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案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阶段:中学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3. 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和地理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结构及其特点;2.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分类方法;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周期性特征;4.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与地理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2.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特征;3. 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与地理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有关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并了解他们对此的基本认识。

Step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物质的结构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分类方法。

Step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0分钟)介绍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包括主、副、中、次副等级别的周期性特征,并辅以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Step 4: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特征(15分钟)阐述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特征,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性质随周期数和族别的变化规律。

以案例为例进行实例分析和讨论。

Step 5: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与地理中的应用(15分钟)介绍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和地理领域的应用,如通过周期表预测元素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地球化学过程等。

通过案例和实际应用的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Step 6: 进行综合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和巩固。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形式。

Step 7: 总结与讨论(10分钟)对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强调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询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原子半径、化合价、原子序数等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分为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 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a. 周期性变化:同一周期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 族的变化:同一族内,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利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发现过程。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表的七个周期和十六个族。

4. 引导学生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通过观察周期表,引导学生发现原子半径、化合价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5.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排列规律:详细讲解同一周期和同一族内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6. 练习与应用: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释。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领域:如化学反应原理、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

2. 讲解一些重要的元素周期律规律:如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分界线、过渡元素的特点等。

高中化学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1.1.1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学习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的历史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根据下表前18号元素在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布,每一横行排布特点是什么?每一纵行排布特点是什么?思考其编排原则是什么?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5页(1)周期:。

族:。

(2)现行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周期含有多少种元素,你能根据前六个周期中所含元素种类推断第七周期若排满可以容纳多少种元素吗?(3)现行元素周期表中的族是如何划分的,找出这些族都在哪一纵列,如何书写族名称?2.【微课展示】写出:(1)元素周期表结构的三个关键点:(2)元素周期表中的三个规律:3.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例:判断原子序数为41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随堂检测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B.C.D.4.相邻周期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同一周期ⅡA、ⅢA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1869俄门捷列夫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性质相似二、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高中获奖优质课元素周期律教案.doc

高中获奖优质课元素周期律教案.doc

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知道同周期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能够从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通过让学生画图、设计实验、亲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寻找规律、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并从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内容。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喜悦,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推理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二、元素周期律
1、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②原子半径递变原因: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对核外电
子吸引力增强,原子半径减小。

2、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吸引力→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
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4、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元素原子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本节课重要思想:结构决定性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各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2.掌握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预测作用。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各元素的周期性特征。

2.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预测作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投影仪。

2.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会被称为是化学“圣经”?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排列的规律是什么?Step 2 基本结构与排列规律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包含的信息内容。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如周期号,族,元素符号等。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即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Step 3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总结并讨论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如规律的重复性和周期属性。

Step 4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律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预测作用。

Step 5 练习与讨论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答案。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Step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拓展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医药研究等。

组织学生设计小实验,验证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预测作用。

Step 7 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归纳并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自主思考: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Step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概括归纳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规律;3.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重点:1. 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3.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2.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结构的思考;2. 提问: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二、讲授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介绍物质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组成;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元素的原子是如何组成不同的物质的?三、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的分类。

四、讲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15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和主要贡献者;2. 解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变化和周期数的意义;3. 通过实例和图表展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五、应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性质和化合物形成(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的关系;2. 解释如何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化合物的形成。

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2. 提出拓展问题:你认为元素周期律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有什么意义?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探索与研究,了解更多元素的性质和应用;2. 进行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评价: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获奖优质课元素周期律教案.doc

高中获奖优质课元素周期律教案.doc

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知道同周期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能够从结构的角度解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通过让学生画图、设计实验、亲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寻找规律、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并从原子结构进行分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归纳概括的方法来学习理论内容。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喜悦,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体会“结构决定性质”、“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析推理法四、教学过程环节课堂引入教师活动观看图片,简单介绍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引入本节题目并板书学生活动设计思想激发学生兴趣热身练三种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学生思考AB的两元下:素的得失电子能力A C请思考AB两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小组统一答案后回答复习旧知引入新的研究方向习B有什么关系,并从原子结构方面加以解释,AC呢?总结:结构决定性质追问:AC的呢?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布置任务:根据预习情况,分析课本14~15分析课本中的数据,页表格中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小组内交流答案,说培养学生分化合价有何递变规律教师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出递变规律。

析数据能力探究活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分析推理能力动一知识链接探究活动二提问:以原子半径为例(展示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原子原子模型图),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教师点拨:可从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方面考虑,而影响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的因素又是什么?总结并板书: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对核外电子吸引力增强,原子半径减小。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11篇元素周期律的教案【篇1】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

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

元素周期律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元素周期律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本节中,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内容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内容以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也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钠、镁、铝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比较)得出结论,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自己去分析卡片(Si、P、S、Cl元素的性质事实)资料获取信息或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教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4)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原子结构及周期表的结构。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师】播放PPT 【师】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表示疑问【师】播放PPT,展示最初的元素周期表【师】元素周期表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原子结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即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并有以下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高。

【思考·讨论】P87页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填满之后再填充下一层。

【思考·讨论】P89页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意义四.板书设计原子结构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异同。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图文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图文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案-图文一、课题: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二、课型:新课,配合多媒体课件使用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四、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五、教学用品:多媒体六、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提问引导]:这幅表格包括了人类发现的所有元素。

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元素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

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吗?([学生思考]:。

)[新课引入]: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这幅表格里面藏有什么样的秘密。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2、内容组织:[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投影]:1、知识与能力: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研究化学的方法;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复习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下初中学习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教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一章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根底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根本的物质构造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好。

通过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展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构造的根底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复原反响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穿。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化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根底。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本章内部构造关系本章以物质构造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构造、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严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根本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根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介绍了离子键和一一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构造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根底。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形式,表达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比照分析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造难点: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互相推断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构造〞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构造的关系;碱金属、卤素的原子构造与性质的关系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和非金属族的性质递变规律的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第三课时:“核素同位素〞重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难点:核素、同位素、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与联络第四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五课时:“元素周期律〞重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难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第六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难点: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第七课时:“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第八课时:“一一共价键和一一共价化合物〞重点:一一共价键和一一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响的的本质理解难点:一一共用电子对的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第九、十课时:组织全章复习〔包括单元练习题讲评〕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碱金属、卤素的性质;原子构造中各种微粒的互相计算难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原子构造中各种微粒的互相计算;化学键;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以门捷列夫创造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应用范围→教师带着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师综合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学案练习。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案 (2)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教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第4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发展史思考与交流](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归纳与整理] 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小结知识】周期的结构:三短、四长、七横行;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

课堂练习2] 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板书设计】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2、族:①族的分类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2、完成【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班级姓名学号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 B.H3O+C.NaH D.H2O2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x+1 B.可能是x+8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5.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以形成XY4 型化合物, 若X 的原子序数为m , Y 的原子序数为n , 则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ⅥA族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A.C、N、SiB.N、P、OC.N、O、SD.C、Si、S*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n=m+1B.n=m+11C.n=m+25D.n=m+10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元素种2 8 8 18 18 32 32数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B.零族 D.所有主族13、第三周期第IVA 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N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14、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 和B 的离子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 和B 所属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和B 的核电荷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 ③ B 和A 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15、A 、B 两元素,A 的原子序数为x ,A 和B 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 和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外化学组公开课教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高考一轮复习(第一课时)时间:2010年11月16日上午第2节地点:高三理(1)班教室班级:高三理(1)授课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高考一轮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定义。

2.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5.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6.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7.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高考热点定位:1.计算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质量数等。

辨别元素、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2.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元素。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

4.“位、构、性”三者的关系。

预测元素的性质。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学法指导:1、本章概念多、较抽象、理论性强,复习时要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恰当运用对比的方法,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共性和差异性,如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等。

2、重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迁移应用能力。

本章内容与其他内容有密切联系,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将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将知识点连成线,形成网,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规律化。

3、重视化学与数学、物理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展示】高考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应用。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每年必考。

【新课导入】(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理论性强。

为了使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归纳和整理一下已学知识。

【板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推进新课】(师)首先我们来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结构 【板书】1、原子结构(师)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生)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共同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

【板书】(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质子(Z )——决定元素种类原子 原子核 (A ZX ) 中子(N )——-决定原子的种类(核素)电子层——决定所在周期核外电子——决定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决定主族序数 (师)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2、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间的关系:对于原子: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阴离子: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对于阳离子:质子数(Z)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A ZX -Z表示核电荷数,A表示质量数。

【讲解】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小结(见投影): 【板书】3、核素 同位素【板书】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板书】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①氕( 11H )氘( 21H 或 D )氚( 31H 或 T ); ②12C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 235U —原子弹材料。

【投影】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概念的比较概念 内 涵 比较对象 实例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1)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2)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同位素所占原子的百分比一般不变。

a b+ d X c - - e- -【思考】几个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板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⑴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度快,没有确定的轨道。

(2)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3)电子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4)电子层排布倾向能量最低: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5)各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6)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讲解】同学们要熟悉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特别提醒】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

②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③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⑦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⑨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讲解】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常见等电子体规律⑴10电子的微粒: Ne、CH4、NH3、H2O、HF ; Na+、Mg2+、Al3+、NH4+、H3O+、OH-、O2-、F-。

⑵18电子的微粒:Ar、SiH4、PH3、H2S、HCl、CH3CH3、N2H4、H2O2、F2、CH3OH、CH3F 、S2-、Cl-、K+、Ca2+、HS-等。

(3)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等的粒子:① Na+、NH4+、H3O+② F-、OH-、NH2-③ HS-、Cl-④ S2-、 O22-⑤ N2、CO、C2H2⑥ S、 O2⑦CO2、N2O ⑧10电子分子, 18电子分子【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板书】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板书】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师)元素周期律包括哪些内容?(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1~2或1~8呈周期性变化;2.原子半径总是由大到小,到稀有气体元素时半径突然增大,呈周期性变化;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均呈由低到高的周期性变化;4.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呈周期性变化。

(师)回答得很好。

为了很好地体现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这个规律,在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的完善和补充,编制了我们现今所用的元素周期表。

下面,让我们从周期表中的周期、族,元素种类等方面来巩固一下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

【板书】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编制原则:(1)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从左到右编排。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第一周期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8种元素 第三周期 8种元素 周 期 第四周期 18种元素 (横向) 长周期 第五周期 18种元素 第六周期 32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26种元素主族 (A) 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共七个主族副族 (B) 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 ⅥB , ⅦB 共七个副族族(纵向) 第VIII 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族与ⅠB 族中间零族:稀有气体元【板书】3、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过渡】上面,我们重温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是怎样递变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下表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稀有气体除外)(师)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由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两方面决定;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由原子半径变化决定。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同一主族,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碱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因此,前者变化幅度大,后者变化幅度小,即同周期相邻元素的性质主要表现为相异性,而同主族相邻元素的性质主要表现为相似性。

【讲解】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 ⑵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⑶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 ⑷与酸的反应剧烈程度⑸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1BAl Si GeAs SbTe 234567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Po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⑹金属活动性顺序 ⑺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⑻不同金属单质还原同一种氧化剂的程度 ⑼在原电池的二个电极中,作负极的金属性强⑽电解含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的金属性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 ⑵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⑶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 ⑷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⑹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⑺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⑻不同非金属单质氧化同一种还原剂的程度⑼电解含不同非金属阴离子的溶液时,阳极上先反应的元素非金属性弱 【板书】4、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变化的本质)⑴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大→小 如 Na ﹥ Mg ﹥ Al ﹥ S ﹥ Cl⑵同主族原子(离子)半径(从上到下) :小→大 如 I -﹥ Br -﹥ Cl -﹥ F -⑶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半径: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