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数量不断上升趋势预测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犯罪率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犯罪率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城市犯罪率分析社会调查是研究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获取有关社会问题的信息。

本篇文章将以城市犯罪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从多个角度探讨城市犯罪率的问题。

首先,我们将审视城市犯罪率的整体趋势。

社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市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各大城市的犯罪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某些地区,犯罪率增长更为明显。

这一趋势引发了公众的关切,也引发了政府和执法机构的重视。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城市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有关犯罪率上升的解释。

首先,经济因素是城市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一些人陷入无法摆脱的经济困境,从而迫使他们选择犯罪行为。

其次,教育水平和社会福利状况也与犯罪率上升密切相关。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社会福利政策不完善,使得部分人口的生活质量下降,犯罪行为相应增加。

最后,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也对城市犯罪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某些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一些人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失去了约束,容易陷入犯罪。

然后,我们将讨论城市犯罪率上升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城市犯罪率上升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犯罪率上升导致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加剧了人们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犯罪行为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导致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损失。

最后,犯罪率上升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它削弱了人们对城市的信任,减少了人们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它增加了执法机构和司法系统的负担,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最后,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有效降低城市犯罪率。

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针对犯罪率上升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一、引言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犯罪问题,预防犯罪形势分析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犯罪形势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制定和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策略。

二、犯罪形势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犯罪活动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犯罪案件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以下是对当前犯罪形势的分析:1.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中,抢劫、持械抢劫、故意伤害等案件较为突出。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发生的抢劫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

这可能与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问题以及社会矛盾的加剧有关。

2. 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诈骗、盗窃、侵占等案件较为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经济发展的加快,网络犯罪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案件数量激增,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毒品犯罪毒品犯罪是当前犯罪形势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毒品的滥用和贩卖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一些边境地区和沿海地区。

这可能与贩毒分子的组织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有关。

三、犯罪形势分析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犯罪形势,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犯罪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以下是对当前犯罪形势的进一步分析: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犯罪形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容易导致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家庭教育的缺失等也是犯罪形势加剧的原因之一。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犯罪形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贫困问题等经济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一些人为了生存而选择犯罪。

犯罪调研报告

犯罪调研报告

犯罪调研报告犯罪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犯罪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犯罪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本研究选择了几个关键的犯罪类型进行调研。

本报告旨在分析犯罪的发展趋势、犯罪者的特征以及应对犯罪的措施,期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一、犯罪发展趋势1. 犯罪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过去十年中,我国犯罪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2. 犯罪手段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分子也逐渐借助科技手段来实施犯罪。

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新型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传播性。

3. 青少年犯罪频发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青少年渐渐走上犯罪道路。

青少年犯罪不仅破坏了犯罪者自身的前途,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二、犯罪者特征1. 年龄和性别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男性犯罪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而且,在青少年和中青年阶段的男性犯罪率更高。

2. 社会经济地位犯罪往往与社会经济地位有所关联。

一些犯罪分子由于贫困和缺乏机会而走上犯罪道路;然而,也有一些高收入人群涉及到经济犯罪,这表明犯罪并不完全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限制。

3. 教育水平犯罪行为与教育水平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较低的教育水平可能导致缺乏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加了犯罪的风险。

4. 家庭背景一些犯罪分子来自不稳定、问题严重的家庭环境。

家庭暴力、父母不良的行为范例以及缺乏有效的监护等因素,都可能对犯罪行为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三、应对犯罪的措施1. 加强社会教育通过教育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

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开展社区矫正等活动,能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

2.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法律制裁力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强警察力量建设,优化执法技巧和手段,并配备现代化设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类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与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反复性、长期性、潜在危险性已日益为全社会所认识。

其现状与趋势如下:(一)违法犯罪现状:1、犯罪数量剧增。

据统计,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增至70%,至今仍居高不下。

因此,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呈明显的上升势态,形势严峻不容忽视。

2、犯罪主体变化。

(1)低龄化趋向: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明显增多。

(2)女性犯罪增多:80年代以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绝对数增加,且增长率远高于男性。

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大地腐蚀性,如不遏制会很快在社会上传染开来。

(3)闲散人员居多:这些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经验不足,过早流入社会后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不法分子利用、引诱和唆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犯罪类型增多。

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明显增多。

有资料显示犯罪类型依次排列是: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

其中抢劫和盗窃发案率最高约占75%左右,是当前青少年主要犯罪类型。

据统计:2000年1至12月,抢劫罪占44.36%,盗窃罪占36%,伤害罪占15%;2001年1至6月,抢劫罪占48%,盗窃罪占44.2%,伤害罪占3.8%。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新类型犯罪。

如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卖人口的犯罪日渐增多。

(二)违法犯罪趋向:1、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青少年犯罪具有“偶发性和盲目性”的特点之外,近些年来,已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

部分青少年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手段野蛮、残忍,社会影响恶劣。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占65%,说明了青少年犯罪性质具有较明显的恶性化趋向。

工作心得: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实务问题

工作心得: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实务问题

工作心得: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实务问题从近年办理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分析此类案件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涉案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上的认定、行政机关在查处该类案件中采集证据需要达到的刑事证明标准,以及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引导侦查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梳理这些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结合此类案件发案规律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良策,以便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办理该类案件,打击污染环境犯罪人员的嚣张气焰,维护社会公众健康与环境权益,为本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201X年6月8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的出台细化了污染环境罪定罪量刑的14条标准,大大降低了入罪门槛,给环境执法司法提供了后盾保障和底气,彰显了我国在司法领域“重典治污”的勇气与决心。

该司法解释出台以后,本地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明显增多,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办理,我们发现在法律适用中还存在不少影响甚至制约该类案件准确、及时、公正办理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我院办理的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统计,归纳概述办理该类案件遭遇的若干实务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之路径。

一、近年本院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一)基本情况1、就案件总量来看,201X年至201X年(截止到5月),本院共办理污染环境类犯罪10件35人。

从各年度案件数量来看,污染环境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侦查机关围绕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中心工作,率先成立嘉兴首个打击环境(食药)犯罪侦查大队,严厉打击破坏民生、群众深恶痛绝的污染环境犯罪,该类案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2、从犯罪主体分布来看,酸洗、电镀、制革类企业往往是污染环境高发企业。

从目前侦查机关破获的案件来看,酸洗企业发案占全部案件的70%;电镀企业、制革类企业、其他类型的企业各占10%。

这些行业发案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环保意识不强以外,还有就是它们往往是执法部门重点检查的对象,例如侦查机关以“废酸”为主线串并破案,破一案带一串,先后查办了该地密封件、钨丝生产企业等4起污染水环境案件。

2024年全球环境保护趋势预测

2024年全球环境保护趋势预测

国际环保组织与合作平台
添加标题
全球环境治理的推动者:国际环保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保护,促进 各国合作。
添加标题
跨界合作与交流平台:国际环保组织提供了一个跨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环保合作与经验分享。
添加标题
资金和技术支持:国际环保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 其应对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 加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机遇
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的角色和责 任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指 地球上生物圈中 生物种类的丰富 程度,是生态环 境健康的重要标
志。
生态平衡:指生 态系统中各生物 种群之间的相互 制约、相互依存 的关系,维持着 自然界的稳定。
跨国合作成果: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 全球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国际环保技术交流与转让
降低环保成本和提高效率
推动全球环保产业的发展
促进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国际环保合作和治理水 平
全球环保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国际合作在环保领 域的作用: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保治理体系 的框架:联合国环 境规划署等国际组 织
添加标题
政策建议和引导:国际环保组织向各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引导,推动各 国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跨国环保项目与经验分享
全球合作项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经验分享:各国在环保领域中的成功案例、技术交流和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合作
跨国合作机制:推动国际组织、政府间合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 环保事业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环境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视为无限的资源。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任务之一。

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本文将分析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保护的现状1.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着巨大的挑战。

其中,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洪涝、干旱、酷热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造成着极大的损害。

同时,全球化进程也使许多国家对跨境污染的影响感到越来越强烈。

1.2 国内环境问题的现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据统计,中国PM2.5含量居全球之首,水土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此外,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到中国人民健康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1.3 环境治理的成效近年来,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国际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加入到环保事业,共同制定了国际环保条约和标准,并对各国环保事业提供援助和资金支持。

在国内范围内,政府对于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不断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监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些重污染产业也被淘汰,资金和政策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

二、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2.1 加强环保法制建设环保法制建设是环保事业中的重要环节。

未来,各国政府将加强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加大环境罚款和刑事制裁。

另外,成立环保法院,加强环境诉讼的力度也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2.2 发展环保科技环保科技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环保领域的一个新趋势。

未来,各国将加强环保科技的研究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包括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一、引言犯罪问题向来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关切。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我们需要对犯罪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对当前的犯罪形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预防犯罪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犯罪类型及趋势1. 盗窃犯罪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盗窃犯罪在过去一年中占领了犯罪总数的30%。

其中,汽车盗窃和住宅入室盗窃是最常见的类型。

盗窃犯罪的趋势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盗窃犯罪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 暴力犯罪暴力犯罪包括抢劫、故意伤害和谋杀等。

最新数据显示,暴力犯罪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仍然占领了犯罪总数的15%。

其中,抢劫案件的数量有所下降,而谋杀案件的数量相对稳定。

3. 经济犯罪经济犯罪包括贪污、受贿、金融诈骗等。

根据统计数据,经济犯罪在过去一年中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占领了犯罪总数的20%。

其中,金融诈骗案件的数量有所上升,而贪污受贿案件的数量相对稳定。

三、犯罪原因分析1.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难点、贫困和失业等问题导致一些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2. 教育与家庭因素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体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教育水平低、家庭关系紧张和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容易导致一些人产生犯罪倾向。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对物质追求的过度强调、对权力和财富的崇拜以及对暴力行为的美化等,都可能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犯罪行为。

四、预防犯罪策略与措施1. 加强社会安全管理加强社会安全管理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安全体系,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同时,加强社区巡逻和安保力量的配备,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防范。

2.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教育水平。

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预防犯罪的发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及规律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及规律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犯罪现象状况、特点及规律分析一、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其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刑事犯罪案件持续大幅度增加。

在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案件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发生在经济领域里的犯罪现象也呈日趋严重的趋势。

(二)1977 年—1982 年犯罪现象的特点1.犯罪数量连年大幅度上升,犯罪案件的恶性复杂程度明显加剧,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

2.以获取物质为目的,发生在经济领域、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要主体的犯罪现象,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犯罪迅速泛滥,成为与治安犯罪同等严重的犯罪现象。

经济犯罪日益增加使犯罪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改革开放至今约以治安犯罪和经济犯罪为主的犯罪格局。

3.犯罪主体及其组织形式出现了新的特点。

国家工作人员开始成为犯罪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罪犯开始在整个犯罪主体中占50%以上。

有组织的犯罪日益增多,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除反革命犯罪和经济犯罪外,多见于抢劫、流氓等严重刑事犯罪。

从1982年开始,农民作案数在案犯和案件总数中都超过60%。

4.犯罪现象开始出现地域特点。

这个时期,沿海和南方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向北方和中西部地区开始拉开差距,由此造成犯罪现象在地理分布上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二、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一)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状况1983 年至1986 年的犯罪现象呈现一个明显的马鞍型。

由1981年的犯罪高峰骤降至1984年的谷底,然后又逐步回升、逐步反弹接近下一个高峰。

(二)1983 年—1986 年犯罪现象的特点(一)犯罪现象的起伏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体现。

犯罪总量处于低水平,呈现负增长或低速增长态势是这一时期刑事犯罪的第一显著持点。

(二)在刑事犯罪处于低速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同时,经济犯罪却呈现总量增长、形式日趋复杂的态势。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一、引言犯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需要对犯罪形势进行分析,找出犯罪的原因和趋势,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对当前的犯罪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二、犯罪形势分析1. 犯罪类型分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当前犯罪类型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贩毒、走私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是最常见的犯罪类型,占比超过60%。

诈骗犯罪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集中在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等领域。

贩毒和走私犯罪主要受到国际贸易和边境管控的影响。

2. 犯罪地域分布犯罪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矛盾较多,犯罪活动相对频发。

同时,一些贫困地区也存在一定的犯罪问题,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导致的社会不稳定。

3. 犯罪原因分析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萧条、贫富差距扩大等因素导致一些人失去经济来源,从而选择犯罪为生存手段。

(2)社会心理因素:一些人受到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导致犯罪行为。

(3)犯罪机会因素:一些地区的治安状况较差,监管不力,犯罪分子很容易找到可乘之机。

4. 犯罪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未来犯罪趋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网络犯罪将持续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将成为未来主要的犯罪形式之一。

(2)未成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的风险增加。

(3)跨国犯罪活动增多: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跨越国界进行犯罪活动,这对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预防犯罪的建议1.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减少犯罪的诱因。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2. 加强社会教育和心理辅导加强社会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后犯罪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后犯罪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改革开放后犯罪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飞速,但也伴随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犯罪问题。

犯罪的趋势呈现出了多种形态,尤其在城市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犯罪手段和方式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改革开放后犯罪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一、犯罪趋势1. 犯罪数量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数量持续上升,在1983年至2017年间,犯罪总人数从205.8万上升到512.3万,其中2017年的犯罪总人数增长率达到了6.7%。

其中,盗窃、涉毒和经济犯罪是从绝对数量上占主导地位的犯罪类型。

2. 犯罪手段和方式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犯罪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层出不穷,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社会问题。

同时,传统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比如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从以往的居家夜盗、街头劫案转向多样化的实施手段,如电瓶车劫、抢夺手机等。

3. 犯罪年龄下降化在犯罪人群中,未成年犯罪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犯罪中来。

据统计,16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高达20%以上。

这与当今时代下越来越开明、独立和自由的成长环境背景有关。

二、影响因素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犯罪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极快,但也在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上暴露出了不少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平等和失衡等问题成为了犯罪率上升的一大因素。

2.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社会犯罪的发生往往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从事非法犯罪的可能性越小。

3. 规律意识的不同规律意识的不同也是造成犯罪率不同的重要原因。

比如守法意识好的人,他们视法律为至上,自觉遵守法律,而无意识触犯法律;而守法意识差的人则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考虑有意识地犯法。

4. 社会治安环境社会治安环境是犯罪率产生的重要因素。

考察犯罪行为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

考察犯罪行为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

考察犯罪行为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犯罪行为已成为我们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于犯罪行为的评估和监测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和探讨犯罪行为延续状况时,有一些重要的指标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1. 犯罪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犯罪率是考察犯罪行为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犯罪率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犯罪行为的发展态势和规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犯罪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趋势背后反映了社会治理的成效和犯罪行为的延续状况。

对犯罪率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2. 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除了犯罪率,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也是考察其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可能有不同的延续情况,对于这些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这也为我们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实践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精准施策,有效防控和打击犯罪行为。

3. 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进行全面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延续状况。

犯罪行为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犯罪行为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对于犯罪行为动态变化的研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未来的犯罪发展趋势,为社会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犯罪行为的延续状况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

除了上述提到的指标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也需要我们进行全面评估,比如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家庭背景等因素。

只有深入研究犯罪行为的多个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考察犯罪行为延续状况的重要指标涉及到犯罪率的长期变化趋势、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多个方面。

统计方法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犯罪行为日益复杂多样,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统计方法逐渐成为犯罪行为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对大量犯罪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能够揭示犯罪行为的模式、趋势和规律,为执法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行动依据。

一、统计方法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重要性犯罪行为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研究这些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犯罪的成因和发展机制。

例如,通过对不同地区犯罪率的统计比较,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犯罪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贫困、失业率高、教育资源匮乏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政策至关重要。

此外,统计方法还能够评估犯罪预防和打击措施的效果。

如果一项新的执法政策实施后,犯罪率显著下降,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这种下降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该政策的有效性。

二、常见的统计方法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犯罪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包括犯罪的类型、数量、时间、地点等方面。

例如,通过计算犯罪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可以了解犯罪的集中趋势;通过计算标准差、方差等,可以了解犯罪数据的离散程度。

此外,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犯罪在不同类别或时间段内的分布情况。

2、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犯罪行为分析中,可以探究犯罪率与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均收入、失业率)、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如果发现犯罪率与失业率呈正相关,那么在制定犯罪预防策略时,可以重点关注解决就业问题。

3、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更深入的统计方法,用于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预测犯罪的发生概率或犯罪数量的变化。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以失业率、教育水平、人口密度等为自变量,犯罪率为因变量,从而预测在特定条件下犯罪率的可能值。

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升级,2023年度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和展望

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升级,2023年度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和展望

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升级,2023年度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和展望。

一、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在2023年,各级环境行政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0万余人次,前往全国各地进行环境执法检查,检查企业总数达到10万余家。

根据统计,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5万余件,其中行政处罚案件占比最高。

除此之外,环境行政部门还通过行政处罚、公开曝光、限期整改等措施,迫使企业对环境治理加强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而其中,环保部门在高污染排放行业中的处罚决心也更加坚决,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给予了自动停产、罚款等惩罚措施,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

二、环境行政处罚工作展望未来,环境人士表示,继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力度,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环境行政部门将根据环境状况和执法需要,开展全面排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在排查中,环境人士提出,应针对各行各业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予以处理。

而对于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应加大执法惩治力度,使其铁腕执法、严厉处罚成为常态。

加强企业自我管理和自律意识,引导企业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环境执法工作不能仅仅靠环境行政部门,企业要在环保事业中承担更多责任。

环境人士表示,企业要树立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意识,同时在行为上进行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形成压倒性的舆论压力。

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总体来看,2023年度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总结和展望显示出环保部门在推进环境治理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行动力,以及对环保工作长期目标的坚定信念。

而未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进一步规范相关企业行为,将是环保部门持续加强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相信,国家对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将不断激发环保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推动全民环保观念向更广泛和深入的领域扩展。

犯罪上升趋势

犯罪上升趋势

犯罪上升趋势犯罪上升趋势自从人类社会的诞生以来,犯罪行为就一直存在。

无论是古代的盗窃、伤害,还是现代的诈骗、恶意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一直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中演变。

然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犯罪趋势似乎呈上升的态势,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安全的担忧和对犯罪现象的关注。

首先,经济增长不平衡是导致犯罪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很多人无法分享到相应的好处。

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部分人陷入困境和绝望,他们为了生存和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得不选择犯罪途径。

例如,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往往都会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同时,充斥着舞弊与腐败的商业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罪行的发生,如诈骗、偷税漏税等。

其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刺激犯罪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社会的到来,犯罪行为变得更加隐秘和便利。

网络犯罪、虚拟诈骗等新型犯罪手段的出现使得犯罪行为更加难以追踪和打击。

同时,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侵犯等问题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这种技术的滥用和犯罪手段的创新,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手段,进而导致犯罪上升的趋势。

再次,社会背景的变化也是犯罪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移民人口的流动,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更复杂和多元化的犯罪现象。

社会底层、少数民族、外来移民等群体的存在给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

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往往是犯罪频发的高发地带,而边境地区则常常成为犯罪分子的活动基地。

这些社会背景因素的催化,进一步刺激了犯罪现象的发生和增长。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的未解决也是犯罪上升趋势的原因之一。

比如,教育、就业、家庭环境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导致一部分人的心理、情感以及行为习惯的偏离正道。

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毒品滥用等问题的存在,都对犯罪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缺乏有效的预防、干预和救助机制,使得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犯罪问题的扩大和加剧。

论家庭环境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论家庭环境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论家庭环境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青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同时正在出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

造成青青年犯罪的缘故是多方面的,是由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在预防和减少青青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防线。

本文就家庭环境与青青年犯罪的关系作些探讨。

一、家庭环境的好坏与青青年犯罪的关系依照中国青青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说明,近年内,青青年犯罪总数差不多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青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青年犯罪案件中有80%和家庭教育不良有关。

家庭是社会的差不多细胞,是人性、人一辈子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一辈子活时刻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紧密、接触多对子女的阻碍也最大。

因此,家庭是教育青青年心理和行为的健康进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家庭,专门是父母对子女的阻碍是专门深、专门大的,而家庭环境的负面阻碍则是导致青青年犯罪的一个直截了当缘故,家庭环境对青青年的品行塑造则有专门大阻碍,家庭是社会成员成长的“第一课堂”,小孩适应的养成、品行的塑造、心理的进展等个人素养专门多是在家庭里形成的。

社会成员要顺利实现社会化,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心理结构;在实现社会化之后,家庭同样承担着关心社会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责任。

家庭环境的好坏,常常是导致社会成员性格品质优劣初始的直截了当的因素,小孩的许多适应、品行的养成,以及走向社会后的行为取向,在家庭里就已初步定型了,因此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青年犯罪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导致不良家庭环境的要紧因素第一、残缺家庭。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显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形,家庭结构破裂趋于小型化,传统家庭的关心、爱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

残缺家庭对青青年造成重大的不良阻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顺和关怀,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峻的阻碍了健康成长,诱发了青青年的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

预防犯罪形势分析一、背景介绍犯罪问题向来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必须对当前的犯罪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本文将对预防犯罪形势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犯罪形势概述根据最近几年的犯罪数据和趋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犯罪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过去五年的犯罪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犯罪率在逐年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所致。

2. 特定犯罪类型的上升:尽管总体犯罪率下降,但某些特定犯罪类型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

例如,网络犯罪和金融犯罪在过去几年中呈增长趋势。

3. 地区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犯罪形势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地区的犯罪率较低,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较高的犯罪风险。

三、犯罪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犯罪的根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犯罪原因:1. 社会经济因素:贫困和失业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难点的个体更容易被迫参预非法活动。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低下是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缺乏教育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犯罪的影响。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支持和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4.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缺失也是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对道德和法律的尊重程度直接影响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预防措施建议为了有效预防犯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教育和培训: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2. 就业和扶贫:积极推动就业和扶贫政策,减少经济难点个体参预犯罪的风险。

3. 加强社会监管:加强社会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打击能力。

4. 加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力量,提高社区的安全感和减少犯罪的机会。

5. 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法律:制定和执行更严格的法律,以威慑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结论通过对预防犯罪形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犯罪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某些特定犯罪类型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

城市化对社会安全的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安全的挑战

城市化对社会安全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安全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社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犯罪率上升城市是犯罪活动的热点区域。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犯罪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城市中人口的集中使得犯罪分子更容易找到目标,同时也使得犯罪行为更为隐蔽和容易逃避警方的追捕。

因此,城市化给社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犯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安全的投入,加强城市治安管理,提高公共安全感。

应建立更多的监控设施,加强巡逻力度,提高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效果。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犯罪预防意识,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交通拥堵和事故增加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私家车辆数量的增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快城市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网格,提高交通疏导能力。

同时,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引导人们选择环保、高效的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糟糕的环境质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增加。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此外,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选择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环境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四、社会平等和社会融合问题城市化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城市中的社会阶层差异较大,贫富分化严重,令一部分人口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社会边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犯罪数量不断上升趋势预测作者:王建新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6期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实现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实现有许多要求,其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环境良好。

没有了良好的环境,人类将无以为继,可持续发展也失去了物质基础,同样,社会和谐也就失去了保障。

维护环境不仅利在当代,而且功在千秋。

环境犯罪是人类已知最为严重的破坏现存环境的行为,有效地治理环境犯罪对于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对环境犯罪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环境犯罪近些年来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犯罪;数量;趋势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 (2011) 06-0005-02Environmental crime number rising trend predictionWang Jianxin(Tianjin Youth Professional College,Tianjin 300191)Abstract:"Realizing social harmony" was proposed many times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fifth plenary meeting of the 16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Favorabl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ments for realizing social harmony. Without favorable environment, human-being can't be susta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ses its material basis and social harmony loses its guarantee as well.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s a task which benefits not only the current generation but also the offspring.As far as we know, environmental crime is the most serious action which destroys the existed environment.Bringing environment crimes under control effectively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protecting environment.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crime, this thesis emphasizes on analyzing the rising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crimes these years.Key words:environment; crime; quantity; tendency人类是环境中的骄子。

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无情的毁灭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从产业革命带来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息过对环境所犯下的罪行。

时至今日,环境危机已笼罩全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估算,由于环境破坏严重,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的旱地变为沙漠,每年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世界自然灾害正以每十年增加一倍的速度锐增。

环境正一次又一次的惩罚着人类,但这一切又都是人类对环境犯下的罪行所致。

1 环境犯罪概念的界定环境犯罪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而且与传统犯罪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不断升温,许多文献的作者也给环境犯罪下了自己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情况,对环境犯罪概念的界定已有几十种。

这些概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给环境犯罪下的刑法学概念,认为环境犯罪基本上是违反一国法律、法规,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情节严重的应受刑事制裁的行为。

此类属于狭义的环境犯罪。

另一类是给环境犯罪下的犯罪学的概念,认为环境犯罪不仅包括刑法中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应包括刑法中没有规定的,但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

此类属于广义的环境犯罪。

鉴于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本文更乐于采纳后一种界定方式,即广义的环境犯罪概念。

只有全方位地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更何况,现实生活中许多严重地对环境犯下的罪行,仅以违法行为淡化了。

2 环境犯罪数量不断上升趋势预测尽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出现,《中国21世纪议程》也已制定了10年有余,但中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令人堪忧。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我国的环境犯罪数量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主要表现为污染型环境犯罪和资源型环境犯罪两方面。

在我国,每年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已经超过其它各种刑事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1]。

近两三年,我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才真正地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真正地贯彻科学发展观。

但中国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否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还有赖于我们的实际行动。

2.1 污染型环境犯罪马克思说:“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2]。

”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开工的各类矿山,工厂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某些人环境意识淡薄以及他们的逐利行为,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增长很快。

2001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与破坏犯罪案件1842起,环保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共71089起,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5起。

2002年,全国共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犯罪案件1921起,环保部门做出行政处罚的100103 起,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4起。

2003年,全国共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犯罪案件1843起,环保部门做出行政处罚92818起,当年结案的环境犯罪案件1起[3]。

以2004年为例,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67起突发环境事件。

其中不乏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广东北江严重镉污染事件、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件以及沱江重大污染事件。

这些环境犯罪,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多元。

2004年“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和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有所上升,分别比2002年增加181万吨和293万吨,烟尘排放比2002年增加36万吨,酸雨频率超过4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00年的1995吨,增长为2004年的2254.9万吨,增长了13%[4]。

“十五”计划污染控制目标实际并没有实现。

工业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

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的污染物排放目标是:在五年内,减少10%。

任务是艰巨的。

如果要想实现此目标,我们必须加大对污染型环境犯罪的惩治力度,从源头上规范逐利者的行为。

由于环境犯罪的隐蔽性,危害结果的长期潜伏性,再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环境犯罪案件,都被按一般环境违法案件处理了。

这种环境犯罪的“黑数”,在污染型环境犯罪中表现最为明显。

所以,大量的环境犯罪分子依然逍遥法外,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的水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等进一步恶化。

2.2 资源型环境犯罪中国是“资源大国”,同样,也是“资源小国”。

我国的资源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总量上比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些资源是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和谐的保障。

但在社会转型期,少数人以发展经济为由,以损害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毫无节制的透支宝贵的资源。

这样,造成了今日中国的实际上的“资源短缺”、“资源紧张”。

在资源型环境犯罪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土地违法犯罪、森林资源犯罪和矿产资源犯罪。

2.2.1 土地违法犯罪仍十分严峻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

如此有限的土地养活了13亿多人口,付出的资源代价是巨大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2002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犯罪案件140254件,涉及土地面积31457.59公顷,其中耕地14872.6公顷,分别比2001年上升13.02%、25.89%、50.05%。

2003年,土地违法犯罪案件增长势头更盛。

全国共发现各类土地违法犯罪案件17.8万件,立案侦查12.8万件,涉及土地面积5.59万公顷,追究有关刑事责任132人。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为加强宏观调控,切实保护耕地,中央开始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

2004年,我国所查处的土地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共立案查处的土地违法犯罪案件85078件,审结83806件,罚没款19.12亿元,收回土地面积6352.56公顷。

有977人受党纪政纪处分,6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5]。

2.2.2 森林资源犯罪不断增加据林业公安机关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危害森林资源的案件10多万起,其中构成犯罪的有2万多起。

这2万多起案件中,大多数是盗伐、滥伐林木的案件。

据国家林业局网站公布的数字表明,1992年,全国林业公安机关受理各类森林案件104630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63600多人,分别比1991年上升20%和7.4%;破坏森林面积比1991年增加140.3%[6]。

2002年6月,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斗争中,全国森林公安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3.7万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四、五万人次[7]。

比1992年同期上升了42.3%和25%。

2.2.3 矿产资源犯罪十分猖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犯罪案件的增长幅度正在加大。

2001年,全国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案件13790起,比2000年有所上升。

从案件分类情况看,首先是政府违法案件有所增加,个人、集体违法犯罪占较高比例。

在这13790起案件中,个人案件11558起,涉及到集体违法犯罪案件1857起。

2002年,国土资源部立案查处的矿产违法犯罪案件呈较大上升趋势。

国土资源部共发现矿产违法犯罪案件20086起,比2001年上升46.22%,处理结案18917起。

2003年,我国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近3万起,比2001年上升近50%,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11人[8]。

如照此发展,到2020年,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有2种,短缺的有10种,严重短缺的9种。

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大宗矿产,如石油、铁、铜、铝、钾等均不能满足需求。

其中,铜需求量缺口357万吨,铝缺口1055万吨[9]。

环境犯罪具有隐蔽性,不像其他案件,有被害人报案,对于许多环境犯罪案件,相关部门能够直接发现的极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