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汉家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

《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共3篇《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1《汉家寨》教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一选修课程中的《汉家寨》是一篇由龙应台所写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回到祖籍——重庆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一幅中国山村的风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手法,既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乡村的生活现状,也表达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理解山区的发展状况。

2.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及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提高语感和写作素养。

3.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和创新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1.导入通过放映图片、介绍地理环境和当地发展现状,在学生的认知上打下基础与简单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对于“山区人民”的印象,激起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与思考。

2.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摆脱出来,通过全面了解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社会经济现状,以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探究中国乡村现状和文化传承问题。

4.讲解与讨论带领学生字词语义研究,探究写作技巧和意义。

重点讲述为什么文章采取叙事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结合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加深对于乡村的认识。

5.归纳总结对已有的内容进行复述,加深学生对于散文语言与内容的印象,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方式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当地的生活场景与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中的人文环境,并加强学生的语感与文学修养。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针对不同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素养,加深对于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自主研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和研究,让学生在研究中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汉家寨的特色;(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2)通过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2)讲述汉家寨人民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分析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2. 教学重点:(1)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2)激发学生对汉家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特色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现状;(2)学生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消化。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汉家寨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汉家寨》相关文章或书籍;2. 图片资料: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3. 网络资源:关于汉家寨的纪录片、新闻报道或相关网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图片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家寨的魅力。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汉家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1.2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1.3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1.2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4.1.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1.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5.1.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表达。

5.2.3 学生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知识点讲解、教学过程等。

6.1.2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朗读。

6.1.3 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6.2.3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汉家寨》备课参考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汉家寨》备课参考

《汉家寨》备课参考教学参考1018 1247《汉家寨》备课参考整体感知文章描写了在无边的旷野中的旅行经历,以及途经汉家寨时的所见所感。

大西北自然景物干枯单调,一人独自旅行又极其艰辛,但旅行者有着丰富的心灵活动,文章在死寂中碰撞出喧响,从干枯处发掘精神的泉流。

文章写了大西北特有的景致。

远景有“雄伟天山”,“三百里空山绝谷”,“吐鲁番盆地最底处的艾丁湖”,“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等;近景有“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无植被的枯山像铁碴堆一样”,“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等;还有幻景,“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血一样的碎石”,“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向我倾泻般延伸着,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顷铁石”。

这样景物尽显荒凉、沉寂,没有生气,人迹罕至,为抒情表意起了铺垫作用。

写了自己身处大西北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特殊的情绪感觉和思想意识。

这都是一些负面的感觉:“恐怖”“死寂”“单调”“静默”“阴凉”“空旷宁寂”“茫然”“憔悴衰老”“渺小”“徒劳”……从心理学原理来说,人的感觉意识与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这些感觉意识源于大西北荒凉沉寂、少有人烟的环境;从文学原理来说,这些感觉意识与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相互映照,非常融洽。

不过,的感觉意识不只是负面的,不只是被动地为客观外物所刺激、所促成,还将负面感觉意识加以升华,并生发出坚韧不拔的心灵追求。

注意文中多次出现“坚守”一词,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汉家寨在大西北的“那块绝地里”坚守着,一是经历这次对汉家寨的造访后心中产生一种坚守的信念和品格。

文章在写景叙事抒情写意中传达出一些象征意义。

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本文在客观上蕴涵了这些象征意义。

这里的象征应分二重:地域文化象征,个体生命象征。

从地域文化象征看,又有多重意义。

首先是汉家寨的象征意义,“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尽管被时代社会历史所抛弃,但是它仍坚定地守住自己的某些东西;尽管不是什么生命体,但似乎有灵魂,有品格和信念,就像人类一样。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形象化、有张力的语言特色。

②体会意境,掌握大量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感悟及表达能力。

②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探究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坚守”的内涵,明确这种精神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二、教学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将“坚守”的精神内化。

(2)探索文章在写景叙事、抒情写意中传达出的地域文化象征、个体生命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引入:小孩子很可爱吧?猜猜她是谁?没错,是小时候的我。

大家从这几张照片中除了看到了我和我的家人以外,还看到了什么?对,是老房子。

那是我生活了近十年的家。

在座有没有来自农村或老家在农村的同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同我一样,无论距离相隔多远,也不管时光跨越多久,都会常常牵念着它,哪怕那个家低矮、破旧?我曾经居住的家让我魂牵梦绕、无法忘怀,有一个人,有几间房子并非他的家园,却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时想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几间破旧的泥屋,走进张承志笔下的《汉家寨》。

(二)自学检测:1、通过课前对本文的自读,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印象汉家寨”。

讲讲汉家寨周围的景与生活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在讲述“印象中的汉家寨”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由碧绿色的毒草、酥碎的红石、淡红的焦土等大量的景物描写组成的苍凉、广阔的宏大的背景深深吸引。

用一个词来概括环境的特点那就是——恶劣(板书:环境——恶劣)2、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地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①营造氛围:作者通过对天山南麓空旷宁静、悲凉恐怖的戈壁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悲凉、空寂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②抒发感情:作者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僻,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

在这个空旷宁寂令人心惊世界里,一老一小两个汉家寨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汉家寨》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汉家寨》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汉家寨寨主杨大头一家三代人坚守寨子,维护民族尊严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阿来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内心世界。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家寨》的人物分析文章。

2.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2024年度《汉家寨》教案

2024年度《汉家寨》教案

03
对汉家寨人民的坚韧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汉家寨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8
写作风格及特点
1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作者运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将汉家寨的风土人情 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汉家寨之中。
2
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汉家寨的自然景观 和人文景观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对汉家寨有 更深入的了解。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人物更深层的 含义,如老人和小女孩分别象征着 汉家寨的历史和文化、未来和希望 。
14
04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024/3/23
15
自然环境描写技巧
细腻入微的描绘
通过对自然元素如地貌、气候、 植被的细致刻画,营造出汉家寨
独特的自然环境氛围。
感官体验的调动
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 官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我”与小女孩
短暂相遇的陌生人,小女 孩的纯真和生机触动了“ 我”的内心。
13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描写手法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手 法,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内心世界。
2024/3/23
对比手法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突出各自的 特点和象征意义,如老人与小女孩 的对比,体现了汉家寨的历史与未 来。
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
3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汉家寨人民的深厚感情, 对汉家寨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情感真挚的表 达方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2024/3/23
9
主题思想阐释
2024/3/23
对生命力的赞美
文章通过描绘汉家寨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存的场景, 赞美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8 汉家寨》

高中语文语文版精品教案《8 汉家寨》

《汉家寨》教学设计作者:张承志授课教师:吴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文章游踪线索,梳理文章结构层次;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理解文本中“坚守”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分析景之荒凉、死寂,理解文中“坚守”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中的“坚守”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概括汉家寨景的特点,把握“坚守”的内涵。

难点:理解把握汉家寨人的坚守,作者的坚守,以及坚守的现实意义。

教材教法分析:《汉家寨》是语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

单元目标是“阅读理性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鉴于文本意蕴与单元目标,结合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确定:①理解“汉家寨”独特的环境,在个性化的言语中把握作者的情思,探究“汉家寨人”的坚守。

②感悟“坚守”的精神美及其现实意义,提升文化素养。

“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散文的要求:在诵读时抓住主要内容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艺术化的语言及感受人文精神。

所以通过浏览式阅读,把握文章脉络,通过品读分析概括文中景的特点、人的特点,进而为分析文章主题“坚守”作铺垫。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明确“坚守”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高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学过一些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张承志的散文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但其作品特点主要是“表达心灵”,而由于学生生活的安逸,人生阅历浅薄,要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提升个人认识仍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补充作家的相关信息,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作家,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课前布置:1.了解作者,查找相关资料。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胡杨及塞北的风景图并配乐,教师情境导入)这是生长在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的胡杨树,它在茫茫风沙中坚强挺立;它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它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它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1、解读汉家寨奇异的景物、人物,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冷峻、凝重的语言风格。

3、初步了解张承志散文的阳刚美、信仰美、理想美特色。

能力1、训练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诵读、品味语言特色;探究、分析“坚守”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精神。

2、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汉家寨》。

课前布置大家认真的把课文读几遍,不知道大家读的怎么样?读了几遍?大致的感受?感觉这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张承志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了解张承志散文的特色。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确切的说是一片游记散文,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游记散文的相关知识,游记散文的结构通常是怎样安排的呢?(活动一、明确文章体式,根据文章题材的特点切入文本)明确:以行踪为线索,按照行踪变化,移步换景来安排文章结构,就这篇文章而言作者的行踪是怎样转化的呢?(活动二、理清文章基本结构,明确内容安排为细读课文做好准备) 明确:走向——走进——走出按照这个时空布局这篇文章在内容上做了怎样安排?第一部分:环境第二部分:人第三部分:影响二、深入研读课文:(一)、分析:汉家寨之环境1、听读课文第一部分,概括这一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天山南麓的戈壁:空旷死寂、磅礴苍凉,恐怖残酷。

2、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上有着良好的语言修养的一位散文作家。

他的语言虽然不华美,不显喧嚣之声和激烈奔涌之情,但也沉着、凝重,内在情味和意蕴颇浓颇深。

要求从这个部分中找出各自最欣赏的写景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品(活动三,品读写景语句,体味语言特色)总结: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有特色并贴切的比喻:“风蚀的痕迹像刀割过一样清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色彩词和有特色的形容词的运用: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血一样的碎石……狞恶的尖石棱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自然……(二)、探讨:汉家寨之人1、请同学们在第二部分当中找到描写汉家寨人的片段,自由朗读,概括“汉家寨人”的特点?分析:老汉----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不回答来客的提问。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作品中的成语、俗语及地域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线索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

3.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成语、俗语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了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写作手法分析具体情节,领会作者的用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等。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主题思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2. 分析《汉家寨》中的一个写作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运用。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汉家寨》是一部描绘中国西北汉人村落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

通过讲述寨子里的人物故事,揭示了汉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困惑和挣扎。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人物。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体会汉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选段,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形象概述本章重点分析《汉家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寨子里的老人、青年和儿童。

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2.2 人物形象分析2.2.1 老人形象分析老人形象的沧桑与坚守,以及他们在传承汉人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2.2.2 青年形象探讨青年形象在追求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成长与转变。

2.2.3 儿童形象关注儿童形象的天真与纯朴,以及他们在汉家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主题理解3.1 小说主题概述本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家寨》的主题,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汉人村落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2 主题分析3.2.1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3.2.2 文化传承与断裂探讨汉家寨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与断裂的问题,以及作品对此的思考。

3.2.3 人性的坚守与挣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挣扎,以及作品对人性的揭示。

第四章:教学实践与拓展4.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人物、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汉家寨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学生能够关注和思考民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汉家寨》。

课文介绍了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描写汉家寨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展现了汉家寨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魅力。

2. 教学重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大意和结构的理解,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

(3)通过课文学习,对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深入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对汉家寨有直观的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小测验,检查理解程度。

3. 深入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高二】《汉家寨》教案

【高二】《汉家寨》教案

【高二】《汉家寨》教案[目的]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二、鼓励学生在深入细致认知文章内容,初步体会其庄严、严谨、冷酷的语言风格基础上体悟、思索生命的意义,践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一、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二、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精心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各名家散文风格及散文的意义导入,唤起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冰心委婉明丽的散文中明白了平淡日子里的无数哲理,在朱自清清丽隽永、温文尔雅的散文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情,在沈从文极具地方特色的浓郁韵味的散文中了解到对生活成熟和理性的思考,在汪曾祺幽默闲适、诙谐风趣的散文中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睿智及对生活的自适与豁达,那么,今天我们将在张承志的《汉家寨》中看到些什么?二、背诵全文、整体把握住1?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

指点:介绍spend分层的科学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

明晰: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dd“走近了汉家寨”dd“离开汉家寨”课文层次:(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dd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可以通过把握住“我在暴晒中眩晕了,怔怔地真的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锋利的石刃割伤了”及“我真的自己可悲得没了可悲都就是徒劳”等作者主观体会的语句,体会汉家寨生存环境的严酷。

)(2)“走近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dd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以通过“猛然间深感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写下一种残暴”“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存活下来,种什么,喝什么,至今仍就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固守着存活了一千多年了”去鼓励学生初步体会汉家寨所彰显出的“固守”精神。

《汉家寨》优秀教案

《汉家寨》优秀教案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汉家寨》背景及作者简介010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深入解读文本,探讨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以游踪为线索,展现汉家寨所处的环境和背景采用对比手法,突出汉家寨的孤独和坚守融入历史和文化元素,丰富文章内涵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老人形象小女孩形象描绘手法与意境营造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汉家寨的荒凉与壮美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汉家寨所处的荒凉环境和自然风光的壮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对坚守精神的赞美作者通过对老人和小女孩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们坚守在汉家寨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坚守精神的赞美和敬意。

营造苍凉、凝重的意境,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汉家寨的荒凉和孤独,营造出一种苍凉、凝重的意境,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和坚守精神的思考。

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民族精神传承与弘扬忠勇精神爱国情怀坚韧不拔地域文化特色展示自然环境描绘汉家寨所处的独特自然环境,展示西北地区苍凉、辽阔的地域风貌。

民俗风情通过介绍汉家寨人的生活方式、习俗等,展现西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历史遗迹提及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遗迹,引导读者关注西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承文化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坚守信仰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坚守信仰、保持精神追求对于个人和民族至关重要。

应对挑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发扬汉家寨人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应对并寻求解决方案。

现代社会意义及启示04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Chapter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补充汉朝的兴衰历程01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02古代边塞诗的特点03同类题材作品推荐及比较阅读《出塞》、《从军行》等边塞诗《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跨学科领域知识链接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理论05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设计Chapter01分组并确定小组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汉家寨》作者:阿来教学目标:1. 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手册和教科书。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阿来及其作品《汉家寨》。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

5. 文学鉴赏: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批判性思维: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7.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学生总结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作者阿来及作品《汉家寨》介绍1. 介绍作者阿来的背景和作品《汉家寨》的背景。

2. 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第二节: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汉家寨》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汉家寨》精编教案

《汉家寨》教案教学参考1018 1237《汉家寨》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深入理解“坚守精神”。

2、学习独特的表现手法。

3、学习散文诗一般的语言。

教学活动:课前预习一、研读课文,完成《汉家寨》预习题。

1、学习第一部分⑴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从“天山大坂”到“汉家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你仔细阅读这个部分,并概括这个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⑵找出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⑶找出这部分表现主观感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学习第二部分⑷本文第三部分写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请你说说这个部分写了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看到他们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⑸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⑹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绝地”“坚守”的含义?⑺联系第一部分,说说第一部分所写的自然环境和这个部分有什么关系?3、学习第三部分⑻请你概括这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⑼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

要“坚守”的是什么?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⑽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思想是否受到某种触动,请你联系现实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汉家寨”历史、地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汉家寨。

课堂教学第一教学板块了解汉家寨,美读《汉家寨》。

1、借助PPT演示文稿介绍“汉家寨”历史、地理。

2、有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意境。

3、教师小结:《汉家寨》用苍凉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调勾勒出一幅汉家寨人在粗犷、荒凉、孤独无援的“绝地”中顽强“坚守”的画卷,展示了人类强大的生存毅力,那就是“坚守”。

推而广之,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要发展,也需要这样的坚守精神。

因此学习本文,能使我们对“思想”“精神”这些概念有了更为具体感性的认识,从内心深处生长人性的高贵。

第二教学板块赏析第一部分:坚守的背景。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汉家寨》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汉家寨》

《<汉家寨>——用墨如泼写环境,惜墨如金写人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精读散文,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习语言描写色彩化形象化的方法。

从语言的赏析中理解散文的深刻主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精读散文。

形象的图片和画面感知辅助抽象语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冷寂、残酷环境中的生命意识、生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如何用抽象的语言绘制视觉可感的色彩。

在色彩的对比中展现作者的情怀与思考。

三、教学手段PPT、影视片段、色彩艺术作品四、课时:第三学时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精读散文语言,换角度赏析。

上节课已经梳理过散文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已感觉到这篇散文文字描写独具风格。

本节课换个角度,从散文语言文字描写入手,来欣赏《汉家寨》。

张承志阐释文学:“对于我来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

无论小说、散文、随笔、剧本,只要达到诗的境界就是上品,而诗意的两大标准也许就是音乐化和色彩化。

”(展示梵高的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对这几幅画的感受?色彩的冲击,鲜明的用色……《汉家寨》的作者——张承志,就是从他崇拜的法国画家梵•高那里获得的启示,很注重语言意象对色彩的敏感和捕捉,他的散文充满着不规则而刺目的色彩意象,使散文显得庄严眩奇。

《汉家寨》是这样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用文字进行大面积色彩的渲染;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敏锐地勾勒炫目的一点颜色——而就在这些色彩的交织碰撞之中,散文的主题得以彰显。

那么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文学艺术之旅:细细品读文字之美,即文学之美。

(二)赏析散文的语言——环境描写文字中色彩化的语言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汉家寨》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那我们先来欣赏令人震撼的大地理、大地貌有着怎样的色彩?[学生活动]:请同学找出文中带有色彩的文句。

1.灰黑、黄褐2段:“……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提示:这里用铁石写环境的色彩,我们发现文中有多处都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8段:“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交谈,谈论自己的家乡和文化特色。

2. 课文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 课文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4. 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练习课文中的对话。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策略:1. 交际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汉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家寨》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1018 1231
《汉家寨》教学设计
一、回顾复习:
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所谓“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等,即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

“形散”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自由、多样,且富于变化。

“选材的散”指题材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子,无一不是它的题材。

郁达夫说:“散记清谈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鱼虫,无可不谈。

”《达夫自选集序》。

“行文方式的散”指散文笔法随意,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亦可交叉进行。

“神不散”也说“神聚”:散文不能信马由缰,要在形散基础上控制行文的节奏、层次和主题。

这根勒马的缰绳就是散文的“神”。

《动人的北平》
1、作为一篇散文,其“形散”体现在什么地方?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
北平是一个珠玉之城
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是清静的,每家都有一个院落
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
北平有五颜六色旧与新的色彩,都具有历史典故.
北平是理想的居住城市
2、这篇散文的“神聚(神不散)”是什么?
北平的品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容新
的情感——优雅情怀
散文的形要完整匀称,不可残缺,当然可以丰富多彩亦可单一;神要饱满,不可空洞枯燥,当然神要凝聚集中,也可多元多向度。

《动人的北平》表现散文的丰富多样性,色彩斑斓,而《汉家寨》则看似单一,但实则也体现散文的“散”。

从选材上,《动人的北平》写整体景象,而《汉家寨》则是片断;《动》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汉》则是一幅主画面;《动》写作家自身所在的城市,感受体验更全面,而《汉》则是以访客的身份走进汉家寨,走进有走出一个陌生而有动人心弦的地方,所以,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些。

那么,在张承志笔下,《汉家寨》如何体现散文的形散与神聚呢?
二、《汉家寨》
(一)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首先,从题目来看,既然题目是“汉家寨”,就可以做倾向性的推断——文章的描写对象就是汉家寨,不妨提问——汉家寨在哪儿?什么样子?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通过阅读,理清层次,找出描写汉家寨“形”的内容。

体会这样写的意境,为揣摩文章的“神”做准备。

第一部分:走近汉家寨,沿途所见、所闻、所感。

突出其地理环境的恶劣。

第二部分: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
体现一老一少无言的坚守
第三部分、离开汉家寨后的反思,带来的心灵的振荡
(二)咀嚼赏鉴:
1、走近汉家寨时,对其“形”的感知
所见:铁色戈壁岩石红石焦土
酷热干旱不毛之地
所闻:单调的马蹄声
所感:“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作用: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空寂、荒芜、广袤、慷慨悲凉的情绪。

突出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意境:宁寂、恐怖、苍凉、茫然
2、走进汉家寨时,“形”的把握
(1)所见:景物:几间破泥屋(人烟稀少,贫穷)巨大空茫的戈壁滩(险恶荒凉)
人物:老汉、小女孩痴痴盯着我(少有人来)
汉服老汉“微微摇了一下头” (从没离开过故土);
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茫然,好奇),穿一件破红花棉袄(贫穷)
所感所思:
(1)汉家寨是汉人坚守一千多年的地方。

(2)在绝境中,人一定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意境:残酷、荒凉、神秘、隔绝、坚忍
(2)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意义?
通过这年龄悬殊的两个人来表现汉民族的一种默默坚守精神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无言地继续前人的事业,以一种执着与环境抗衡,固守着先人的土地而决不放弃,并且代代相传。

(这种精神是着意讴歌的)
3、离开汉家寨时,“形”的把握
所见:景物:黄褐的破泥屋、天山
人物:女孩的身影——破红花棉袄
所感:进一步感受汉家寨体现的“坚守”精神对的影响。

意境: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三)散文之神
形——的所见、所闻、所感
神——“坚守”精神
理解“形”的串联对“神”的作用:《汉家寨》既写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又写现实生活和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体现了散文的“形散” 的特点,同时形散又紧紧围绕“神聚”(坚守)来安排。

所以,理清层次,无论多少“形”,抓住其特征及其间的联系,揣摩“神” ,就能深刻地体会到“形”是为“神”服务的。

(四)细节探究:
1、汉家寨的人们坚守的是什么?
坚守一种传统,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土地,坚守着生存,坚守着理想。

要“坚守”的可能是什么?
明确:坚守的是在荒凉悲绝的境地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一种原始古朴的气概和情感。

2、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
明确: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清贫,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西化”中坚守民族精神。

(“坚守” 与“发展”的观念并不矛盾。


3、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

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在这里,“人生的答案”是什么呢?
明确: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4、文中走进汉家寨的时候,看见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

它们到底暗示了什么呢?
明确:三道巨大的戈壁滩指向的“三个方向”实际上暗示了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

5、就像人有个性品质一样,汉家寨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它“年岁”长久汉人屯田、唐人设县、宋人称寨(阅尽人间沧桑)
二是神秘: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谜
那些汉民们历经多少朝代更迭,多少环境变化,都死守不迁移,而且不被他族同化,确实是一个谜。

三是坚韧、固守:尽管处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中,守住自己的特点而没有被同化。

是源于对本民族的认同,这种传统不经时间的流逝而被颠覆改换;
四是保守、封闭:这是坚守的的反面意义,它远离尘嚣,也远离时代进步的步伐,直到进入现代社会还生活在简陋、朴素、枯燥之中不思进取,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风云变幻没有在这里留下痕迹。

(五)总结:
张承志以一种独立不羁,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

张承志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

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