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政策10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考试题库模拟训练含答案(10)
物业管理师《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考试题库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为了解决物业交接过程中的纠纷,《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办理承接验收手续。
A.业主委员会B.业主大会C.居委会D.物业管理公司2.业主大会成立后,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与原物业服务企业交接时的物业承接查验工作由()主持。
A.业主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D.原物业服务企业3.签订相对长期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保持服务质量的稳定和()较为有利。
A.提高物业收费标准B.提高物业费收缴率C.提高企业盈利能力D.改善客户关系4.商品住宅的业主应当在(),将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
A.签订购房合同前B.签订购房合同后C.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前D.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后5.建筑区划内,下列部位、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可以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是()。
A.物业服务管理用房B.有线电视管线C.城镇公共道路和绿地D.居委会用房6.物业服务收费实行包干制的,物业服务费的构成包括物业服务成本、法定税费和()。
A.管理费B.物业服务企业的酬金C.物业服务企业的利润D.社会保险费用7.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2B.5C.10D.158.维护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履行报告义务B.履行执行义务C.履行告知义务D.履行制止义务9.负责三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的颁发和管理的部门是()。
A.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C.直辖市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D.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房地产主管部门10.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后,该业主应当自()起在限定时间内将其保管的档案资料、印章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基本制度与政策-第10章-房地产税收学习笔记
第十章房地产税收学习笔记一、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二、房产税:1、范围:城市、县城、城镇、工矿区(农村不收)2、依据:(考试答案一般成对出现,相差10倍,算的时候当心,一定要算清小数点)(1)依据余值收取1.2%:余值=原值*(1—10%-30%)原值包含各种附属设施或不单独计价的配套设施如暖气、管线、电梯等。
(2)依据租金收取12%3、地下建筑:(1)工业:原值=现价*50%-60%(2)商业或其他:原值=现价70%-80%三、土地使用税1、范围:城市、县城、城镇、工矿区(集体土地也要收、外商也收)3、按年缴纳四、耕地占用税3、批准占用后30天内必须交清。
五、土地增值税1、税率:增值部分未超过扣除部分的50%,按30%;50%-100%,按40%;100%-200%,按50%200%以上,按60%2、其他规定(1)1994年1月1日前签订转让合同的,免征。
(2)1994年1月1日前签订开发合同或已立项,按规定投入开发,5年内首次转让免征。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的通知》,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
(4)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未超过扣除部分的20%的,免征。
(5)签订合同7天内,税务申请。
六、契税1、税率:3%-5%2、2008年11月1日,90平方米以下的,按1%收取。
3、非法定继承人继承的,视同赠与,要征收契税。
七、其他相关税收1、固定资产调节税(1)五个档次:0%、5%、10%、15%、30%(2)2000年1月1日起,暂定征收。
2、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城建税:7%、5%、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131号文件:普通住房:超过2年转让的,免征;2年以内的,按收入减原价差额征收营业税非普通住房:超过5年的,按收入减原价差额征收;2年以内的,按全额征收。
以上规定执行至2009年12月31日。
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区别
管理制度与政策的区别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组织都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来规范和指导其运作。
管理制度和政策都是组织内部的重要规范和规则,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分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一、管理制度的定义和特点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规章制度的总称,它包括了组织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对组织全部管理活动的总体规范。
管理制度是综合性的,它涵盖了组织内所有的规章和制度,包括管理体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管理程序等,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管理制度是对组织全部管理活动的总体规范,是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的全面约束。
它不仅包括了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还包括了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
2.系统性: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了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多个要素。
它要求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3.稳定性:管理制度的内容相对稳定,不会随着管理人员的更替而频繁变动。
它是组织的基本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4.强制性:管理制度是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强制性规范,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循,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制裁。
5.可操作性:管理制度是具体可操作的,它规定了具体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要求,能够指导管理人员进行具体的管理活动。
管理制度的主要作用有:保障组织管理的正常进行、规范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等。
二、政策的定义和特点政策是国家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原则和行为准则,是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政治主张。
政策是对组织在特定领域、特定方面进行指导和约束的规范,是组织整体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部署。
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方向性:政策是对组织整体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战略部署,是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原则和行为准则。
2.灵活性:政策的内容相对灵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政策通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根据时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制度与政策
制度与政策制度与政策是一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制度与政策的定义、作用以及构建和完善制度与政策的思路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照一定的原则规定人员的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的结构与运行方式的约束和规范。
它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内容。
而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府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案和措施。
制度与政策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制度和政策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例如,法律制度可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社会的乱象;政府的政策可以对各个领域进行规范和指导,促进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制度和政策可以调节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通过制度的设定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化解冲突,协调各方利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构建和完善制度与政策,首先应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制度和政策应该以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和满意。
其次,构建和完善制度与政策需要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
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人民的意愿,避免片面和私利的决策,确保制度和政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执行性。
还应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制度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制度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实现预期效果。
此外,还应加强制度和政策的协调与整合。
不同的制度和政策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需要进行协调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体系,使整个社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和有效。
最后,要注重创新和适应。
制度和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革和更新的。
要注重创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制度和政策是国家治理的关键要素,它们的构建和完善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政策与制度的区别
政策与制度的区别政策与制度是社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虽然它们密切相关,但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定义、功能、性质及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政策是指政府或组织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规划和指导方针。
政策是对特定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规定,通常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状况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时效性。
以国家政策为例,它可以包括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等,以解决当前或未来的具体问题。
而制度则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确定性的、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
制度是相对稳定、长期延续的规则和约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引导人们的行为。
制度可以是法律、制度性文件、组织机构和社会习惯等形式存在,如宪法、法律法规、公司制度等。
制度起到规范社会行为、保护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其次,政策与制度在功能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政策强调解决具体问题,通过指导和行动来达到其预期目标。
政策通常是在制定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其实施效果和时效性有限。
而制度强调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具有长期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制度可以起到约束和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使得人们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预期性和可维护性。
再次,政策和制度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政策更加灵活和具体,具有一定的实施期限和目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政策通常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制定,与时俱进,随时能够作出调整和适应。
而制度则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不轻易改变,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修改。
制度是社会长期形成并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制约力。
最后,政策和制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
政策通常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的。
制度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执行环境,同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和调整制度。
政策和制度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管理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店规章制度10条
店规章制度10条尊敬的顾客,欢迎来到我们的店铺。
为了营造一个优质的购物环境,保障顾客正当权益和店铺的正常运营,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店规章制度,请您遵守。
一、开店时间:我们的店铺将按照营业执照上的规定时间开门营业,请顾客在营业时间内购物,并在收铺提示后尽快结账离店。
二、顾客权益:我们将竭诚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在购物过程中,顾客有权得到礼貌、热情、真诚的服务,有权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并要求获得准确的信息。
三、商品质量:我们承诺所销售的商品均为正品,如发现质量问题,请您在购买后及时联系店员处理。
质量问题商品将提供退换货服务。
四、支付方式:顾客可以通过现金、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支付购物款项。
请确保支付过程的准确和安全,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工具。
五、退换货政策:为了保障顾客的购物权益,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退换货政策。
在购物后7日内,如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联系店员退换货。
但请注意商品必须保持原状,无人为损坏或使用痕迹。
六、禁止携带宠物:为了维护店内清洁、卫生和顾客的安全,禁止顾客携带宠物进入店内。
如需要购买宠物用品,请在店外等候。
七、禁止吸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店内禁止吸烟。
请顾客在店内不要吸烟,以保持空气清新。
八、禁止闲言碎语:为了维护店内秩序和顾客的购物体验,请顾客在店内保持安静,不要发出不恰当的声音和言辞。
九、店内设施:为了顾客的方便和舒适,店内配备有洗手间和休息区。
请使用后保持干净,并妥善使用设施。
十、违规处理:顾客如有违反店规章制度的行为,我们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劝离、报警等措施。
在您进入店铺之前,请您详细阅读并遵守上述店规章制度。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向店员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祝您购物愉快!。
十项制度和十项任务
十项制度和十项任务
"十项制度"和"十项任务"是指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十项制度"包括:
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
3. 完善城乡统筹发展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
4.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绿色发展;
5.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6.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社会管理;
7. 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8. 完善对外开放制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9. 完善人才发展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0. 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十项任务"包括: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3.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6.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7. 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8.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9.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10.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这两个"十项"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旨在通过制度和任务的推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政策和制度的区别
政策和制度的区别政策和制度是社会管理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首先,政策是指政府或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针和措施。
政策通常是针对特定问题或需求制定的,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和灵活性。
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有意识、目的明确的社会行为,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变革和提升社会福利。
政策通常会涉及到资源的分配、权力的调整和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需要通过相应的执行措施来实施和落实。
制度则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体系,它是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总结和规范。
制度通常是基于长期实践和共识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恒久性。
制度的形成过程通常是渐进的和演化的,包括法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依赖于各种约束机制和执行机制,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制度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它是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从作用和特点上看,政策注重解决当前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而制度注重规范社会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稳定性和恒久性。
政策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而制度强调规则约束和秩序维护。
政策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适应社会变化和实现目标;而制度需要长期坚持和遵守,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政策和制度在社会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社会管理的框架和体系。
政府和组织需要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社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一、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内涵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
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一、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涵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根底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体系。
制度按照性质和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根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根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开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根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那么,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开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围,根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附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那么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鼓励机制等。
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开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应该到达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那么、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制度与政策的内涵区别
一、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内涵制度,通常就是指社会制度,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与强制性的规范体系。
制度按照性质与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就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就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就是各种社会组织与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与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就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与实施形式,就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与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就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就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与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策就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与其她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措施。
学习制度与政策
学习制度与政策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秩序,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与政策。
本文将从学习规范、学生评价、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规范学习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学校制度,旨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生应遵守学校的课堂纪律,如按时到达、不迟到早退、认真听讲等。
其次,学生应承担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的责任,按时提交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此外,学生还应保持一定的学习环境,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吃零食等行为。
二、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评价制度的一部分,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学校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参与课堂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形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校制定的学习政策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表和授课内容。
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动力。
四、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支持和帮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学校可以建立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平台,供学生使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习辅导班、学术讲座等活动,提供学习指导和交流机会。
五、学习辅导学习辅导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一种补充性帮助,旨在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学校可以组织学习班、提供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学习工作坊、举办学习技巧讲座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六、违反学习制度与政策的后果为了确保学习制度与政策的有效执行,学校需要明确规定违反制度的后果。
对于违反学习规范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扣分等处罚,同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对于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停课、劝退等措施,维护学校的学习秩序和正常教学环境。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
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区别一、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的内涵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由行为主体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的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的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政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阶级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②正误性..任何阶级及其主体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③时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④表述性..就表现形态而言;政策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外化为符号表达的观念和信息..它由有权机关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手段进行表述..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包括财政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劳动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对外政策即外交政策.. 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机关或者政党组织的行动准则..二、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别制度、体制和机制处于社会有机体结构的不同层面;各有自身的特殊规定、特点和功能定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制度位于社会体系的宏观层面和基础层面;侧重于社会的结构;体制位于社会体系的中观层面;侧重于社会的形式;机制位于社会的微观层面;侧重于社会的运行..举例来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如股份制、承包制、国有制等属于体制问题;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运作、如何发挥作用;属于机制问题..又如;民-主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是原始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等;民-主的形式是体制问题是普选制还是代议制或代表大会制;民-主的具体做法属于机制问题如程序民-主、票决民-主、协商民-主等..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基本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规定着社会的基本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形态得以区分的根本标志..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制度具有阶级性;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统治服务的..而体制和机制则是中性的;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只是在与不同社会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性质..也正是因为如此;体制和机制才能与不同的制度相结合..同一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同经济制度也可以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有相同的经济运行机制..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体制和机制具有易变性..一定社会制度一旦确立;将一直贯穿于这个特定社会发展的始终;其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旦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被废止;则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体制和机制则是易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的体制和机制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三、制度、体制、机制的关联及其相互作用一制度决定体制;并通过体制表现出来制度与体制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制度对体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它规定着相应体制的基本内容、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一个社会究竟选择和采取什么样的社会体制;首先是由其基本制度决定的;其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制度这样或那样的制约..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变化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同样;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规定着这个国家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基本制度的改变;社会体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另一方面;正如内容离不开形式并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一样;制度的表现和实现也离不开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体制是制度的外壳;制度是体制的实质和灵魂..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体制;也都有其特定的实现方式即机制..不通过一定的体制和机制;制度就无以表现自己..不采用这种体制;就要采用那种体制..比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社会历史情况;采取相应的体制形式;要么采用国有制;要么采用集体所有制;要么采用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乃至别的什么体制..离开了这些体制形式;公有制就不可能存在..二体制受制于制度;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体制作为制度的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制度的规定和制约;并服从和服务于制度..但是体制一旦建立起来;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实际和更易于实施..体制是制度与现实的连接点和结合点;它的确定和选择;既要服从和体现制度;又必须着眼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根据现实社会的不同情况;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和目标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一些具体的规定、规范和准则;因而更贴近现实;更有利于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促进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在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式得当;既符合制度的要求;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种是形式不当;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是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时;就需要抛弃或改革过时的、有缺陷的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体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促进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三机制既离不开制度和体制;又有助于制度和体制的运行与实现机制隶属于并内含在制度和体制中;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与某种制度和体制结合在一起;因而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受它们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制度和体制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同样的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体制下;其表现形式和运作过程、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无论制度还是体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有效运行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任何制度或体制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只有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并相互作用即形成一定的机制;才能维持制度或体制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制度或体制要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往往需要建立许多个机制共同起作用;形成若干“机制丛”..而每一个机制的形成;又需要若干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制度和体制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标就借助机制的作用而具体化、细化和现实化了;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更容易落到实处..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组织性..在机制内部;各组成部分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因素和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或受制于其他因素和环节的变化;同样;其他因素和环节的变化;也会影响或受制于这个因素和环节的变化;从而使系统整体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当某一要素的变化不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及其功能的发挥时;系统就会借助自身机制自动进行调节;以确保系统目标的实现..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和满足于社会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和体制的设计;对机制的作用重视不够..实际上;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比如;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不但需要好的制度和体制;还必须有一套好的机制..没有一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民-主很难落到实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度、体制和机制虽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也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同一体制也可以表现不同制度;如同样是民-主政体;可以是资本主义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甚至在古希腊;也存在过民-主政体..这是因为;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或阶段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体制;不仅受制于该社会的基本制度;而且受制于当时当地的其他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具体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社会主体的选择等等..机制与制度和体制的非对应性更为明显;特定制度和体制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和运作;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来源:。
政策制度措施区别
政策制度措施区别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的区别“制度”、“办法”、“细则”、“规定”、“条例”等都是规范性文件,但也有区别:制度的含义较为广泛,具体应用的时候可大可小。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而具体到一个企业的制度,往往是指大家要共同遵守的章程之类的。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办法重在可操作性。
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
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
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
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
细则是对某一法律、法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具体化。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
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一、制度(一)什么是“制度”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二)“制度”的使用范围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行业、各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
制度与政策宣传制度
制度与政策宣传制度一、背景和目的本制度的订立旨在加强企业内部制度与政策的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各项制度与政策的认知和遵守度,加强企业的管理效能和运营稳定性。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全部员工和管理层。
三、宣传责任1.全部部门主管和管理层应当负责确保制度与政策的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订立宣传计划、组织宣传活动,以及监督宣传工作的落实情况。
3.各部门及项目组负责将制度与政策宣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的宣传意识和相应本领。
四、宣传渠道1.内部通讯:定期发行内部新闻通讯,刊登制度与政策的新闻、案例和解读,引导员工关注和了解。
2.企业文化墙:在办公区域设置企业文化墙,呈现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相关制度与政策。
3.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制度与政策的通知、解读和案例,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4.内部培训:组织定期制度与政策的培训课程,供应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忙员工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5.会议和讨论:在各级会议和讨论中,布置专题报告和讨论,介绍、解读和强调制度与政策的紧要性和规范要求。
6.视频和演示:制作制度与政策的宣传视频和演示料子,通过公司网站和内部网络进行呈现。
五、宣传内容1.制度与政策解读:针对紧要的制度与政策,组织解读活动,说明制度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具体要求等内容。
2.案例共享:定期发布制度与政策的应用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共享和讨论,帮忙员工理解制度与政策的实际应用价值。
3.问答沟通:设立特地的咨询通道,接受员工对制度与政策的提问和反馈,并及时回复和解答。
4.典型事例宣传:定期组织宣传活动,介绍在遵守制度与政策中充分正能量、乐观影响他人的典型事例,激励员工遵守制度与政策。
5.考试考核:定期组织制度与政策的考试考核,考核内容掩盖制度与政策的要点和规定,通过考试激励员工加深对制度与政策的理解和记忆。
六、监督与评估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度与政策宣传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制度和政策
制度和政策制度和政策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社会经济而制订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
它们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操作方法,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和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制度和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首先,制度和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和政策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例如,一些国家针对外国投资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制度和政策可以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
一个合理公正的制度和政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例如,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减轻社会对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另外,制度和政策也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政府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如通过税收调节来减少财富的集中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同时,制度和政策还可以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制度和政策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例如,一些国家建立了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体系,加强了社会的监管和管理能力,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然而,要想制定好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就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社会需求,保证立法过程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参与。
政府应该强调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倾听民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实现真正的人民利益。
总之,制度和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政府应该注重制度和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和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情况一、单选题: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其中一级资质注册资本应在( ) 万元以上。
A.1000B.3000C.5000D.8000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c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原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一级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注册资本应在5000万元以上,因此选C。
2、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的部门规章是()。
A.《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B.《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C.《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D.《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c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建设部2000年3月第77号令《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资质等级”。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申领四级资质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时间应不少于( )年。
A.1B.2C.3D.5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申领四级资质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时间应不少于1年。
4、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W省A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申报一级资质,由()审批。
A.市人民政府B.W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C.W省人民政府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d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5、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统筹安排,并可采取( )方式供应。
A.行政划拨B.拍卖出让C.招标出让D.挂牌出让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1998年7月3日以国发[1998]23号文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统筹安排,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
6、某房地产开发公司2011年6月,拟开发高档住宅项目,预计总投资为2000万元。
按照最新政策,该项目资本金应当不低于()万元。
A.400B.500C.600D.800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c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2000×30%=600万元。
7、《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l年末动工开发的,可征收相当于( )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A.地价款B.房价款C.土地使用权出让金D.土地使用权出让税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c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l年末动工开发的,可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8、经( )确认,确属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要求退房,终止房屋买卖关系。
A.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B.工程质量监督部门C.工程监理部门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b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
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9、张某购买了A房地产开发公司在B市的住房一套,因质量问题,与A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生了质量纠纷。
如果张某认为该住房存在严重的主体质量问题,应以( )作为能否退房的依据。
A.B市人民政府的核验结果B.B市土地部门的核验结果C.B市房管部门的核验结果D.B市质量监督站的核验结果A B C D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d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住房存在严重的主体质量问题,必须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申请重新核验,以质量监督部门核验的结论为依据。
其他单位的核验结果不能作为退房的依据。
10、 张某购买了A 房地产开发公司在B 市的住房一套,经鉴定,存在( )情况,张某是可以退房的。
A .一般性的质量问题B .主体结构质量合格,但存在一般性的质量问题C .主体结构质量合格,也不存在一般性的质量问题D .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 ABCD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d本题分数: 3.13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 错误 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 析:房屋主体结构不合格的,均可申请退房。
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房人有权退房,给购房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多选题:11、 下列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
A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B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新设立的开发企业领取《暂定资质证书》,暂定资质的条件不低于四级资质的条件C .《暂定资质证书》的延长期不得超过3年D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只能用货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资E .现阶段,保障性住房项目资本金占总项目投资的比率不得低于30% ABCDE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c, d, e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 错误 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 析: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可以视企业经营情况,延长《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但延长期不得超过2年。
项目投资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出资。
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9〕27号),该文件规定,“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其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
12、下列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有( )。
A.国家机关用地B.商品住宅用地C.学校用地D.高速公路服务区非经营性用地E.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项目用地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 c, d, e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商品住宅用地必须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1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下列( ),不征收土地闲置费。
A.因不可抗拒力造成开工延期B.因政府的行为而不能如期开工的或中断建设一年以上的C.因动工开发必须的前期工作(发现地下文物)而延期动工开发的D.因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而不能如期开工的E.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不能如期开工的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 b, c, d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因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而不能如期开工的或中断建设一年以上的,不征收土地闲置费。
14、 李某购买了A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住房一套,因质量问题,与其发生了质量纠纷。
如果李某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后发现质量问题,这里的“交付使用”之后,可以是指( )。
A .未办理交付使用手续之前 B .办理了交付使用手续之后 C .可以是房屋所有权证办理之前 D .可以是房屋所有权证办理完备之后 E .已上选项均正确 ABCDE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b, c, d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 错误 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 析:对质量不合格的房地产项目的处理方式中,应当注意的是,购房人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后发现质量问题,这里的交付使用之后,是指办理了交付使用手续之后,可以是房屋所有权证办理之前,也可以是房屋所有权证办理完备之后。
15、 A 房地产开发商以出让方式取得的一块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并进行了开发建设,后因改作其它投资,拟转让该房地产项目,下面A 房地产开发商转让条件符合规定的是( )。
A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000万元 B .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600万元 C .取得了该房地产项目土地使用权证书D .实际投入房屋建设工程的资金额(含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占全部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E .实际投入房屋建设工程的资金额(不含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占全部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 ABCDE你的答案: 标准答案: a, c, e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 错误 所以你的得分为 0 分解 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时的条件: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属于房屋建设的,开发单位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外,实际投入房屋建设工程的资金额应占全部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
16、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住宅时,应当根据《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向买受人提供( )。
A.《住宅平面示意图》B.《住宅立面示意图》C.《住宅剖面示意图》D.《住宅质量保证书》E.《住宅使用说明书》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d, e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住宅时,应当根据《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向买受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17、根据《商品住宅实行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最低保修项目和保修期限,说法正确的是( )。
A.管道渗漏为1年B.五金件损坏为2年C.管道堵塞为6个月D.电器开关为6个月E.供冷系统为1个供冷期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 d, e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五金件损坏为1年,管道堵塞为2个月。
18、下列关于商品房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买受人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住宅质量保证书》B.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商品房的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C.因不可抗力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原因,需延期交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告知买受人D.商品房质量存在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E.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将需要由其提供的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资料报送房屋所在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A B C D E你的答案:标准答案: a, c, d本题分数: 6.25 分,你答题的情况为错误所以你的得分为0 分解析:商品住宅的保修期从商品住宅交付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