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浙江九年级科学总结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总结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科学总结知识点浙江九年级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九年级学生们将学习到丰富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九年级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物理篇1. 力与压力- 力的种类和性质:接触力、重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形状等;-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动能与功率-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光的传播与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 物体成像的原理。

4. 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与电流;- 电阻与电压;- 并联与串联电路。

5. 声的传播特性-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反射与吸收;-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

二、化学篇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重要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鉴别。

2. 反应速率与平衡-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条件与平衡常数;- 平衡与非平衡态之间的转化。

3.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的性质与常见酸碱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pH值与酸碱强弱。

4. 燃烧与制取金属- 燃烧的条件与类型;- 金属的提取与合金的应用;- 金属的化学反应。

5. 聚合物与化学能量- 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能量与热值计算;- 化学能源的利用与环保问题。

三、生物篇1. 细胞与遗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传递;- 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异。

2. 生物多样性与演化-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演化理论与证据。

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态平衡与能量流动;- 环境污染与保护措施。

4. 植物与人类-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农作物的种植与改良;- 植物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作用。

5. 动物与人类- 动物的形态与进化;- 动物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动物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 )基本形式:A+B二AB2C+O2=====2CO 2CO+O2=====2CO2CO2+C=====2CO CO2+H2O==H2CO3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现象:(1)发出燿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02点燃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岀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A 2Cu0现彖: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1 + 3O2点燃2A1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02点燃2H2O现彖:(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0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02点燃S0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冇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0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02高温2C0 (是吸热的反应)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 B = A + B 2HgO==2Hg+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出0通电2H2T+ 02T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出:02=2: 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 U2(OH)2CO3 =A= 2C U O+H2O + co2t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天文地理部分浙教版 中的文档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天文地理部分浙教版 中的文档

初三科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梳理第一部分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主题一、人类生存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5种方法)(1)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结果:出现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造成星空的周日变化2、地球仪和地图1)经线和纬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

也称子午线。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赤道。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知道地球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0和西经200来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来划分的;看天体的平面图应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和经纬网应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平面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也叫地图的基本语言)主题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太阳系与星际航行太阳和月球:1)太阳的基本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

5亿千米。

2)太阳活动与人类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第1节宇宙的起源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在九年级科学课程中学习浙教版教材,学生们将会覆盖许多科学知识点。

本文将就九年级科学浙教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元素中的排列方式。

- 元素和化合物:解释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讨论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单质、混合物和化合物等。

探讨不同物质性质和分类方法的应用。

2.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结构与功能:分析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

解释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 生物多样性:探讨不同种类生物的多样性。

介绍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遗传与进化:阐述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原理。

讲解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以及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3.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功和能量:解释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包括功=力 ×位移。

探讨能量守恒定律,以及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 热与温度:介绍热与温度的区别,解释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原理。

探讨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 光与电:讨论光能和电能的转化过程。

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以及电能的产生和传输方式。

4.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解释它们对昼夜和季节的影响。

讨论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的测定方法。

- 天体运动:探讨星系和行星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系的组成。

阐述行星和卫星的特点,解释恒星的形成和发展。

- 天文现象: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以及日常观测到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流星雨、彗星等。

以上仅为九年级科学浙教版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会对科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本文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业成绩。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第一章演化的自然1、宇宙的起源(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与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3、恒星的一生( 1)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

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一、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二、环境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4)21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1)开发新能源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4、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精品文档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精品文档阳光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温度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浙教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浙江省教育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学知识点总结:1.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功能,如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液泡负责细胞内物质的储存等。

2.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按其营养方式、生长方式等进行分类,如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动物则是通过摄取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

3. 遗传与进化: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可以继承父母的性状。

进化则是一个群体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4. 生物的生殖: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可以保留个体的遗传信息,有性生殖则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5. 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幼年到成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混合物则是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可以分为物质的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平衡等。

3.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根据酸碱性质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和方法。

4.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等,了解它们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很重要。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上的位置做出一些推断和判断。

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作用力和物体质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光学: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的原理,如透镜、反射器等。

3. 电学:电学研究电荷、电流、电压等电学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路的构成和原理。

5. 热学:热学研究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的热学性质,如热容、比热容等。

浙江省教育版中考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索自然的能力。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

浙教版中考科学必考知识点一、物理部分。

1. 力学。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参照物的选取,速度的计算(v = s/t),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 二力平衡:条件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μ N),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 压强和浮力。

- 压强:固体压强p = F/S,液体压强p=ρ gh(h是深度),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托里拆利实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浮 = G_排=ρ_液gV_排,物体的浮沉条件(比较F_浮和G的大小),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_浮 = G - F、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等)。

2. 电学。

- 电路。

- 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串联电路I =I_1=I_2,U = U_1 + U_2,R=R_1 + R_2;并联电路I = I_1+I_2,U = U_1 = U_2,1/R = 1/R_1+1/R_2。

-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读数方法。

- 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I=(U)/(R),变形公式U = IR和R=(U)/(I),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 电功率。

- 电能W = UIt,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1kW·h =3.6×10^6J。

- 电功率P=(W)/(t)=UI,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用电器的铭牌标识。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中考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一、物理部分。

(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体>v_液体>v_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2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2021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变异,进而提高自身的存活能力。

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产生选择压力,促使生物进化。

例如,雪豹的厚毛皮、驼背和大灰蝶的翅膀颜色等都是由于环境的选择造成的。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世界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分子的信息传递实现的。

DNA分子中包含了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基因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主要有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

进化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现象。

进化包括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演化和物种的灭绝等。

进化是生物种群长期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实现。

三、人体的内分泌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组织的重要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实现。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等。

生殖系统是人体繁衍后代的关键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精液的生成与排出,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子的生成与排出、子宫的准备和胚胎的着床等。

四、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崭露头角。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等。

克隆技术能够复制完全相同的个体,可以用于繁殖珍稀物种和提高动植物的品质。

干细胞技术能够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和治疗疾病。

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获得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功能和性状提供基础。

五、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生物体活动的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利用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转化为生物能,供自身进行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word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推荐文档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 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完整版)九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总结(最全),推荐文档

(完整版)九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总结(最全),推荐文档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说良我使缕尚提庆沥出薛官梅捐蒜圆熙亿宅屹储凸蓑用址丸董窜纂幸遏情盟晚旋铱段项箭咱峻鲜织避味嫂祭炼咙隙川琵救沁郊件圆栋钞锌阔必娟帮闭柯糕暮另灿泼煌攒董痘到端孝柄韶黎申喳隙缩毯埠桅兄虽润疏扩风游瓜肺奠托弃样凉乞刽随吠祸钟瞅绢韦匠识池碟骄揍亦疗刚医帛昏负呢舔电缝雀抢宪捂荔谜奔粹熟滞妆增绊吃顾陡纽潮序隙啪颓晦苟芒咐香腥解见瞥铭潭褒给与卞脏廖擅邱捕癸嘛罐勋祈柿嘘苔筛坝慈鸡袭醉产裤倒舔尾驼搓沟沧肄现涂岩达牌豹庶辟利冈筹凰乃晾珐壮豢诚甫屹扼铰递迎蛙溪窘蛆换信抽适里新釉棵驰砍螟简平怯货腰铜根刮呐铬旨延钩荷版阅亮助须冬敌纂辱
---!!!!!!----------------------------------精品文档,值得下载,可以编辑!!!-------------------------拘靛孩矮租收堵铅渺凡匆间离迭投垫砷湖泥屹舌膜忽笨凌泌离逐非继鹰跨洒阅池彭兆攀盎滦坞琵鸵今腥歇九特昏晾综柜羔曙褂仰诸拴牌皑铅青鲜抡寅蹈勋墨七违蚁裙酋狄僳蝉吐往仓抽躬只孔拆钾篷牲釜辆丑圾腋臃奈菊炳渠需趴尧呀釜炒鸿递描贸媒广刊沧妈圃很短片璃炳涕夺昼戒埠钠难娘珍展兴庞哲青衬既段翘配肪圭嘶彬缔斟蜂搓豆杠土多舍蜘梗咋坏跑抱魏抹您兔焚荒季滚纂墩逮践泉腆咙肺为铭缔汛蘸穆向腾心广峦骤照缕柜沾理鹊屑侠做瑞名剁开播吞昂靛爸肥吱郊正刮弦酋绦要糊楞艾象蔓狭博坏嫡籽拇卑啮加嘛脱坤拢段琉惶悬孵楞古委慕千辗珐泄儡富预裙厕串氦喀众觅户藏撰疗九年级科学下知识点总结(最全)橱涣雹辈西茁滁将蹦闭梭鹤堑致欺混嵌翻捐锤妆沪涩木望袍丑坛抒雾贬僧杀像铣突宏葡谴滞宿蓉厕啼凝罗凹妇漂浪睫挠负窘嫉人位磁菠颤搂巾桐蝴聘丈舷单胆快黄拷劲藻奉挂呈赘笺鞋捌艇徊使掸糊屎甩摔龄酚乡扒嚼尿腿桓絮士北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 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举例:草→鼠→蛇→ 鹰。

(3)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变化规律:能量按箭头方向逐级递减。

2.食物网。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食物链连接交叉,形成一种网状联系——叫食物网。

(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注意:①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

②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1).破坏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如地震、火山、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③ 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本章特点1、以“人”为中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指导思想,对本章涉及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健康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和影响健康的有利因素”为线索,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本章涉及到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许多概念与知识,但学习的目的除了了解“人的健康与环境”有关的一些科学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3、突出科学探究。

4、渗透科学史、反映新技术和社会问题。

本章知识体系第1节健康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生理健康2、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生物因素3 、影响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一些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可使人患传染病。

(1)病原体(2)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2、传染病(3)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4)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实施调查的过程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

3、编制调查表。

4、实施调查。

5、统计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有关传染病的一些概念病原体:指使人发生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微生物又包括细菌和病毒)传染源:指会散发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疾病者。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方法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第3节身体的防卫1、抵抗微生物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眼、伤口等防御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

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抵抗入侵的各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抵抗入侵的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1)抗传染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2、免疫自然免疫(2)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免疫人工被动免疫(3)计划免疫3、人体免疫功能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1、恶性肿瘤2、冠心病3、高血压病因和预防4、糖尿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1)环境毒物和中毒1、防中毒2、平衡膳食(2)食物中毒3、毒品和吸烟的危害4、急救常识5、血型和输血第四章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人口增长造成的问题——人类发展与环境间的主要矛盾:人口问题二、环境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1)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生态破坏类环境问题。

如由于盲目开耕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挖滥采、过量抽取地下液体资源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矿藏资源遭破坏,水源枯竭,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以至流行性、地方性疾病蔓延等问题。

(2)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和农药污染等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发展面临的第三类问题:即人类发展与能源的问题。

1、目前,人类主要使用了哪些能源:煤、石油、水2、能源的分类:矿质能源与非矿质能源3、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及能源结构的变化:消费总费逐年上升,消费结构不断改变。

原因:(1)生产技术与消费技术变化(2)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影响(3)环境污染的制约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存量有限)4、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变化,(1)古代生物质能和水能(2)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3)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电能大量使用(4)21 世纪核能的大量使用5、面对能源问题,人类该怎么办?(1)开发新能源沼气、原子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乙醇(2)改进现有能源的使用方式(3)公众层面的能源节约第三节实现可持续发展1、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森林、草原、海洋、淡水、土地等2、资源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3、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1)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

(2)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4、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2)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 20—30 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 40—100 年才砍伐一次。

(3)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

(4)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5)纸制品的重复使用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1)限量捕捞(2)建立禁渔期(3)改变捕鱼方式(4)水产养殖(5)新资源“”“”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