验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基地建设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首先要功能齐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加强与企业联合,使产、学、研三方共同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建设学校的互联技术网络,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

教学应实行开放式教学,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启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活动的精神环境。

(四)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作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理念应实现如下的转变: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意识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索教学、讲座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手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教师要掌握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艺术。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方法艺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来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进程,并且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努力创设师生共同发挥自主创造力的、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威力,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智力活动体现多样化、丰富化的要求。

(五)加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建设创造性人才是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做保障。

其中改革现行的职业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客观需要。

1.加快创新与实践的规章建制。

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努力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

实现教的创新与学的创新的有机统一,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的有机统一,校内创新与校外创新的有机统一,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创业。

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规划,对教师在职培训做出统一安排,使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得到制度保证。

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能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更好地发展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做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4.加强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领导。

成立教学创新与实践指导办公室,统一指导、组织、考核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搞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创新与实践的最新市场需求动态,结合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市场细分,研究确定未来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的目标方向。

5.提倡创新民主,反对专制。

民主的教育环境是挖掘学生创造力最重要的客观环境,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潜能得到发挥。

6.完善教学工作考核办法。

鼓励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勇于创业实践,实现师生共同创业实践。

同时体现出教师教学创新与实践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示范作用。

三、以项目课程的教学需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形成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为此,我们着眼于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感悟在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着一个真正的工作人员、完成起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在教学时,就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教师在讲授时是边理论边实践演示,学生在听课时边学习边实践练习,如安装收音机等产品,教师通过具体的产品,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在产品上就能轻松地很快领会。

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上佳途径。

它将传授知识与现场感悟结合起来,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将获得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结合起来,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将学历教育与获取职业资格结合起来,将单一的、理论知识的应知考核评价体系与综合的、实践知识与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