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图3-2-1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
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知识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上,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 远,能量越高。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3-2-1
2.关于原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 B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A项错误;原子是由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C项错误;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项错误。
例3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据此可求得Ar(A)=
mkg nkg 1
=12m 。
n
12
答案 12m
n
题型一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1 (2016山东威海中考)图3-2-2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概念和知识。
本文将围绕这些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原子和分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中;中子电中性,也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带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
2. 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相对单位,以质子质量为参照,常用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amu)。
3.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4.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5.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一个分子,能反映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6. 分子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写则默认为1。
分子式的写法应尽量简化,且不同分子的化学式不能写在一起。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2. 常见元素有氢(H)、氧(O)、碳(C)等。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可用于查阅元素性质和信息。
3.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它的元素种类、原子比例和元素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5. 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变化构成,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合物的生成和消失过程。
三、离子和离子键1. 离子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离子化。
2. 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由接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
3.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4. 离子键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良好的电导性能。
四、化学方程式和平衡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归纳
第三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1 微粒的特征1.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
在固体、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
所以,气体通常比较容易被,固体和液体。
2.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⑴热胀冷缩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⑵花香四溢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⑶食物腐败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⑷空气看不见、摸不着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你掌握宏观现象与粒子特征的关系了吗?知识点2物质的构成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 、______等构成,水是______由构成的,氧气是由______构成的,铁是______由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而分子又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_____ 和_____构成的。
2、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 氢气、氧气、氯气 B.硫、铁、氖气C .水、氩气、铁D .空气、氮气、木炭总结 一切物质都是由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
请记住用“构成”,不能用“组成”。
知识点3分子原子的定义1、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 相同的物理性质 B .不同的性质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 .不同的化学性质2、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只是粒子间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在氧化汞加热分解实验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新产生的粒子是__________;对比如下表总结 分子的改不改变与由其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有直接联系,所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总是不变,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氧化汞 汞 氧气知识点4化学反应的实质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物质的变化与能量1.物质的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
如物态变化、溶解等。
2.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如燃烧、腐蚀等。
3.能量与物质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可以转化形式,如热能、光能等。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发生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反应条件等。
3.平衡反应与反应速率-平衡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反应。
-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四、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的性质-酸:味酸、导电、腐蚀金属、变红蓝花色指示剂等。
-碱:味苦、导电、具有刺激性气味等。
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通常为:酸+碱→盐+水。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五、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的性质-密度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熔点低、良好的热传导性和光反射性等。
2.非金属的性质-密度小、易脆、导电性差、不良的热传导性和光反射性等。
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通常会生成离子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等。
六、物质的保存与转化1.物质的保存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封闭系统中,在物质发生变化过程中总是保持不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酸的性质和常见酸:1.酸的性质:酸有酸味、可以腐蚀金属、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醋酸等。
3.酸和水的关系:酸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酸有强酸和弱酸之分,强酸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酸只有一部分离解。
4.酸的物质特征:酸有酸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二、碱的性质和常见碱:1.碱的性质:碱有碱味、可以腐蚀皮肤、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
2.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氨水等。
3.碱和水的关系:碱溶于水会生成水溶液,碱也有强碱和弱碱之分,强碱在水中完全离解,而弱碱只有一部分离解。
4.碱的物质特征:碱有碱的颜色,可以与一些指示剂发生反应改变颜色。
三、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程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2.离子方程式:酸和碱的反应中,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测定酸或碱的浓度或者用来制备盐。
四、盐和盐的性质:1.盐的定义:盐是由酸的氢离子被金属离子或含氢离子的非金属离子替代而得到的化合物。
2.盐的物质特征:盐是晶体,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溶于水而不断电解。
3.盐的命名和写式:盐的名称通常由金属离子的名称和非金属离子的根的名称组成。
4.盐的性质:盐有一些通用的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
五、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酸和碱在调味上的应用:醋、柠檬汁等属于酸性调味品,而苏打粉、食盐等属于碱性调味品。
2.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的物质。
3.药品的酸性和碱性:药品通常根据其酸碱性质来作为药物的活性和药效。
4.煤气的净化: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以通过酸性氧化剂的中和反应来净化。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第三单元重点讲解了酸、碱和盐的性质、性质特征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和原子。
1.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实验: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实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小。
不同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穿插填充了彼此的空隙。
-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例如,空气可以被压缩进轮胎,而水和固体很难被压缩。
-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 例如,氧气分子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而二氧化碳分子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 分子的定义。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例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3. 原子的性质。
-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也很小。
- 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 原子之间有间隔。
4. 原子的定义。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例如,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5.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
- 区别。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构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
1. 分子。
- 分子就像一个个超级小的小精灵,小到你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它们。
比如说,你能闻到花香,这就是因为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跑来跑去,然后钻进了你的鼻子里。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永不停歇。
- 分子之间还有间隔呢。
你看,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可不是100毫升,而是小于100毫升,这就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钻进了对方的间隔里。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特别小。
如果把一个水分子放大到像乒乓球那么大,按照相同比例,乒乓球就得变得像地球那么大,你说分子得多小啊。
2. 原子。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可以把原子想象成分子的小零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比如水分子(H₂O)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不过原子可不像分子那样能随便组合或者拆分(在化学变化中),它就像一个很稳定的小积木块。
- 原子的结构也很有趣。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就像原子的心脏,很小但很重,而且带正电;核外电子就像在原子核周围飞舞的小蜜蜂,带负电。
-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就像男生和女生人数一样多的时候,这个班级就没有性别偏向啦。
二、原子的结构。
1. 原子核。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里面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比较特殊,一般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它们紧紧地挤在原子核这个小天地里。
-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质子数为1的就是氢原子,质子数为8的就是氧原子。
2. 核外电子。
-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
第一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这是初中阶段要掌握的)。
- 原子的化学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可大了。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就像一个慷慨的人把自己的东西送出去;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就像一个贪心的小财迷想多拿点东西;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就像一个已经很满足的人,不想再和别人交换东西了。
初中化学第三章知识点(精华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这些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2、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的实质,都是粒子间的间隔的变化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课题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组成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①定义: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题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4C:4个碳原子2Ar:2个氩原子4、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具有宏观含义5、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五位:氧、碳、氢、氮、钙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不带电)课题四、离子1、元素周期表①行为周期(七个),列为族(主族、副族)②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③电子排布的规律:a、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b、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④元素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一」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KClO3、KCl、Na2CO、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
点梳理
本文档将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进行知识点梳理,并简要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1. 物质的分类及性质
- 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及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 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可溶性、导电性等
2. 物质的分离与纯净物
- 物质分离的方法:手工取样、过滤、沉淀、挥发、磁选、浓度、温度、蒸馏等
- 纯净物的定义:物质组成均匀、性质相同的物质
3. 元素、原子与化合物
- 元素的定义: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符号与元素周期表
- 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4. 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 平衡反应方程的概念
5. 燃烧及其防治
- 燃烧的条件和类型: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 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 燃烧的防治措施:消防器材、消防知识等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有:(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为新的分子。
5、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填“变”或“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变(填“变”或“不变”)。
二、原子的结构6、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为:kg。
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0、在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11、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等于或多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14、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5、离子符号的含义:(1)Na+:一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3Mg2+”中的“3”表示三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元素1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8、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19、(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在核外运动。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表格。
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二、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得失或共享形成的稳定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能量总和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五、物质的分类与命名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用途等,将物质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等。
物质的命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采用规定的命名原则为物质命名。
常见的命名方法有系统命名法、俗名等。
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衡量化学平衡的程度。
总结: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涉及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与命名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基本性质(也叫特征或者特点):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注意: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3、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二、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在原子中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三、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原子与元素1.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环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 电子:- 带负电,存在于原子的外围,按能量级分层排布。
4. 元素:- 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5.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6. 原子序数:- 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7. 同位素:-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定义:-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2.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3. 共价键:- 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 极性共价键:- 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偏电性分子。
5. 非极性共价键:- 电子对均匀分布,分子无偏电性。
6. 金属键:- 金属原子间通过“海”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 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反应物和生成物:- 反应物是反应前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的物质。
3.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5. 氧化还原反应:- 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6. 酸碱反应:- 酸和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四、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 由单一类型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
2.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化合物:- 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4. 氧化物:- 只含有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5. 酸碱盐:- 根据其离子种类,可分为酸、碱和盐。
五、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 元素的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元素周期表的行、列以及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和性质。
3. 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掌握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如何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4. 元素的性质:了解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的区分,以及一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5. 原子团和离子:了解原子团和离子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原子团的形成、离子的电荷以及离子的命名规则。
6. 元素的化合物:了解元素的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7. 化学式的计算: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包括离子的化学式计算和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确定。
8.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了解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原子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以及摩尔质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
9.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酸碱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1.按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
天然物质包括矿物、植物和动物等,如石油、木材、铁矿石等;人工合成物质是通过人工手段制备的,如塑料、合成纤维等。
2.按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金属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按物质的形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排列有序;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相对有序;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间距较大,无序运动。
4.按物质的状态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状态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二、物质的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可以用于区分物质,密度大的物质通常比密度小的物质更重。
2.硬度:硬度是物质抵抗外力的能力。
常用硬度尺度是莫氏硬度,以从1到10的数字表示物质的硬度,其中10表示最硬的物质,如金刚石。
3.酸碱性:物质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
酸性物质会溶于水产生氢离子(H+),如盐酸(HCl);碱性物质会溶于水产生氢氧根离子(OH-),如氢氧化钠(NaOH);中性物质既不产生氢离子也不产生氢氧根离子,如水(H2O)。
4.燃烧性:物质的燃烧性是指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特性。
可燃物质会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热和光,如木材、石油等;不可燃物质不能在氧气中燃烧,如金属、石蜡等。
5.溶解性:溶解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性好的物质能够充分溶解于溶剂中,如食盐;溶解性差的物质不能很好地溶解于溶剂中,如石蜡。
三、物质的变化和应用1.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涉及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绝大多数物质, 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氨气
原子: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金属(金、汞)、固态非金属 离子:氯化钠
2. 分子的性质
3. 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4. 分子由原子构成
水 氢气 氧气 氨气 二氧化碳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 原子的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想一想: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 4. 当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时,( 除外, 这种结构被认为是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5. 离子: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 6 .离子符号
6. 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质量和体积小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同种分子,物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