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山国王信仰看两岸文教交流

合集下载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

同根同源的闽台民间信仰海峡之声网 2008-04-30 06:49:55海峡之声网专稿,(作者:黄伟华)进入四月,气温渐渐回升,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也随之日益“升温”。

十二日,台湾屏东里港双慈宫妈祖信众七十人赴妈祖故乡——湄洲岛朝圣观光;十七日,第三届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厦门开幕,七千名来自两岸的信徒齐聚青礁慈济宫,共祭保生大帝;十八日上午,一千余两岸王氏宗亲身着汉服聚集在福州闽王陵前,焚香祝祷,同祭闽王王审知……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

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民俗文化是民间信仰拜拜盛行,祖先崇拜诚挚深厚。

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与世俗生活分开的“制度化宗教”,而是一种深层次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其内容经常与一般的生活混合,普及于文化的各方面。

明末清初,闽南、粤东移民到台湾,同时将各地民间种种神明信仰移植台湾,如土地公、妈祖、关帝、观音菩萨、三山国王等等,台湾成为“众神的殿堂”。

移民到台湾,在当时航海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要渡过风高浪急的海峡,凶吉难下。

于是,移民随船供奉妈祖,以求平安抵台。

到台后,自然把妈祖供奉于庙宇。

从此,妈祖信仰启蒙及台湾,形成许多以不同妈祖为中心的祭祀圈和大规模的供香、割香活动。

妈祖,原名林默,是宋代莆田湄洲岛的一位民间妇女。

据传,她通晓天文、医术,平素急公好义,扶老济困,民间流传着许多妈祖驱恶扬善、扶助百姓的故事。

她为救海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在岛上为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

老百姓出于对妈祖助人为乐、济世救民的向往,把她塑造成一位保佑平安的海神形象。

台湾的妈祖崇拜极为普遍,以妈祖为主神的庙宇多达509座。

每逢妈祖生日(农历3月23日),各地妈祖庙都在这一天前后举行隆重祭典,绕境游行,称之“迎妈祖”。

台湾最基层的地域神是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各乡村都有土地公庙保护各区域的安全,祈求土地平安,农作物丰收。

台湾有句话说:“田头田尾土地公”。

在乡村进村路边常见立一块宽30公分-40公分、高80公分-90公分的石碑,上面只刻土地公或福德正神字样,连神像也没有(闽南一带也同样可见),因有所谓“有土即有财”之说,福德正神也成为财神,被商人所信仰。

从三山国王信仰看两岸文教交流

从三山国王信仰看两岸文教交流

从三山国王信仰看两岸文教交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明末清初,闽、粤的福佬人与客家人开始向台湾较大规模移民。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民众在向台湾移民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风险,需同自然搏斗,同土著搏斗,同其他族群搏斗。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的心灵寄托往往是冥冥中的神明。

因此,在奔向陌生的远方时,他们也往往随身携带着家乡的神像,以求得到神灵对他们的庇佑。

客家人是除福佬人外,向台湾移民的第二大族群。

伴随着粤东、闽西客家人移民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也随之漂洋过海到台湾。

客家信奉的神明多而庞杂,其中以三山国王、定光古佛、义民爷、法主公等信仰最为兴盛。

而三山国王信仰又曾被认为是客家人特有的信仰,在台湾客家人中有着巨大影响。

三山国王信仰是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发展而来的。

古时科学技术落后,人们往往不能有效的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在彷徨无助中,只好求助于各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寻找各种特别的自然事像,以求得它们来保护自己。

三山神崇拜就是源于这种普遍的心理,《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is?记载:“考潮州西北百里有独山,越四十里有奇峰曰玉峰。

峰之右有乱石激瑞,东潮西惠,以石为界。

渡水为明山,西接梅州,州以为镇。

越二十里有中山,其地名霖田……当隋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中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因庙石焉。

地旧有古枫树。

降神之日,树生莲花,绀碧色,大者盈尺,咸以为异。

乡民陈姓者白昼见三人乘马来招己为从,忽不见。

未已,陈遂化。

众尤异之。

乃谋于中山之麓,置祠合祭。

前有古枫,后有石穴,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陈为将军,声灵日著,人称化王。

共尊为界石之神。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出三位神人原本是独山、明山、巾山三山间的界石,是粤东土著居民自然崇拜的一种。

他们希望自己创造出的三山神能“水旱疾疫,有祷必应”,“淫雨害稼,祷于神而霁”,发挥着“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住区安全”的社神功能。

从高头民主公王分香台湾看两岸的文化传承

从高头民主公王分香台湾看两岸的文化传承

从高头民主公王分香台湾看两岸的文化传承——以永定客家人迁台为例苏志强1摘要明末清初以后,永定客家人大批迁台。

随着永定客家人迁台的脚步,客家人的文化风俗便如影随形地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

客家文化植根于中华大文化,包含慎终追远、耕读传家、务实进取、忠孝信义、兴家报国等价值取向。

民间信仰是民间的观念形态,其活动形式扮演了文化传播者和社会教育者的角色,对增强族群凝聚力、强化社会结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往往乡风民俗、民间信仰又是最能点燃历史记忆的引线,生发故乡情结的引擎,是文化认同最基本的元素。

关键词:台湾两岸文化传承高头乡民主公王庙坐落在高头市场北侧福坛冈上。

庙玲珑小巧,坐北朝南,条石结构,高1.2米,宽1.5米。

庙内奉立‚民主公王神位‛碑。

庙座下方一个清道光年间雕凿的石神炉,庙后坡坂上有一棵伞形大神树,庙前有用水泥砌筑的宽大供桌,再往前则是一片开阔的拜庭。

庙坛总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山环抱,一水南绕,风景优美。

明清以来,农历每年十一月初八日,高头全乡江姓居民,都要到公王庙前‚作大福‛,举行盛大的敬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福寿。

场面热闹非凡。

曾任四川广安知州的高头人江世春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写了一首诗《社民永赖》,描绘的便是这里的情景——建立社坛自古先,春秋四运报丰年。

1作者苏志强,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理事,《永定乡讯》主编。

金星北障当头见,碧水南流绕座前。

左控东洋沧海日,右临西竺赤霞天。

威灵显赫厥声应,保我黎民五福全。

民主公王‚威灵显赫‛成了高头乡黎民百姓的保护神。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高头南山的江由兴举家渡台,到三芝乡新庄村圆窗定居。

他去台时,分灵高头民主公王随行护佑,一路平安。

次年,他便在新庄村大屯山北麓仿高头民主公王庙建了一座庙,奉祀分灵去台的民主公王,坐镇水口。

江由兴分灵民主公王一路随行,而后又在台湾定居的地方建庙祀奉民主公王,何以如此?最简单的理由是:民间信仰神灵,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有重大事件的时候,总是祈求得到神灵的庇佑,面对远涉重洋的凶险和陌生的生存环境,江由兴需要神灵的保佑,而家乡神祇的灵应是他最为信赖的。

割不断的两岸神缘——台湾南投中寮长安宫与太平寨乐真寺惭愧祖师渊源探讨

割不断的两岸神缘——台湾南投中寮长安宫与太平寨乐真寺惭愧祖师渊源探讨

2023第1期NO.1,2023客家研究辑刊The Periodical of Hakka Research 割不断的两岸神缘——台湾南投中寮长安宫与太平寨乐真寺惭愧祖师渊源探讨张佑周曾宪乐(龙岩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福建龙岩364012)惭愧祖师是两岸客家崇拜的佛教神灵,而且像武平岩前狮岩均庆院得道被尊为定光古佛的郑自严和尚一样是由得道高僧被神灵化的人格神。

惭愧祖师俗名潘了拳,比定光古佛更早,于唐代咸通年间(860-873)成名。

与定光古佛有所不同的是,其祖师称谓并非源自朝廷敕封,而是因其自谦得名而流传并得到信众的尊崇。

潘了拳相传为永定人(一说沙县人)。

相传其出生时,左手手指卷曲不能伸,紧握着拳。

三日后,有一老僧过其家门,其父抱儿见老僧,老僧用毛笔在孩子手背写个“了”字,曲拳立伸,父乃取其名为“了拳”。

了拳少年时期在永定下洋翁坑美村与大埔西河车上村交界处的赤蕨岭上一边放牛,一边吟诵佛经。

终于有一天,小放牛娃突然悟道,有了法力,可以用放牛鞭在赤蕨岭上或金丰河畔洋皮塘草坝画地圈牛,牛不会走失,自己得以坐在赤蕨岭盘陀石上专心诵经。

其后潘了拳在赤蕨岭上结庵修行,后人在他修行处建起赤蕨寺(灵觉寺)。

再后来他到大埔、梅县交界处阴那山修行,道行倍进,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僧。

高僧扬名后因自认为未能像从前的佛祖那样弘演法乘,自度与度人,而“心甚愧之”,常自谦“惭愧”,圆寂前嘱弟子颜其骨骸塔额曰“惭愧”,信众遂称其为“惭愧祖师”。

据传,潘了拳20岁时离开赤蕨岭到阴那山五指峰下开山结茅,布施修行,后建起圣寿庵,侍佛得道,成为一介高僧。

后人将圣寿庵扩建为灵光寺,至今香火甚旺。

至于该寺扩建原因,相传为宋代官至殿中丞、殿中省的翁源人梅鼎臣(998—?)一次在梅江中遇险得救以后捐金扩建,并亲书额为“灵光寺”。

寺中有据传为梅鼎臣所撰《灵光寺碑记》云:庚申之岁,予奉天巡守粤东。

时七月既望,出巡韩城,舟次程江蓬辣,遇滩水汹涌,舟将复溺。

海峡两岸三山国王信仰及文化意义

海峡两岸三山国王信仰及文化意义
第 1 6卷 第 3期
o r a o Pu n t a Un v ri i ie s y t
中圈 分 类号 : 992 B 8.

VO _6 I No 3 1 .
Jm. 2 o t o9
文 章缩 号 :6 2 13 20 )30 0-5 17 - 4 (0 90 -0 1 4 0
c h so d s ed u r s—t i e o o c d v lp n p o t e ge tc ue o ec f e nf ain o o ein a p e p co ss at c n mi e eo me t rmoe t ra a s fp a e ru i c t f n r , h ul i o
急之中 , 忽见“ 天气骤变 , 风雷昼晦 , 有兵马三支 ,
从 三面 山中 , 由三 位 将 军 率领 , 冲杀 而 出 , 退 元 驱
兵 , 围即解 。帝 与 众臣正 欲 向三支兵 马致谢 , 斯 兵
隐, 后修成正果, 到唐朝时已名声显赫 。尤其是唐
宪宗 元和十四 年 ( 1 ) 愈被贬 为 潮州刺 史期 间 , 89 韩
h te l . t e mo h ra d n
Ke r s C o s a n t i S - a - o gWa g L i e l ; l e e y wo d : rs- i T wa s a ; a S n G n - n ; i T a T mpe fk b l f rt n n n o is
关键词 : 海峡两岸; 三山国王 ; 霖田祖庙 ; 民间信仰
¨a - a- n - ag S n S n Go g W n ¨F l l fa d o k Bei n e Cu t r l in f a c fCr s - t a t lu a g i c n e o o s sr i S i

如何看待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如何看待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如何看待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11级电商1班陈煜 11500117中华文化: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

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引起两岸人士的强烈共鸣。

千百年来,随着大陆居民不断迁徙台湾,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节日礼仪等早已传播至整个宝岛,使中华文化深植台湾、茁壮成长。

1665年,台南市建立的台湾最早的一座孔庙,直到现在,台湾民众每年都还举行祭孔仪式。

根据台湾当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台湾寺庙及教会教堂计14841座;其中庙宇超过1.1万座,而寺庙最多的是道教,有寺庙9137座,排在第二位的是佛教寺庙,有2281座。

在台湾,所谓的“国语”广为流行,即使在偏僻落后的山区也是这样。

正是因为“国语”的存在,所以两岸之间毫无语言障碍,相同的语言成为加深两岸感情的纽带。

台湾流行的还有“闽南话”、“客家话”。

台湾居民中,说闽南话的约占57.1%,说客家话的约占21.4%,讲原住民方言的约为2%,其余则讲其它汉语方言。

无论是闽南话,还是客家话,都是由大陆移民带到台湾并流行于台湾的。

在台湾,中华文化已经深入到台湾民众生活的各个角落。

台湾的孩子从小就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里长大,小学开始就已经有大量文言文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包括历史和哲学,而这种教育正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

中国的传统礼仪,民间的生活,民俗的传说和节庆,包括信仰,都和整个的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有人开玩笑说,连鬼都是从大陆过去的。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连接海峡两岸最牢固的心灵纽带。

两岸因为独特的历史因素和地理条件,在传统中华文化基底之下,各自融入了不同文化元素,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貌,因为这样的同质异貌,在中华文化传统的保存、维护与创新的课题上也各有心得与视野,从而形成在文化交流上优势互补的局面。

潮汕人经常祭拜的“三山国王”,原来是这么来的!

潮汕人经常祭拜的“三山国王”,原来是这么来的!

潮汕人经常祭拜的“三山国王”,原来是这么来的!三山国王是潮汕及台湾潮籍民众所奉的地方守护神。

指潮州独山、巾山、明山三位山神。

据称,宋太宗封此三山神为国王,故有此称。

三山国王起源于潮汕地区,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神祗。

俗称王公(有地方称为王爷),与其夫人合称为王公夫人,其信仰在潮汕大地十分兴盛,作为潮汕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及其夫人在潮汕人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

供奉三山国王的庙宇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统计,粤东地区各地已知的三山国王庙超过200座,其实三山国王庙的数量远不止记述的那么多,很多小村庄都有三山国王庙,还有一些其他神灵的庙宇也同时供奉着三山国王。

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潮汕本土人口约1000万,而移民海外的潮汕人达到了1500万,由于大量潮汕人移民海外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传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

在潮汕的霖田祖庙,已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

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

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

由来据清朝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

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

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备兵败,南海以平。

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

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

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

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

三山国王:潮汕民间的保护神

三山国王:潮汕民间的保护神

三山国王:潮汕民间的保护神作者:陈友义来源:《寻根》2020年第03期潮汕人敬神樂生的意识十分强烈,祭祀的神有200多种,有观音菩萨、番公等外来神明;有妈祖、水仙爷等神明;还有独自创造的地方性神明,如三山国王、雨仙爷、捕蛇爷等。

其中以三山国王最为著名、最具影响的地方保护神。

三山国王崇拜的由来关于三山神的由来,民间有一种传说:隋朝初年,有三位义士分别叫连杰、赵轩、乔俊,他们帮助杨坚打天下建立了隋朝。

三人不愿为官,找到三座大山——巾山、独山、明山修行,修成正果,成了三山之神。

后来唐太宗征辽时,又显灵救过李世民。

三山神云游到了岭南揭阳县霖田都河婆上空,只见下面重峦叠嶂,中有玉峰耸起,两溪环抱,三山鼎峙,景色清幽。

真凑巧,这三山也叫巾山、明山、独山。

三神大喜,立即按下云头,降落于此三山。

大王爷连杰镇于居中的明山,二王爷赵轩镇于东面的巾山,三王爷乔俊镇于西边的独山。

有一天,一位陈姓乡民在山中见到三位将军,一个白面骑着白马,一个红面骑着赤马,一个黑面骑着黑马,便赶上去跟在他们后面观看。

他被引到明山的石穴前,三个将军便无影无踪了。

只见石穴中有一株古枫树,树上开着莲花,其色绀碧,大者尺许,异香扑鼻。

他感到十分奇怪,回村告诉其他乡民。

一传十,十传百,附近乡民纷纷跑来观赏。

只见天空中又出现三个分别乘白、红、黑战马的将军,众乡民见了,纷纷叩头跪拜。

一会儿,三位将军不见了。

乡民们认为他们是三山之神,大家便在这里筑庙,塑造神像供人祭拜。

从此,三山神常显灵护国佑民,潮汕各地人民也前来朝拜,香火甚旺。

还有一个是三山国王受封于宋的故事。

北宋初,宋太宗率兵亲征北汉。

北汉与宋兵对峙,相持不下。

这一天,两军正在交锋,胜负难分,突然,汉兵纷纷溃逃。

原来,战场上出现三位雄伟的将军:一个白面,一个红面,一个黑面,分骑白、赤、黑三色战马,向汉兵冲杀,宋兵大捷。

寻找三位将军时,早已无影无踪了。

宋师入城后,城上空云层又现三位金甲将军,与阵中一模一样,云中飘一面旌旗,上书“潮州三山神”五字。

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庙

简介
三山祖庙位于历史上潮州府揭阳县之霖田都的区域内,故昔称潮州三山神庙,也称霖田古庙。因宋太宗曾封 神为三山国王,赐“明贶庙”,后又复加“广灵”二字,而成为“明贶广灵三山国王庙“,简称三山国王庙、国 王庙,当地群众惯称为大庙。
三山国王庙的实际历史应该追叙至隋朝.并与流球群岛有渊源.
潮州历史记载:隋大业三年(607),炀帝杨广派羽骑尉朱宽航海求访异俗。朱宽得到船师的帮助,两次从义安 郡(即潮州)浮海到琉球国(今台湾省)招抚琉球国王,琉球王不从。
三山国王祭典是三山国王信仰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传播、弘扬三山国王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历史时代, 还承负着促进海内外华人和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
清明回乡下祭祖,顺便到三山国王祖庙逛逛。
三山国王祖庙,位于揭西县城西南3公里处的玉峰(又称大庙山)东北麓。三山国王是粤东本地神中最古老、 最有影响的一个。三山指揭西县河婆镇北面的独山、西南面的明山和东面的巾山。河婆在清代属揭阳县霖田都, 该地三山神发祥地的庙宇因此被称为霖田祖庙。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祭祀三山神的最高典礼,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或由各分庙理事组织的进香团进香祭典,俗称“猪羊祭”,在古 代称“少牢之奠”。参加人员可达数百人,有一套完整的祭典仪规,庄重严肃。2007年,三山祖庙管委会参照历 史资料和民俗祭仪,制定了《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使三山国王祖庙祭典仪式更规范、更具形式美。
祭典在鸣炮、响号、击鼓、鸣金、敲钟、奏乐中开始,参与的信众身着盛装各就各位。先由庙祝请神,庙祝、 主祭、陪祭、特邀代表跪着受香。接着恭诵经文,全体向三山诸神行鞠躬礼。然后是献礼仪式,献礼分为献香礼、 献花礼、献牲礼、献酒礼、献果礼和献财礼。献礼时,除染红背脊的全猪、全羊预先摆放在供桌上,其它祭品一 般用托盘覆上红色或黄色绸布,先后放上点燃的香支、包装精美的鲜花等祭品。

开漳圣王信仰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作用的探讨

开漳圣王信仰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作用的探讨

开漳圣王信仰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作用的探讨众所周知,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是从大陆直接或间接迁徙过去的,他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为开发和建设宝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大陆人民的大批迁入,大陆的生产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也不断地移植台湾。

特别是明清时期,开漳后裔一时大迁居于台湾,据资料显示,目前,居住在台湾的漳州籍开漳后裔50万众,当时迁居台湾,也带去开漳圣王信仰,立庙塑像朝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台湾开漳圣王神庙380座。

两岸共同对开漳圣王的信仰、崇拜和共同文化渊源,对增加友好往来,共谋经济发展,促进两岸民心融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就开漳圣王信仰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作用进行探讨。

一、开漳圣王信仰两岸交流现状云霄作为开漳祖地,开漳圣王信仰宫庙众多,与台湾交流频繁的有威惠庙、将军庙、陈政墓园、华庙、五通庙,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2年间,我县宗教(民间信仰)场所对台接待268批,8668人次,其中威惠庙、将军庙接待台胞212批,7080人次;赴台32批,816人次,其中威惠庙、将军庙赴台交流9批,412人次。

台湾政要人员连战、江丙坤、廖正豪、林丰正、陈茂荣等先后题字做金匾,送给云霄威惠庙和云霄将军庙,均悬挂在两庙的殿上,成为两岸信众共同信仰、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见证。

台胞来云霄进行宗教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内容有:参加我县举办的大型节会,专题的文化交流,宫庙神节、庆典,组团朝圣瞻拜,访亲认祖,党际交流等。

赴台交流的途径有:参加专题文化交流会,访问经济人士,参访宫庙,开漳圣王像到台巡安,宗亲联谊等。

二、开漳圣王信仰对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作用(一)增加联系,促进开漳圣王文化交流1、对开漳圣王的“偃武修文,施行惠政”的开漳功业达成共识。

在交流中,两岸信众都会探讨回忆开漳的历史故事,缅怀开漳圣王及其将佐的历史功绩,更进一步了解、理解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开漳圣王实行怀柔策略,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兴办教育,设臵漳州行政区,使得人民群众能安居乐业的重大意义,从而达成对“偃武修文,施行惠政”功业的共识。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海峡两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究以三山国王信仰为探讨中心
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
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
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
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
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①
在《史记·秦始争本纪第六》记载着:“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日雍王、塞王、翟王,号日三秦。"当时项羽为了防止刘邦东进,将陕西关中,陕北分封给雍王、塞王、翟王三位故秦降将,在《史记·项羽本纪》即有记载:“立章邯为雍王,王成阳以西,都废丘。……立司马欣为塞王,王成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这三位王统称“三秦王”,这便是“三秦”名称之由来。
台湾各地五方军名称与数量,就是源于古代中国与四方夷族的称呼。五方军的称号如东方九夷军、南方八蛮军、西方六戎军、北方五狄军及中央三秦军之名号,正相对于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戎、北方五狄的名称,恰与现代“五营兵将”东、南、西、北营军兵的名号与数量相符合,至于中营三秦军的名称产生则与位于关中地区的三秦之地有关。五营罩五方军的名称与数目,实是源自于此。
海峡两,#客家民问信仰之比较研究一以三山罔Ii信仰为探讨中心
3.Related contents (163)
Bibliography’ (164)
Acknowledgements‘ (174)
X
沟峡曲岸客家民间信仰之比较研歹£一以三山同I:信仰为探讨中心
①《礼记·明章位》,网部从刊正编001,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第97页。
第pU学台湾三山网Iiபைடு நூலகம்仰的刚南化
闽人信仰的影响,不论规模大小,大部份都奉祀着虎爷,显示福佬祭祀文化的深化现象,可以看I叶|福佬祭祀文化已深植客家族群信仰之内。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尪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记忆传承:以台北木栅忠顺庙为例
台湾的尴公信仰与地方文化诅忆 传承:以台北木跚崽颐庙为例.
刻.~-
肉.....f...t...t....甜忽Ò)ofl 骨事"曲'..t.Lt且,唱'属是地刽Il 串 ._ll..t.曲 a展..."".ot.~...揭.t.lI屠曲'祀锚'越精槐退,酣且 .骨息,晶胃俯章.帷"岛血也记忆倚永.起...t.危民在啻品血 E 也盛It .量晏崎铺"种融之-.平Aa由草地 E 崎也矗移民'&11("事 h 品..晶 • •...悻..~到血曹遭"'A.量损且.~民R.钟....IIt...舍*..品.槐 但~...晴朵....崎'"窜11'.总&也..t.-植武坤,平'危民岛单位民 "战都*~鼻拯晶. ~晴阜.阜且剥.阜a带血 a过母 .O~点....扉 S "'&.越岳错押在 .A晶.II:.t晶,曹份a 立也..t.崎记忆.但值...~崎都市 也、居住鼻...章,瞄且A'"也膏...直排工皇位舍'‘.. iI:.~ι具布' .......饱的神凰#钟且位远街精兔It阜于'晶....琦晶$骨 e坞. .钳 晶骨..梅地章..也曲也骨馆fP.且也如何a且.晶;t费圃 *a崎馆骨...~审立
百余年来,台北地区的迎起公一直是文山区、信义区及大安区颇负盛名的 民间信仰活动。有鉴于此,本文将阐明尴公信仰在台湾的多元发展,特别是地 域性和宗族性上的发展脉络,也将叙述台北木栅忠顺庙起公信仰的概况,并述 及台北木栅忠顺庙相关的祭祀活动。如同格尔茨 (Clifford Gee血)所强调的, 地方上的文化现象必须从地方性知识来获得解答。因此,笔者在本文最后讨论

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

作者: 林腾华
作者机构: 揭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揭阳522031
出版物刊名: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74-7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民间信仰 三山国王文化 当代价值
摘要:“三山国王”是潮汕民众及其海外华侨的保护神,它“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揭西河婆三山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

20世纪以来,三山国王崇拜已被海峡两岸民众视为两岸同根同源的象征,成为东南亚华侨族群文化认同的标志。

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从传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等七方面对三山国王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梅州的三山国王信仰习俗

梅州的三山国王信仰习俗

梅州的三山国王信仰习俗三山国王通常被认为是客家始奉和客家地区独有的“守护神”,尤其在台湾更为普遍。

陈运栋在1981年出版的名著《客家人》中说:“三山国王,为客家人移民的守护神”。

随着大陆客家人移民台湾,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习俗也带到了台湾。

正如台湾学者刘还月先生在《1994年台湾文化年历》中所说:“三山国王自古以来便是粤东民众信奉的守护神。

客家人渡海来台时,大都也带着三山国王的香火共同渡海而来,并在每一个初拓成的地方建庙奉祀。

”甚至有“凡粤东客家来台者,悉奉三山国王香火”的说法。

在大陆客家地区,虽然没有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中三山国王专属客家的意识那样强烈,但认为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灵的大有人在。

有关三山国王的传说,发生在粤东的潮州、惠州、梅州交界处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独山。

有关三山国王的资料,宋以前只留下唐代名将陈元光的《祀潮州三山神题壁》及韩愈所祭的石界神,其他文字和实物无存。

现在可知的是宋代在揭西县河婆镇玉峰东麓修建的三山祖庙(今已改建),因河婆镇在历史上隶属广东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故三山祖庙又称“霖田祖庙”。

又因它是当时当地同类庙宇最大的庙宇,故又称“大庙”。

庙中祀奉三山国王,其他地方有的称为“明贶庙”,有的称为“公王庙”。

相传,三山国王本为隋代连、乔、赵三人,因救圣驾有功而封王,镇守巾山、明山、独山。

而明山,就在梅州。

元朝刘希孟在至顺三年(1332)所撰《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称:“明山之镇于梅者,有庙有碑”。

所谓明山,即以前梅州与潮州,也即今天梅县与大埔县交界处的明山嶂。

在明山嶂下的梅县白宫墟中,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就建有明山宫。

白宫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明山宫,以该宫用白石灰粉刷墙而得名。

而明山宫所祀明山公王,是唐宋以来粤东人普遍信仰的三山国王之一的明山国王。

随着三山国王信仰的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其传说不断丰富和发展。

拜祭的仪式也各不相同。

如在梅州市城郊泮坑山腰上有一座庙宇,名为“泮坑公王庙”,祀奉着骑老虎的三山国王,国王的后面是三位夫人的神像。

“三山国王”在台湾兴盛的原因

“三山国王”在台湾兴盛的原因

“三山国王”在台湾兴盛的原因郭新志;房学嘉【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7【摘要】明清之际,闽粤人大量移入台湾。

与此同时,他们将闽粤文化、信仰植入台湾并使之传播。

“三山国王”就是随着移民迁台而被带入台湾的众多乡梓神明之一。

这一神明在台的兴盛与台湾移垦之初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ociety of Taiwan is about of Fujian and Canton's emigration. While a lot of people of Fujian and Canton took the belief and culture to Taiwan. The god of Three--Mountain King was one of many gods which were brought to Taiwan . The gods rooted and boomed in Taiwan. Three--Mountain King reflect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rly Taiwan.【总页数】3页(P22-24)【作者】郭新志;房学嘉【作者单位】中国客家博物馆,广东梅州514011;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4【相关文献】1.浅谈台湾地区的三山国王信仰 [J], 洪小燕2.台湾大林镇安霞宫历史沿革探讨——兼论开漳圣王与三山国王共祀现象 [J], 方祯璋;赵家民;卢业明3.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 [J], 邱荣裕4.论三山国王信仰在台湾的传播与变迁 [J], 钟俊昆5.潮汕三山国王崇拜的文化精神探析 [J], 卢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东三山国王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及发展——以揭西霖田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粤东三山国王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及发展——以揭西霖田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粤东三山国王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及发展——以揭西霖田
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宋德剑
【期刊名称】《嘉应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31)4
【摘要】三山国王信仰是粤东地区的主要民间信仰活动,从明代开始随着粤东客家人向台湾的播迁,三山国王信仰也传到了台湾地区,成为客家人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守护神.透过描述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分布与发展及历史不同时期在粤、台两地的互动来探讨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页数】6页(P15-20)
【作者】宋德剑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广东梅州 514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9
【相关文献】
1.粤东地区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特征及其族群意象 [J], 周建新
2.民间信仰的社会扩张机制探析——以三山国王信仰为例 [J], 欧俊勇;吴孟显
3.三山国王信仰与粤台关系的互动 [J], 吴孟显
4.民间信仰、社会变迁与乡村精英——以营村三山国王信仰为视角 [J], 温建钦;吴
孟显;
5.民间信仰与明清地方社会——以三山国王信仰为考察 [J], 李秀萍[新加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化认同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化认同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兼论客家在客居情景中的文化认同张应斌【期刊名称】《嘉应大学学报》【年(卷),期】1999(017)004【摘要】在台湾和大陆都有“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的说法,弄清这个问题,对行认识“三山国王”和客家在客剧情情境中的作用认同,都有很大的意义,“三山国王”的文化构成相当复杂,它是自然崇拜中的山神,社会崇拜中的土王神和佛教神等多元文化因素构成的,同时,从中国内陆山地民族-土家族的“三王神”看,它与土家族的信仰还有某种文化上联系,“三山国王”的文化过程大致是:它原是巾,明,独三山的山神,大约在商周时期,随着清江巨蛇氏族-诞人南迁,三王神渗入其中,使之化为社会神,唐宋时期,山寨神和佛教渗入,又使它“国王化”,后来,客家进入三山地区,又使之客家化,“三山国王”进入台湾,只是它有化的一个表现,在“三山国王”的文化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化演变史,而且,可以看到客家在迁征后的客居生存性境中对客地文化的认同和占有过程。

【总页数】7页(P110-116)【作者】张应斌【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相关文献】1.台湾大林镇安霞宫历史沿革探讨——兼论开漳圣王与三山国王共祀现象 [J], 方祯璋;赵家民;卢业明2.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 [J], 周建新3.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客家的文化认同-兼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建构及其意义 [J], 余达忠4.论述客家"三山国王"民间信仰之变迁——以台湾宜兰地区为例 [J], 邱荣裕5.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推进乡村建设——兼论梁漱溟在乡村推行文化认同教育的历史进路与当代价值 [J], 程良宏; 李蓉荣; 孟凡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 古 时 科 学 技 术 落 后 ,人 们 往 往 不 能 有 效 的 抵
三 山神原 只 是承 担 着 “ 畜 兴 旺 ,五谷 丰 登 , 人 住 区安全 ”的社 神 功 能 ,后 渐 渐成 为 能 显威 助 战 , 克敌制 胜 ,有功 于 国家 百 姓 的 “ 面 神” 多 。这 种 转
搏斗 ,同土 著 搏 斗 ,同其 他 族 群 搏 斗 。在 残 酷 的 现实 面前 ,他 们 的心 灵 寄托 往 往 是 冥冥 中的 神 明 。 因此 ,在奔 向 陌 生 的 远 方 时 ,他 们 也 往 往 随 身 携 带着家 乡 的神 像 , 以 求 得 到 神 灵 对 他 们 的 庇 佑 。 客家人是 除福佬 人 外 ,向 台湾 移 民 的第 二大 族 群 。 伴 随着粤 东 、 闽西 客 家 人 移 民 台湾 ,客 家 民 间 史 ,其 在 任时 间 虽 仅 只八 九 个 月 ,但 对 潮 州 的发 展 产 生
了 深 远 而 巨 大 的 影 响 。 曾 为 潮 州 淫 雨 害 稼 穑
而祈 助 于 三 山 神 , 置 立 室 宇 , 具 服 器 , 飨 以 “ 备 奠
变是社 会 需 要 的 产 物 ,特 别 是 民众 需 要 的 产 物 。
御各 种 自然 灾 害 ,在 彷 徨 无 助 中 ,只 好 求 助 于各
种 超 自然 的 力 量 , 即 寻 找 各 种 特 别 的 自 然 事 像 ,
以求得 它们 来 保 护 自己 。三 山 神 崇 拜 就 是 源 于 这
群 的 文教 交流 。
关 键 词 :三 山 国王 信 仰 ; 两 岸 ; 文教 ;交 流
中 图分 类 号 :K 0 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3 3 2 1 ) 50 1 —4 6 30 1 ( 0 0 0 — 1 70
明末 清 初 , 闽 、粤 的福 佬 人 与 客 家人 开 始 向 台湾较大 规 模 移 民。 当 时 生 产 力 水 平 低 下 ,民 众
作 者 简 介 :杨 选 华 ( 9 O ) 1 8 一 ,女 ,福 建 晋 江 人 ,博 士 生 ,从 事 古代 两岸 文 化 交 流 研 究 。
11 7
时” 。后雨停 了 ,农 业 获得 了丰 收 。他 派地 方 的长 者 “ 选 良月 吉 日,斋 洁 以祀 神 ” 谨 ,并 亲 自撰 写 祭 祀 的神 文 (《 祭界石神 文》 。这样 三 山神 就获得 了 ) 官方 的认 可 ,由 民 间私 祀 的小 神 上 升 为 地 方 的 显 神 。后 来移 入 粤 东 的 客 家人 和 福佬 人 也 接受 了 三 山 国王信 仰 ,并 在 世 代 传 承 中 不 断 加 工 、渲 染 三 山神 的形 象 ,直 至其 成 为后 来 粤东 民众 信 奉 的众 神 中最显要 的一 位地方 神 。 作为地 方 主要 神灵 ,侍 奉 三 山 国王 的 庙 宇 分 布广 泛 ,数 量极 多 。据 《 汕庙 堂 》不完 全 统 计 , 潮
第 3 卷第 5 1 期 201 0年 10月
衡 阳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He g a g No ma i e st o r a n y n r lUn v r iy o
NO Vo. .5 1 31 0c t. 2 O 1O
从 三 山 国王 信 仰 看 两岸 文 教 交 流
在 向 台 湾 移 民 的 过 程 中 面 临 种 种 风 险 ,需 同 自 然
渡 水 为 明 山 , 西 接 梅 州 ,州 以 为 镇 。 越 二 十 里 有
中山 ,其 地 名 霖 田 …… 当 隋 时失 其 甲子 , 以二 月 下旬 五 日,有 神 三人 ,出 中 山之 石穴 , 自称 昆 季 , 受命 于 天 ,镇 三 山 ,托 灵 于 玉 峰 之 界 石 ,因 庙 石
种 普遍 的 心 理 , 《 州 路 明贶 三 山 国王 庙 记 》记 潮
载 :“ 潮 州 西 北 百 里 有 独 山 ,越 四 十 里 有 奇 峰 日 考 玉 峰 。峰 之 右 有 乱 石 激 湍 , 东 潮 西 惠 , 以 石 为 界 。
收 稿 日期 :2 1 — 6 2 0 00—2
区 安 全 ” 的社 神 功 能 @。
庞杂 ,其 中 以 三 山 国 王 、定 光 古 佛 、义 民爷 、法 主公 等信 仰 最 为 兴 盛 。而 三 山 国王 信 仰 又 曾 被认 为是 客家人 特有 的信 仰①,在 台湾 客家 人 中有 着 巨
大影 响 。
三 山国王 信 仰 是 从 早 期 的 自然 崇 拜 发 展 而 来
仰 也 随 之 漂 洋 过 海 到 台 湾 。 客 家 信 奉 的 神 明 多 而
焉 。地 旧有 古 枫 树 。 降 神 之 日,树 生 莲 花 ,绀 碧
色 ,大 者 盈 尺 ,咸 以 为 异 。乡 民陈 姓 者 白昼 见 三 人 乘 马来 招 己 为 从 ,忽 不 见 。未 已 ,陈 遂 化 。众 尤 异之 。乃谋 于 中山 之麓 ,置 祠 合 祭 。前 有古 枫 , 后 有石 穴 ,水 旱 疾 疫 ,有 祷 必 应 。既 而 假 人 以神 言 ,封 陈为 将 军 ,声 灵 日著 ,人 称 化 王 。共 尊 为 界石 之神 。@ ” 从这 段文 字 中 ,可 以得 出三 位 神人 原 本是 独 山、 明 山 、 巾山 三 山 间 的 界 石 ,是 粤 东 土 著居 民 自然 崇 拜 的 一 种 。他 们 希 望 自己创 造 出 的 三 山神 能 “ 旱 疾 疫 ,有 祷 必 应 ” “ 雨 害 稼 , 水 , 淫 祷 于神 而霁” ,发 挥着 “ 畜 兴 旺 ,五 谷 丰登 ,住 人
杨 选 华
( 福建 师范 大学 社会历 史 学院 ,福建 福州 3 0 0 ) 5 1 8
摘 要 :三 山 国王 是 粤 东地 区的 地 方 保 护神 , 特 别 为 粤 东 客 家人 所 信 奉 。在 明 清 时 期 ,伴 随 着 粤 东客 家移 民 台
湾 ,三 山 国王 信 仰 也 飘 洋 过 海 到 台 湾 。 三 山 国 王信 仰 曾 被 视 为 台湾 客 家人 所 特 有 的 信 仰 ,是 台 湾 族 群 辨 别 的 标 准之 一 。 目前 两 岸 交 流 是 文 化 先行 , 三 山 国王 信 仰 可借 其 在 两 岸客 家人 的 特 殊 地 位 ,推 动 两 岸 客 家 及 与 其 他 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