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
题目: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学生: XXXXXX
学生学号: XXXXXXXXXXX
系别:教育科学系
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届别: 2012届
指导教师: XXXXXXXX WORD版本.
. .. .
.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4)
一、绪论 (6)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二)选题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2.新教育实验理论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8)
(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二)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
(三)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三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0)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三)、循序渐进,引导课外阅读
(四)、强化积累,多读熟读
1.多读,首先遍数多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
2.还要数量多
3.多读,还指品种多
四、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读书积极性 (12)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二)教师要将读书方法渗透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
五、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要求 (14)
(一)读懂
1.字:指课文中的生字
2.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
3.句:指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等
4.段:重点理解文中的典型段,让学生学会自学
(二)会读
1.会读,即初步形成正确的阅读的策略
2. 品味、积累课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精选读物
1.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注重阅读环境
1.开展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注重课堂阅读氛围的建立
3.注重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7)
. .. .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参考资料.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具体情况,探求适合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Primary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Abstract]The reading is a language study of basic constitute part, development student of reading the ability be a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of an importance of mission.The teacher should combine a concrete circumstance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vestigate in keeping with of method, put forth effort development the ability of read of student.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Reading ability;Development
前言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纪到三
. .. .
年纪的小学生阅读提出了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主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重视并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时要“确立现代阅读理念”,要重视“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见培养小学的阅读能力极其重要大量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新语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需要从大量阅读着手,必须牵着孩子的手,作出正确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尽快构建一个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化语言和写作技巧,体会精华之所在,从而在不断读书中增长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决定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参考资料.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
一、绪论
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
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阅读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什么是阅读能力?其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
1.认读能力。
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
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就不能说阅读。
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
2.理解能力。
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
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
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
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感受能力。
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
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
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
这时就
. .. .
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
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记诵能力。
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
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试图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现实意义: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具有8种智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的本身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
影响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有3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
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以课外阅读的积累来触发学生的理解与表达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2.新教育实验理论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的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适合孩子阅读的文章书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而对思想积极健康,容优秀充实,语句优美富有涵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显得非常重要且必要。
.参考资料.
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引导学生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品鉴,提高对语言的赏析、感悟能力,进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具体应用目标是:一年级至(三)年级小学生要通过读→说→绘形式提高读说能力。
通过教师为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再通过学生复述故事梗概,绘出或写出故事的意境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通过读→说→写形式提高读写能力。
通过听读经典著作片段或整本书,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说、读活动,并在读书笔记上摘抄自己欣赏的片段,写出感受或收获,达到积累语言,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再次通过读→议→写形式提高读写能力。
通过师生同读文学经典,开展多种形式的议、说、写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积累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文化素养。
2.通过对文学名著和教育教学专著的分散学习和集中研修,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和科研能力。
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不断优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核心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要围绕阅读开展一些活动,如:亲子朗诵、古诗擂台赛、“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以及书香学生、书香教师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同时各年级段也会根据本年级段的特点自由组织一些活动。
2、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如:(1)访问调查。
. .. .
教师(调查者)与学生(调查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收集口述材料。
如小学生喜欢读的书籍调查。
(2)问卷调查。
我们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学生做自填式的回答,收集笔答资料。
如对本校学生读写能力的调查。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对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总结出研究经验,以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
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充足
低年级小学生课余活动最喜欢的项目是看电视。
学后写完作业,基本上就是看电视;的学生还玩电脑、打游戏等。
这些声、光、电的刺激,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孩子的心灵离需要静心品读的书本越来越远。
(二)、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阅读能力低。
中国教育部组织了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就中国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55份,收回52份。
学生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阅读状况、学生对阅读的态度、读书习惯、读书方法、策略以及阅读收获、效果等方面的调查。
统计数据和卷面呈现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约占10%,“作读书笔记”的约占7%。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合理运用学习方法,其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差。
(三)阅读习惯有待提高,阅读水平偏低
.参考资料.
同时“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97%的学生基本不愿意写读书心得,即使写,也是老师要求的。
95%的学生阅读的时候只是用眼睛看,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就跳过去,没有查字典的习惯。
82%的学生读书不用笔圈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容。
文字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下降,也容易造成人文精神和情感的缺失。
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语文老师教学出来的。
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
三、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阅读兴趣。
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诸如实物、插图、录像、录音等声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势身形等无声语言之类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
再者,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
还要在学生学习之余,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比如举行古诗背诵,成语接龙,名言交流,歇后语对接等等,还可以结合课文容编课本剧、画画比赛,展开有趣的辩论等等。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
把阅读方法教给学生。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独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规律,举一反三,所以应多从读书方法上给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能作文,不待教师改。
”他的主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以“略读课文”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学习中,要根据阅读的要求,在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有疑问的地方作记号,并能找机会解答;学会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段篇进行积累,并要勤背诵如怎样默读、朗读,怎样理解题目,怎样读懂词句,怎样分段和归纳段意,怎样理解课文容,怎样掌握中心等。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学贵自得”。
他说:“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学深,则取之左右逢其
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这都强调学生自学自得之意。
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老师自通,受用终生,这是教学的目的和归宿。
一种阅读方法的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循序渐进,引导课外阅读
要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多读课外书尤为重要。
让学生既学好教材,做好课外作业,又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教师要先做认真的指导。
其次,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减轻课外书面作业量,并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本,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词句段落,就摘抄下来,每周进行一次阅读交流。
这样,学生不仅从课外读物中得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为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应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规律。
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其次,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精选几本补充读物,让学生去独立阅读。
教师可通过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活
动,营造读书的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通过设立班级图书箱,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另外要做好家校配合,让学生有书读。
家长是学生的贴身老师。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浏览、阅读,家庭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家长要做孩子读书的榜样。
(四)强化积累,多读熟读
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其识辩能力较差,不懂得哪些作品应熟读,哪些作品应略读,老师应给予以正确的引导。
对于一些文学经典,特别中国文化的精隋则要求熟读甚至是背诵,读一篇精典文章,不是读一两遍,而是要多读几遍,甚至好多遍,所谓“熟读成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文章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其熟读或背诵。
阅读是一种综合吸收。
不多读、熟读而只听所谓“讲解”是全然无用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
因此,多读是语文的根本。
1.多读,首先遍数多。
我国宋代教育家在谈到多读时说:“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
2.还要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其中小阶段课外阅读量为:第一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第三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学生阅读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3.多读,还指品种多。
阅读的围要广,要博览群书,像蜜蜂采蜜一样,采百花之蜜,集百家之说,用人类的智慧来丰富自己。
从语文角度看,不仅要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而且要读诗歌、戏剧等,不仅要读中国的作品,而且要读世界各国的作品。
四教师要以重方法指导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
(一)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
1.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自己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
如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圈画批注的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2.教师要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
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3.要使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