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上册(word)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粒子外观特征状态、形状、大小等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别依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确定方式通过肉眼、鼻子等感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知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三)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常用“能”“会”“可以”等词来表达。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常用仪器常用仪器反应仪器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能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集气瓶加热仪器酒精灯分离仪器漏斗、分液漏斗计量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取用仪器镊子、药匙、胶头滴管支持仪器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二)药品的取用1、取用药品的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或大颗粒药品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史引入 体验探究
化学是实验科学
体验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
探究呼吸气体成分
实验报告示例
学习方法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是一门以 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 得到的。
(2)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现象的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 等,可以发现和验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发光、放热、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
讨论:
有发光、放热、 生成气体等这些 现象发生的一定 是化学变化吗? 举例说明。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1.春天到了,冰雪融化 。 2.把一块3克的黄金打造成一枚漂亮的戒指 。 3.菜刀生锈了 。 4.农民用收获的粮食自酿米酒 。 5.灯泡钨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
(1)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倾倒)
注意事项: 1、细口瓶塞要倒放 2、标签要向手心 3、瓶口要紧挨 4、使用完盖好,放 回原处
?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五、化学的拓展——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化学参与的过程工业:以美国为例,在全 部生产中份额要超过30%。这还不包括诸如电 子、汽车、农业等相关工业的产值。后者都要 用到化学工业的产品。
与化学有关的中国古代发明和文明
指南针模型
蔡伦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
活字印刷

(完整word版)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word版)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 物质:占据空间、具有质量的实体-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成分-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实体-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1.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第二单元原子和分子2.1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心部分- 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2.2 分子理论- 分子概念: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3.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物质的本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新物质第四单元化学反应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关系- 反应类型: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4.2 化学反应的计算-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除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函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第五单元碳和化石燃料5.1 碳单质- 碳元素:原子序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2- 金刚石: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硬度大、透明- 石墨:碳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导电性好、软5.2 氧化物- 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气中的重要成分- 一氧化碳:由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毒、可燃5.3 化石燃料- 煤:由植物残骸经过长时间高压高温作用形成的燃料- 石油:由海洋生物残骸经过长时间高压高温作用形成的燃料-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体,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第六单元有机化合物6.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大多数具有生命现象- 有机反应: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6.2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蛋白质: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物质第七单元溶液和浓度7.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剂溶解的物质7.2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单位为mol/L第八单元酸碱盐8.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8.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通性:能和碱反应生成水、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的通性:能和酸反应生成水、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的通性:能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能和碱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第九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9.1 金属的基本概念- 金属: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的物质- 金属元素:周期表中IA、IIA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9.2 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能和氧气、酸、盐反应9.3 金属材料- 纯金属:由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第十单元生活中的化学10.1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口味、延长保质期等目的的化学物质10.2 能源和环境保护- 能源:人类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如化石燃料、核能、太阳能等-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0.3 化学与健康- 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第一章元素及其周期性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和化学性质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成一张表,表头为元素符号,表格中的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布。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列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周期性规律。

周期表上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金属元素是指性质落在半导体和非金属之间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指那些数字属于瞬时、振荡、瞬变或有独立共振结构的元素或离子。

•半金属元素通常被描述为同时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如硼、硅等。

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族内变化规律元素周期性的表现有周期性的趋势和族内的变化规律。

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递增;原子半径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反比关系;原子半径和原子核电荷数成正比关系。

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增大,电离能逐渐增大;电子亲和能和化学元素周期数成正比关系;电子亲和能和原子核电荷数成反比关系。

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半径的变化规律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随原子半径和电子密度变化而变化。

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密度越低,相应的,金属原子的化学性质越活泼。

第二章化学式和化合式化学式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所含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的符号组合。

1.分子式分子式是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的种类与相对数目所表示的化学式。

2.电离式电离式是指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化的化学式。

3.范德华(分子)式范德华式是指在离子化学式的基础上,表示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和分子的化学性质。

化合价化合价是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学结合力大小的一种量度,用于表示元素或原子在化合物中所起的化学作用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身边的化学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 的化学 (shēnbiān)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
新知学习 课堂反馈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1.1 身边 的化学 (shēnbiān)
问题导学
第三页,共二十六页。
1.1 身边 的化学 (shēnbiān)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生活中与化学(huàxué)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1.化学与家居:如塑料、金属制品、合成纤维、食品添加剂、钢筋水泥 等。 2.化学与出行:如制作自行车、汽车、火车和飞机的材料等。 3.化学与环境、健康:保护我们(wǒ men)赖以生存的环境;药物的合成与提炼。 4.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解析]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
研究的范畴。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1.1 身边 的化学 (shēnbiān)
【方法点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jiégòu)、性质
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物质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物质的 用途也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化学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 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课堂(kètáng)反馈
知识点1 化学就在我们(wǒ men)身边
1.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D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我们 带来灾难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1.1 身边(shēnbiān)的化学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又名化学反应)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常见现象 物质状态改变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同时伴有能量变化:发光、吸热、放热等举例 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酒精挥发等 食物腐烂、金属生锈、燃烧等联系 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子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如:可燃性、腐蚀性、氧化性、 稳定性、还原性、毒性、金属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区分“性质”与“变化”】“性质”语句中含有关键字。

如:是、能(够)、可(以)、(不)会、(不)易、难等 例:性质如:“汽油可燃烧”、“汽油易挥发”变化如:“汽油燃烧”、“汽油挥发”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操作现象结论燃着时 1.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 2.将烧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1.吹灭蜡烛2.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产生一缕白烟 将蜡烛重新点燃石蜡蒸气白烟具有可燃性3【化学药品的取用】“三不”:不触、不闻、不尝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液体(1~ 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用剩的药品处理: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见仪器】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 【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块状用镊子【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量筒读数: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可直接加热的: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反应容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测数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测数偏小)。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姓名: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合成药物。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2、近代:(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3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 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0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3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02生成4蜡烛燃烧石蜡+ 02 =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_____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 实例:-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液态水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等)。

- 胆矾的研碎,块状的胆矾通过研磨变成粉末状,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 汽油挥发,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

2.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 实例:- 镁条燃烧,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

- 加热碱式碳酸铜,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了不同于碱式碳酸铜的新物质。

- 铁生锈,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 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首先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然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如冰的融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化学变化伴随。

二、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 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水在100℃时沸腾(沸点),食盐易溶于水(溶解性)等。

中考化学上册1.doc

中考化学上册1.doc

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K第•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3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铉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针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K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37.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

8.知道:金刚石的有关组成和性质(硬度、可燃性、元素组成)。

9.了解:性质、变化、组成、结构、用途、制法等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

10.学会: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11.学会:探究面粉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12.学会:判断常见变化的属性。

13.学会:对物质常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14.知道:“烟”和“雾”的区别。

15.学会:能举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K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316.理解:铜绿色、态等物理性质、组成元素、两点化学性质(可综合)。

17.理解:镁带的物理、化学性质。

18.学会: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化学实验】19.知道:附录一•中所有仪器名称及基本用途。

20.学会:附录…中列出的几种基本操作。

21.学会:完成简单的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

22.了解:实验药品分类摆放,剩余药品的如何处理。

23.学会:实验安全原则。

包括:不接触、不品尝药品味道,正确闻药品气味的方法,酒精灯的安全使用,可燃性气体的使用原则、实验注意点。

24.学会: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

包括:酸碱泄漏处理,洒出酒精着火处理。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K第…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5.学会:捕捉空气的实验方法。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Word最新版)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Word最新版)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学问点通过整理的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学问点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1、什么是化学?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试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更规律)3化学试验的基本技能:①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确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试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

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焦急)。

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

标准:内壁附着匀整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

方法:运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

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其次讲我们四周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贵重的资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爱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应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爱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上全册教案(Word版,95页)

人教版化学九上全册教案(Word版,95页)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上册[95页]很实用(免费)的特点: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布置作业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认真完成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板书设计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二、实验探究的学习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1)(2)(3)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氧气的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探索操作步骤【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讨论分析装置的优缺点答:不可以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1)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用排法收集。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通过装置的对比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化学课本九年级上册

化学课本九年级上册

化学课本九年级上册作为九年级学生的你,将会在化学课上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基础。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在本文档中,我将为你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本的内容,让你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首先,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组成各种物质的。

然后,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各种变化形式,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以及能量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并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

第三章:元素与化合物本章主要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学习了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了解了元素的命名规则和化学符号。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反应本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制备和性质,了解了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离子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了写离子方程式。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和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章:化学中的能量转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我们学习了焓变和反应焓的概念,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增加或减少。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燃烧和发热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以及燃料的选择和利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六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本章主要介绍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第一册∙绪言2∙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第一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第二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6∙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二章空气氧 8∙第一节空气 8∙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3∙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19∙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22∙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三章分子和原子 28∙第一节分子28∙第二节原子 32∙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37∙第四节化学式式量 41∙本章小结∙复习题∙第四章化学方程式 47∙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47∙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49∙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2∙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五章水氢 56∙第一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56 ∙第二节水的组成 58∙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61∙第四节气的性质和用途 65∙本章小结∙复习题∙第六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化合价 75∙第一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75∙第二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77∙第三节化合价 78∙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七章碳∙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84∙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90∙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94∙第五节一氧化碳 98∙第六节碳酸钙 103∙本章小结∙复习题∙学生实验∙学生实验的要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①∙化学实验∙实验一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二分子运动∙实验三粗盐提纯∙实验四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五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七实验习题∙选做实验∙选做实验—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选做实验二红糖脱色∙选做实验三趣味实验①∙选做实验四配合乡土教材的实验∙附录绪言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像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乌黑的煤、雪白的食盐,等等。

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例如,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

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而钢铁又可能变成铁锈。

煤能够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为什么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物质?为什么各种物质都有不同的性质(颜色、状态、光泽、气味,等等)?各种物质是怎样组成和形成的?为什么不同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为什么能燃烧)?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我们学习化学,了解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后,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使燃烧充分以节省燃料,并知道如何防火、灭火等。

又如,懂得了锈蚀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在不同条件下怎样防止不同金属锈蚀。

学习化学,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例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例如,用石油作原料可制造出多种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药品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的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等。

学习化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

可见,学习化学对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了。

在解放前甚至连煤油、烧碱、火柴等都要从外国进口。

解放后,我国的石油、化学等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化学科学研究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

我国已建立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

我国的化学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行业基本齐全的工业部门。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虽然每个同学的基础和条件不同,但都应注意以下各点,例如,重视和做好化学实验,熟悉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懂得并能运用常见的化学用语,理解基本化学概念和规律,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注意培养和保持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注意培养观察、记忆、思维、实验、自学等方面的能力,等等。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学校里辛勤地学习,将来你们要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你们面临着广阔美好的前景,你们的责任是重大的。

希望你们树雄心,立壮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好化学。

习题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

第一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让我们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实验1-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见图1-1)。

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一个盛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2]取两三块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

观察现象。

[实验1-3]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点燃(图1-3),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1-4]把少量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加热,注意观察铜绿颜色的变化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为了便于对比,现把上面4个实验中,变化前后的物质和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列表于下: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它的物质。

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的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受热熔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实验3、4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我们日常生活里看到的木柴的燃烧、铁的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讨论] 由本节的演示实验可归纳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家庭小实验观察一根蜡烛的颜色、状态、构造,然后点燃,经几分钟后把蜡烛熄灭。

观察蜡烛燃烧中的各种现象,并仔细地记录下来。

习题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铁生锈。

(6)石蜡熔化。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第二节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在今后的化学课中我们将要继续学习,这里仅就有关物质物理性质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些简单介绍。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在高温时,铁等金属也会变成液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例如,冰的熔点是0℃,铁的熔点是1535℃,锡的熔点是232℃,等等。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实验证明,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压强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为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而命名),简称帕①。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由于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把101.325千帕的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物质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强下测得的数据。

例如,在101.325千帕的大气压强时,水的沸点是100℃,水银的沸点是357℃,液态铁的沸点是2750℃,等等。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专门名称是帕斯卡,简称帕。

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例如,成年人站立时对面的压强约为15千帕。

对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需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块是铁,哪块是铝。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

物理上是用密度来表示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差别的。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单位可用千克/米3,也可用克/厘米3来表示。

例如,铁的密度是7.8克/厘米3。

铝的密度是2.7克/厘米3,水的密度是1.0克/厘米3,等等。

为使用方便,化学上气体的密度也常用克/升来表示。

例如,在0℃、101千帕时,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等等。

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

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物理课中还将进一步学习。

习题1.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5)铜的密度是8.9克/厘米3,熔点是1083℃。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酒精能燃烧。

(8)酒精能挥发。

2.根据你的观察,描述我们平时做菜用的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本章小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复习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不需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第二章空气氧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所包围着。

空气不仅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

此外,空气还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着重研究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氧气。

第一节空气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但是,人们发现空气的成分却比较晚,这是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曾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后来,科学家们对燃烧现象和空气的组成做了深入的研究,才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那么,空气究竟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