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汉家寨》表格教案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1《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一选修课程中的《汉家寨》是一篇由龙应台所写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回到祖籍——重庆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一幅中国山村的风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手法,既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乡村的生活现状,也表达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理解山区的发展状况。
2.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及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提高语感和写作素养。
3.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和创新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1.导入通过放映图片、介绍地理环境和当地发展现状,在学生的认知上打下基础与简单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于“山区人民”的印象,激起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思考。
2.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通过全面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探究中国乡村现状和文化传承问题。
4.讲解与讨论带领学生字词语义研究,探究写作技巧和意义。
重点讲述为什么文章采取叙事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结合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加深对于乡村的认识。
5.归纳总结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复述,加深学生对于散文语言与内容的印象,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方式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当地的生活场景与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人文环境,并加强学生的语感与文学修养。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针对不同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素养,加深对于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自主研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
《汉家寨》教案(配合课件使用的教案)
汉家寨张承志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
2、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味景之荒凉,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探讨理解稳重“坚守”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的坚守2、对作者“坚守”的理解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走近作者张承志,回族。
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当牧民。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考古工作,1981年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游历美国、日本,使用数种外语。
张承志以小说的名义挖掘出了人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写出了信仰对于人的根本性的意义。
他以内蒙古草原为基点,在北方边陲作自由漫游和寻觅,作品处处显示出作家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气质和人文主义精神。
张承志是个个性独特的作家,作品表现出的厚重和沧桑,让人觉得这才是男人写的东西。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张承志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
线索:作者的行踪走近汉家寨(1-6) 走进汉家寨(7-30) 离开汉家寨(31-36)四、仔细阅读全文,划出作者走近汉家寨、走进汉家寨、离开汉家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走近汉家寨1、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所见:空山绝谷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狞恶的尖石棱所闻:单调的马蹄声2、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死寂茫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二)走进汉家寨(已近日落时分)1、走进汉家寨,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第(8、10、13、16、25)段走进汉家寨,作者看到了谁?他们面对“我”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在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人物,作者想到什么?老汉:无言摇摇头微微摇了一下摇头钻进泥屋小女孩:七八岁穿破红花棉袄一动不动凝视在汉家寨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坚忍的精神顽强的生存能力在这样的万里“绝地”里,这就是他们的坚守!(三)离开汉家寨(次日下午)离开汉家寨时,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的周边环境是怎样的?作者想到了什么?汉家寨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所见:景物闪着白光的黑砾石黄褐色的泥屋天山万顷铁石人物小女孩的身影破红棉袄所感: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人教版《汉家寨》表格教案
[明确]历史久远(年代久远)
在这样一块贫瘠、荒凉的绝地之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有
我们一起来读读汉家寨人。
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见到“我”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老人和小女孩。
老人:痴痴盯着、摇摇头、微微摇摇头、钻进泥屋
小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一动不动、凝视、眼睛黑亮
通过主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联系作者,深刻理解其“坚守”内涵
联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
作业
以“坚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走近汉家寨——环境:宁寂、苍凉
汉家寨 进入汉家寨——汉家寨人:贫穷、与世隔绝
离开汉家寨——感悟:坚守
课题
《汉家寨》
课时
一课时
授课人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环境的特点及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及意义
技能与方法:抓住散文形象特点分析主旨,并运用主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坚守”的意义,学习”坚守”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坚守”的主旨
2、那么作者内心在坚守什么呢?(出示幻灯片——“作者心灵的解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坚守什么?
[明确]坚守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评,也是在坚守纯洁的文学和自己的理想。
4、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坚守什么呢?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阅读游记类散文时,抓住了行踪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脉络,这是其一;其二,在这篇文章,作者既写了景,又写人,既写历史,又写现实,这体现了“形散”的特点,但“形散”又紧紧围绕“神聚”(坚守)来安排。可见,形是为神服务的;与此同时,文章主旨又帮助我们解决了环境和人物的作用问题,可见神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这篇文章,从整体上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汉家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1.2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1.3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1.2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4.1.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1.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5.1.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表达。
5.2.3 学生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知识点讲解、教学过程等。
6.1.2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朗读。
6.1.3 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6.2.3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
《汉家寨》公开课表格式教案
下面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
?二、讲授新课
(一)解读坚守的背景
1、本文的题目是汉家寨,那么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汉家寨的?在作者看来,汉家寨是个怎样的地方?(请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的句子,并把它们大声地读出来)
学生介绍自己课下查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三)拓展延伸
6、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
——本课中的“坚守”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更指的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的守侯。更深地讲,作者从汉家寨的存在,从汉家寨人千年来的生存状态,进行民族文化的深层反思:那就是,坚守精神与汉家寨、与汉民族天衣无缝的契合,与民族精神的水乳交融。
——几间破泥屋里,住着几户人家
(二)解读坚守之人
1、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愿意生活在这种地方呢?
在汉家寨作者看到了谁?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对作者的到来反应如何?
——老人:摇摇头、微微摇了一下头、突然钻进泥屋(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不回答来者的提问)
小女孩:穿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一动不动、不眨眼地盯着、凝视(天真好奇)
2、理解作者的“坚守”。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组
织
教
学
练习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个几乎被人类文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它既不是世界文化遗产,也不是自然风景区,但它却真实地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完美结合,它的名字叫做——汉家寨。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高中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民族精神与人文情怀,介绍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的《汉家寨》,让学生通过阅读此篇文章,了解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精神面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理解文章,学生能够领悟到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与精神面貌。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本文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文史研究,并了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品味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篇文章文学性极高,而且内容较为复杂,很难一下子领悟到其语言表达的深意,因此本教案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文章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教师播放与民俗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去了解汉民族的一些特点与民俗文化。
随后,教师会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汉家寨》。
问题:听到“汉家寨”这个词,你们会想起什么?为什么?2.正文接下来,教师将会对《汉家寨》一文进行逐字阅读,并对文章内容为学生解说,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介绍•文章背景•文章大致内容•文章的结构与修辞手法•文章的深层价值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存在的深层次意义。
3.讲解经过正文的分析,教师将通过讲解本文学术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悟文章的深层意义,这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作品的文学特色和文化内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整合国内外著名的文学作品,来加深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
4.分析最后,通过提供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元素。
教师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从其中挖掘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深意,加深学生对于文学的鉴别能力。
5.作业让学生根据相关教材要求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二、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基础上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一、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二、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和事让我们铭刻在心,是什么让中国人在困境前不低头、不屈服,勇往直前呢?是什么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在风风雨雨中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我想我们可以从汉家寨的空山绝谷、千里戈壁中找到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笨焖僭亩寥文,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
点拨: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
明确: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近了汉家寨”--“离开汉家寨”课文层次:(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2)“走近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通过“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
)①老人和小女孩在坚守什么?老人和小女孩的坚守,与作者张承志内心深处的坚守有何不同?提示:老人和小女孩的坚守:在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家园,坚守汉家寨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艰苦卓绝的异域坚守着生存下去。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材背景本篇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选修课程中,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章的教学内容。
其中,选取了蒋捷与梁实秋的作品《汉家寨》,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汉家寨》的内涵和作者意图;•掌握较为高级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感受与理解《汉家寨》的情感内涵;•描写语言分析与解读;•阅读课文中的困难词汇,包括“控制”, “底蕴”, “梦呓”等较为抽象的措辞;•阅读与掌握课文中的旧时代背景和文化元素。
3.2 教学难点•加深对于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控制文言词汇的使用;•分析文本中的隐含叙述。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说:教师对于本次课的教学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本篇散文的作者,文本叙述的主题等。
2.学生讨论:教师以“山林田野”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描述,介绍各自喜欢的景点。
4.2 阅读与分析课文1.整体阅读:请学生默读全文,并借助教师提供的讨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
2.分段注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汉家寨》的内涵,教师会对课文进行逐段地注释、分析和解读。
3.语法分析:在注释的同时,教师也会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语言和语法进行解析和分析,比如:对于“只能控制住外表”的词语进行注释,同时进行一定的讲解。
4.词汇难点: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抽象词汇,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词汇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可以顺利地掌握这些词汇。
例如:将“底蕴”和“昭示”进行强调和对比。
5.主题分析:针对本篇散文中的主题进行主题讨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加深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
4.3 个人思考与写作练习1.思考:教师布置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设立“时代与情感”两大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2.写作: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1000字的读后感和思考文章,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于《汉家寨》的读后感和思考,以较为自由的形式进行文字表达。
《汉家寨》教案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总结词
成绩优异,进步明显
详细描述
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 生们在《汉家寨》这门课程中取得了 优异的成绩,相较于之前,进步明显 ,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较高。
Part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 0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 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堂互动情况
总结词:活跃有序
详细描述:在《汉家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积极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活跃,整体课堂互动有序且有效。
学生作业评价
总结词
完成度高,思路清晰
详细描述
学生们在课后作业中表现出良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作业完成度高,思路清晰,对《汉 家寨》的பைடு நூலகம்题和意义有较深的理解。
STEP 02
网络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汉家寨》的 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
STEP 03
实物展示
展示与《汉家寨》相关的 实物或模型,让学生更加 直观地了解作品。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 查找相关资料,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设计
01
02
0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汉家寨》中的情节 和人物对话,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
《汉家寨》教案
汇报人: 2023-12-28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反思与改进
目录
Part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家寨》的作者及 写作背景。
掌握《汉家寨》中的主要 人物和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年级:高二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并根据文本提出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汉家寨周围景物的特点以及汉家寨的特点,概括老人和女孩的形象特点;使学生在联系材料与文本,理解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说一说在现代社会中坚守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汉家寨人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意识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汉家寨人身上生命的硬度与韧性。
使学生在联系文本与材料的同时,说出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
【教学方法】1、诵读法(全班集体来诵读文章中描写汉家寨的精彩片段)2、PPT展示(有关乡土中国的资料、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3、小组合作探究(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坚守什么?)4、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教学设计简图】读者·延伸(我们应该坚守什么)作者•拓展(坚守的意义与内涵)文本•感知(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文本,根据作者的行踪给文章分层;请每位同学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提出2个问题。
导入:异域的风光总是令人着迷,大漠荒野的神秘也总是令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张承志的脚步,走近茫茫戈壁,走进汉家寨。
将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总结归纳出4个最主要的问题:1、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2、作者为何觉得小女孩的眼睛便是自己的女儿的眼睛?3、汉家寨人为何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4、作者在三岔口前找到的人生答案是什么?我们就以这四个问题为切口,来深入分析张承志的这篇《汉家寨》。
环节一:文本·感知(一)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1—6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在走近汉家寨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并总结概括此地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汉家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语言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的意蕴。【教学重点】
2.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理念: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安排“读——品——悟——究”等环节,遵循“文以载道”的原理,引导学生从文入手,缘文释道,因道悟文,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所感悟和思考,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汉家寨》侧重写景,更多地写现实,思想感情属于内敛型。它只写了汉家寨一处风光,看似形不散,其实也散,你看,这里既写自然又写社会,既写现实又写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怎说不散其神则 体现为情感的线索,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坚守”这一情结上。
……
小结:空旷、死寂、荒凉:恶劣
过渡语言:这里的环境特征是一篇苍凉、死寂,让你感觉“恐怖”、“荒凉”,“无助”,这里的生存条件是如此恶劣。选用28段中的一个词,那便是“绝地”。然而在这样的绝地中居然有人的存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地的人又会有怎样的特点呢?
(二)由景及人
问题设计:
1.此地的人又会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资源
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反思
1.在“走进汉家寨”这个环节中,初衷是快速通过,可实际上耗用的时间偏多。当时有些急躁。课后反思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能够与学生切实地走进文本、抓住文本,一些句子初读时不知所云,读到后面就会豁然开朗。从开头以景物描写为主的部分讲起,再讲到后面作者要张扬的坚守精神,可能更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领悟其神,水到渠成。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
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本文思想内容及结构层次。
二、探讨与拓展兼检查预习情况(说明:这个环节是学生活动,在第一课时结束后,留下探讨与拓展的话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
)(1)“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可见汉家寨对作者影响深远。
那么你认为对于作者来说汉家寨给予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2)“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作者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作者坚守的“什么”会包含哪些东西?(3)文章还有哪些描写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点拨:(1)作者把汉家寨当作人来写,写出了个性。
他的个性一是“年岁”长久,汉人屯田,唐人设县,宋代称寨,无不昭示它阅尽人间沧桑的经历;二是神秘,作者揣测,“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谜”,更重要的是,那些汉民历经多少朝代更迭、多少环境变化,都死守不迁移,而且不被他族同化,确实让人觉得是一个谜;三是坚韧、固守,尽管处在众多少数民族的群体当中,他守住自己的民族特点而没有被同化,是源于对本民族传统的认同,这种传统不经时间的流逝而被颠覆、改换;四是保守、封闭,这是坚守的反面意义,它远离尘嚣,也远离时代前进的步伐,至奥进入现代社会还生活在简陋、朴素、枯燥之中不思进取,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没有在这里留下多少痕迹。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
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
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
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
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
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
“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光彩照人。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
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汉家寨》
《<汉家寨>——用墨如泼写环境,惜墨如金写人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精读散文,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习语言描写色彩化形象化的方法。
从语言的赏析中理解散文的深刻主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精读散文。
形象的图片和画面感知辅助抽象语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冷寂、残酷环境中的生命意识、生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如何用抽象的语言绘制视觉可感的色彩。
在色彩的对比中展现作者的情怀与思考。
三、教学手段PPT、影视片段、色彩艺术作品四、课时:第三学时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精读散文语言,换角度赏析。
上节课已经梳理过散文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已感觉到这篇散文文字描写独具风格。
本节课换个角度,从散文语言文字描写入手,来欣赏《汉家寨》。
张承志阐释文学:“对于我来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
无论小说、散文、随笔、剧本,只要达到诗的境界就是上品,而诗意的两大标准也许就是音乐化和色彩化。
”(展示梵高的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对这几幅画的感受?色彩的冲击,鲜明的用色……《汉家寨》的作者——张承志,就是从他崇拜的法国画家梵•高那里获得的启示,很注重语言意象对色彩的敏感和捕捉,他的散文充满着不规则而刺目的色彩意象,使散文显得庄严眩奇。
《汉家寨》是这样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用文字进行大面积色彩的渲染;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敏锐地勾勒炫目的一点颜色——而就在这些色彩的交织碰撞之中,散文的主题得以彰显。
那么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文学艺术之旅:细细品读文字之美,即文学之美。
(二)赏析散文的语言——环境描写文字中色彩化的语言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汉家寨》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那我们先来欣赏令人震撼的大地理、大地貌有着怎样的色彩?[学生活动]:请同学找出文中带有色彩的文句。
1.灰黑、黄褐2段:“……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提示:这里用铁石写环境的色彩,我们发现文中有多处都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8段:“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
汉家寨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教案设计:李明教学目标:1.理解《汉家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基本要素。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
2.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小说的象征意义。
2.探讨小说的文学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探讨“汉家寨”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a.讲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b.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2.理解人物性格特点:a.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b.探讨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和关系。
3.领悟小说的主题思想:a.讲解小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b.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意义。
三、课堂讨论a.《汉家寨》中,你认为哪个角色最具代表性?为什么?b.小说中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描述并分析其意义。
c.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写作训练1.请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汉家寨》的读后感,要求:b.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c.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a.划分小说的段落,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b.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绘制关系图。
c.从小说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为他(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人物小传。
2.准备下一课的预习内容,了解《汉家寨》的作者和其他作品。
本节课通过分析《汉家寨》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讲解过于详细,导致课堂时间紧张。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汉家寨的特色;(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2)通过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2)讲述汉家寨人民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分析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2. 教学重点:(1)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2)激发学生对汉家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特色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现状;(2)学生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消化。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汉家寨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汉家寨》相关文章或书籍;2. 图片资料: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3. 网络资源:关于汉家寨的纪录片、新闻报道或相关网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图片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家寨的魅力。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汉家寨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学生能够关注和思考民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汉家寨》。
课文介绍了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描写汉家寨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展现了汉家寨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魅力。
2. 教学重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大意和结构的理解,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
(3)通过课文学习,对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深入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对汉家寨有直观的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小测验,检查理解程度。
3. 深入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具有强烈抒情性和厚重感的语言。
2、分析文章精彩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3、分析汉家寨人的“坚守”和作者的“坚守”,把握文章“坚守”的内涵。
教学难点探讨“坚守”的意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沙漠、戈壁滩的图片)这些沙漠、戈壁滩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荒凉、恐怖、绝望等。
那么如果让你住在茫茫的戈壁滩呢?一年、两年、一辈子呢?今天我们就追随作者张承志的脚步,走进处于茫茫戈壁滩之中的汉家寨。
二、初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课文思路。
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1-6 走近汉家寨6-30走进汉家寨31-36离开汉家寨三、鉴赏课文1、作者走近汉家寨的过程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景象:三百里空山绝谷、铁色戈壁、碧绿色的草、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单纯单调的色彩)、刀割般的风蚀痕迹、狞恶的尖石棱等。
通过跟北麓的对比,突显生存环境的恶劣。
特点:死寂、空旷宁寂、雄大磅礴、苍凉感觉:恐怖、茫然、渺小、悲哀,刻骨铭心的震撼或是这部分给你怎样的感受,结合课文谈谈2、第7自然段说“大漠孤烟直”没有写出的残酷,是怎样一种残酷?地理位置和环境:比喻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一粒生锈的弹丸孤独、荒僻的绝地生活的人:从作者与老小二人的互动来看——木讷、呆滞、迟钝、不想说话、失去说话的欲望,近乎静态,说明汉家寨的荒僻、与世隔绝;汉人服色(千年前到此繁衍,却仍是汉族人服装的式样,没有被少数民族同化——“确实叫汉家寨“)在这样一块绝地,连种什么、吃什么都是一个谜,汉家寨人仍顽强生存,并保留汉人的服色,靠的是——坚守。
四、读汉家寨的人——小女孩1、眼睛黑亮的眼睛“不眨眼地盯着我”、“盯住我不眨眼睛“、“凝视着我”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小女孩儿盯着外来人——对陌生人好奇,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充满希望。
天真、纯净的眼神,引发作者的疼惜,“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
2、红花棉袄红色代表——温暖、希望、美好、幸福红色与死寂、苍茫的戈壁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绝望的戈壁中唯一一抹亮色,那么醒目和令人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文中所写的哪些景物可以看出环境的恶劣?
3、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内心感受如何?
在这样苍凉的背景中,作者将会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怎样的汉家寨呢?带着问题,看课文的第二部分——进入汉家寨。
(二)进入汉家寨
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补充完整这句话:汉家寨是一块(),注意这个词要能概括汉家寨生存环境特点。
请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游记散文要抓住行踪来理清文章脉络
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环境特点,并指导学生如何读景。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概括主旨
引导学生通过主旨分析、解决人物和环境的作用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能力
[明确]老人和小女孩分别代表着汉家寨的过去和未来,他们世世代代坚守在这里,体现了汉民族一种默默的坚守精神,这种精神是作者着意讴歌的。
3、作者在开篇运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恶劣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下文写一老一小艰难生存作铺垫,同时也反衬了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伟大。
五、探究讨论:汉家寨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他们这样的坚守值得吗?
(小组讨论)
指导学生应立足于文本。
六、拓展延伸:
1、汉家寨人的坚守精神深深感染着作者,也深深扎根于作者心中,那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在坚守?(提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明确]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含义:在面对不能确定的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要像汉家寨人一样坚守。
[明确]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通过主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联系作者,深刻理解其“坚守”内涵
联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
作业
以“坚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走近汉家寨——环境:宁寂、苍凉
汉家寨 进入汉家寨——汉家寨人:贫穷、与世隔绝
离开汉家寨——感悟:坚守
2、根据文中所引用的材料,作者还写了它什么特点?
[明确]历史久远(年代久远)
在这样一块贫瘠、荒凉的绝地之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有
我们一起来读读汉家寨人。
3、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见到“我”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
[明确]老人和小女孩。
老人:痴痴盯着、摇摇头、微微摇摇头、钻进泥屋
小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一动不动、凝视、眼睛黑亮
4、这样不合常理的反应表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明确]老人:缺乏交流、麻木、保守;小女孩:天真好奇。
他们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
在汉家寨,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而人的状态又是那样的麻木、迟钝,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来写人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三部分。
2、那么作者内心在坚守什么呢?(出示幻灯片——“作者心灵的解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坚守什么?
[明确]坚守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评,也是在坚守纯洁的文学和自己的理想。
4、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坚守什么呢?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阅读游记类散文时,抓住了行踪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脉络,这是其一;其二,在这篇文章,作者既写了景,又写人,既写历史,又写现实,这体现了“形散”的特点,但“形散”又紧紧围绕“神聚”(坚守)来安排。可见,形是为神服务的;与此同时,文章主旨又帮助我们解决了环境和人物的作用问题,可见神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这篇文章,从整体上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分三部分:(1-6) 走近汉家寨
(6-30) 进入汉家寨
(31-36) 离开汉家寨
划分依据:作者的行踪
三、分析课文
(一)走近汉家寨
这部分主要是环境描写,在阅读的时候应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作者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下走近汉家寨呢?(导入塞北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感受汉家寨周围环境。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笔将文中能直接体现环境特点和作者内心感受的词语标示出来)
教具及教法
多媒体教学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一、导入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流淌在文字间的情似与鱼流于水间,可扑可捉,却又难扑难捉,有人说,散文难写,但更难读,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汉家寨》体会散文的魅力。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出示课件)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唯一文明传承未曾中断的国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汉家寨,从汉家寨的空山绝谷、千里戈壁中寻求答案。
课题
《汉家寨》
课时
一课时
授课人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环境的特点及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及意义
技能与方法:抓住散文形象特点分析主旨,并运用主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坚守”的意义,学习”坚守”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坚守”的主旨
(三)离开汉家寨
1、作者从汉家寨的存在以及汉家寨人千年的生存状态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
[明确]千年以来,————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句话——坚守(主旨)
(老人和小女孩)
2、文中只选取了一老一小这两个年龄悬殊的人物,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