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分析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精品)
八王之乱地图
西晋
三、流民起义
1、李特起义。301年,益州。 303年,李雄,成都,“成”。 2、张昌、石冰起义。303年,张昌,荆州。部将石冰和封云 攻占江、扬二州。同年失败。 3、王如起义。310年,王如,宛。312年,投降被杀。 4、杜弢起义。311年,攻占长沙、豫章。315年失败。 另外: 5、石勒起义。307年,石勒攻占邺城,往投汉王刘渊。 6、王弥起义。306年,山东,转战河北、山东、安徽、河南, 失败后投奔刘渊。
东晋
一、东晋建立
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
史称东晋。
东晋
二、门阀政治
东晋政权之建立,依赖于以琅琊王氏为首的门阀 士族的鼎立帮助。王导、王敦兄弟居功甚伟,分 掌文武大权,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东 晋一代,王、庾、桓、谢四大门阀先后执政,皇 权不张。 [唐]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魏国
2、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设置中正官,负责考察本州郡人才,根据德、才、资 历分为九品,并写出评语,上报朝廷,作为选官的依据。
3、曹丕七步诗
曹植曾与曹丕争世子。曹丕即位,苛禁宗室。诸侯王国小、 兵弱,严密监视。陈思王曹植迫害尤苦,几至处死。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司马氏篡魏
249年,司马懿,曹爽,高平陵,司马师,司马昭,265年, 司马炎,晋。
诸葛亮治蜀
1、严明法纪 从严治蜀,挥泪斩马谡 2、和好孙吴 3、平定南中 攻心为上, 七擒孟获 4、北伐曹魏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
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
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
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
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
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南北朝文学——作品选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一、背景概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
该历史时期大致为公元220年至589年,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曹魏、东晋和南北朝。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官僚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政治制度1. 曹魏政治制度在曹魏期间,官僚制度和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对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
曹魏的中央政府采取罢免和聘任官员,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属地制度。
2. 东晋政治制度东晋的王朝建立于西晋灭亡之后,论文治的实际成果。
东晋大多数皇帝都承袭了文帝模式即亲政,并努力维护中央集权。
3. 南北朝政治制度随着南北分治的出现,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也导致了对社会结构的更多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更多地反映了地方政治。
三、文化和艺术1. 曹魏文化曹魏时期的文化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时期,曹魏时期诗歌学派的出现使文学艺术开始多元化。
2. 东晋文化东晋的文化很大程度上由王朝所决定。
东晋时期文化的发展是数十年的和平繁荣的结果。
3. 南北朝文化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化非常复杂,分化也非常彻底。
南方地区的文化主要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北方地区则是儒家思想的盛行。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1. 曹魏经济曹魏时期,中国的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在农业方面,灌溉水利和土地安排的合理化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2. 东晋经济东晋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制度改革、务本简朴等思想展开的。
经济的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3. 南北朝经济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的战乱和分治会使为曹魏时期的经济繁荣及东晋时期的制度改革逐渐消逝。
南方繁荣的船运经济得到了发展,北方削弱了对中央财政系统的贡献。
五、主旨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历史是一个充满了战乱,政治制度变化和文化创新的时期。
一方面,社会阶层也得到了较为微弱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的短暂繁荣也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消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段时间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思想、艺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其演变。
一、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在「玄学思想兴起」、「文人墨客纷纭崛起」「佛教文化的传入」三个方面。
1. 玄学思想兴起玄学思想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玄学思想主要是自道家和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着重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互通、内心性灵。
许多历史名人都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如王弼、郭象、嵇康、王羲之。
他们在学问上都取得了精深的造诣,也为后人开启了玄学思想的大门。
2. 文人墨客纷纭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大量涌现,他们都是多才多艺的精英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同时在哲学、历史学、政治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七子」(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他们对于魏晋文化的发展和承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佛教文化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被大量引入中国并在当时的社会中快速普及。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导致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思潮。
由于佛教对于自我、内在、超自然等领域的思考,对当时的玄学思想演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文化的盛行期,也是思想思潮的大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的思想包含了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儒学思想等诸多方面。
其中,儒学思想的兴起和发展尤为显著。
1. 儒学思想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成为了主流,儒家经典被广泛学习和传播。
主要体现在「七子之学」、「新儒家」、「道统之争」三个方面。
(1)七子之学七子指的是「王羲之、阮籍、嵇康、谢灵运、阮嗣宗、陶渊明、潘复」这七位文学家。
他们在儒学思想上所研究的内容,被後来的世代称为七子之学。
七子之学是汉唐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个人修养、废弃权威、重视自然等,对於魏晋时期及後期儒学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该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几个连绵不断的政权转换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精髓,也为后世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
一、艺术和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该时期诗歌、词曲、小说、绘画等艺术形式均有不俗的发展。
比如,王羲之创立了“八分书法”,并享有非常高的声望;王献之绘制了“洛神赋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曹操、陶渊明、王勃等几位文学巨匠更是在中华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外,一些文学经典和艺术创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中走红,并被后来的人们所传颂。
例如《世说新语》、《左传》、《离骚》等,这些文学经典及其作者不仅在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建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方建筑风格和建筑的功能发生了转变;二是皇家园林和私人庭院的建设在此期间愈发繁盛。
例如,灵鹫宫、云龙寺、虎丘、灵岩寺等知名景点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修建的,并至今保存完整,成为了后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此外,悬空寺、保国寺、佛国寺等也是此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三、青铜器和陶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和陶器手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文化交流的成功和经济的繁荣共同助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而这些青铜器和陶器从艺术价值、工艺技术和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山西的晉侯墓出土的《四牛图》就是魏晋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的高峰之作;同一时期出土的红土陶、黑土陶及其他各种精美的陶器,也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四、汉画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
较早的汉画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是表现从单一的写实风格转向更注重表达情感、形象及色彩的感性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高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对中国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背景和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被彻底打破,南北朝各自独立。
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吸收并融合了前代文化的精华,大量的文人涌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智慧和才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流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文化流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和佛教等。
这些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发展出了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佛教思想则是最早由外来文化涌入到中国的,它对中国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更注重灵性和自然,贯彻自然万物自生自灭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高度奔放、深邃的学派。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方兴未艾,书写、演奏、表演文学作品的门槛被打破,许多文学类别诞生,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除了“乐府诗”及民间歌谣的传承外,更加侧重个体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和特色,其特点是表达情感和个人思想,注重意境,刻画人物形象,其中“骈文”更是这时期的一大特色。
“骈文”,是指线条对称,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文章,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一。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科技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历史后续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农业领域表现优异,如推广水稻种植,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此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因此,要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政治发展,我们需要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政治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形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过了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代早期。
魏晋时期分为三个朝代:魏、晋、西晋。
此时期的政治形势呈现崩溃、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后续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政治形势更加混乱,经历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共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2. 政治经济状况的发展和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
在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国家经济和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萎缩和农民的困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逐渐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导致社会经济进一步衰退,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长期的军事斗争导致财政紧张,各朝代都采取过促进经济的措施,但效果甚微。
同时,朝廷和富地主的财富也逐渐积累。
二、文化发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此时期文学风格跃然纸上,形成了“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文学体裁。
同时,由于此时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婉转优美,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寄托。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人民对生命价值的深深体悟。
此时期文学作品也表现出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绘画领域在此时期蓬勃发展。
此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艺术家更加注重把人物设置在环境中。
这种画风带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审美意蕴。
其次,在文物和陶瓷制作方面也出现了长足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独具特色的思想和文化因此崛起。
本文将从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和文化。
一、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家和学派,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被称为新儒家。
他们重视天人合一、仁爱道德和敬天爱民,主张“道、德、言、行”相合,推崇“中庸之道”。
禅宗的创始人韦诺和后来的南北朝佛教思想家郦道元、慧远等都曾受过新儒家的影响,他们致力于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提出了“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核心思想,强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力更生的理念。
同时道家还长期与野史、众说和治绸的做法进行着自我反思和对话,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
佛教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南北朝佛教思想家对佛教的诠释和理解,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输和扩散。
二、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一个时期,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热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盛事,当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诗人,如曹操、陶渊明、刘义庆、陶潜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主题也十分丰富,描绘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和审美体验。
除了诗歌创作外,散文和小说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对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和作品,如《世说新语》、《列仙传》、《太平广记》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在事实记载方面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布局、表达风格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2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的一个时期。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东汉帝国的灭亡和隋唐帝国的兴起。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各方势力纷争不休。
魏晋南北朝的建立源于东汉末年的分裂,自东汉献帝起,中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三国魏、蜀与吴,随后形成了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南朝齐和北魏等七个朝代。
在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不断崛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衰败主要因为政治制度的混乱和官僚机构的腐败。
各地割据势力的抬头也加剧了政治动荡。
这些政治动荡对于中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二、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变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大转型。
汉末乱世和政治动荡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民族士族的衰落。
在这一时期,新兴的士族与传统的士族并存,社会上涌现出了一批才思敏捷的士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文人成为社会精英,他们在政治、文化和学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文人重视个人情感和主观表达,形成了儒家学说的变异和发展。
这一时期,诗、词、赋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再次,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和精神追求。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分裂导致了中国的分裂局面长期得不到解决。
直到隋朝的统一,中国才重新实现了统一。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验为后来的统一政权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迁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诗词文学的发展、佛教的传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都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分析魏晋南北朝,一个充满动荡、战争与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性。
由于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困苦,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
佛教、道教等思想流派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与儒家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文化风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雅士,他们以山水风景、人物形象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和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农业、水利、纺织等领域,出现了许多技术创新和发明。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为后世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然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龙祥与五德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宗教、民族等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其中,龙祥和五德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文化符号,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
龙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龙的崇拜和信仰的体现。
龙作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动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天命、神权和权威。
在这个时期,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石刻、陶瓷、绘画等。
同时,龙也被视为皇权和神权的象征,成为统治者所推崇和倡导的文化符号。
五德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文化观念,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和相应的五种德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文化领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一、文化多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族群、地域、阶层的文化交汇,形成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南方比较兴盛的文艺形式有赋、诗歌和曲艺等;北方则以骈文、史传、笔记为主流。
而汉文化、胡文化、佛教文化交织,相互影响,阐述出了更为多元的文化意蕴。
二、文化开放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化逐渐渗透进来,使得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
由于与西域各种文化的交互,佛教也逐渐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佛教教义、佛经文本和佛像造像不断地从印度、西域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文人士大夫自秦以来的官僚文化得以延续,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文化形式。
文人士大夫出现,摄政王、侯爵们纷纷借助自己的文化背景来升迁,曹植、嵇康、王羲之等开创了新文艺风格。
四、文化异质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异质性充分表现出来。
由于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固定,从各方面手段借鉴和吸收各种理念,这样的文化导致了出现大量新思潮、新文艺形式、新书籍的结果,表现了一个熟悉奇异同时存在的文化态势。
五、文化流动性此时期,文化界群星云集,文化交流亦十分流畅,像羊欢之、何晏、曹操等人便是出祖师一流的文化人,他们之间进行着坦诚而又深刻的讨论和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特点鲜明、文化多元、文化浓厚、文化流动的时代。
它的文化特点,不仅从表面上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程度,更反映出了中国文化持续涵盖各种文化要素的能力,这为中国的古今文化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它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公元220年三国魏、蜀、吴的分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建立为止。
在这近三百年光景中,历经魏、晋、南北朝等多次政权更迭。
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土壤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新兴的社会力量快速崛起,造成了旧的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崩溃。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因此社会文化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文化风貌1.文化流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包括道教、佛教、儒学和墨学等。
其中,佛教对于社会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帮助中国思想文化向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追求转变。
佛教为中国的禅宗和净土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文艺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成就也十分显著。
早期的南朝文学以楚辞为代表,以抒情和感性为主。
中期的南朝文学则以诗歌和宋词为代表,以文学批评和批判为出发点。
而北朝文学则自成体系,其代表人物有陶渊明、乐天等。
3.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陶朱、儒墨争鸣、玄学流派、佛学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在这些思想学派中,魏晋儒学对于中国的后世儒家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文化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在文学领域,南北朝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楚辞、诗歌、宋词等,都为后世的文学大师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
其次,在哲学思想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影响了中国千百年的思想史,直接影响了唐宋文化的发展和儒家的荣辱兴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在佛教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学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改变和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让中国人初步体会了一份从生死轮回中获得的自由和解放,同时佛教还为中国的禅宗和净土宗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魏晋南北朝深度解析
魏晋南北朝深度解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时间跨度大概从220年到589年,历时约36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转型。
以下是魏晋南北朝的深度解析:一、历史背景1. 魏晋南北朝是三国时代结束后的时期,中国政治陷入了动乱的局面。
2.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央政权的衰落,地方诸侯的崛起,政治分裂和割据现象普遍。
3. 同时,传统文化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二、政治制度1.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迁比较频繁,呈现出演化的趋势。
2. 魏晋时期,官僚制度开始逐渐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等高官相继出现。
3. 随着南北分裂,北方政权逐渐形成军阀政治,南方则有多个政权相互竞争。
三、经济状况1.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一直是社会经济的中心。
在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从粮食转向了棉花、茶叶、丝绸等生产。
2. 由于地方诸侯的割据现象普遍,人口流动增加,城市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3. 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货币、市场和商业贸易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文化思想1.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乱的原因,士族文化开始大规模发展,成为时代的主要思潮。
2.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得到了新的发展,儒学更加注重“内圣外王”,主张以“德性”来统治社会。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以上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的深度解析。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这个时期的人们,也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变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的背景及其各方面的特点。
一、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西晋末年(公元280年)至隋朝建立(公元589年)之间的时期。
此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等,南方则有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等朝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政治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政治特点1. 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分裂成了多个政权,南北对峙,互不相认。
2. 士族兴起:士族势力迅速崛起,成为政治的主导力量,而皇权逐渐衰落。
3. 群雄割据:各地军阀林立,大小诸侯,群雄并起,争霸天下。
三、文化特点1. 文人墨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时期,文人墨客才子辈出,他们以文学为乐趣,追求自由洒脱、儒雅自持的生活方式。
2. 文学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代表作家有曹操、诸葛亮、陆机、左思、陶渊明等,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3. 美学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意境美、韵味美,注重艺术表现力和个人感受,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骨。
四、经济特点1. 农业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经济仍然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在南方的江南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技术,使农业生产更加丰收。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与商业渐渐兴起,手工业以丝织业和制瓷业最为发达,商业在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五、社会特点1. 地主豪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豪强的势力逐渐加强,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2. 农民矛盾:由于战乱频繁,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难,他们的矛盾逐渐凸显,出现了大规模的起义。
六、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对唐代的文学以及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混乱、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格局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的变迁。
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出现了刘宋、南齐、南梁、南陈等多个南朝政权,北方则出现了北魏、北齐、北周。
南北朝之间的频繁战争与各方的扩张野心导致了长期的分裂。
直到南朝梁的武帝杨坚统一南方,建立了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文化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迎来了新的繁荣。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曹操、曹丕、刘备、孙权等。
这些人物不仅在政治上有出色的才干,而且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有深刻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操创作的《观沧海》以及曹丕的《典论》等文学作品。
在宫廷中,文化花朵也是层出不穷。
例如,刘备在蜀汉政权中推崇文化教育,重视文人的地位,致力于收藏书籍和聘请文学家。
刘备时期著名学者李贤常被邀请到蜀汉求治,他自己编撰了《贤劝》等奏表和《春秋述治》等文学著作,对蜀汉政权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思潮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潮发生了重大变迁。
此前儒家思想主导中国思想界,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进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的兴起使得社会风气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
另外,道教的兴起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
道教强调炼丹补天、长生不老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很多贵族和士人开始修道修炼,希望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四、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动荡,原本的贵族阶层逐渐衰落,新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
这一时期,士人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流动性,人们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传承与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个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变迁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和变迁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演变。
一、文化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继承汉代儒家学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说依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南北朝时期的儒家学派被称为“七子”,其中以陆机、刘义庆、阮籍、嵇康最为著名。
这些儒家学者在经典学问、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延续汉代文艺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艺事业也得到了继续发展。
其文艺传统继承了汉代的传统,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多样性。
在文学方面,魏晋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文学流派——“琅琊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陶渊明、陆机、刘义庆等。
在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大师。
3. 发扬道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尤其是道教的发展,给中国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生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庄子、葛洪、王重阳等。
二、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文化的崛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新兴的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曾与中原文化发生激烈的对抗,但后来却得以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完善了宗教思想,并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
2. 文化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这也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地理、人文、社会、政治因素都影响着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多元文化的出现,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开放和多元。
3. 文化的商业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兴起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这也导致文化呈现出商业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转折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异同。
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背景十分复杂。
在这个时期内,中原地区分裂成了南北两个势力范围,又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如北燕、北齐、北周等。
在这个时期内,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不断更替,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使得文化方面的发展进展缓慢。
二、文学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风格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文学风格的主流是早期的骈文和六朝文学,它们追求雕琢文字、工整句式和华丽修辞,强调艺术效果和文字华丽。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文学风格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文学追求的是自然、真实和简洁,避免使用华丽的修辞和大量的文学技巧,强调文字的真实和质朴。
三、思想内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内涵的变化也非常显著。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尚武与道家思想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大量的作家、哲学家和学者开始从军事、本土、实用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世界。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兴起,推动了宗教信仰和禅宗慧命的修炼,后期的文化氛围也更加优雅、深邃、怪异、神秘。
四、艺术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兴起,人们更加关注艺术的效果、技法和表现形式。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艺术开始追求表达个人情感、寄托寓意和突显个性的方式。
在音乐、诗歌、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中,都体现了这种追求。
五、社会责任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责任感的意识也开始兴起。
前期的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和家族的利益,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的繁荣不断补充了社会责任感的功能。
到了中晚期的魏晋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带有浓郁的道德性质。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
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一、背景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约为220年,从220年的三国时期开始,至589年南北朝的北周建立。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包括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繁荣的原因1. 社会动荡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长期的分裂和动荡状态,政权的更迭频繁,导致各族群体、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加。
2. 文化底蕴的积淀:此前的汉朝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魏晋南北朝文化在此基础上得以继承和发展。
3. 多元民族的融合:多个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徙与融合,使得文化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多样性。
三、艺术的多元发展1. 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呈现出多派别并存的格局,如琴瑟派、竹石派、墨客派等,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2. 雕塑艺术:石刻、铜像等雕塑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从政治领袖到民俗故事都成为了雕塑的题材,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
3. 建筑艺术:佛寺的兴建和宫殿建筑的发展,使得建筑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寺庙与宫殿的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四、文学的多元发展1. 创作风格的多样性:诗、赋、曲、文等文学体裁纷纭出现,代表作如曹操的《观沧海》、陆机的《赋虞美人》等,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
2. 文学思潮的交汇: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学思潮如玄言、豪放、清婉等相互渗透并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新局面。
3. 高度的批评精神: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对社会现象持有批判态度,大量的辩论文、政论文等产生,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学传统。
五、哲学的多元发展1. 理学和理论思维:魏晋南北朝时期,理学开始兴起,以王充《论衡》、王弼《道德经注》等为代表的著作,探讨了宇宙、人生、伦理等问题。
2. 道家与佛教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环境,使得道家和佛教两种思想相互影响,形成独特的“佛道合一”现象,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多元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及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跨越了220年,从220年开始,一直到589年结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变革。
这次变革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及其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在这个时期中,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一一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
1. 文学的发展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最著名的当属《世说新语》。
这本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义庆所写,记录了当时名人的言行。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文学作品。
其中,以王羲之的书法和孙思邈的医学著作尤为著名。
2. 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绘画和雕刻。
这个时期中,中国画的印象派风格和丰富的配色备受赞誉。
当时的雕刻作品也非常出色,以石雕为主,造型简洁、直白、富于表现力。
3. 哲学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思想。
其中,以王充的《论衡》和何晏的《齐民要术》最为著名。
这些著作对于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兴盛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兴盛的影响。
1. 中国文化的多元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兴盛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这个时期中,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各异,这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中国美术的独立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繁荣导致了中国美术的独立性。
这个时期中,中国美术品开始以中国主题为主,不再为外来艺术形式所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文化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下限算到589年隋朝灭陈,统一中国,是没有疑义的。
但上限却有不同看法。
有人从184年黄巾起义算起,有人认为应当始于192年董卓之死和曹操镇压黄巾军。
我个人以为,196年(建安元年)也许更合适。
因为这一年曹操迎汉献帝建都于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名存实亡。
魏虽尚未代汉,但正如翦伯赞所说:曹操已经“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了。
如果从196年算起,到589年总共将近四百年,则魏晋南北朝时期之长,仅次于绵延四百余年的两汉,比起唐、宋、明、清等时期都更为长远。
虽说是将近四百年,但其间经由的朝代之多让大多数人都无法理清顺序,且朝代的更迭之频繁也让人难以捉摸。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建魏代汉,三国鼎立;司马氏建晋代魏,统一全国;但不久宗室之间爆发长达十六年的权力斗争,史称“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随着西晋亡国(历四帝,52年),北方进入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的时代。
史称“五胡乱华”。
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至公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135年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了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这些王朝统治时间不过二三十年。
王朝之多与更迭之频繁必然民不聊生,使人民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
由于长期的战争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整体衰退。
各种文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这一时期的家庭生活水平也明显下降,虽然无法从统计学上加以说明,但我相信:这个时代普通民众家庭所拥有的资产数额,应远不及两汉时代。
作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是基于如下几点理由:其一,社会经济包括家庭经济是需要积累的,而经济积累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农耕社会的经济来说,安定的政治环境尤其重要。
在一个战乱迭起、兵革屡兴的时代,人民流徙,家口离散,田宅不守,家庭难以积累赀财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二,在传统时代,社会经济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耕农的数量,但这一时期的自耕农在全部户口中所占比重,与两汉相比明显下降,大量农民沦为兵家、屯田户、吏户及其他各种依附性人户,他们之所以沦落,除了因国家和官僚豪族的强权控制失去了自主生产的权利之外,亦因其自身家庭近乎赤贫,不具备独立开展农业生产的经济能力,这些民众家庭赀产之微薄是可以想象的。
其三,文献资料反映:即使是占田输课的自耕农户,家庭财产的积累也是少得可怜。
由于国家沉重的赋税徭役剥削,导致江南农民家庭极贫,山阴一县两万课户,家赀不满三千者竟然“殆将居半”,与汉代农民家庭的情况无法相比。
南朝社会相对稳定,在经济尚属富裕的蜀地和江南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特别是战乱持续甚久的北方,百姓家庭的经济境况更加可想而知。
其四,从某些具体的情况亦可判断农民家庭财产的丰俭厚薄。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口大量流徙和死亡,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非土地缺乏,而是劳动人口和生产资料严重不足。
自战国、秦汉以后,除了土地之外,耕牛无疑是农民家庭最重要的生产手段,是否拥有耕牛可以作为判断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两汉时期,耕牛已被称为“田农之本”,为农家所必备的生产手段。
正因为如此,魏晋十六国时期,国家在确定屯田农户应纳地租的数额时,将耕牛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如果租用官牛,就需交纳更多地租;如拥有和使用私牛,则可少交。
北魏时期,皇帝专门下诏要求有司督促百姓有牛与无牛之家“以人牛力相贸”。
北魏实行均田制,对耕牛也实行授田征调。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耕牛在当时是一种很重要而紧缺的生产手段。
相信这个时期不能及时添制犁、锄之类必需农具的家庭也有不少。
这种状况,必定会给当时普通家庭的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其五,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同,富贵与贫贱人家的住宅与前代一样差异很大。
豪富之家往往深宅大院、堂宇高广、画栋雕梁,或饰以琉璃、铜柱,少数拥有大型庄园的巨富之家和城居权贵还建筑楼房,例如,号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家即筑有三层楼房,“弘景处其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
有不少记载反映:居住造价高昂的砖瓦房乃是富贵人家的特权,普通民众家庭的住宅,不论南北、城乡,俱是板筑成墙,覆以竹、茅,十分简陋。
不仅战乱影响着人民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平均为21.0%,其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疫灾频度高达34.6%。
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战争相对频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主要流行区域。
天灾与人祸如两座大山压在普通百姓的肩上,难怪这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诚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
但也就如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所说的:“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无怪乎这是精神及自由及解放的一个时代。
在思想文化史上,国内各民族融合,外域文化进入,给中国原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的发展特征。
其一:胡汉文化的相互碰撞和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
在此阶段,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先后进入中原,使游牧或半农半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业社会的“汉”文化发生长时间的交汇与冲突,并走向融合。
“胡”文化“汉化”的渠道主要是两条。
一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推广,这为“胡”文化的整体性汉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比如说北魏孝文帝的胡改汉姓,宫室胡汉通婚,北周的改姓,等等;二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胡汉杂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汉文化观念意识的影响,从而在心理和文化上逐渐产生深远的变化。
胡文化在溶入汉文化系统的同时,其固有特质对汉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如其粗旷而又充满生气的北族精神,给高雅温文却又束缚于礼教的汉文化带来了新鲜空气。
而这胡汉文化的影响与碰撞也深深的对随后的隋唐的灿烂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其二:儒佛道等思想的相互抗争和影响。
这一时期,来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渐广泛,并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和儒家思想发生了冲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思想文化大碰撞。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冲突、影响和整合的过程,造成了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
人们有理由认为,它是继春秋战国以后第二次百家争鸣时期。
实际上,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上的收获,远比春秋战国时期要深刻和丰富得多。
在思想意识方面,人们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突破了两汉时期定儒学于一尊的思想束缚。
当时,儒家的伦理济世之学,玄学家的宇宙本源之学,印度佛教的思辨哲学,道教的养生之学,以及杨泉的物理论、裴頠的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鲍敬言的无君论、范缜的神灭论和杨朱的人生哲学等等学说,象长江后浪推前浪那样,错综复杂地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图。
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学说,经过冲突与较量,改造与糅合,使得以儒学为主体、以佛教和道教为两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架初步形成了。
这个会在下面进一步的分析。
自从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颁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了一门官方政治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儒学本身不重天命而重人事,强调立德立功立言,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从东汉末年开始,随着长期混战,儒家学说完全丧失了诱惑力,贼臣董卓和妄自称帝的袁术自不必说,就是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曹操,也根本不把儒学放在眼里。
在曹操的心目中,真正的人才不是那些尚德行的廉士,而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进取之士,这在曹操的四次《求贤令》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来。
曹操认为,伊尹是奴隶,吕尚是渭水之滨的钓叟,苏秦曾经不守信用,韩信有胯下之耻,陈平有盗嫂受金的骂名,吴起则母死不归和杀妻求将,这些人虽然或出身低微,或有见笑之行,或是不仁不孝,但正因为有了他们,才能安邦定国,临敌力战,成就王业,声著千载.换句话说,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形势下,以孝悌仁义治天下的儒家学说,再也无人理睬,像被遗弃于道旁的梅花那样,只好零落成泥辗作尘了。
行之数百年之久的儒学,如今却沦落到这般地步,对于众多的士人来说,实在是不堪回首,可悲可叹。
因为士人总是有理想追求的人,他们既然失去了原来的精神支柱,却又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去取代它,便只有在严酷的现实世界里,观望徘徊,徬徨苦恼。
但是从积极方面来说,儒学的衰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坏事。
士人们由于解脱了精神枷锁,不再受独尊儒术的羁绊,就会带来思想上的解放,以及学术自由的风气。
过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之学,曾几何时只能不绝如缕地潜存着,如今又重见天日,摆到了桌面上来,让人们去审视、研究、品评、挑选。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一时身价倍增,深受士人青睐,被视为是新形势下的精神依托。
于是,老庄哲学复活了。
那么,老庄哲学为什么受到士人的偏爱呢?除了社会的动乱和儒学的消沉等客观因素以外,主要还应从它的本身去寻求答案。
简单地说,老庄哲学的最高概念,既不是天,也不是上帝,鬼神,而是自然,而自然的终极则为无。
这种以道为宇宙本源之说,冲破了殷周以来人格精神天子至上的权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革命,因而赢得了士人的重视。
其次,老庄哲学的社会政治思想核心是清静无为,与儒家学说是不同的。
它强调一切都应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否定儒家提倡的仁义礼忠信等伦常道德。
这对于看透了儒学的虚伪的士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再次,老庄哲学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是悲观的,对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抱着鄙视态度,希望通过消极退隐和逍遥自在的行为,去寻求精神世界的宁静。
这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心里都很明白,但又不能不故意装聋作哑,虚以委蛇。
这种处世办法,当然也就引起失意士人思想上的共鸣。
基于上述的原因,老庄哲学能够在士人中间产生较大的影响,赢得较多的赞赏,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不光老庄哲学占了上风,伴随着老庄哲学与儒学,玄学也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士人们认定《庄》《老》《周易》,总谓“三玄”的玄远之学,最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了时代的思想主流。
下面举几个代表人物略说一二。
何晏是以正始玄学领袖之一的身份活跃于思想舞台的。
何晏撰写《论语集解》,与前人多有不同。
注解《论语》时又颇多改易和自下己意,当为不再拘泥于汉儒诸家的旧说,而是用《老子》、《庄子》、《周易》的三玄之学去进行演绎和发挥,从而出现了外儒内道、儒道互补的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